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2022-05-28 05:20: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快乐小天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商院赋并序文言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商院赋并序文言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篇1: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丙申之岁,暮春既辞,孟夏逢迎,直商院八十华诞,气象隆盛,景情相融。惜门下万千桃李,今多不复,犹幸诸前辈安健,冯虚御风,皓首而庆。后生感怀,遂属此文,以敬来者。

南依岱岳,北旁上河,天承山水,地接云龙。冀公故土,稼轩旧国,齐鲁首邑,文载历城。先桓公动言,筑千古长城;后孟頫泼墨,见鹊华秋色。于是乎仁贤至而庠序出,渊识聚而商院成。

彩石落,蟠龙结,枫岫览,桐梧会。左右三校为邻,前后四峰相辅。洞天福地,陶渊明之桃源仙境;世俗莫扰,曹雪芹之太虚梦府。麒麟奉月,蛟虬垂首,名动千里,声誉八荒。人谓小清华,敢以清华为小;自言大商职,本来商职当大。灼灼商林,悠悠杏苑,齐烟九点,杯海一泓。

缘中门,步中庭,履且缓,风且迟。沿途四顾,百木峥嵘,百草茂丰,百鸟飞唱,百华迎蜂。园林徙倚,阡陌相缭,偃蹇连蜷;苍藓盈阶,落英满径;参差横影,上下禽鸣。易缓更疾,丙丁趋行,道虽悬而愈知奋取,途虽迮是更晓恭让。

圣泽淋淋,圣光耀耀,风霜八十,春秋一阙。于今虎迈,方富年少。 阿难七梦,勘问佛劫之有罪,夫周公何解?商校五革,乃知天命之多舛,其玄鸟无辜。迁土易名,更迭辗转,缥囊万卷,漏砚十车。育法不终,商道从一。师效陶朱,希崇端木,掌国商风,握世财运。尚德蕴能,明志明图。天道酬勤,日精日新。曾子三省,董遇三余。九院争鸣,百业同兴。术有专攻,人有殊长,理无专在,学无止境。

江河未远,云泽晓梦。骐骥腾驰,鸿鹄高逝。芝兰葳蕤,荃荪萋荇。乃曰人杰,孤标凌鹏。挥袖决浮云,堪抵秦皇;负手定乾坤,不输伯约。莘莘商子,孜孜敏行。重商道而寡名利,固学风而笑攀桀。紫绶不挂,金阶不登。璎珞不饰,宫绦不佩。是以苍黄轻,而江山何沉,琼华落,而金曦自彰。

或言:夫商院者完全邪?曰:未焉。金无足赤,璧有微瑕。天地难全,吾安得独完乎?云霞明灭,荡途光闇,但求贤圣,再佐高援。

系曰:商道者,顺势取利,济世安民之谓也。商院者,育其才之所也。而育人之所者繁,奉道之商者寥寥也。所以任重道远,笃志力躬,伐竹开阻,兢兢而行。然文场笔苑,思无定契,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某方既志学,未及弱冠,不揣冒昧,涂撰此文。文章浮薄,月露风云。幸然名士辈出,鸿儒比比,锦心绣口,倚马而成。乞如椽笔,赋雄诗华章云云。

篇2:诚信赋并序-文言文

诚信赋并序-文言文

庚寅十月,适逢西财诚信日,又遇校园评文明,吾心甚喜。然观今日之华夏,实为世风日下将就礼崩乐坏之境也,不禁心悒悒而神慽慽。值此,挟孔圣作《春秋》之心,戴柏杨著《国人》之情,以手中拙笔,泣血赋之,诚冀诸君铭感于心,正其心而危其行矣。其辞曰:

夫诚信者,古来共谈,若泱泱之大风,拂炎黄之腔膛;似滂滂之大潮,润文明之滥觞。惟天有诚,阴阳相合而生万物;风雨相调而丰五谷。金乌东升而西沉,发毫光而育稻黍;玉兔昼隐而夜出,散清辉而抚墉户。循宇宙之章,星移斗转;遵乾坤之纲,日隐月换。鲁王挥日,赖天之诚;孔明借风,洵天之信。列缺霹雳,四时有序;细雨严霜,春秋分明。

惟地有诚,山川河岳,以厚德而载物;飞禽走兽,因沃土而立足。地大物博,养我华夏子孙;煌煌巨著,传我圣贤之风。五谷杂粮,诚地所生;四象五行,缘地而成。临山封禅,感地巍巍之大德;筑坛祭祀,念地哺育之隆恩。大地无言,以诚为本;教化万民,以信为根。

