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

2023-04-19 08:20: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巴阿巴阿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

篇1:《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

①在成长的岁月里感受着人间冷暖,四季轮回。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繁茂,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对于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来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②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颗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似璀璨夺目的珍珠,闪现着彩色的银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的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恰风和日丽,杨柳依依,每位歌者当之无愧都是天籁之声!

③ 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喜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自己也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阴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听者时而感觉欢快舒心,时而伤感愁闷,时而又令人斗志昂扬!

④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⑤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缘于一段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的视频:“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历程,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虽短暂却从不悲伤,为了短短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底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地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同时也把自己献给了美妙夏日。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心生敬爱。

⑥正如泰格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秋叶离开了枝头,就像生命告别了人世,但它们卑微的躯体后面却隐藏着清晰而丰富的脉络,那些曾经奔腾着对生命最真的热爱的鲜明的血液!

10.这篇散文运用 手法,通过描写 、、三个时段的蝉鸣,抒发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分)

11.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1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简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1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指出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4分)

14.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话:“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作者引用的意图是什么?请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0. 托物言志(借抒情);清晨,午后,黄昏。 (共4分,每点1分)

11. 景物(自然环境)描写;(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日清晨露珠的晶莹、美丽、安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晨的喜爱之情,(1分)烘托了蝉声的优美。(2分)(共4分)

12. 拟人、比喻、排比。(3分)例: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蝉热爱阳光、享受阳光的特点和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引吭高歌、场面壮观的特点;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蝉声的喜爱之情。(2分) (共5分,修辞方法每点1分。分析2分)

13.承上启下(2分)。它一方面承接上文,表明自己对蝉的喜爱之情;一方面引起下文,写对蝉心生敬爱的原因。(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引用泰戈尔的这句话:①形象地概括了蝉一生的特征和品质;②抒发了对蝉热爱生命精神和赞美之情;③揭示了文章主旨;④增添了文采。(5分,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

篇2:《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①在成长的岁月里感受着人间冷暖,四季轮回。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繁茂,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对于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来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②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颗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似璀璨夺目的珍珠,闪现着彩色的银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的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恰风和日丽,杨柳依依,每位歌者当之无愧都是天籁之声!

③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喜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自己也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阴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听者时而感觉欢快舒心,时而伤感愁闷,时而又令人斗志昂扬!

④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⑤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缘于一段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的视频:“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历程,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虽短暂却从不悲伤,为了短短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底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地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同时也把自己献给了美妙夏日。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心生敬爱。

⑥正如泰格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秋叶离开了枝头,就像生命告别了人世,但它们卑微的躯体后面却隐藏着清晰而丰富的脉络,那些曾经奔腾着对生命最真的热爱的鲜明的血液!

10.这篇散文运用 手法,通过描写 、、三个时段的蝉鸣,抒发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分)

11.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1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简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1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指出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4分)

14.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话:“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作者引用的意图是什么?请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5分)

10. 托物言志(借抒情);清晨,午后,黄昏。 (共4分,每点1分)

11. 景物(自然环境)描写;(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日清晨露珠的晶莹、美丽、安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晨的喜爱之情,(1分)烘托了蝉声的优美。(2分)(共4分)

12. 拟人、比喻、排比。(3分)例: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蝉热爱阳光、享受阳光的特点和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引吭高歌、场面壮观的特点;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蝉声的喜爱之情。(2分) (共5分,修辞方法每点1分。分析2分)

13.承上启下(2分)。它一方面承接上文,表明自己对蝉的喜爱之情;一方面引起下文,写对蝉心生敬爱的原因。(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引用泰戈尔的这句话:①形象地概括了蝉一生的特征和品质;②抒发了对蝉热爱生命精神和赞美之情;③揭示了文章主旨;④增添了文采。(5分,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

篇3:《蝉鸣》阅读答案

15.好奇而犹豫;珍爱而焦急。(每点2分)

