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研究论文
“劈你的雷在路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研究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研究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研究论文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多年发展来看,煤炭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稳定的现象,需要煤炭行业领导者及时采取有效策略,稳定我国煤炭经济的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
(一)煤炭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也赢得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对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煤炭价格逐渐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1]。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不但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而且还促进了煤炭开采效率的提升,满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煤炭的需求。最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系统化,在煤炭行业的管理方面也不断进步,进一步优化了煤炭产业结构,提升了煤炭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存在不稳定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运行态势的状况,不仅受煤炭行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我国煤炭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取向。从开始,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下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当前煤炭经济的运行态势依然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这主要体现在煤炭资源进口和出口基本持平、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煤炭生产幅度加大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煤炭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我国煤炭经济成本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却有所下降,使得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发展不稳定。
二、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
想要提高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首先就是要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定制良好的发展计划,实现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2]。在煤炭行业的调整和规划中,煤炭行业要从市场的角度,全面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明确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煤炭行业的发展效率。此外,当前存在着很多不正规的煤矿不符合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要求,在煤炭开采中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提升煤炭行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实现煤炭行业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二)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煤炭行业进行定位
煤炭经济发展从国家参与进来之后,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针对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自身的生产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逐渐形成完整化和系统化的产业运行机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推动煤炭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机制,加大对企业员工的督促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能力[3]。同时,煤炭行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良好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另外,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提升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煤炭行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可观成绩,但是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存在不稳定现象,需要煤炭行业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解决。所以,我国煤炭行业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煤炭经济的发展态势,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推进我国煤炭经济的稳步增长;深化煤炭行业的体制改革,加强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并且根据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实际情况,找准煤炭行业的定位,明确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煤炭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妞霞.当前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J].中国煤炭,,02:5-7+14.
[2]周宾.新常态下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势与调控策略——基于行业全产业链与企业经营效率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05:53-58.
[3]位艳平.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
篇2:目前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研究论文
目前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研究论文
1、20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08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以9月份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9个月全国煤炭产运销量稳步增加,出口下降、进口减少,库存增加,成本上升、价格高位波动,企业利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增长。9月份以后,煤炭需求大幅下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供大于求局面,煤炭库存快速上升,煤炭价格大幅回落,应收账款急剧增长。特别是进入冬季取暖期以来,煤炭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的迹象,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依然严峻。
(1)煤炭产量增速趋缓
全国原煤产量2523亿t,同比增加191亿t,增长819%。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2716亿t(调度统计快报数),同比增加193亿t,增长765%。
(2)煤炭运量增速下降
前11个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247亿t,同比增加131亿t,增长1176%。11月份当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0253万t,比8月份减少了2064万t,下降了1675%;日均装车51286车,比8月份减少8025车,下降了1353%,日均装车数降至2008年的最低点。前11个月,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474亿t,同比增加4751万t,增长了111%。11月份当月,全国主要港口共发运煤炭33771万t,比10月份减少了5932万t,下降了149%,同比减少了5409万t,下降了138%。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降至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出现了近几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局面。
