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灵感与顿悟散文

灵感与顿悟散文

2022-12-25 08:09: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周休七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灵感与顿悟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灵感与顿悟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灵感与顿悟散文

篇1:灵感与顿悟散文

灵感与顿悟散文

因为喜欢咬文嚼字,看到那些名篇名著、美文佳作,被深深地所折服,或引起心灵的共鸣,或敬佩的五体投地,或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赞叹之余便想到自己的笨拙。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我,但凡写文章、做学问都离不开悟性,其中灵感与顿悟最为重要。这便引起我常对悟性思维方式之类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何谓悟性?悟性是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

悟性与灵感联姻,与创新结伴,与开拓为伍。悟性思维具有的非逻辑性、跳跃性和偶然性特征。

说到灵感和顿悟,不能不说到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领域。人的思维方式有三类:理性、感性、悟性。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中国的儒、道、佛,更多的是悟性的思维。

感性的思维方式,几乎同悟性同步,早已有之。它表现为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如形容、比喻、对比、夸张,用于表达人的情感,属于艺术的思维方式。

何谓灵感?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在文艺创作或科技研究活动中,由于经验和知识的长期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经常写作的人对灵感就特别期待,没有灵感就无法下笔,也就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可以说很多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言,那些震耳发聩的名篇,那些影响多少代人的名著,都是离不开灵感的。灵感是作家成功创作的必备条件,是名家获胜的法宝。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谈美》里有一段精美的论述,他认为灵感有三大特征:其一,突如其来,它出于作者意料之外。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只要信笔疾书,无意之中又创作了一件作品。其二,不由自主。有时苦心搜素而不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却嫣然出现。其三,突如而去。兴会一来,思至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一句极平常的话比写什么都难。

朱光潜以为灵感就是“下笔如神”的“神”或“败兴”的“兴”,真是探骊得珠之比。

科学家袁隆平认为,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

就自己的写作体会,没有灵感就没有写作的兴趣,也没有写作的动力,更不会有写作的成功。没有灵感你会感到下笔无语,有时候一个字都写不出。当灵感来了,思路如同泉涌,下笔如同行云流水,文章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淌,你会感到一吐为快,文章是一气呵成,思路是一目了然。那些得意之作皆如神助。灵感是创作冲动力、创造力。

那么灵感是从何而来,是天赋?是命运?是上帝赏赐?都不是。

《红楼梦》讲了香菱学诗的故事,让我们随着香菱的脚步,来寻找灵感吧。香菱因为文学底子薄,写出的诗总是达不到诗社的.要求。林黛玉告诉她,读名著,拜名师,勤学苦练是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等灵感来了,才能写出好诗。香菱没有知难而退,熟读李白、王维的诗,拜黛玉为师,苦心专研,几乎到了“痴”、“呆”、“魔”程度,没有想到的是,一天夜里突然梦中作诗,当她写出来的诗交给黛玉过目时,竟得到黛玉大加赞赏。这梦里作诗就是灵感。可见,灵感不是横空出世,不是飘渺不定,灵感来之勤奋,来之刻苦,来之用心。

杨振宁谈到灵感与科学时说:“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出现的顿悟。这种顿悟通常要借助熟能生巧。在一种不经意的状态下突然间得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如果将这顿悟的意会付诸实践就被称之为灵感了。”

杨振宁的这番话既说出了灵感是怎么来的,同时又引出了顿悟。在他认为灵感与顿悟是同义词,灵感是付诸实践的顿悟。

顿悟一词最早来之佛教,是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当年释迦摩尼修行六年不成,几经周折来到菩提树下,潜心思考六日,第七天突然顿悟得道,创立了佛教。

顿悟是相对渐悟的一对概念。在汉传佛教中顿悟与渐悟竟成了佛教修行的两大派别。最著名的就是禅宗的神秀渐悟与慧能顿悟之争了。不过佛教顿悟却给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是乎顿悟靠天助,渐悟靠努力。渐悟容易顿悟难,渐悟人人有之,而顿悟则不是人人都有的。

在辞典里,顿悟解释为顿然醒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灵感也好,顿悟也罢,都是是创造性思路,都具有突然性,不可预知性,所不同的是,灵感稍纵即逝,顿悟是豁然开朗,一旦顿悟了就不会丢失。对于写作,当灵感产生时,就要设法将其捕捉。捕捉灵感最简捷的方法,是随身带笔和本,当灵感来时,随手记下。因为这时候思路最清晰,最容易获得成功