16.(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到处能听到蝉鸣的北京比作上了发条的闹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的特点,(1分)也写出了妈妈对这放肆的蝉鸣的喜爱之情。(1分)(2)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安安急切希望蝈蝈能够平安回家的情态,(1分)刻画出安安童真善良的形象特点。(1分)

17.安安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他会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妈妈带回来的蝈蝈;(2分)同时,他还是一个善良、珍爱生命的孩子,当听到妈妈说不要拿蜻蜓来玩,这样有可能弄死蜻蜓的时候,他就想到将自己喜爱的蝈蝈也放走,让蝈蝈回家。(2分)

18.示例:“ 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看着睡在身旁的两个孩子,妈妈觉得他们就是她的天使,感觉很幸福; (2分)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当妈妈听到别人问她是不是两个孩子的保姆时,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从妈妈的笑容和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妈妈为两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无比幸福的。(3分)

篇4:《蝉鸣》阅读答案

龙应台

盛夏,整个北京城响着蝉鸣。穿短裤球鞋的妈妈骑着自行车穿梭大街小巷,到市场买菜、听北京人卷着舌头说话、和小贩吵架,看起来她在做这个那个事情,其实她心里的耳朵一直专注地做一件事:听蝉鸣。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仅只为了这放肆的蝉鸣,妈妈就可以喜欢这个城市。

妈妈一个人逛市场。买了个烙饼,边走边啃,发觉北京的茄子竟然是圆的,葱粗大得像蒜,番茄长得倒像苹果,黑糊糊的东西叫炒肝,天哪,竟然是早点;调羹不叫调羹,叫“勺”,理发师傅拿着剃刀坐在土路边的板凳上等着客人……

她突然停住脚步。

有一个细细的、幽幽然的声音,穿过嘈杂的市声向她蒙绕而来。 不是蝉。是什么呢?她东张西望着。 一个打着瞌睡的锁匠前,悬着一串串拳头大小的细竹笼,声音从那里放出来。妈妈凑近瞧瞧,嘿,是蟋蟀——

蝈蝈!

打瞌睡的人睁开眼睛说:蝈蝈,一块钱一个,喂它西瓜皮,能活两个月。

妈妈踏上自行车回家,腰间皮带上系着两个小竹笼,晃来晃去的。

刚从动物园回来的孩子正在说熊猫。“妈妈,”安安说,“有一只熊猫这样——”

他把两只手托着自己下巴,做出娇懒的样子。

“这是什么东西?”飞飞大叫起来。

“安安,”妈妈解下竹笼,搁在桌上,“你说这是什么?”

两兄弟把脸趴在桌面上,好奇地往笼里端详。

“嗯——”安安皱着眉,“这不是螳螂!因为螳螂有很大的前脚,这不是蚱蜢,因为它比蚱蜢身体大,这也不是蝉,因为蝉有透明的翅膀……是蟋蟀吗妈妈?”

“对,”妈妈微笑着,“北京人叫蝈蝈。”

“叫哥哥?”飞飞歪着头问。

黄昏出去散步,兄弟俩胸前脖子上都圈着条红丝线,丝线系着个小竹笼,竹笼跟着小兄弟的身体晃来晃去。

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蝈蝈开始叫,在安静的夜里,那叫声荡着一种电磁韵律。小兄弟沉沉地睡着,隔着的妈妈却听了一夜的叫哥哥。

早餐后,兄弟俩又晃着竹笼出门。经过一片草坪,三两个小孩和大人用网子正捕捉什么。小兄弟停下脚步观看。

“外国小孩好漂亮!”手里拿着网子的一个妈妈踱近来,“您是他们的阿姨吗?”

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

“来,送给你一只。”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对安安伸出手,手指间捏着一只硕大的蜻蜓。 安安却不去接。这么肥大的蜻蜓他可没见过,他犹豫着。

“我要我要——”飞飞叫着。

“不行,”妈妈说,“你会把它弄死。”她小心地接过蜻蜓,像小时候那样熟稔地夹住翅膀。 走了一段之后,妈妈说:“你们看够了吗?我们把蜻蜓放了好不好?”

