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

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

2022-08-21 08:39: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桃莓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

篇1: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

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

前言

我国国土广袤,幅员辽阔,拥有极其丰富的风景资源。这些宝贵的风景资源虽历经战争或人为的劫难,却大多幸存至今。随着旅游产业的开拓与发展,国内各地的风景资源日益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如何开发好、规划好、利用好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使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是一项必须审慎并应富于远见地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当今人类社会己向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日渐高标准的美学需求,从而,美学理论向规划、建筑领域的渗透己成为必然。在这个意义上,规划学科的交叉异质性势将奠定它本身对各相邻学科的边缘效应与开放程度。

风景名胜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不啻是美的抉择与决策者,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则理应高踞于规划设计的指导地位。

1“存真”的美学原则

历代的史学家推崇“史贵存真”的主张。故尊奉“宁断头、不改简”的董狐为史家的最高楷模;文学评论家亦以诗、词中“情真”、“意真”、“景真”的作品奉为上乘。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尚境界说,直接指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二者皆以真为贵。情发乎人心,景托乎自然,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建设的蓝图是规划设计人员赋意写景的创作,而这种创作远非捉笔于纸上的诗词创作可比拟一一它是对自然和环境的再创造。一旦“落笔”即己永久定型。不言而喻:身为风景、名胜、园林的规划设计者,应当具有比诗人、词人更为深湛的美学素养和造诣。

关于“存真”的美学原则简述如下:

l)完整地维护并保障开发后的`名胜、园林之景观与其所处地域的自然风貌和传统氛围的一致协调;

2)有效地维护并保持名胜区域的植物覆盖面积与动物衍生范围,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动植物的繁衍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

3)维护、修葺名胜区域中的遗留至今的历代建筑、文物、碑刻等,并有选择地充实以近代人文景观;抢救濒临残损、破蚀的历史遗物而绝不是更替以与名胜风貌迥然不同的其它设施;

4)为游人提供的休憩、娱乐、生活、购物等设施应充分利用景区原有的空间,增设的服务点应置于景点之外,进行避绕规划设计而绝不允许直接与主要景点冲突甚至侵入。

对景区特色的定性评价,多归结于三类景观,即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综合景观。造园设景、开发景区乃是规划设计师艺术构思的物质体现。风景资源的规划、开发、设计,重在立意。存真地造景立意,则景观意境俱出;违反前述的任何一条存真的美学原则,则势将破坏甚至毁灭景观资源。

规划设计者按其立意对风景资源实施物质性布局,是为“寓意于影”。在这里,“景”为载体,“意”为效用;游人观景,是为“因景生情”,此时,“景”为源信息,“情”为反馈信息的感受,是其感官功能在脑中的信息化处理反映,是规划设计者所立之“意”通过“景”这一物质化载体与游客之“情”在更高层次上产生的综合效应。二者协同、交互、渗透的过程,是为“情意”的交融。应该承认:“情”作为人类对客观物质环境的抽象化反映和意识化概括,就其深层的本质而论,无论雅、俗,皆有其共性。故“情”“意”谐和,名胜园林堪称杰作;“情”“意”相背,则造园设景即为败笔。诸多事实表明:高明的规划设计师所立之意,往往因为在共性方面占有相当的比例而成功。

这里有如何评估、判别风景资源的主导特色的重要问题;其次,针对多功能、多景类、多设施的景区特色,如何评价定性以在不同层次上确定其主导特色,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是必须对之按多目标、多层次、多级组合所构造的“景区主导特色系统解析树图”方法。逐个、逐级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定性评价结论,以之作为判定依据。具体方法在我们的风景资源调查课上有专门的学习。

中华美学,渊源流长,煌煌巨著,汗牛充栋。但只需留意检索,反映于历代诗、词、曲、文、赋、杂剧以及各类文学批评著作中的美学思想、观点与方法,则比比皆是。如: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十六字写景,使叛将陈伯之因景生情而弃魏归梁。寄意于文字的写景尚且如此令人动情,真实具体的景观必将能激发游人共鸣之情的效果则可想而知。

中华民族历史宝库中的美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是风景园林规划工作者不可不读的必修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规划设计者的知识素养;积极地汲取各国文化艺术知识,同样也是提高、丰富规划设计人员美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无论景观的主导特色如何,它们给予人类以美的感受皆由人的主观思维所反馈的客观感受均表现出极大程度的共性。不言而喻,“存真”之“真”,即是反映、概括其共性特色的抽象结果。是风景资源规划、开发与设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美学原则。

2求实的美学原则

“存真”的美学原则来自对景观内涵的本质分析与判断,系指对景观给予定性化的认识。由这一认识指导下的规划设计。则应当贯彻“求实”的美学原则。

设计的“求实”往往关系着“存真”分析,起着事关成败的关键性作用。景观自身所固有的共性特色即人们对其提供的境界之感觉作为它的主体,是景观的价值所在。这种价值可因求实的设计而深化、而提高;反之。失误的设计往往导致景观资源内涵价值的降低甚至丧失、变质。景观设计配景“求实"的美学原则指:

l)设计的配景应力求体现景观所在地域的环境特色与生态特征;

