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2023-10-15 09:06: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黑馒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痹谘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 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比鲜侗究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弊灾鞣⑾趾鹤值墓棺痔氐--“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痹谑蹲滞豕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毙∨笥烟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焙猛媛穑壳牒⒆用侨险婀鄄臁拔纭弊趾汀坝瘛弊郑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背樯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毖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弊远量挝摹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奔觳樽匝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背鍪净疃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倍烈欢潦橹械亩叹洌感悟方法。

3毕衷诰桶涯憬裉煅У降氖蹲址椒ê湍愕男』锇樗狄凰蛋桑。ㄐ∽榻涣鳎

4彼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 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背鍪尽扒А薄ⅰ案伞薄ⅰ巴酢弊帧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敝傅肌巴颉薄ⅰ盎А弊帧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毙∨笥衙嵌纪δ芨傻模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毙〗幔盒∨笥衙牵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2:《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 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区分“万、干、王”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

1. 师:“学汉字,真有趣。减一笔,成新字。”引出今天的课题--“减一减”。(板书课题)

2. 师出示“方、午、玉”字,以“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样?”激趣。让生同桌摆一摆。

3. 抽生上台一边摆一边讲解摆法。

4. 引导学生认识部件“子”和“目”。

二、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

1. 师:“孩子们非常能干,只减一笔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象的字,那它们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2. 学习小组学习。

(1)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说说书上的组词,讨论交流词义,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3. 集体交流。

(1)通过请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字音,注意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如“户”的正确发音。

(2)集体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口头组词。

三、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

1. 指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课新字的构字规律。

2. 齐读书上短句。

3.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短句,记方法。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 学生先自己记忆生字字形,书写笔画笔顺,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2. 指导学生书写。

3. 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组词。强调要注意区分这几组形近字。

4.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运用本课学到的“减一减”构字方法,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3:13减几 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张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体会13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3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3减几的计算,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13减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2减几的知识,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课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图。(把图中的“树上原有13只猴子”改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并出示问题: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动)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12-4=8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下来了4只,就是从12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2-4才能得到。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12-4=8的?

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进行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如:倒着数;想加法算减法;把12分成10和2,10-4=6 6+2=8。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新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树上原有13只猴子,下来了4只,树上还剩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比,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树上原有的猴子数由12只变成了13只,下来的猴子数没有变,问题也没有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13-4=

教师:13-4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减几。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教学例1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12减几的方法来计算13减几呢?

学生:应该可以吧,因为它们都是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师:好,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着算一算13-4。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用第1种方法(倒着数)计算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抽1个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2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呢?

仍然抽1个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3种方法(把13分成10和3,10-4=6,6+3=9)计算的呢?

学生举手并汇报。

教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可能有学生说:因为12-4=8,13-4和12-4比总数多了一个,而减去的数是同样多的,所以13-4的结果要比12-4的结果多1,就是9。

如果没有学生发现教师不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3-4=9,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2减几的计算方法在13减几中同样可以用。

教师:大家这个发现不错。老师还想对用想加法算减法这种方法计算的同学再提一个问题,其余的同学当小裁判,看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就是:想4+9=13除了能计算13-4=9以外,还能计算什么减法算式?

学生:13-9=4。

教师:这也是我们前面知道的想1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2个减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现在又起了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出示。(下来的猴子变成了6个)

学生:树下的猴子变成6个。

教师:下来6只,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

教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改变猴子下树的只数,给大家出个题目。

学生可能说:下来5只,还剩多少只?下来7只,还剩多少只?……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

试一试

(1)出示课件算式:13-9= 13-6=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式的计算。

(3)抽学生回答算法,引导学生回答成对算式的计算方法,理解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例2

出示课件

(1)找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信息(9只小猴在拔河,4只小猴在跳绳)。

(2)让学生自己填一下书上的方框。

(3)公布答案。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一个小朋友讲出两个数的加法算式,同桌则讲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算式的被减数是同桌说出的加法算式的和。

2、口算卡片

老师拿出12减几和13减几的口算卡片,请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1、知道了用12减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3减几的减法。

2、发现了13减几中的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口算。

篇4:13减几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13减几》教案

教学内容: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期教材第88页例2及完成练习14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注重与加法的联系。

2.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面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注重与加法的联系。

2.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钥匙卡片(上面有11、12、13减几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是算法。(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况、探讨新知

