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员工也对一次
“玥滢流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该不该让员工也对一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该不该让员工也对一次,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该不该让员工也对一次
11月01日来源:《中外管理》作者:子 荷
多数经理人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客户并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外,你的第一客户其实正是你的下属,第一,老婆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老婆错了,请参考第一条执行。这可不是家庭契约的专署合同,其实在多数企业,经理人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他们把“老婆”改成了“客户”。
但是,多数经理人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客户并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外,你的第一客户其实正是你的下属。他们接受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你的指导及指示),并会对这些产品和服务做出评价,以决定是否还继续购买它们(若选择不,可以炒你鱿鱼)。而且,和其他外在客户一样,他们的反馈也会影响其他客户,这包括两层意思:通过口碑传播影响你的雇主品牌,以及通过不良情绪传递招致顾客的不满从而影响你的企业品牌。尤其在服务业,这一影响的效果极为显著。
阿里巴巴CEO马云有一句经典语录:“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这其实并不是马云的发明,早在多年前,美国西南航空就已经做出了表率,而后的跟随者包括3M、星巴克等。员工第一,正为越来越多的经理人所认同,并在亲自实践着。
有最佳雇主才有最佳企业
对企业而言,有两种品牌是同时存在的:雇主品牌及市场品牌。其实,对经理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你可能是员工眼中的最佳上司,也可能是创造出公司最佳业绩部门的带头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过,如果你留意过以往的“最佳雇主”公司,你会惊讶地发现:事实上最佳雇主几乎都是市场表现非常优秀的企业。这是因为,二者拥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他们并不是先有了业绩再去尽雇主之责,而是因为信奉“员工第一”从而成就了优秀的企业。那么,作为部门经理人,其道理也是相似的。
仔细回忆一下,你曾对多少下属不满过,包括那些新加盟时曾激情澎湃、自信快乐的员工――通常情况下,这种激情与快乐消失的原因常在于经理人本身。或许,员工正是因为不快乐而士气低落,或需要花时间来应付各种纠纷、发泄被压抑的情绪,而这将大大影响你的“雇主品牌”及“市场品牌”。
人力资源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经理人,你的核心竞争力也包括:是否能培养一群以工作为乐的高素质的员工,并留住他们。而做到这些,归根结底靠的是“员工第一”的理念,
客户与员工 你选择谁
客户是上帝,但其中一定不乏性格古怪的上帝。当面对客户指责时,身为经理人,你是怎样做的――将负责服务的员工狠批一番,甚至直接辞退,以安慰客户,从而避免客户流失。然而这是好办法吗?
至少美国西南航空的赫布-凯莱赫不是这样做的。《我为伊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什么能成功》中记录了这位神奇董事长对待无理客户的故事:尽管西南航空口碑甚佳,但一位经常乘坐西南航空的妇女却对他们各个方面都很失望。她乘坐一次飞机就会写一封投诉信:她不喜欢公司不指定座位的做法;不喜欢头等舱空着;不喜欢在飞机上不吃饭;不喜欢西南航空的登机程序;不喜欢飞机的颜色;不喜欢乘务员的运动制服和登机程序;她痛恨西南航空的标志性花生!
