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

2024-08-05 07:35: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紫荆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

篇1: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荷兰,领略荷兰的――〔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田园诗情。

老师:诗情总是和画意连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在读这篇文章时,就觉得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迷人的风景画。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给你看到的画面取一些名字,取好了吗?

学生:我给第2自然段取的名字是“动物的乐园”,因为牛犊和老牛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快乐。

老师:嗯,有根有据,好。

学生:这里主要写的是奶牛,所以我取的是“奶牛王国”。

学生:这里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我取了个“母子情深”。

老师:都有自己的道理。

学生:第3自然段我取的名字是“骏马飞扬”。

学生:我起的是“绿海之舟”。

老师:为什么?

学生:草原广阔无边,像绿色的海洋;马儿奔驰,就像海面上的快艇。

老师:想像力真丰富,很有意思。

学生:我认为第4自然段才应该取名“动物乐园”,这里写了好几种动物,刚才第二节只写一种。

老师:你真会思考,而且能前后联系着思考。别的小节呢?

学生:第5节我取的是“寂静的黄昏”。

学生:我给第6节取的名字是“忙碌的夜晚”。

老师:你们的发言让我明白昨天你们都进行了很认真的预习。那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谁也没去过荷兰,也许我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去一次荷兰。怎么办?我们曾说:文字是有色彩的,文字是有声音的,文字有热度,文字有亮度。现在就让我们从课文的一段段文字的描述中去观看、去倾听、去触摸,去欣赏一下真正的荷兰。〔出示:真正的荷兰〕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可以细细品读品读,也可以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地方圈圈画画,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写写你的感受。

生品读、圈画、写批注。

篇2: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想到什么词语?

学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老师:想到哪些诗句。

学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老师: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个诗情画意的国度,荷兰。去过吗?

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在我们走进真正的感受荷兰之前,先读读词语。

出示一组词语:

顽皮 严肃 偶尔 汽笛平稳 一抹 牲畜 毛毡 漆黑

老师:自由读。哪些词差点读错了?毛毡 牲畜

老师:同座位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只读一遍。

齐读。

老师:出示更难的四字词语。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仪态端庄 剽悍强壮

绿意盎然 悠然自得

舒缓平稳 默默无言

老师:读第一排,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很宁静。

老师:出示图。装着奶桶的图。

绿意盎然

学生:我觉得大草原非常的绿,我从悠然自得感觉到动物很自由。出示图,对荷兰原野最好的表述。指名感情读。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学生:想到了广阔的原野。望不到边的草原。

老师:第二行的词语有想读的吗?

学生:那里的动物应该显得很强壮,

师出示这里的奶牛仪态端庄,骏马剽悍强壮。

老师:读读看,这些词自然而然形成一首有趣的小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

老师: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这诗情画意的荷兰。

出示自学要求:首先,自己默读第二小节,数数本段有几句话?再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学。

学生:有4句话。第一句话是黑白两色的奶牛,第二句话是牛的姿势,第三句话是牛犊和老牛,第四句话是郁金香。

师继续出示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你体会到这一份田园诗情了吗?

学生自己读。

学生:我喜欢第三句。牛犊很顽皮,老牛像家长。他们在一起就仿佛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园,老师:你能读出来了吗?

指名读,点评:真让人羡慕、静静地品味。

学生:喜欢第一句。因为极目远眺碧绿如 这句话奶牛的颜色很漂亮,黑白相间的。草原呢?碧绿如丝绒般的,插上你想像的翅膀,碧绿、黑白相间,

老师:这样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喜欢最后一句话。草原上的动物多、花也多。

老师:出示图。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老师:第二句,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感觉老牛很爱学习。

老师:作者镜头由远到近,动的牛儿和静的妞儿做了比较,这样一个美美的诗意背景之下。连起来读读,展现这一份田园诗情呢。

指读第二小节。点评。读得很熟练,也很用心。配乐。

师继续出示要求:最后,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背诵下来。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师点评:把美好的景物映在我们的脑海中。

师总体出示刚才的要求。首先,自己默读第二小节,数数本段有几句话?再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你体会到这一份田园诗情了吗?

最后,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背诵下来。

老师:你能带着这样的要求自己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

学生自己学习。

交流。

老师:出示第三小节。按照你的学习所得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学生:这一小节有4句话。第一句话写了运河,第二句话写了成群的骏马。第3句话写了骏马非常自由,第4句话写了骏马可以随便的奔跑,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老师:你怎么知道第三、4句话是写的骏马?

学生:它们指的就是骏马。

老师:摄影师的特写镜头是?

学生:骏马。

老师:有没有喜欢?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学生:很强壮。读一读,你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感受骏马的飘扬。老师听出了速度。

老师:他们还享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

老师:从哪里读出来?

学生:除了深深的……

老师:骏马是自由的,正是因为有它,变成了诗情的原野。齐读。它们是主人。我们的心中都会澎湃着一个词、自由、无边的自由。

老师:骏马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诗意背景下,什么多?

学生:运河多。

老师:你能记住吗?一句也行,两句更好。谁来?接龙背诵,一人一句。

不只是骏马、奶牛,还有呢?你发现了吗?

学生: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

老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学生:在安闲的欣赏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他们都享受着无边的自由、非常地悠闲自在。

老师:呼噜在干什么啊?

学生:在睡觉、打哈欠、在说什么呀?这里这么好,还是好好找个地方睡觉吧!

老师:你就是他们当中幸福的一员,谁来读一读。大家都很悠闲,都很快乐!齐读。

你想记得哪句话呢?