1.激励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美丽的卡片(出示钥匙卡片),这些卡片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助同学们打开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那么老师要发给谁呢?要发给坐的最好,上课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小朋友。教师将在下面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奖给学生,下面的环节不再强调。[此谈话具有以下作用: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⑵为游戏活动作准备。⑶增大学生的参与面。⑷复习11、12减几,巩固13减几。]

2.创设情境。师:天气渐渐变冷,小动物们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棒,于是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出于课件情境图)

3.先让学生观察,再引导:让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熊?有这么多的小熊,它们都在做什么动力?看着这么可爱的小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4.师引导:小朋友们提的数学问题真好,看着小朋友们提得这么认真,我们有两位好朋友也提出了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情境图下面出示问题)

5.师:那么根据这两个问题,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列式?写在练习本上。

6.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13-4    13-9

7.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13-4后,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师板书计算的方法。(探讨算法的多样化)

8.师:其实在小朋友在想的时候我们小动物们也在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三种想法:⑴10-4=6 6+3=9 ⑵4+9=13 13-4=9 ⑶13-3-1=9]看一看每一种想法,并让喜欢这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老师也可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法的优化)

9.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那么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13-9(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10.巩固练习:算一算13-5、13-6、13-8、13-7。(学生完成后观察每           一竖两题有什么关系)

11.小结。师:今天我们完成了这么多的题,我们给这些题取一个名字(板书课题:13减几)

三、活动练习

师:同学们已经会做13减几的题了,想不想为所学的知识来进行闯关游戏?(游戏介绍:每关有一个题目当学生完成后,就会出现关口:一把锁,锁上有一个数字,孩子们将算出钥匙上的题目,找到能打开锁的钥匙才能过关)

第一关:照样子对口令(课堂活动1题根据6+7=13 说出13-6=7 13-7=6)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教材练习18第1题第2幅图(学生在书上完成,完成后让说说是根据什么写的算式)

第三关:只要学生能找钥匙就过关。

第四关:教材练习18第5题(学生完成后,问一问:你发现了什么?)

第五关:口算练习,用比赛的形式完成

四、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吗?

五、课后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按一定的顺序写出13减几的算式,并找找有什么规律。

篇5:《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减一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情感目标: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情感目标: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6:《加一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字。在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汉字的趣味。

2. 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本课的生字“旧、由、甲”的读音和字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教师: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等词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

1. 让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记字方法。

2. 教师相机导出儿歌。(课文最后两行)

3. 出示老朋友“日”字。

4. 点明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都是在“日”的基础上“加一加”。(板书课题)

5. 以“加什么呢”激趣。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字。再抽生上台一边摆一边讲解自己的摆法。

二、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

1.师:“孩子们真能干,只加一笔就变出这些字来,而且模样还真有点相象,那它们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以此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

2.分小组学习。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说说书上的组词,讨论交流词义。

(3)口头组词。

3.检查交流。

(1)通过请小老师、“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检查字音,注意强调区别“由”、“甲”、“旧”的读音。

(2)指出小组里不太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3)学生口头组词。

三、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

1.小结方法:一个“日”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书写这6个生字,注意“日”的位置和变形。

2.记忆组词中引出的生字的字形。学生先自己记忆,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3.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组词。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运用本课学到的“加一加”的构字方法,进一步给学过的简单的汉字(如:大、土)进行添加笔画组成新字的游戏。

[《加一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7:《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岬ピ夏辅购鸵艚冢u。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闭莆炸埂ⅲu的四声。

3崩用教材的情景图和儿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课前准备

ü和yu以及带调ü和yu的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以及yi、wu的四个声调

二、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惫鄄烨榫惩迹盒⊥锰锾锝樯苷馐撬的家,你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碧富暗既耄捍禾於嗝腊!你看燕子回来了,细细的春雨在天空飘着,绿绿的禾苗快乐地喝着水。一阵春风吹来,河水轻轻地摇呀摇,把一群小鱼送来了,他们和青蛙唱起了歌。

三、学习单韵母

1毙∮愕挠憔褪堑ピ夏辅沟亩烈簟

2崩鲜κ痉斗⒁簦学生看老师的口型:扁圆嘴巴üüü。

3毖生模仿发音,齐读,个别读。

4备ü带上四个声调,请学生试读,跟老师读,然后打乱四个声调顺序读。(集体读、个别读)