惟人有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诚信天道,顺昌逆亡;思厥先辈,可鉴衰昌。季札挂剑,未因友去而诺毁;曾子杀诸,不为子幼而言废。季布信诺,一言却胜千金;尾生抱柱。纵死不移痴情。明善践诺,韩信千金报饭恩;至诚无息,曹操割须正三军。孙子斩姬演武,畅行军令;孔明七擒孟获,得聚人心。千里寻君,荣华岂阻云长骑;十载牧羊,风雪安移苏武节。山崩岳摧诺不移,商鞅立木;海枯石烂情不渝,梁祝化蝶。净土求法,玄奘栉风沐雨;白帝托孤,诸葛呕心沥血。诚者,六合称涌垂宇宙;信者,八荒敬仰终不朽。

天若无信,三光不明;地若无信,四时不成。人若无信,五德不行。君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身死国乱;世美毁诺抛糟糠,遗臭万年。又不见牧童呼援欺黔首,招致祸患;李甲背信负十娘,终身遗憾。

江河不竭,以活水为之源;树木不枯,以根茎为之本;文明不决,以诚信为之根。中华泱泱,古风悠悠,信以安国,诚以兴邦。与世界兮同在,与日月兮争光。千古文明不决,惟我中华诚信无双。

乱曰:昭昭大德,惟诚信兮。西财立诚,冠众英兮。莘莘学子,以济世兮。创建文明,屹万世兮。

篇3:山凤凰赋(并序)

唐•李德裕

仰山在郡之坤隅,高松翳景,名翚所集。有丽鸟殊色,文如縟绣,邑人呼为山凤凰。爱其羽毛重于身命,虽遭矰缴,终不奋飞。比夫雄鸡断尾,则殊知异心矣。余感而赋之,以贻亲友。

懿灵山之岑寂,实珍禽之可依。何文章之英丽,信羽族之所稀。混赤霄而一色,与白日而增辉。焕若玉女携宓妃,凌丹壑兮游翠微。振桂裳兮垂组绶,腾镳驾兮曳鸾旗。粲若天桃发兮山已,春朝霞烂兮露欲晞。或饮于涧,或集于矶。揉芙蕖之绛采,掩虹霓之夕霏。

既而衡网高悬,虞人人合围。身挂纤缴,足履骇机。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乃知玉之败也,以致其琼弁;翠之焚也,犹袭其宝衣。何异夫怀禄耽宠,乐而忘归。玩轩冕而不去,惜印绶而无时。嗟乎,秉君子之器,与兹鸟而同讥。

注: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出身名门望族,其父李吉甫为宪宗朝宰相。历官浙西节度使、西川节度使,文宗大和七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赞皇县伯。翌年便在朋党之争中败落,被排挤出京。大和九年贬袁州长史,卜居袁州里江北之寺院(其址即今化成岩),翌年三月量移滁州刺史。不久再度得势,开成年间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武宗朝辅政朝廷,卓有政绩。宣宗即位后再度遭政敌打击,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后追封“卫国公”。擅诗文,工辞赋,谪居宜春时作有“二诗十五赋”。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等。

仰山赋(并序)

元•李问

孙兴公赋天台山,特遥想逸兴驰神奋藻于吟望之间。梁武帝赋游山寺,其景物之佳,讽咏一时。游览之胜,至于依本以美物,堆实以赞事。山林川泽之富,鸟兽草木之美,宫庙之轮奂,人物之魁梧,悉未闻也。予既思摹前作而赋仰山,非欲离出异俗、高论藻词,为远寄冥搜、散怀投兴之事,恐山灵诮作逋客,姑咏其所闻、额其所见,以谢其所移而已。

乌显仰山,岌 京峙。据乎春台之阳,阻乎秀水之涘。枕吴头以盘回压楚尾而仰止。连属群峰,回环千里,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冈峦襞积而叠翠,洞穴谽谺而宿云。修竹阿娜以蓊茸,嘉木青葱而纷纭。溪壑错杂以绕缭,翠微缥缈而葐蒀。草茂灵根,花敷锦绣。或抱石以莚蔓,或含烟而吐秀。木末翱翔乎飞鸟,崖颠駓騃乎走兽。绝网依树以织空,鼎房联窠而托阜。峰入汉而犹亘,崖欲骫而不绝。青草铺碧以摇风,秋潭澄净而纳月。盛夏含霜,先冬霏雪,龙湫渟水于山腰,佛刹倚殿于岩腹。在晋则二神示现于灵踪,于唐则高僧始来而卜筑。田原,芃芃菽栗,茶芽药苗,珍果嘉谷,亦莫得殚论而备录也。

