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
“水点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
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
在老庄哲学中,道、德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与原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重建道德信念,树立“以德为本”的思想,健全法制,建立一个义利统一、义以生利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以保障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人文价值方向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 者:李英华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刊 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1) 分类号:B223.1 B223.5 关键词:老子 庄子 “道德本体论”篇2:论中国传统道德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论中国传统道德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突出地表现为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成因、特点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作 者:詹建志 作者单位:九江师专社科系,江西,九江,33 刊 名:九江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22(2) 分类号:B82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道德主义篇3:论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
论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容绕过的严肃的历史性课题.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认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的态度与程度如何,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力度如何,以及在关键性环节促进中华传统道德向现代化转换的深度如何,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与水平的高低.
作 者:张艳国 康凤云 作者单位:张艳国(<江汉论坛>副主编)康凤云(湖北省电大)
刊 名:中华文化论坛 PKU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中华传统道德 现代价值 互动关系 转换篇4: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
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
信仰化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对道德的崇信,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的特殊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民大众利益基础、道德对个体与社会所具有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意义是道德得以被人们所信仰的深刻基础.
作 者:黄明理 李德友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政治系,江苏,淮安,223001 刊 名:教学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 “”(8) 分类号:B821 关键词:道德 道德信仰 超越篇5:亚里士多德“至善论”及其现代意义探析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批判地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善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注解,将哲学思考的对象引申到“至善”,同时将“具体善”诉诸于实践伦理学的内容。“至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将其与人的灵魂的理性活动结合起来,并非是单纯地指生活和政治上的荣誉。人的善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者现实活动与德性紧密地联系着,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将善当做是一种与德性相互契合的灵魂现实活动。
一、“至善”的理论内涵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追求着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是以善作为代表的。这种善又是目的善与手段善的统一,也因此在这里衍生出善的两种含义,即以自身为目的的善和作为手段的善,每种事物在追求善的同时,其相对应地会产生一个逻辑上的终点或者目的,这种最后的目标指向就是目的善、最高善。理智主义的逻辑终点的确立使得善与善之间形成一个纵向分层,这种纵向分层的出现使得善的自然梯度形成,这种纵向梯度的形成使得至善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出现开来。基于德性学说的亚里士多德更愿意将幸福看做是至善,至善成为幸福的代言而出现,而哲学中沉思的幸福同样是属于至善的,道德的选择是第二位的幸福,其内置于理智主义。
善的含义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当中属于一个十分核心的概念,特别是最高善的自足完备性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善的概念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也成为了人们追寻的极限。至善的内涵也是具有双重性的,数量上的无所缺憾是它完备性的象征,性质上的值得欲求则是其终极地位的彰显,而幸福的定义正是基于两者的结合,完美性与自足性的统一体。“至善”是宇宙本体,是终极的动力因和目的因。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幸福更多的成为伦理学的代言,伦理学的终极目标则是和幸福不可分割的。这涉及到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概念或者说学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灵魂作为一种动力因存在于生命事物中,它将灵魂区分为植物性的和动物性的灵魂,由于人本身具有理性的思维,称其为理性灵魂。人作为不同于动物性和植物性的物种,其理性灵魂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当理性知道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就呈现出了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理性活动。
二、“至善”的实现路径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作为至善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实现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其中理智德性是通过教育而逐步培养成的,道德德性则是基于长期的习惯形成的,因此,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都并非是天生的或者自然形成的,是人为活动的结晶。实践活动中的德性作为手段——人达到善的手段,也是作为目的呈现出来的,这种目的是作为手段所面对的对象化概念。《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关于有德性之人的概述中,较为明确地谈到德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中道,而在人身上具有的神性就是理性,这是德性的最好的一部分。理智德性中最好的活动是沉思。而沉思具有多个特点,它是一种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级别很高。作为一种连续而持续的实现活动,沉思更多地具有自足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人自身的闲暇状态的体现。这种实现活动是智慧作为理智德性的重要部分的体现。在古希腊的哲学史发展过程中,哲学与爱智慧几乎是等同的,因此在哲学家的视野里,哲学家的生活是最幸福的,而道德德性作为次好的实现活动则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和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