2)设计的配景应符合景观所在地域的人文特色―一风情习俗;

3)设计的配景应能最佳地烘托、映衬景观的主导特色;

4)设计的配景应同时具备为游人提供相应服务的设施功能;

成功的配景设计往往融设施于配景中,既能发挥其设施功能,同时还能转化为景区中的点缀或景点;

重视人文艺术对景观的渲染是我国造园设景的传统手法,诸如楹联、刻石、题咏等人文作品。往往能启迪游人的暇思,烘托景点的氛围,深化景点的意境。

概而言之,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求实”化,是“存真”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存真”美学原则指导下的“求实”的规划设计。便是实现“自然”的美学原则的充分必要条件。

3自然的美学原则

自然美,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美学层次。自然界中,没有不美的山、川、树、草、花、鸟、兽、鱼、虫。因此,风景资源的自然美,理应视为规划设计者所追求的至上境界。

这里所说的“自然”,宜作广义的理解。可诠释为:和谐、完善、协调、充实之意

“自然”的美学原则系指:

l)风景资源的地域风貌、功能、气氛所综合的主导特色。从规划设计中己获得了最大权重的体现;

2)景区配景的规划设计在其布局、形式、选材、建造艺术及技巧等方面,皆从属于景观的主导特色并与之有机地融汇而并无意境上的冲突;

3)景区服务性设施功能与衬景功能合而为一,并有进而转化为景点的可能;

4)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井存,且能共同为景区的生态平衡提供有利条件;

5)规划设计或开发后的景区气氛与景区主导特色统一和谐、相辅相成;

6)景区、景点的命名蕴涵景观特色,且景区的特色表现为各景点特色的有机融汇,名实相符.

罗丹曾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世间所有的美包括风景的自然美,它们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它们为美的创造者、享受者―一人所发现、所扩充、所利用.对美的探索、发现、评价、使用和保护。应当作为规划设计工作人员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风景规划设计的成果则应充分体现并开拓美的领域,把人间的无穷无尽的美―一客观存在之美,升华为具有各种价值标准的美,扩大、充实美,保护、利用美,挖掘、体现美.

篇2:论文:英语作文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

论文:英语作文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

口叶素敏

(松阳县第一中学,浙江松阳 323400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中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增多,教师用于写作专项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大多数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只对阅读、语法和词汇进行重点讲解,而对写作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只有在教材的writing部分上写作课,没有充分利用好其他课型的机会,所以学生训练的机会很少。

如何增加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令许多英语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一些教师苦苦寻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却收效甚微。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材是语言知识学习中最常用的载体,因此,开发教材资源进行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剂良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教材这个宝藏,从高中一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说”中导写、“读”中学写、“用”中练写,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一、结合教材中的warming up板块,激发兴趣,“说”中导写

教材中的warming up板块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练习中的设问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以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到该单元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识,并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从教材的warming up中挖掘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或有争议的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而且教师在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同时,又可以不留痕迹地为学生的“写”做一些有效的铺垫。口头作文费时少而收效大,(教学论文 )不仅本人受益,其他同学也受益。课后,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将“说”转化成“写”,利用“说”的机会进行“写”的训练。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充分,课后有内容可写,所以,这样的训练很受学生欢迎,不失为一个训练写作的好方法。

例如.NSEFC Book l Unit 1中warming up的话题是friendship。笔者在课前请学生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有关friendship或friend的谚语,并给出喜欢的理由,上课时与同学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谚语有: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

A man who has friends must show himself friendly.

然后指导他们如何利用谚语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As we all know…/As afamous saying goes…/It is well known to us all that…接着让他们进行讨论: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这个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有话说,列举了很多他们认为好朋友该有的品质,如:honest,friendly,generous, helpful, patient, good-tempered, creative,trustworthy, kind, intelligent, considerate, dedicated,devoted…最后,让学生在问题“Can you describe one of your friends to us?”及一些句子结构(如:Her name is…She is…years old. She likes…and dislikes…She enjoys…and hates…Her hobbies are…Her dream/ambition is…She is very kind/.../ We got to know each other…)的引导下进行说的训练。课后给学生布置“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your bestfriend”的写作作业。

很多时候,教师在上warming up时倾囊倾智,把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都用上了,课堂很活跃,学生收获也很多。但最后没有顺势留给学生相关的写作作业实在是太可惜了。

二、结合教材中的reading板块,发现钥匙,“读”中学写

教材的reading板块提供了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这些语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新颖,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发展性和思想性。这些语篇不仅帮助学牛学习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是写作教学的样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渎为写作提供了语言材料和语言图式。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察到语言的特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得语言信息,吸收语言材料。学生拿着这把钥匙,自然可以打通从读到写的渠道。

1.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内容,积累语言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和学习多样的语言,让学生扎实地积累语言素材,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那些优美且实用的词汇和句子,准确解析它们的运用,并通过不同语境下的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词和句的意义和运用方法,然后作为语言素材积累。这样,写作时信手拈来的材料就多了,不至于写作时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NSEFC Book l Unit 1 Friendship的reading部分教学中,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优美句子的摘录如下:

1)1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2)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3)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4)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5)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细致挖掘,认真欣赏,长期积累,学生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2.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建构框架意识

在阅读教学巾,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准确解析复杂句的运用,找出主题句和总结段落大意,还要指导学生把握 篇章结构,掌握连段成篇的方法,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NSEFC Book 4 Unit 5 Theme parks的reading部分教学中,经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了关于介绍主题公园的基本作文构思。

The first part: Greetings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theme parks.

