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3-02-15 08:22: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o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卷十九》)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B.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C.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D.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翰,指书牍文扎。翰,可指毛笔或文章,“翰林”即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B.矫授,指矫诏授官。矫诏也称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出于歹意矫诏者会获罪。

C.嗣位,指继承君位。“履至尊”“登九五”“践阼”等词都可指帝王登基即位。

D.释典,指佛教典籍。著名的佛典有《金刚经》《南华经》《心经》《坛经》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玚指挥有度,抗敌有功。北周军队日夜攻打郢州城,纵火烧城。孙玚率军登城把守,他亲自抚慰巡视,敬酒劝食,深得军心,周兵终不能破内城。

B.孙玚审时度势,率众归降。他曾受王琳上表推荐做戎昭将军、宜都太守,后又被王琳征召任职,王琳兵败后,他尽占长江中游之地,最终归附陈朝。

C.孙玚颇受恩宠,屡得封赏。高宗因他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晚年他以年老的理由请求辞官,后主下达褒奖的诏书,对他加以挽留。

D.孙玚博学多才,颇受赞誉。后主多次到他的宅邸,品鉴他呈上的叙述功勋恩德的诗赋,赞赏他能守臣节;他关于佛学经义的看法也很受僧侣们敬佩。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

(2)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答案:

14.B

15.D

16.D

17.(1)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兵临(郢州城)(2)冬夏两季供给费用,被求学之人所称道。他待人直率平易,不因名声大地位高就轻视外物。

译文: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京镇守公安。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 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 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 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 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 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 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 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

C.孙玚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玚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分)

(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

参考答案

4.B。

5.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6.B(从“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可见,孙玚认为自己已是尽力而为了,并没有假意归顺的想法)

7.(1) 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

(“伪”“潜”“一朝”“惮”各1分,句意1分)

(2) 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

(“陈力”“协义”“奖”各1分,“天可违乎”的反问意味占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 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 (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 (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 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 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 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 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 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 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 (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京镇守公安。孙玚 (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之间的亲近之意。 (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 (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 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 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 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篇3:孙砀,字德琏,吴郡吴人也阅读题原文答案

孙砀,字德琏,吴郡吴人也阅读题原文答案

孙砀,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砀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场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场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场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砀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砀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砀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场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选,周兵乃解。砀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日:“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场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砀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砀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砀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

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

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

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祖受禅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奄:突然。

C.不以名位骄物物:大自然的一切事物。

D.以年老累乞骸骨 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孙场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砀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

C.孙场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砀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9.翻译句子

(1)砀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

(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

参考答案

6.B 7.C 8.B

参考译文

篇4:《朱桓字休穆 吴郡吴人也》阅读及答案

《朱桓字休穆 吴郡吴人也》阅读及答案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稍迁裨将军,封新城亭侯。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间。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阵斩溺,死者千余。权嘉桓功,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禾六年,魏庐江主簿吕习请大兵自迎,欲开门为应。桓与卫将军全琮俱以师迎。既至,事露,军当引还。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余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桓自断后。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鸠合遗散          鸠:同“纠”,集合

B.兵未到而仁奄至    奄:突然,忽然

C.桓喻之曰          喻:告知,晓谕

D.人马罢困          罢:免去,解除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桓智勇兼备的一组是(3分)

①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   ②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   ③以逸待劳,为主制客

④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 ⑤桓与卫将军全琮俱以师迎   ⑥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桓体恤民情,受民爱戴。担任余姚县令,遇上瘟疫,荒年缺粮,粮价上涨。朱桓分派正直官员救灾,并亲自抚恤送医送药,施舍粥饭。

B.朱桓用兵灵活,随机应变。当魏将曹仁率步骑数万来犯时,朱桓手下只有五千兵,他精当地分析敌方的作战劣势,打消了诸将的恐惧心理。

C.朱桓深谙兵道,指挥若定。面对曹仁大军几路来袭,他沉着应战,部署得当,大获全胜,不仅火烧曹营,还斩杀了常雕、生擒了王双。

D.朱桓智勇过人,身先士卒。平定山贼时他攻下城池,处处屯兵立寨;与魏军作战,他令各部带兵渡溪,自己断后,使魏军不敢轻举妄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

(2)(李膺)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

编号40答案

1.D(同“疲”,疲惫)2.C(①说的是曹仁,④说的是智,⑤是一般叙述。)3.B(还分析了己方的优势)

4.(1)凡遇两军对阵交战,胜负取决于将领,不在于兵卒多少。各位听说曹仁用兵作战(的才能),与我朱桓相比如何(或谁更胜一筹)?(5分)

(2)(李膺)企图等到(朱桓的)各路兵马渡河到中间时,趁机逼近攻击他们。及至看见朱桓的令旗车盖在队伍后面时,最终未敢出战,朱桓被人忌惮到了这种地步。(5分)

