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片刻温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班级 七(1)、(3) 课时安排 总第8至10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文中比喻、象征、通感等修辞的运用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上去,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作者在感悟人生方面所体现的思想。
2、体味作者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写作方法上的领会。
教学线索 谈话导入、作者介绍、解析课文、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时间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引起学生兴趣。
一
二 作者介绍:宗璞,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学生了解作家作品。
三 第二课时
解析课文:1.《紫藤萝瀑布》是瀑布吗?不是的,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因为,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缀在一起,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读读课文,把我们的感情读出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
赏花 第1-7 自然段 欣喜
惜花 第8-9 自然段 遗憾
思花 第10-11自然段 振奋 (由花产生的思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从三个方面写。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从整体到局部:先写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子,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再写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最后写花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5.在语言上,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和顽皮,和阳光相应成趣。“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6.文中插入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8.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重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使学生自己排忧解难或学会了解文章的意义。
课堂作业设计 1.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的关系是 。
2.我停住脚步的原因是什么,我大步向前的原因双是什么?
3.看花前的心情是 。看花后的心情是 。
4、给加线字词注音:
迸溅( ) 挑逗( ) 依傍( )
伫立( ) 盘虬( ) 酒酿( ) 疏理课文;
把握学生知识巩固及运用。
板书设计 4 紫藤萝瀑布
赏花 第1-7 自然段 欣喜
惜花 第8-9 自然段 遗憾
思花 第10-11自然段 振奋 (由花产生的思考) 加深记忆;
培养能力。
课堂小结 1.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巩固、提高、疏理文章内容。
布置职业 1、抄写课后词语,每个词5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积累语文素材。 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李启碧
篇2: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蓉江中学语文组 廖红健 /4/14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1、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2、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1、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2、熟读课文。3、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 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作者邮箱: liaohongjian@sohu.com
篇3: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东浩
宗 璞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人生应该是乐观,奋发进取地,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心态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从《生命 生命》一文中我们懂得生命是应该倍加珍惜的,但如果说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磨难,我们应该如何从心灵上去寻求解脱呢,下面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或许对我们会有帮助地。
板书: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
2. 写作背景:
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并在这一年的10月份病逝。
师问:可以想象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思考并回答,师明确:
痛苦
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作者有一天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目释怀,她的心情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 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师提名几个学生朗读,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阅读。
问: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紫藤萝有过怎样的遭?生思考回答,师板书:
紫 藤 萝
十多年前: 被冷落
被杀刈
现 在: 繁 盛
问:作者看到如此繁盛的紫藤萝原本痛苦的心情发生了怎样得变化?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生答后明确: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师板书:
看 花 前 看 花 后
作者的心情: 痛 苦 宁静、生的喜悦
师:这时作者很自然地把花和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对生命有了更深地认识,从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最后一句意味着作者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求用第三课里面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三:作业:解决课后“读写”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 检查生字词握掌握
二. 体会作者写花的技巧
三. 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 默写本课的字词
二. 完成第二个目标
师 拿一支花让学生观察(最好是成串的花如一串红之类,学这一课时一串红正开放,很适用)
问:如果让同学们写这枝花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
生:可各抒己见,师作板书:
花色: 光
花的形态: 整穗
一朵
成片
花香
师:如何去描写花的这些部分呢?每个学生对花的一个部分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生写后在班上交流。
师:看课文中写紫藤萝是不是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来。
生找出后回答。
明确(略)
师:把我们描写的一串红和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紫藤萝比较一下,看谁描写的更形像,更生动?
