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

2022-11-04 09:02: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玛卡巴卡要干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

篇1: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

①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②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茫,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颗树多好。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麦场空空旷旷,就场边这么一颗大树。这个时候,麦子都收完了,大家刚从紧张劳累的夏收中解脱出来,晒麦就可以悠闲一点了。头顶着厚厚的树阴,或拉闲话,或在地上画几个方格,拿几根柴棍,盘起腿来做游戏,或铺个装麦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还端一壶茶水,边说话边品茶,只是隔一会儿起身去用木耙翻搅一下麦 子。妇女们则边说话边纳鞋底,孩子们更不知困乏,也围拢在大人身边,追逐撵打,玩闹嬉戏。有时候,大人也会让玩耍的孩子去搅一下麦子。满场的麦子,搅起来要有章法,不能东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从一个边角处开始,一耙一耙挨着搅。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搅麦晒麦的。一场麦搅下来,就被火一样的太阳晒的满头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树阴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树下阴凉的美好。

④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开门。夏天里前后门都开着,风从屋子里穿过,清爽而又凉快,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树阴下的凉爽。正午时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邻右舍,也喜欢坐在村边的树阴下天南海北地扯闲话、说笑话。女人们也喜欢把针线活儿拿来坐在树底下做。记忆中,母亲就常常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去做。午后的太阳把门口重重叠叠的树影拉得长长的,洒下满院子的阴凉。母亲就在这大片的阴凉里,铺一张竹席,把棉衣棉被铺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缝啊纳啊。有时是一个人做,有时还约了邻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时是母亲纳棉衣,邻居的女人拿着鞋袜之类的小件,和母亲一块坐在席子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飞针走线。农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琐碎而单调的,甚至有些苦涩和无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树下的阴凉里,在乡亲们那轻松地言笑里,在母亲那轻轻地针线里,我觉得,一切的单调、琐碎和苦涩,甚至劳累和烦恼,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阴凉吸收了、融化了、遮盖了,留下的都是轻松和美好。

⑤夏天的乡村,除了房舍里,过了正午那一时半刻,麦垛旁、屋檐下、土崖边,到处都是阴凉,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长在麦场边、田野里、院门口这些地方的大树给人的阴凉最是凉爽。在这些地方,没有麦垛里积蓄的闷热气息的影响,没有屋墙和崖壁的遮拦,树阴洒下的阴凉不但更纯粹,而且空气通畅,时有轻风拂过,更加为那一片阴凉锦上添花。这样的凉爽是自然的、淳朴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调房里,看见外面浓浓的树阴和树阴下那厚厚的清凉,我总会想起在故乡树阴下乘凉的情景,想起在田间劳动时渴盼着有一片树阴让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着像古诗写的那样“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或者像一个放牛童子那样,“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然而,时过境迁,不要说在树下的阴凉里美美地睡一觉,连轻松地在树阴下乘凉的机会也极少。夏日里那一片树下的`阴凉只能永远地洒在我的记忆里,洒在我心里了。

题目:

18.请仿照已经概括的有关段落大意的句子结构形式,围绕“阴凉”,补充概括文章第②④⑤段的内容。(6分)

①乡村树荫洒下一片“阴凉”、② ▲ 、③麦场边晒麦间隙人们享受“阴凉”、

④ ▲ 、⑤ ▲ 。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

(1)请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3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的理解。(2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故乡的阴凉为线索,记叙了故乡夏日的阴凉给自己留下的美好记忆。

B.记叙“我”因不堪酷热劳累而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有树的地方去歇息,突出了我对 树阴的期盼。

C.作者将夏日空调房的清凉和乡村树阴下的清凉作对比,突出了现代文明使我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主题。

D.文章语言朴素而有饱含情味,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幅乡间劳动生活的风俗画,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梁衡《夏》)

(1)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了太阳和天气炎热,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2)两段文字都写“太阳”,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8.②夏收劳动(田野劳动)时(“我”)期盼一片“阴凉”。④夏天母亲在院子里的树下“阴凉”里做针线活。⑤夏日里我总时常回想起故乡的“阴凉”。(每点2分,共6分,表述能紧扣段落内容,意对即可)

19.(1)运用动作和场面描写以及排比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人们劳动闲暇时在树荫下享受阴凉的悠闲情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满足,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3分)(意对即可)

(2)我和母亲对于香椿树去留的争议,让我明白了个人的欲望不能违背生活的法则,美好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道理。(2分)(意对即可)

20.C(文章并没有写现代文明对生活的冲击,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对往日乡村阴凉的回忆。)

21.(1)都抓住太阳下的景物特征进行描写;都写到了太阳下人的感受;都运用了比喻手法。(答到2点即可)(2分)

(2)《夏》:写太阳,是为了突出夏天的旋律热烈、夏天的色彩金黄的等特点。(2分,意对即可)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写太阳,是为了突出夏天的酷热,表现人们烈日下劳动的艰辛和对阴凉的渴望,(和下文人们在阴凉下的惬意享受形成对比。)(2分,意对即可)