5庇猫沟乃母錾调组词,随机在图上贴上带调的ü。

四、儿歌诵读表演

1背鍪径歌,小兔田田问大家认识哪些字。田田范读。

2碧锾锝潭粒学生跟读。

3毖生练读(个人读、小组读、表演读、全班齐读)。

五、指导书写

1背鍪就家唬同桌观察图,讨论怎么记住(图形记忆、指拇游戏等多种方法)。

2惫鄄歙乖谄匆舾袼占的位置。

3崩鲜υ谄匆舾裰邪逖莰梗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写。

4毖生练习书写,先描红,再仿写。

六、学习音节yu

1毙⊥锰锾锝补适拢航裉焓切∮愕纳日,好朋友们好像都忘了这件事。到了晚上,小鱼伤心地哭了起来,流着泪跑回家。刚一进家门,小伙伴们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还送给她一件特别的礼物--漂亮的新衣服!小鱼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不哭了,高兴地笑了!

2比隙烈艚冢u,用顺口溜帮学生记住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小鱼见到漂亮衣,擦了眼泪笑嘻嘻,擦干眼泪还读ü。

3绷废岸粒u的四个声调,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4痹诙歌中把音节yu找出来,再读儿歌。

[《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8:《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 学 过 程

一、认字

1、谈话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季节?描绘一下它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2、读《春姐姐》这首儿歌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读(如果学生不能完整地读儿歌,则问:你认识哪些字,把自己认识的字画下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2)指名读儿歌

(3)领读

(4)分组读

(5)齐读,并背诵下来

3、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四个字“去、绿、鱼、曲”。

(1)在儿歌中认字

(2)读生字卡

(3)让学生用这些字说一些词语,或说一句话

二、学习韵母ü

1、老师把“去、绿、曲”三个字的拼音写上。

2、学生观察这几个音节,哪部分是一样的。

3、师指出:“去、曲”的两个音节中声母q后面也是ü,只是ü。碰到声母q后,上面的两点要去掉(小ü见了q脱下帽子行个礼)。

4、继续练读四声。

5、巩固记忆字形(借助小鱼吐泡图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ü的字形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认识yu

(1)师讲故事出示:韵母ü看见大y 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 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 y 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 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着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 。

(2)在这个整体认读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可它还读ü。

2、练习四声。(反复读,体会四声中声调的变化)

3、巩固记忆字形。(大y 带小ü,紧紧在一起就是yu)。

4、指导书写 u 和yu。

[《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9:《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读准单韵母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 能正确书写ü、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ü和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y、w、yi、wu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复习,用“摘果子”的游戏,按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归类,摘一个果子读一个音。

二、学习单韵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小鱼吐泡泡)

2、让学生把“鱼”读成一声。告诉学生“鱼”读成一声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自由读,体会读音。

3、抽读,观察口型编儿歌:“扁圆嘴巴。”

4、开火车读,齐读。

5、观察图画,说说ü像图上的什么?你怎么记住它?试编顺口溜:“小鱼吐泡,u加两点。”

6、观察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写。教师讲评,示范。强调: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两点写在上格靠近第2条线。

7、作业讲评。

8、练读ü的四声。提示:ü带调后头上的两点不能丢。

三、学习音节yu

1、故事导入:老师指导学生给音节yi和单韵母编故事。(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2、读、认音节yu,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小i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yu的四个声调。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四、读语境歌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学生练读儿歌,用“ü”画出ü的音节。

3、疑难处教读,小老师教读。

4、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游戏巩固:送拼音回家

准备好拼音卡片。游戏时,分小组活动,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拼音送到相应的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小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板书设计:

ü ǖ ǘ ǚ ǜ

yu yū yú yǔ yù

[《ü》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0: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3减几(一)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课题

教学内容:10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加深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巩固计算。

2、充分注意对学生退位减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3、培养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数学迁移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数字图片、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复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写出计算的步骤,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总结练习的情况,对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予以表扬,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一边说,一边板书11-4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4=11,采用学过的加法的计算方法,求出()中的值来。

2、引导:好,那么大家跟着我的计算思路,求出12-4=?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看看谁计算的结果正确。

3、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计算步骤和方法,总结学生中出现的好的方法。

4、和同学们一起重复计算步骤,把其中的一种方法作为重点讲解,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

5、启发学生寻找11减几和12减几的联系和区别。

6、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1、引导:我们已经掌握了解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不止一种,现在我们做练习巩固这几种方法。

2、出示题目:公共汽车上有12个人,下去了5个,现在还有几个?

