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阳光与糖散文

阳光与糖散文

2022-07-12 08:09: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土豆土遁的地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阳光与糖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阳光与糖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阳光与糖散文

篇1:阳光与糖作文

阳光与糖作文

一缕阳光,一颗糖。其实人生很美。

——题记

宁静的校园,地平线上,一棵高大的梧桐孤零零的立在角落里。一个女孩常坐在树下看书,捡拾落叶,她与梧桐做伴,她把心事都说与梧桐听。寂寞的角落,女孩与梧桐似乎格外相配。

又是一个安静的下午,女孩像往常一样坐在梧桐树下看书,一片落叶,落在女孩的书中,这片落叶似乎格外精致,细致的纹理,那是一整片,没有残缺。“可以把那片树叶送给我吗?”突然响起的话,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女孩抬起头,原来是她的语文老师,她很漂亮,很年轻,扎着个马尾,穿着一身橘色的休闲服。她望着女孩笑了,笑得那么美,那么灿烂,那么阳光。女孩记不起有多久没看到这样阳光的微笑。女孩脸红了,低着头。声音很小“可以送给你”老师接过落叶,再次响起清脆的声音“谢谢你”女孩不再说话,而老师却拉起她的手向操场走去。女孩竟没有拒绝,任由她拉着。其实以前有好多人来找过她去操场玩。可是女孩每次都不说话。也有人拉她去过,可她都把手抽了回来。然而,今天却不一样了,女孩居然和她说话了,也跟随她去玩。

那天,女孩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她甚至觉得这份喜悦来得太迟了。

那以后,女孩似乎变得开朗了,她开始交朋友那天的语文老师在学校里成了她最喜欢的人。女孩甚至喜欢天天上她的课,因为这样女孩才能看见那阳光般的笑。

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女孩又丢失了快乐,她突然间又变得沉默。这个消息,是女孩无意间听来的:语文老师要走了,也许再也不回来了。

老师走的那天,女孩没去送她,女孩又回到梧桐树下,看着这个多么熟悉的地方,她都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来过了。阳光透过树的缝隙的照在脸上,可她却没有感到温暖。她对着梧桐哭了。这时女孩却被搂入怀抱。那么熟悉的`感觉,女孩知道是她来了。女孩抹干了眼泪,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别哭,老师知道你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你们。”老师的每句话女孩听到都特别温暖。“嗯,我不哭。”哭声答到。老师笑了,替她擦了擦脸。女孩望着老师,也露出了阳光般的微笑。“对,就是这样笑,要记得,吝啬笑的人,生活也不会对她笑。”女孩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

老师走女孩一颗糖,说“记住生活是甜的。”

送走了老师,女孩再次回到梧桐树下,她静静的站着。她把老师给的糖放进嘴里,甜甜的味道立刻洋溢在她的嘴里,甚至在她的心里。突然她觉得梧桐树其实并不孤单,它有枝繁叶茂与它做伴,它有与它为家的鸟儿做伴。眼光再次照射到她的脸上,划破了她心里的晦暗。女孩回应了阳光一个最甜美的笑。因为她懂得了老师说的话。

那个女孩就是我,我想告诉我那个拥有眼光般微笑的老师:也许,我不是你的学生,可您是我的老师。

让阳光与糖果的甜久伴我的生活。

篇2:生活与阳光散文

生活与阳光散文

生活需要阳光,就如花儿需要阳光一样;生活需要阳光,就如同黑暗需要阳光;生活需要阳光,就如同寒冷需要阳光一样。

阳光温暖清新自然。每当一抹阳光洒在窗台上,我便回用双手捧住这大自然的馈赠,细细品味阳光的美好。阳光如此美丽。

什么时候喜欢抬头仰望阳光,直到眼角被刺眼的光芒扎出了清泪。记得小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冬天成群成群地窝聚在阳光底下,眯起眼睛,享受冬日暖阳的炽烤,仿佛在晾晒一本躺在地窖发了霉的书。阳光越是金灿,底下窝聚的老人也越多。此刻谈论的,也无疑是一些久违阳光的尘封往事。拿出来让阳光晒一晒啊,可别在心底化作腐土。有时候,我就相信:阳光是绿色的。

