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2022-08-15 08:47: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去他个小饼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篇1: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篇2:《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尝:曾经。

安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在之前。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阴德,指有徳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去:离开。

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仁:仁慈。

楚令尹:楚国的宰相。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信其仁:信服他的仁慈。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

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

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了一只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篇3:孙叔敖杀蛇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

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

楚令尹。(选自《新序杂事一》)

【问题】

(1)孙叔敖杀了两头蛇之后为什么还要埋了它?(2分)

(2)根据孙叔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因为他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会死掉,他怕别人见到后会死,所以埋掉了。或“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2分。意对即可)

(2)孙叔敖是质朴善良、替他人着想的人。(2分。意对即可)

篇4: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冠白冠 冠:

②下情不上通 上:

③至 于鄙 鄙:

④被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使臣受吏民之垢 足以治楚矣

A国家之患孰为大 被服以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为楚令尹

C进臣畏罚而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为大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篇5: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

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符合要求即可)

二: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冠白冠 ② 人尽来贺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译文

②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译文

32.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33.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30.① 戴着;② 都;③ 指教,教诲;④ 看低自己。

31.① 因身份地位显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气的人,百姓会离他而去。② 你小心保持这三点,足够用来治理楚国了。

32.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3.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答尊重老人不给分。

篇6: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②恐去母而死也

③及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是(2)离开(3)等到(4)信用

【小题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1】(1)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小题1】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牲自己。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篇7: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日:“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采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日:“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印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

(2)厌恶(嫌弃)

2.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前来吊唁。(意对即可)

3.(1)位高意下;

(2)官大心小;

(3)禄厚不取。(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答案不唯一)

篇8: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冠白冠 冠:

②下情不上通 上:

③至 于鄙 鄙:

④被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使臣受吏民之垢 足以治楚矣

A国家之患孰为大 被服以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为楚令尹

C进臣畏罚而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为大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篇9: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三度为楚相,有贤名。

注释: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孙叔敖为楚令尹( )

冠白冠( )

孙叔敖再拜( )

官益大而心益小( )

2、翻译下列句子。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受命,愿闻余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你再列举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做,担任;戴;第二次;更加

2、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3、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补充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示例:

(1)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刘邦善纳张良良言,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篇10:《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③孙叔敖再拜曰( ) ④孙叔敖对曰( )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之”相同的是(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小题5】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2分)

答案

【小题1】①都城 ②离开 ③两次 ④回答

【小题1】B

【小题1】楚王 /不知 /臣之不肖

【小题1】(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小题1】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与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孙叔敖的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征即可。

【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

2.四年级语文文言文《孙叔敖杀两头蛇》优质备课教学设计

3.古代名人故事:仁智的孙叔敖

4.《蛇人》阅读答案

5.樊叔略阅读答案

6.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

7.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8.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9.大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0.文言文蝴蝶泉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