3、学生发言。

4、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讲出计算步骤。

5、小组游戏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2减几

12-4=8

(1)10-4=6(2)4+8=12(3)12-2-2=8

6+2=812-4=8

篇11: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1减几(一)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课题

教学内容:101-102页的例1、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11减几即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从十位上退1的概念。

2、通过让学生动作、语言、思维的配合,手、脑、口并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3、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不够减则借位”思维方式的形成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

一、复习和为11的加法

9+()=11()+8=11

6+()=11()+7=11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

1、板书:11-5=?提问:大家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

2、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

3、提问:大家看看单个的小棒够不够减呢?那应该怎么办呢?

4、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计算方法;教师加以引导:从捆好的10根小棒里拿出4根,加上余下的一根,就是5根,拿走它们,数余下的根数,就是这道题的答案。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计算方法,现在大家动手操作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其它的科教片方法。

5、学生操作。

6、引导:对了,我们还可以这样算,从捆好的10根小棒中拿出5根,把留下的和散着的数一数,就是我们要得到的结果。

7、引导:大家说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8、总结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要多动脑筋思考,发现问题。

三、练习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11减几

11-5=6

(1):10-5=5(2)5+6=11(3)11-1-4=6

5=1=611-5=6

教学反思

篇12: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8减几(一)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课题

教学内容:16、17减几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形成退位减法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培养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中多样化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思维模式的形成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

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11、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写出计算步骤,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练习的情况。

学习16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一边说,一边板书15-8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8=15,采用学过的加法计算方法,求出()中的值。

2、引导:好,那么大家跟着我的计算思路,求出16-8=?可以相互讨论,看看谁算的结果正确。

3、要求学生谈计算步骤和方法,表扬学生中出现的好方法。

4、引导学生重复计算步骤,重点讲解一种方法。

5、启发学生寻找15与16减几的联系和区别,在对比中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方法。

6、教师总结。

学习17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大家已经学会了16减几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学习1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出示题目:花园里有17棵树,小明浇了9棵,还有几棵没浇水?

3、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4、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讲讲计算步骤和方法。

5、引导学生做游戏

6、汇报,师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篇13:《做操》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弊灾魅鲜侗究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蹦苷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背醪饺鲜抖、西、南、北方位。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东、西、南、北方位。制作太阳形状的生字课件,生字组词开花课件,指南针实物等。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谜语导入

1辈旅沼锏既胄驴巍

谜语:“有位老公公,满脸红彤彤,天天早早起,按时来上班。”学生猜谜(谜底:太阳)。(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太阳。)

2崩鲜μ嵛剩汉⒆用侵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想知道太阳怎么帮助我们识别方向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做操”于已画的“太阳”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碧录音范读课文,用手指课文,看谁听得最认真,指得最准确。

2狈中∽樽杂衫识量挝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请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教读。

3逼攵量挝摹

三、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比ψ钟蜗罚

(1)课件出示本课8个生字的太阳状卡片。

(2)听到大家的读书声,课文中的字宝宝高兴地跑出来了,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快用笔在课文中圈住它们吧!

2毙∽楹献鳎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逼攵辽字,去掉音节读,开火车再读生字。

4苯涣髯约鹤畹靡獾募亲址椒ǎ耗阕钕不都悄母鲎?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

5鄙字开花游戏。

课件出示-空花盆,问:想让花盆开满鲜花吗?那就给生字找伙伴(找到一个花盆就会开出一朵漂亮的鲜花,并送你掌声)。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闭庑┳植坏要求小朋友们会读,而且要求小朋友们会写。(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2蹦闳衔哪个字最难写,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个字。

3毖生交流一个字,教师就在田字格中范写,并让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口头说出笔顺。

4蹦闳衔哪个字容易写错,需要给小朋友提个醒。

5苯淌ρ彩又傅佳生完成描描写写。学生写字之前,先背诵正确写字姿势儿歌: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本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长。并注意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

6毖生自主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写的生字。

五、读中感悟,指导背诵

1敝该读课文,师生评议。

2毖≡褡约鹤钕不兜姆绞嚼识量挝模嚎杀叨帘咦龆作,感知方位;可对读……

3笔ι赛读:师读-生评-齐读。

4北硌堇识粒指导背诵。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蓖嘉亩哉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图中指出东、西、南、北方位,相互交流,说说理由。(相机板书方位词)

2弊龇轿挥蜗罚菏喊口令,让学生先练习向左(右、后)转,再说说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学,向后转再看看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学。

3毕胍幌耄喊晚时,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向?

