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2-12-31 08:12: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al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瀑布》是“清清的水”中第一篇主体课文。

它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形,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瀑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

读诗歌《瀑布》,既如聆听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又像在欣赏一幅绮丽的山水画,无时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学生分析

1、瀑布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2、在信息时代,不可低估学生获得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向大人请教、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立体学习。

3、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理念

课前,指导学生上网阅读、下载有关瀑布的资料,由此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在读中品词析句,积淀语感,理解内容,体验美境。

作业菜单的设计更使学生利用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避免活而乱。

通过以上步骤的教学,学生不但拓展了学习时空,激活创新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且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中介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自然、地理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了解瀑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

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大家有收获吗?

生:有!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彼此的收获。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多的了解瀑布。

生:这张导游图上介绍的是黄果树瀑布,这张照片上的就是传说中孙悟空居住的水帘洞。

师:果然是人间仙境,你能想到导游图,真是个有心人。

生:(出示图片)这是世界最大瀑布:美国阿拉斯加大瀑布。

师:还有这么清楚的图片,真好!你怎么得到的?

生:我是去图书馆查到的。

师:你会去图书馆这一知识的海洋寻找答案,看来你很会学习。

生:我知道了瀑布的成因: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时,便跌落下来,形成瀑布。除此以外,还有因山崩、断层、熔岩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这些是妈妈帮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是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是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资料库。相信以后我们会经常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信息。

生:我还想起《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留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雄伟壮观的瀑布不仅令古人诗兴大发,也给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瀑布》。

[设计意图:首先把学生置于信息网络的大背景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瀑布,由此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书题学字

(1)多媒体一笔一笔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书写。(瀑布)

(2)请大家注意“瀑”字的写法,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按偏旁部首记忆;拆成零件记忆;推测记忆:左边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右边是暴躁的暴,瀑布的脾气可能也很大。

[设计意图:多媒体一笔一笔醒目的出示,指导写字要领,学生跟着写,使写字训练落到实处;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既让识字学习不再枯燥,又渗透了字理识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1、过渡:

师:还记得老师经常要求我们读书应达到什么境界吗?

生: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

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可要下一番功夫。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美美地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为什么喜欢它;

(3)再读全文,在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前画上一颗星。

3、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强调读书要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优美语句,并有效的采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专心,真令老师感动,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吗?我们来举行一个小小读书擂台赛,请你们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其余同学要当好小评委。

(汇报时,老师随机加以引导、点拨,理解重点语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可打乱顺序。)

(一)激发想像,创造美

生:我喜欢“好像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读这一句时好像听到瀑布的声音大而且接连不断。

师:想听一听瀑布的声音吗?

(CAI课件播放录音。)

师:谁能摹仿瀑布的声音?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生A:万马奔腾……

生B:闷雷滚动……

生C:火车轰鸣……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点拨语气、表情、动作。)

师引读这一小节:还没看见瀑布,就听到瀑布的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轻快,语调渐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想像,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学生丰富多采的回答,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积累。

美感具有共同性,同时亦有个体差异性。引导、鼓励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汇报交流自己对瀑布声音的美感体验,在交流中,更好地品位语句,感悟意境。]

(二)以读促画,感受美

生:我喜欢“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一句。

师: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生:“没法比喻”写得好。这个词写出了当山路一转,瀑布一下出现在眼前,让人惊呆了,没话说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作者是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的?为什么?

生:作者说瀑布像“一道白银”,因为在青山的衬托下,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银一样。

师:说得真好!能画出来吗?

(学生板画)

指导学生看图,读第二小节,体会、感悟。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力求做到语文与美术的和谐整合,动手作画,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细腻的感悟比喻句的魅力。通过简笔画、语言描述、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瀑布之美。]

(三)研读品味,理解美

生:我喜欢:“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因为在瀑布脚下,看到瀑布从高高的悬崖飞泻下来,串串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晶莹透亮,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颗连在一起,就像我们家门上挂的珍珠帘子一样。

生:我喜欢“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

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反复让学生读、悟,激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孩子们伴随着简单的动作演示,把词语理解得出神入化,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此节内容。]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师:神奇的瀑布令游览的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让我们拿起书,把瀑布的美景看个够!