篇5:“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

①滑稽(gǔ j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溢酒。比喻能言善辩,语言流畅。

②赴举:赶去科举考试。

③乡人托以子偕往:有个同乡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孙山,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偕:共同,一块儿。偕往:一同前往。

④失意:指不录取。

⑤缀:写。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

⑥得失:成功与失败。

⑦解名:考中功名的,这里指中举的,(举人的名单)。

⑧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

⑨外:后面,犹言不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翻译句子。

(1)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2)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上文的大意可用成语来概括,比喻。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乡人的儿子因没有考上心情很不好,而孙山的名字写在举人榜上的最末处,他就先回家了。(2)举人榜上最末一个名字是我孙山,而你的令郎还落在我的后面呀。

2.名落孙山,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3.幽默诙谐,滑稽风趣

译文

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说话诙谐风趣的才子孙山用幽默的语言回答了一个难[3]以回答的问题,体现了他过人的机智。

寓意:用以比喻投考未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篇6:报孙会宗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 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汙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汉书杨恽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质无所底 底:引致,到达

B.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素:白色

C.妻子满狱 妻子:妻子儿女

D.文侯所兴 兴:兴起

【命题意图】本题根据《宁波高考语文模拟卷》改编,考点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难度系数0.65左右。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余扃牖而居 而猥俗之毁誉也

B.以旌其所为 以宣德化

C.将以有为也 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D.苟以天下之大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命题意图】本题为原创题,考点为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难度系数0.65左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宣帝时,杨恽因为父亲而补常侍郎。以才能见称,名显朝廷,复擢为左曹。后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

B.作者和妻子都是以前秦国地方的人,所以善于歌唱、弹琴,自娱自乐,有空在家里弹弹琴、唱唱歌。

C.作者认为求才求利是平民百姓的事,君子是不求这些东西的,因此与孙会宗难以谈到一块。

D.作者认为孙会宗是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而改变了品性,变得贪婪卑鄙,所以要和他决裂。

【命题意图】本题根据《20宁波高考语文模拟卷》改编,考点为正确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难度系数0.6左右。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4分)

(2) 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4分)

【命题意图】本题为原创题,考点为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选句涉及实词、虚词、句式等各个方面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难度系数0.55左右。

18.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 修 常 人近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 将 军 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面 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命题意图】本题根据《优化设计必修3专题三练习》改编,考点为文言断句的能力,选句中3处较容易,3处较难,能拉开区分度。能力层级为C,难度系数0.55左右。

答案:

15. B 白吃 不劳而获

16. B (A连词 修饰;连词 却; B表目的连词 来; C动词 作为;介词 被;助词 定于后置的标志;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17.B 对第二段的内容理解不当

18(1)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拿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来教导我,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哀”、“以所不及”状语后置,“殷勤”各1分,整体通顺1分)

(2)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道不同”,走着不同道路的人或意见、志趣不同的人;“安”怎么,表反问;“制”规制,要求。各1分)

参考译文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庭,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你的家乡西河郡原是魏国的所在地,魏文侯在那里兴起大业,还存在段干木、田子方留下的好风尚,他们两位都有高远的志向和气节,懂得去留和仕隐的抉择。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去到安定郡任太守。安定郡地处山谷中间,是昆夷族人的家乡,那里的人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直到现在我才看清了你的志向!如今正当大汉朝的鼎盛时期,祝你飞黄腾达,不要再来同我多噜。

19. 不 修 常 人近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 将 军 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面 筹(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四处给2分,断对五处给3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报孙会宗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7:吴武陵,信州人。元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①,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②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③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脱有寇薄城 (2)病权不归有司也

(3)郾谢已得其人 (4)坐事流永州

1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因出袖中书搢笏 ②因留沛公与饮

B.①而无逾月积 ②秦师轻而无礼

C.①将待以宾友 ②请息交以绝游

D.①乃杜牧所赋阿房宫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20.“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 、的性格特征。(2分)

21.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有何作用?(3分)

答案:

17.(4分)(1)逼近、迫近(讨伐、攻打) (2)担心 (3)推辞 (4)犯……罪

18.(2分)A(均作连词,为“于是”之意)

19.(5分)(1)如果不这样的话,你应该把赋文还给我。(“尔”、“见”各1分)

(2)等到(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武陵从北边返回,很被裴度器重。(补主语、被动、“器遇”各1分)

20.(2分)不慕权贵(不阿权势、矜持不苟等)、耿介正直(公正无私、知人善荐等)

21.(3分)①通过写柳宗元和裴度等人对吴武陵的称贤与器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吴武陵的贤能;②通过写吴武陵因同情柳宗元的艰难处境而替他进谏说情,进一步表现吴武陵待人真诚正直的品格;③整段补叙使吴武陵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每点各1分)