(3)煤炭销量增速减缓
1~12月,全国煤炭销量完成2612亿t,同比增加183亿t,增长752%,增幅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4)煤炭进出口继续下降
前11个月,全国出口煤炭4097万t,同比减少6472万t,下降137%;进口煤炭3811万t,同比减少857万t,下降184%;累计煤炭净出口286万t。11月份当月,全国出口煤炭269万t,同比减少1494万t,下降357%;进口煤炭217万t,同比减少217万t,下降50%。
(5)煤炭库存继续增加
到12月末,全国社会煤炭库存0万t,同比增加5195万t,增长3485%;比11月末增加300万t,环比下降152%。全国煤炭企业库存5092万t,同比增加1175万t,增长2999%;比11月末增加332万t,环比增长697%。
(6)煤炭利润增幅回落
据行业统计快报,1~12月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补贴后实现利润总额128685亿元,同比增加55755亿元,增长7645%,增幅环比下降957个百分点。
(7)煤炭成本增加,售价降低
据行业统计快报,1~12月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单位成本33850元/t,同比增加937元/t,上升3828%;比1~11月增加38元/t,环比增长114%;1~12月原选煤单位成本37820元/t,同比增加951元/t,增长3359%;比1~11月增加26元/t,环比增长069%。煤炭价格环比下降。1~12月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35630元/t,同比增加912元/t,提高3440%;比1~11月减少29元/t,环比下降081%;1~12原选煤平均售价46755元/t,同比增加13395元/t,增长4015%;比1~11月减少565元/t,环比下降119%。
2、当前煤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国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煤炭
消费行业产品产量增幅大幅回落,电力、冶金出现了负增长,导致煤炭需求继续呈现减缓态势从电力行业的耗煤情况看,发电耗煤量下降,电煤库存大幅增加。2008年前11个月,全国火力发电量2564158亿kWh,同比增长706%,同比下降844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降低63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火电发电20092亿kWh,同比下降1377%。尽管已经进入冬季电力和煤炭消费的高峰期,但是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直供电网电煤平均日耗已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回落态势。截至2008年11月30日,直供电厂存煤从7月末的1962万t增加到5164万t,增加了3202万t,上升1632%,可用天数也从10天增加到27天。从冶金行业煤炭消耗看,冶炼精煤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前11个月,全国粗钢产量为4629619万t,同比增加1173万t,增长26%,增幅比20同期回落141个百分点。11月份,我国生铁、粗钢、钢材、焦炭产量分别为3352万t、3519万t、4230万t和2025万t,同比分别下降162%、124%、11%和297%,环比分别下降18%、20%、15%和177%。据测算,冶金行业耗煤由7月份的3872万t减少到11月份的3001万t,减少871万t。11月份以来,国内钢厂对流通市场的库存投放尤为明显,特别是板材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板材作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国内市场实际价格已低于建材等低档次产品,形成倒挂态势,而国内大中型钢厂均以板材为主,经营形势极为艰难。由于面临着很大的库存压力,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经要求煤炭企业限发或停止发煤。从建材行业煤炭消耗看,耗煤量出现负增长。2008年前11个月,全国水泥产量1267亿t,同比增加6832万t,增长5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水泥产量127亿t,同比增长28%。其它建材产品产需量也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建材行业耗煤受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产量增幅下降的影响,煤炭消费呈现负增长局面,前11个月煤炭消耗同比下降12%。从化工行业煤炭消耗看,耗煤量增幅回落。2008年前11个月,全国化肥产量535014万t,同比增加84万t,增长16%;化工行业煤炭消耗同比增长1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化肥产量40088万t,同比下降163%。往年第四季度正是复合肥生产旺季,尿素用量也比较大,但2008年复合肥企业停产众多,对尿素需求量大幅下降。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处于停产或停产检修的尿素产能约有667万t,占全国月产量的12%左右。因此,四季度化肥行业用煤可能出现负增长。按目前情况测算,11月份煤炭消费量较2008年用煤的最高峰7月份相比,减少幅度在3600万t左右。
(2)煤炭价格快速下降后暂趋平稳
2008年,煤炭市场价格走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从年初开始,煤炭价格开始了连续8个月的持续上涨,9月份以后出现下降,进入11月份,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出现大幅度快速回落,单月下跌幅度达到历史之最,现行价位已接近年初价格水平。12月初,秦皇岛、天津、广州等国内沿海地区重点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发热量5500大卡/kg市场优质动力煤的交易价格已经降至2008年1月下旬的`水平,而发热量5000大卡/kg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低于2008年1月的价格水平,部分主流煤炭品种交易价格的振幅高达800元/t以上。目前煤炭市场价格有企稳迹象。从煤炭产地看,山西大同、朔州等重点煤炭产区发热量5500大卡/kg以上的优质动力煤,10月底的“上站”价格为650~670元/t,进入11月份,“上站”煤价格快速降至420~440元/t,普遍比10月末下降了230元/t左右。尽管如此,在煤炭当前出矿价格的基础上,煤炭集(发)运站完成煤炭收购、装车、发运、装船等项工作的综合成本仍然高于秦皇岛地区市场动力煤的成交价格,即煤炭价格“倒挂”现象继续存在。从煤炭中转地看,市场现货价格近期急速回落,目前有止跌企稳迹象。以秦皇岛5500大卡现货煤炭价格为例,8月初为940元/t,9月初为910元/t,10月初为890元/t,11月初为820元/t,到11月底急速降至570元/t,12月内连续两次微跌,到12月15日跌至520元/t,与7月中下旬的高位相比下调了540元/t,近一个月来市场煤价跌幅减小、跌势放缓,说明现在煤价已经基本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水平。从国际煤炭市场看,由于需求不足的原因,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代表亚太地区动力煤现货价格的NEWC(澳大利亚)周指数在7月4日创出19479美元/t的历史最高点后快速回落,11月7日,NEWC周指数价格为10412美元/t,12月5日跌至7609美元/t,一月之内下跌28美元,跌幅达到27%。与国内同等质量的煤炭价格相比,11月下旬的国际煤炭市场离岸价格(FOB)已经与国内市场基本持平。同期,全球海运市场也处于低位徘徊之中,更拉低了国际煤炭到岸价格的成本。截至2008年11月30日,反映国际航运市场景气度的BDI指数已经下滑至847点,与2008年5月20日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幅度超过了85%。目前,从澳大利亚和印尼港口运输煤炭到我国广州港的海运费只有92美元/t和49美元/t,与6月份价格最高时的5579美元/t和335美元/t相比,分别下降83%和85%。在广州港的国内煤炭到岸价格610元/t,与国外煤炭到岸价格基本(不包括进口税)基本相当。
(3)煤炭企业应收煤款快速增加,经营压力增大
进入10月份以来,受需求下降、社会库存大幅增加的影响,煤炭货款结算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承兑汇票比重和应收账款增加。截至11月底,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额715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21亿元,增长4799%,增幅环比增加15个百分点。上半年末,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仅为1627亿元,但下半年以来,受市场变化影响,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货款拖欠逐月上升,到9月末应收账款余额已增至422亿元,到11月末,更激增至142亿元,比年初增加656亿元,比6月末增加12573亿元。