The body: Introduction to each part of the theme park, including where they are, how to get there, what to see…

The ending: The admission fee and good wishes.

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家乡风景名胜的作文,他们自然就会把刚学到的作文构思用于写作中。

3.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比如复述、缩写、仿写、扩写、评写等)来书面重现阅读 篇章,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复述课文

让学生看着图画或关键词,特别是一些重要词组和连接词来复述课文。要求学生既要把握课文的重点语言及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复述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组织 篇章结构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语言的精练度和思维能力,使其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缩写训练

教材中的阅读 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缩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课文的内容,从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缩写时要保证要点齐全、重点突出、前后连贯。

(3)仿写训练

仿写即模仿写作,是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依据,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输出并行运用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从仿写到原创,循序渐进,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自信心。为了便于学生写作潜能的发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不局限于模仿本课的词汇。例如:在学习了NSE FC Book l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m hero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为“A Great Man”的写作作业。在写作之前,笔者先帮助学生整理了一下这类文章的写作思路:

First, think about who you will write about. Then,find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him (time& event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about the contribution he has made. To summarize, you need to tell us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him.

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该写哪些方面,大概会用到哪些词汇和句式,然后教师小结,全班动手写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而后完成的作文也更加饱满,学生的印象也尤其深刻。

三、结合教材中的grammar板块,创设情境,“用”中练写

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然而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将语言的表达和语法知识的学习割裂开来,因此经常出现表达错误层出不穷、词汇枯燥、句式单调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讲解语法,而且也花了不少工夫来让学生操练语法结构,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然错误百出。笔者认为,对语法结构的讲解和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语法,就必须给这种语法结构的学习烙上语境标识,也就是在操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这种语法结构融入到恰当的语境中,用写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例如,在学习强调句时,笔者先对这一语法结构的基本句型:It is/was…thaUwho…进行讲解和操练,然后以“What is important? Why?”为题,让学生编写诗歌形式的句子,如:Parents are important. It’s they who give us life…此话题与学生生活相关,所以学生顺势接了很多。例如:

Friends are important. It’s they who grow with us.

Classmates are important. It’s they who help us a lot with my study and school life.

Books are important. It´s they that provide us with a great deal of knowledge.

当教师喊停的时候学生还意犹未尽。接着再进行强调句的特殊形式的讲解:疑问词+is it that…It’s not until…笔者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操练:在一间屋子里,优美的音乐缓缓响起,一位少女坐在桌前,焦急地等着父亲回来为她过生日。此时,教师用红体字醒目地标明要强调的内容:WHOWHENWHYWHAT.让学生用至少五个强调句来描述。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创作:

Who is it that the girl waiting for? It might be her father that she is waiting for.

Why is it that her father comes back so late? It’s because he is choosing a birthday gift in a shop.

The girl wonders when it is that her father will turn up and what it is that her father will bring to her as a birthday gifi.

It is not until ten o´clock that she hears a knock on the door.

What on earth isit that is packed in the box?

It is not until she opens the box that she knows the wonderful gift her father bought for her――a doll.

最后教师对学生写的句子进行点评,让其进一步巩固强调句的结构和用法。这样操练以后,学生对强调句的形式和用法牢记在心,而且在写作中也经常会用上几句,为文章增添了几分文采。

总之,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于语言实践。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载体,选择教材内容适合写作训练的材料,通过多渠道补充、丰富、开发和整合材料,积极营造出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教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说”中导写,“读”中学写,“用”中练写,必定能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写出语言通顺、逻辑清晰、行文流畅的高质量文章。

篇3: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论文

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论文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而中国自古便有注重人文的传统。“中国之宫室庭园,家屋居住,莫不有人文精神其内”。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也正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园林胜景,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所以,我们在进行风景规划中应充分重视人文景观的作用。

所谓人文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明成果。在内容非常丰富、门类异常复杂的成就中,可以成为人文景观的大约可分为四类。

1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窟卉、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我们应该清楚,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风景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观资源在旅游业上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造的景观,好与坏的评判都不能离开人类的审美观。在古代中国,人们强调内在的情感想像与外在的形象塑造的统一。中国古诗词中讲究“托物寓情”,由此丰富引申出更饱满的情感。“情景合一”由此而出。情景合一才能使人产生意境,由此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园林意境的产生也离不开“情”。绍兴沈园是宋代的“越中名园”,而真正使其成为千古名园的却是那首千古绝唱《钗头凤》。重新修复开放后的沈园,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畅游在“竹影清幽”、“红梅照水”的美景之中的同时,无不为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悲剧而唏嘘不已,“情景合一”的诗意境界由此而生。园林审美的过程就是游客对园林艺术的观感、体味、思索,直至升华为主体意境的过程。这也是园林艺术的生命。而园林景观中最能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即为人文景观。故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人文景观不仅是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也是人们审美出“情”的主要对象,一个风景区的灵魂之所在。

