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1《别了,我爱的中国》

1《别了,我爱的中国》

2023-06-27 09:03: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oslll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1《别了,我爱的中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别了,我爱的中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别了,我爱的中国》

篇1:1《别了,我爱的中国》

离岸 告别 润湿 滴 模糊 依依惜别

沿途所见 一草一木 无限留恋 }热爱祖国

心中所想 希望 誓言 战斗 豪情

【简评】

本份.教案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通过本课书的教学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述目标全面、准确,符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

特别应指出的是:在教学目标中确定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及朗读能力的训练,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由以理解内容为核心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转化。.教案设计了学生自学的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了执教者注意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心中装着学生”,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重点,即理解“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的三次出现。教师精心设计了教法,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本.教案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了中国,真是一个罪人”定为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的,并安排了如下的问题由浅入深地理解: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从整个.教案来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每一环节的教学意图明确,联系紧密。这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教案中还可以看到教师重视词语的比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且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板书设计精当。

1《别了,我爱的中国》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1《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同教学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1.思考:“我”想不想离开祖国呢?“我”在文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默读课文,找出来。明确:我不忍离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2.结合课文说说“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我”应做的工作又是什么?

3.讲读第一段。①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在离岸告别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从哪一句描写中最能看出?②明确:“我”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从描写“我”流泪一句话中最能看出。③思考讨论:把“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一句改成“我流泪了”,好不好?为什么?(打幻灯,将这两句话写在幻灯片上,供学生比较、讨论。)板书:润湿滴模糊依依惜别④此时,千言万语说不出,都倾吐在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中。可见,通过这句话作者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4..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三段,重点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第二、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重点。

导言: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我们知道,当船离岸的时刻,郑振铎――这个热血的爱国志士对祖国产生了深深的'惜别之情。现在,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呢?

1.讲读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思考: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让学生讨论,并从中体会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与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无限留恋之情。板书:一草一木无限留恋

③此时,文中又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想想这句话在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④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分别的时刻,“我”是多么不忍离去啊!此时,船离祖国渐渐地远了,“我”思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的离去是不负责任的,自己是一个罪人。同学们,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联系第六自然段,理解上述问题:首先抓装终将”、“暂别”等词语,以及离国的目的去体会“我”不是罪人。其次,要讲清“更好的战斗的武器”不是指飞机大炮,而是指革命斗争的理论与经验。)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内疚的心情,是对祖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深深热爱之情的表现。

⑤一想到离国的目的,“我”的感情还只是停留于对祖国的惜别之情上吗?请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从中感到“我”对祖国怀有怎样的感情呢?(教师范读,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情感。

⑥讨论,从希望和誓言中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盼望建立新中国的感情,以及为了祖国而献身的战斗豪情。板书:希望誓言战斗豪情⑦此时,文中再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七――九三个自然段。

二、整体回归,.总结中心。

1.这篇课文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每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文强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祖国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篇3:别了,我爱的中国

(2)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 指导读背。

(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DD低沉、缓慢、留恋

痛别DD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

暂别DD激动、高昂、渐快

分段齐读DD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DD个人指名背。

交流背诵方法: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4 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用“即使DDD也DDD“宁可DDD也DDD”“只要DDD就DDD”各写一句话。

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 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 学会本课文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重点

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字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 学习理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 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本第1 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根据意思写词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在具体课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 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样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3)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学生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号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本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工出课文的中心句。

2 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 课文是谁写的?写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总理品质是什么?

2 划中心句。

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点明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相互朴素精神品质的中心句划出。

统一划出的中心句,本节课定向:在第二、三段中划出反映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精神品质的语句,更好地领会中心思想。

3 研读课文。

(1)按“审阅前”、“审阅中”、“审阅后”给第二段分层次。

(2)出示灯片,默读填表。

指导学习第一层。

这一层讲什么?哪些重点词语写出了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3、4句,教师示范填表。

为什么样要特别点明“宫殿式的房子”?

让学生比较“非常”、“极其”、“十分”、“很”、“相当”的程度差别,理解“如此而已”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些重点词,读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回顾学法,出示灯片:默读理解-------划重点词语-----概括填表--------朗读体会。

四人小组全合作学第二层并填表。

个人自学第三层并填表。

点拨重点句学习。

“他不是------问我一两句”总理不是浏览是什么?哪些词证明是仔细地审阅?