4蹦慊怪道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吗?(出示指南针实物,让学生观察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5辈贾醚生课后收集辨认方向的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问别人、看书、到图书馆、上网查阅等途径收集资料)

[《做操》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4:《cch》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c、ch,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会读音节ci、ch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带有c、ch的音节,感受拼读的乐趣。

3.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帮助学习普通话,体会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读准声母c、ch和它们的音节ci、chi。

教学难点

区分平、翘舌音c、ch,以及ci、chi。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课件。

学生:自制拼音卡片、橡皮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引发求知

1.(出示聪聪的头像)孩子们,这是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聪聪今天可高兴啦,因为他要到外婆家去玩。外婆住在风景优美的农村,孩子们愿意陪聪聪一起去玩玩吗?

2.聪聪乘着汽车出发了,不一会儿,来到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咦,今天的收费站可真奇怪,每个通道的栏杆上都挂着一些拼音。叔叔阿姨告诉聪聪,只要读准栏杆上的声母和音节,就可以通过了。孩子们,愿意帮助聪聪吗?

3.出示声母z、zh,音节zi、zhi,复习认读,注意读准音。

二、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1.导入:孩子们多能干呀!瞧,通道的栏杆升起来了,汽车进入了高速路,两边的风景多美呀!

2.借助图画学习声母c。

(1)快看,路边有一大盆仙人掌(出示仙人掌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仔细观察仙人掌的样子,你能用橡皮泥捏一捏它的形状吗?(学生动手捏泥)

(2)(学生展示作品,师出示声母c)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声母朋友c。(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学生试读;教师示范,讲读发音方法;学生模仿读;同桌互读互检;小组开火车读,评价。)

(3)我们怎样记住这个声母朋友呢?给它编个顺口溜吧?(仙人掌ccc;半圆半圆cc c。)

(4)我们一起来把声母c送回家吧!(学生书写声母c)

3.借助图画学习声母ch。

(1)孩子们学得可真不错,汽车继续往前行。远远地,我们看见了一只长颈鹿在干什么呢?(长颈鹿在吃树叶呢!)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得多香啊!

(2)(出示声母ch)指导学生读准声母ch的翘舌音。试读;示范,讲读发音方法;模仿读;同桌互读互检;小组开火车读。评价。

(3)仔细观察图画和声母ch,你有什么发现?(鹿吃树叶chchch。)

(4)把声母ch送回家(学生书写声母ch)。

4.指导区分c、ch(椅子一靠,舌头就翘)。

5.认读音节ci、chi。

(1)聪聪和小朋友一道认识了声母c、ch,心里可高兴啦!汽车一路奔驰,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该往哪儿走呢?路牌被遮住了,怎么办呢?(出示音节ci、chi)没关系,只要你读出遮住路牌的音节,就会看见路标。孩子们,你认识它们吗?你是怎样认识的?(联系前课的学习方法)

(2)读音练习,注意读得响亮一些,长一些。

(3)练读ci和chi的四声,并组词。

(4)孩子们读准了音节ci、chi,路标就跳出来了,原来是往右行。不一会儿,汽车就来到了外婆住的村子前。孩子们,跟着聪聪下车吧。

三、拼读练习,学习儿歌

1.树上结满了又红又香的大苹果,聪聪想给外婆摘些苹果,可是没有钱。看树的阿姨知道了,夸奖聪聪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她告诉聪聪,只要能读出苹果上的音节,就可以摘下苹果。孩子们,我们都是有孝心的孩子,帮聪聪多摘些苹果吧!(出示带有音节的大苹果树,音节有:cɑ、ce、cu、chɑ、che、chu、cuo。)

(1)拼读平舌音:cɑ、ce、cu、cuo。

(2)拼读翘舌音:chɑ、che、chu。

(3)平、翘舌音对比拼读。

(4)孩子们真棒,摘了这么大一篮子苹果。我们提着苹果去看外婆吧!