自然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体,人文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人文条件的作用,有目的地把人文景观融汇大自然的环境之中,会使园林景观呈现多彩的现象。如:风景名胜区内的楹联题对既借助景观环境的动人效果,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使观者的情与眼前的景融合起来,使游人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杭州云栖寺“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声共玄机”的楹联,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实际的景观,而且表达了一种心灵的感悟,从而使人的感受大大地丰富和增强;摩崖石刻,既是造型艺术,又是文学艺术,能起点景作用;神话传说,虽无形影,却给景物笼罩上神奇的色彩;徐霞客的山水游记散文,流传天下,使自然美景存在于人们想像之中。这些人文因素不仅限于视觉感观,而且还包括景物在季节、气候、时序、音响、光影、馨馥气味以及历史传说、宗教等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和观赏者各种官能的体察、情绪和意识。正是由于引入这种人文因素,才使景观环境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人文因素与景观的有机契合使得人们从自然景观中得到了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景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应用,丰富和发展了自然景观的内容,使景观环境艺术更趋完美。

每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时都应把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潜在景观,适当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其具有自己独到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是一个风景名胜区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大大超出了建设者的预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人文价值。古人谓“文章藉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交相须也。”我国传统园林从构思、布局、兴造、题名,直至游赏的全过程,都与历代文人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就给予了人文景观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会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由于人文景观本身往往就很具知名度,所以,选取恰当的人文景观,对于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的重要。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是为了使身体和精神更多地与自然交融,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加健康而愉快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目的之上的风景旅游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园林景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用,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愉悦,这应成为我们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正因如此,在规划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人文景观,对于风景区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作用。杭州西湖风景甲天下,除却丽质天成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在于它对人文景观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二者有机地结合,造就出“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的西湖盛景。赏游于西湖的山水之间,仿佛是循着历史的踪迹,寻找历史英雄人物的伟烈丰功,名人志士的萍踪轶事,帝王将相的来去沉浮,优美的神话,动人的传说,构成了西湖独特的人文美。在规划中选取适当的人文景观,便能激起游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自然景观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轻松感受,而优秀的人文景观则使人体味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人产生健康有益的心灵感受。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适当地选用人文景观,使其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汇,不但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还使其更具吸引力。

最后我们要说明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虽然为我们后人遗留了大量的人文景观资源,但并不是所有这些人文景观都可在规划中随意使用,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历史现实来选取。不可牵强附会,把人文景观改造为人造景观。现在许多地方都打着挖掘人文景观资源价值的旗号,大行人造景观之风。据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来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在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宫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成功者却不到20%.由于这类人造景观往往投资巨大,一旦不成功,往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一方面是许多具有真正旅游价值的人文景观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人文旅游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开发又花巨资乱上项目,造成很大浪费。像这样肆意、泛滥兜售前人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但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运营情况往往不佳,同时还使我们旅游资源中宝贵的人文景观受到了歪曲和伤害,同时也是对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旅游事业的破坏。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解决。在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时,设计师更应注意这一问题,使人文景观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从而创造出优美而富有吸引力的园林景观。而创造出优美而富有吸引力的园林景观。而创造出优美而富有吸引力的园林景观。而创造出优美而富有吸引力的园林景观。

篇4:数学课堂教学中常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常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景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搭配课堂流程,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有当生命活力得到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得到张扬,学生才会感觉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某研讨活动中一教师执教《认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本人重点关注了执教教师处理“读数方法的提炼、整十数的书写、末尾的0不读”的三个细节。

[细节一]教师先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数。先举例:门牌号58、楼号45幢、公交车62路、电视机30寸、篮球赛的比分74比83;再按数位顺序读数,先后叫一位学生和全班同学带着问题“读”,并把“58”重新读两遍;接着问学生怎么读的,学生回答从5读到8,经教师启发,学生知道了“先从十位读起,然后依次往下读”,又问还有哪些数也是这样读的,并指名回答,生1读:45,生2读:62,生3读:83……

这个读数过程是“串联式”的,时间长且效率不高。由于读得不充分,缺乏由感性到经验的提升,读数方法的提炼没能水到渠成。可作调整,既然“58”是这样读的,还有什么数也是这样读的,请同桌把属于这一类的数全部读出来。这样不仅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读,而且都能读上好几个数。否则,你读一个数,我就看着你读,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读。学生怎么可能去发现规律呢?