篇2:打牌顿悟散文

打牌顿悟散文

曾经听到一个培养过奥运冠军的教练说过这么一番话:技艺达到一定程度,就是一种感觉。就比如打乒乓球,一个出色*的运动员,往往不是靠眼睛看球,而是凭感觉接球。要知道,有时候,球的速度让你没法完成用眼睛判断它来自哪个方向,然后将这一信息迅速传回大脑,大脑再指挥握乒乓球拍的那只手拦截这一系列程序。

想想也是这样。我在做高考模拟题时,往往不是用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去做,而是凭感觉:要辨认一个句子有没有语病,我常常是一眼找出句子最敏一感的部位,只要这个部位不出错,这个句子往往没有语病。拿到一个选合适的词填空一类的试题,我会读一遍句子,就看出被选的合适词。而在有些情况下,我是没法用语法,或者修辞学的角度给学生作以清楚地解释的,阅读这类依赖悟性*的题更是如此。我也常常告诉学生,做题要有题感。拿到一个题,应该马上意识到这个题会是什么问题,命题人想考察我们什么,它常常会设什么障碍;这个题我一看就是要考察某一知识点,某个地方最容易设陷阱。你要有这种感觉,那你的做题水平就提高了一大步。为此,我还给学生做了总题为《跟着感觉走》的专题讲座,主要分专题讲了如何快速的做题。可学生的答卷反馈出来的信息,总让我皱眉头。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两天很烦闷,高考结束了,学校也没有别的事情,高三教师基本上不到校了。而我除了日记以外,别的是一概不想做。妻在临潼小学办的商店我也懒得光顾。本来想翻看着自己的.日记,读一读一些作品及理论文章,找一点灵感,写一篇反映中年教师生存状况的小说,现在也搁浅了。我这个人偏偏不爱打牌,不会打麻将,也不喝酒,兴趣索然,只能独自来到学校,一个人坐偌大的办公室的电脑前,玩起了刚学会不久的“蛛蛛纸牌“的游戏。尽管我只是个新手,可在这一段时间却如此勤奋;坐在电脑跟前,不知不觉地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尽管我常常失败,可正因为失败,才让我离不开电脑,总在等待胜利的喜悦,也许借以冲淡这段时间的晦气。

别人教给我一些诀窍,我也在尝试,可总找不到使用这种诀窍的条件。有时候,条件在我犹豫之中一闪而过,我才遗憾地回味着它的背影。可当我采用一种诀窍来对付牌局时,却恰恰弄巧成拙,等来的又是失败。

尽管这样,我还是常常一个人到办公室玩游戏。渐渐的,在失败中,我逐渐学会应用同事交给的一些诀窍,比如,刚开始打牌时,不要怕杂色*,因为以后有机会重新整理牌局;只要能连成一串的,就不要怕杂色*,这样的牌,只要有机会,调整得非常快。我现在逐步摸索出一种感觉,知道什么情况下胆量大一些,放心地摆牌,也常常能预感到尽管现在出牌不太顺利,虽接近尾声,桌面的牌还那么多,但是胜利的可能性*很大。而这种预感,不是用道理能说得清的。在以后的几天里,我赢牌的次数明显的多起来了。可能在别人眼里属于微不足道的胜利,末流的牌技,可在我这里,却足以让我欣喜若狂,忘掉烦恼。

“熟能生巧”,这句话谁都懂。可很少有人弄得这句话沉重的分量。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体悟出来。仅仅从理论上懂得道理,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只不过造就了一个空头理论家而已。你懂得,并非你接受;你理解,并非你会应用;文章中的海誓山盟,生活中并非坚如磐石,一看就明白的,可能你连它的皮一毛一还未了解清楚;读了很多写作技巧一类的书,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作家,可能连一片像样的文章未必能写得出来。

感觉是什么?感觉是实践与积累的痛苦蜕变,感觉是智慧的结晶,感觉是“熟”中生出的“巧”,感觉是才艺的至高境界。没有实践与积累,没有智慧,没有“熟”,没有才艺等作铺垫,是没法理解感觉的。脱离了这漫长而又痛苦的铺垫,幻想着一把抓住感觉,那只会是痴心妄想。