赫布用一分钟就回了信:“我亲爱的坏脾气夫人,我们会想念你的。爱你的,赫布!” 在遭遇无理客户时,赫布并没选择让员工受委屈。因为,他认为:员工永远必须摆在第一位,当员工相信他们被摆在第一位时,信任就会油然而生。当领导阶层授权他们做事时,他们心中就不会有丝毫的疑虑。
对中层经理人来说,学习赫布也许格外重要。中层经理人是员工的直接上司,与客户的接触机会也非常多。当一位客户怒吼着说,“去叫你们的经理来”时,请一定别忘记首先给予员工解释的机会,对他们来说,那意味着信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员工第一”与“客户第一”并不矛盾。道理很简单:你对员工好,他们才会对顾客好,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企业良好的绩效。
让爱创造快乐员工
“员工第一”并不是句口号,各种激励制度固然必不可少,最重要的却是经理人是否真心地付出了你的爱,让员工感到满意、快乐,甚至疯狂。
正像众所周知的那样,爱是西南航空企业文化的根基。即使飞机上的鸡尾酒也被称作“爱的魔水”,花生米一类的小点心被称作“爱的诱饵”,每当员工为乘客提供了额外服务,公司会鼓励他做一次“爱的报告”……
创新往往来自于开心,而爱与快乐则是可传递的,并且可以在传递中逐渐加码。
在西南航空,有一次,一位阿卡普尔科的乘客在起飞前最后一分钟出现在登机口,他没有按规定带上装狗的柳条框,一位登机门服务人员就自愿替他照顾了两个星期的小狗;又有一次,一位奥斯汀的乘客错过了去休斯敦的航班,他要去那里接受肾脏移植手术,西南航空公司一位飞行员就用自己的私人飞机送他去了休斯敦;还有一位乘客,是飞到凤凰城去接受癌症治疗的一位老太太,因为在那里举目无亲,她哭了起来,一位机票代理人邀请她到自己的家里,并陪着她在凤凰城转了两周。而当你坐在西南航空的班机上,可能听到广播里传出播音员这样的提醒:“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冲出海面了,请您抓紧救生圈,蛙泳也好,自由泳也好,悉听尊便。”每个员工都始终是快乐的,并将这种情绪感染给乘客们。
篇2:PK:老板该不该对员工感恩?
-04-11 来源: 商界
老板对员工的感恩,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它是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是一种绝佳的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1.老板感恩就是一种“生产力”
北京创生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白小军
老板希望员工对自己和企业感恩,仿佛天经地义。没有我,你不可能独立谋生,你不可能养家糊口,你不可能学到本领,你不可能混出个人模人样。“感恩”一度成了很多公司的企业管理文化。
然而换位思考一下,老板自己又需不需要对员工感恩呢?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尊重。我们常常讨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一个员工在你的企业与在你竞争对手的企业中做着相同的工作,所获得的酬劳也不相上下,那么,他对企业的忠诚又该来自哪里?仅仅是工资吗?恐怕这还远远不够。
严介和在谈到东西方企业的差异时说,中国的企业以人为中心,西方的企业以思想为中心;中国的企业以领袖为核心,西方的企业以团队为核心。中国的企业离开了人就停止了。成功人士只做人不做事,一流的企业家只管人不管事。
老板的地位是如此重要,甚至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的一举一动员工都看在眼里,你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的工作。
很明显,老板对员工的感恩带来的正是这样一些有利因素:员工得到企业的认同与尊重,企业收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与忠诚。另一方面,它还应该是一种在感情上的投资,而这种投资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推动,往往是薪酬难以取代的。
所以,老板对员工的感恩,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它是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是一种绝佳的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2.老板感恩应被劳资制衡机制替代
上海智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杰明・李
老板对员工感恩,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反映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后。
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同时具有协同性和矛盾性,其协同性表现在:作为一个公司组织,共同努力赚取外部利益;其矛盾性表现在: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者时刻处在利益分配的博弈中。这样的博弈,其成熟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劳资制衡机制。
在中国的商业文化环境中,对忠诚于公司并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老板多半会产生亏欠感,从而感恩。但是,这种感性的心态,在现实中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出口,一旦表达不到位,就会被误解为作秀。即使做到位,通常也只能换来员工一时感激,情绪化的奖励并不能带来员工长期的拥戴。
而在商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不管是老板对员工,还是员工对老板,彼此并不需要刻意地感恩。这种感性的感恩,已经被一些理性的、长效的劳资制衡机制替代。工会制度就是制衡机制的典型。美国工会是一个独立于其他任何组织的社会团体,它能够挺起腰杆为劳动者说话。在与资方的对话过程中,它能通过理性的博弈使劳资对称。