1、学生饱含激情,自由朗读,再次感悟。

2、指名读,相机评价。

3、师生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直至熟读成诵,直至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1、成功的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坐上超速列车,去游览瀑布。学生欣赏画面,推选一名小导游介绍瀑布美景。

2、小导游引导游客(学生)吟诵全文。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进入“景美、语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出示作业菜单:

自选一题,可独立完成,也可与人合作。

1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自己喜爱的家乡美景;

2 搜集写瀑布的词语、句子、文章,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学完本课,要求仿写,当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写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景物一定会驾轻就熟,一定会情真意切!]

教学心得

本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立足一个“读”字,突出一个“情”字,表现一个“美”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情境”激趣为前提,以“心境”愉悦为条件,以“语境”传情为目的,从而实现“美文美读,悟情悟境”的完美统一。整节课流淌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蕾。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3、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瀑布的水流进了小河里,小猴子想到河的对岸去欣赏瀑布的美丽,你能帮它过河吗?

(复习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和小猴子一块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诗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听录音,自由读这首诗,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四、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自学提示二:

自由读第一节:

1、用“ ----”画出描写瀑布的声音的句子,理解“叠叠”的意思。

2、用“……好像……,又像……”仿写句子。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划出来。并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瀑布的?

●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②“一座珍珠的屏”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体会作者先是远望,再是近观。

5.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两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阳光因你更加__________,空气因你更加__________。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大地仿佛成了__________。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写一则日记《我见到的一处美景》

七、板书设计

声音        浪涌岸滩  风吹松林……    远

瀑布

样子        白银         屏           近

烟     雾     尘……

[《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3:《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按照课后提示说出瀑布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瀑布录象、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引入: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1)思考问题明确:

第1节:瀑布的声音;第2-3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2)质疑问题

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像风吹浪涌(声音)远

瀑布像一道白银(颜色)

像一座珍珠的屏(形状)近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3、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 )闪电 一( )白银

一( )风一( )歌声

一( )浪花 一( )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字10个,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瀑布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读谁的书?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看过他的什么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名篇-------《瀑布》。

二、自学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它。

三、交流

1、汇报识字结果及方法

2、谁来读?指名读,正音。

四、感悟

1、生边轻读课文边想象:这首诗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象?

2、再次看图,说明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

3、读诗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4、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

五、画诗

1、以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2、引导评价六、诵读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受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诗作画,深理解。配乐朗读,升华诗情。

[《瀑布》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瀑布》片断赏析(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美景的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瀑布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

师:瀑布的声音是那样的震天动地,那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请看第二节,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师:你们这些小画家真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啊!能自愿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吗?

(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我画了一座高大的青山,青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因为诗句中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文描绘出“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美景吗?

(全班没有一人举手回答)

师:不要紧,让老师帮帮你们吧!

(出示课件,首先观察画面,然后师生自由说,接着互相说,指名说。)

生1:银光闪闪的瀑布从高高的青山上飞流下来,与青山相映,光彩夺目。远远望去,好像一道白银镶嵌在青山之中,多么美的景象啊!

生2:教师,我想说说自己的心情。读了这样的诗句,听了大家的描绘,我陶醉了!不是吗?绿叶衬红花,月亮衬着星星,那么多的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么令人陶醉啊!

师:是啊,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孩子们,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体会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吧!

