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

2022-11-11 11:44: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亚男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

篇1: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阅读答案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22 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

8岁时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3分)

23 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 (4分)

24 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3分)

25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4分)

26 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或《斑羚飞渡》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6分)

参考答案:

22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评分说明:大意正确1分,共2分;语言通顺、简练1分。

23答: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了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评分说明:点明是一种精神,或能理解到以鱼写人2分;抓住具体的词、句谈人鱼公主的追求1分;语言通顺、完整l分。

24 答:示例①:结构完整。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 示例②: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 示例③: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评分说明:点出任何一种作用1分;围绕作用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1分。只罗列作用不作分析扣1分。

25 答: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评分说明:层次分明1分;感悟随着生活阅历逐渐加深1分;内容与形式结合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26 答:评分说明:回答出原有的认识2分;说出一点新的休会,并言之有理2分;新体会比较深刻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篇2:《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阅读答案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本文有删节)

篇3:《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阅读答案

1.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3分)

8岁时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2.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4分)

3.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4分)

5.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或《斑羚飞渡》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6分)

篇4:《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阅读答案

1.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

2.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了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3.示例①:结构完整。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示例②: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 示例③: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5.回答出原有的认识2分;说出一点新的休会,并言之有理2分;新体会比较深刻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篇5: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 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 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本文有删节)

1.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3分)

8岁时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2.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4分)

3.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4分)

5.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或《斑羚飞渡》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6分)

参考答案:

1.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

2.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了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3.示例①:结构完整。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示例②: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 示例③: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5.回答出原有的认识2分;说出一点新的休会,并言之有理2分;新体会比较深刻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篇6: 常读常新作文

古人曰:“温度而知新”,也就是说读书时,经常读会有新的认识,新的见解,会有新的发现。今人也常说:“常读常新,常新常读”。

以前我不知道,认为一本书读完了,里面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都知道了,没什么新鲜感了,再读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无论一篇文章也好,一本书也好,读完了,我都把它扔到一边,让它们永远的睡大觉去了,我再也不会翻看了。有的书我甚至把它当废纸一样卖掉了。直到今年,是个特殊时期,因为有疫情,上不了学,也走不出家门,每个人只好闷在家里,无聊至极。而我是怎么打发时间呢?听听网课做做作业,做完了看看课外书。课外书都是一些看过的书,又没有新的书可以看,无奈之下,只好把以前读过的书重新再翻看一遍,发现再次读给第一次读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一样,有新的看法和感悟,感觉以前白读了,没什么收获。有时,还感觉像没读过一样,于是,就每篇文章每篇文章的读,从中获得好多知识。这时,我才真正理解“常读常新”的意思。

我又把以前被扔到一边的这些书当做宝贝,又把它们重新整理一下,收拾起来,以便以后没事时再翻看,我相信每看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时,我建议其他的学生也要再读一次以前读过的书,你会有新的发现,不信,你试试。

篇7: 常读常新作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对诗词的情感由此开始。

小时候,奶奶总将我抱在怀里,拿着唐诗卡片教我读诗,那些诗对那时的我来说太深奥了,像解摩斯密码般。所以我常问些幼稚的.问题,“明月”为什么会像“霜”?奶奶总是一一为我解答。我凝视着七言五言诗,文字整齐的排列成一个大方阵,那时的我被它浅在的气质和端正的魅力吸引了。

上了小学,有了语文课,在课堂上,老师常为我们分析一首诗的意思,原来“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是那么的伟大,春天原来可以这样欣赏,我不禁充满敬畏,我生活中没有发现的许多美,在诗中都可以找到,在一个个跳动的文字中,有着无数的秘密,读着读着,坐在窗前,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挺拔的柳树,上面微微吐露出细小的嫩芽,我用作者的思维想了又想,这嫩芽如玉,确定好像柳树在装扮自己,以流水为镜,以轻风为梳,浪漫的画面让我懂得,有时美好不止是美丽,更是一种独特而会发现美的眼睛,诗歌就是最美的眼睛。