译文:

吴武陵,是信州人。元和初年,考中进士。淮西吴少阳听说了他的才华,派门客郑平邀请他,想以宾客友人之礼相待,吴武陵不做回应。长庆初年,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分管财政开支,上表由吴武陵主持北边盐务。窦易直认为他不称职,消减了他的待遇。后遇上窦易直上表奏,请设置和籴贮备使一职,要选择郎中来担任。吴武陵进谏说:\“如今边疆都是沃土,却长满了杂木,父母妻子都没法养活。我之前在北方,掌管米价为四十(单位不清楚),没办法有超过一个月的存粮,都是先从商人那里拿米,然后再请求按帐目回京都拿钱。如果有贼寇逼城,不到三十天,城里的人就会饿死,到哪里要钱,还谈什么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天下得不到治理,就是苦于该管的部门没有权力。管铁矿、财政开支,一个户部的官员就可以办理,如今把事情分成三块,官吏上万人,财赋一天比一天减缩。西北边院官员,皆是御史、员外郎来担任。如果开始命令他们时是可信的,现在又增派使官来管理他们的工作,那就是说御史、员外做事虽久,反而还不可信了。现在再过十天或一个月,又会认为郎中的作为不可信。再等一个季度、一年,您的所为,也又不可信了。上下互相妨碍,一国之内交相怀疑,谁是可信的人呢?况派一个使官,打杂随从的约百人,督责、传呼,沿路数千里都不得安宁。如果真的想边境富足、殷实,只要招募些游手好闲的人,迁移罪人,一起发往沃土,哪里一定要增加使官和吏员呢?\”窦易直不采纳。很久之后,他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大和初年,礼部侍郎崔郾去东都考录进士,公卿都在长乐为他饯行,吴武陵最后一个到。他对崔郾说:\“君现在为天子搜求奇材,我大胆地提供我的帮助。\”于是拿出袖中写好字的搢笏,给崔郾读了,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文辞既警拔,而吴武陵的声音吐字宏亮又流畅,坐上的客人都大为惊叹。吴武陵请求道:\“杜牧正在你处应试,请给他第一名。\”崔郾婉拒说已有了人选。吴武陵一直问到第五,崔郾都没答应,吴武陵勃然道:\“不这样的话,你就把赋还给我吧。\”崔郾说:\“就按你说的来。\”于是杜牧果然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当年,柳宗元贬往永州,而吴武陵也因为犯事被流放到永州。柳宗元认为吴武陵是个贤人。等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吴武陵回到北边,大为裴度器重。吴武陵常常提起柳宗元无子,又劝说裴度曰:“西部平原的蛮人还没有扫平,柳州与贼人的势力范围相互交错,应该起用武将来代替柳宗元,让他得以优游江湖。”裴度没来得及采用他的意见,柳宗元就死了。

[吴武陵,信州人。元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人也。家传儒学,并专门教授。越幼明慧,有口辩,励精学业,不舍昼夜。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至于微言玄旨,《九章》七曜,音律图纬,咸尽其精微。

初为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寻转行参军。大通中,诏飙勇将军陈庆之送魏北海王Z还北主魏,庆之请越参其军事。时庆之所向克捷,直至洛阳。既而Z遂肆骄纵,又上下离心,越料其必败,以疾得归。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越竟得先反,时称其见机。及至,除安西湘东王府参军。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

越遍该经艺,深明《毛诗》,贤ㄒ煲濉L厣啤蹲》、《老》,尤长论难,兼工缀文,闲尺牍。武帝尝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徐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帝深赞美之。尤是擢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及侯景之乱,越与同志沈文阿等逃难东归,贼党数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圣二年,诏授宣惠晋安王府谘议参军,领国子博士。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山,与吴心沈炯、同郡张种、会稽孔奂等,每为文会。

及废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如故。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或谮之宣帝,言越将扇动蕃镇,遂免官。太建元年,卒于家,年七十七。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B.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C.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D.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A.弱冠,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参军,古代官职名,谓参谋军事。东汉末始有“参谋某军事”的名义,晋以后军府等设置为官员,隋唐时兼为郡官。

C.毛诗,指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顾越自幼聪慧,励精学业。顾越自幼学习儒学,有辩才;到都城游学时,如有精通儒学的饱学之士,他必定登门质疑问难,研讨谈论,毫无倦意。

B.顾越有预见性,见机行事。陈庆之护送元Z回北方主政魏国,顾越随同前往,不久看到元Z骄横放纵,料定他必将失败,便以生病为由辞官还乡,回到家乡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

C.顾越擅长论难,娴熟文辞。顾越在重云殿论述《老子》义理时,声音响如洪钟,仪容举止可观,皇帝大为赞赏,因此顾越被提拔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D.顾越忠君爱国,遭人诬陷。侯景之乱时,贼党几次授予顾越爵位,他坚决不肯接受;他被人诬陷欲扇动蕃镇造反,被免除官职。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

②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山。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B句子译为:领天保博士,掌管仪礼,还担任皇帝的师傅,入宫讲授,很受尊敬宠信.当时宣帝辅弼政事,华皎起兵反对,顾越趁机请求准假回到东部.“举兵不从”的主语是“华皎”,在“华皎”前停顿,排除AC.“因请假东归”的`主语是“越”,在“越”前停顿,故选B.