师:远望瀑布就是那么美的动人,让我们心醉,当我们来到瀑布脚下,又会看到一番什么景象呢?请看第三节。

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十几位学生朗读并表演,自我评价读得怎样,同学相互评价)

生:我认为自己读得很好,“好伟大呀!”我读出了赞叹、惊喜的语气……

[《瀑布》片断赏析(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注.提”教材第五册第20课

教学要求

1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

2 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

3 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的思想感情。

4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小河、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向前流着;大海的水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的水,长江的水,还是大海的水,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而有一种水,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

2 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又可能会想,那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3 齐读课题:20 瀑布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 听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瀑布的美景。)

过渡:是啊!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

(二)第一节

1 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瀑布的什么?(板书:声)作者在听到瀑布的声音时看见瀑布没有?谁能够联系上下文告诉胡老师作者现在在哪儿?

2 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放课件)

4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板书:浪涌、风吹)

5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

6 从瀑布的声音中,同学们可以听出瀑布怎样?

7 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涌”字要读出浪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

听老师范读。

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

(三)第二节

1 课件出示瀑布远景。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怎样?(惊喜)

2 请男同学用惊喜的语气读这一节。

3 分组讨论:(课件出示)

(1)作者现在站在哪儿看见了什么?

(2)瀑布的样子像什么?

(3)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4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色一道白银)

(1)作者为什么写“望见”而不用“看见”?

(2)“衬着”是什么意思?(衬托)

5 请同学们站起来,现在你们的脚下就是青山,你们站在瀑布对面看瀑布。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来,你可能会说些什么?

6 这使我们联想到了李白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望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

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们随着诗人,迫不及待地来到瀑布脚下。

(四)第三节

1 看瀑布的近景。(瀑布在我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伟大,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全部。大家一起做个仰望的动作。为什么要仰望?)

2 请女同学读第三节。

3 分组讨论。课件出示(同上)

4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形珍珠的屏烟雾尘)

5 风吹来时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6 看录象。体会“如烟如雾如尘”的美。

7 指导朗读:“好伟大啊”是发自内心赞叹,稍微读得轻一点。“珍珠的屏”要读得高昂有力。“如烟如雾如尘”要读得轻些慢些)

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9 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五)总结写作方法

1 作者把瀑布写得那么美,让我们好象身临其境一般。

2 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为什么?

3 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

4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如果去掉比喻句,好吗?(老师读)比较一下。

6 老师引读比喻句。

瀑布发出的巨响--

远望瀑布--

近看瀑布--

当阵阵风吹来时--

三总结全文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2 他从瀑布的声、形、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雄伟壮丽)

四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声 浪涌、风吹 远 雄

20 瀑布 色 一道白银伟

形 珍珠的屏壮

烟雾 尘 近丽

课后小结:本课主要用优美的比喻句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激情入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提高。

[《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7:《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                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   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片1(字词卡片、瀑布录像、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瀑布》这篇课文,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生词,谁能大声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幻灯片2,指名读)

2、谁能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相机板书:声音  样子)

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可见大家很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瀑布》这篇课文,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相机板书课题:瀑布)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3):

默读全诗,思考:

(1)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

(2)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第一节:瀑布的声音;

第二、三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自由读这小节,想一想,瀑布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用△标出词语。

(出示幻灯片4):(指名读)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

(2)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瀑布声音很大,很壮观?

① “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②“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大家想听听这些声音吗?(相机出示幻灯片)

小结:浪涌岸滩,风吹松林,多么美妙的声音啊!齐读第一小节,感受瀑布壮观美妙的声音。

(第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第一小节的内容。

2、远望瀑布的样子

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远望瀑布是什么样的呢?

(相机出示幻灯片)

(1)齐读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让学生品读出作者当时的惊与喜)

(4)A、远望瀑布是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

B、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多么美丽呀!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

多么美丽的瀑布啊!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象情景

(这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这一小节的内容。

3、近看瀑布的样子

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瀑布的脚下,这时的瀑布又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幻灯片(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需要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作者是怎样写瀑布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珍珠的屏)

师小结: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把流动的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多有意思呀!(白色的珍珠,晶莹剔透,光泽耀人,当流动的瀑布飞流而下时,与山石撞击,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晶莹透亮,就像珍珠一样,十分动人。“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此时作者已经入迷。

我们是不是也被这美丽的瀑布陶醉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 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

