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2022-06-09 08:22: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ar200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篇1: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3、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为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 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 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从16世纪开始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5、 努尔哈赤与下列人物相似之处最多的是( )

A.冒顿单于 B.阿骨打 C.忽必烈 D.元昊

6、我国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设内阁和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7、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

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

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清朝统治者一再大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思想控制

9、明朝后期,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0、下列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戚继光 ④郑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按时间先后,正确的顺序是( )

①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12、下列对于《尼布楚条约》叙述错误的是( )

A.双方经过平等协商

B.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C.这是中英间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D.条约签订于1689年

13、清朝设置的管辖整个x疆地区的机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4、下列史实中,与康熙帝无关的是( )

A.赐予x藏喇嘛教首领“**额尔德尼”的封号 B.指挥雅克萨之战

C.制造文字狱 D.设立军机处

15、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直接原因是( )

A.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B.乾隆帝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

C.清朝中期国力的强盛 D.沙俄的控制、欺凌和压迫

16、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册封五世** ②册封五世__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7、乾隆帝所以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因为( )

A.大小和卓都是贵族 B.乾隆帝亲临x疆

C.维吾尔族人民痛恨大小和卓,拥护平叛 D.哈萨克族人民拥护清军平叛

18、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⑦西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⑤⑥③⑦

19、明朝时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封建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20、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21、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

2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4、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确立册封__、**的制度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安置土尔扈特部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5、“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6、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

A.诗歌不再重要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

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27、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D.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28、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知识

29、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30、北京城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朝代曾在北京定都的是(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共10分)

31、为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在中央废除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 ,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32、16, 建立后金;1636年, 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33、在清初,雍正帝设立 ;而乾隆帝则撤销 。

34、回部是 族;土尔扈特部是 族。

35、1727年,清朝设置 ,与__、**共同管理x藏事务;在x疆地区,清朝设置 。

三、材料分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乾隆帝致英王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政策?(10分)

(2)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3)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这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什么启示?(10分)

篇2: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新

1-10 AADABCADCC

11-20 BCBDDACBCA

21-30 BDCABBCDBD

二、填空题

31、丞相 行中书省32、努尔哈赤 皇太极

33、军机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

34、维吾尔 蒙古35、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三、材料分析题

36、(1)“闭关锁国”政策

(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稳定

(3)清政府实行……逐渐落伍了。(p118)

篇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如果你是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3.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A.郑和的船队庞大 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4.澳门自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荷兰 B.日本 C. 荷兰 D.葡萄牙

5.明朝时,我国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①日本②英国③荷兰④葡萄牙⑤沙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人物组合中,相似点最多的一组应是

A.阿骨打-努尔哈赤 B.铁木真-皇太极

C.阿保机-努尔哈赤 D.阿骨打-皇太极

7.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8.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哪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B.一把心肠论浊清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绿叶清阴看总好

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10.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与清朝前期的疆域相比,边界变化最大的是①西跨葱岭②北接西伯利亚③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④东临太平洋⑤南至南海诸岛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

1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郑成功 B.施琅 C.康熙帝 D.林则徐

1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回族 D.吐蕃

13.10日,胡锦涛同志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1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__、**共同管理x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6.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7.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A.诗歌方面 B.小说方面 C.散文方面 D.戏剧方面

18.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

1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

A.明朝时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后期 D.19世纪中期

20.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A. 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21.最恰当的应是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闭关锁国之策

D.重本抑末

22.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戚继光

23.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周杰伦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那“传世的青花瓷”?

24.先后册封x藏佛教首领为“__**”和“**额尔德尼”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B.顺治帝和康熙帝

C.康熙帝和乾隆帝 D.嘉庆帝和道光帝

二、非选择题(12分+11分+15分+14=52分)

25.(12分)

⑴两人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2分)请分别为写出简短的解说词。(4分)

⑵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国军队?(2分)结果如何?(2分)

⑶通过上述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6.(11分)阅读下列史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2分)文中的“帝”指谁?(2分)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3分)

⑶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2分)

⑷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6分)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⑵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3分)

⑶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28.(14分)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⑴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1分)最远到哪里?(2分)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2分)

⑵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4分)

⑶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5分)

篇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C A B D D A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D A D B B D C C A D B

二、非选择题(12分+11分+15分+14=52分)

25.⑴民族英雄。(2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指挥“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1661-1662年,郑成功率将士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分)

⑵沙皇俄国与清政府(或大清帝国、中国)(2分),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不楚条约》(2分)

⑶中国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分)

26.⑴明朝(2分) 明太祖(2分)

⑵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分)

⑶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2分)

⑷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分)

27.⑴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2分)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

⑵闭关锁国;(2分)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3分)

⑶看法提示: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不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⑴刘家港,(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太平洋和印度洋(2分)

⑵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2分)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2分)

⑶科学技术条件: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2分)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1分)个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2分)

篇5: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2.以下不属于东厂职权范围的是( )。

A.监视 B.议政 C.逮捕 D.处罚

3.我国古代的军机处开始设立于(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清康熙时 D.清雍正时

4.造成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诗中感叹“万马齐喑”的原因是( )。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军机处设立 D.厂位制度