美国工会的财经专家既了解资方的财务状况,又熟知各个工种的市场价值,还有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及生活指数。在与资方谈判的时候,他们将一大堆数字摆在资方面前,
当然资方也不是省油的灯,谈判桌上,劳方漫天开价,资方落地还钱。最后大家都退让一点,便达成劳资协议。如果资方一意孤行使谈判破裂,工会就有可能组织罢工。当然,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受损的不仅是资方,劳方也将损失稳定的收入。
对老板来说,理性的劳资制衡机制,使他们必须为员工的贡献付出较为对等的报酬。员工得到了公平的回报。这时,感恩就大可不必了。
3.感恩无用
华海传媒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倪钧
我一直对老板和员工之间相互感恩,特别是老板该对员工感恩持怀疑态度。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员工为老板工作,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老板为此支付薪酬。这是一种因长期稳定而趋向于公平的“交易”,双方为什么要额外感恩呢?当然有人说老板给出的工资不等同于员工创造的价值,但这个价值不是由员工决定的,而是以社会平均价格结合公司的需要制定的。
感恩当然不是老板的任务。老板办公司,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为股东、员工谋求利益,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只有公司快速持续发展,老板才能支付较高的工资。要保证企业的安全和持续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员工(包括老板)忘我工作,这本身并不是老板的特殊要求,也不需要出于补偿心理而感恩。
举一个不算太恰当的例子。某老板要求员工24小时开机,员工反对:“你只付了我8小时的工资。”言下之意,8小时之外你不应要求我加班。老板回答:“但是这份工资不只养活了你8小时啊。”
再举一个例子。自杀事件频发的华为,为何还能当选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第二名呢?很简单,给的薪酬高。
那么,老板对员工本没必要的感恩为什么成了受追捧的行为呢?比如老板在公司门口鞠躬迎接员工,为员工洗脚等。其实,这里的感恩多少有作秀的成分。员工应该明白,这恩不是白感的。老板是希望通过感恩获得员工更多认同,从而提高生产率。
总之,对老板来说,把企业办好,就是对员工最大的感恩。当然,若能为员工谋求更多的利益,那这恩情就更大了。
4.福利与感恩
亿讯传媒公司总经理向东
松下幸之助曾说:“当员工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发号施令;当员工有 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请求他们鼎力相助;当员工有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运筹帷幄即可;如果员工达几万人时,我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他认为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重要的是要对员工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通常情况下,老板的感恩可以表现为按劳付酬、论功行赏。但对有长远目标的公司来说,除了工资和分红之外,还有一些东西维系着老板与员工之间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
例如,企业应向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营造企业内部浓厚的“人情”氛围,让员工体会到老板的关爱,比如在办公室配置微波炉,设置茶水间、阅览室,发纸巾,提供午餐等。
不过有的老板却没有好好理解这一点。
一个销售经理薪水很高,公司待他也不薄,但他却对老板颇有怨言。问题出在他的业绩达标后,公司请他和他的团队吃的那顿饭上。席间,老板对他们说:“多吃点,吃完了以后好好干!”这个销售经理顿时感到自己像只被犒赏的猪。
相比之下,有的老板就很聪明,为员工在活动室设立足球桌,并特别说明“上班时间也可以玩”。老板当然知道员工们的工作量,上班时间没人有时间去玩。这既迎合了员工被尊重、甚至被奉迎的虚荣,又不会有任何损失工作效率的风险。
老板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要表达感恩的方式对了,他将得到百倍的回报,而那些被优厚福利和待遇养起来的员工,就有可能离不开公司了。
篇3:如何让员工对培训项目感兴趣
在很多时候,员工对于你的“伟大的培训项目”并不怎么感兴趣,偷懒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必须借鉴一下营销部门的做法,设法“营销”你的课程,以提高培训出席率。
很好,你已经完成了整套课程的设计和部署工作――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该如何让学员乖乖前来上课?你也许会以为,只要你的课程被列入了公司的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Management System,LMS)当中,或者高管要求员工来参加培训,那就万事大吉了,员工一定会乖乖听话??且慢!事实上,情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在很多时候,员工对于你的“伟大的培训项目”并不怎么感兴趣,偷懒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必须借鉴一下营销部门的做法,设法“营销”你的课程,以提高培训出席率。
我们必须让学员们感到这个培训项目是有趣、令人兴奋,甚至是刺激的。再严格的规定都无法保证学员一定会按时出席,但当学员觉得这是个有趣的项目时,他们自然会每天兴致盎然地到课堂报到。假设你已经得到公司高管的充分支持,那么下一步就是设法调动起员工们对培训项目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接着,你的课程就可以粉墨登场了!