感谢阳光,它是如此大公无私,平等而庄严地俯视着世间万象,美丑善恶,都逃不过那正大光明的阳光的普照。它洗涤了我们内心的污垢,无情地揭露了一切不平等罪行,它将世界所有真善美纵情歌颂。阳光下的一切,变得如此透明而纯净。学习那阳光般的品性,带上你阳光般明媚的双眼,拥抱这个世界吧!

那晴朗的心情,晴朗的天空,晴朗的气息,让人的心灵情不自禁的在晴朗的大地上尽情地欢唱,满眼都是明媚的春风,处处都是温馨的暖阳,藏在心底的那首熟悉而又久违了的歌儿,情不自禁的冲出了歌喉,在阳光中轻快的飘荡。多么清爽的日子呀,从穿透台窗的第一缕阳光开始,日子就点点洒洒的绽放着迷人的笑脸,让人情不自禁的紧握住日子的双手,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活,生活在世界里,没有阳光,就如同降临了灾难,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而因为它,我们也变得阳光。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阳光的出现,一切困难都得到了解决。

生活不能没有阳光的滋润,否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黯然失色。带上你阳光般的笑容,去迎接每一个美丽的明天;上你阳光般的话语,去奉献,去奋斗,让世界充满阳光!

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春的'阳光,温暖而充满活力,唤醒世上沉睡的万物;夏的阳光,奔放而热情,泼洒着傲视一切的自信;含蓄而温馨,为小道上铺上金色地毯;冬的阳光,庄重而慈爱,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与希望……一年四季,阳光滋润着你,而在你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可曾充溢着金灿灿的阳光?

把手指从阴暗伸向阳光,一瞬间便感受到温暖四散开来,无须语言只要用心慢慢体会那种感觉,让发了霉的阴暗角落重新充满阳光的味道。有时候,泛黄了的往事也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不是么?

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在春天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觅到阳光的痕迹,春天的阳光从不躲藏,像母亲一样温柔地为刚出生的小生命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小草嫩嫩的,绿绿的散发着泥土和阳光的气息。我踏着满地的绿色,同样享受着阳光。初春的寒意早已被美丽的阳光洗涤干净,全身焕发一新。

在我的记忆里,冬天的早上总是少不了阳光的存在。冬日早晨的天空总有一点灰一点淡,偶尔有成群的家鸽,远远地飞过。也不知多久之后,当候车的人们都不自觉地紧缩着身体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灰淡的天空上已经出现一缕金色的阳光,犀利地从层层叠叠的云里挣脱。

走在明媚的阳光中,处处都是微笑的芬芳,那灿烂的微笑呀,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上,整个世界都是鲜花的芳香。那舒心的日子,甜蜜的笑颜,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充满了新的希望。有阳光的日子真好。

在严寒的冬日里,我最爱那冬日早上的一抹阳光。早晨,推开窗子,尽管寒气逼人,但是在东方却露出了那一丝丝暖暖的阳光。看,阳光洒在小草上,为小草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阳光洒在湖面上,湖上泛起点点金光,为这冬日的湖增添了几分妩媚。阳光洒在我心里,让我感觉暖洋洋的,不再惧怕冬日的寒气。

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阳光,它是让花朵绽放的新生之源泉;是让候鸟归来的温柔之动力;是让积雪化春水的轻快之交响。大千世界,处处有阳光,我用双眼发现阳光,用双手承接阳光,用心灵汲取从这世界上如涓涓细流渗淌出的阳光。无论自然界的阳光还是用爱绘出的阳光,沐浴着阳光,它让我成长。

夏天的雨后,太阳冲出乌云的包围,终于露出了整张脸,此时阳光直直的,却不呆板单调,它们穿梭在树枝之间,织成一道道金色的丝,将鱼后的水珠串成一串金黄的珍珠。夏天少有的凉意伴着美丽的阳光,令人沁透心脾。