(2)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3)B“回到家乡”错,原文是“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才到彭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

(4)①“撰”,撰写;“遣”,派遣;“敷扬”,传播宣扬.译为:等到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的地方流通,派遣顾越回到吴郡,传播宣扬、讲述解说.

②“以”,因;“仕进”,在仕途中进取;“因”,趁机.译为: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无心在仕途中进取,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

答案:

(1)B

(2)A

(3)B

(4)①等到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的地方流通,派遣顾越回到吴郡,传播宣扬、讲述解说.

②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无心在仕途中进取,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

【参考译文】

顾越字允南,是吴郡盐官县人.家中继承儒学,并有专门的教习传授.顾越自幼聪明敏慧,有口才,激励自己精通学业,不放弃每个白天黑夜.二十岁时到都城游学,如有通儒饱学之士,必定去登门质疑问难,研讨谈论,毫无倦意.至于精微之言,玄奥之旨,《九章》中的七曜,音律和图纬,都尽探其精到细微之处.

起初他担任南平元襄王萧伟国右常侍,与贺文发一同进王府,都受礼遇看重.不久转行参军.大通年间,诏令飙勇将军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颢回北方主政魏国,陈庆之请顾越参谋其军事.当时陈庆之所向获胜,直到洛阳.不久元颢便肆意骄横放纵起来,加以上下离心离德,顾越料定他必将失败,以病为由辞官还乡.才到彭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顾越竟能先返回,当时人称他能预见机兆.当来到之后,拜任安西湘东王府参军.当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地流通,派顾越回到吴郡,宣传讲解.

越对经艺掌握全面详细,深刻理解《毛诗》,旁通不同义解.特别擅长《庄》、《老》,尤其长于论辩诘难,同时善于作文章,娴熟于尺牍文辞.他身高七尺三寸,须眉美丽.武帝曾经在重云殿亲自讲解《老子》,仆射徐勉推举顾越论述义理,顾越昂首而请准,声音响如洪钟,举止可观,皇帝大为赞赏他.因此提拔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不久拜为五经博士,仍然让他侍奉宣城王讲读.

当侯景作乱时,顾越与同一志向者沈文阿等人逃难回到东部,贼党几次授予爵位,顾越坚誓不接受任命.承圣二年,诏令他任宣惠晋安王府谘议参军,领国子博士.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没有心做官提升,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与吴兴郡沈炯、同郡张种、会稽郡孔奂等人,经常以文会友.

当陈废帝即位后,拜任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仍如以前.领天保博士,掌管仪礼,还担任皇帝的师傅,入宫讲授,很受尊敬宠信.当时宣帝辅弼政事,华皎起兵反对,顾越趁机请求准假回到东部.有人在宣帝面前谮毁他,说顾越将去煽动藩镇造反,于是免除他的官职.太建元年,他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篇9:胡海,字海洋,定远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明史胡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 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5分)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5分)

答案:

10.A(结构相似判断,都是“动+地名”的形式,其中“动词”多是“攻下”的意思。故选A)

11.B(山南水北谓之阳,祁阳既然谓之阳,就应该在南面而不是北面。)

12.A(不是归顺贾鲁,而是归顺太祖,后文有“太祖壮之”,并给了赏赐)

13.(1)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勇献身。(得分点:金痍皆遍,遍体鳞伤1分;力,名词动用,奋力1分;士卒从之者,定语后置,跟从他的士兵,1分;自效,效自,献出自己的生命或力量,宾语前置。效,献出,见课本《苏武传》1分;句意1分)

(2)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得分点:四鼓,四更1分;间道,从小道,名词作状语1分;缘,沿着1分,句意2分)

翻译: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从营中逃出来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埜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中担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激励献身。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又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晋升为宝庆卫指挥佥事,还担任指挥使,接受命令镇守益阳。跟随平章杨璟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生擒千户、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剿平了左江上思的蛮族。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进军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敌众惊惧混乱。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飞驰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回朝后,请求还乡,他受赐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1.吴德基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宋太初,泽州晋城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3.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巎巎(náo)字子山,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5.雪巢赋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6.燕将录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7.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8.叶李,杭州人。少有奇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9.宋濂《吴德基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0.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