好!

放了的蜻蜓跌在地上,大概翅膀麻痹了。挣扎了一会,它才飞走。孩子的眼睛跟随着它的高度转。“妈妈,”安安解下胸前的小竹笼,“我要把我的蝈蝈也放了。”

他蹲在路边,撕开竹笼,把蝈蝈倒出来。蝈蝈“噗”一声摔进草丛,一动也不动。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

蝈蝈不知是听懂了,还是受到那熟悉的草味的刺激,它真抬起腿来开始迈动,有点艰难,但不一会儿就没入了草丛深处。 安安如释重负地直起身来,转头对飞飞说:“底笛,把你的也放了吧?它好可怜!”

“不要不要不要——”飞飞赶紧两手环抱竹笼,拼命似的大喊。

1993年(节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5.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安安对蝈蝈等小昆虫态度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好奇、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珍爱生命,如释重负

16.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

(2)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

17.安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_

18.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写道:“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两处龙应台觉得当母亲很幸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5分)

篇5:龙应台《蝉鸣》阅读答案

龙应台《蝉鸣》阅读答案

蝉 鸣

龙应台

盛夏,整个北京城响着蝉鸣。穿短裤球鞋的妈妈骑着自行车穿梭大街小巷,到市场买菜、听北京人卷着舌头说话、和小贩吵架,看起来她在做这个那个事情,其实她心里的耳朵一直专注地做一件事:听蝉鸣。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仅只为了这放肆的蝉鸣,妈妈就可以喜欢这个城市。

妈妈一个人逛市场。买了个烙饼,边走边啃,发觉北京的茄子竟然是圆的,葱粗大得像蒜,番茄长得倒像苹果,黑糊糊的东西叫炒肝,天哪,竟然是早点;调羹不叫调羹,叫“勺”,理发师傅拿着剃刀坐在土路边的板凳上等着客人……

她突然停住脚步。

有一个细细的、幽幽然的声音,穿过嘈杂的.市声向她蒙绕而来。

不是蝉。是什么呢?她东张西望着。

一个打着瞌睡的锁匠前,悬着一串串拳头大小的细竹笼,声音从那里放出来。妈妈凑近瞧瞧,嘿,是蟋蟀——

蝈蝈!

打瞌睡的人睁开眼睛说:蝈蝈,一块钱一个,喂它西瓜皮,能活两个月。

妈妈踏上自行车回家,腰间皮带上系着两个小竹笼,晃来晃去的。

刚从动物园回来的孩子正在说熊猫。“妈妈,”安安说,“有一只熊猫这样——”

他把两只手托着自己下巴,做出娇懒的样子。

“这是什么东西?”飞飞大叫起来。

“安安,”妈妈解下竹笼,搁在桌上,“你说这是什么?”

两兄弟把脸趴在桌面上,好奇地往笼里端详。

“嗯——”安安皱着眉,“这不是螳螂!因为螳螂有很大的前脚,这不是蚱蜢,因为它比蚱蜢身体大,这也不是蝉,因为蝉有透明的翅膀……是蟋蟀吗妈妈?”

“对,”妈妈微笑着,“北京人叫蝈蝈。”

“叫哥哥?”飞飞歪着头问。

黄昏出去散步,兄弟俩胸前脖子上都圈着条红丝线,丝线系着个小竹笼,竹笼跟着小兄弟的身体晃来晃去。

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蝈蝈开始叫,在安静的夜里,那叫声荡着一种电磁韵律。小兄弟沉沉地睡着,隔着的妈妈却听了一夜的叫哥哥。

早餐后,兄弟俩又晃着竹笼出门。经过一片草坪,三两个小孩和大人用网子正捕捉什么。小兄弟停下脚步观看。

“外国小孩好漂亮!”手里拿着网子的一个妈妈踱近来,“您是他们的阿姨吗?”