我曾问自己:阳光,到底是什么?是你,回答我:阳光?阳光是无私的散发出光和热,美好与幸福的一道光环。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而这温暖,我们?需要去体验,去明白……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久违的阳光终于出来了,告别了20多天的阴霾,心情也随着好起来了。当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时,我有一种被幸福笼罩着的感觉。喜欢看天空,那种蓝色,像雨后的青石板,处处是清爽,透露出令人舒服雅致的感觉……

冬天,让一切都白了。阳光漫无目的的寻觅着,只为一片所熟悉的树叶,它想穿透雪层。可是厚厚的白雪无情的将阳光反射回去。阳光不甘心,用自己的坚强,自信,融化了大地最后一朵雪花。于是,生命又开始苏醒。美丽的阳光再次战胜了困难,一丝丝暖意闪入人心。

光是拥有生命的。我想,阳光总是一如既往,每日地赐予世界以温暖与光芒,这是阳光的不老;而若普照万物,即使历经岁月,都依旧能带来不变的感动与情愫,这才是阳光的不锈。我不知道世上阳光最多的地方在哪儿,我不知道何处的阳光最暖最柔--但我向往不锈的阳光。

秋天来了,带着金黄灿烂的喜悦。经历了整整一个夏天,阳光将树叶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颜色。叶子金得深沉,是否带有完成理想,即将离去的忧伤呢?哦,不,我错了!看,那一片片金叶安然的,喜悦地飞舞着落下。原来,它们是将阳光带给生它养它的根!是啊,这美丽的阳光也养育着世间万物,令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篇3: 阳光与咖啡散文

阳光与咖啡散文

窗帘半掩,阳光像被打翻了的白开水,洒落一地。窗前的地板逐渐升温,变得温热。光着脚在地板上踩踩,脚底的阳光便和你玩起了捉迷藏。想象中,窗前还有一张沙发,也是浅色的,不那么扎眼。我煮一杯咖啡,轻轻搁在茶几上,顺势躺在沙发里,捧起一本闲书,静静地翻阅。那个温暖舒适的下午,阳光也静静看着书,我们彼此没有打扰对方。就这样,时间静静流淌,小心翼翼的翻书声,阳光也随之轻轻跃到下一页,等待和我同一进度。偶尔,把书放在沙发上,双手捧起咖啡,轻轻摇晃,再深深地嗅嗅咖啡的味儿,沉浸在咖啡的醇香和书香之中。日渐西沉,阳光挣扎着用尽生命的余力望着我怀里的书,直到落日拉扯着它们跌进高楼的那头。我深深懒腰,深呼吸,一脸的满足,仿佛汲取了这世间的精华。走下沙发,开始傍晚的忙碌,咖啡喝尽,唇齿留香。没了阳光的陪伴,头顶的灯光将我的影子追得摇摇晃晃,脚步也跟着凌乱,不再像下午那样悠闲。

这是我幻想着某一天的生活,有阳光,有咖啡,还有书!如果再来一曲轻音乐,有何不可呢?

遗憾的是一直没机会享受这样惬意的时光,倒是听说图书馆的咖啡不错。向来认为“酒是一群人的孤独,而咖啡是一个人的狂欢。”于是,点了一杯拿铁,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因为想把咖啡和着阳光入喉。喜欢窗边的休息区,因为沙发很软,阳光很暖,咖啡,名不虚传的香。和幻想中的动作一样,摇晃着杯子,稍稍倾斜,便装满了一杯阳光。

现在是下午四点钟,大多数学子间断抬起微酸的头,来到休息区,泡一杯速溶咖啡提神,用力地吹着气,希望咖啡凉得快一些,喝完了继续学习,仿佛手中的速溶咖啡是沙漠里的'泉水,恨不得马上喝到肚子里。估计他们永远看不见阳光和水汽在咖啡杯里的舞姿。

