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获取灵感
“babu011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我们怎样获取灵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们怎样获取灵感,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我们怎样获取灵感
1、拥有自己独立的创作空间。
独立的空间,自由的空气能够大大激发人的灵感。你可以肆无忌道的想象,并把他们随意涂写在你的草稿纸上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可以把房间弄得乱糟糟,不用担心有人一直唠叨你。
2、来一点你最爱的饮料或零食。
长时间的创作也许你会感觉单调和疲惫,此时不如换换脑筋,来点小吃和饮料补充补充能量,或许在你吃完之后,许多新的想法立马蹦到脑子里来。
3、生活处处有惊喜。
在家里独立的小空间进行创作最自由,但是在才思枯竭的时候,不要宅在家里,去公园里走走,去郊外游玩,去钓鱼,甚至去逛逛街,这些俗称接接地气。也许你会发现很多新鲜的素材,灵感迸发。
4、与他人进行交流。
两个苹果相互交换,它们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相互交换,得到的不仅是两种思想,也许还有第三种,甚至更多。每个人想事情,一般很容易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但其实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想法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当你与别人聊天,了解了很多别人不同的想法,你的思维变得更全局,创作的东西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5、随时记录你脑袋里的新想法。
在你的口袋里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和一只笔,当你有新想法时赶紧记录下来,如果当时不记录下来,很抱歉,过些日子你要回想它的时候可能会很困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别偷懒,有新想法就记录下来吧。
篇2:怎样更好的获取设计灵感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常是没留下什么时间给你思考的前提下)需要有大量的方案供给你的客户或leader,如果刚入行的设计师没有那么多经验的积累,培养一个快速的灵感积累方法很有必要。
1.日常行业网站和素材的积累(你的创意粮仓)
这是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最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积累设计灵感的途径之一。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化,在你从事的领域里国内外有哪些网站你常去?有没有自己的网上的行业圈子?常规的素材哪里去找?(设计师大多喜欢摄影)摄影和照片分享你上哪一个?等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传播和分享更加的便利和迅速,可以方便的吸收同时代下全球顶尖设计师作品里的营养,也有一个同行类比,让自己知道和全球同行相比自己的差距和优势。
除了可以来优设的酷站推荐找灵感,你也可以到SDC设计师网址导航里面瞧一瞧哪些适合你唷
我喜欢做收藏分类,网站有收藏,作品也有。
以前做广告的时候,会把收藏的广告细分到像汽车广类,快消品,数码类,潮流运动类,地产类,还有TVC,品牌,促销,创意奖项类等等……后来换行业我会做一些手机主题类,界面设计,网站设计,ICON,质感,按钮等等关键词分类的作品和素材收藏,当遇到某一个领域的工作后,没有灵感就在自己做的一些类别里查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是设计师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是资深人士,想必也不用我说太多。
2.创意思维的转换(给思维来个乾坤大挪移)
我在广告圈工作的时候,有一句话基本上所有广告人都知道的(不是那句”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创意就是旧元素的重新组合”其实套用在设计上也一样适合,一个好设计可以套用、借鉴和置换后成为一个新的设计(乔布斯也说过,伟大的艺术家靠偷!),以前听一个广告圈大佬级跟我们说,他走到哪,身上都有几个移动硬盘,几百个G的广告收藏,TVC,平面,互动媒体,户外等等的做了详尽的区分,甚至分类细分到,车类广告分为汽车,摩托,电动车等等这种程度,像我上一点说的那样,遇到同类别的广告创意需求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创意元素的置换。
把表现厨卫刀具的”薄”运用到”超薄手机”上,把表现汽车速度快的方式运用到快递”速递”上等等,运用好的话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意,如果拿捏不好尺度就容易让人觉得有抄袭的嫌疑。我也经常把这个叫做”乾坤大挪移”,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关于创意思维的转换单独做一个经验分享。
3.一定量的文字阅读储备(每一个设计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最近看过乔纳森传,除了对他设计天赋的崇拜以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我格外记得清楚,那就是”设计故事”,为自己的设计找一个支点,这是一个作品诞生后灵魂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一个新人走到资深的过程,除了基本的设计技巧之外还有表达和阐述自己作品的能力,这需要设计师保持一定的文字阅读量,我强调是文字的阅读量,不是图片,视觉作品的阅读是基础,文字阅读的积累是升华,你的客户对你作品认可本质上就是对你阐述对作品的诠释,这也是他认为最后生成的”图片”价值几百块和数万块不同的原因!
