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
“jianfdar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
篇1:《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少给事仁宗潜邸。出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时承平日久,内外方以观望为政,星吉独持风裁。湖东佥事三宝住,儒者也,性廉介,所至搏贪猾无所贷。御史有以自私请者,拒不纳,则诬以事劾之。章至,星吉怒曰:“若人之廉,孰不知之,乃敢为是言耶!”即奏杖御史而白其诬。执政者恶之,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湖广地连江北,威顺王岁尝出猎,民病之。又起广乐园,多萃名倡巨贾以网大利,有司莫敢忤。星吉至王阖中门启左靡召以入星吉引绳床坐王中门西言曰吾受天子命作牧焉得由不正之道入乎王命启中门。星吉入,责王曰:“王骋猎宣淫,贾怨于下,恐非所以自贻多福也。”王谢之,为悉罢其所为。
至正十年,汝、颍妖贼起,会僚属议之,或曰“有郑万户,老将也,宜起而用之。”星吉悉以其事属郑。贼遣其党十千来约降。星吉与郑谋曰:“此诈也,宜受而审之可也。”果得其情,乃歼之。
诏令守江州。时江州已陷,贼据池阳,众皆欲走。星吉曰:“汝等皆有妻子财物,纵逃其可免乎?”乃贷富人钱,募人为兵,一日得三千人。乃具舟楫直趋铜陵,擒其渠魁周驴。
伺者告贼舰至自上流,顺风举帆,众且数十倍,诸将失色。星吉曰:“无伤也,凤势盛,彼仓卒必不得泊,但伏横港中偃旗以待,俟过而击之,无不胜矣。”风怒水驶,贼奄忽而过,乃命举旗张帆鼓噪而薄之,官军殊死战,风反为我用,又大破之。
时湖广已陷,江西被围,日久粮益乏,士卒咸困。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乎?”星吉曰:“吾受命守江西,必死于此。”众莫敢复言。有顷,贼乘大船四集,发矢射星吉,乃昏仆。贼素闻星吉名,不忍害,舁置密室中,至旦乃苏。贼罗拜,争馈以食。星吉斥之,遂不复食。凡七日,乃自力而起,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绝,年五十七。
篇2:《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
译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年少时就在仁宗的`府邸中当差。精明敏捷,出任江南御史台御史大夫。这时,因久过太平年月,朝廷内外官吏都是看风头察颜色办事,而星吉则坚持纪纲。湖东佥事三宝住,本一介儒生,为人廉洁,对于贪的官污吏决不宽容。御史有私事求他,他不肯接受,于是御史写奏章诬告弹劾他。奏章呈上后,星吉大怒说道:“这个人为官清廉,谁不知道,你竟敢上诬告之词!”立即奏请对御史施以杖刑,昭雪三宝住之冤。因此,执政者讨厌他,调他出京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湖广地连江北,威顺王每年要出去打猎,老百姓认为这是一大负担。威顺王建立“广乐园”,集中了一些名娼、巨贾,牟取大利。地方官府也不敢得罪他。星吉到湖广后去拜见他,威顺王关了中门,开左边小门召他进去。星吉拉过椅子坐在威顺王中门西边,说“:我是受天子之命来此任平章政事,怎能从不正之道而入呢!”王命开中门迎入。星吉入府之后,谴责威顺王说:“大王打猎行乐,在民间招致百姓抱怨,这恐怕不是用来为自己谋福的好办法。”威顺王连忙感谢他的提醒,将其一些不正当作为全都废止。
至正十一年(1351),白莲教在汝、颍一带起义。星吉召集部属共同商议,有人说:“有个郑万户是位老将,应该可以起用。”星吉把各项事务均交给他负责。义军派二千人来约降。星吉与郑万户说:“这是诈降,应接受他们的投降,然后进行审查。”经审查,果然是诈降,就歼灭了他们。
朝廷令星吉守江州。这时江州、池阳已为义军所有。守城官军准备弃城逃跑。星吉对他们说“:你们都有妻子财物,你们逃走了,妻子儿女可免于难吗?”他向富户借钱来召募兵卒,一天就募得三千人。星吉又备造战船,直攻铜陵,俘获了义军首领周驴。
侦探报告说,有义军自上流乘舰顺风而下,数量比官军多数十倍。诸将惊恐失色,星吉说:“没关系,风势大,敌舰停泊困难,我们埋伏在港湾河汊内,等敌军过了我们再随后出击,无不取胜。”果如星吉所料,官军殊死战斗,大破敌军。
这时期内,义军已占有湖广,江西也被困,士卒都很疲惫。有人说:“东南方完好、粮食充足,为什么不据此图谋再次行动呢?”星吉说:“我们受命守江西,必须与江西共存亡。”不久,义军乘大船从各方面进攻,用箭射星吉。星吉中箭昏倒,为义军所俘。义军向来听闻星吉大名,不忍加害他,就把他抬到密室里,早上才苏醒过来。义军罗列而拜,争着喂他食物。星吉喝退了他们,于是不再吃东西。过了七天后,他挣扎着站起来,面向北方施礼说:“臣已经尽力了。”于是气绝,年五十七岁。