(4)煤炭成本上升较快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政策性因素增支的影响,1~12月,大型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成本1~12月原选煤单位成本37820元/t,同比增加951元/t,增长3359%;1~11月,河北省国有重点煤矿原煤单位成本完成44640元/t,同比上升7856%,煤炭成本增幅高于煤价增幅18个百分点。目前,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已经低于生产成本,导致煤炭企业盈利水平减弱。随着煤炭完全成本实施和国家税费政策调整,煤炭成本上升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5)煤炭产能过剩压力加大
据统计,至2008年11月,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95亿元,改造提升了一大批资源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煤矿,新建了一大批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2008年前11个月,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95741亿元,同比增长348%。据对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大型煤矿矿井开发利用方案统计,20到2008年10月,全国新增大型矿井(含改扩建矿井)建设规模67亿t。新增煤炭产能近两年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压力加大。
3、煤炭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投资、金融、税收政策,包括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内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和近期出台的“九条”金融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必将对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国内消费、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将给煤炭市场以一定的支撑力度。
(1)煤矿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停产检修
据了解,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停产检修等方式减少产量,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开始安排具体的限产措施,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变化等情况,合理确定煤炭产量。有的主要产煤省区已出台措施,要求年产30万t/a以下规模的小型煤矿全部停产整顿,控制煤炭产量。有的大型煤炭企业由于区域市场价格下降,市场空间少等因素,开始组织全部进入停产检修和员工培训工作。
(2)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有所回落
11月份,受市场需求形势持续恶化的影响,秦皇岛港空泊现象加剧,截至2008年11月19日,秦皇岛港煤炭总场存升至9415万t,接近饱和,大秦线保留车频繁出现。但是,由于动力煤现货价格暴跌,坑口价与港口价格倒挂,交易的中间环节发煤不活跃,发运量减少,到2008年11月30日,秦皇岛港煤炭总场存降至8452万t,到1月10日,秦皇岛港务集团共存煤炭4943万t。
(3)小型钢铁企业开始恢复生产,部分地区
冶金用煤价格启稳、耗煤量回升据对部分钢铁企业集中地区调查,目前钢材市场连续大幅度降价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板材止跌,并有一定幅度的反弹。截至2008年12月8日,普碳钢坯、窄带钢含税售价分别为3250元/t、3500元/t,比10月份分别上涨250元、200元左右。山西产二级冶金焦炭价格1500元/t,比10月份上涨了50元/t左右。随着铁精粉和焦炭等原材料价格回调、启稳,以及钢铁产成品销售形势逐步好转,一些钢铁企业停产装备近期陆续复产。随着小型钢铁企业恢复生产,冶炼精煤需求也有所增加。据铁道部运输局反映,近期精煤装车数日均增加200车。冶金用煤市场开始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4)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钢材、建材等市场前景向好
中央经济会议对20“保增长”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必然大幅拉动钢材、建材等消费增长,需要钢材、建材等建筑材料的强力支撑。按万元固定资产钢材消耗量测算,国家提出的4万亿投资项目,将拉动钢铁需求2亿t左右。2009年新增钢材需求量约09亿t。同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钢材、建材等产品产量增加,必然拉动电力需求增长,间接带动煤炭市场逐渐好转。
4、结束语
总体上看,由于2008年前9个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超常增长,因此全年煤炭经济运行形势较好。9月份以后煤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煤炭经济发展遇到了暂时困难。但是,随着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非煤产值、收入大幅提高,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跨地区、跨行业的煤炭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煤炭企业家们有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丰富经验,企业经济实力已大大加强,因此战胜困难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面对新形势,煤炭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煤炭工业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篇3: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经济对策。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对策;经济问题
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表现,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目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复杂,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结构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的59.8%逐年下降到20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人民币连续升值
人民币连续升值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人民币升值还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如果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四)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流动性过剩使经济从过快向过热转化。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冲击的不仅仅是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等同样也会受到冲击,结构性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转化为全面通胀,商业银行信贷、财务风险逐步集聚,隐含较大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楼价的上涨,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福利;股市产生的财富再分配,加剧财富占有的不公;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消极影响。
二、经济问题对策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
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四是抑制公共服务品(如教育、医疗)和垄断型产品或服务的“搭车”涨价。
(二)对于投资过热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
在信贷调控上,要根据国家产业和区域政策,有保有压,要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国际游资流入的管理。财政政策则可适度扩张,重在优化结构,特别是对灾区重建以及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面可加大支出力度。对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投资给予更大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要采取适当措施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避免这两大消费热点出现过度下滑。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尤其是旅游消费成本,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降低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