我每天保持阅读,任何时候我身边都有一本书,保证在有时间的时候身边有可以阅读的东西。阅读范围也不局限在设计类,从艺术、小说、自传或是方法论都有看,如果你不知道该读什么,可以告诉我,如果我看的书比你多一点,也可以先推荐一些书单让你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
4.熟能生巧(匠人思维)
这两年”匠人”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多了起来,尤其是设计领域,有的设计师把自己比做匠人,追求对作品的极致打磨,设计匠人的说法也不是不可以,我记得前一段时间”Helvetica”字体之父Mike Parker去世了,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为世界设计了这套最经典的字体,这就是我理解的匠人思维,做好匠人不易,在细分领域里做到熟练至极,熟练到别人模仿不来,记得刚接触设计软件的时候总会好奇和喜欢各种效果的表现(什么投影,浮雕,渐变等等你懂的),总缺乏在恰当的时候选用合适的效果形式。
当做到各个功能和效果熟练在心的时候很容易出来好的设计,这就是我理解的匠人思维,做好匠人不易,在细分领域里做到熟练至极,熟练到别人模仿不来,记得刚接触设计软件的时候总会好奇和喜欢各种效果的表现(什么投影,浮雕,渐变等等你懂的),总缺乏在恰当的时候选用合适的效果形式。当做到各个功能和效果熟练在心的时候很容易出来好的设计,这就是熟练的艺术,思维模式需要更新,但是表现手法需要熟练,熟练在熟练,这就像学外语语感一样重要。
5.感知这个世界(感觉的设计)
设计的价值在于”感觉”的价值,我记得聂永真有一篇文章说过,他做的设计,是感觉的设计,如果设计师能做到把感觉通过作品传递出去,首先自己应该有能力去感知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好的,但绝大部分却不尽如人意的。感知这个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如果你喜欢旅行,就用步伐去认识世界,如果喜欢电影,就跟着镜头感受创意。再推荐一个开阔视野的书籍,李欣频的【二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整整一本书都在告诉你如何更好的认识生活和自我提升,有书籍和电影的推荐,看完之后会觉得世界真的很美好。人生还有那么多精彩的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体会。
写了这么多,我知道大部分人看后还是回归以往的工作习惯,如果想改变,就从整理自己的电脑开始吧。把收藏夹里的网站做好分类,把电脑里的作品进行整理。习惯养成后对设计需求的认知和条件反射就会不一样,当接到某个任务的时候也不会倒带空空不知如何应对。
篇3: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得到灵感的
近日,中日两国科学家研究确认:灵感、顿悟发生的最初 起源地在大脑额叶的“扣带前回”(ACC),一个靠近脑门的地方。 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罗劲与日本产业综合 技术研究所脑神经情报研究部门资深科学家仁木和久的一项功能性磁 共振成像(fMRI)研究。
他们以传统的谜语为材料,诱发并记录了脑 内的顿悟过程。研究发现,顿悟在大脑内的实现过程涉及3个不同的
脑神经网络的协调。其中,扣带前回(ACC)和左腹侧额叶参与顿悟 中的思维定势打破;海马参与顿悟中的新异而有效的联系或者联想的 形成;而包括双侧的后部颞中回、枕中回、楔前叶以及左侧海马旁回 在内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则参与顿悟中的思路的重新调整和 定向。 利用fMRI技术,他们研究和比较了两类谜语,一类是容易的谜语, 比如“因为太阳光被聚焦,所以报纸就燃烧了起来”(放大镜),这 类谜语的答案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内,因而不会涉及思维定势的打破; 而另一类谜语比较困难,如“因为布破了,所以草堆变得很重要”( 跳伞)。人们常常在看到答案以前对于这类谜语不知所措,因为很难 将布与草堆联系起来,而当正确答案呈现时,人们在一瞬间会摆脱先 前不正确的假设,将自己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对这一类谜 语的解决包含着一个思维定势的打破过程。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在思 维定势之外的困难谜语的解决过程会激活大脑的两个关键区域:ACC 和左腹侧额叶。
罗劲说,ACC位于大脑额叶的内侧面,在解剖上属于边缘系统的 一个组成部分。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在ACC有一种大 型的梭状细胞,这种细胞有人类以及我们人类的最近亲———类人猿才有。这种大型的梭状细胞与大脑皮质的各个部分具有广泛的联系, 可能起到调节和改变大脑活动状态的作用。研究中观察到参与顿悟和 灵感的ACC区域在解剖上属于布罗德曼24区,这个区域被称为“认知 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的界面”,其下部与情感活动有关,上部则与认知 活动有关。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当存在认知冲突或者情感冲突的时候, ACC活动特别强烈。例如当你读一个用红墨水写的“蓝”字时,字的 颜色和字的语义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再如当你身处两难境地,面对发 了疯的亲人手执凶器、严重威胁其他人的生命,迫不得已只能打伤或 者打死他时,就会产生情感冲突。还有研究表明:在做错了事情、说
错了话或者在赌博中输钱时,最先活动的也是这个区域。在顿悟或灵 感一现之时,原有的、不正确的思维定势被有效地打破,人们在一瞬 间摆脱了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一过程无疑 会包含一个认知或情感冲突的顺利解决。这也可能就是ACC参与顿悟 的原因。 除了ACC参与不正确的思维定势的打破之外,左腹侧额叶也参与 这一过程,但作用并不一样。ACC的作用在于调节那些预料之外的、突发性的认知冲突,而左腹侧额叶的作用则在于调节那些预料之内的、常规的认知冲突。顿悟需要ACC以及左腹侧额叶的共同参与。进一步 研究发现:ACC只有在打破思维定势时才会起作用,如果让猜谜者知 道谜语的构成方式,则解谜过程就无需ACC的参与,而只要左腹侧额 叶就足够了。
罗劲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罗跃嘉研究员 以及买小琴、吴建辉等人合作,利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技术, 精确分析了扣带前回活跃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ACC在顿悟过程启 动后的380毫秒左右最为活跃。由于整个顿悟过程从启动到完成需要 约2000毫秒左右的时间,因此,ACC的活动应该是发生在顿悟过程启 动的初级阶段,在思维定势的打破中起到一个“早期预警系统”的作 用。研究者认为,顿悟是由ACC发动,而最终由海马以及视觉空间信 息加工网络来实现的。今年,国际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刊物《海马》杂 志第3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这是自德国心理学家柯勒1917年提 出顿悟的概念以来,历史上首次科学、精确记录了顿悟的大脑过程。
【我们怎样获取灵感】相关文章:
4.好书我们应怎样读
8.合同获取技巧
9.如何捕获灵感
10.灵感一触即发随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