篇3:元史太平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太平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胜之子也。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始袭父职。元统初,迁御史中丞。时中书有参议佛家闾者,检人也。
御史劾其罪,时宰庇之,事寝不行。太平辞疾卧家。至正二年,诏起为中书参知政事,辞。
进右丞,又辞。会御史祁君璧复劾佛家闾,黜之,乃起就职。辽、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赞其事,为总裁官,修成之。时粟贵而金银贱,太平请委官收市之,所得不赀,其后兵兴,卒获其用。七年,朵而只为左丞相,请于帝日:“臣藉先臣之荫,蚤袭位国王,昧于国家之理,非得太平不足与共事。”十一月,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为右丞相。明年正月,诏修后妃、功臣传,特命太平同监修国史。太平请僧道有妻子者勒为民以减蠹耗,给校官俸以防虚冒,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崇圣学,立行都水监以治黄河。是时,天下无事,朝廷稽古礼文之典,有坠必举。河南盗起,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十七年五月,召为中书左丞相。二皇后与皇太子谋,欲内禅,遣宦者谕意于太平,太平不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宫中,举酒申前意,太平依违而已。未几,诏拜太傅,俾归奉元。帝欲以伯撒里为丞相,伯撒里曰:“陛下必以命臣,非得太平同事不可。”于是密旨令伯撒里留太平毋行。皇太子恶其复留也,令御史大夫普化劾太平故违上命,当正其罪。搠思监因诬奏之,安置土蕃,寻遣使者逼令自裁。太平至东胜,赋诗一篇,乃自杀。年六十三。
(节选自《元史太平传》)
译文:
太平字允中,最初姓贺,是贺胜的儿子。后赐蒙古姓氏,名太平。太平性情开朗,光明正大,虽然年幼却俨然如老成持重之人。太平最初承袭父职。(顺帝)元统初年,升任御史中垂。当时中书省有个叫佛家间的参议,是个奸怪小人,御史弹幼他的罪行,当时的宰相庇护他,事情就被搁置下来,太平(因此)借口有病回家休养。至正二年,朝廷委任他为中书参知政事,他推辞。提升他为中书右垂,又推辞。恰逢御史祁君璧又弹幼佛家间,皇帝罢免了佛家闾,太平这才入朝就职。辽、金、宋三朝史书长期没有编写完成,这个时候太平竭力赞助这件事,亲任总裁官,完成了三部史书的编修。当时市场上粮食昂贵而金银低贱,太平请求委派官员去收购金银,得到的金银不可计量,后来战事兴起,这些金银最终派上了用场。(至正)七年,朵而只为左垂相,他向皇帝请求说:“我凭借先人的.恩荫,早早地世袭国王,并不明白治国的道理,除太平之外(其他人)不足以共事。”十一月,拜太平为左丞相,朵而只为右垂相。第二年正月,(顺帝)诏令修幕后妃、功臣传,特命太平一起监修国史。太平奏请勒令有妻子儿女的僧道还俗为民以减少财物的消耗,发放官体时加以核查以防止冒领,请求赐给经筵讲官座位以尊崇圣贤之学,设立行都水监来治理黄河。当时天下平安无事,朝廷稽考古代记录礼仪的典籍,凡有缺失太平一定会指出来。河南盗贼蜂起,皇上下令太平为淮南行省左垂相,总领各路兵马,屯驻于济宁。当时诸军在外日久,苦于粮怕不能接续供应,太平命有关部门给驻军发耕牛农具来种麦子,从济宁到海州,百姓不被骚扰而部队赖此得到周济。(至正)十七年五月,被召为中书左垂相。二皇后(奇氏)与皇太子谋划,打算要皇帝让位给皇太子,派宦官去告知太平这个意思,太平不回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宫中,设宴敬酒,再次申明前面的意思,太平仍模棱两可。不久,下诏拜他为太傅,让他回奉元去。皇帝想任命伯撒里为垂相,伯撒里推辞说:“如果陛下一定要任命我为相,刀卜非得太平与我共事不可。”于是皇上密令伯撒里留住太平不让他走。皇太子痛恨他又要留在京城,就令御史大夫普化弹动太平故意违背圣意,应当将其治罪。捆思监趁机诬告他,安置他到土蕃,不久又派使者去逼他自杀。太平走到东胜,赋诗一首,就自杀了。终年六十三岁。
篇4:《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太宗即位。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 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有删改)
翻译: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得以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去世时官至尚书右丞。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杨氏教他读书。长大后,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佛、道、医、卜等学问,下笔写文章,好象早就做好似的。