生议后师明确:
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用了什么方法使之形像生动起来的呢?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这些修辞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师:把刚才你对一串红的'描写也用上这些方法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描写生动起来了。
三. 作者写花写的得很美,但是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地是作者写花时写出了自己的的情感体验--借物抒情,
看看下面写紫藤萝花的用词:欢笑、挑逗、在笑、嚷嚷、忍俊不禁、笑容。这些词表现了花的什么?明确:
生 命 力
再看看第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花的描写是怎样和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
作者抓住藤萝花的生理特征通过想像很好的把自己要表达对生命赞美的情感融汇在了一起,可以说借物抒情水到渠成。
四:作业
课后仔细观察一种花,并写出一篇小文章,要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写出的花生动可感。
:
作者邮箱: dongqing36695@yahoo.com
篇4: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七年级语文教案。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音正字,品味重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2、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教学用具: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先来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
作者宗璞,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本文写于1982年,当时作者的弟弟刚刚去世,在这样的境况下,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偶然间在庭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
三、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四、整体感知:
1、请两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家做听众。其他同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
a、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思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明确: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
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师: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其中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等到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五、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讨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确定思考题。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2、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灿烂辉煌。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课后练习二中探讨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请学生按照
“写,运用了修辞方法,既表现了,也隐含着_”格式说话。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
--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c.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小资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紫藤萝花的身上汲取了力量要尽快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揣摩语句
研讨与联系二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4-22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紫藤萝瀑布(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设置: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并在这一年的10月份病逝。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二、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三、整体感知:
1、 听教师范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3、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四、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五、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补充讲解2个问题。
(1)“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生死迷、手足情’到底怎样理解才正确?”
明确: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死于1982年10月,这篇文章写于当年5月。弟弟病危,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而作者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毫不矫情,由此可见,作者的性格非常坚强,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
(2)你了解宗璞这个名字的涵义吗?
明确:“宗”表示动作,它的意思是效法、学习、师从、崇尚等意思。“璞”是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玉石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品位很高的石头;当然它又不是完美的玉。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本真的`,不矫揉造作的那样一种高雅、高尚、高贵的品位。连起来讲,“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高雅境界。
教师总结: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在大家的启发下,我真正感觉到了“宗璞”意谓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感到了作者在精神深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我们这次简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篇好文章,还认识了它的作者,拜访了作者的心灵。
二、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 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 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喻):“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承“瀑布”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顽皮、活泼、可爱的形象。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3、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 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6、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1)外形相似:这一树花开得繁密、茂盛,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条流动的瀑布,飞流直下,不可遏阻。
(2)意义相联:这一树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紫藤萝瀑布,就像一条生命的长河,绵延不绝,永无止境。
四、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反馈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篇6: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 型:品读课
主导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创意: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说话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的《铁萧人生》,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基于本文抒情性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品读课”。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可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用朗读来贯串这三大板块,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激活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
课前30秒视频(花繁叶茂的紫藤萝)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追踪作者的心灵轨迹,感悟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由衰到盛,使作者陷于凝思而顿悟,又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理解:
1、 放朗读录音。
[4] [5] [6]
篇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生命的永恒。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重点、难点
l、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难点:
(l)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
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
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
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提问:请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写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想摘一朵”。
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第二段:从“但是我没有摘”到“流向人的心底”。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到完。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讨论并归纳:从三个方面写。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4、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讨论并归纳: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5、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讨论并归纳: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6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7、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
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8、提问: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9、提问: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0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四、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五、板书
写景抒情
树
色:辉煌淡紫色焦虑和悲痛--宁静和喜悦
形:瀑布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状:流动、欢笑、挑逗、推、挤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花
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花
色:上浅紫、下深紫
形:帆一舱一舱内
香:嗅一视一幻(通感)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杏额现仅忍峻不禁仙露琼桨盘扎卧龙
┌─┬─┬─┬─┐
│ │ │ │ │
└─┴─┴─┴─┘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位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力。快了脚步。
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上文第二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5、上文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篇8:《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要求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问题组:
a、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二、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一):
a.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c、赏析语段中精美语句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教师小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问题组(二):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③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b、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
C、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④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中找出精美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与赏析。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三、体验反思
①质疑交流
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b.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②拓展延伸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C、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D、用一株实物花或植物(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③课外作业
a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b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篇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写景的作用。
【教学重点】
鉴于本文描写“细”、“美”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教学难点】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解决课后生字;查阅作者生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老师: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这一株不起眼的紫藤萝为什么会引起作者宗璞的关注呢?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是令人感动的,《紫藤箩瀑布》正飞动着闪光的瀑布,拥着张帆的船舱,引领我们去感受生命,执著于生命。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写景的精妙。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老师大屏幕显示,请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嚷嚷 花穗 船舱 绽开 紧凑 酒酿
发端 终极 迸溅 挑逗 繁密 伫立
凝望 笼罩 伶仃 稀零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2、范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要了解作者的这种感慨,就必须通读全文,感受那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紫色瀑布,绚丽色彩,郁郁幽香。下面请听老师的范读,并在听读中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
⑴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⑵ 紫藤萝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那么,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有什么变化?读后你有何感受?