人生贵在积累、贵在实践,空谈技巧,只能助长浮夸之风,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的。缺乏一定的积累,一定的实践,技巧永远是一件精巧的摆设。只有多一些实践,多一些积累,技巧才能转化为能力,技巧的价值才发挥出来。

学生如果浸泡在阅读的海洋里,啜饮着精美的文章,何愁找不到做题的感觉呢?没有一块好“锦”,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绣花体验,是绝对不会“锦上添花”的,要知道,积累与实践,远比技巧重要。

这不就是前人总结的学语文的方法吗?多么朴素的感觉呀!

2007年6月15日于临潼中学语文组办公室

篇3:领悟与顿悟(网友来稿)

领悟与顿悟(网友来稿)

路来森

创新,离不开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接触和了解一些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领悟。是一种最普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我们就要思考一下,那么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领悟”。从字面上看,“领悟”就是领会明白的意思。但实际上,“领悟”的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审美心理学认为,“领悟”包括两个层次:知觉领悟和想象领悟。“知觉领悟”是凭人的知觉产生的,它对对象的认识是简单的、表层的,“一般是对对象形态、结构、风格和直接显露的薏蕴的把握。”;而“想象领悟”则不同了,想象领悟是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次,把握对象的深层底蕴,并且在领悟的同时,伴随着主体的想象,最终结果是主体和对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入一种“物我两念”的境界。

例如: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当你只是了解下列事项时:①作者:马致远;体裁:曲;②描写的对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③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你对这首曲的领悟就是仅仅停留在“知觉领悟”阶段。如果你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幅完整的画面:在猎猎“西风”下,远离家乡,疲惫不堪的游子,身骑瘦马,伫立桥头;近处,枯藤攀缘在干枯的老树上,乌鸦高踞枝头,不时发出凄婉的叫声;放眼远望,夕阳即将落下,一条漫长的`古道伸向远方……。一种苍凉、凄绝的愁绪笼罩了整个画面。这时,你就进入了“想象领悟”阶段了。你已和文中的“断肠人”融为一体,同泣同悲,才形成了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知觉领悟”是领悟的初级阶段,“想象领悟”才是领悟的高级阶段,是领悟的终点。进入“想象领悟”时,主体会得到最高的享受,会由此而走上创新的道路。

顿悟。领悟呈现出一种过程性,顿悟所呈现的则是一种即时性了。从心理学上讲:顿悟是指在学习中,人们对某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琢磨,神经联系顿然接通,问题忽然明白了。从文学的角度看,“顿悟”和“灵感”有点相通之处。顿悟--对问题的忽然明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性;②是积极思考的结果;③有必要的“挈机”因素。

中国文坛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才子秦少游(秦观)娶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为妻,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却将夫君拒之门外,要秦少游答出她的三道题方可进门。前两道题少游很快就答上了,最后一道题是对对儿,苏小妹的上联为:“闭门推出窗前月”,要少游对出下联。少游漫步庭院,百思不得其“句”。此时,尚未睡去的苏轼知道自己的小妹在“考”妹夫,便想帮他一下。苏轼来到院中,少游正在倚缸看水,苏轼便就地取了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出几点,扑在少游身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顿有所悟,援笔写出了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一则佳话,恰好印证了“顿悟”应具备的三个因素。第一、秦少游自幼饱读诗书,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第二、由于对不出,秦少游作了反复的思考;第三、苏轼的“投石缸中”正好为秦少游的“顿悟”提供了挈机。

“顿悟”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是积极思考的成果,是认识的飞跃,其结果是进入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新境界。这样的“新境界”,就可能蕴育着某种创新了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163.com

篇4:感谢灵感散文

感谢灵感散文

作为一个诗人,我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呢?当然不是别人,而是灵感。灵感是能够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天使,是可爱的精灵,如果没有她,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没有灵感就没有诗,我绝不可能成为一个诗人。

灵感,可爱的精灵,在这里我要说:感谢你,真诚地感谢你。

灵感对诗人情有独衷,大概只有诗人才能更多的享受灵感,得到灵感的厚爱。

如果一个诗人总不能获得灵感,灵感距离他总是很遥远,那么这个诗人也就快完蛋了。只要有激情有灵感,诗人的生命就万古长青,诗人就永远不会衰老。只有拥有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心态,才能拥有青春的诗,不论诗人的年龄有多大。