“加油添醋”一番
“营销”培训项目的第一步,是撰写一份令人感觉新奇有趣的培训说明――当然,你的描述还是要吻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至于培训的主题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我们知道,优秀的文案写手可以把最无聊的东西写得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下无;哪怕培训主题是“差旅费报账与核销”,你也可以把它写得精彩绝伦。尽量发挥你的想象力,让员工觉得不参加你的培训简直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吧!
接下来,你需要发一封“声情并茂”的电子邮件给所有学员,告诉他们将会从培训中得到什么,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热情。哦!千万不要照搬那些冷冰冰的培训目标陈述,你应该用更有趣的辞令来吸引员工,正如那些广告当中的花言巧语一般。例如,对于一个销售培训项目,你可以有下面两种说法:
1.请准时参与新销售技巧课程。
2 .想知道如何让顾客兴奋地尖叫吗?
你觉得员工会对哪一种说法更感兴趣?天底下也许没有新鲜事,但你总是能用更巧妙的语言来打动员工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还应拿出实际的例子,例如那些参与过试点课程、前期培训的员工的证言,从中寻找一切能让学员好奇和兴奋的点子。也许,员工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业绩表现,就是前期培训的成果呢。告诉员工这些证据和案例,说服他们花时间来参加培训是值得的。
这对我有什么用?
很多被强迫参与培训的员工都是百般不情愿,不过如果你能告诉他们培训内容包含了什么,又对他们有怎样的帮助,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点对于千禧世代员工尤其如此。例如,“差旅费报账与核销”怎么听都令人提不起劲,不过,这对员工有什么用呢?简而言之,学会了报账与核销的程序,你就可以更快拿到报销的钱,而且报销更多!很有吸引力,不是吗?
作为培训项目“营销”的一部分,你也可以录制一段简短的(两分钟左右)视频,由公司高管来解释哪些人应该参与这项培训,以及为什么。切记,别让员工觉得你的培训只不过是“公司的另一次无聊尝试”。
善用邮件提醒
如果前面几步进行顺利的话,你应该已经成功激发了员工的好奇心和热情,说不定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报名了。但我们要记住,人是健忘的,你必须确保这些学员到时候会按时出现。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对已登记的学员进行“营销”。不要只用日历邀请功能,很多人会忽略那些小字。电子邮件提醒是不错的办法,在发送提醒邮件时,继续善用“这对我有什么用”的营销法,来保持学员们的热情。持续进行前期工作,来延续学员们的积极性,并最终让他们准时来课堂报到。
当然,在这一切准备工作过后,你必须端出一个高质量的、尽善尽美的培训课程。再好的广告宣传,如果产品本身是个渣的话,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相反,如果学员被你的“花言巧语”吸引过来,发现你并没有夸大其词,培训确实让他们大有斩获的话,你的培训“品牌”就建立起来了。下一次当你推出新课程时,会有很多员工自发地登记参加。
篇4:教育笔记:让我也当一次小老师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调皮、机灵、聪明又很会捣蛋,一看就知道是个小“机灵鬼”,也正因为这个活跃份子,常常搞得我们真是哭笑不得。因为他的调皮捣蛋,班上告他状的孩子也不少。
有一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正在忙着帮助孩子收拾作画工具及粘贴,在这一段时间孩子进盥洗室洗手的洗手,洗完手闲晃的闲晃,教室里也是乱哄哄的,孩子们趁机就在盥洗室和教室之间“游荡”,林林见这情形很老成地学起了我管理班级时候的模样: “1......2......3......”哎!听他这么一说,效果还真不错!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孩子们齐刷刷地搬着自己的小椅子来到了教室中央坐好了,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减弱下来。看林林的样子,活脱脱像个小老师,第二天,看他这么上心,也做得像样,我就请他坐在我的旁边:“今天你来帮一帮王老师,做一下小老师好吗?听到我这么说,他乐坏了,屁颠屁颠朝着我的方向走过来。