2.学习儿歌。

(1)聪聪见到外婆,可高兴了。外婆见到聪聪,也很高兴。他们有说有笑地进了屋。细心的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外婆的屋子里有什么呢?(出示春蚕图)

(2)外婆养蚕干什么呢?自由轻声朗读儿歌,找出儿歌中带有c、ch的音节,圈画出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评议。

(4)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5)分组比赛朗读。

3.读读连连。

(1)孩子们把儿歌读得真好,逗得外婆笑嘻嘻的,夸奖你们和聪聪一样,都是聪明的孩子。外婆让大家到院子里做游戏,喜欢吗?

(2)把图片和音节分在孩子们手中,在音乐声中找朋友,使图片和音节词合在一起。读一读。

(3)学生连线。

(4)自由选择一个音节词说话。

四、课后延伸,家校结合

今天,我们跟着聪聪到外婆家去玩,一路上认识了一些新的声母朋友和音节朋友,孩子们记住它们了吗?回到家,把它们制作成小卡片,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好吗?

[《cch》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5:《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识字相对于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喜欢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体验识字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习新的笔画竖勾,会写生字“牛 羊”。

认识一个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认识表示四种动物、四种水果的八个词语。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反复再现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表现,那我们就来比一比怎么样?比一比谁坐得端正,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1、比一比。(相机板书)齐读课题。

师:呀,读出了气势,都想比个高低哦。那好,张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比一比你们的眼力,看看这是哪?(农家小院)

师:这院子里的东西可多了,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黄牛、花猫、小鸟、鸭子、杏子、苹果、桃子、红枣)

师:有这么多。你们的观察还真仔细,可细心的孩子还能发现其实这些词语属于两类。

生:动物和水果。

师:你真棒。现在我们要离开农家小院了。可是这些动物和水果们可舍不得我们了。都希望你们可以和他们说再见呢。(除去图让学生读词语。)随机指到词语上来。

二、学习生字

师:这些词语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老师都把他们标出来了。你能读准他们的字音吗?

师:你们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记住他们?

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生字了。可我还是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棒。

开火车读。

三、学习韵文

师:你们可真不错,可我们的动物和水果们可调皮了,跑到我们的课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们也来比一比谁能把我们的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

师:比一比,谁来读一读?

分组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全班读。

师:他们都在比什么呀?(大小 多少)

师:都有谁在比?

相机学习:群、颗、堆 以及他们的用法。

四、学写字

师: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那么写字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勾。他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个笔画很像?(竖提)

请生提示当小老师。

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6:《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

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

2、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 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

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 从肤色上看:一黑一白

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学习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学习从不同方面去比,就会有不同结果。

3、在比较中渗透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地球、太阳比较:太阳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较,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学习句子:“太阳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过比较确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游戏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如“长”,学生就要说意思相反的词“短”。

2、游戏二,学生上台举起“大”,学生齐问:“什么大?”上台学生自主回答后,又举起“小”问全班“什么小?”,并抽其他同学回答。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长”、“足”等。

[《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7:《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⒈初步感知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⒉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⒊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比较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⒈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脚趾短”。

⒉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

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从肤色上看:一黑一白

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学习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学习从不同方面去比,就会有不同结果。

⒊在比较中渗透用辨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地球、太阳:太阳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较,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学习句子:“太阳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过比较确定,不是固定不变的。用课件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游戏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如:“长”,学生就要说意思相反的词“短”。

⒉游戏二,学生上台举起“大”,学生齐问:“什么大?”上台学生自主回答后,又举起“小”问全班:“什么小?”并抽其他同学回答。

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长”、“足”等。

四扩展活动

⒈用“大”、、“小”造句说话。

⒉让学生说说爸爸、哥哥、弟弟的大小关系。

⒊同桌比高矮,再与别的同学比,看看高矮的变化。

板书:

比一比

大-小 多-少 高-矮 长-短

[《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8:《an 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前鼻韵母an是拼音教学的第13课, 后鼻韵母ang是拼音教学的第15课,本来不是一课的内容,但鉴于阳城方言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前后鼻韵母分不清,所以我把an和ang放到了一课时来教。通过前后鼻韵母的对比学习,扫除本地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障碍,做到教材要为教者灵活所用,教学要与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

设计理念:

1..教学中先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拼音的钥匙,同时尊重学生个人的体验,让学生做拼音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采用“先扶再放”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将采用大面积的指名读,开火车读,同座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鼻韵母ɑn、ɑnɡ,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能准确地拼读韵母是ɑn、ɑnɡ的音节。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导读法、引导法培养学生认读读音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读出an、ang

教学难点:读准韵母ɑn、ɑnɡ和相应的音节。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认读学过的音节。

二、激趣导入

大家读得这么棒,老师奖励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音乐。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今天,有两个复韵母跑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去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找找它们吧。

三、新授an ang

(一)学习an

1.课件出示“天安门”图片,教学生初步认识“天安门”。师:今天认识的第一个鼻韵母宝宝就藏在“天安门”中,知道它是谁吗?