咖啡还很烫,我有足够的时间与太阳呓语。说些什么?它比我更早地尝到了咖啡的味道,当我问阳光,这杯拿铁的味儿时,阳光笑而不答,示意我苦辣酸甜只有自己尝过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五味瓶。无论是甜还是苦,去品尝过后,每个人对生活的滋味都有不同的领悟。正如,这杯拿铁,没有加糖,可能有人会偏向卡布奇诺。

我还有足够的时间发呆。懒懒地趴在桌子上,没有任何脑力的思考活动固然轻松,可我觉得这是间接的杀害。消磨的不仅是时光,还有思想的活跃。看着莘莘学子的背影和眼镜,很佩服曾经学姐说过的话:“大学里最动听的音乐是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我都是早早离开了图书馆,另寻一处自习室,总觉得图书馆看闲书和写作业是不对等的,也就很少听见那支令无数学子沉迷的闭馆曲子。大概只有那些渴望三下五除二解决掉速溶咖啡的学子才享受深夜的图书馆闭馆音乐吧。有时候,闭馆音乐的响起,反而是下一场奋斗的开始。

一个姑娘抬起头来,起来走走,可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只是把它换到左手里,右手拿起桌上的杯子,很快地喝了一大口,便放下杯子,又将她左手的笔换到右手边。我猜,她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速溶的咖啡。

旁观者清,清,又如何?现煮的咖啡有它的香浓,速溶的咖啡有它的便利,唯有阳光没有差距,大公无私地洒满窗前。只是,我看到了咖啡与阳光的共生,而他们,厌倦了晴日里的困意。

享受一杯咖啡,观察一室阳光。忙,每个人每时刻都在忙着,即使冠上“学历”的代名词,我还是爱这阳光的自由闲适,爱这咖啡的原滋原味。没机会上演幻想中的剧情,不如在生活中给自己找些乐子,比如,在阳光下饮一杯咖啡。

篇4: 瓢虫与阳光散文

瓢虫与阳光散文

中午的阳光总是暖暖的,即使外面依旧是乍暖还寒。可是透过窗户的阳光却足以让你享受温暖带来的安逸。

教室里,三三俩俩的同学昏昏欲睡的趴在桌子上。屋子里静悄悄的。还没有上课,我站在窗前,向外看着经行的.路人。

安静的时光,总是能平抚人的心灵啊!

这时,我看到窗户上有个小黑点在动。一只瓢虫――一只本该秋天就凋零生命的瓢虫。跟我一样的,趴在窗户上享受着阳光。

我有点为这个小生命依旧存在而感到惊喜。

已经三月末的光景了,这只小生命早已经超过了许多它本应有的年月。

我感觉我有一点被这个小生命感动了。

回过头,叫了一声刚进教室的同学:“看!还活着的瓢虫。”

同学看到了瓢虫,一脸的惊奇。看了不一会,他伸手像拿玩物一样抓走了瓢虫,出了班级。

最后,我不知道那个生命因为我的一句话,将何去何从。

篇5:阳光与生命散文

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

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是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汗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则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兰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

听得我心酸。

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的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篇6:雪花糖散文

雪花糖散文

清理家里冰箱的时候,在冷冻室里竟翻出一包耀县生产的雪花糖。刚取出来的时候还很完好,半小时过去,吃起来竟然不是酥脆了,夏日的炎热依然可以将其融化。

“上好的雪花糖,你要买点吗 ?”