[细节二]当学生发现“末尾的0不读”这一规律时,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数也可以这样读的?”小手林立,教师指名回答,一位学生说40,另一位学生说50,仅仅是师生间的“点对点”的交流,其余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如果让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采用“并联式”互动,就能使班内人人有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学生,抓住由学生生成的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

[细节三]写数:“90”。第一步:学生独立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第二步:“并联式”呈现有代表性的答案“910”和“90”,并作比较。

先由学生读一读呈现的两个数,其中“910”个别同学生试着读,大多数学生不语。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没有,一位学生说“910”读作九百一十。教师边把“910”圈出,边说这个数,问写错的同学会不会改,要他改一下。教师这样处理,做错的不知道错在哪里,“小看客”也没得到收获。这是个很好的错误资源,但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导致后面的写数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师能采用“并联式”呈现这个错误资源,非常好,但是没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正确写数应该怎样。

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只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随处可见。聪明的教师正好利用学生的差异,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容易引起师生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注。被人忽视甚至于遗忘的常常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识的障碍,学生生成的错误却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性资源。只要再通过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互的回应反馈,能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通过道道设防来防范学生错误的发生。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教案的行进路线,为了完成预设教案的任务,会回避学生的错误,或者采取个别学生替代思维以及“学生生病教师吃药”的现象,有时甚至于把学生的不同意见,乃至一些创见都当作错误而抛弃。

教师要策划好巡视学生情况的行走路线,有意识地采集样本,及时搜集不同学生的各种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互动性资源”,并且对因师生多元互动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为达到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要尽可能“并联式”地呈现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因为散点状或者说是“串联式”呈现学生资源,往往时间上耗费较多;内容上,学生不容易从整体上比较和把握资源的联系。“并联式”呈现资源,学生不但可以对同时呈现的资源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可以对同时呈现的资源进行比较鉴别、辨析错误,提炼出正确的和最佳的方案。

篇5:中小学美育教育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论文

中小学美育教育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论文

本土美术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开发不仅能起到塑造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文化发展受到了阻碍。本土美术资源也逐渐失去了其应发挥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青少年接受地域文化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教学失去了创新,也导致本土美术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本土美术资源,更好的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本土美术资源的概述

(一)内涵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是一种美术文化资源,其成长和成熟的环境与地域往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美术资源。这种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人们生活的结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承,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其自身能够体现出一种文化固有的特征以及精神面貌。

(二)特点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是美术资源的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指美术资源的显现方式以及客观存在的多样性。由于本土美术资源形成于不同的地域,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因此,美术资源的存在和构成也会不相同,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其次是资源的潜在性特点,它不能直接被应用到教学中,需要通过挖掘其主要教学价值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最后一个是资源的间接性特点,必须经过一定的筛选以及加工使其变为真正的教学资源,有助于美术教育的实施。

二、本土美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美术教育作为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促进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并丰富对知识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资源的开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美术教学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是促进本土美术传承以及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将本土美术教育根植于学校教育中,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保持文化的传承。

三、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实践

(一)传统节日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春节和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隆重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就会将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在大门上粘贴新年祈愿,在室内张贴各种寓意吉祥的年画,还会在玻璃上贴窗花,窗花是中国剪纸文化中最为传统的美术作品。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可以窗花作为开发对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采用欣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他们欣赏剪纸的美,从中感受剪纸的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同时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其次利用剪纸教学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态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民间艺术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雕塑艺术是我国本土美术资源的一种形式,最先的雕刻艺术是以各种石窟的构造存在着。例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潜在的美术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深层开发。对于这种美术资源的开发,其主要教学形式是采取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石窟的概况以及艺术成就,从而增强他们对我国石刻工艺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独具美感的石窟作品。例如,龙门石窟的装饰性特点是什么?怎样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石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这样古老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对促进美术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思。

篇6: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论文

摘要:科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项事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对于科学课程教学成效有着直接性影响。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示,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技术

科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对于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视。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众多事物。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注重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实现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所以,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深入探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增强教育人员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

对于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小学科学课程开展中教师只是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差,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死板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记忆,降低了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掌握,长时间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很多的科学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科学课程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魅力。例如,零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食物,他们在和父母逛超市时,经常会告诉父母想要什么,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零食的名称,只是按照自身对零食外包装的主观印象进行描述。教师在讲述“包装上的信息”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食物包装带到课堂上,以学生准备的食物包装作为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才能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强化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

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例如,在讲述“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周围存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生命,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发现在校园中不仅存在众多的花草树木,同时还有蝴蝶、小鸟、蜜蜂,在学校的池塘中还有很多小鱼。教师为学生设计众多的问题:校园中存在的生物是怎样生存的?它们的生活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如果学校池塘中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会导致哪些生物死亡?需要采用哪些措施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保护?这样校园内存在的众多事物就可以成为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众多领域的发展输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国的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络找寻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讲述“电路出故障了”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互联网络上找寻众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对教学素材进行挑选。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找寻的教学素材进行PPT的制作。教师利用投影仪对学生进行PPT展示,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虚拟电路的构建,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而且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科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小学生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探索未知的世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科学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加强学生生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找寻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从而实现科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梅.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素质的教学设想[J].科技视界,(4):15-17.

[2]马枫兰.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3):106-108.