太祖定都燕京,听说楚材的名字,召见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胡须漂亮声音宏亮,太祖很看重他,说:“辽和金是世代的仇敌,我为你报仇雪恨。”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奉事金朝,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太祖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太祖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丙戌年冬天,跟随太祖攻克灵武,将领们都争着掠取人口钱财,唯独耶律楚材专门收集失落的书籍和大黄等药材。不久士兵们染上疫病,用大黄一治就好了。太祖指着楚材对太宗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军国大事都要交给他处理。”
太宗登上皇位,壬辰年春天,太宗南下征讨,将要渡黄河,诏令逃难的百姓,前来投降的可以免死。有人说“这些人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走,只对敌人有好处,不能宽大处理。”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乡里,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城,寻求孔子的后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由他继承“衍圣公”的封号,将孔林、孔庙的土地交付给他。又率领大臣们的子孙,拿着经书讲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知道圣人的学说。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明教化开始兴盛。
丙申年春天,宗王们大聚会,太宗亲自拿起酒杯赐给耶律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为先帝的命令。没有你,中原地区就没有今天。我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因为你的努力。”耶律楚材主持政务很长时间,把得到的俸禄分给自己的亲族,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行省刘敏严肃认真地向他提起此事,楚材说:“使亲族和睦的道理,只应是用财物资助他们我不能为了照顾私人感情而让他们去做官违法。”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楚材仍然争辨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
篇5:《元史·阔里吉思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元史·阔里吉思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署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賜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敗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賜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敌诱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译文:
阔里吉思,性格勇猛刚毅,学习军事。尤其专心学习儒家学说。在自己的住宅内建造万卷堂,每天与文人学士讨论经书史籍,性命气理、阴阳、术教,没有不精通的。他娶了忽答的迷失公主,又续娶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变.阔里吉思率领一千多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十天就追上了他们。当时正是暑热天气,将要交战时,北风大起.手下的人请求等风过之后再战.阔里吉思说:“正值暑热天气,刮起大风.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于是策马投入战斗.骑兵们跟随在后.重创敌军,也不干带着几个骑兵逃跑了。阔里吉思身中三箭,.头发也被砍断了。胜利归来,诏令赐给他黄金三斤、白银一千五百斤。
成宗即皇帝位,封阔里吉思为高唐王。西北地区不安定,他向皇帝请求,愿意前去平定,经过再三请求,皇帝才允许。将要出发时,他发誓说:“如果不平定西北,我的坐骑马首不会向南。”大德元年夏天,在伯牙思一带遇到敌人,大家都说应该等到大军都到齐了,再与敌人交战也不晚。阔里吉思说:“大丈夫报效国家,怎能等待别人呢!”立即整埋队伍击鼓进军,大敗了敌人,擒获敌人将领士兵一百多人,进献给皇上。皇帝诏令赏賜给他世祖穿过的`貂袭,用过的宝鞍,以及丝绸锦缎七百匹、铠甲、戈戟、弓蓊等物。