这是去年腊月二十,我路过耀县街道时听见的一句话。道路边行走的人很多,不知道这话是对谁说。我看了她一眼,她竟冲我笑了。哦,原来是在对我说话。她见我停了脚步,于是很麻利的掰下一块雪花糖顺手递给我: “这是我们当地很有名的特产——雪花糖,你尝尝,味道很不错的。”

我接过她手中的那块雪花糖,很认真地看着,而她却很耐心地给我讲雪花糖的来历和食用雪花糖的好处。

雪花糖俗称渣滓糖,是粮食的深加工,它香甜酥脆,老少皆宜。人们食用的时候,糖渣飞溅,犹如雪花,故而得名。民国的时候,我们当地就有民谣:“耀州城,四四方,雪花糖,味道香,能健胃,能润肠,止咳化痰功效强,有钱啥不买,先买雪花糖”。如今上了年岁的耀州人,一提起雪花糖,还能朗诵出来几句。

看其貌相,她大概有五十岁左右,一件浅灰色的长羽绒棉袄裹着她那高挑的身子,显不出一丝的臃肿。不免使我想起模特的身材。保养很好的肌肤不能看见,只能从那双玉指和略带粉色的脸面可以想象的出。不很标准的普通话里面,参杂着很亲切的地方方言的韵味,听起来声音很是甜润,不免让我想起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汇——俚语。她那通俗易懂的话语,和我嘴里香甜酥脆的雪花糖,此刻却在我的心里和嘴里慢慢地融化着,很香很甜……她那甜甜的嘴巴依然在讲述着雪花糖甜甜的历史。

的6月,我们耀州的雪花糖,这一传统的手工工艺,被确定为陕西省铜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说到这,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我知道,这种微笑不是羞涩的,里面藏存着是一种耀州人的.自豪和欣慰。祖上留下的手艺,如今得以发扬光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足矣引以自豪;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雪花糖的质量得以提高和完善,这就是人们的欣慰之处。

她描述雪花糖的声音,如同甜甜的雪花糖一样,久久地在我心中回味。临走的时候,香甜酥脆的雪花糖我自然是要买不少。雪花糖的制作工艺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家家的配方都很保密,这可能就是这种食品在竞争中保留下来的原因。我不能知道雪花糖配方的奥秘,也不可能知道卖雪花糖女人的内心世界;雪花糖吃起来很香甜,她看起来漂亮美丽。

每当我路过耀县的时候,总会对那个卖雪花糖的地方多看上一眼。其实我知道,雪花糖是时令食品,在这个炎炎的季节,是不可能有的。如果雪花糖能进一步改善,创新工艺,增添新的原料,使其时令食品变成长年食品,该多好。那个穿浅色羽绒棉袄的女人,此刻一定会穿着夏日的盛装,站在那里,继续给过往的人们讲述着雪花糖的故事,那将是一道风景。

说白了,我想看见那道风景。我在等,等雪花糖上市的季节。

篇7: 糖画散文

糖画散文

提起画画,一般人都不会陌生,那不就是学美术爱美术的人或画家,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形象逼真的人或物的图画嘛!略微再有一点美术常识的人,就会说出图画的许多种类,比如:用铅笔或钢笔画的为素描或白描,用各种油彩画出的为油画,画在墙上的为壁画,用泥巴做成的画为泥塑画,用麦秸杆做成的为麦草画,还有国画、水墨画、宫廷画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归类为艺术。那么,同志,你见过糖画吗?假如你没见过,就听我详细地跟你讲述一下我和糖画的故事吧!