我感谢灵感给我带来青春的诗意,青春的激情,让我不断创作出青春的诗篇。

没有灵感的时候我总是很苦恼,心灵感到痛苦的折磨,我最怕的不是生活本身的压力,不是物质生活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贫乏,灵感的贫乏。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要命的。

诗人可以没有别的,但不能没有灵感,如果诗人总是处于灵感匮乏的状态,这是十分痛苦的也是无奈的,这等于宣告一个诗人的死亡。

诗人是孤独的,灵感也是孤独的,没有孤独就没有诗人,没有孤独就没有诗歌。诗人不要喜欢凑热闹,这没有什么好处,诗歌需要孤独,诗人需要孤独,没有孤独就不会产生灵感。要知道:热闹的地方没有诗,浮躁的心态没有灵感。

在孤独中等待灵感,在寂寞中恭候灵感,灵感最喜欢在这样的深刻来临。灵感是喜欢沉静的女孩子,我喜欢那种沉静的女孩子。

在我独处的时候,灵感总是陪伴着我,她带给我幸福和快乐,给了我心灵的安慰,给了我精神的愉悦。在这样的时刻,我的感觉最好,我的情绪最饱满,我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境地,那真是一种仙境,一种无以伦比的境地,这个时候我忘记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和压力,我感到自己很超脱,很潇洒,这是精神生活的享受确实让我感到幸福无比,快乐无比,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果说我有情人的话,那么我的情人是谁呢?

我可以大胆地向自己的.老婆宣布:我的情人就是我的灵感。

难怪妻子总是这样抱怨:你写起诗来连老婆都忘了。看得出来,她这是一种嫉妒,她嫉妒我爱诗竟爱到这种境界,怎么超过了自己的老婆呢?

我说:生活中除了你,就是灵感令我这样痴迷。

爱人啊,不要这样责备我,也不要这样嫉妒,我的灵感不是你的敌人啊,你们都是我最亲爱的情人,我的生活中都有你们两个的存在,你们应该成为好姐妹,这是我所期望的。

要知道:我之所以拥有灵感,应该感谢你呀——我亲爱的爱人,很多的时候也是你给我带来灵感的呀!难道你忘记了吗?

不管怎样说,灵感来临的时刻我是不会怠慢的,我不会放弃这个美妙的时刻,我必须抓住灵感,不要让我心中可爱的情人跑掉,我必须大步追上去,抓住她,抓住她,这是此时此刻我唯一的目的,也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是的,这样的时刻我往往忘记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老婆,这是很正常的,我必须这样投入,诗人就应该这样投入。

灵感来了,我可爱的人来了,我的精神是振奋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我的状态非常的好,我的脑子十分的清醒,这个时候是我心中诗意盎然的时刻,我不会辜负这样的时刻,这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有什么比写诗最好的时刻呢?

我想:灵感来临的时刻,心中诗意盎然,不错的感觉,不错的情绪,的确是人生的享受呢!

我感谢灵感,可爱的灵感!

其实何止写诗呢?写什么不需要灵感呢?凡是文学创作都是需要灵感的,没有灵感什么也写不出来,写诗需要灵感,写散文也需要灵感,写随笔也同样需要灵感。

有了灵感就有了感觉,有了情绪,心灵世界就饱满,就丰富多彩,就有抒发不完的感情,就有写不完的东西,诗人的才华就永远不会穷尽,心中的诗篇就会滚滚而来。

灵感啊,你让我感觉到什么是富有,你也让我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我要深深地感谢你,感谢你对我的深情与厚爱。

篇5:灵感随笔散文

三年,从我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三年了。三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属于写手的写作网站。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别样的地方。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有多少人放弃了这里,又有多少新人涌入这里?三年前,寥寥无几的大神在这里,但现在,驻足于这里的人是怎样的?现在的人在这里写作,都是为了写什么?

