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sunshuangr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2.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从
4.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邓世昌 ②曹汝霖 ③张学良 ④林则徐【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A.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6. 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据《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文中“此役”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9.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其召开的地点是【 】
A.瑞金 B.北平C.延安 D.上海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台流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
A.1 B.80年 C.60年 D.50年
11.就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③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④中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没有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4.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15.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 】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A.陕甘宁 B.中原
C.晋察冀 D.东北
16.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1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18.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1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下列描述,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23.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4.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
26.(11分)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蒋介石的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⑵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3分)
⑶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最终解决有何意义?(4分)
⑷材料三描述的事件标志着什么?(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2分)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2分)
28.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西安事变若不和平解决,对谁最有利?(1分)
(2)材料二中的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4分)
(3)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请举出两例)(2分)
29.(12分)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胡锦涛同志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4分)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1分)今年是这次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请结合对上述材料,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2分)
篇2: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 BCADA 6-10 DCCDA 11-15 ABDDB 16-20 ABCCB 21-25 BBBDC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东北三省沦亡(2分)
(2)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分);②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1分);
③全国人民主张停制内战,一致抗日(1分)
(3)西安事变(2分);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4)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2分)
27.(1)邓世昌等(1分)义和团(1分)
(2)战役:平型关大捷(或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得2分)(共4分)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2分)
(3)中华民工族(或中国人民)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分)
28.(1)日寇(1分)
(2)重庆(2分);签订了“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2分)
(3)国共合作时期,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和毛泽东一起指挥军事;解放战争中与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解放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印尼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完成,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29.(12分)(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3)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篇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注: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否则视为无效)
1、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2月,我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某历史惨案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主要是为了纪念70多年前发生的( )
A、旅顺大屠杀 B、柳条湖时间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
A、陕甘宁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 原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5、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到列强,除军阀”。那么,抗战胜利后的主题是( )
A、“爱国”“救亡” B、“民主”“和平
C、“自强”“求富” D、“变法”“图强”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在三大战役中,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城市有( )
①沈阳 ②长春 ③北平④天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 中华民国建立 ③ 抗日战争胜利 ④ 渡江战役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 ,“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内地经济也发展起来
11、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然而人们至今还能看到小脚老太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2、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 D、乘坐地铁出行
13、下列科技、思想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②撰写《制碱》一书
③编成《海国图志》 ④译著《天演论》出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 ④②①
14、中国近代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D.是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A、《天 A、《天演论》 B、《海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15、中国向西方学习创办的的新式学堂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6、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 首首抗战救亡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 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离骚》 ③《黄河大合唱》 ④《狂人日记》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17、下列最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作品的共同点的是( )
A、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C、是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D、无情地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18、“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
19、《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辛丑条约》是中国 完全沦入半殖民地深渊
D、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0、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了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两题共3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书”指什么?作者是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6分)
⑵说说该书 中关于“师夷长技”的具体主张。(4分)
⑶该书的具体主张 在什么运动中得以体现?(1分)
⑷上述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篇4: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C 3、D 4、C 5、B 6、B 7、B 8、C 9、D 10、D
11、D 12、D 13、C 14、C 15、B 16、C 17、A 18、B 19、B 20、B
二、非选择题(两题共30分)
1、⑴《海国图志》,魏源;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西方的侵略。
⑵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⑶洋务运动
⑷它使一部分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要求改变现状,学习西方,开始探究现实问题;对洋务思想的形成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篇5: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 、x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3、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x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进行变革
6、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7、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
10、明明暑假到南方去旅游,想看看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他不该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1、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12、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13、“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 )
A、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大陆的根本利益
C、台湾的根本利益 D、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14、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
A、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的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邓稼 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D、雷锋
17、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是( )
A、“星球大战”计划 B、“863”计划
C、“尤里卡”计划 D、“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D、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20、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
①持证上岗 ②就业培训 ③公开招聘 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 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举一例说明。(1分)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材料二 ……作为美国军事视察团的成员,我在原子弹轰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当中最可怕的时刻。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这里空空如野:没有鸟儿,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水泥墙壁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的轮廊,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像一股烟儿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材料三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此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教、推动 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
(1)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多少周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原子弹不仅能够将广岛夷为平地,也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为什么中国还要研制并拥有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什么意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一项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数。
材料二 1993年第一次申奥,与成功擦肩而过;第二次申奥获得成功,十年奥运梦圆,那一夜何振梁喜极而泣。何振梁最深的就是“弱国无外交”, “1979年以前,我们实在太难了。从我个人感受上讲,两次申奥的变化更反映了国家的进步。20的北京底气更足”。
(1)结合材料一何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奥运会的金牌数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2)从中国申奥的曲折里程中,何振梁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近代的史实证明这一结论。(2分)
(3)材料二说“年的北京底气更足”。200 1年发生的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1分)
(4)为了国家振兴,我们应该怎么做?(1分)
篇6: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 DBCAD 6—10 BDCAC
11—15 DBAAD 16—20 CBDDA
二、非选择题(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6分)
