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2024-03-26 08:11: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dadfa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篇1: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以减少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本文主张产业结构调整应和和节能减排相结合.作 者:钱枫林    刘强    陈帮华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期 刊:商场现代化  PKU  Journal: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X3 关键词:产业结构    环境污染    优化    产业布局   

篇2: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摘要]工业经济增长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进步与技术创新,但是工业生产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生产活动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当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引起环境问题,同时环境又会从客观上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增长,所以说,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因此研究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进而能够制定出工业产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

篇3: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工业经济与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工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自然环境,因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工业经济的增长既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约束,同时工业生产又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工业生产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协调环境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细致研究,能够有效制定出协调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措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一)工业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工业的贡献率较高,但是工业本身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行业为主, 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等突出特点,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等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废弃物都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对我国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并且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污染增长更快,但是相应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太低,且效率不高,这就造成了环境污染不断累积。

(二)环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环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消纳、分解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但是如果超过最大容量时, 就会导致污染的累积,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增长。

例如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作为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直接进入工业生产过程,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中的自然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除此之外,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管制,这样就会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但在工业结构调整期,会因为淘汰企业的关闭而短期内降低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率或引起工业产品供求的急剧缩减,而生产性质受固定要素的投入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增加产品的供应,影响市场供求的波动,造成工业经济短期的负面影响。

二、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必须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法规体系

健全法规体系是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作出严格的监督,有效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开征新税、调节税率、加征环境保护税,尽可能的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成本大于其收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工业企业随意的排放工业生产废物,进而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的成效。

(二)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

在工业生产中会必不可免的产生工业废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在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鼓励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铺路和回填等。

而在造纸、酿造、印染、制革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必须要加强废水深度处理,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行业还应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的目标。

三、结束语

环境是居民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过分追求工业经济的增长而破坏我国生活的环境,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要协调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制定出保持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环境,进而实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俊.胡家连.袁祖怀.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期

[2]郭军华.李帮义.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基于1991-省际面板数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期

篇4: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论文

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的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结构变化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指出,在充分考虑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 格兰杰检验;西安市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1]。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则是指各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互转换首先通过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得到反映。因此,在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重新配置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土地结构的相关性,使得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2-5]。

1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

1.1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产业结构揭示了各个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态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各产业资源配置、转化和产出构成[6]。通过对20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发现西安市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落后于这些地区。

而动态的产业结构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转换,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7],产业结构演变是从一、二、三产业到二、三、一产业,然后再发展到三、二、一产业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由于本文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主要关注的二、三产业的演变过程。据此本文分析了1998~年西安市二、三产业的演变过程,见图1。

图1 1998-2008年西安市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从到2008年,西安市的GDP总量从526亿增长到2190亿元,总量增长了1664亿元。在此其间,西安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通过对1998~2008年西安市二、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的趋势。

1.2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

为了能够客观的反应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2008年间西安市城市9种类型土地的变化情况。从19到2008年间,西安市9大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情况,有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有的出现了增长的情况,有的则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出现增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公共设施用地从1998年的17.36%增长到2008年的20.22%,道路广场用地从1998年的2.6%增加到2008年的15.7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从1998年的1.6%增长到2008年的2.53%,绿地面积由1998年的1.78%增加到2008年的6.12%,特殊用地面积由1998年的1.65%增加到2008年的1.91%;城市土地利用比例降低的主要包括:居住用地面积由1998年的42.15%下降到2008年的33.07%,工业用地面积由1998年的21.53%下降到2008年的17.39%,仓储用地面积由1998年的5.17%下降到2008年的0.96%,对外交通用地面积由1998年的6.17%下降到2008年的2.09%。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近年来西安市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大,从而间接的增加了居住面积,所以居住用地面积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2)西安市遵循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以及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的要求,将工业产业从城市的中心区域迁移到郊区,为商业、服务业等对区位条件要求较高的第三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所以工业用地面积和仓储用地面积等在土地利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3)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需要,西安市加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改善,所以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等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2.1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结构变化率分析