对于消费相对不足问题。如果经由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应当能够提高消费倾向,使投资的比例降低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也应修改外资优惠政策,不再以资金的量作为实行优惠政策的.依据,改为根据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区域发展的需要来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
(三)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也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基础。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培育资本市场。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基于外汇紧缺时期,结售汇外汇管理体制对于外汇储备增加有积极作用,确保国家有效掌握外汇资源。
同时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配合协调。首先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及企业回避汇率风险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逐步融为一体。同时,调整贸易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对出口和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密切联系,在当前出口贸易激增和外商投资数量扩大的背景下,内外资一视同仁“两税合一”成为大势所趋。
(四)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结构的均衡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实施对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均衡是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按价值规律办事,合理确定劳动力价格,通过政策、法律等措施保障劳动者利益;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环节,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扶持力度,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率;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流动性吸纳和消化能力。加快股权分置改革步伐,实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目标;完善股市的基础性制度和基础性设施建设,降低风险,方便流通;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减少甚至取消对经济的直接投入,从投资财政转向公共财政;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督促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指导商业银行均衡投放信贷,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大对外资企业和非法流入的境外资金的监管,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对流动性的管理水平,监督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降低资金短缺地区的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形式。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曼丽.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
[3]马晓河.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7).
篇4: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论文
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十二五”规划以后,我国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功能区”模式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被首度应用于煤炭产业富集区中,希望打造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本文就主要揭示了当前我国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的基本系统要素组成,证明该模式对于我国煤炭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低碳经济视角;系统;结构层次
低碳经济应该是当前及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主力模式,而且低碳经济与人类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将低碳概念融入到煤炭经济生态圈中,构建煤炭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其实就是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它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煤炭行业中所存在的高消耗问题,一方面也提高了煤炭行业的产业效能,促进煤炭富集区对于企业的核心主导作用及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力。
一、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的基本内涵
煤炭经济生态圈属于从生态角度来看煤炭行业的具体化发展进程,作为煤炭行业的阶段性标志产物,它充分体现了该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构建以煤炭经济生态圈为主的煤炭行业就应该始终坚持走产业系统升级路线,并坚持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过程,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按照这些要求,煤炭经济生态圈必须妥善处理企业自身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到对资源、环境与产业主体功能的平衡优化,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科学手段,并做到对开发程序的有序适度,最终实现对煤炭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此一来,煤炭生产就可以保持在生态及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也就是对煤炭经济圈内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提高[1]。
二、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基本系统剖析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基本系统主要满足了煤炭产业的高产能、低污染需求,本文主要从它的要素组成、结构层次这两方面进行剖析。
(一)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基本组成要素剖析
煤炭经济生态圈实质上就是对煤炭产业链的有机延伸,由它所形成的线性产业集聚为煤炭行业走低碳经济路径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讲,煤炭经济生态圈主要由主体要素、环境要素与资源要素3点要素所共同组成,而且3大要素之间存在彼此作用交叉网络分布关系。以下就对这3大要素展开分析。首先是煤炭经济生态圈主体要素,在煤炭产业环境中,它所代表的行为主体就是圈内成员产业,比如说煤炭开采加工、煤炭加工、煤化、甚至包括政府、科研及金融行业。简单来说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就是它的行为主体,是这一行为主体促进了行业的向前发展,而且煤炭企业也通过自身努力促进了行业发展能动性来主观影响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向前发展进步。当然,在这里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步伐,希望以此来激励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良性发展。考虑到我国煤炭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都归属国家财产,所以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导背景应该是政府,低碳经济就是政府所提出的'适合于煤炭产业生存发展的有利软环境,也希望通过该软环境来促进产业行业的良性循环,并将煤炭经济生态圈打造成未来煤炭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在企业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三大环境要素中,生态环境也被企业及政府列为最重要环境因素。它倡导煤炭经济生态圈应该做好内外部环境物质能量有机交换,以求恢复煤炭在开采挖掘后周边生态的正常功能。所以,煤炭生态圈的出现于扩大也激发了煤炭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放眼当下,我国煤炭开采行业存在太多煤层气与瓦斯等资源浪费现象、由燃煤所引发的废气污染现象等等,我国政府及企业也希望通过融入了低碳经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来实现对外部资源环境的有机治理,解决外部负效应问题,也同时解决由于煤炭开采工作所带来的土地闲置、矿井水肆意排放、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实现对燃煤所引发废气污染现象的全面综合性整治,以此来强化煤炭生态圈的生态环境机制,发挥低碳经济重要价值[2]。