其峰则有集云、狮子、唐兴。仰峰峭峭峻崷崪,嶕峣穹崇,险若太行,高侔祝融。俯视三峰于木平,左顾百叠之盘龙。耸崝嵘以入望,计胶葛而难穷。岩嵌欲澳,岭属冈连。巍巍莪莪,拔秀磨天。望钟山之水若绕带,瞰萍实之墟如点烟。涧溜悬崖,而喷沫以奔遁;藤萝绕翠,则猗傩而连牵。一日之间,而气候不齐。或雨或晹,而乃寒乃暖。盖天龙之所宅,而人莫测其所以然而然也。

其水则滈瀑砀突,合流异源。一出集云之腰,一出狮子之颠。注厓度涧,汨活飞泉。测激滂流,吐漱潺湲。高迅澓增浇,汹涌顄流;下测闪 萦纡,鳞仑穵窞。乃若经岩鼓石,雷震电激,不平成声,營确溜宕硌。乃若坳积潭澄,回旋漫平,挠之不浊,

广滉汪洸。集云之源,其穴如萁,实为尾闾。有石广亩,当前如砥。其渊渌净以湛湛,其流清冷而弥弥,是谓上潭也。其流未长,有石如梁,隘雨而横卧,潴一水以为潢,是谓中潭也。出梁而下,千尺蜚泻,经委注于石涡,曾昼夜之不舍,是谓下潭也。狮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而共贯。接獭径龙潭之水,绕灵济古祠之岸。概乎合众委而下梅州,然后澔澔而肝肝。

厥田惟上,厥土黑壤。陆复而平,地高而塽。于是田以水而东作,原以火而冬耕。麻菽稻梁,粘黍芗秔,或先种而后熟,或戮力而共成。

木则有山梨樱桃,赤柏白杨;橼桐檀桦,松楠楮樟。栩翕张以应时,枫招摇而抱阳。总青条而握翠,布绿叶以森阴。分枝列干,擢本千寻。谷风歘起以增悲,秋蝉得荫而长吟。於而乐者 栎,业而蔚乎邓林。

其竹则筀淡毛苦,筋白燕黄。玉板枝横,而竿直日箭;猫头最巨,而茎瘦日方。蔼青风而飒至,戛碧玉而鸣琅。禀苍润之高节,宜有实以来凰。

其草则葴莎苏蒿,薜荔芭蕉;苎葛黄精,萍蓼蒲茭。含芬吐芳而可结以佩,铺茵绿而可藉以遨。

毛群羽族,陆离纷汨。春戏白鹇,秋阵黄雀。燕莺子规,鹳鹩乌鹊。蜚生夜鸣,山鸡昼啄。或袅芳林以嚾噪,或弄烟芜而挥霍。野猎以类而群熊,山麂时鸣而惊鹿。猿连臂以饮涧,猱矜揵而升木。高无毕弋之患,下绝网罗之逐。饮啄各得其性,飞潜自遂其欲。悉孔翠于羽毛,尽充肥于肌肉。

虫则有山龟水蛭,蜒蜓虺蛇。螳螂伏翼,蜈蚣虾蟆。络纬暗织,黄蜂晓衙。蚁循缘于古木,蝶徘徊乎芳英。蚊蚋入夏以远适,寒螀经秋而苦鸣。愤未伸手屈蠖,郎孤照于流萤。

花则有蜀葵赪桐,芙蕖山丹。罂粟巨霜,玫瑰幽兰,山茶金灯,石榴木莲。瑞香异康庐之色,莎萝同西竹之妍。木犀喷九里而芬馥,月桂吐四时之红鲜。

药则有梫桂细辛,百合菖蒲,黄莲白芨,牛膝鸡苏。厚朴缘干而复剥,薯蓣寻苗面冬锄。

果则莲藕菱茈,黄橙丹橘,枣李梅柿,木瓜茅栗。唐兴之红桃,梅州之紫梨,剖之若胭脂,食之如崖。

园圃则有苦臣波稜,蘘荷茈姜,芥蓝决明,蔓菁兰香。又有紫芋蒟莒,红苋白茄,合蕈甕缶,草头芹芽。春蕨夏笋,秋茶冬瓜。由古由今,若动若直,无容支离而遍夸。

粤有高人,来自王莾。触雾披云,沿溪而上,乃与二神邂逅相遇。丐山卜庵,展一坐具。神敬听而弗康,徏下流而远去。遂迁庙像,空山拨树。夜半密移,朝成区宇。驱鬼役神,雷雹风雨。爵封公王,以福兹土。精祈必应,诚祷则与,其灵威莫得而缕数也。