大德二年秋天,诸王和将帅们共同商议防御边疆的事务,都说:“敌人往年冬天不出来,暂时可以在边境上修整士兵。”阔里吉思说:“不对.今年秋天巡逻侦察的骑兵来得很少,这就是所说的猛禽将要出去,一定会藏匿它的形影,防备不能放松。”大家以为然,只阔里吉思严阵以待,这年冬天,敌兵果然大批到达。阔里吉思和他们交战.三战三捷.阔里吉思乘胜追去.深入危险地段,后援骑兵不能及时赶到,他的战马摔倒而陷入敌阵.于是被敌人捕去。敌人引诱他投降.他严正表示绝不屈服。敌人又想把-个姑娘嫁給他。阔里吉思坚定地说:“我是皇帝的女婿,没有皇帝皇后当面下命令,怎么可以再娶呢!”敌人不敢再逼迫他。皇帝曾派遣他的家臣阿昔思特地出使到敌人境内,在众人之中见到了他,阔里吉思一见到他就问自己儿子情况如何,话还没有说完,周围的人就把他带走了。第二天,敌人把使者送回去,就没有再见到他,阔里吉思最后不屈而死。
篇6:《元史·张昉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张昉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原文: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父汝明,金大安元年经义进士,官至治书侍御史。
昉性缜密,遇事敢言,确然有守,以任子试补吏部令史。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时兵后,吏曹杂进,不习文法,东平辖郡邑五十四,民众事繁,簿书填委,漫无统纪。昉坐曹,躬阅案牍,左酬右答,咸得其当,事无留滞。初,有将校死事,以弟袭其职者,至是革去。昉辨明,复之,持金夜馈昉,昉却之,惭谢而去。同里张氏,以丝五万两寄昉家而他适,俄而昉家被火,家人惶骇走避,赀用悉焚,惟力完所寄丝,付张氏。
乙卯,权知东平府事,以疾辞,家居养母。中统四年,参知中书省事。商挺镇巴蜀,表为四川等处行枢密院参议。至元元年,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三年,迁制国用使司郎中。制司专职财赋,时宰领之,倚任集事,尤号烦重,昉竭诚赞画,出纳惟谨,赋不加敛,而国用以饶。
四年,丁内忧,哀毁逾制。寻诏起复,录囚东平,多所平反。七年,转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九年,改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昉有识虑,损益古今,裁定典宪,时皆宜之,名为称职。十一年,拜兵刑部尚书,上疏乞骸骨,致其事,卒。赠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庄宪。
子克遹,平阴县尹。孙振,秘书著作郎;揆,中书省左司都事;拱,常德路蒙古学教授。(选自《元史·张昉传》)
译文: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父亲张汝明。金朝大安元年经义进士,官至治书侍御史。
张昉生性谨慎周密,遇事敢说话,坚定有操守。靠父荫试任吏部令史。金朝灭亡,返回乡里。严实在东平设临时性政务机构,征召张昉为掾吏。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张昉一人分辩放出几百人,严实认为他有才能,升任幕府官员。当时处于战乱之后,小吏杂乱,不熟悉条文法令,东平管辖54个郡县,人多事多,账簿文书充斥,没有头绪。张访坐镇官署,亲自阅览案宗,左右应答,都很得当,事情没有耽搁受阻的。当初,有个将校死于国事,让他弟弟继任他的职位,这时被革职了。张昉辨明原委,恢复死者弟弟的官职,那个人拿着钱夜里来送给张昉,张昉拒绝了他,他惭愧地告辞离去。同乡张氏,把五万两丝寄放在张访家到别处去了,不久张昉家失火,家里人惊慌逃避,家产器物全都烧了,只是努力保护人家寄放的'丝,还给张氏。
乙卯年,代理东平府知事,因病重辞官,在家奉养母亲。中统四年,参知中书省事。商挺镇守巴蜀,上表推荐他任四川等处行枢密院参议。至元元年,入朝任中书省左右司郎中,他分别有才和无能的,公平的废黜和提拔官员,大家没有怨言。三年,升制国用使司郎中。制国用使司郎中管理钱财赋税,当时由宰相兼管,配合制司郎中办事,最为繁重,张昉尽心帮助谋划,钱财出入谨慎,不增加赋敛,但国家资财却多了,
至元四年,遇母亲丧事,悲痛超过礼制。不久受诏复官,到东平审查案犯罪状,很多被平反。七年,转任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九年,改任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张昉有见识,增减古今,裁定典章法令,当时都觉得很合适,称他很称职。十一年,拜兵刑部尚书,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离任,去世。赠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号庄宪。
儿子张克遹,任平阴县尹。孙子张振,任秘书著作郎;张揆,任中书省左司都事;张拱,任常德路蒙古学教授。
篇7:《元史·郭嘉传》的原文及翻译