结构变化率是衡量结构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Di=騨i=1|Gt-G0|式中:Di为结构变化率,G0为基期结构,Gt为t期结构,n指的是几种类型,首先根据此公式计算历年西安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程度,然后用偏差系数对两者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

1998~2008年西安市产业结构变化率的计算结果表明(表1),从总体上来说,西安市产业结构变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变化的幅度不断缩小,说明西安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不断趋于稳定。

1998~2008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的计算结构表明(表1),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从整体上来说呈现上升趋势,增减的幅度趋于减少。历年的变化以为界,之前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则呈现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偏差系数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率与用地结构变化率之差的绝对值,偏差系数越大,说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差距越大,反之亦然。从表3可以看出,偏差系数从1998年的1.83%增加到2008年的4.68%,说明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速度较快,产业结构变化较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慢,产业结构变化具有滞后的性质。

2.2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虽然西安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却并不明确。为此,本文采用Eviews软件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鉴于观测值较少,因此本文取显著水平α=0.2,检验结果见表2。

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快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因此在对西安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使得土地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3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产值的关系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可以综合反映某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因此,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就可以用来表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指标值。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与二、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分析来讨论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3.1基于信息熵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计算公式如下:H=-9i=1PilnPi式中:H表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Pi表示第i种土地占城市建设用地免得百分比,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土地分为居住、工业、交通、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市政、绿地和其他用地等9类。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的有序程度,信息熵越大表示土地利用的有序程度越低,反之亦然。计算结果见表3。

3.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产值的关系分析

对1998-2008年西安市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得到以下方程:H=1.567 175-0.002 116c2+0.002 121C3式中:H表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C2和C3分别表示西安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常数项和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从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来看,R2=0.856978,F=23.96771。

因此方程符合统计意义的检验,这表明第一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有着显著的影响。从上述的方程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产值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呈负相关,而第三产业产值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呈正相关,并且从回归的系数来看,第三产业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要大于第二产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用地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说,二、三产业占地比重的高低是造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西安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分析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都是上升的;西安市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加大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力度,而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西安市9大城市土地类型存在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2)以1998年为基期,采用结构变化率分析了西安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结构变化率,发现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快于产业结构变化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具有滞后的性质,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同产业结构的因果关系,发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造成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运用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和二、三产业之间的产值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发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变化分别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变化呈负、正的相关关系,并且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作用程度要大于第二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1]张颖,王群,王万茂.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1(2):4-11.

[2]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

[3]黄贤金,彭补拙,张建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4):425-429.

[4]刘平辉,郝晋珉.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演化的关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1):95-98.

[5金融危机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6]林峰.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

篇5: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

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

摘要: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分析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不同,出现波动性特征,呈”U型+倒U型“.其中第一阶段为1992年前,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随着工业废水治理力度的'提高,污染恶化趋势有所遏制,1992~1993年为”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低谷;第二阶段为1992年~1998年,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固体废弃物与气体污染程度逐渐增加,环境污染水平有所提高,~1998年出现”倒U“型曲线的高峰;第三阶段为1998年后,随着综合治理措施的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好转态势,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分析表明,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环境政策取向、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等因素有明显关系.作 者:王西琴    李芬    WANG Xi-qin    LI Fen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期 刊:地理研究  ISTICPKU  Journal:GEOGRAPHICAL RESEARCH 年,卷(期):, 24(6) 分类号:X5 关键词: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水平   天津市   