由是于第三峰下,开大施法门。更代易世,经晨越昏。营办之力相继,土木之功益繁。殿堂楼阁,高下相吞。廊庑垣墙,左右维藩。虹梁偃骞,横卧惊湍。浮柱飞欀,高栌广楣。曲枅环句而相扶,重檐杈枒而横蜚。阶 屈曲而嶙峋,棂槛璀璨而流离。饰以金壁,文以丹漆,衣以赭垩,绘以云物。或螭蟠而虯停,或龙出而鱼没,或流曜以含英,或晖天而地日。微风萃而檐铃乱鸣,碧云合而楼钟更远。响金磬之铿锵,流梵呗之婉转。于是破竹逗泉,同源异口,绕砌穿渠,填罂注缶。导之于近,则泓满于池沼;决之于远,则灌溉乎畎亩。盖神灵密扶其栋宇,将历千载而不朽。

其中则有大沩之圆镜,南唐之净瓶。贝多则罗汉携来自乾竺,佛牙则郡侯得之于胡僧。本国锡以泰山之芝草,赐之御札于廷平。皆自昔以传今,将永镇而常宁者也。至若圣世时康,育王塔现,挺特千尺,端方四面。下临不测之悬崖,旁分瀑流而劈箭。盖天造地设而难知,信神功鬼绩而莫辨。菩萨现而灵雀群噪,罗汉出而祥云忽变。其灯光圣相之殊异,实象季末之所未见者也。又有唐将军避难之古寨,郑中郎挂冠之书堂。耕夫时得其剑戟之旧物,诗僧有比之巢由而成章。由唐及今,三锡寺额之徽号,一徏基构而更张。于是白足净侣林乐云堂,治心养性仁寿而昌。顾帝力之何有,咏佛日之何长,实斯人之幸也。乃若重熙累洽,代遭圣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风雨以时,寒暑更循。鸟无虞于覆巢,兽不伤于掩群,渊津润而崖不枯,草木不夭于斧斤,则岂特斯人之幸欤?又兹山之甚幸者也!

注:李问,元代人,生平不详。

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陆希声

自文宗朝,有大沩山大圆禅师居士养道,以曹溪心地直指示学人,使入元理。天下云从雾集,常数千人。然承其宗旨者,三人而已:一曰仰山,二曰大安,三曰香严。

希声顷因从事岭南,遇仰山大师于洪州石亭观音院,洗心求道,言下契悟元旨。大师尝论门人,以希声为称首。及大师自石亭入东平,会希声府罢,冒暑蹑 礼辞于岩下。违师仅三十年,师归圆寂。今者,门人光昧专自东山来,请予以文铭和尚塔。

予顷在襄州,有香严人请予为香严碑,已论三人同体异用之意,其辞曰:仰山龙从于江西,大安雨聚于闽越,香严霰 于南阳,皆寻流得源、同出异名之谓也,达道者皆以为确论。按《西域秘记》,自达摩入中国,当有七叶,草除其首是也。仰山韶州人,欲姓叶氏,仰承六祖,是为七叶。然曹溪心地,拨去文字,不使染着。而大师即以曹溪元旨印于大教,莫不元符。即曹溪所云湛然常寂,妙用恒沙,圆明变化,不可揆测,此所谓一体异用者。予以香严碑内已曾论三师之旨,故不得重言,以俟知者。今略解释,以为塔铭。

大师法名慧寂,居仰山日,法道大行,故今多以仰山为号,享年七十七,僧腊五十四。从国师忠和尚,得元机境智。以曹溪心地,用之千变万化,欲以直截指示学人,无能及者。而学者往往失旨,扬眉动目,敲木指境,递相效 ,近于戏笑,非师之过也。然师得曹溪元旨,传付学人,虽与经教符同,了然自显一道,合离变化,所谓龙从者也。大师元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生,中和三年二月十三日入灭,大顺二年三月十日敕号“通智大师妙光之塔”云尔。

乾宁二年三月一日力病撰铭日:六用如如,合于太虚。四大无主,当归享土。以家为塔,终古永乐。千载之后,灵光照灼。

注:陆希声,唐代苏州吴县人,出身世家,博学多才,论著颇甚。历官右拾遗、歙州刺史。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