(这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这一小节的内容。

4、质疑:

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那么我们在写某些事物时,是不是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呢?这样就能使我们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欣赏瀑布幻灯片)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相机板书:雄伟壮丽)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希望孩子们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声音 浪涌岸滩、风吹松林 远 雄

6、瀑布       一道白银        伟

样子 珍珠的屏        壮

近丽

[《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8:《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

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向往”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蹦芰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以及描写雪儿给我带来欢乐的词、句。

3蓖ü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4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蓖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苯裉煳颐窃倮囱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卑迨榭翁猓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毙∩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②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③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毙∽楹献餮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敝该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彼邓悼挝闹饕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备“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敝傅佳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弊杂衫识恋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

②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③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贝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①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课件展示:受伤的白鸽。

②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③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浑身雪白的“雪儿”)

④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敝傅祭识痢⒏形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课件展示: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保课件展示:雪儿越飞越远,最后在屏幕上消失)

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毖Я丝挝模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敝该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摘抄优美词句。

附:板书设计

2毖┒

精心照料:洗澡 敷药 取名

放飞蓝天我:轻轻捧起 望 快 慰

雪儿:望 感激 祝福 人鸟情深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0:《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1:《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倍量挝模知道为什么毕加索笔下的鸽子会成为和平的象征。

3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培养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和平鸽图片、战争图片或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文题目

同学间相互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揭题板书。

教师出示和平鸽图片,归纳介绍:据《创世纪》中记载,当地球洪水泛滥时,诺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住性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经退了。当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枝,于是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了,地上已经平安了。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庇米约合不兜姆绞阶远量挝模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反馈信息。

2奔觳樯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后离开语言环境单独认生字,注意读音,强调“牺”的写法,还可以给生字扩词。

3弊远量挝模初步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绍背景,激起共鸣

教师简单介绍二战的基本情况,展示背景,拉进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起情感共鸣。

教师出示战争图片或录像介绍:1940年里的一天,德国法西斯匪徒攻占法国首都巴黎。许多妇女儿童和无辜的老百姓都惨死在战火中。残酷的士兵连小孩,甚至一只鸽子也不放过。我们课文中的小柳辛就是惨死在这场战争中的。

四、感情朗读,质难解疑

1弊杂闪废坝懈星榈乩识恋3段。

2毙∽樘致墼跹读才能表达对法西斯的仇恨。学生试读。

3 抽读,评价。

教师指导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而逐渐增强朗读的力度。可将该段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感情要有起伏。如开始可以稍微平淡一些,从“小柳辛一看……扔下去”语气要强,读出对法西斯暴行的仇恨和对小柳辛的崇敬;“小柳辛当场……掐死了”这种凄惨的情境语气稍弱,表达对小柳辛和鸽子的同情。

4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5毙∽楸热读。

6 质疑:小柳辛为什么会死?他养的鸽子为什么会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后汇报。

让学生通过讨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思想与感情。

7庇懈星榈仄攵恋3段。

五、抓重点词句,细读课文

1弊远量挝钠渌段落,勾画出能表现毕加索对法西斯的恨、对和平的向往的句子。

(1)一天,毕加索坐在桌前,听见远处隆隆的炮声,心情非常沉重。

提问:毕加索的心情为什么沉重?他在担心什么?

(2)听完老人的血泪控诉,毕加索的心在颤抖。

提问:毕加索的心为什么会颤抖?

(3)“行,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毕加索一口答应。他心里充满对法西斯的仇恨,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2蓖桌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3比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出示重点词,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突破

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毕加索笔下的鸽子会成为和平的象征?