四、简单的内容梳理
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忆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相互评论、补充。
五、研读赏析
刚才我们共同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细看它的每一个细部,可以深深的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思想内涵。
1、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箩瀑布,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
“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六、教师小结
1、紫藤箩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依然美丽而繁盛,这其中的“仙露琼浆”便是“生命的酒酿”,同样的,人也如花,劫难总会被幸福战胜,时间总会冲走不快。只要加快脚步,鼓足生命的勇气前进,你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
2、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试说明理由。
3、四人一小组,分别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互相评价朗读的情况。讨论交流喜欢的理由。
教师:
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精美语句,强调语气、重音、停顿等,体会文章写景的好处。
⑵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方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大屏幕出示赏析方法)
七、总结写法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2、写借景抒情的文章,你认为应怎样才能写好?
(提示:景物怎样才能写的细腻、生动?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八、质疑拓展
学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你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就文章的某些句子提出质疑: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老师可相机解答。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梅花。
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九、作业
1、再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仔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篇10:《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阅读提示 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本文体现宗步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感情,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有着更普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词语理解
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进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伫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露琼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察言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虬卧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本文的脉络:
文章的主旨是如何表现的?
文章是如何含蓄地表达感情的?
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3、精读赏析。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是怎样在文中反映的?
四、写法分析
本文重在对紫藤萝花作精细、真切的描写,展现紫藤萝积极的内在精神: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和奔放而又耐得住寂寞的纯朴本性。作者不用直接的渲染抒发,不作直接的说教,而是客观地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使读者能自己去领略紫藤萝花的精神与意义。
作者通过驻足惜花写出了自己与如瀑的花沟通,在宁静与喜悦中把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而把回想和展望交织,内在精神和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更加体会到今日花的丰茂的来之不易,在信加珍惜的心情下,鼓舞起生活的热情。
五、语句揣摩
揣摩下列各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绿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分析隐含的深意。)
2、我只是仁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分析含蓄表达的。)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分析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六、合作探讨
1、本文的语言优美,分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这种美?
2、本文的中心思想?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篇11:《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篇12: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写的是作者于情绪极度低落中, 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这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又是一首深沉含蓄的生命之歌,作者藉以平凡的藤萝花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本课教学的课型定位于品读――感悟课。基于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教育理论,我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品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整体感知――美点品读――体悟心境――感悟主旨”四个教学环节,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通过创设情境、诵读品味、点拨启发等教法,引导学生用心灵去反复品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师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凸显语文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教学目标】
语文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生动细腻、清新隽永的语言,。
2、过程、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4、媒体、手段: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明晰教学思路,增加知识容量。
