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

2023-06-14 08:12: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virdf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

篇1: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

产科医疗对象特殊,突发情况多,且危急重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丰富的临床护理抢救工作经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积极的产科抢救治疗,以挽救母婴生命。

1临床资料

我院6月~12月成功抢救产科危急重症46例,多数是从10个区镇转院而来。年龄22~41岁,孕周24~42+5周,产次1~4次。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例,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9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6例,子宫破裂3例,子宫胎盘卒中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5例、疑羊水栓塞1例。剖宫产27例,阴道分娩16例。39例痊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2抢救实施

2.1成立产科危急重症护理抢救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均是护理骨干。抢救小组成员一般都住在医院附近,手机和电话随时开通,随叫随到。如有120出诊接妇产科急症病员,即通知抢救小组成员到病房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2.2护士长全面负责抢救的组织实施工作:制订一系列危急重症的护理抢救程序和规章制度,及时发现护理问题,解决抢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操作技术。保障抢救药品、器材的供应和完好,保证供氧装置的畅通有效。临场指挥协调工作,抓住重要环节,落实责任,以利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定期总结抢救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3注重护理抢救小组成员实际操作的培训与练习:要求正确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胎心监护仪的使用和数据的判断。熟练掌握呼吸道深部吸痰、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血气抽血、深静脉穿刺、新生儿气管插管等技术。

2.4制订产科危急重症较为科学的抢救流程:我们制订和规范了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挂在抢救室、产房明显的地方,促使每个护士熟记抢救流程,并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意义,在抢救工作中心中有数,忙而不乱。

2.5抢救设备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常规抢救设备有: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吸痰器、气管插管镜、复苏囊、急救车(内有专科抢救药品和常规抢救药品、液体、输液用具等)、无菌抢救包(内有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引管等),落实专人管理,每天检查,保持备用状态。

2.6产科危急重症的标本采集至关重要:参与抢救的护士要明确主要的临床生化项目及检验结果的判断与意义。抽血要有计划,减少抽血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对休克患者要提高抽血的成功率。

2.7产科护士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具备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才能在抢救工作中临危不乱,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3护理体会

3.1吸氧:这在所有的产科急症都适宜,早期有效持续吸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和医嘱调节滴速:正确合理用药,对各种抢救用药的剂量、用法要准确,掌握药物的给药途径、速度,注意“三查七对”,用过的药瓶要保留备查。准确统计出入量,并做好记录。

3.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意识等,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在抢救护理单上,护士应掌握判断结果,有异常要报告医师。重症孕产妇不仅要抢救母亲,还要抢救围产儿,注意胎心的监测和新生儿的观察。置患者合适的体位,预防并发症。

3.4抢救时各级医生多,主意也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原则上执行在场人员最高专业职称医师的口头医嘱。一人指挥,多人配合,护士专人记录口头医嘱。

3.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谨慎言行,病员处于休克状态或极度不利的语言,以免给病员造成紧张情绪。

3.6病情稳定后进入整体护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安慰,体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尤为重要。病员的基础护理、药物衰竭时往往神志是清楚的,不可随便议论病情与愈后或对抢救治疗、生活服务工作要做到切实到位,加强健康宣教,保证患者短期内康复出院。

篇2: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

抢救药品管理工作会对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抢救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是确保抢救药品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和用药安全的关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抢救用药直接关系到产妇及胎儿(或婴儿)的安危,因此,产科抢救药品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产科抢救药品管理的质量,我院对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药品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7~12月我院产科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对抢救药品进行管理,随机抽取40例样本为对照组;1~6月我院产科对抢救药品管理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随机抽取40例样本为观察组。

1.2具体管理方法:

对照组:传统管理方法:实行每天3次交接班制度,即早、中、夜班,分别对抢救药品的数量进行检查、登记和交接,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缺少时及时补充,暂时补充不到的药品须有医生的处方备查,熟练掌握检查抢救药品有效期的方法。