2.教师板书:an 学生读an音,课件先展示an的发音要领,接着老师辅以形象的手势教读an,然后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

3.练读an的四声 先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声调应标在谁的头上,再依次出示an的四声,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然后打乱学生认读,最后让学生从带调的an中自选一个音节试着组词或说一句话。

(二)学习ang

1.我们在天安门找到了an,还有一个鼻韵母藏在哪里了呢?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上“昂着头”的图片,学生初步认识“昂着头”的昂,“昂着头”的昂我们把它读成轻声是什么呢?

2.教师板书ang,学生练读ang的音。首先展示ang的发音要领,接着教师辅以形象的手势教生读ang,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再打乱顺序学生辨读,最后师说出有关音节ang的词语或句子。

3.比较an ang的异同。

(1)从形上,ang比an多一个g ;(2)从音上,一个是前鼻韵母,一个是后鼻韵母。教师再次带学生辅以手势读an ang根据舌位的不同点,明确an是前鼻韵母,ang是后鼻韵母。(板书:前 后)

(三)书写an ang

小朋友们累没有?an和ang宝宝说它们可玩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那你们的火眼金睛派上了用场,快找一找,这两位宝宝分别住的是哪层楼?

1.教师在四线格中范写an ang,边写边强调同一韵母中两个字母之间的距离,,以及一些关键笔画的写法,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上的练习中书写an ang写好了同桌前后相互检查,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此环节,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得到一种放松,同时,教师加以巡视指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3.教师找出写得好的和不好的,用投影展示,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优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纠正不足。(有时间,可以叫学生在拼习本上再各写一排an ang)

(四)拼一拼

1.小朋友们在韵母村和鼻韵母宝宝an ang玩得开心么?正在太空游玩的声母宝宝看见了,它们也嚷着要来和an ang交朋友,看,它们来了。(课件展示)它们一来,拼音王国可热闹了,又多了好多音节宝宝,你们能拼出来吗?先自己试着拼一拼,不会的可以与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相互请教。

2.生自由认读,大组赛读,男女赛读。

3.师:如果我们给这些音节宝宝戴上不同的帽子,也就是标上不同的声调,它们有可能就藏在了我们的教室里或我们小朋友的名字中呢。看谁最能干,能够读下来。

4.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5.用音节组词说话。

6.开火车认读。

7.认读音节词语。

四、小结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们真能干,不光会读会写an ang了,还能把它们和声母相拼,希望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后,在你的课外拼音读物中去找一找,读读带有an ang的音节,看看谁最能干,找得多,读得多。

[《an 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9:《an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韵母ɑn、ɑnɡ,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能准确地拼读韵母是ɑn、ɑnɡ的音节。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

3、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拼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读准韵母ɑn、ɑnɡ和相应的音节。

教学方法

导读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 复习d、t一课的儿歌。出示注音字卡“团”、“甜”、“碗”,让学生在儿歌中找找读读。

2 观察,找出三个音节的相同部分。

3 (出示ɑn)慢慢地读一遍“团、甜、碗”,猜猜“ɑn”念什么。

4 小朋友们猜得对不对呢?用表音图检验一下。

二学读ɑn、ɑnɡ

1 学习ɑn。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读准“天安门”。

(2)读准ɑn,讲发音要点,辅以形象的手势演示,介绍前鼻韵母。

2 学ɑnɡ。看图,读准“昂着头”。由“昂”引出ɑnɡ,讲发音要点,辅以形象的手势演示,介绍后鼻韵母。

3 读带调的韵母。师生共同纠正。

三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四拼读练习

1 两拼音

射线图出示声母与ɑn、ɑnɡ相拼的练习。

2 三拼音

拼读带调音节词。

qian mian lan tian piao yang yuan fang

五学读儿歌

六完成“读读连连”。

七指导书写

板书

ɑn ɑnɡ

[《an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20:《an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韵母,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n ang,会读它们的四声;2、能准确地拼读韵母是an ang的一部分音节,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3、让学生初步接受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读准韵母an ang,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

教学难点

能用声母和韵母an ang正确地拼读相应的音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带调的an ang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在拼音王国的韵母村认识了两个复韵母宝宝,我们一起再给它们打个招呼吧:ao ai.