我们的眼前浮现着小动物,荷兰的人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忙忙碌碌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篇3:《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卧薪尝胆》

薛法根

师:看看黑板上的生词,哪个小朋友会读。

生: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

受尽屈辱

兵败会稽

师:其他小朋友会听,会听的一定会读。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朋友现在看看这四个词,从下往上看,有什么联系吗?

生:从下往上看,是课文的内容,这几个词把课文连起来了。

师:是的,每一个词都表示了课文中的意思。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四个词,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学生自练。

生:两千多年前,。。。。。

师:能用几句话,就简洁地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说,这次,请每个同学认真听。

生:两千多年前,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向吴国求和。。。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这篇课文讲的是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后,到吴国去做奴仆,奴仆你们见过吗?

生:就是服侍别人的。

生:就像现在的保姆。

生:奴仆的意思就是帮大王养马的。

生:就是侍候大王。

生:大王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就是帮有钱的家主做事。

师:两千多年前的奴仆和我们现在的保姆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它画出来。

师画。

师:低着头,哈着腰,看见别人来就这样。(动作)

生:守门人。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女人,虽然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觉得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过得很苦。

生:从来没有好日子过。

师:这样的女人在古代被称为奴。所以奴在古代指女人,日子过得很悲惨。

师:再看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和女人过的日子又不一样。

师画。

师:这种人头上要戴着刑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犯罪的人,或者是战俘,这种人,后面还要插一根毛,像长着尾巴。这样的人像什么?

生:像动物。

师:如果别人给你放了根尾巴,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别人看不起我。

生:我会怒气冲天。

师:这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把人当人看。

齐读侮辱。

师:就是欺负别人,也叫欺侮。

师:这样的人委屈吗?这对他来说就是屈辱。

齐读屈辱。

师: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样的人就叫什么?

生读“仆”。

师: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

师:勾践是在兵败会稽后,去吴国做奴仆,他会被怎么样地侮辱,受到怎样的屈辱呢?读课文。

师:谁来读。

生读“勾践夫妇。。。。。。。。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师:读得真好,正确,流利,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就不读了。现在想想,越王受到了哪些屈辱,他认为是做奴仆的事情?

生:他们在吴国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师:什么叫舂米推磨。

生: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

师画图。石臼。

师:看图,就这是舂米。

师:推磨见过吗?

生:见过。

师:在哪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生:我在家里见过。

生:我在乡下见过。

师:都见过,推磨的活你们见过吗?累吗?

师:非常累,人都干不动,所以让驴干。

师:一起读读。

师:小朋友也去舂米推磨,是屈辱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勾践是的?

生:因为他本来是很大的`,现在是很小的。

师:说说清楚。

生:本来是国王,现在是奴仆。

生:他是无奈干的。

师:是的,被逼无奈。

生:一个国君,去舂米推磨,所以是屈辱。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

师:这句话如果这样说: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说有什么不同?

---------------------------

生:如果这样说,就说明他干得时间很短。

师:为什么这样说时间就显得短了。

生:如果说才干了三年,说明他们还想干。

师:如果这样,他们干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可是,如果是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说明什么。

生:很苦。

师:是啊,受尽屈辱,一起读读。

生读。

师: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

篇4:薛法根落花生课堂实录

薛法根落花生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师:“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生:是播种(zhong)。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

生: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两字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还是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问得好,为什么呢?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篇5:薛法根二年级课堂实录

薛法根二年级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兰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

师:你描述的是成年的珍珠鸟的外形。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长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好肥,好肥......

师: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大笑)

生: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你这么一描述,肥得还真惹人喜爱了!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

师:淘气、调皮,这是小鸟、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生:我觉得珍珠鸟美丽、活泼、可爱、淘气,好象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让人喜欢。

师:你把珍珠鸟当孩子看了,你也很可爱!

生:我觉得珍珠鸟能与人和睦相处,很善良。

师:鸟也有人一样的感情。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喜欢躲在丛林里,叫声非常好听。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这是所有的鸟儿都向往的生活。

生:我觉得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好象一对对的夫妻一样,分不开。

师:(惊喜地)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课文中讲朋友送我珍珠鸟的时候是一对,而不是一只。说明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的。

师: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朋友不让珍珠鸟寂寞才送一对一对的,不一定是夫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珍珠鸟的确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就像鸳鸯一样。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胆子很大的,它敢在主人的家里飞来飞去,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

生:......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漂亮,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背上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雏鸟很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叫声尖细而又娇嫩,可爱极了。小鸟胆子很大,常常调皮地在主人的屋子里飞来飞去,甚至还会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我们都很喜欢珍珠鸟。

师:你实际上描述了鸟的外形、鸣叫、习性以及我对鸟的喜欢之情。真好!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俩声了一个孩子,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婶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细腻的绒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

师:你摸过?

生:没有,但我从作者的抚摩中感受到的。(众赞叹)

师:这就叫感悟!

生:大珍珠鸟很胆小,常常躲在笼子里,不敢出来。

师:它出得来吗?(众大笑)

篇6:薛法根落花生课堂实录

薛法根落花生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生:实在难得。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我,我觉得很不好。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2.田园诗情作文

3.薛法根《珍珠鸟》教学设计

4.《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

5.薛法根博客教育随笔

6.薛法根:跟着贾老师教作文

7.《田园诗情》教学方案分析

8.《田园诗情》的优秀说课稿

9.顾城诗歌《诗情》

10.不可或缺的诗情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薛法根田园诗情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