篇4:诗词歌赋:重阳赋并序

诗词歌赋:重阳赋并序

己丑中秋,内人由京返鄂,以度予生辰,融融其乐深慰孤怀。适逢国之大庆,遂双节同贺,所以神情愉悦而笔染尘灰。节后日久乃望京而归。时秋声渐老,落叶纷纭;云寒雾冷,袷衣渐厚。辗转数日,重阳又是。菊花闻风而香,丹桂折枝犹余。想古人戴茱萸而登高,今人传飞信以寄情。而余孤灯独影,而踯躅唯前。

九月九日,忽复又是重阳。日月并应,极数重逢。使木叶尽落,北雁南飞。想荷叶初败,丹桂才盛,而菊黄遍地。天薄云烟,地假雾色。闹市集肃穆之气,大野凝伤悲之情。来者匆匆,去亦茫茫。唯予闲客,寻踪觅迹,去意难生。遂拾野径,吟高山之风云,歌目侧之草木,凡可为寄也。

夫由来久矣!发乎秦先,盛于秋后。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于所。备牺牲,飨黄帝,告天子,以求来年耳!戴茱萸,食蓬饵,饮花酒,止愿长寿矣!然时世纷衍,礼俗几易。当年之礼,已非今日也。纸鸢起,苍柏翠,百花放,祭祷先祖神灵;擎花伞,着青衣,有嬉戏,菊花黄处辞青。此皆凡心,止求来年一顺耳。

携余念以四顾,思往来了八方。盖山高风冷,而枫染赤金;水深雾寒,而苔覆银露。望漫山凋敝,云枯树瘦。想如梭岁月,似过眼云烟。谷底风向几易,峰头花开数度。晨曦夜月,午后黄昏。莫不历历如前,莫不匆匆而去。日乎?月乎?年乎?皆似皆不似,不似皆相似。此际无非,似是而非也。

携余念以四顾,立高处以乡思。御风而翔旅念,凭云所以高翥。观烟树知时节,闻炮仗忆亡亲。呜呼!大野奇阔,孤山突兀;阡陌如丝,浅径如索。有飘零去雁,引颈而歌。于是乎,居高试板荡,临溪会东流。风且知时而变,水且万转东归。而余辈漂泊,四海为家。只闻茱萸花开,凭高思故矣!

息余念以四顾,望新坟而伤情。忽而枫枝萧索,人声鼎沸;忽而稚草焦黄,鸦雀无声;忽而天籁齐鸣,红叶遍地;忽而万籁俱寂,乾坤翻覆。唯余倚树长思,唯余拂袖长叹。九九已极,阴阳倒转。去年今时,来年今日,年年今日,可似年年?唯举目北望,已雾湿衣衫矣!

篇5:《杂说并序》文言文阅读

《杂说三首并序》文言文精选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曰:自强不息,又曰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欧阳修《杂说三首并序》)

21、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中的这四者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不知其所以而不能自止者邪/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 B.死而后已/未尝一刻息也

C.其贵乎万物者/吾于是乎有感 D.鞣以为轮,其曲中规/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

23、对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既然如此,君子的学业难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吗?

B.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业难道要停止一日吗?

C.既然如此,君子的学业难道要停止一日吗?

D.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业难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吗?

24、作者在第一段中以星殒现象作比,旨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段中,作者写日月星辰昼夜运行又旨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25、对于惑者所言 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作者深有感慨,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天、日、月和星(2分)

22、B(B.都是.停止的意思;A. 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C.比,语气词;D.它的,那些)(2分)

23、D.(2分)

24、人生应该有理想和抱负不被物欲束缚;有志向的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死而后已(4分,各2分)

25、对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意思理解正确(1分),观点(1分),结合语段阐明观点并兼顾语言(1分) 示例:惑者认为:足够的物质享受才对我有益。这是惟利是图者的信条。他们视物质利益高于一切,是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他们不知道人活着 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没有理想追求,成天醉死梦生,难怪作者对这类人所言感慨不已。(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星星殒落到地上,那腥臭的矿物,化成了粗陋的石块。当它光辉夺目在天上时,地上万物仰慕着它,那是由于它是精气相聚而成;一旦它坠落到地上,碎瓦片也不如啊!人死以后,骨肉腐臭,成为蝼蚁的食物。人活着贵于万物,也是由于精气所聚。人的精气如果不为物欲所诱惑、蒙蔽,那么蕴含在体内就成为思虑,表现在外部就成为事业,写下来就成为文章,能光照百世,又有受到百世以后的'人们的仰慕,并不像星星的精气随着它的殒落而完全毁坏。这是何等的珍贵啊!可是,许多人活着往往被利欲冲昏头脑.耗尽心血,死后便骨肉腐臭而被丢弃。有些糊涂人或许会说:足够的物质享受才对我有益。我于是很感慨。