什么是糖画?糖画是一种汉族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 粘上竹签,就大功告成啦。

我第一次见到糖画是小时候在老家赶庙会。记得每年阴历的三月初八,离我家仅5华里的五间庙堂要逢会3天,那几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计,首先是给庙王爷烧香拜佛,祈求当年夏季小麦丰收,全家人平安。其次是在春暖花开之时,当家的男人们到会上既听戏看热闹,又置办夏季农事应当准备的桑杈、扫帚、扬场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日用品,还把一冬一春闲暇时手工编织的竹篮柳编、捻制的麻绳牛撇绳等拿来出售;女人们购买针头线脑、会上相亲、听戏看热闹,因为一年才遇见一次。而跟班的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在会上最热闹,他们虽然不买不卖,但是随大人们烧香磕头后就是看热闹,讨吃的玩的。有一些做小生意的专门瞅紧孩子们的口袋,卖一些平时在家很少看到吃到的稀罕物。看的玩的比如“玩把戏”:走街串巷的杂耍人,或敲锣玩猴,或武功表演,或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他们是天底下表演得最好的,因为我以前孤陋寡闻,根本就看不到这些玩意儿,所以乐得场场看,乐此不彼!吃的方面比如卖“花米团子”:用大米膨化加饴糖团成圆圆的,白白的,香香的,用一根丝线串着,像糖葫芦似的.,尾巴上有个红纸条,很诱人,一串串5个,一毛钱。还有打烧饼的,用炭火当场在地摊上表演团面团、贴锅饼、翻烧饼,最后是香喷喷、圆溜溜、焦酥酥的烧饼出锅,离好远就能用鼻子嗅到,也卖一毛钱一个,诱得我直流口水。由于那时太穷,和母亲赶会3天,只给我两毛钱的零花钱,第一天我买了一串”花米团子“吃,第二天买了烧饼吃,可母亲啥也不舍得吃,而是到偏中午饿着肚子回家做饭吃。到了第三天,虽说没钱买吃的了,但会上热闹的场面还是像磁铁一样地吸引着我,就是这次我看到了糖画,在糖画摊上我目不转睛地盯住,看到了民间手艺人怎样熟练地操作小勺、小铲,将烧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怎样飞快地来回烧铸画出造型的。有的造型是金鸡独立,有的是烈马腾空,有的是毛驴拉磨,有的是蜻蜓展翅...个个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惊得我双眼圆瞪,顿时摩拳擦掌,总想跃跃欲试,或是买一个拿回家细细欣赏、品尝!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小时候庙会上所见到的糖画再也没有出现过我的眼前,好像从自己大脑记忆储存的信息中抹掉了,已没有了任何印象。 今年我们一家在郑州过春节,大年初二上午,商城路上城隍庙有庙会,我和妻骑车也去凑热闹,想体验一下大城市里春节逛庙会生活。可是,9点多钟赶到城隍庙门前时,已是人山人海,有上百个警察正划分活动区域,分段维持秩序,一大批想到庙里烧香或游览的市民被隔离在庙门外。我看没办法进去,很扫兴,只好站在远处用手机抢拍几张庙门前的照片,和妻悻悻地往西,打算沿城隍庙西侧道路游玩后回家。说来也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在外我们前行至往北拐弯处,一个糖画摊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位20多岁面容清瘦的小伙子,正在聚精会神地一手操作一柄小饭勺,将温火熬制熔化的酱红色糖汁舀起,在一石板上悬空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金鸡造型,待完成造型后用另只手拿起小铲刀,将糖画铲起,最后粘上竹签,站立于事先准备好的插座上。整个制作过程非常流畅,动作娴熟,惹得周围站满了十几个人观看,有的人还录像拍照,难得一见这民间小手艺。我很高兴,照完相我上前询问小伙子:"你这手艺学多少年了?”他说:“已有十来年了,12岁学的徒”。我又好奇地问:“师傅还好找吗?”他说:“很不容易,马上要失传啦。”我说:“你还能坚持下来吗?”他说:“尽量吧,因为这个手艺不挣钱”。听了这位年轻的手艺人最后的回答,我感到很茫然,说不出是啥滋味,小时候给我带来无限快乐和遐想的手艺要失传了,多可惜呀!现在文化部门不是在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吗?糖画作为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是否趁当下还有人做,把他们作为此文化的传承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呢?我想,其积极意义不仅给天真的孩子们当玩具带来快乐、启迪形象思维,还是一种速饮食品,还可培养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劳动观念,在我国艺术界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啊!不是有哲人说过:“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吗?”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今年端午节郑州绿博园里,又一次见到了糖画,同样是拍了照,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同样吸引了不少大人和小孩子,而且此艺人还专门写出关于糖画的宣传板面,图文并茂,介绍什么是糖画,其意在于向大众宣传传承这门民间艺术及糖画制作过程,不是很令人欣慰的吗?我要为保护糖画这一古老艺术而不遗余力做奉献,我要为宣传传承糖画大张旗鼓地鼓与呼!