【教学重难点】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据此,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品读精美的语言,揣摩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感受花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2、教学难点:回归现实生活,引领、体验、唤醒学生情感的共鸣,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并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深入研读文本,了解学生学情,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本课拟用一课时教学。教学以品读研讨为主要形式,以感悟生命之美为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与大家不期而遇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美丽鲜活的季节,在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够寻觅到生命涌动的迹象:冬水解冻了,青蛙从冬眠中醒来,每一朵小花偷偷地开放,还有正在吐露新绿的嫩叶……它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命(板书)。在现代作家宗璞的笔下,她同样借助藤萝花这样美好而平凡的事物把生命之歌唱得更响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聆听藤萝花所吟唱的生命的赞歌!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及课题,并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中思考两个问题。(屏幕出示如下问题,生齐读要求)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提示:注意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每一句话朗读的重音、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投入。)
2、听读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以上问题,教师深入学生中个别指导。
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提示: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结合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思考,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看花――忆花――悟花)
师总结过渡:作者的这种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的情感变化,是什么给了她力量?(是盛开的藤萝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赏花。
(三)美点品读
(屏幕出示问题,生齐读要求: 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品出花的风采。 )
1、每人找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品读,同桌或邻桌之间探究、交流、赏析,进一步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教师深入指导。
2、品读展示:学生各抒己见,有感情地朗读感触最深的句子,并从修辞运用、遣词用字、内容句意、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师生、生生共读共研,相互补充,深入体会花之美、生命之美。
3、重点挖掘品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课件出示问题: 展开想象,藤萝花瓣还可以比喻成什么?“帆”能否换成别的喻体? )
学生联系前后文相关句段,深入体悟这一比喻意象的深意。
4、感知藤萝整体形象:
(课件出示: 这是一树 的藤萝,我 “她” )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中提炼出藤萝花最主要的特点――生机勃勃(板书)
教师总结过渡:藤萝花的生命之美带给了我们深切的感受,或许是人生经历相同,此时此境,作者和我们的感受一样吗?
(四)体悟心境
(课件出示: 藤萝花对作者的心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1、生默读有关句段,抓住关键词语,阐述作者的心境变化:焦虑、悲痛――宁静、喜悦。
2、问题探究,背景解读: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如此的焦虑和悲痛?她的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生作答,教师紧扣“生死迷、手足情”补充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宗璞《哭小弟》中的片段:“ ……他去了。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
教师 配乐朗读,渲染伤感之情。学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关句子,读出情感和语气的变化:由低沉到轻松、愉悦。
3、睹物释怀,由花及人,因人思花:人之不幸,让作者亦想起同样的花之不幸。有哪些伤心的花事让作者如此动容呢?
生读课文相关语段,品读十年前藤萝花的伶仃、稀落到如今焕发生机后的藤萝花的繁盛、绚丽,引出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五)感悟主旨
1、作者从藤萝花的生长变迁中悟出了什么样的生活哲理?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屏幕出示: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生共同品读,前半句与后半句在情感、语气上的不同。
2、学生结合历史上、现实中的一些人或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提炼:生命永恒,我们要勇于面对不幸与挫折,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地对待人生(板书)。
教师结语:岁月如歌,生命如花。品读本文,我们不仅能够品出花之美,更能品出生命之“美”、生命之“力”。当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各种坎坷、不幸时,希望我们能用藤萝精神鼓舞自己,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乐观、豁达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课外延伸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用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选取一两种事物写一则生活随笔。
篇1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题说明】
《紫藤萝瀑布》一文安排在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组以“人生”为主题里,这一组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 篇章,其中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精美散文,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和进取的。《紫藤萝瀑布》描绘的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它同时又是一首深沉的歌,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在表达上,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
熊芳芳老师,用她创立的生命语文理念和策略预设这一课,在阅读方法上,以听读自读训练为重点;在内容理解上,以对话感悟人生为重点;在写作学习上,以仿写体验生命为重点,充分体现了课文特点,值得欣赏借鉴。
【过程展示】
一、导入――先看文字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
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提问:知道这里的“我”是谁吗?