再大一些,我所接触的,不仅是风景诗,更有情感的诗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寂寞交加,但在我的生活中,受到了一点儿小打击,就伤春悲秋,而作者是,拿明月作伴,举杯畅饮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不受他人约束,也许这才是处理烦恼最好的办法,应该作一个胸襟豁达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的童年至少在诗歌中穿梭着,因为诗词我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美好的生活。

篇8:常读常新的《西游记》作文

常读常新的《西游记》作文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生动离奇一部著作,被改编的电视剧不知播出了多少次,始终经久不衰,各种新版《西游记》电视剧也纷纷崛起,收视率撑起半边天。记得我小时候,《西游记》在全国热播,五六岁的我连一部分台词都背的滚瓜烂熟,因为受电视剧的兴趣,我开始找书本版《西游记》津津有味得读起来,虽电视情节与其相仿,但里面的故事还是百看不厌,心情还会随着情节跌宕起伏。长大后,我依然会记得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意志坚定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却对沙僧印象模糊,只记得他身背经书,估计大家也大多如此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读出一个不一般的沙僧。

他不一般的憨厚,性情温厚老实,在别人面前,他永远有着络腮胡子的笑脸,永远干着最脏最重的活,他任劳任怨,一心为主。他的衣服最破,打着补丁,却潇洒飘逸。

他不一般的“傻”,他有些“傻”,“傻”到在师傅气急败坏时给孙悟空求情,结果惹得师傅怒骂;“傻”到去当忠实的仆人,干脏活累活。但是谁说这种“傻”不令人感动,不很可爱呢?

他不一般的“正派”。对女人规矩有余,情趣不足,但忠实专一,实属模范丈夫。这种人很有正气,绝不做苟且之事,倔脾气要上来,五头牛甭想拉动了。

话已至此,总之这个沙和尚,让我有了不一般的看法,我觉得,他也是这部著作中的一个出彩人物。

说了这么多关于沙僧,现在来聊聊悟空。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以及他大闹天宫时的豪迈潇洒。细细分析,他其实也有两面性

一方面勇敢、正义。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一个惊天的霹雳让吸收了日月精华的他蹦石而出。这开场就预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石猴出生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纵身跳入水帘洞,成为了猴王,他做了一件其他猴子都望而生畏的事,这难道不勇敢吗?后来群猴受妖怪欺负,他大怒,为了保护弱者,替猴儿们出头,与妖怪争斗,可见孙悟空充满了正义感,可谓是正义的化身。

另一方面他又有些“老奸巨猾”,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年轻不懂事,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他吃了这个亏就吸取了教训,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也不那么拼老命了,所以才会到处求人。你看,这个妖怪是什么神仙的坐骑,那个妖怪是什么菩萨的宝贝,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他要是还是一棒子打死,在天庭里还怎么混啊。求求人不仅与这些神仙拉上关系,顺便捞点吃的啊宝贝啊,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比较就得知了吧。由此可见他的智商啊可不是一般的高。

《西游记》常读常新,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魅力!不知道我再看一遍,又会有什么新收获……

篇9:常读常新的丑小鸭作文400字

记得大概第一次读《丑小鸭》时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现在又读《丑小鸭》有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

第一次读《丑小鸭》时应该8岁,在妈妈的帮助下勉强读完了,当时只觉得很诧异,原来天鹅是从非常丑的鸭子变来的呀,在我的印象里天鹅是一种极其高贵,极其美丽的一种鸟,是贵族的标志,是一种自由自在、无人会打扰的生物,于是我常常把鸭子当天鹅。

第二次读到《丑小鸭》在五年级左右,那里我有了一定的知识,明白了丑陋的鸭子不会凭空变成天鹅,基因不可能会发生突变,便知道丑小鸭就是天鹅,便开始猜测天鹅蛋是怎么进入鸭窝里的,别的动物为什么认不出来他是天鹅而排挤丑小鸭呢?