(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结构层次剖析
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低碳化开发希望以绿色环保为核心思想,将低碳加工作为产业未来发展目标,主动联系不同环境条件影响,确保煤炭经济生态圈呈现出不同的圈层式结构。在笔者看来,煤炭经济生态圈应该包括3个主要圈层,它们分别为:外圈层、中圈层和内圈层,这3个主要圈层的划分代表了煤炭开采、加工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实际关联度。具体来讲,以煤炭开采与加工产业为主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应该是企业核心主体,由这一核心主体所形成的的核心层即为内层圈;而像与煤炭行业相关的交通运输、钢铁、煤炭深加工等产业则作为中圈层;最后像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医院、教育等等服务科研机构与煤炭行业形成外圈层。每一层次都拥有自己的区位优势,他们共同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政府所主导的低碳经济政策来优化自身配置,走绿色生产路线,以促进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持续优化升级过程。比如说,目前煤炭行业多采用基于人工环境所构成的复合生态体,它主要通过煤炭资源合作开发与相应共享机制来实现对煤炭经济生态圈生态学原理的构建与优化,进而与各个圈层行业产业形成联合协同耦合关系,最终建立以煤炭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生态链与生态网,展现废弃物利用分解功能,实现煤炭开采行业圈内废弃物的循环分层利用,确保污染负效益最终转化为资源正效益,这样做不但能解决行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诸多问题,也能促进企业的未来低碳可持续发展形势[3]。
现如今,我国煤炭行业富集区已经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它全面贯彻和落实了我国“十二五”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为煤炭产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了重要的现实载体,也不确保了煤炭行业现实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综合。
作者:王林雅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钻探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罗小芳,卢现祥.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37(3):81-88.
[2]高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J].民营科技,2016(7):222.DOI:10.
[3]栗佳.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模式探析[J].经济师,(4):11-11,12.
篇5:4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论文
4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论文
5月23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第五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客运降幅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4月,全社会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5.2亿人,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1至4月,全社会累计完成营业性客运量63.1亿人,同比下降1.5%,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下降4.1%、水路客运量增长6.3%。
货运量、港口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4月,全社会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9.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1至4月,全社会累计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35.6亿吨,同比增长9.4%。此外,4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亿吨,同比增长6.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至4月,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0.8亿吨,同比增长7.8%。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至4月,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5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全年1.8万亿元投资目标的27.8%。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623亿元,同比增长33.1%;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00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内河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9.1%。
篇6: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技术改造研究论文
要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效率,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首先,应该建立电力系统运行部门,建立健全的制度。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能够有效的管理,相应的供电单位可以设立相应的配电运检组,负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同时,运检小组还需要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严格的检修供电线路,不断的进行巡视和检修工作。为了能够提升运检小组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需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成立运检小组能够缓解配电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给配电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运检小组的成立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中的问题,以有效的解决其问题。最后,在改造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基本原则。在近几年变电站发展中,已经发生了很多由于变电站超负荷而导致线路烧毁问题的出现。这些事故的发生明确表示,仅仅增加变压器的容量是不可能将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的。只有应用新建台区的方式来分开负荷的分布,将供电变径缩短,有效的缩减损耗,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并且确保运行的效率。
4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改造电力系统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改造。从分析中明确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维护与技术改造中还有很多不足存在,这些不足不仅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行效率,还给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为此,要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升电力系统改造技术效率,就需要做好维护与管理电力系统的工作,如提升管理力度等等,从而为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创建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军宁,王萍.浅析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J].科技展望,,(18):113-113.