曾经的人都去哪了?我的朋友都去哪儿了?晨风?晨曦紫月?梓晨?方子铱?都已经销声匿迹。他们去了哪里?我不知道。他们走了吗?我不知道。只知道他们暂时离开了,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更不知道他们为了什么目的,离开了这里。我什么都不知道。曾经说过的海枯石烂,也比不上他们的一句好聚好散。

当我回归,重新放下心灵开始写作时,喷子们就群体出动了。垃圾?互粉?我不在意,我只是想重拾记忆的碎片,找回写作带给我的那种快乐。但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我创建了自家的社团,我也交到了许多的朋友。但是,他们也都比不上从前的老笔友。祖宗?茶子?辣椒?互相认识了之后,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就算已经拥有了20个人,但大部分都不过是僵尸而已。如果当我再次崛起,又会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吧?互粉的名义,难道这也算吗?我还是想念以前的老友啊。那时候,大家都是真心想要交朋友的,真希望现在老友仍在啊!好怀念从前的作文网呢,哈哈。

只能一个人背着那沉甸甸的梦想,像海上的一叶孤舟,一个人孤独地,默默无言地,缓缓慢慢地向前迈步。

篇6:灵感随笔散文

事情多繁,心就多烦

你离开的这些天

我心头似乎长满了野草

也荒了芜

再也

谈不起创作灵感

心底的灵源枯竭

只感觉离梦想还差甚远

不免徒增了伤感

心怀千头万绪

难执手中之笔

像似断了线的风筝

再也没有了着落

该往何处飞

何处才是目的

越思索越伤感

心中不免遗憾

于是

苦思幂想,抓耳挠腮

忙找华丽词藻来堆积一篇以抚慰心灵

却不免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知

可不是单纯为数量

我只想追求高质量

再说

生搬硬套滋生空洞又无味

生活朴实无华才是创作之源

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写作之本

索性沉下心情拈来书

细细品读

厚积薄发

不求一鸣惊人

只愿他年回首

心中满足

篇7:灵感随笔散文

梦里流连窗外一角青山,遇一诗人,一居士与我对酒相看。见春风眉眼住居士笔尖,婀娜窈窕,烟视媚行。又见诗人讨流云作赋,邀星野对联。几转蜿蜒,攀上我白暇纸扇。

诗人问我何许人也,我笑答,“我是隔窗,最轻俗人烟,懒解珠玑笔,诗文皆不沾。偏爱住小屋茅檐下,斟茶半酒满,邀闲人二三,乱称友人,乱谈天下,以至于昏昼不辨。”

而后诗人请我略讲一二,便先论江湖,讲的话本在这一方早口口相传。故意多饶一段,却戛然而止,敲了牙板,留疑在胜负篇。诗人笑,我便再谈人间,把年岁藏进屋檐,讲惊蛰催促小雪,谈夕阳追着脚尖。

诗人大笑,言幸为乡野客,身住天地小庐头枕炊烟。便问,“可有山外青雀衔落花来,约一手谈?”见我点头,诗人言:“善”。

此时居士言:“幸为山川客,出门举步便有松风接青苔”。后便问我:“可有明月往来,一半借作衣衫”。我又点头,可居士不饶我,盯着我细看。只见居士坐于丘樊,有风月叠肩,拥了一鉴长塘,听得蛙声坠檐。挥手借来年前梅上小雪,烘焙茶烟,似欲与山后松柏来化解方圆。我笑,居士也笑。他便同问是我何许人也。

“我是山外最放浪形骸,坐卧红尘里,不参菩提禅。常言诳语,有时言至极狂,便讲乱步河汉,手摘星辰酣榻天畔。”

居士摆手;“可你有万般风流俱在梦里人间。”

我不理居士言语,自顾讲着蓬莱仙岛有化外神仙,枕云崖,挥清风作冠带。讲着山侧老树纷乱鸣蝉,讲着人世冶艳的花红弹唱,讲着千里西州直至阳关。

可诗人同居士却一同笑了起来,诗人言:“你本是蓬莱仙山上红梅庵里,放扫雪帚用的石。从未曾迎过山水,也未曾迎过仙,只是日夜盼着一方风雪,望着窗外松鹤来。不曾与春阴争过长短,也未曾尝过茶酒半盏。”

居士不语,摇着手中着有春风眉眼,星野对联的扇,轻笑。

少顷,我缓了心神,便问:“我是何许人也?”