篇7: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运用论文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运用论文

摘要: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几个人或者是几所幼儿园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在政府组织的策划下, 经过教育工作者集体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对资源库的充实, 确保利用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微课资源给幼儿教育带来的革新思想, 提出了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与共享策略,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要全面, 应用要合理有效, 共享机制要尽快建立, 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利用微课资源、丰富微课资源, 让微课资源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微课; 幼教; 开发; 应用;

随着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成熟,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成为了教育发展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在这样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 幼儿教育开发微课资源, 将微课引入幼教课堂, 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的表现, 它能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幼教的效果和效率,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一、微课资源给幼儿教育带来的革新思想

要革新微课资源的开发利用, 幼儿教师的能力必须要随之改变。首先, 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的录制, 掌握录制与播放、传播的方法, 同时能够借助网络摄像等功能自己录制更为有趣的微课内容, 还需要掌握Flash等动画制作技术等。其次, 教师要对微课教学理念有深入的研究, 确保微课的使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而不是为了使用微课而强行插入微课内容。

教育方法要革新, 微课资源带给幼儿教育的革新思想就是要从教育方法上进行转变, 从而保证幼儿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 学习方法越来越先进, 能够随时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知识, 而不是枯坐在课堂上模仿。

教育理念革新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全面革新, 能够积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 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学思想, 将教育活动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二、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与共享策略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几个人或者是几所幼儿园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在政府组织的策划下, 经过教育工作者集体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明确资源开发目标。幼儿教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目标就是要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 确保学龄前孩子们能够拥有生活能力、审美能力、数学概念和思维, 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幼儿教育微课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要在不同的分类下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具体的科目分类应该包括:文学、数学、美术、音乐、社会、科学、体育等。在这些大分类下面再形成小的分类, 确保资源库的完整和条目清楚。例如:美术微课活动, 可以包括动手、绘画、欣赏等不同的内容;社会活动应该包括认知、保护、关爱等不同的内容。门类清晰, 才便于教师应用查找。幼儿教育微课资源的开发需要地方教育组织经常开展微课评比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研发与创造, 而优秀的微课成果就可以选录到微课资源库中, 形成重要的微课资源, 确保更多的微课内容与教师的智慧想法能够得到利用。其实, 微课就是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增添生活性与趣味性, 这很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微课作品记录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 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 体现了智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教师的成果受到广泛的认可, 利用微课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精华内容, 引发学习者的思考, 让师生的优势都得到体现。

微课的开发就是为了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而不是静静地成为教学的艺术品。微课的应用应该强调高效。虽然, 幼儿教育是关注幼儿成长的教育阶段, 更多的是从生活和游戏方面让孩子们学习知识, 提升能力, 但是也强调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也就是高效模式。微课的高效要从这样几方面来实现:简洁。微课应该比8~10分钟的普通微课时间更短一些, 小孩子是没有耐性的, 教师设计的微课应该更为简洁, 如果能够保持在3分钟以内就是最完美的了。例如微课展示如何正确地洗手、如何远离电源、如何整理玩具、如何看红绿灯、如何帮妈妈晾衣服等。又如:美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手指点画”“可爱的蔬果造型““好玩的刮画”“动手拍出红枫叶”等活动都能够刺激学生模仿, 然后完成艺术创作, 并形成审美能力。这些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来设计微课, 应该是越简短越好。直观。直观幼儿喜欢直观呈现的东西, 因此很多不能直接表达的情境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现, 例如:游戏规则、危机状况等情境都是可以利用动画制作的微课形式来展现的。这样的形式孩子看到更为直观, 教师不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来创设情境, 鼓励孩子们学习和了解。如:以大班数学活动“0的认识”为例, 微课活动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让孩子们认识0, 格尺刻度、温度计刻度、苹果吃没了等等。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从生活情境的角度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微课才是值得收入资源库的优秀内容。实现“学习先行”, 让孩子们观看微课程, 进行自我学习, 微课程的内容最好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因此, 在微课播放上应该可以随时随地播放, 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照着微课做游戏;在幼儿园随时观看正确洗手的动画;睡觉前观看怎样更好地和小朋友玩耍等。方便的微课播放环节才是微课正确的应用之路。

微课资源创建之后必须要实现共享, 利用共享模式确保微课能够服务于教育, 实现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具体的共享机制与理念建设要做到创建共享平台, 微课资源要构建共享平台, 教师可以下载需要的微课内容, 教师可以像课程用书一样取之即用, 用之改进, 不断完善, 可避免很多的重复劳动。微课共享平台要随着教育现状的推进而不断革新, 这就需要不断地有教师充实平台内容, 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比赛、展示、奖励等方式, 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 充实共享平台的资源库, 让共享行为延续下去。利用共享平台微课视频能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技能, 深化教学实践, 通过资源能帮助教师联系更多的同行, 深入幼教课堂, 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并获取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教学思想和课堂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共享平台, 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 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同时, 保证在共享平台上微课视频可以转换为流媒体格式, 可以在线的阅读, 减少繁琐的步骤。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 幼儿教师应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敏感信息, 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为孩子们展示一个更广阔的全新的学习世界。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要全面, 应用要合理有效, 共享机制要尽快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课堂教育资源的不足,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利用微课资源, 让微课资源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工具。

篇8:微课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探究论文

微课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探究论文

随着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成熟,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成为了教育发展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在这样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 幼儿教育开发微课资源, 将微课引入幼教课堂, 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的表现, 它能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幼教的效果和效率,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一、微课资源给幼儿教育带来的革新思想