[2]姜慧.浅析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J].电子世界,,(16):45-45,46.
[3]余斌.浅谈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及建设改造原则[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2):49-50.
[4]岳军龙,刁建军,席宁等.农村电力系统建设与改造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429-500.
篇7: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技术改造研究论文
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系统发展中,依旧有一些制约因素存在,并且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在外送过程中电网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供电网的供电末端有一定问题存在。该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初期建造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没有给予用户对电网使用建设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与当代技术发展相适应,充分的满足用户对电网使用各个方面的要求,改革已经成为了重要举措。
1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在电力系统发展方面依旧较为落后,因此,当前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1电力系统的荷载没有均衡分布
目前,由于我国在电网设计中还使用较为传统的设计方式,为此在设计中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存在。加之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导致电网和在区域以及无荷载的区域内划分不够平衡,这导致出现了电路负荷载功率同样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例如:有一部分地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当前供电网所有供电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电力供应需求,这导致供电网出现了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电网继续运行,必将损耗极大的功率,这会导致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为此,应该彻底的改造国家电网系统,从而有效避免在用电过程中给电器设备带来损害。
1.2配电设备缺少合理布局
当前在电力系统布局中依旧有布局不合理问题存在,当前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在供电体系设备布局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布局方式进行布局,那么势必会给电力消费的分配带来不合理的结果,同时也会给用户的正常用电以及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在电力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严格的调查,从而合理的分配电力供应。部分供电单位为了能够减少在电网改造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适当的更新原有的线路以及设备,而是直接的把一些新的设备引入到原有的电网设备之中,这种行为给电网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电网系统的正常操作带来冲击。
1.3配电设备陈旧
在近年来检修电网过程中已经发现,有很多地方的电网线路已经出现了老化的问题,并且供电设备陈旧,如架空线比较陈旧,电缆线使用的时间过长,也有部分电缆线出现了老化的问题。同时,隔离开关、配电变压器以及一些其他的设备陈旧落后,无法与现代供电设备要求相符合。如果不及时的更新设备与线路,必将会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会严重的冲击电力行业的发展。
2改造电力系统应该坚持的原则分析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个方面因素的存在,如果要对电力系统进行重新的'建设与规划,必将会成为一项艰难的任务,为此,最为适宜的方式就是在原有的电力系统基础上适当的进行改造,从而能够与当地电力系统基础要求相符合,从而为改造电力系统技术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保证改造后的电力系统符合用户的用电要求,相应的电力部门必须要编制好统一的规划设计,放远眼光,从而确保改造电力系统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改造技术等能够与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相符合。为此。在改造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即:
(1)确保供电线路以及供电设备的质量;
(2)应该保证改造技术的先进性,使之与当地的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
(3)要确保改造以后的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简单,确保电力系统能够高质量的运行;
(4)要确保电力系统在改造以后,能够有充足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作为保障。
篇8: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论文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论文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定义
所谓虚拟经济值得是一套价值系统,经济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物资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其中物质价格系统是通过成本和技术来制定价格的,而资产价格系统则不同,它是指以资本化为定价基础的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虚拟经济。狭义上的虚拟经济之的是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交易过程,虚拟经济的复杂运行过程包括金融资产及金融资产的价格之间的变化过程。广义上除了金融,地产等,还应该包括体育竞技等等。实体经济的定义则相对简单,指的是人类通过利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是物质或者精神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二、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虚拟经济来源于实体经济,无论是银行,债券,股票,还是之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上衍生而出的事实不可否认。虽然虚拟经济现在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但是其依然是产生于实体经济。其次,虚拟经济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收益,通过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可以将自己的产业无论是经营还是资源配置达到一个很理想的状况。再次,虚拟经济依托于实体经济来发挥效益,也就是说,虚拟资本在没有与实体经济这个平台结合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然后,虚拟经济种与遇到的问题,对实体经济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连锁反应,同时,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是一面镜子,实体经济的问题在虚拟经济中也能看到。最后,虚拟经济看似独立,但是如果虚拟经济出现严重失衡,会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其形成的先决条件,只有高度市场化和成熟化的实体经济下,虚拟经济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基石,是前提,是根本。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扩大化的前提。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虚拟经济的扩大化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再次,实体经济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市场渗透范围。实体经济某一方面的迅速发展对于这个方面的虚拟经济就会起到额外的刺激作用,也会连带起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虚拟经济的业务扩大范围有着方向性的影响。最后,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推行新项目的风向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不同方向需求的时候,虚拟经济可以很好的补充完善这个需求。
四、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虚拟经济由于其自身的特质导致其发展方向和衍生出的经济产物距离实体经济渐行渐远,从而导致两种经济体制的剥离和难以相互促进,同时也增加了虚拟经济产品的风险性,也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首先,虚拟经济因为膨胀进入市场之后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非常大的衍生效应,虽然对虚拟经济的收益大幅增加,但是极大的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也提高了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同时也会对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其次,虚拟经济的失衡发展会导致资金和生产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发展无力,资金周转困难,而使得大批企业的破产,大量企业陷入困难等等问题的大量出现。再次,虚拟经济因为跟实体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无法很快的察觉经济过热的现象从而做出及时的调控,这样使得经济的可控性下降,对于调控控制市场和经济十分不利。
五、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
首先是平等对待的原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要发展,齐头并进,不能厚此薄彼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其次是协调发展原则,也就是说不但要两种经济模式都能独立的完成发展,更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变得协调,不要对对方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再次是互利共进原则,也就是说在相互不影响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互的调整与合作使得两种经济模式都能更快更好的发展。最后是协调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切以经济发展大环境和大趋势为前提,提高总体的经济发展为原则来协调和处理。