(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以上文字是从她的《哭小弟》一文中摘录组合而成的)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作者因小弟身患绝症而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小弟于1982年10月去世)。一天,她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中,忽然看见一树紫藤萝。(点击课件:紫藤萝花图片)那淡紫色的瀑布一般的藤萝花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请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中的形象和事件。(板书:听读――整体把握)
点击课件,配乐朗读。
二、听读――整体把握
1、说话题
用一个词说说作者借着这篇文章跟读者讨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生命)
2、说形象
A、简单地说:花与人
B、说形象的变化过程:
昨天的花――今天的花――明天的花。
(昨天的花是衰败的,今天的花是繁盛的,明天的花是生生不息的)
焦虑而悲痛的我――宁静而喜悦的我――开朗而坚定的我
(看花前的“我”是焦虑悲痛的,看花中的“我”是宁静而喜悦的,看花后的“我”是开朗而坚定的)
3、说事件
A、平实的说:看花――忆花――悟花
B、诗意的说:与花相遇――与花对话――与花同行
明确:以上所说的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二三”:一个话题、两个形象、三个层次。这样的理解,已经带有一些鉴赏色彩了。诚然,这确是一篇值得鉴赏的美文。有人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幅精美的画,也有人说,它是一首深沉的歌。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要想对这篇文章的美有着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我们还应当在鉴赏其文之前先来了解其人。
(点击课件)
宗璞其人:
自白: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的痛苦,我便心安。
旁白:创作翻译并举,小说散文俱佳,是当代女作家中屈指可数的学者型作家。
即便不微笑,也让人触到慈爱;哪怕不开口,也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象。
她的创作如她的为人:真诚而严谨。
宗璞散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产生于她的不事雕琢的真情。
宗璞的长处是能够用清淡表现浓郁,把炽烈掩藏起来,而传达的却是更为持久的炽烈。读她的散文如面对一杯清茶,淡淡的绿色中,飘散着浓酽的清苦。
明确:看了这些介绍,相信同学们己对宗璞略有所知,品味了她的文章以后,也许会对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以深究品味的态度再次进入课文,各自放声朗读,可根据老师的提示去探究,也可以自己寻找角度去发现。
三、自读――探究品味
(点击课件)
品味其文:
我认为最美丽的一个画面─―
我认为最动人的一种情感――
我认为最难理解的句子――
我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我认为用得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用得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富有层次感的描写――
……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力求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见解。有些重要的、精美的内容若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可提出来加以补充)
小结:文章于淡雅柔婉中跳荡着热烈的生命,于简洁精炼中蕴蓄着高远的内涵。在品读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亲人、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那种炽烈而醇厚的深情。也许就因为作者有着一颗花一样美丽的心,才可能与如水的繁花有着内在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吧!在这场对话中,花儿究竟对“我”说了些什么,竟能让“我”于焦虑悲痛中得到宁静和喜悦,变得开朗而坚定?请展开想象,以藤萝花的口吻说一说。
四、对话――理解主题
说说阳光与心情
说说幸福与不幸
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
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
……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加以归纳与提炼:
生命的美丽与喜悦。
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
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执着追求与希望的可贵。
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生命的价值,就永远不会为生活所抛弃。
生命的力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生命的韧怀(紫藤萝的植物特性:生性喜阳光,却也能耐阴耐寒;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有一定耐瘠薄和水湿的能力;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强,微碱性土中也能生长良好)
小结:藤萝花告诉了“我”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再来听听名人们是怎样说生命的吧。
五、扩读――延伸思考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美,是从生命内部射出的光芒。
――库鲁拿
▲生命是篇小说,不在长,而在好。
――辛尼加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 涅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富兰克林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罗曼・罗兰
▲幸福的诀窍,并不在于努力得到快乐,而是在努力中发掘快乐。
――纪 德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 心
宗璞在大自然中与紫藤萝相遇,紫藤萝告诉她生命的美和宝贵。著名的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曾经倾听过花儿对她讲述生命的真谛。
(点击课件,指名朗读)
白色山茶花
席慕蓉
山茶花又开了,那样洁白而美丽的花,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提问:山茶花对席慕蓉说了些什么?