篇6: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1978-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就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 VAR 新疆 经济增长 协整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的模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增长核心的,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多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动。库兹涅茨(1949)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1957年,库兹涅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韩廷春指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的总量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实证表明:结构变动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刘伟,张辉()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新疆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在经济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产业结构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未来如何处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新疆经济可否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将运用VAR模型,在实证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数据处理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疆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78-20。本文中的产业结构变量是用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的组织和构成情况及它们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代表产业结构变迁的的变量通常有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资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等。这些变量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产业结构状况。因此,为全面反映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引入国内学者常用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代表变量。在计算具体指标值时以第一产业的比重结构为例。以GDP作为总产出的基本指标,为了数据的可比性,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换算;为了更好的反映产值的实际结构,本文同样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的每年第一产业的实际值与三大产业实际值的和相比得到。本文中,Y表示实际GDP;PS表示第一产业实际值与三大产业实际值之比;LS表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全社会从业人员之比,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并且这样得到的系数为变量之间的弹性,有益于问题的分析。分别表示为LNY,LNPS,LNLS。

二、分析框架和模型

VAR模型是一种计量经济学建模技术,为了避免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不能描述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缺憾。它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方程所组成,但是VAR模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立方程模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属于非结构化的模型;第二,所有变量都是内生的;第三,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释变量。因而,它既能够考察变量间双方向的影响关系,又能够克服联立方程模型的变量内生性与外生性划分和模型识别等麻烦。选取了3个内生变量,并且不考虑外生变量的影响的VAR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Yt =ΠiYt-i+Ui =Π1Yt-1+Π2Yt-2+…+Πk

Yt-k+Ui,Ui~ΠD(0,Ω) (1)

其中,,Ui是随机误差项矩阵,Πi方差协方差矩阵,t表示时期,i表示滞后期,k表示最大滞后期。若VAR模型中的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就可以在VAR模型(1)基础上经过协整变换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表示为:

(2)

其中,φi=-(I-Π1-Π2-…-Πi),φ=-(I-Π1-Π2-…-Πρ),上式称作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即一次差分的VAR模型加上误差修正项φYt-k。设置误差修正项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中因差分而丧失的长期信息引导回来。参数矩阵φi和φ分别是对Yt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调整。

本文实证检验包括六个步骤:第一,确定时间序列LNY、LNPS和LNLS的平稳性;第二,VAR模型建立;第三,检验LNY、LNPS和LNLS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的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五,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VAR的基础上给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是否具有误差修正机制;第六,利用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来研究各变量的动态特征。本文所有分析检验均使用Eviews 6. 0计量分析软件进行。

三、实证检验和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性检验之前,要先检验每个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序列是否平稳的通常做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我们运用AIC标准来判断检验的滞后阶数,并用麦金农(MacKinnon)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具有单位根。结果如表1所示,5%水平检验结果显示着三个变量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所以原序列是非平稳,具有单位根。我们继续检验它们的一阶差分,结果显示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所以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二)VAR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先确定最大滞后期k很重要。因为如果k太小,误差项的自相关有时很严重,将会导致被估参数的非一致性,所以通过增加k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是,k又不能太大,因为如果k太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并直接影响被估参数的有效性。对于滞后阶数的选择有多种判断准则,其中包括LR统计量、赤地信息准则(AIC)以及施瓦茨准则(SC)。本文根据AIC,选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且模型的根都在单位圆内,VAR模型设定稳定。

(三)协整检验

本文以表1的结果为基础,采用Johansen和Juselius于1990年提出的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即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在5%的显著水平下, Trace test and Max-eigenvalue test都显示了有两个协整方程。也就是说LNY和LNPS、LNLS之间具有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对协整向量进行标准化,两个变量之间的其中一个协整关系如模型(3)所示:

(3)

式(3)表明,新疆第一产业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0.19%;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5.05%。

(四)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各变量滞后阶数为2,对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在5%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第一产业就业结构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第一产业产值结构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没有关系。

(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误差修正模型把表示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项作为解释变量放进模型中,描述了对均衡偏离的一种长期调节。这样在误差修正模型中,长期调节和短期调节的过程同时被考虑进去。建立在协整理论基础上的VEC模型既能反映不同经济序列间的长期有关信息,又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是长短期结合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4。

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其中产值结构的调整力度最大,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较小,说明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以短期波动为主,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长期为主。

(六)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它所有的内生变量。在图1、图2、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各变量的变化百分比。

