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

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

2022-09-18 09:08: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11013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欢迎阅读!

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

篇1: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

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句。比如男生有63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题目中的关键句是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3人,抓住此关键句可以列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式:女生人数×3+3=男生人数。(当然还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3等)。

2、运用常用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如速度×时间=路程,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3、抓住不变量。如正反比例解决问题中的比值或乘积一定。又如四(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6。这学期转来1名女生,现在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四(1班)原来有多少名同学?这里男生人数是一个不变量,原来女生人数是男生的6/5,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4。现在女生人数-原来女生人数=1,也就是男生人数的5/4-男生人数的6/5=1,根据此等量关系就能列出方程,求出男生的人数,进而求出原来女生人数和原来全班人数。

4、根据题目叙述情节找等量关系。如仓库上午运进货物123吨,下午又运进一批货物,现在仓库里一共有货物345吨。下午运进货物多少吨?根据题目的叙述列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式样:上午运进货物吨数+下午运进货物吨数=现又货物吨数。

5、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例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男女生24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美术兴趣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几人?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1倍量(男生人数),再画出线段图(男生人数是1份,女生人数就是这样的2份,从图上可以看出:女生人数+女生人数×2=24。据此可以列出方程。   再如,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历来是学习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找准对应关系,进而列出等量关系式。画线段图的关键仍是找准哪个量是单位“1”,其它量都是与单位“1”相比较而言的。而理解单位“1”,重点要看清是哪个量的几分之几。

篇2:找等量关系五法数学论文

找等量关系五法数学论文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怎样找等量关系呢?经过思考我总结出以下五种方法:

一、根据生活经验找出等量关系。

例如:一辆公共汽车原来车上有28人,在电影院下车了一些人,在文化馆又上来了9人,这时车上人数是30人,在电影院下车了多少人?

在乘车中我们知道:车上原有人数-下车的人数+又上车的人数=车上现有的人数。根据这一等量关系,设在电影院下车了X人,则容易列出方程:28-X+9=30

二、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例如: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甲乙两站相向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3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行程应用题,它基本的数量关系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可列出方程:(38+X)×3=387。

三、抓住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

例如: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本题的核心部分为:“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从中可找出:去年养兔的只数×3-8只=今年养兔的只数。设去年养兔X只,得方程:3X-8=25。

四、运用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有些应用题可以运用某一计算公式所提供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底是1.6米,高是多少米?解答时可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等量,设三角形的高是X米,可列出方程:1.6X÷2=4.8。

五、借助线段图示找等量关系。

例如:校园里的杨树和柳树共有36棵,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2倍。柳树有多少棵?

根据题意可画出线段图:柳树:

杨树:

从线段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杨树的棵数=总棵数。设柳树的棵数为X棵,得方程:X+2X=36

篇3:《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请学生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学生回答大概12米,有的说10米)板书:10米。

2、出题: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你们知道后面的教学楼大概有多高?

讨论: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生1:教学楼的高度是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生2: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多

生3: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高得多。

2、 启发: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是不相等的,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交流讨论:

生4:10米减去1米,再除以3,等于3米。检验一下是对的。

生5;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3+1米=10米

3、 列方程

4、 解方程

反思:

列方程应用题大概步骤大家都知道:是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进行解方程。其重点是列方程,难点是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本节课也真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进行教学的。有几个体会值得注意:1、为什么要列方程来解题,学生不知所以然,其实正如上面的生4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用方程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为今后的代数打好底子。2、本节课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是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和我的举例差不多。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用线段图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没有涉及。在让学生找相等的数量关系时我给学生示范了一个文字分析法,比如:分析教学楼的高度比后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转换成数学语言 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就是教学楼的高度=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或者等号两边对调:

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 =教学楼的高度

这样的效果果然很好,起码让学生怎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只是觉得后进生可能会不动脑筋,只会望文生义,没有真正弄懂数量关系。3、本节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检验的好习惯。