“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不在于漫长,而在于美好”“即使明天就会凋零,也要在今天努力绽放”等。
六、仿写――体验生活
宗璞曾经这样说:“看不见很多东西,可是我看得见大自然,它是那样大,那样丰富,大得让我看得见,丰富得让我看得见。哲人说:‘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也就是说,要记住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我没有很高的境界,只是感觉到自己上下周围有天地、有万物,是多么大的福气。我看得见大自然,我很满足。”是的,生活在大自然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如果你用心倾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对你说话。在大自然里,宗璞遇见了藤萝花,席慕蓉遇见了山茶花,这些花告诉了她们生命的真谛。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走进大自然,你遇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提问:请以“与相遇”为题,学习两位作者的手法,仿写一篇从自然界体验生命的文章。
【欣赏借鉴】
熊芳芳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很有特色。其设计思想里面谈到一条,说要“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并且叫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透露出以学生为本的初衷。她试图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为教学造势,从导入到课外延伸部分,诸教学步骤和环节都围绕体悟生命意识、强健精神追求这个思想核心来运转,教学立意是十分突出的,集中地体现了她的生命语文理念。
一是提出“情感背景”的概念,展示作者一段不寻常的情感经历,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课文。这为“入境”、探究和体悟,开启了情感的闸门。从选择语料(作者另一篇文字《哭小弟》)到选用方法上,都堪称上乘。
二是提出“自读――探究――品味”的概念,细针密线地设置了七种探究的角度,使学习有了可以攀登的台阶。这里,她在设计上有一个强烈的对比:梳理全文的主干脉络是略写,抓住要目一笔带过;赏析奇花嫩蕊是详写,姹紫嫣红细细咀嚼。好!以往那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俗套子,已然踪迹不见,代之以详略有别的新安排,比较纯正的“语文”味道就出来了。
三是选择台湾女作家席慕蓉的谈花之作《白色山茶花》,与课文《紫藤萝瀑布》形成对照,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更加深入地认识课文,凸现教学立意。
有这么多可圈可点的奇思妙笔,就成了一个立意鲜明、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有望作出一次有价值的教学实践。探问这个教学设计最有价值、最值得推崇的一条特色是什么?就是把“咀嚼语言”放在比较要紧的位置上。因为作者以美的形象作为触发点,寄情于此,紫藤萝被写得极有生命力,活泼而繁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十二、三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生死的问题几乎没有多少思考),对作者感情的体悟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熊老师在这里预设引领学生反复美读,在美读中品味文字、文意之美。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适当点拨,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这就很圆满地实现了生命教育目标。
篇14: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紫藤萝花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涵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
(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
──花形,花色和花香。
1、花形:
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
⑴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⑵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 “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⑷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他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⑸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
描写整体的──⑴⑵
描写局部的──⑶⑷⑸
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2、花色:
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花香:
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四、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预计将找到如下几个:
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成了精神的宁静。“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2、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先来看上下文,这句话是如何引出来的。作者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改种了果树。是因为喜欢种果树吗?不是的,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因为时隔久远,作者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关系,也是因为这种言论太荒唐了,她已经不太想重提此事。因此,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那时的人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呢,而且是必然关系?
我们来看写作的年代,课文最后标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82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就说明了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十年**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
而写这些紫藤萝花十多年前的稀落,也正是为了反衬它现在的繁茂,使之形成对比。同时作者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些不幸最终都将过去,因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第10段中作者的一番感触。
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谁能根据课文更加具体地来解释呢?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二课时
一、检测字词
二、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出一道大题,让学生能够主观发挥。
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三、回顾
宗蹼的《紫藤萝瀑布》开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明白地告诉读者:作者对眼前景物的注意开始了。接着,作者仔细观看了这一片茂盛的藤萝和每一穗盛开的藤萝花甚至是每一朵花蕊,这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在观察中联想到了瀑布、水花、帆船等形象,并且寄予了宁静和喜悦的情感。而后,作者又联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稀疏的藤萝,从而扩展了时空境界。作者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又进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元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这是文章的升华。最后,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摒弃了“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苦”,情感得到了净化,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她得到了解脱,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想开了,看透了,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四、讨论
宗璞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者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五、课堂活动
模仿课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描写一种花,或者一种草,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对它进行描绘,如比喻、拟人等,要形象、生动,并附上图画。请一个同学把她所写的念出来,另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来进行品评。
六、说话练习
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要求要多角度地去感受)
篇15:《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
3、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学难点:
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对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9・12星期一第1课时,9・13星期二第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导入
同学们都接触过不少花草树木,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植物呢?为什么?