要革新微课资源的开发利用, 幼儿教师的能力必须要随之改变。首先, 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的录制, 掌握录制与播放、传播的方法, 同时能够借助网络摄像等功能自己录制更为有趣的微课内容, 还需要掌握Flash等动画制作技术等。其次, 教师要对微课教学理念有深入的研究, 确保微课的使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而不是为了使用微课而强行插入微课内容。

教育方法要革新, 微课资源带给幼儿教育的革新思想就是要从教育方法上进行转变, 从而保证幼儿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 学习方法越来越先进, 能够随时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知识, 而不是枯坐在课堂上模仿。

教育理念革新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全面革新, 能够积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 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学思想, 将教育活动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二、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应用与共享策略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几个人或者是几所幼儿园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在政府组织的策划下, 经过教育工作者集体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明确资源开发目标。幼儿教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目标就是要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 确保学龄前孩子们能够拥有生活能力、审美能力、数学概念和思维, 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幼儿教育微课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要在不同的分类下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具体的科目分类应该包括:文学、数学、美术、音乐、社会、科学、体育等。在这些大分类下面再形成小的分类, 确保资源库的完整和条目清楚。例如:美术微课活动, 可以包括动手、绘画、欣赏等不同的内容;社会活动应该包括认知、保护、关爱等不同的内容。门类清晰, 才便于教师应用查找。幼儿教育微课资源的开发需要地方教育组织经常开展微课评比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研发与创造, 而优秀的微课成果就可以选录到微课资源库中, 形成重要的微课资源, 确保更多的微课内容与教师的智慧想法能够得到利用。其实, 微课就是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增添生活性与趣味性, 这很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微课作品记录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 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 体现了智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教师的成果受到广泛的认可, 利用微课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精华内容, 引发学习者的思考, 让师生的优势都得到体现。

微课的开发就是为了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而不是静静地成为教学的艺术品。微课的应用应该强调高效。虽然, 幼儿教育是关注幼儿成长的教育阶段, 更多的是从生活和游戏方面让孩子们学习知识, 提升能力, 但是也强调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也就是高效模式。微课的高效要从这样几方面来实现:简洁。微课应该比8~10分钟的普通微课时间更短一些, 小孩子是没有耐性的, 教师设计的微课应该更为简洁, 如果能够保持在3分钟以内就是最完美的了。例如微课展示如何正确地洗手、如何远离电源、如何整理玩具、如何看红绿灯、如何帮妈妈晾衣服等。又如:美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手指点画”“可爱的蔬果造型”“好玩的刮画”“动手拍出红枫叶”等活动都能够刺激学生模仿, 然后完成艺术创作, 并形成审美能力。这些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来设计微课, 应该是越简短越好。直观。直观幼儿喜欢直观呈现的东西, 因此很多不能直接表达的情境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现, 例如:游戏规则、危机状况等情境都是可以利用动画制作的微课形式来展现的。这样的形式孩子看到更为直观, 教师不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来创设情境, 鼓励孩子们学习和了解。如:以大班数学活动“0的认识”为例, 微课活动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让孩子们认识0, 格尺刻度、温度计刻度、苹果吃没了等等。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从生活情境的角度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微课才是值得收入资源库的优秀内容。实现“学习先行”, 让孩子们观看微课程, 进行自我学习, 微课程的内容最好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因此, 在微课播放上应该可以随时随地播放, 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照着微课做游戏;在幼儿园随时观看正确洗手的动画;睡觉前观看怎样更好地和小朋友玩耍等。方便的微课播放环节才是微课正确的应用之路。

微课资源创建之后必须要实现共享, 利用共享模式确保微课能够服务于教育, 实现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具体的共享机制与理念建设要做到创建共享平台, 微课资源要构建共享平台, 教师可以下载需要的微课内容, 教师可以像课程用书一样取之即用, 用之改进, 不断完善, 可避免很多的重复劳动。微课共享平台要随着教育现状的推进而不断革新, 这就需要不断地有教师充实平台内容, 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比赛、展示、奖励等方式, 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 充实共享平台的资源库, 让共享行为延续下去。利用共享平台微课视频能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技能, 深化教学实践, 通过资源能帮助教师联系更多的同行, 深入幼教课堂, 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并获取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教学思想和课堂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共享平台, 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 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同时, 保证在共享平台上微课视频可以转换为流媒体格式, 可以在线读, 减少繁琐的步骤。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 幼儿教师应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敏感信息, 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为孩子们展示一个更广阔的全新的学习世界。

微课资源创建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要全面, 应用要合理有效, 共享机制要尽快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课堂教育资源的不足,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确保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利用微课资源, 让微课资源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工具。

篇9: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源利用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源利用论文

论文摘要: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

论文关键词:学校特色;学生资源;当地民谣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中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校本音乐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源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

我校通过了省三星级学校评估,在创建中积极寻求办学发展的“突破口”,确立了“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策略和办学改革方案。近年来,实现以普通高中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的教育特色,高中部每个年级开设了两个音乐专业班,有琴房10个,音乐多媒体教室2个,舞蹈房1个,并配有丝竹类、管弦类乐器,这些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的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我校音乐课程的开发。我校音乐特色教育成果丰硕,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被著名艺术高等院校录取。我校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高中部音乐教师编写了相关的音乐教程。