六、读写并进,拓展升华

1惫劭从泄卣秸的图片或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2蹦阆M和平鸽飞到哪里?带去什么心愿?把它写下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国际新闻,然后画一画、写一写,最后议一议把这些表达和平心愿的作品寄往哪里,或者送给哪里的小朋友……

3被惚ǎ交流,展示(贴于黑板)。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2 抄写生字、词语。

3 把有关和平鸽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请他们也说说自己对和平的向往。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2:《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 .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 (CAI 课件 )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3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 .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 ( 剪贴 )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 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体会: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 ? 橄榄枝、武器等。

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6 .活动二: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合作拼贴板的图片及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场景照片 ) 。

(CAI 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

7 .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 .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3:《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一、自读课文,了解背景

1. 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相互介绍自己寻找的有关毕加索的资料。

3.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二战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里讲述的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

二、直奔重点,深入故事

1. 自读第3段,细读故事。

2. 同学间讨论怎样读才能表达对法西斯的仇恨,对柳辛的同情。

3. 自己试着读一读,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4. 同桌互相读一读,帮一帮。

5. 教师巡视指导。把第3段分为五个层次。第1~4句一层,第5~6句二层,第7~9句三层。每一层的感情处理不一样,要有强弱起伏。第一层到第二层语气渐强,读出对法西斯的憎恨;第二层到第三层语气渐弱,读出对小柳辛遭遇的同情和难过的心情。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或同学范读。

2. 老师让同学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为什么?

3. 自己边读边想:小柳辛为什么会死?他养的鸽子为什么会死?

4. 谈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感情。

5. 全班齐读课文第3段。

四、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1. 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能表达人物感情的词语,勾出来。(如:沉重、满脸泪痕、泣不成声、悲痛、憎恨、厮打、当场、活活、血泪控诉……)

2. 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心在颤抖”。

3. 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表达悲痛、憎恨之情。

4.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思考问题,交流体会

1.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边读边想。

2. 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有些什么想法或感受。

3. 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4. 师生共同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探讨。

六、扩展内容,拓展视野

1. 把自己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关于世界和平的话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2. 老师适当进行补充、点拨、引导,拓展学生视野及襟怀。

参考资料

☆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画派主要代表,出身图画教师家庭。19定居法国巴黎,终身从事绘画艺术的探索与创造。思想进步,仇恨法西斯,1944 年参加法国共产党。曾为世界和平大会作“和平鸽”的宣传画。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影响。

☆ 和平鸽: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中显示平安的好征兆。据《创世纪》载,当地球洪水泛滥时,诺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住性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退。当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枝,于是诺亚知道洪水已退,地上已平安。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4:《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鸽子象征和平的原因。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和平的重要性,自觉为维护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鸽子就是鸽子嘛,为什么叫它和平鸽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文章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分组讨论。

三、讲述课文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语。

(1)教师释词。

(2)希特勒法西斯是什么时候攻占了巴黎?

(3)这一段说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忧虑”是什么意思?

邻居米什老伯捧着一只死鸽子闯了进了,哭诉了哪些话?用铅笔画出来。齐声朗读米什老伯的话,想一想,米什老伯向毕加索哭诉了一件什么事?他请求毕加索干什么?

3.全体女生齐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毕加索听来米什老人的哭诉后,他的心情怎样?

(2)他是怎么做的?

(3)安慰是什么意思?学生可查字典后解释这个词。

4.全体男生齐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

(1)1949年,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了哪里?

(2)这幅画上画有什么?

(3)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从这以后”指什么时间以后?

(5)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归纳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鸽子成了和平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热爱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小朋友,回家后,可不要忘了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鸽子成为和平象征的原因?

2.检查朗读情况。

3.自由读课文盖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用生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孙读: 不读:

活读: 不读:

攻读: 不读:

杀读: 不读: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多动脑。

1.用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

活:三点水加上舌头的舌。生活。

边:力加上走之底。一边。

鸽:合加上鸟字旁。鸽子。

念:上面是今天的“今”,下边是心字底。纪念。

2.拆字。

哭:分为二部分,上边为两个口,下边为犬字。

3.与形近字比较。

占:与“古”区别。

刀:与“力”区别,刀的上部没出头。

4.记笔顺,笔画。

孙:

忧:

5.指导书写。

哭:上面的两个口应分居竖中线的两边。

孙:右边的小字基本上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使左右平衡。

板书设计:

25、和平鸽

占 哭 孙 死 活 刀 边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5:《水滴石穿》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 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6:《中国结》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中国结图案,图片。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述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中国结是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我们知道:在商店的,在百姓的(),在机关单位的();在欢庆申奥成功的(),在归国旅游的(),甚至在孩子们的(),都……装点着中华大地。

2、质疑:

师: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二、精读品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

①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它为什么这样受宠呢?