《元史·郭嘉传》的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译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郭嘉意气激昂,胸怀大志,由国子生中泰定三年进士,任彰德路林州判官,经多次升迁,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授予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不久,入朝任京畿漕运使司副使,不久任监察御史。适逢朝廷因为海盗作乱,想在浙东温州、台州及庆元三路建立水军万户来镇守。大家议论纷纷不能定下来。提升郭嘉为礼部员外郎,乘着驿车到庆元,与江浙行省商议可否实行。郭嘉到后,先询问父老,得知这样做不合适,请求废止。适逢朝廷选择地方官安抚平定辽东,于是授郭嘉为东宁路总管,兼劝勉农民防御。正赶上盗贼起事,几次动用军队,没有一天不供应军饷的。百姓苦于粮食的征购和转运,而官吏能够乘机做坏事,郭嘉便设法根据他们的户口多少,排列他们的甲乙等第,百姓觉得非常方便。朝廷下诏命令结聚民兵,郭嘉便设法招募数千百姓,教给他们攻防进退的.方法,每万人、千人、百人各以长官相统领,号令整齐划一,赏罚严明守信。所以在东方各郡中,要论钱粮的富足,甲兵的精锐,以郭嘉的广宁为最。十八年,贼寇攻下上京,郭嘉听说后,亲自率兵抵御。不久,辽阳陷落,郭嘉率领众人巡逻。离城十五里,遇到穿青色号衣的队伍一百多人,谎称是官军,郭嘉怀疑他们是伪装的,不一会儿,他们脱下青衣,变成红衣。郭嘉骑马出城射杀贼寇,分兵两队夹攻他们,活捉贼寇数百人,死的人不计其数。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郭嘉说:“我的主意已定。”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衣服财物犒赏民兵,用来鼓励他们勇敢战斗。并且说:“自我祖宗以来,对王室都有功勋,我现在尽忠朝廷,是分内之事。何况我受命守卫这块土地,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古诗词鉴赏。”不久,贼寇到达,围城达数十里,有人大声呼叫道:“辽阳我已经取得了,为什么不出来投降!”郭嘉拉弓射那个呼叫的人,射中他的左面颊,堕落下马而死,贼寇稍稍向后退却。郭嘉于是打开西门追逐他们,贼寇大批赶到,郭嘉奋战而死。朝廷得知此事,追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号“忠烈”。
篇8:元史拜住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拜住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母亲独自教育和抚养他。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在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
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楼,元宵节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进谏,便带着张养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我把重任委托给你,是因为你的先祖木华黎跟随太祖开拓疆土,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
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高昉,以京城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讨论治国大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和高昉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备他们。拜住说:“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
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的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过去的罪恶一天天地暴露出来,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并推倒了他的墓碑。铁木迭儿的党羽铁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铁失等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有才德的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