篇4:《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学生在这之前所采用的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决了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需逆向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是顺向的,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可见学好列方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我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让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这样的教学既拉近的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由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思考过程比较直接、简明,能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学生通过比较复习题与例题的异同,强化了理解题意这个环节,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有困难可与小组同学讨论,也可以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试解例题后。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这道题存在的等量关系弄清,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我认为这样教学既能预防错误定势的形成,又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比倍多(或少)”个别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等量关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篇5: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让学生在已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经验基础上,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探索解题思路。现对于本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利用实物帮助解题。

教师在依托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会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这节课在教学例3时,我改变了直接看应用题列方程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带来了家里的水费帐单,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分散了解应用题的难点,让学生根据帐单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渗透到等量关系;二是为后面的变式应用题打下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通过例3感受到在解答较复杂应用题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正确找出等量关系相等,从内心上接受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此类应用题的优势所在。

二、合理组织安排教材。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例题、模仿变式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练一练、试一试)所呈现的。其呈现的内容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而是以独立的形式逐一呈现,这样的分割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因此,设想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经验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要解决的问题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此类应用题的一般特征,根据特征有利于学生在各种关系的比较中寻找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共同方法,便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一般解题思路。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解题策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和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看水费帐单说等量关系、小组讨论、尝试解方程、相互评价,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的热情很高,充分体验自主探索获取成功的喜悦。

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学生灵活地综合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数学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6: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最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简单的相遇问题,并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在这节课开始回顾旧知:小青和小红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75米,小青每分钟走45米,4分钟后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得出两个不同的算是:(红速+青速)×相遇时间=两地距离(75+45)×4=480(米);红走的路程+青走的路程=两地距离75×4+45×4=480(米)。通过这道题目唤起学生的旧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期,从而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因为解相遇问题学生本身理就很困难,再加上经过这么长时间,渐渐淡忘了。所以这一环节的效果不太明显。

教材上的例十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出现了哪些量,然后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和“同时出发”这几个相遇问题的要素。

在本节课中,画线段图分析题意,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题意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例题中的线段图。然后学生利用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式有了深刻印象,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书上的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安排的题目都是“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在作业中又出现了同向而行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外又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带着学生理了一遍。

篇7: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图式列方程并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章节内容中包含用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包含用方程解复杂问题。

成功之处: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正确找到等量关系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可以得出如下等量关系:

一个数=另一个数+几(或-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还通过练习中出现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出如下等量关系: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让学生自己得出等量关系: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多几(或-少几)。

在例3的教学中通过找两个量的和(或差)得出等量关系,如梨的价钱+苹果的价钱=总钱数一个量-另一个量=相差数。

在例4的教学中,是比较典型的倍数和(差)问题,可以根据例3的方法去寻找等量关系。

在例5的教学中,是典型的相遇问题,其等量关系既可以根据例3的方法寻找,也可以采用速度和×时间=路程速度差×时间=路程之差。

不足之处:

在练习中出现个别学生找不到有关等量关系的信息,导致无法正确列出方程。

再教设计:

在之前的算术法教学中,也应强调等量关系,这样学习方程的时候,学生不至于感觉有难度。

篇8: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并学会应用等式性质解一步计算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因为之前我们学习的是列方程并解答,今天这是解决实际问题,我是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这样的步骤来引导学生的。其中最难的是让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之前我板书了2题应用题,专门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数量关系,待学生知道怎样找数量关系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就容易了一些。

出示本课例题后,我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并表述题意,请他们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大部分学生找出的数量关系是“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还有学生找出“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关于如何解设的,我是先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根据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进行解答。结合介绍我板书出设句,以示范书写格式。列出方程后,我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答句。“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36-2.5=Χ”我告诉学生这样列方程不能体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所以一般不要这样列。

一节课下来,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步骤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对于题中的等量关系还有些生疏,列方程解答已经没有问题了。下节课要重点练习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因为只有会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加强练习,争取使学生能熟练解答此类应用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相关文章:

1.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3.《看图找关系》说课设计

4.(列方程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5.《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

6.《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课程教学反思

7.五年级数学上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8.列方程的教学设计

9.解决问题作文

10.20道列方程解题练习题

下载word文档
《列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常用的几种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