这一次读《丑小鸭》就在前天,这一次我有了更多经验与知识,读出了作者的用意,丑小鸭在别的动物的嘲笑、驱赶和冷漠中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生活,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价值,最终成了人们赞美的天鹅。这是一次质的改变,一种真正的蜕变。

常读常新的《丑小鸭》,下次再读时,你又会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上一篇:《泰囧》影评500字 下一篇: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作文500字 相关推荐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友谊,爱一般的香气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演讲稿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6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路上温暖多作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 老师的另一面作文700字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_12篇 《法官妈妈》观后感700字

篇10:常读常新的爵士鼓作文600字

手若翻花,在面前的鼓上游刃有余的击打着,控制着全场的局面,耳中听着高昂激越的节奏,手中自如地挥动着鼓槌。常读常新啊,我们之间已像是老朋友了。

六岁时,我便开始了架子鼓的学习。每天的练习—基本功,敲音乐,这不只是手上的功夫,更是对耐力与精神上的考验,握着鼓槌的手已经充满了汗水。一个人面对着墙壁,在密闭的小房子中练习。不懂技巧的我,在一旁老师的教导下,不断挥动着双手,早已没有生机与活力,却靠着毅力坚持着,灵动悦耳的音乐在耳中就像一首折磨的我痛苦不堪的“夺命魔音”。终究忍不住,心中的魔鬼作了祟,狠狠地把鼓锤摔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带着鼻音:“有什么好练的,大不了我不学了。”孩子性的脾气让妈妈束手无策,老师缓缓开口:“你不想练可以放弃,没必要遭罪。但是,想要成功,就要付出无数的努力,你要想敲好,就得经历这些枯燥乏味!”那时,它的存在对于我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十岁时,我为考七级做准备,我手握鼓锤,仔细聆听音乐节奏,然后用心去感受,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状态,试着跟随节奏去自己创造新的律动,汗水和鼓棒在空中翻飞,镲片和鼓皮在敲击中震动,轻重缓急的鼓点鼓动着心跳,点燃了热血。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摇滚的力量与节奏像一剂兴奋剂,我也跟着摇摆,把一种说不出的灵动与一种令人震撼的霸气结合在一起,此刻,我只觉得它像一个对我敞开心扉的朋友,亲切无比。

到了现在,我已经能轻车熟路地敲出美妙的曲子,律动与节奏在我游刃有余行云流水的敲击下仿佛活了过来,同时,同时也有了打动人的魅力,我想,至此,爵士鼓已经成了我灵魂中的一部分了……

常读常新啊!我的朋友!每次拿起我的鼓槌,我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体验,通过此,我爱上了音乐,爱上了这美好多彩的世界。

篇11:常读常新的书法课初三作文

常读常新的书法课初三作文

“横平竖直,是一个汉字的骨架,歪了斜了,字就软了。”这是小学老师给我说的一句话,从此,我的生活里就出现了书法。那时刚上小学,还不怎么会写字,老师用她那温暖的大手轻轻裹住我的小手,用力地写出一条舒展的横。老师身上的香气与墨汁的味道交织在一起,从此,我便爱上了书法和这股淡淡的墨香。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了解毛笔吧。”四年级时,我报名了书法社团。抚摸着那柔软的细毛,我仔细地听到:“有羊毫,有狼毫,而最好的是羊毛和黄鼠狼毛交杂的。”原来,这一小簇毛,也是经过动物的身体,被人工加工后才到了我的手里。每当我蘸好墨汁,在白宣纸上晕染出刚劲有力的文字时,总是怀着一种虔诚之心,好像它就这样有了生命一样,一勾、一撇、一提、一顿,都轻轻地,欢喜地。伴随着这股虔诚之心,我学会了间架结构、运笔、轻重缓急。正是四月花儿开的时节,窗外,风吹过,沙沙作响,花瓣也被带起,缓缓地飞啊飞啊,我的心也飞啊飞啊。这样,我爱上了大自然的美。

上了初中,学到了源远流长的历史。老师讲:“每一个字,都是从从古至今慢慢演化而来的,祖先们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这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听着老师的述说,我忍不住蘸墨动笔写了一个“国”字。随着手腕轻缓的运动,我慢慢回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秦汉时的大国繁荣,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盛世大唐的湮灭,多少灿烂、多少苦战、多少前进和停滞,才是这一个“国”啊!多少荣华富贵、多少凄苦悲叹,要从这一个个自己书写来的汉字体现啊!一个竖撇、一个短竖、一个长竖,简简单单的“川”也不是一样吗?祖先打下的河流山川,一个字,三个笔画。我爱上了这中华民族的文化。