另外,通过高中音乐专业班的学生,来影响非专业音乐班对音乐的学习,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图片、获奖证书、演出实况,举行音乐会。在全校还可以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总之可以以音乐专业班为基点,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这些经验与经历,我认为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使教学更深动有效的开展。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有些家长酷爱音乐艺术,擅长演奏、演唱……有的学生家长还热心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便可在时机成熟时,约请家长来校献技献艺,此举,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

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1.民歌民谣

民间歌谣按历史时期划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歌谣,二是近代革命历史歌谣。传统歌谣,源远流长,数量众多,是民间歌谣的主体。解放初期,还产生了大量以歌唱党和领袖、歌唱翻身幸福生活为内容的歌谣,如:溧阳来了陈司令,还有民歌《虞美人》等等。这些民歌歌谣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1)祈福消灾跳马灯,溧阳跳马灯约有四、五百年历史了。在数百年间乡村黑黑的场园上,火阵星冒看炭火在空中急速长旋,几十匹肚内点着蜡烛的竹马、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边变换、边跳跃边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与灯、人与马之舞,让人心动,让人难以忘怀!

(2)太平锣鼓

溧阳的太平锣鼓,在宁沪线上颇有名气。我校编排的舞蹈《天国勇士》代表常州市参加了江苏省先进县市群众文艺汇演获省二等奖。

学校适量安排这种地方特色课和课外实践活动,把当地民间娱乐活动和民歌民谣引进校园,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比赛,结合提高”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奠定了感情基础。

总之校本课程之推行,在一片鼓励与强力诉求声中,许多教师也想快速地尝试自己设计课程的喜悦。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真正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和本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 于雷; 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 中小学音乐教育 12期

[2] 赵文斌; 浅谈音乐课程改革[J]. 教育艺术 06期

[3] 吴跃跃; 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与课程构建[J]. 中国音乐教育 01期

篇10:浅谈化学教材附录中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举隅的论文的教育

浅谈苏教版化学教材附录中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举隅的论文的教育

论文关键词:苏教版化学教材 附录 附表 教学资源 开发

论文摘要: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知识体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习题命制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利用与开发的研究。

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知识体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教材中零散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如“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2)为某些抽象理论提供必要支持的科学原始数据,如“人体内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等;(3)课本某些内容的补充、延伸,如“几种常见塑料的外观”,“常见合金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或教师对教材附表的使用仅停留在浏览、查询的最初阶段,而忽略了附表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本文试结合具体的操作,举例说明此类资源合理开发的若干措施。

一、苏教版化学教材附录(或表)的统计与分类

i.统计:本文共统计了我省正在使用的七套苏教版教材,附录共计32个。

2.分类:按知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据上可知:附表中涵盖了高中化学中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注定它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附表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立足本位,让附表成为课堂教学辅助资源

教学片段:

《化学与生活》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中的“人体必需的元素”部分。

师:元素周期表中112种元素的发现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蕴含大量元素的宝库,真有些犷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呢?必需的元素有多少种?按照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又是如何分类的呢?请查阅课本后附表4“人体内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相关内容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查表,讨论。

生:人体内含有的元素有印种以上,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7种。含量高于0.01%的有11种,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有16种,称为微量元素。

师:缺乏必需元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日常饮食来补充必需元素。许多常见的食物中富含各种元素,请结合课本附表5“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说说缺钙、缺磷的患者可以多吃哪些食品。b_break]

生:缺钙,豆腐等豆制品、牛乳等乳制品;缺磷,花生仁、卿鱼、鸡蛋等。……

点评:附表的存在,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信息检索提供了可能。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所做的查询、比较、归纳等活动又使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除了作为教材补充资料的可查询、可检索的基本功能,附表还有一定的规范指导功能,如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处理、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等。

(二)挖掘内涵,让附表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命题资源

例:以下表格摘自《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附表n、m.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i)在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的.溶液中,逐滴加人mgcl2稀溶液,刚开始生成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2)25℃时,agci,agar,agi三种盐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

考查要点:与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3)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水解原理、离子反应问题

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涉及水解原理、离子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考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整合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能力。原本我们熟视无睹的教材附表在重新组合设计后,隐藏的知识点一一显现。正所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生通过类似练习,可以逐渐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完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飞跃。

(三)拓展外延,让附表成为研究性学习资源

1.直接作为课题使用。

如:根据《化学与生活》附表6“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笔者与学生共同拟定的研究性课题为: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调查。

2辅导性资料。

在有关水质检测的研究性课题中,可分别以《化学与生活》附表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化学与技术》附表1“常用废水处理方法”为辅导性资料,以减少研究过程中的不便。

【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相关文章:

1.美学论文

2.美学原理论文

3.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4.文献资源数字化与数字化资源开发

5.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源利用论文

6.高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优化论文

7.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论文

8.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9.教学资源论文

10.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分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美学原则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