篇9:元史伯颜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伯颜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译文】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篇10:《元史杨枢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杨枢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枢字子明。父天安,字全甫,秉直仲子也。岁癸酉,从秉直降。太师木华黎以其兄天倪为万户,而质天安军中。己卯,从略地关右,生擒鄜州骁将张资禄号张铁枪者。乙酉,武仙杀天倪于真定,天安率众来会天泽,并力攻仙,败走之。以功授行北京元帅府事,抚治真定。庚寅,宋聚兵邢之西山,声言为仙援,遣其徒赵和行间城中,诬倅副李甲、刘清尝输款为内应。守将械两人送府,大帅趣命戮之,天安揣知其诈,请自鞫之,果得其情,遂斩和以徇。壬辰,从伐金乙卯卒。
枢年二十余,以勋臣子知中山府,有治绩。甲寅,初籍新军,天泽以长兄二子各有官位,而仲兄之子未仕,乃奏枢为征行万户,配以新军,戍唐、邓。乙卯,败宋舟师于汉水之鸳鸯滩,赐金虎符。戊午,宪宗伐宋,入自蜀,从天泽诣行在,朝帝于大散关。帝劳之曰:“卿久镇东方,兹复远来,勤亦至矣。”枢对以壮言,遂命为前锋。宋立剑州,侨治于苦竹崖,前阻绝涧,深数百尺,恃险而不备,帝使枢侦之。枢率健卒数十,缒而下,得其所以致师处以闻,帝趣枢急取之,宋人惧,乃降。翼日,大宴,帝顾皇后,命饮枢酒,且谕新附渠帅曰:”我国家自开创以来,未有皇后赐臣下酒者,特以枢父子世笃忠贞,故宠以殊礼。有能尽瘁事国者,礼亦如之。”
己未,从天泽击败宋将吕文德于嘉陵江。世祖即位,改赐金虎符。中统二年,从天泽扈驾北征。三年,李璮叛据济南,复从天泽往讨之。枢一军独当其险,夹涧而城,又命作苇炬数百置城上。逮三鼓,贼果至,飞炬掷之,弓弩齐发,贼众大溃,璮就擒。至元六年,高丽人金通精据珍岛以叛,讨之,岁余不下。七年,进枢昭勇大将军、凤州经略使。枢至,与战,大破之,其地悉平。十二年,复以万户从丞相伯颜伐宋,宋平,署安吉州安抚使。十四年,移疾还。二十四年,卒。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译文:
杨枢字子明。父名叫天安,字全甫,是秉直的第二个儿子。癸酉年,跟从秉直投降。太师木华黎让他的兄长天倪担任万户,质押于天安的军队中。己卯年,跟从(木华黎)占领关右,生擒鄜州猛将号称张铁枪的张资禄。乙酉年,武仙在真定杀死天倪,天安率部下与天泽会军,合力攻打武仙,击败对方,使之逃走。因功被授予行北京元帅府事一职,担任真定主官。庚寅年,南宋聚兵于邢地的西山,扬言支援武仙,派遣间谍赵和潜入城中,诬陷副将李甲、刘清尝暗中投降成为内应。守将把这两个人戴上刑具送到府衙,大帅命令处死这二人。史天安猜测其中有诈,请求亲自审问,果然得到了实情,于是把赵和斩首示众。壬辰年,天安跟从伐金,乙卯年去世。
史枢二十多岁时,凭借功臣之子的身份任中山府知府,治绩不错。甲寅年,初入新军,天泽因为长兄二子各有官位,然而次兄之子没有官位,就上奏让史枢担任征行万户,入新军,戍守于唐、邓。乙卯年,于汉水的鸳鸯滩击败宋朝水师,被赐予金虎符。戊午年,宪宗讨伐宋朝,从蜀地进入,史枢跟着天泽去天子所在之地,于大散关拜见皇帝。皇帝安慰他说:“你久镇东方,从远地而来,很勤勉啊。”史枢用壮言应答,于是被任命为前锋。宋朝在苦竹崖修建剑州和侨治,前有深涧阻隔,深数百尺,倚仗地势险要而不加防备,皇帝派史枢去侦察。史枢带着几十名强健的士卒,顺着绳子下去(用绳子拴着人下去),找到了那可以用来把部队送过去的'地方,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催促史枢迅速去攻占,宋人害怕,于是投降了。第二天,大摆宴席,皇帝召来皇后,命她赐给史枢酒,并且告诉刚刚归顺的渠帅说:“我国自从开创以来,未曾有过皇后赐酒给臣下之事,只是因为史枢父子世代极其忠贞,因此我用这种特别的礼遇表示宠爱。凡能鞠躬尽瘁事奉国家的,也以此礼待之。”
己未年,杨枢跟从天泽于嘉陵江击败宋将吕文德。世祖即位后,改赐他金虎符。中统二年,杨枢跟从天泽随侍帝王的车驾北征。世祖三年,李璮叛乱占据济南,杨枢又跟从天泽去讨伐。杨枢一军独守险要之地,紧挨着深涧筑城,又命制造数百苇炬置于城上。等到三鼓时分,敌人果然到了,杨枢的部下用飞炬扔过去,弓弩齐发,敌军大败,李璮被擒。至元六年,高丽人金通精战据珍岛叛乱,朝廷讨伐他,一年多也攻不下。七年,朝廷进封杨枢为昭勇大将军、凤州经略使。杨枢到达后,与(金通精)战,大破之,叛乱之地全部平定。十二年,又以万户的身份跟从丞相伯颜伐宋,宋平定后,任安吉州安抚使。十四年,因病还朝。二十四年,挂了。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2.班超传原文及翻译
3.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5.蒋贵传原文及翻译
6.郝逢传原文及翻译
7.郗鉴传原文及翻译
10.中山狼传原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