书法,我认识了你,从此我的世界充满着浪漫的未知。

篇12:常读常新的一本书1200字作文

常读常新的一本书1200字作文

始接触《圣经》。从《新约》到《旧约》、《马太福音》、《迦南诗选》,那是大约是很虔诚的,仿佛真的要去找天堂入口似的——可惜后来就动摇了:从《创世纪》开始。看得很累,于是放弃了。

那时《圣约》还不适合我看,毕竟心智很不成熟,不过居然没被绕进去,只有一种偷食禁果的感觉,现在想来,真有七分的幸运加上三分的奇怪了。

第二次就不一样了:从头到尾,只觉得一无是处,颇奇怪怎么那么多人信得昏天黑地。就不说那七天创世有多荒诞了,也不说地球上都没有那么多水来淹上几年,单是那原罪的定义,就让我十二分的不以为然;再说,天下就只有摩西诺亚几个好人?我才不信。耶稣开天谁看过?信口雌黄,那本厚厚的东西,只让我感到不可理喻。

上了高中,鬼使神差般的又看了一遍,这次就很理性了,只想验证几个事实。耶稣在传教时治病救人,换来了人们的尊敬,这是常理。

而唯心的'人们久经压迫,自然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于是他顺势成了精神领袖,那时人们信鬼不信病,于是便有了耶稣一路上把祛病便成了祛鬼的小把戏,他杂糅一些传说,排斥掉几种异神,再寻出个地狱、天堂(这是大棒与胡萝卜战术,典型的),唯我独尊,摇身一变,成了天神下凡——顺便想个光彩出身(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那实在不怎么光彩,好在西方尚且开放)。

这就证明了古今中外有些小聪明的人利用草民无知的其实那手法是少得可怜的:看看同时期的张角、后来的彭莹玉、再后来的白莲教便大抵了解了,我常想耶稣之所以被杀,也与他借着神怪觊觎大位

有些关联,至于后来他一命呜呼,反而同了熊市的反弹股,身价飚升都盖了亚里士多德,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他对布什的白宫宝座不具有实质性威胁——中国的孔子不也就这样呛着两千年香火吗?又比如,现在哪个公仆一牺牲就加官晋爵。反正退出了竞争,现在十几亿人信他也无关紧要,而且堵住了若干不满的嘴巴,麻木了无数叛逆的灵魂,一石n鸟,又一个中外如出一辙,这里面的猫腻就不用细说了吧?

然而还有好多人相信,于是我只好旁观,很冷眼的那种。

旁观人们争论,关于有神无神的。听他们说发现了诺亚方舟卡在耶路撒冷的两座山中,说拍卖耶稣的裹尸布,到头来又是假的

争得很累,我看得也很累:只要眼明心细的人就都看得出来,信仰本是不要什么真理的,好像爱情也都没有什么e=mc之类公式可循,心里有个依托落得踏实找个平静,觅到清闲便够了,还争什么呀?

而现在唯物的不肯善罢,唯心的也未可干休。终于又搬出《摩西十诫》来:你说没有耶稣,那么你不守那‘十戒’吗?你要烧杀抢掠吗?如此云云,哎,于是缠杂不清了。也不想想,假话假了十成还叫谁听啊?九成真加一成假才是假话三昧:韦小宝深谙此道,sodid耶稣,andnowmetoo。那十戒谁还编不出来?你看人家安拉达摩、美国宪法,去他的吧!

哎,为了写这篇文章,今儿又读了一遍,懒得争论,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只要教他们恪守十戒,不去搞人ti炸弹,那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好了。

反正,第四次读它,又一种解释,姑妄读之,罢了。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塞下曲常建阅读答案

2.人鱼公主作文

3.常存感恩之心阅读理解答案

4.《轻松读经典》阅读答案

5.窃读记阅读答案

6.读山阅读答案六年级

7.《别宋常侍》《留别王维》阅读答案

8.少年读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9.《怎样读中国书》阅读答案

10.闲读梧桐的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