二、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到韵母村去游玩,与我们见面的将是两个鼻韵母宝宝。(板书:鼻韵母)顾名思义,鼻韵母发音时气流将从鼻子里面出来。但这两个鼻韵母宝宝真淘气,它们跑得远远的,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去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找找它们吧。

三、新授an ang

(一)学习an

1、课件出示“天安门”图片,教学生初步认识“天安门”。师:今天认识的第一个鼻韵母宝宝就藏在“天安门”中,知道它是谁吗?

2、教师板书:an 学生读an音,课件先展示an的发音要领,接着老师辅以形象的手势教读an,然后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

3、练读an的四声 先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声调应标在谁的头上,再依次出示an的四声,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然后打乱顺序贴在黑板能上,学生认读,最后让学生从带调的an中自选一个音节试着组词或说一句话。

(二)学习ang

1、我们在天安门找到了an,还有一个鼻韵母藏在哪里了呢?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上“昂着头”的图片,学生初步认识“昂着头”的昂,“昂着头”的昂我们把它摆平是什么呢?2、教师板书ang,学生练读ang的音。首先展示ang的发音要领,接着教师辅以形象的手势教生读ang,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再打乱顺序出示并贴在黑板上,学生辨读,最后师说出有关音节ang的词语或句子,生辨别是几声。4、比较an ang的异同。

(1)从形上,ang比an多一个g ;(2)从音上,一个是前鼻韵母,一个是后鼻韵母。教师再次带学生辅以手势读an ang根据舌位的不同点,明确an是前鼻韵母,ang是后鼻韵母。(板书:前 后)

5、小朋友们猜猜,前鼻韵母an宝宝和后鼻韵母ang宝宝到天安门来干什么呢?(看升国旗)你们想看吗?

(1)课件展示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教师加以旁白。

(2)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我们也举起自己的小手,向国旗敬个礼吧。(课件出示天安门飘扬的国旗)

(三)拼一拼

1、小朋友们在韵母村和鼻韵母宝宝an ang玩得开心么?正在太空游玩的声母宝宝看见了,它们也嚷着要来和an ang交朋友,看,它们坐着降落伞来了。(投影展示)它们一来,拼音王国可热闹了,又多了好多音节宝宝,你们能拼出来吗?(课堂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拼第一朵降落伞中的音节。)第1个小朋友先自己试着拼一拼,不会的可以与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相互请教。

2、等学生大概拼完后,师让学生说出最难拼的,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3、师随便指抽一部分学生拼读。

4、师:谁全部全拼,上台来拼。

5、师:谁不但全部拼得正确,声音又响亮,上台来当小老师教读。

6、全班齐拼读。

7、师:如果我们给这些音节宝宝戴上不同的帽子,也就是标上不同的声调,它们有可能就藏在了我们的教室里或我们小朋友的名字中呢。看谁最能干,最爱动脑筋,发现得多。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四)书写an ang

小朋友们累没有?an和ang宝宝说它们可玩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那你们的火眼金睛派上了用场,快找一找,这经们分别住的是哪层楼?

1、教师在四线格中荡写an ang,边写边强调同一韵母中两个字母之间的距离,两个韵之间的距离,以及一些关键笔画的写法,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上的练习中书写an ang写好了同桌前后相互检查,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此环节,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得到一种放松,同时,教师加以巡视指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3、教师找出写得好的和不好的,用投影展示,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优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纠正不足。(有时间,可以叫学生在拼习本上再各写一排an ang)

四、小结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们真能干,不光会读会写an ang了,还能把它们和声母相拼,希望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后,在你的课外拼音读物中去找一找,拼拼带有an ang的音节,看看谁最能干,找得多,拼得多。

[《anang》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an ang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2.《gkh》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3.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11减几(二)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4.《小雨沙沙》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5.汉语拼音《gkh》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6.连加、连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7.十几减9教学设计

8.人教版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学设计

9.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10.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