旁边的孩子一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没等我开口,林林就请伙伴们拿出了书袋子里的《幼儿用书》,带着伙伴们看起了书,仿佛是在学着上课讲故事。坐在下面的孩子传来了讲话声,他很不自信地看着我,并及时做出了提醒,而我只是给了他一个点头微笑,从他接下来做的事情中,我知道,他读懂了我点头微笑背后的意思(对!你做的很好)。就这样,虽然他讲述得没有老师那么好,但是伙伴们还是跟随着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幼儿用书》,也会跟着他一起讲讲书中的内容,而他也会学着我上课的时候,请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那个时候的林林在闪闪发光。等我忙完后,我并没有直接的总结,而是请在座的伙伴们评价林林那时的表现,大家是异口同声地说他小老师当得很棒。而他反而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看了看我,我没有多说,只是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发现林林的行为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那么好动了,而且在我上课的时候也听的特别认真,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管好自己,他才能再有机会当我的小助手,同时我也鼓励别的孩子争当小老师。
篇5:让母亲也穿一次名牌生活随笔
让母亲也穿一次名牌生活随笔
母亲今年74岁,自父亲10前去世后就一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都说婆媳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可爱妻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也就凭着这点,许多事情我就牵就爱妻,10年来,爱妻和母亲就吵过一次架,那还是因为我,爱妻属于那种心直口快的类型,有时说话也会比较难听,让人感觉刺耳,但是心中绝无恶意。母亲也是很了解自己的媳妇,不会把这些记在心里,在外面总是说自己的媳妇如何如何的孝顺,倒是经常在他人面前说我,“儿子人是好,就是比较粗心。”
想想还真是这样,我毕竟是母亲唯一的一个儿子,虽然和我一起生活,但我总没有很好的关心过她,早上离开家去上班总没有一句道别的话,下班回家也没有一句问候语,和母亲坐在一起聊聊家常的时候也很少。母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经常是这里不好,哪里不舒服。
有一天早上,母亲对我说:“弟(母亲从小都没叫过我名字,一直到现在还是叫我弟),妈的肚子很不舒服类,特别的痛,是不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呀!”
“表哥的诊所就在丹溪花园,离家很近,你自己可以过去看看的呀!”我随口一说。
没想到母亲再没有第二句话,我也没在意就上班去了。
母亲自己一个人到了我表哥诊所吊了瓶,我回家后发现母亲不咋样,我也没有问。可没想到的是其实母亲肚子痛已经很久了,只是她自己忍着没跟我们说罢了,这次是实在痛得不行才跟我说,而我却不屑一顾。过了几天,母亲的肚子又疼得厉害,我终于陪她上了中心医院,结果是胆囊结石,医生说要动手术。我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安排好病床让母亲住院,最后,母亲的胆囊切除了。
母亲康复后说了这么一句:“只有爹娘宠爱子女,没有子女孝顺爹娘的。”我觉得自己对母亲的确做得很不够,感谢母亲对我的宽容。
平时爱妻也会带母亲到超市逛逛,看到适合母亲穿的衣服、鞋子就要购买,可母亲总说,“要这么贵,穿的都有就别买了。”其实超市里的衣服、鞋子也并不贵,只有几十元、百来元一件或一双。买了以后穿在身上,母亲还是会很高兴,满口说好看。
前几天,我和爱妻来到恒源祥羊毛衫专卖店,我们为各自买了一件秋装正准备离开时,爱妻说:“给你妈也买一件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正好重阳节就到了,那就买一件,算是给妈的老人节礼物。”
爱妻倒是经常想到母亲,时不时就给母亲买穿的,因此母亲的鞋子穿几码,衣服穿多大都是特别的清楚。
回到家,母亲试了试衣服还真的挺合身的。
“四百多块钱啊!让你也穿一次名牌。”我和母亲开玩笑说。
“哦喔!这么贵的名牌,其他的有好几件可以买了,怎么舍得啊!一点都不做侬家!”
但我知道,母亲嘴上这么说,可心里一定还是很开心的。感谢爱妻给我补上关爱母亲的这颗粗心。
【该不该让员工也对一次】相关文章:
2.该不该?作文
4.假期该不该到来
5.中学生该不该上网
6.该不该举手日记
7.对员工表扬信
8.对员工评价
9.让孩子吃一次亏
10.让我再打一次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