三、“至善”的实践实现
德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贯穿于至善的概念之中,同时在实现途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伦理学的视域里面,德性更多地充当的是中流砥柱的角色,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也就成为了关于德性探讨的德性伦理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如何行动变成次要的,而行动的动机则是最为重要的元素,这种带有目的论色彩的方式显示出了亚里士多德对于纯正的道德动机的赞成,这是一种基于实践性的道德理念。至善与美德伦理学是存在差异的,因为至善更多的是在理论上的一种追求,达致完美。至善作为最完满的善,与实践性的美德伦理学存有差异,与其说至善的实现,倒不如说是美德伦理的实现。德性的养成或者形成是后天的教育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长期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这个生活习惯受到人们的传统的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又并非是单个的或者个体的,它是立足于城邦的生活当中,城邦是共同体的体现。换句话说,在这里德性的实现是和国家紧密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至善作为德性是和国家紧密相关的,这样就把我们逐步地引入到了道德哲学的至善论的阐释里面。
至善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社会和国家,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至善论是指关于国家的至善论思想,而至善论的本身含义则是指尽可能地实现艺术、文化的优越性。但是,人的公共生活的是以城邦作为最好的形式存在的,这也就是城邦离不开德性,德性同样离不开城邦,二者是一体的、统一的。伦理学的要求是对个人善的追求,而政治学则是对于国家和群体的德性的追求,德性是在好品质和好法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德性教育则是通过公用制度来实现的,制度在这里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毕竟习惯的养成是在指导的环境中形成的结果。城邦的属性与个人的属性是内在的一致的,换种视野来看城邦作为一个整体,其实也是一种个体,但是与个体相比,又拥有个体不相一致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生活的相互比较所形成的机制序列,是在进行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动机,生活的最好、较好以及不好的划分更多的是公民本身积极参加社会团体追求德性的参照标准,至善论认为人们应当积极协助发展德性的活动,促进公民不断地追求德性、获得德性,实现公民所追求的良善生活。
这样,亚里士多德关于“至善”的最终实现更多的是倾向于实践实现。伦理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在其拥有理论性的“至善论”的同时,对于实践性的“至善”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是更高一筹,实践性的伦理学更具有价值实践意义。与单纯理论上的至善含义不同,笔者认为公民在城邦中生活,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公民的良善活动或者良善生活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这种良善生活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实现性,比之理论意义的最完满的德性,这种德性的追求可能不是最完美或者最完满的,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对“至善”的追求本来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良性的向上运动,而实践意义上的至善则是最终的目的、终点。这种目的和终点的实现最终要通过实践上来实现,亚里士多德准确地把握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将至善与善划分开来,也是为了人们知道至善最为目的的重要性,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人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性的关注是伦理学发展一个重要的进步,对后来伦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至善论”的现代意义
“至善论”实现于城邦生活当中,也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该思考的东西,“善政”政府的建立不仅是西方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中国的必然要求。“至善论”对于“善政”政府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延续古希腊关涉“善”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善政”政府建立的一系列特征。
1.“善政”政府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至善论”中对善做了一系列的界定,其中特别阐述了善也是分等级的,有“最高善”的存在,而这种“最高善”的实现则是人们不断追求的过程。同理,“善政”政府的建立也是如此,在追求“最高善”的道路上,人们始终是朝向目标而不断前进,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关涉社会民主与政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的。善的实现是一个动态、不均衡的过程,因此,西方国家在以民主作为噱头对中国的狂加批评当中,其实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善政”政府的实现一直处于在路上,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前进的状态。
2.“善政”政府的实现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的。“善”实现于城邦生活,而非个人的生活当中,其内在要旨则是说明了“最高善”是立足于大众生活之中,大众生活的善才是最为接近最高善的实现。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强调的政治生活或者民主生活,则是要求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重的生活,“最高善”的实现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对它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举动则是在不断接近最高善的标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守夫.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哲学思想[J].人文杂志,(5).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篇6:论儒家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儒家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死亡观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死亡观的流变.儒家死亡观一方面重生轻死,而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厚葬,这反映了儒家对死亡理解的`矛盾性.研究儒家的死亡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死亡,树立生死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生存质量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有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作 者:周德新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 “”(9)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 死亡观 现代意义篇7:论传统礼仪的现代意义