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由产科护士长、1名临床药师、1名药剂科质量管理员和3名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小组,按照“检查”一“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整改”一“追踪落实”的程序对产科抢救药品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科抢救药品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产科抢救药品管理的质量”作为目标。通过对对照组40例样本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产科抢救药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药品放置不规范;②药品基数不准确;③药品的标识不清楚;④抢救药品存在过期现象。针对上述四个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①对抢救药品实行“四定一专”的管理措施[3]:即对抢救药品要定位放置、定数量、定卡片、定期检查、专人负责检查和管理。产科抢救药品要进行统一的标识、即将药品放在固定位置,并对药品的名称、剂型、数量能够统一、醒目标识。就产科抢救药品的位置、剂型、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护士都能做到盲取。②完善抢救药品的管理:建立“产科抢救药品有效期备忘本”和“产科抢救药品使用登记本”,抢救药品的管理人员须详细登记所有抢救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以及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领取者、领取时间、名称、数量、剂型、批号、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失效期)。③管理人员坚持“每天交接班、班班有记录”的原则。临床药师和产科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抢救药品,药剂科质量管理员每个季度检查1次产科的抢救药品,将产科的3个月内的近效期抢救药品调换至使用频率高的科室,以免浪费。④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每个月开一次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持续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观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产科抢救药品管理后,药品放置不规范、药品基数不准确、药品标识不清楚以及药品过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科抢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组中药品放置不规范5例、基数不准确3例、标识不清楚4例、过期2例,共14例(35%);观察组中药品放置不规范1例、基数不准确0例、标识不清楚1例、过期0例,共2例(5%)。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为不断追求更好效果而不断改进的持续性活动[将其运用在产科抢救药品管理中主要强调在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本次研究中,产科抢救药品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的观察组40例样本中仅2例(5%)存在问题,而产科抢救药品传统管理的对照组40例样本中14例(35%)存在问题,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存在问题的样本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抢救药品的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大大较少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产科抢救药品的管理质量,保证了临床抢救用药的安全。

篇3:持续质量改进在健康教育的应用论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健康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0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0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遵医行为。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与遵医行为依从率,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同时提高护士专科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系统化,为解决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遵医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士对患者或健康人群进行的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充分,会导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无法准确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后果。为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健康教育知晓率来动态观察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本前提,重视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收集资料,加强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2]。为了做好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我院护理部于201月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同时以健康教育知晓率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将20在我院住院的100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8例,女480例,年龄26~80岁,平均(45.62±4.7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214人,初中学历368人,小学学历302人,文盲124人。年在我院住院的1006名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56例,女550例,年龄31~85岁,平均(44.60±6.21)岁;高中及以上学历279人,初中学历306人,小学学历301人,文盲120人。两组患者均为随机抽取的各科室入院满3天的患者,其年龄、性别、学历、诊断、健康教育知晓率、学历、宣教内容、实施CQI前后检查的次数及项目与内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年我院应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各科室依照健康教育评分标准自查,护理部每月下科室督察,并将督察结果反馈给护士长。护士宣教内容包括入院介绍,饮食、用药、检查、安全、特殊治疗、运动指导,疾病的预防知识8个方面。

2.2观察组

2.2.1确认问题,分析原因

综合2016年的督查结果,发现患者对于护士宣教内容(入院介绍,饮食、用药、检查、安全、特殊治疗、运动指导,疾病的预防知识)掌握不扎实,健康教育知晓率低,遵医行为差。经过分析,总结其原因如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护士的信任度不够、患者不愿意扮演其他角色、护士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临床工作繁忙的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宣教、护士专科知识欠缺、对结果缺乏反馈、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掌握不全面、健康教育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乏味。

2.2.2组织管理

护理部于2016年12月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质控护士长为副组长、护理部干事为秘书、病区护士长为组员的质控小组,每个科室选拔一名健康教育管理护士。2017年1月开始质控小组对全院14个科室的健康教育质量进行督察。(1)质控小组每月依照健康教育评分标准不定期地抽查各科室住院患者,抽查人数占住院满3天患者的10%。(2)科室健康教育管理护士每周抽查本科室患者,了解其健康教育知晓率。