诗人:“一顽石。”

居士:“一苦石。”

我挥手打断二人,“我应是人间的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却在断肠声里忆平生。自从崖边跌落,不知何处最解心安。热闹杯酒不曾沾染,半城友人未曾相见。只愿共君此夜沉醉,任轻风吹到胆瓶梅。”

“善”。

篇8:灵感随笔散文

有个朋友说他最近的开心事有两桩。一次是过马路时,有个老太太微笑着伸出手,要求他带她过去。当时街上的行人不少,老太太独看中了他,伸手给他的姿势也是很优雅的,脸向上仰着,完全的信赖。另一次也是走在马路上,一个小男孩东张西望地不专心走路,一步跨前,手拉着他的胳膊,大概把他当做了自己的爸,走了好几步路抬头一看,呀!是个陌生大个,便红着脸飞快走了。

做好事做得相当有美感。

有趣的插曲就在你出其不意之中发生了。朋友的开心大概就是因为人乐、他也乐,美丽的情境犹如一段小提琴独奏。

真是像张爱玲说的,人生的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上呢!写文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灵感”好像那老太太的手,不请自来,找上你便坚信你能完成一个意愿。“意趣”好像那小男孩的手,随心所欲,却令你握住了一路的温馨。

好的感觉不会常常有,不过你越有修养就越具发现的眼光。所以有人说,写作到最后,就是在比赛一个人的修养。也因为散文随笔是培育与训练修养的一种方式,自己才是那么乐此不疲吧!

篇9:灵感随笔散文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花一果,一山一水,人类社会里的一人,一物,一景,一举,一言,一笑,都可以让我生出一些灵感来。想当年,头脑还算灵活,有一丁点的机灵劲,可以从细微处,或者极小的事物,生出奇妙的遐想。灵感一来,就要去及时地写出来,否则,昙花一现,匆匆忙忙就会远逝,再无法追回的。

五十岁前,思路宽,灵感多,记忆力也蛮可以的,只一转眼间,过了半百后,一切都变了,思路狭小了,灵感消失了,记忆力直线下降,一星半点的事,都难以回忆,或者一一地罗列出来的。这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而且在于自己的放纵与懒散,逐年累结而成的。倘若自小到大,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经常地约束了自己,不去做一些无益的事,把一些应酬坚决地推掉,也就不会落到今天的这一下场。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因此,想明白了这一个道理,就逐渐地摆脱掉一切不良爱好和习惯,慢慢地去找回昔日的追求和志向。开卷有益,读一些好书,从中可以去认识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从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读书,听歌,养花种草,都可以修身养性,能够让浮躁的心情冷静了,去适应一些环境,再去开阔视野,就能够看得远一点。

如此一来,失去的灵感,又重现来了。但灵感是石火一般,一瞬就会消逝的,所以,要赶紧地去抓住。这么多年了,灵感出现的次数也不少,能够紧紧抓在手里的却不多。要不是喜欢写一些随笔和日记,估计失去的`还会更多。过去习惯带一支笔在身上,一有了灵感,都会抓紧写下来,等有空了,慢慢整理,或者写出当初的感想。

然而,与人为邻,工作为重,常常会半途而废的。往往灵感来了,要么不在家里,在路上,或者和人一起,都不能及时地去记录;要么就是由于没有一支笔,也只能暂时存在心里,等回家后再去记忆,却是万难了;要么放假了,独自坐在桌子前写一些心灵文字,有人进来一打扰,也会兴味索然,空自惋惜不已的。

每一次去读旧时的文字,一边读的时候,一边就会思想如潮,会有很多的感动和触动。虽说过去了若干年,时间如流水一样,冲淡了记忆,又如何能够淡薄掉心中深刻的一点又一滴呢?特别是读到印在脑海中的一些人一些事,都会及时地播放出当初的一举一动来,还会让我重新跌入到旧日的往事中去。

一张旧相片,一张合影册,一些灵动的文字,一支笔,或者一段熟悉的话语,都可以勾起从前,如鱼钩一般,把一切的旧情景,重现钓出历史的水面来。很多年没有和老同学联系了,也跟村中那些小年伙伴来往了,所以,多数的记忆都封存在心底。如今失去联系的人,又再次地出现在眼前,或者打来了电话,或者发来了短信,或者加了微信,或者私下相约了要聚一聚,都让我不由得感慨无限,又生出了不少的灵感。

老同学,老相识,小伙伴,纷至而来,当然很好了,也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兴奋。然而,人是会变化的,再不是当年纯真的少年,或者年轻直爽的青年,也不是那朝气蓬勃的有理想的学生。有的人发了财,有的人升了官,还有的人成了名,一些人为了梦想和志向,还在路途上打拼。

有过几次同学会,也想着去,但又拒绝了。面对着似曾相识的老面孔,我能够说些什么,或者感叹什么呢,只能独自地坐在家中,去读一读毕业记念册,去重温老同学的临别赠言,也许那才是最真切的心声。现在世事多变,人心难测,作为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学生,能都纯洁到永远吗?

