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阅读答案
“野原向日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养竹记》阅读答案,下面给大家分享《养竹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篇1:《养竹记》阅读答案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文)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中立不倚者
中立:指待人接物不偏不倚
B.则思砥砺名行
砥砺:磨练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履:鞋子
D.疏其间,封其下
封:堆土加高地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①见丛竹于斯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①此相国之手植者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D.①乃芟翳荟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A.询于关氏之老
B.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
C.竹,植物也
D.书于亭之壁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提出“竹似贤,何哉?”的设问,接着以竹所代表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美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这样写是为下文的记叙和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记叙了已故关相国园中一丛“枝叶殄瘁,无声无色”之竹的变化。作者出于怜竹之心、爱竹之情,一番辛勤培植,最后使竹丛呈现出了一片盎然的.生机。
C.作者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叙竹只是兴起,议论才是目的,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文章批评当朝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主旨。
D.本文立意深刻,借物喻理,说理自然,卒章显志,多用对偶、排比句,句式工整,语言清隽,意境优美,体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散文美。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2)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篇2:《养竹记》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C(履:踩;踏。这里指“走”)
2.C(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A以:介词,“因为”。B于:介词,“在”。D乃:副词,“于是”)
3.B(省略句,省略介词“于”;A、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C为判断句)
4.C(“体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散文美”错)
5.(1)君子看到它的节,就会想到那些磨砺名节、无论穷富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2)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对于草木,就像贤者对于普通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5.C/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6.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指人,他们。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
阅读题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7.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1)表现在:
(2)目的是:
8.(1)本固、性直、心空、节贞。(1分)(2)托物寄意,希望当朝用人者能发现贤才的独特美质,进而选拔重用。(3分)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9.(1)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一致的人。(节、砥砺、夷险)(2)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明日、履、隅、于斯)(3)(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见贱、若是、犹存)《养竹记》
篇3:养竹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
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答案】B
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就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
竹子就像是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就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这就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这就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这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篇4:古代诗文养竹记阅读答案
古代诗文养竹记阅读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 者 乎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14.B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5.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上句为代词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来;因为
16.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
17.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得分点一处1分:明日、履、于斯)
(2)(竹子)被俗人 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得分点一处1分:见贱、若是、犹存)
附文言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篇5: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答案】B
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篇6: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2.【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阅读答案:
10.(1)多 (2)少 (3)坚定,坚贞,有节操 (4)种植,栽培
11.(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12.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篇7: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
养竹记 (白居易)
竹倾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菶(běng)茸:草木茂密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由是筐篚者斩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①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②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答: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4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篇8:竹间记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
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
C.亡公私谁何亡:灭亡
D.上益笃俭益:更加
2.翻译下列句子
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B.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3.填空:
①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写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
4.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
5.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答:
【答案】
1.C(通“无”)
2.A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
B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
3.①盛,洛竹②戕竹,结果
4.主要的观点是:“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生发的道理是:“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5.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亡”这个字的通假字义项有无记忆和理解,根据上下文意思,此处不可能翻译为“死亡”,只能翻译成“无论”。
2.本题重点:A且、桴,B亡、由是,重点句式,状语后置句: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
【参考译文】
洛阳竹子最多,篱笆、苗圃里边竹子像棋子一样杂错生长。包箨(偏偏包着的竹笋的皮)榯笋(竖立的竹笋)的盈利,每年高达十几万缗钱,和千户侯的俸禄差不多,名气仅在渭川(《史记·货殖列传》:渭川的千亩竹子,利润和千户侯相等。)之下。但是种养竹子,要挖水沟,增肥土壤,挑选好苗,铲除杂苗,都要小心严谨。家家都有闲置的小书斋、房屋在竹林下,有客人想要欣赏,就乘小轿进来,不论竹林开垦多大疆域,都不会受到责怪(指百姓可以随意种植竹林,也不会因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所以这里的风气很有名,种竹子成了大家都喜欢做的事。
壬申年秋天,官差们手持镰刀斧头,不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边砍伐边做成竹筏,不砍完不罢休。官府下令:有敢私自隐藏一棵竹子,不上缴国家急需的,为官府服役就是怠慢,最为臣民就是悖逆。就这样几天以后,土地光了,园子秃了,人们的表情中没有显露出吝啬的神色,因此知道这里的百姓急国家所急。
啊!古人砍伐山林,收集木材、芦苇,自然生长的好的东西,一定要弄到宫室,使他们有所作用。如果不采集它们就叫做浪费,采集它们没完没了就叫做暴殄天物。如今没有广建殿宇,百姓的赋税也削减了;皇上更加注重节俭,没有扩大宫殿、修建苑囿的奢侈。朝廷采集的用度材料,没有不任其朽烂的,但是一遇到非常情况,还是收敛财物没有节制。有居心的'人营造祠庙太过分了!《书》不是说了吗:“不作无益的事,以免损害有益的事物。”又说:“君子节俭用度,关爱别人。”朝廷的有关部门应该整天思考,恪守做官和治国之道,不能有所闪失。推广来看,砍伐竹子的事还仍是小事呢。
3.文章第一节,首句“樊圃棋错”写竹子之多,第二句“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写竹子的利润之高,再次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写客人欣赏,是侧面写竹子的美丽和风致。
4.文章由记事而评论,最后上升到为官之道。至此,事已记过,理也说透,文章到“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似乎可以结束了,出乎意料,作者又再加生发——“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奇峰突起,境界大开。原来“戕竹”一事,只不过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镜子。点晴结穴,戛然而止,是所谓实处还虚。大千世界,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谋篇布局的体悟能力,一般的,“记”这类文章,前面的记叙和描写都是为了后面作者要阐发的观点或者要发表的议论做铺垫作用的。典型的例子是初中《岳阳楼记》
文章先从竹子落笔,先写洛竹之利,养竹之艰,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洛阳竹林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就为“戕竹”——一场灾难的到来,作了有力的铺垫和反衬。第二节正面写“戕竹”。
也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必要的铺垫。
篇9:竹间记阅读答案参考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出自文言文,其含义如下:
【原文】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雉堞圮毁,蓁莽荒秽,。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译文】
《古文观止》 黄冈竹楼记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 一描述出来。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 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 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篇10: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者 乎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参考答案:
14.B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5.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上句为代词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来;因为
16.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
17.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得分点一处1分:明日、履、于斯)
(2)(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得分点一处1分:见贱、若是、犹存)
注释: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体道:包含仁德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像这样
体道:包含仁德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
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体:体悟。
实:充实,充满。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篇11: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比较阅读
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⑥为庭实焉。 (选自《养竹记》(节选)白居易)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⑥树:栽植。
7、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
③陶后鲜有闻 ④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②竹似贤,何哉?(2分)
9、【甲】文分别描写莲的 ,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2分)
10、【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2分)
11、 假如我市确定市花,进行民意调查,你准备提名哪一种花作为我市的市花?请谈谈理由。(2分)
答案
8、(4分;一句2分)
①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它。
② 作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9、(2分,每空0.5分)
生长环境 ;性直 、 心空 、 节贞
10、(2分)
示例:豁达正直,决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端庄严肃(答出两点即可)
11、(2分)
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花应是在本市能生长的。
翻译: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篇12:竹阅读答案
24、雨竹图
密竹图(2分)
25、体现着正直和永恒的春天。第3段“我觉得……”至第4段作者形象地表达了这特殊的感情.抽出其中的核心(关键)词,即可。“永恒的春天”表示永久的青春活力。(2分)
26、“偎近”除了有“走近”“靠近”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的意思,较完美表达作者对那几竿绿竹的爱意。(2分)
27、作者将翠绿、鲜活的竹强象征为生命,其含义是让人们像竹一样,坚强而充满信心地生活,做自由、民主、正义、真理的卫士。(2分)
28、略(4分)
【《养竹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竹石阅读答案
2.竹影阅读答案
3.枯竹 阅读答案
5.虎丘记阅读答案
6.沧浪亭记阅读答案
8.养龙记随笔
9.养狗记现代诗歌
10.《苦斋记》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