2.2.3制定对策并实施

(1)转变患者观念,加强宣教,促使其早日康复。向患者仔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告知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与药物、治疗有关,还与饮食、运动、心理等各方面有关,让患者认识到掌握健康宣教知识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科室举办的公休座谈会、健康教育大讲堂、功能锻炼等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患者,还是一个自我照顾者,可以将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2)鼓励护士考取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健康教育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科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医院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合理配备护士,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护士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患者熟练掌握健康宣教内容。科室要实行医护一体化交班模式,使护士及时查看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的阳性体征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从内心深处认可护士,从而提高他们的遵医行为依从率。(3)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是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质量的一个因素[3]。科室可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QQ群,随时将疾病相关知识上传到群里,方便患者学习。每个群由高年资护士、医生负责管理,及时回复患者提出的问题。每间病房悬挂健康教育实用手册和健康教育宣传画册,方便患者随时查看。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讲解,会后患者可以和医生、护士共同探讨相关知识,以加深理解。(4)科室选拔一名健康教育管理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督察工作,不定时抽查患者,了解其健康教育知晓率。

2.2.4督导反馈

质控小组将抽查发现的问题反馈至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责任到人,限期整改。每月将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书写质量通报,各科室组织护士在质量月分析会上学习。每月抽查患者,了解其健康教育知晓率,可以客观地评价工作质量,实现动态评估。健康教育管理护士将本科室抽查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加强宣教。科室自查和护理部抽查相结合,使护士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2.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遵医行为依从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知道80%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患者数/被抽查的患者总数)×100%。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包括安全防护、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运动锻炼、按时检查治疗5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10分,总评分超过45分为依从,统计两组患者依从例数[4]。遵医行为依从率=大于45分的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4.1CQI能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

可以看出,实施CQI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提高。CQI重视环节质量控制,我们可以从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宣教途径、接受者3方面查找问题,针对不同方面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可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QQ群,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悬挂健康教育实用手册等,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为患者间交流搭建平台,使患者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患者,还是一个自我照顾者,可以将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2CQI能提高护士专科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实施CQI后,为解决健康教育宣教者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院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合理配置护士,实施APN排班模式,以便护士节省时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护士通过业余时间学习营养、心理、专科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健康教育知识。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使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阳性体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更好地开展健康宣教。护士长时间与患者接触,能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促进护患双方和谐相处,同时提高护士专科水平。4.3CQI为解决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只是护理部组织人员下科室督察,将存在的问题登记。实施CQI后,从确认问题、分析原因到督导反馈,护士都会进行讨论、分析、记录,所有护士都可以查看反馈结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系统化。

5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疾病尤其是基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目的[5]。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是现代化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我们将其应用于护理管理中,一方面,能满足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使患者逐步掌握用药指导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丰富住院期间的生活,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率;另一方面,能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专科水平,使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达到预期护理质量目标。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既能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能促进护患双方和谐相处,使医院的信誉度得到提高[6],同时还能为解决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与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柳青,战明侨,隋春.微视频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9-80.

[2]龙翔玲,彭春光,吴林燕.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急诊监护室护士心电图操作伪差现象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7,15(14):1760-1762.

[3]连剑娟.福州地区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36(1):109-111.

[4]刘佳潞,钟玉苑,梁宝玲.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9-51.

[5]杨晓黎.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程度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46-47.

[6]陆冬春.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208-210.

作者:郭玉梅 宋亚平胡欣然 安雪梅 单位:武威肿瘤医院

篇4: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在医院卫生管理中,需要根据持续质量改思想,将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探索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三个应用模式,然后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措施: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与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卫生管理;标准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医院需要严格规范医疗人员的医疗行为,落实医疗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更加有效地将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前管理,使医疗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1]。本文就是根据持续质量改进思想,建立医疗质量标准细则,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和网络,将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为医院决策者、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保障。