图1是GDP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2是产值结构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3是就业结构对各个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由于本文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所以主要分析经济增长对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冲击的反应以及产业结构对GDP冲击的反应。从图1可以看出,GDP对产值结构的冲击第一、第二、第三年几乎没有反应,说明GDP对于产业结构变化有一定的`时滞,到第八年达到最大,随后趋于稳定,这可能由于新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小,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导致经济增长比较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最终导致了GDP的增长;给就业结构一个正向冲击,GDP立即增长,其在第六年达到最大,其后趋于稳定。

从图2可以看出,GDP的变化对产值结构的作用是负的,即给GDP一个正向冲击,产业结构下降,即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最终在第九年后,产业结构趋于稳定。这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低,最终占GDP的一个稳定比重。

从图3可以看出,GDP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先是正的,随后是负的。说明在第一二期,由于经济的增长,投放于第一产业的资本在增加,这样吸收了一部分的劳动力,使得第一产业就业量增加,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加,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使得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趋于一种平衡状态。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提供了另一种描述系统动态的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则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即变量冲击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各变量的方差分解图如图4、图5和图6。

直观地来看,在图4中,GDP对其自身的贡献最大,达到了63%左右;其次是就业结构,大约26%;对GDP贡献最小的是产业结构,约11%。这个结果和前面的协整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值结构的影响。在图5中,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GDP和产业结构的冲击造成的;长期来看,GDP对产业结构的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结构,最小的为就业结构,贡献率大约为60%、22%和19%。图6中,就业结构的波动比较大,短期内,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解释了就业波动的80%左右;但长期内,GDP解释了就业波动的59%,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贡献率分别约为25%和16%。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的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总量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新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都不具有平稳性,但长期而言,二者在统计上是高度相关的。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经济总量增长率高的时期,产业结构变换率也就越高,同样,产业结构变换率越高的时期,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就愈加迅速。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新疆应当通过实行适当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协整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产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疆应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 确定相应的产业发展重点,从而积极有序地推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按照实证分析的结论,新疆第一产业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0.19%;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每变动1%,经济总量增长将反方向变动5.05%。结合脉冲响应函数,短期内,由于产业结构有时滞效应,新疆可以加大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这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在中期内,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注意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变化,而且要注意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变化。在第一产业中,要重点发展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结果显示,中期内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篇7: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选取1980-浙江省的环境与经济统计数据,以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为环境指标,以人均GDP为经济指标,建立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环境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曲线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次曲线并不吻合,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的趋势,废水和废气排放曲线为倒S型,固体废物产生曲线为单调递增型.

作 者:虎陈霞 陈翔翔 柳青艳 章小君 周欢欢 HU Chen-xia CHEN Xiang-xiang LIU Qing-yan ZHANG Xiao-jun ZHOU Huan-huan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刊 名: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IN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23(5) 分类号:X22 关键词:浙江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篇8:对青海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对青海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青海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然而要发展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怎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可能使环境污染水平降低到最低.文章就此问题运用相关分析和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青海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作 者:孙爱存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2) 分类号:F205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曲线  

篇9: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机制构建-基于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机制构建-基于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

摘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作者: 周兵  徐爱东 Author: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期 刊: 软科学   PKUCSSCI Journal: SOFT SCIENCE 年,卷(期): 2008, 22(7) 分类号: F121.3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演变机制    模型    机标分类号: X22 TE4 机标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机制构建    中国    关系    Industry Structure    Mechanism Model    劳动力    作用机制    转移    演变机制    实证模型    实证分析    理论思路    结构作用    机制模型    规范分析    结合    方法    变化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机制构建――基于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期刊论文]  软科学 --2008, 22(7)周兵  徐爱东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相关文章:

1.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

2.与环境污染的作文

3.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

4.环境污染与治理社会实践报告

5.农村产业结构调查报告

6.环境污染论文

7.环境污染 作文

8.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9.环境污染作文

10.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