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

“来,送给你一只。”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对安安伸出手,手指间捏着一只硕大的蜻蜓。

安安却不去接。这么肥大的蜻蜓他可没见过,他犹豫着。

“我要我要——”飞飞叫着。

“不行,”妈妈说,“你会把它弄死。”她小心地接过蜻蜓,像小时候那样熟稔地夹住翅膀。

走了一段之后,妈妈说:“你们看够了吗?我们把蜻蜓放了好不好?”

好!

放了的蜻蜓跌在地上,大概翅膀麻痹了。挣扎了一会,它才飞走。孩子的眼睛跟随着它的高度转。“妈妈,”安安解下胸前的小竹笼,“我要把我的蝈蝈也放了。”

他蹲在路边,撕开竹笼,把蝈蝈倒出来。蝈蝈“噗”一声摔进草丛,一动也不动。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_

蝈蝈不知是听懂了,还是受到那熟悉的草味的刺激,它真抬起腿来开始迈动,有点艰难,但不一会儿就没入了草丛深处。

安安如释重负地直起身来,转头对飞飞说:“底笛,把你的也放了吧?它好可怜!”

“不要不要不要——”飞飞赶紧两手环抱竹笼,拼命似的大喊。

1993年

(节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5.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安安对蝈蝈等小昆虫态度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好奇、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珍爱生命,如释重负

16.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安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写道:“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两处龙应台觉得当母亲很幸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好奇而犹豫;珍爱而焦急。(每点2分)

16.(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到处能听到蝉鸣的北京比作上了发条的闹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的特点,(1分)也写出了妈妈对这放肆的蝉鸣的喜爱之情。(1分)

(2)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安安急切希望蝈蝈能够平安回家的情态,(1分)刻画出安安童真善良的形象特点。(1分)

17.安安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他会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妈妈带回来的蝈蝈;(2分)同时,他还是一个善良、珍爱生命的孩子,当听到妈妈说不要拿蜻蜓来玩,这样有可能弄死蜻蜓的时候,他就想到将自己喜爱的蝈蝈也放走,让蝈蝈回家。(2分)

18.示例:“ 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看着睡在身旁的两个孩子,妈妈觉得他们就是她的天使,感觉很幸福; (2分)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当妈妈听到别人问她是不是两个孩子的保姆时,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从妈妈的笑容和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妈妈为两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无比幸福的。(3分)

篇6:蝉鸣的阅读答案

5.好奇而犹豫;珍爱而焦急。(每点2分)

6. (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到处能听到

蝉鸣的北京比作上了发条的闹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的特点,(1分)也写出了妈妈对这放肆的蝉鸣的喜爱之情。(1分)

(2)因为飞飞还小,遇到喜欢的蝈蝈就想占有,不放蝈蝈表明飞飞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7.安安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他会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妈妈带回来的蝈蝈;(2分)同时,他还是一个善良、珍爱生命的孩子,当听到妈妈说不要拿蜻蜓来玩,这样有可能弄死蜻蜓的时候,他就想到将自己喜爱的蝈蝈也放走,让蝈蝈回家。(2分)

8.示例:“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看着睡在身旁的两个孩子,妈妈觉得他们就是她的天使,感觉很幸福; (2分)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当妈妈听到别人问她是不是两个孩子的保姆时,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从妈妈的笑容和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妈妈为两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无比幸福的。(2分)

篇7:夏日阅读答案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阅读训练

1.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篇8:夏日阅读答案

1.“邀”“纳”最传神(1分)“邀”字是“邀请”的意思,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分);“纳”字是“接纳”的意思,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二:

1.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篇9:夏日阅读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蝉鸣》阅读答案

2.夏日蝉鸣4年级作文

3.《夏日途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4.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

5.《最美的声音》阅读答案

6.一碗面的悲与喜阅读题答案

7.最美妙的声音作文800字

8.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9.《最美好的礼物》阅读答案

10.最美的书包阅读题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