女同学一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譬如我,我就很喜欢向日葵,不为什么,只是看到向日葵就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愉悦感,看到向日葵就开心!我高一的那个暑假去贵州玩,坐车的时候看到满山遍野的向日葵,让人感觉那个山头都充满了阳光、希望和欢乐!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我的生日花,居然那么巧,就是野生向日葵!野生向日葵的花语是“投缘”,据说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是理想的情人,更是最佳的终生伴H。呵呵,不知道准不准,不过我喜欢向日葵的时候还不是因为它的花语,最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一种快乐的意象。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时候,面对紫藤萝花产生了联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盛开的紫藤萝,她所见所感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检查预习
1、集体朗读课文,给段落标上记号,并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2、字词学习。
叫嚷 麦穗 船舱 绽放 凑合 酝酿 迸溅 挑逗 伫立 伶仃 风帆
依傍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篇16: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助挂图或实物照片,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学生可联系自己的感性经验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理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冰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八、九段
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十、十一段
齐读第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篇1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发现、捕捉、品析文中一荣一枯的紫藤萝意象,分析置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瀑布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
(投影显示紫藤萝图片)
而紫藤萝则是一种供观赏的、有羽状复叶紫色花的木本植物。盛开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一位女作家宗璞以她细腻的感知丰富的想像用瀑布比喻花繁花盛、蓬勃旺盛的藤萝可谓新颖独到。
(板书文题)
有一位诗人说,看见了花,就不由得停止了脚步。今天,让我们停住脚步,在宗璞的引领中去感受花繁枝茂、郁郁幽香缭绕的“紫藤萝瀑布”,去倾听生命的歌唱。
二、背景资料
投影显示:
1、宗璞(pú: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受到熏陶,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铁箫人语·哭小弟》)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而写作此文时她的小弟──一位娴科技、娴艺文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了血汗、才华的正当盛年的工作者却身患绝症。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
三、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词语。
四、品析语言,鉴赏紫藤萝意象
1、教师范读2~6语段。
2、请学生思考:依行文顺序,说说这5个语段的描写内容是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和花朵。
3、宗璞以极为精细的工笔,为我们绘写藤萝花独具美韵的风貌,以至那色泽、那神采、那气味都鲜明可感,画出你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说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
⑴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繁花盛,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⑵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逗引、招惹之意,在语境中是贬词褒用。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⑶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描绘神态,突出它们生命的盎然勃发,让人感觉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嬉闹。
⑷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舱”比喻花朵的外形,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拟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更显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默读、体味寻踪“美点”。作者以她卓越的笔力绘写出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而精致的“工笔画”,那么,在品析欣赏中,你认为紫藤萝这个意象美在何处呢?
互相讨论,归结:
⑴ 美在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象渲染:
展现在眼前的是繁茂的一树花,它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这就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描写与抒情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写“情感”。
⑵ 美在淡紫色的弥漫:
柔美的淡紫色既写花色的艳美,又闪现出生命的灿烂、辉煌与欢乐,富有诗情画意。
⑶ 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
作者对小花的描绘手法细腻,充满情感。“帆”“舱”“笑容”给人以美好的想像,让人体悟生活之可爱、生命之可爱,奋进之可爱。
⑷ 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
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绘写出花的美感与动感。
5、明艳繁茂的藤萝花给人的温暖的色调,是一种明快的情绪与生活的欢欣,但在文中作者还记下了“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的历尽劫难衰颓零落的藤萝花,请同学们朗读第8语段,摘录出写昔日藤萝花的语词,思考作者忆及它的用意何在?
关键语词如: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朵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那曾有过的与今日繁茂、热烈的藤萝花相对比的一株,无疑是时代色彩在作者意绪上的投影,一荣一枯正是为睹物释怀,抒情议论预设的基础。
小结:对紫藤萝从花瀑到花穗到花朵的明晰层次和典雅凝练的语言表达正是文章诗意美的蕴蓄。
【《紫藤萝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2.紫藤萝瀑布教案
8.紫藤萝瀑布答案
9.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10.语文 -《紫藤萝瀑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