篇5: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2.1 标准化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医院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探索,目前,标准化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质量标准随之产生。按对象内容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三大类,它们是医院质量标准化管理研究的重点[5]。技术标准是医疗技术活动准则,它包括有技术原则标准、技术操作标准,以及医药制剂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是必须遵照执行的规范。管理标准是医院质量管理体制活动中,为行使其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指挥、控制等职能而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内容广泛,既包含医疗的,也包含优质服务的,既有基础标准、工作标准,也有考评奖惩标准。它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6]。如各级各岗人员职责、医院工作制度、设备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等。质量评价标准是用以检查评价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标准,体现为数据质量指标。所有这些标准又可按标准约束的范围和审批的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军队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等多个等级和层次。其中,国际标准主要为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S09000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军队标准则包括各种卫生标准、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等;单位标准则更为细化、针对性强,如:病种管理标准等。目前的标准化应用仍是不全面、不系统的,有待进一步细化各种质量标准,建立统一、系统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2.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在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制中广泛应用,它把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分级管理、标准化管理乃至将医院政治、行政、医疗、后勤等系统的各项工作融为一体,对医院的整体管理效能进行有效评价,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或全员全面目标管理的产生,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这种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3 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紧结合,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对医院信息进行数字控制、知识提取、提供虚拟现实和强大的医院管理与决策功能。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保存和维护。能够对大量的医院业务层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完成日常基本的医疗信息、经济信息和物资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并能够提供迅速变化的信息,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及时的医院信息[7]。因此医院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医院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管理方法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包括质量管理工具、PDCA 循环、医疗质量评价、缺陷控制法、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他们都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建设,为增强质量管理科学性, 促进质量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当前持续质量改进仅在国内少数医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医疗质量全过程的控制研究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春荣,吴均林,詹才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医学与社会,,18(1):58-60.

[2] 张宏雁,董军.临床途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O11,18(3):98-1O1.

[3] 董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2(29):44-46.

[4] 朱士俊.我国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医院院长论坛,,5(3):8.

[5] 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88-101.

[6]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2.

[7] King M,Maeklem PT.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icroliter quantities of normal mucus[J].J Appl Physiol:Respirat Environ Exercise Physiol,2010,42(2):797-802.

篇6: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遵循医疗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 根据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把医疗过程作为质量控制系统,按照、分析、提出和实施这四个关键步骤,分析医疗过程,针对当前社会文明对医疗质量的需求,选择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要素,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标准,以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技术为基础手段,引进最新的计算机实用技术,设计建立医疗质量实时控制软件,构建实时控制计算机管理模式,对传统的事后回顾性评价管理进行扩展,建设和强化事前、事中的控制干预,达到实现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的目的[2]。其应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1 要素管理

针对当前社会文明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以精细化方式,根据医疗质量的规范标准,对医疗质量最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的进行逐一分折、细化和明晰,选择确定医疗质量的'最基本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细则。

1.2 过程与环节管理

按照就诊流程的进展,我们将医疗过程分化为具体的环节,强调环节质量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医疗服务的及时、正确、合理和规范,重点开展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和手术病人的诊治、用药,有创治疗症以及医患沟通的管理[3]。例如“绿色通道管理”,要严格按照绿色通道工作的流程与要求,会诊人员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现场。对医疗质量过程各环节的管理,主要采用教育-实施-评价-申诉和核实-纠偏-处理责任人模式,持续地改进医疗质量。

1.3 监测与控制

开展实时监测与控制,将质量信息和细化标准即时呈现于网路终端,运用信息技术干预医疗过程各环节质量,指导相关质控人员开展质量控制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前馈控制,即在医疗实践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研究分析,运用多种防范性措施,为医疗质量水平提供预先保证;现场控制,即对医疗过程中监测到的质量偏差进行干预,及时予以修正;反馈控制,开展双线反馈和多线反馈,为医院各级各类人员提供医疗质量信息共享,实现申诉、核实、处理等控制手段[4]。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相关文章:

1.产科休克抢救措施

2.产科质量安全检查汇报材料

3.城市道路施工中质量控制论文

4.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论文

5.课改论文

6.重申课改理念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7.农村美术在课改中成长论文

8.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9.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10.小学课改论文

下载word文档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抢救中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