因此,灵感会如闪电,似石火,是会匆匆而来,也会急匆匆而去的。感想也罢了,感慨更伤人的心,所以,我会沉浸于往日的纯净记忆里,而不愿回到现实中,去面对一张张变化的面孔。我所想的只是自己的理想,是希望多读一些旧日的文字,然后,从中有所启发,或者得一些灵感,把小说写得更有个性来。

篇10:灵感随笔散文

生活,生,容易,死亦容易!但生与死之间的存在却不容易!生活中聪明的人善于隐藏自己,愚蠢的人喜欢暴露自己!隐藏自己使自己时刻处于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局面,藏气于身,待机而动的位置,这类人往往有很深的心机,处于指挥者!鲁莽的暴露自己就等于给予他人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方法,控制在此可能严重的一点,世界是现实的利用一下你的性格缺陷攻破自己的心理防线,来达到目的的效果!有的怕激将法,我们就可以激怒他,让他做某事,有点人胆小,我们可以过分的夸张来吓唬他,让他不要做某事,有的人多疑我们可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处事、先处人后处事,所以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同样的事但我们的方法却不能相同。

其次是处事,处事我们必须以对事而不对人的态度,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否定整个人!同样不要因为其他原因而影响你的办事、交往能力,本身的不愉快既然已经产生了,那么聪明的人就是封锁自己的不愉快的事,藏在心底慢慢的消化它!而愚蠢的人往往暴露自己,影响自己影响他人!所以无论心情再怎么糟糕都不要带有情绪的做事,否则失上加失。不喜怒于色,善于察言观色,从言语上、表情上了解别人,掌控他人,世界上最阴险的人不是善于隐藏的人,而是善于打太极的人,此处的太极不是招式,而是一种处人的一种方式,笑面虎就是一种,出手不打笑脸、笑里藏刀、等这些都是其狡猾之处!

人生就像一块石头,人生就是道路,我们不断的前进的同时也在打磨着自己,只有把自己磨的又滑又圆,才能让自己滚的更远更快!

人在激烈的社会中比的不仅是办事能力,处事能力,更多的比的人脉交际能力,在工作中虽然更看重办事能力,但交际能力却是不可缺少的敲门砖!没有敲门砖你到哪去展示自己的能力?

人是一种高级的动物,高级不仅是他能够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懂得文明的相处!

篇11: 天赋灵感短篇散文

天赋灵感短篇散文

人人皆有天赋,因为天赋就是经历磨炼的发现。

人类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经历苦难,英勇斗争的历史必然会以思想和文化的形式在个人的精神成长中重演,人生必当磨炼,且如百炼之金。

灵感要靠充实的生活容纳,靠真诚和幻想激发,靠自由的生命表达。

世界就是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世界是连续的,向上的自我发展,因而是一切伟大的.基本思想绵延不绝的根源。

世界上最高的学问是研究人的学问,人文精神是对生命状态整体地把握和进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实践。万物一体谓之仁,社会就是最高级的生命共同体,这种生命共同体最直接,最本质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爱就是人的本质力量。

《论语》用人本身的,本质的语言说话,使人的本质力量突显于天地之间,从人的本质力量出发对待万事万物,体现出中国文化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丰富深刻的思辨精神,所以两千多年来《论语》依然散发着人文精神的不朽魅力并且能够给我们以道德能力的熏陶和艺术的美的享受。

【灵感与顿悟散文】相关文章:

1.创作的灵感散文

2.顿悟作文

3.逆境,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散文

4.心灵的顿悟作文

5.顿悟作文高三700字

6.灵感书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7.如何捕获灵感

8.灵感一触即发随笔

9.写作的灵感

10.让人顿悟的经典语录

下载word文档
《灵感与顿悟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