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首先,要重点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同前面提到的,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熟,产业与技术结构不合理,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好政策和扶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备,使得我国实体经济做好完全的准备应对虚拟经济的冲击。其次,应该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发展虚拟经济,从而促进和完善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很稚嫩,抗压能力还很薄弱,控制虚拟经济的经验还有所不足,所以在虚拟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小心的引导和及时的控制,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提升。再次,完善监管体系,可以想象,虚拟经济的膨胀性和不稳定性,如果没有一套完备而成熟的监管体系,如何能做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发展,同时,制度的建设也不能落后,要形成一套适合国情和国际形势的规范操作,从而达到两者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篇9: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一、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都存在着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很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中西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率远远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及收入水平,大量自发的流入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在各地之间流动,改变了生产要素占有水平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地区性的劳动力流动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但同时也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是造成地区之间的工资收入增长呈收敛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利用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1.优化产业结构
劳动力归根结底是趋向于流动到收入较高、发展较快的部门或地区,所以,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劳动力流动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强调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注重农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大量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体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劳动者具有自主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挥社区在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3.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合法性,保障劳动力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和良好的供应体系,探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和分配,建立形成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安抚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流动劳动人口的后顾之忧,保证劳动力平等地进入市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劳动力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篇10: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全面、细致地阐述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为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做好了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探析
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是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适用性所面临的紧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将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设定为服务经济发展,并纷纷发起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的项目研究。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历史阶段,这种互动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探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出:经济发展实质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的好坏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这些因素的提升都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现代经济学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投入受限于自然条件和资本限制,可带来的增长比重将达到一定极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等智力因素的作用持续增长,由于高等教育水平提升而带来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进步将成为经济不竭的增长点。高等教育哲学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基础。认识论下的高等教育哲学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而政治论下的高等教育哲学认为,探讨深奥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与高等教育主动和自主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通过直接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加速科学技术尽快地在生产中运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现实基础探析
高等教育产生的根源是知识的传承,数千年的发展使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化而来的。从古希腊学园、拜占廷和阿拉伯的高等教育开始,一直到19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唯一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19世纪的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封闭性培养,提出发展科学研究的任务。20世纪初,美国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再次为高等教育增加了新的职能,即服务社会。至此,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共生在现代大学中。三大任务的拓展过程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历史要求。近百年来,高等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充分重视,教育水平的提升带动着这些国家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世纪爆发了“新大学运动”,使高等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了大学的实用性,人们投入大量精力从事科学研究,推动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三、研究的实践探析
近代学者不满足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理论和宏观论证,逐渐尝试使用计算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解释两者的互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和物质资本同等的生产投资来计算,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因教育水平提高而增加的经济效益来论证教育对经济的效益。丹尼森从历史统计分析中度量影响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将教育提高纳入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之内,计算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归于教育的比例。卢卡斯将高等教育作为推进生产活动的人力资本被划入为无形资本范畴,提出他的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即两资本模型),并据此得出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国内学者运用这些经济模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发现了高等教育和经济的相关性,认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并试图模拟二者的动态关系。特别是对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两者的协调程度。部分学者针对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的互动关系。总之,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在学者的努力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工作还应继续,使高等教育跟好的服务经济,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4.