篇8:老糖散文

老糖散文

关中人口语里有老布、老碗等一类的词语。这个‘老’字不代表时间的久远,而是用最原始的工艺,纯手工制成的东西。老糖也不例外,就是用最土的办法从红薯、糜子等含糖分高的植物里提炼出来黑里带黄的东西。四十岁左右的人应该都熟知。

大概从六十年代起,我的家乡就大面积种植起了红薯。因为它耐旱,栽植简单且产量高而稳定,在食不果腹的年月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从我降临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命运就与它紧紧纠缠在一起多年。每年随大人挖红薯、转运、下窖;擦成片子以后,凉摆晒干碾磨成面或者经过过滤做成淀粉,可以单做也可以和主粮搅拌在一起做成馍、、粉条子等各种吃食。分产到户以后才降低了它在生活中的比重。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糖的味道。

粉坊是生产队制作酱醋粉条等副业的地方,也是熬制老糖的地方。首先在回风炉的大锅里焖蒸一锅红薯。然后捣碎成糊状,拌水挤压,先粗后细纱包过滤;在锅里大火煎,小火熬,不停的翻搅;直至能用筷子挑起拉丝时,用瓢舀、倒进铺上细土沙的特制砖槽里冷却;面积大小,薄厚均匀尽可掌控。或者把熬好的糖稀倒在爆米花里,桨杈匀后,压制在一起。这就是儿童时代的‘水果糖’和‘沙琪玛’。

只要偷窥到粉坊里的叔、伯们在池子里淘洗红薯,多半是熬制老糖。一帮孩童就会在这里踅摸,嚷、撵是不顶用的。帮忙打火、添煤、戳炉、倒灰渣 ,殷勤的干力所能及之事。且早早的准备好各种挑、p糖的工具,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剥了皮的树枝、扫帚上竹棍等等;在瓢舀的最后时刻,大人会按顺序给每个人的棍子上蘸p上‘老糖’,并叮咛:不敢把嘴烧了,赶紧往外走,不敢让队长看见了。拿在手上,兴奋的吹一吹,舔一舔,最后索性放到嘴里吮嘬。我只记得,老糖在我的吮吸下,不停的变换着形状,舍不得让它消融。 那个香甜,那个得意,那个满足……至今难忘。

平日里村里会有外村来的板车拉着老糖吆喝:换――老糖哩。实质上因为没有人会买的,只会用红薯换;家里殷实一点的'会给孩子换,大多数人家是不会理睬的,要顾肚子。于是三三两两搭伙,提着笼,抗起耙子在生产队已经挖过的红薯地里搜寻漏网之鱼。拨开成堆的红薯蔓子 ,先看摘净了没有,地上是否有遗漏;再看是否干枯的蔓子还没有被拔起,然后才在周围隆起的地方刨刨、挖挖。付出一般都有收获,几个人轮换着抬笼高兴而归;没多久就过了秤倒在了换糖人的板车上。换糖人用榔头敲敲打打,卸下一个一个小块块搭秤。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分外的珍惜,i在嘴里罢外甜!

八十年代中期后,红薯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各类物资的极大丰富老糖也就没了踪影。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到冬天就想起了围绕红薯劳作的劳动场面,想起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纯真质朴的笑容 。

人的一生可能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是儿时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最美好的。老糖,虽然吃起来有些牙,甚至有点碜和纠结。但它让我最早明白了‘没有苦,哪来甜’的道理。我不会忘记!

【阳光与糖散文】相关文章:

1.雪花糖散文

2.咖啡加点糖散文

3.午后的阳光与咖啡散文

4.阳光地带散文

5.散文:一缕阳光

6.秋日阳光散文

7.一缕阳光散文

8.阳光花园散文

9.窗外的阳光散文

10.阳光校园优美散文

下载word文档
《阳光与糖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