篇2:《总有那一片蛙声》阅读答案

《总有那一片蛙声》阅读答案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甚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16、文章第①段对南国窗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7、从全文来看,北国没有蛙鸣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8、结合语境,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画线句。(3分)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答:

19、请说一说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2分)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答:

20、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深刻含义?(4分)

答:

参考答案:

16.(4分)写出了南国故乡美丽的春日风光(1分);渲染了春日故乡温馨的氛围(1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爱(或眷恋)(1分);为下文写蛙鸣作铺垫(或为下文写蛙鸣营造美好而温馨的环境)(1分)。

17.(3分)北国没有雨季(1分);即使下了槐花雨也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小蛙(1分);蛙鸣源于羁旅游子的心灵深处(1分)。

18、(3分)“暖暖”与“浸冷”“冰凌”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梦境乡情与羁旅现实的反差(1分);有力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绪(1分)。

19、(2分)加点字连用了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尽情游戏的快乐(1分),表达了作者对青蛙的喜爱和内心的愉快之情(1分)。

20、(4分)“总有”意味着无法拂去(1分);“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声音(1分);无论何地,春夜的晚上,我总会回忆起生命中离不开的蛙声(1分);寄托了羁旅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篇3:夏日阅读答案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阅读训练

1.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篇4:夏日阅读答案

1.“邀”“纳”最传神(1分)“邀”字是“邀请”的意思,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分);“纳”字是“接纳”的意思,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二:

1.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篇5:夏日阅读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篇6:《夏日其一》阅读答案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邀”“纳”最传神(1分)“邀”字是“邀请”的意思,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分);“纳”字是“接纳”的`意思,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9.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篇7:总有那一片蛙声阅读题答案

小题1:.第一段中“洗”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4分)

小题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说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3:.第④段中,作者说:“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你认为作者真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吗?(4分)

小题4:.“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散文化的时光”?(4分)

小题5:.说说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篇8:总有那一片蛙声阅读题答案

小题1:“洗”字赋予雨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从侧面体现出作者对窗前雨中草地的喜爱之情。

小题2: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小蛙欢快跳跃的情景。整个画面美丽、温馨,富有动感和情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小题3:找不到。因为这样的地方只属于作者对故乡美丽、温馨生活的记忆,人在他乡不可能找得到。作者所强调的“终归”的内容只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并不可能实现。

小题4:作者以写文章的方式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身居京城月夜,作者就会遥想起故乡月夜和着蛙鸣的温馨美丽的池塘的画面,勾起他对故乡过往时光的回忆,消弥他内心的孤独寂寞。

小题5:由梦境转入现实。突出了作者的怀乡之怀有,和文章开头亲切而温馨的画面遥相呼应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味思索。

小题6:这是对文章用语的鉴赏。学生根据语言环境来进行理解,理解词语运用的生动性,这里“洗”字赋予雨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从侧面体现出作者对窗前雨中草地的喜爱之情。

篇9: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年级阅读答案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年级阅读答案

1.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4分)

2. 请赏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 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第⒀段写到“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请你想象“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的叶老会想些什么呢?(2分)

(2)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4分)

4. 在文中,叶老说到这样一句话:“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请结合你的写作体验谈谈看法。(4分)

5.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 【内容概括】(4分)

叶老给“我”修改作文(2分);叶老邀请“我”到他家作客。(2分)

2. 【句子赏析】(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一墙绿得沉郁的`爬山虎”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浓浓的绿意、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隐含着作者对叶老关怀“我”成长的感激(或赞美)之情(1分)。

3. 【内容推断和人物形象分析】(6分)

(1)可以回想自己创作《爬山虎》时的情景。或者回想与“爬山虎”有关的往事。(2分,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了。)

(2)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1分),可以看出叶老具有平易近人的人品(1分)。【给分要求:例子1分,人品1分,例子和人品相照应即可。人品还可以答:平和宽厚、平等真诚、待人热情、和蔼可亲。】

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1分),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1分)。【给分要求:例子1分,文品1分,例子和文品相照应即可。】

4. 【观点评价】(4分)

我赞同叶老的看法(1分)。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1分),多读各科的书,使自己知识渊博;眼界得以开阔;写作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丰富写作的素材(答到其中两点可得2分)。

5. 【主题理解】(4分)

标题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得1分),借爬山虎来比喻充满活力(或质朴真诚)的叶老(得1分),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答到赞美、崇敬、感激、怀念中的两点就可以得2分)。

篇10: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的阅读答案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2.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

3.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4.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5.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6分)

答案:

1.(3分)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2.(4分)(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3.(3分)挑逗、招惹的意思(1分)。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4.(4分)内容2分,效果2分。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2分)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2分)

5.(6分)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2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2分)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2分)(观点1分,说理清楚1分)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那一扇门 阅读答案

2.《夏日途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3.《那一片山水》初一作文

4.那一片田野作文600字

5.沉醉于那一片湖色作文

6.记得那一片雪花抒情散文

7.那一片天空作文600字

8.西方那一片土读后感

9.那一片乐土初二作文

10.那一片油菜写景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