天向西方旋转,日月星辰都向东面运行。太阳从夏到冬,从冬至夏,一年来回一周;月亮比太阳走得快,从盈到亏,从亏到盈,一个月就一次来回;天昼明而夜暗,一天就一次来回;星则有快有慢,有东有西。天、日、月、星这四者,各自运转而从不相互商量,不停地运动也从不觉得疲劳,而且永远运动不止,自古以来,未曾一刻停息,这是为什么呢?这四者互相依靠,互相辅助才组成昼夜、四季和寒暑;假如有一刻停息,四时便失去平衡,万物也不能生长,可见他们的任务是何等重要。人世间之所以有君子,他们的任务同样是很重要的。应该使万世得到治理,使万物都有得益,君子主张自强不息,又说死而后已,他们真正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业难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吗?我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注】本文选自欧阳修的《杂说》,原文共有三个语段,这里节选的是后两个语段。欧阳修在开篇交代了作《杂说》的缘由: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问,仰视天舆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篇6:痼疾赋并序优秀诗歌

余已知命,略有阅历,风谲云诡,霜浓雾弥。至如声、色、香、味、触,德、忠、孝、仁、义,诸尘浸淫,百般淋漓。光风霁月之临,瘴雨蛮烟之离,或逢鱼跃,或遇鸩羽。遂夫微恙染身,重疴临躯。日辉升而祀祷,月黑降而望祈。愿重光之永存,期幽暗之遁迹。玄阴生病,紫阳疗疾,小异黭黮,大同煜熠。犹有甚者,饱经忧患,郁结痼疾,访四海之郎中,拜九州之良医,经年汤药,未见痊愈。是故发吁告以招贤,收康体之治宜。感怀不已,以斯为序。

痼疾在身,胡不速去?速去速去,还我神躯。

痼疾作乱,胡不殒毙?殒毙殒毙,还我姿仪。

痼疾澶漫,胡不灭迹?灭迹灭迹,纵驰骐骥。

痼疾远逝,胡不复辟?复辟复辟,横绝万里。

狴犴之遗祸兮,吠吠以绝壁。

龙蛇之造福兮,畅畅以玉宇。

混浊而交媾兮,乌烟之瘴气。

正清而辉映兮,真息之宏丽。

菡萏洁而始绽兮,污尘秽而终避。

修竹秀而超拔兮,荒草陋而自弃。

丛丛兮兰蕙,盛衰不息。

奄奄兮秕莠,水光不济。

锃锃之镰刀兮,除草而锐利。

重重之铁锤兮,砸盔而粉齑。

猎猎罡风,飏飏战旗。

汹汹邪戾,沉沉稚语。

冬寒怯兮,春潮徐徐。

夏花蓓兮,秋实依依。

非遥眺而妄想,实触手之可及。

当阡陌以耕耘,应路桥而架起。

隆隆兮雷公,杖杖兮后羿;

孕孕兮女娲,瑟瑟兮伏羲。

联袂结裾于乾坤兮,织曼仑而琼琚。

胼光胝辉于日月兮,施经纬而瑾瑜。

无德惶惶而怏怏兮,有道焯焯而奕奕。

天生芸芸以正道兮,地令众众以永愉。

于是道乎轩敞兮,徳乎泱漭兮,

人乎追崇兮,生乎延漫兮!

山东布衣金学孟草拙于壬辰冬

篇7:《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

原文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译文

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够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够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暂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够促其定盟。我只能够象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象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其悲痛惨烈,不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望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够听到的吗!

孙策在天下分裂为三之时,队伍不过五百人;项籍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只有八千。于是就剖分山河,割据天下。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更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令人凄怆伤心的啊!何况又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够上达;风狂道阻,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无可到达的希望。因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篇8:《登徒子好色赋并序》原文及翻译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原文及翻译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美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翻译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闲静英俊,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与之频繁行房,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现在宋玉大肆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自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鸧鹒鸟喈喈鸣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诗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烦意乱,恍忽不安. 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相关文章:

1.退休赋文言文

2.荣木并序-荣木 陶渊明

3.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

4.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6.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

7.小山幽居赋文言文

8.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

10.朱碧潭诗序文言文

下载word文档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