中国的传统礼仪不同于西方的传统礼仪。在西方人眼里,传统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传统礼仪的政治意蕴。中国的传统礼仪源起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可见,中国古人是从治国、行政的视角来倡导与推行礼和传统礼仪的,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统治天下的手段。儒家强调教化,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礼和传统礼仪的教化,达到政令畅通、政治稳定的目标。周公制礼,其所设计改造的一些传统礼仪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而行,作为周王朝最根本的国家制度,对政治稳定产生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礼、传统礼仪对于治国、行政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种传统礼仪、礼节被整合为系统化的礼制,成为一种行为规范。特别是《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书的出现,使礼和传统礼仪具有系统的文本形态,从而用来教化人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礼仪的政治意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一种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它是一种政治手段,这种手段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
传统礼仪的道德意蕴。传统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传统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 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 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古人具体阐述了礼与德的关系:一方面,礼是德的基础。“礼者,德之基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礼的观念和意识应该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礼是德的规范。“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身有礼则身修”。礼可以端正人的行为,懂得和遵守礼就可以使人的行为符合传统礼仪的规范,从而保证德的实现。可以说,礼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传统礼仪则是这种意识和规范的外显形式。传统礼仪属于行为活动的范畴,是一种行为道德,它通过行为来表现礼所蕴含的道德。离开礼所蕴含的道德,传统礼仪只能是繁文缛节。但是,离开传统礼仪的行为活动,礼所蕴含的道德又将缺乏实现的载体。
传统礼仪的社会意蕴。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传统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通过价值导向功能,传统礼仪引导人们实施符合传统礼仪规范的行为;通过价值评判功能,传统礼仪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评判,矫正不符合传统礼仪规范的行为。人通过礼和传统礼仪,可以增强对自身情感和行为的约束力;人学习礼和传统礼仪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当儒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礼和传统礼仪就从贵族社会的原则演变为大众生活的准则,从政治统治和思想统治的领域逐步延伸到社会治理等领域,成为实现社会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传统礼仪属于社会控制中的文化控制手段和非正式制度,具有非直接强制性的特征。传统礼仪调节和控制社会主要是通过社会评价和内心反省来实现的,并由此达到群体行为协同和整个社会和谐的目标。
篇8:论传统礼仪的现代意义
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传统礼仪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附带着一种雅致的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汲取传统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 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可以使传统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传统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当前,可以重点发挥其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调控方面的作用。
通过传统礼仪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国传统传统礼仪是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虽然当前道德建设的内涵与传统道德的内涵有本质区别,但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传统道德中一些有益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加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还是大有裨益的。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道德规范, 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这都要求我们把传统传统礼仪中的积极因素同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形式。目前,尤其可以利用传统传统礼仪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公德的传统礼仪,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共领域和谐秩序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传统礼仪,体现了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我们应发掘传统传统礼仪中的道德规范, 教育广大公民讲礼貌、重礼节, 以礼待人;教育各行各业人员爱岗敬业,尊重服务对象,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通过传统礼仪改善社会调控方式。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体现为社会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存在状态。制度是约束社会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而传统礼仪就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从社会调控方式来看,正式制度采用强制性的调控方式,非正式制度则采用非直接强制性的调控方式。传统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往往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文化认同等来实现的,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调控方式。传统礼仪强调行为的规范、有序和协调。规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传统礼仪规范的要求,有序是要求人们的行为有条不紊地进行,协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这些要求有利于形成严格的秩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传统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传统礼仪在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中的意义,充分发挥传统礼仪作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纽带和化解矛盾的手段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论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相关文章:
1.论道德
2.论道德理性
3.论道德秩序
4.道德经济论
7.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9.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10.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