(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特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3)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4)新的特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伙伴外交、和谐世界、战略协作伙伴等)(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示例:举行APEC会议,加入WTO,积极参与维和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1)46周年。邓稼先。
(2)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或第二炮兵;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3)维护世界和平。
(4)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等任一均可。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1)金牌数不断增加
(2)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美国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3)美国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振兴尽一份力。
篇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古诗文识记、赏析。(10分)
1、《桃花源记》中,能展示桃源人美好生活的语句是,。(2分)
2、宋代诗人杨万理用“ ,。”描写了夏天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回答)(2分)
3、《爱莲说》中表现作者观点的核心句是。(1分)
4、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中侧面描写丰收的句子是。(1分)
5、《陋室铭》里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的一组句子是(2分)
6、对《陋室铭》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从陋室的清幽环境、陋室主人交往之士、陋室主人的高雅情趣三方面,层层叙写,反复强调陋室不陋,借以突出中心。
B.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古代名贤居室“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又隐以诸葛亮、杨子云自况,突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这是一篇骈文,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潇洒有致。
D.这篇文章的写法属托物言志,“德馨”是全篇的文眼。
(二)、语言表达及运用(30分)
7、请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不超过15个字)
事情已办好,准备回重庆,我已购买了6号上午9点从北京飞往重庆的飞机票,当天上午11点左右可以到达重庆,请学校派一辆车到江北机场接我。图书管理员江丽。(3分)
答:
8、下面一句话的空白处应填()项,才能使语言连贯,文气通畅。(3分)
桂香大酒店,生产的月饼,一向以而享誉全国。
A.香甜可口,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配方科学 B.配方科学,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香甜可口
C.工艺精湛,配方科学,香甜可口,选料精细 D.选择精细,香甜可口,配方科学,工艺精湛
9、请根据下面设置的语言环境,说一句最为得体的话。(3分)
你的一位好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有事不能前往。
你说:
10、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祥子拉着车,身子斜向前,迈大步,像正在逃命的鸵鸟,这只脚还没有完全着地,那只脚早扔出去。 B.暖风的手,轻轻地抚慰着含笑的花蕾。
C.女人的红唇像放在豆腐上的一颗樱桃。 D.树上有个像莲蓬一样的马蜂窝。
11、初三.3班的刘小兰接到一份请她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校“年轻潮”文学社“莎士比亚作品谈”文学沙龙的通知,但她因病不能出席。如果她给文学社社长写信说明一下情况,其中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3分)
A.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与同学们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我因病不能参加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文学沙龙,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12、将下列一段文字所提供的信息,按事情的进程分别组成句子填人横线处。(3分)
33位代表参加了我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究、分析并原则上同意了铁道部提出的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方案。
首先是:
后来是:
最终是:
13、将以下短文压缩为7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压缩后的文字要求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4分)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主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闭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清日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能制造这种境界。
14、请你展开联想、想象,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薄雾”、“远山”、“炊烟”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4分)
1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4分
篇8: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计30分。)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开辟市场掠夺廉价原料
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是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6.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对下列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1842 1895 1901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全过程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8.清期统治后期,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
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洋务企业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0.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11.“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A.历时103天,没有什么影响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裁撤了冗官,提高了政府效率 D.建立海军,巩固海防
选项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C 甲午中日战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主张
13.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右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14.孙中山曾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曾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8.如果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A.戊戌风云网 B.历史名人网
C.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20.CCTV 综合频道从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
A.满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分)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1分)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1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述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1分)
(3)请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谈谈其重大历史意义。(3分)
(4)在中共诞生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篇9: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D C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C D B C B D
二、材料解析题
21.(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英法联军(1分)
(2) 美国(1分)
(3) 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分)
22.(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每个1分,共4分)
(2)《万国公报》或《中外纪闻》 (1分)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
(4)《青年杂志》的诞生(或《新青年》创办)(1分)
(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分)
23.(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分)
(2)中共一大;(1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D C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C D B C B D
二、材料解析题
21.(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英法联军(1分)
(2) 美国(1分)
(3) 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分)
22.(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每个1分,共4分)
(2)《万国公报》或《中外纪闻》 (1分)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
(4)《青年杂志》的诞生(或《新青年》创办)(1分)
(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分)
23.(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分)
(2)中共一大;(1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篇10: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l、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打击农民起义 D.推翻清政府
3、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俄联军 D.美俄联军
4、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5、1898年掀起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发生在
A.河北 B.山东C.安徽 D.天津
6、标志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袁世凯做内阁总理大臣 B.袁世凯当上大总统 C.清帝退位 D.中华民国成立
7、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废除“二十一条”
9、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10、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11、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万木草堂 D.福建船政学堂
12、“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预言?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恩来 D.毛泽东
13、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和光绪帝支持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
14、虎门之战中壮烈牺牲的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的哪次战争中牺牲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15、下列国家中,没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比利时D.意大利
16、“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出自下列哪个卖国贼之口。
A.李鸿章 B.慈禧太后 C.曾国藩 D.袁世凯
1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8、“从今天起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这是哪位历史人物发表的讲话
A.孙中山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他们应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20、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③④⑤①②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14空,每空0.5分,共计7分)
21、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的是 ,他于1839年6月3日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 当众销毁。
22、1895年,________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
23、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 。
24、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是_____________。
2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是 ,为戊戌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26、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 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7、提出了三民主义,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判断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2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严禁鸦片。
29、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辛丑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1927年,汪精卫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32、黄埔军校由孙中山任校长,共产党员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34、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整个x疆。1884年x疆设立行省。
35、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北京条约》
36、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
37、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
四、综合题(18分)
38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是什么条约的内容?(3分)
(2) 上述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
39、阅读下列材料(6分)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请回答:
(1)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一场什么运动?(1分)
(2)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3)该运动的中央代表人物是谁?(1分)
(4)该运动以什么为中心?(1分)
(5)该运动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
(6)该运动的性质?(如何评价该运动?)(1分)
40、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指出材料中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中相联系的历史事件。(1分)
(3)从上述材料上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