[2]方鹏,高耀,顾剑秀.差异的均衡: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的动态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03).
篇11:煤炭业循环经济进展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煤炭业循环经济进展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t废弃物的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对于煤矿而言,就是要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以及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等资源,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复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使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循环建设,徐矿集团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徐矿集团正在着力打造以庞庄煤矿为核心的西部循环经济区、以旗山煤矿为核心的东部循环经济区和以张双楼煤矿为核心的北部循环经济区。其中,西部和北部循环经济区已趋于完善,东部循环经济区正在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在路径选择上,必须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将“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转变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的循环经济。
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洗精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最大,必须加大对煤炭深加工的力度。
煤矸石的主要用途有:煤矸石发电、制砖、筑路、回填和充填塌陷区等。主要是将洗选矸石和煤泥掺入电厂燃料,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煤矸石发电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直积极推广。煤矸石发电厂由于燃用煤矸石热值低,导致发电成本高,规模效益难比大电厂,竞价上网没优势,但是国家有优惠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以198号文件下发的《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同时煤矿利用煤矸石发电,最大的效应还在于环保效益。建设煤矸石电厂,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煤矿解决煤矸石污染占地问题和矿井水的问题,可以把矿井水集中处理后的水作为公共用水,送往矸石热电厂、选煤厂,并在选煤中通过不断挤压和沉淀循环利用。同时还可以用电厂灰渣和烟囱灰来转化为新型建材砖,实现矿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煤矿的接续产业。徐矿集团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在庞庄煤矿工业广场内,安装2伊300MW(CFB)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消耗西部矿区矿井、选煤厂生产的煤矸石及劣质煤、煤泥,年消耗量约为260万t,可彻底解决煤泥、煤矸石污染问题;并能充分利用庞庄煤矿庞庄井和东城井疏干水共计2950m3/d,使庞庄井和东城井矿井疏干水利用率达到100%。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循环经济区的核心。
徐矿集团目前已经兴建了3座煤矸石砖厂,年产矸石砖约6000万块。矸石砖中的矸石含量约占40%~80%,矸石砖的强度比普通黏土砖强度高。发展矸石制砖不仅可利用矸石资源,节约黏土,同时还可利用煤矸石所含的发热量。徐矿集团从1979年开始利用矸石充填和加高路基。据统计,多年来回填铁路路基12.53km,回填公路路基94.5km,共充填煤矸石880余万吨。徐矿集团利用部分矸石进行井下回填,或者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复土造田,现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煤矸石作为煤矿的主要附产物,长期被当作废物排放成矸石山。徐矿集团自筹资金8000万元,建设年产2援6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现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吃掉煤矸石30万t,大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使煤炭产业链条得以延伸,同时实现利润900万元,解决160人直接就业、拉动其他岗位300人就业。目前在建的2伊135MW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建成后年消化煤矸石90万t,不仅煤炭主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将被逐步消化,腾出的土地得以复垦绿化,而且煤矸石电厂产生的炉渣就是水泥生产的熟料,为建设年产50万t水泥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矿集团抽放出的瓦斯,除供给市里约10万m3外,还自筹资金1300万元,利用旧锅炉房,于2010年1月建成了10伊500kW的煤层气发电站,年发电量2400万kWh。不仅使原来排放上天、污染大气的10万m3瓦斯气得以利用,解决了自己40豫的用电量,还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配套安装了洗澡用水、冬季供热、职工公寓中央空调等综合利用热能的设施,一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
徐矿集团目前矿井水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5.1排供结合原新河煤矿矿井排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通过对井下所有涌水进行动态监测,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综合评价为良好级(玉级),属于玉类矿井水。1997年以“排供结合”方式成功地实施了供水能力为每天5万t的一期供水工程,向徐州市区市政管网供水,解决城市居民自来水水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将井下水仓改造成反应沉淀池,加药沉淀,然后将清水排到地面,实现矿井水的地下净化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作为工业用水或者用于农田灌溉。张集煤矿、庞庄煤矿等采用“矿井水—加药—井下水仓沉淀—地面沉淀调节池—加药—净水器—除氟—消毒—清水池—利用”的水处理工艺,一部分水作为地面工业广场用水,另一部分水进入三塔式净水器,经离子交换、除氟、消毒后净化成饮用水,供职工饮用。处理后的矿井水供给本矿作为工业用水供生产使用,多余的部分排入矿区周围的水体作为农田灌溉用水。
徐矿集团通过循环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实现了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5.煤炭销售述职报告
6.煤炭销售年度总结
9.煤炭销售居间合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