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青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送从兄郜
方干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翡①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②过千峰。
[注]①翡:遮蔽,覆盖。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一、二、四联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3分,画线处各1分)
(2)抒发了诗人送别从兄的伤感和对从兄的不舍。(2分)第一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1分)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1分)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 不舍之情。(1分)
赏析:
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莫虚掷”三字给人以警示,“不相容“一句更增强了人的紧迫感,两句都起到了极好的劝诫作用。
第三联是名句,注意炼词炼句,“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雨”是诗眼,空城细雨绵绵,掩挡了钟声。
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1]
作者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唐代诗人。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篇2:别从兄郜,别从兄郜方干,别从兄郜的意思,别从兄郜赏析
别从兄郜,别从兄郜方干,别从兄郜的意思,别从兄郜赏析 -诗词大全
别从兄郜作者:方干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展翅开帆只待风,吹嘘成事古今同。已呼断雁归行里,
全胜枯鳞在辙中。若许死前恩少报,终期言下命潜通。
临岐再拜无余事,愿取文章达圣聪。
篇3:送从兄郜一作,送从兄郜一作方干,送从兄郜一作的意思,送从兄郜一作赏析
送从兄郜(一作,送从兄郜(一作方干,送从兄郜(一作的意思,送从兄郜(一作赏析 -诗词大全
送从兄郜(一作作者:方干 朝代:唐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篇4:送相里烛,送相里烛方干,送相里烛的意思,送相里烛赏析
送相里烛,送相里烛方干,送相里烛的意思,送相里烛赏析 -诗词大全
送相里烛作者:方干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篇5:送杭州李员外,送杭州李员外方干,送杭州李员外的意思,送杭州李员外赏析
送杭州李员外,送杭州李员外方干,送杭州李员外的意思,送杭州李员外赏析 -诗词大全
送杭州李员外作者:方干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政成何用满三年,上界群仙待谪仙。便赴新恩归紫禁,
还从旧路上青天。笙歌怨咽当离席,更漏丁东在画船。
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篇6:《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方干》阅读答案参考
荣启①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注]①春秋隐士荣启期的省称。
8.试分析诗中三、四句中描写的景象,并概括其写作特色。(5分)
9.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8.(5分)诗句三四句写白猿垂挂在树枝上,一轮明月皎洁如在窗边;水面上,红鲤因触碰到钓钩而受到惊吓,茂密的.竹林里,传来潺潺水声,(2分)描写出一幅色彩斑斓、环境清幽的山中夜景图。(1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由远而近,远近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分)(写法特点答到两点即可,答画面色彩特点的酌情给分)
9. (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1)与友人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2)对绛岩优美、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3)对友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篇7:《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参考
《送方希则序》阅读答案参考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②,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佯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②沉冥郁堙:埋没湮没。③祖离:谓饯别出行之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奇:命运不好
B.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枉:冤枉
C.岂假予佯言之哉假:假装,冒充
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逮:及,达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渊乎其大雅之君子
A. B.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形忘乎外,心照乎内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
C. D.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焉用亡郑以陪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nb
sp;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4分)
译文:
(2)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3分)
译文:
16.C假:借助,凭借
17.A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那些;代词,代“书”。C项,介词,相当于“于”,在;助词,形容词词尾。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
18.A由“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可知“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错误。
19.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20.(1)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
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
(2)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
【(1)伤冤、澹乎、赍装各1分,大意1分。(2)恢,穷各1分,“非可为……道也”句式1分。】
【古文翻译】
庄子把官位当作栅栏,班伯把名声当作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它们难道会被憎恶吗?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弘,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或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通达人士的节操,博学多才人士的风范。
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屡次遭受不幸。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
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好赶上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但我也前搭后连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既是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
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居乡里,乡里人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然而,最终他成为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和才华,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率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篇8:送僧归日本,送僧归日本方干,送僧归日本的意思,送僧归日本赏析
送僧归日本,送僧归日本方干,送僧归日本的意思,送僧归日本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归日本作者:方干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西方尚在星辰下,
东域已过寅卯时。大海浪中分国界,扶桑树底是天涯。
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
【方干《送从兄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