②文中有哪些句子激动着你的心灵?(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外形特点及其丰富的寓意。

①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指名说)

出示句子:国中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令人叹为观止。(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体会“巧妙、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外形特点。)

师:一根红色的丝绳,经过这样一缠一绕成了什么?

生: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相机理解“巧夺天工”。(板书:巧夺天工)

师:再看这些精美的作品,每一样都不相同,真应了文中哪句话?

生: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师:能说说“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②指导感情朗读

师:谁能把中国结这种极致的美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导:中国结不仅外形美得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寓意丰富,激动着人们的心灵,那是什么呢?(指名说)

③出示句子:“它们或象征着幸福……代表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师:这段话中有不理解的词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憧憬是什么意思?

师:看文中在憧憬什么?

生:未来。

师:想想,憧憬未来其实就是对未来很……(生答:向往)。

生:老师,图腾指的是什么?

师:打个比方说吧,常常说我们中国人是什么的传人?

生:龙。

师:那么龙就是中国人的图腾,也就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再大声读读这些词(幸福、友谊、生命、喜庆、智慧、欢乐、热情、祥和、憧憬),心里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

生1:我觉得心情很快乐。

生2:我自豪。

生3:我很激动。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是一些让人听着听着就觉得快乐,就忍不住微笑的词,它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求,去讴歌。想想:它还会代表什么呢?

生1:它代表着平安。

生2:它代表着健康。

生3:它代表着吉祥。

师:是呀,还有这么多的寓意说也说不完,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个什么号?

生:省略号。(浅显易懂的让学生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

师:再小声读这段话,发现什么了吗?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排比句朗读时要怎样读?(引导了解排比句的朗读技巧,有节奏感的气势。)

师:请同学们把心里的感受用有节奏,有气势的声音表现出来吧!

④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师小结:小小的中国结无声的诠释着、表现着中国心。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中国结呢?知道它表现的寓意吗?(指名说)

生:在车上见过,表示平安。

生:在我家里见过,表示让我们的家幸福美满。

过渡句:是呀,一根丝绳缠绕着,缠绕着,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感觉,而且它不管经过怎样曲折的缠绕,却总是。(让生补充完整句子)

板块二:

①认识中国结的特点及象征意义,读中悟情。

师:中国结“一根丝绳,不离不弃起点”就象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5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②品悟中国结的象征意义,读懂中国情的含义。

师:谁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

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师:文中的“头”指的是什么呢?

生: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师:祖国,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课件,配以讲解,地震救援,捐款,爱心图片,让学生明白因为祖国这个“头”,把中华儿女连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师:再读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体会)

生:我体会到中华儿女都是绳上的一部分,都通过祖国这个共同的“头”永远心连心凝聚在一起。

师:真好,这就是中国结饱含的情意(板书:中国情)。

③指导感情朗读

3、师:同学们,中国结为什么这样受宠呢?(指名说)。小结“受宠”的原因。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认识过渡段及其作用。

过渡:中国结被国人喜爱,被海外华人喜爱,还被谁喜欢呢?

4、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了解外国人喜欢的原因,体会中国结渗透的世界意义。

③齐读,升华情感。

三、回顾全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读中学写。

①认识“总--分”的构段方法。

②了解将实物说明与事物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四、作业。

板书:

18 中国结

巧夺天工

中国心 受宠

中国情

[《中国结》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17:《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

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地球清洁工》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2.《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3.《秋娃娃》教学实录(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4.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5.《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6.《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7.an ang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8.看海(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9.《gkh》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10.点金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