5.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 )。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葡萄牙侵略者

6.曾两次率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的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7.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的是( )。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__ ③册封五世**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以下有关清朝驻藏大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727年设立 B.是中央政府长驻x藏代表

C.独立管理x藏事务 D.监督“金瓶掣签”活动

9.清朝前期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根本目的是( )。

A.让蒙古王公觐见皇上 B.让蒙古王公陪皇帝打猎

C.联络与蒙古王公的感情 D.加强地方与中央联系,以巩固统治

10.清朝前期加强对西北地区统治的措施不包括( )。

A.粉碎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x疆 B.设置伊犁将军

C.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兼管军务和民政 D.册封__和**,设置驻藏大臣

11.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明代北京城的三重结构由外向里的正确顺序是( )。

①皇城 ②宫城 ③京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3.明成祖修建北京城的目的是( )。

A.明成祖起兵称帝前居住在此 B.为了抵御清军入关

C.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D.为了显示帝国力量的壮大

14.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5.被西方人称作中国17世纪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

A.《农政全书》 B.《水经注》 C.《缀术》 D.《天工开物》

16.思想性、文学性成就极高,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是( )。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7.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 )。

A.印度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18.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发展

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19.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20.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面临的危机的是( )。

A.近代化因素的萌芽遭到摧残 B.大兴“文字狱”

C.英国推行鸦片贸易 D.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妥协退让

二、改一改(共计10分)

21.以下材料中有五处错误,找出并改正。

为了防范匈奴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全长五千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长城是促进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经郑成功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长城沿线声势联结,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

错误1:( ) 改正:( )

错误2:( ) 改正:( )

错误3:( ) 改正:( )

错误4:( ) 改正:( )

错误5:( ) 改正:( )

三、连一连(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22.将下列作者与作品进行正确连接。

罗贯中 《水浒传》

吴承恩 《红楼梦》

施耐庵 《三国演义》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23.将下列事件和人物进行正确连接。

朱元璋 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戚继光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 抗击东南沿海倭寇

康熙帝 建立明朝

顺治帝 册封五世__为“__喇嘛”

四、列一列(每小题4分,共计8分)

24.列出四项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4分)

25.列出中国古代出现的治世局面。(4分)

五、想一想(第26题4分,第27题5分,共计9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抬祖论》

请回答:

(1)“明太祖制义取士”指的是什么?(2分)

(2)为什么廖燕认为“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2分)

27.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马克思为什么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2分)

(2)这种“保存”真的有效吗?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3分)

篇6: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B B B C C D D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C C B D

二、改一改(共计10分)

21.错误1:匈奴 改正:蒙古

错误2:辽东 改正:鸭绿江

错误3:五千 改正:六千

错误4:南疆 改正:北疆

错误5:郑成功 改正:戚继光

三、连一连(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22.将下列作者与作品进行正确连接。

罗贯中 《水浒传》

吴承恩 《红楼梦》

施耐庵 《三国演义》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23.将下列事件和人物进行正确连接。

朱元璋 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戚继光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 抗击东南沿海倭寇

康熙帝 建立明朝

顺治帝 册封五世__为“__喇嘛”

四、列一列(每小题4分,共计8分)

24.故宫、长城、大运河、赵州桥、都江堰。

25.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五、想一想(第26题4分,第27题5分,共计9分)

26.(1)八股取士。(2分)

(2)明代的八股取士是想通过它来钳制人们的思想,使通过这种考试的人成为统治者忠实的奴仆;秦朝的“焚书坑儒”同样是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以巩固统治。(2分)

27.(1)因为与外界的隔绝(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2分)

(2)没有。它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3分)

篇7: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2. 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善于用人 B.后方巩固 C.战术正确 D.赢得民心

3.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使用小篆

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之后 B.战国中后期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 D.长平之战后

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 长江 ② 黄河 ③ 珠江 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⑤

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

A、越族 B、匈奴 C、夷狄 D、突厥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平定 “七国之乱” 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10.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 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古字画上的字只可能是什么时期的(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12.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

A. 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波斯

14.《史记》叙述的是( )

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

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 D.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秦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16.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 C.公元前 60年 D 公元 60年

1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说的,他的( )被鲁迅称赞为( )

A.班固 《汉书》“史家之绝唱” B.司马光 《资治通鉴》 “绝唱”

C.司马迁 《史记》“史家之绝唱” D.班超 《后汉书》 “绝唱”

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商人途中经历不正确的是( )

A、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 B、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

C、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 D、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

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

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

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

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

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D.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后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

23、 连连看:

1. 项羽 纸上谈兵

赵括 揭竿而起

陈胜 约法三章

刘邦 破釜沉舟

2. 秦朝 孔子开创儒家学说

西汉 道教在民间兴起

东汉 佛教传入我国

春秋 西安兵马俑

24、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篇8: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D 3、B 4、D 5、D 6、B 7、C 8、B 9、D 10、D

11、D 12、B 13、B 14、D 15、A 16、C 17、C 18、A 19、D 20、A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1)焚书坑儒;(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统一言论和思想;(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成与巩固。

22、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23、(略)

24.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3.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试卷

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5.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6.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7.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8.八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及答案

9.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10.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