“花生米并不多-----增加了分量”这花生米究竟比平时增加了没有?增加了还好像没有增加,这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三段。

假若你们也和作者一样亲眼目睹季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回家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比较两个自然段的异同。

训练朗读:教师示范------自由学读--------指句读----全班齐读----各自试背----选人背诵-----全班试背。

4 布置作业。

订正修改填表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2)题。

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检查字词,训练背诵。

2 感受周总理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总理之情。

教学过程

1 检查字词。

2 深究课文。

课文中心句是什么?除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课文中还反映了总理哪些品质?

这一夜的工作其实着什么?

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还有什么总问题需要讨论?

3 训练背诵第三段。

4 读写训练。

(1)出示灯片,分层次作业。

1976年3月26下午3时至27日下午时,(23小时内),身患重病的总理的时间安排表:

下午3时起床,4时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晚7时进餐。晚10时参加政治局会议。27日凌晨2时半约民航同志琥会。晨7时在7号楼办公。中午12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

根据灯片或课文内容,在下列几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的好总理,你对工作是那样[                ],生活又是那样[              ]。我们为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                     ],人民永远[                   &nbs

篇4:《别了,我爱的中国》 之二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二

孙志凤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课文第5至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

学生:

1、查阅关于作者郑振铎的相关资料。

2、了解中国代的时代背景。

教师:提供《再别康桥》短文,课外阅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自选方式读课文5分钟。

要求:在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请学生谈感受,并把带给自己这种感受的句段读给大家听。(也应该落实一下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读读课题:

你有什么话想说?

4、请学生谈谈对作者郑振铎和中国20年代时代背景的认识。

假如学生谈不出或不全,教师补充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5、带着新的.思想再读课文5分钟,看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

6、请学生谈谈。

二、理清文脉

1.思考:谈到这里,根据你的理解,文章可以分几个部分?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最多次数的句子。)

2.分小组合作讨论。

3、反馈,鼓励多种意见。如按内容分、按船的位置分、按课后习题分等。(在这一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讨论课文中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作业巩固

作业本1、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明确:在课文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问题的讨论放到第一课时比较好。因为学生一接触这篇课文首先有感觉的也许是这个句子出现的最多。)

设问:“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细读

1、思考三个问题:

(1)船渐渐离岸了,看着送别的亲友,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船慢慢驶出港口,我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时感情有什么变化?

(3)我不忍离开中国,为什么又要离开?我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

2、分析二个句子:

(1)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结合课文说说“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我”应做的工作又是什么?

(2)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

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有关句段。

4、这篇课文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每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强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分别读一读这个句子:它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朗读的语气也有所不同。)

二、作业巩固

作业本3、4、5、6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9自然段。

3、课外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感悟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学到这里,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3、根据课文内容,用“即使……也”、“宁可……也不”、“只要……就”写三句话或连起来写一段话。

4、片断交流。

5、用自己熟练的方法背诵课文有关段落,注意把握情感。

6、背诵检查。

二、拓展

阅读《再别康桥》,体会另一种惜别情。(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个朗诵会。)

板书

篇5:《别了,我爱的中国》 之二

船离岸――惜别情

船出港――爱国情

船出海――奋斗情

课后附记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学生很快能从现实中走入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样使学生比较能接近作者的当时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看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尽快的进入作者所处的时代,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今后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情景。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1 别了,我爱的中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第一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②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根据“单元重点”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重 难 点:把握课文的大意,根据“单元重点”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简介时代背景

1.出题,齐读,

2.我指谁?(郑振铎)

“别”是什么意思?谁向谁告别?为什么要告别?

3.这种类型的课题学到过没有?有什么作用?

4.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别--写出线索

爱--思想感情

5.初读课文(自读、齐读)

6.当时郑振铎为什么要离开祖国?简介时代背景(详见教参)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课文始终贯穿的是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

3.听录音机读

4.课文中哪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用浪线划出。

5.分段训练

三、学习课文,明“惜别情”

1.指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写的是发生在哪儿的事情?作者心中涌起什么思想感情?

3.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眼眶润湿了,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了,镜面模糊了”,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5.“说不出的感动”指的是什么?

6.朗读

7.归纳小结段落大意(我将要离开祖国时,对祖国对亲友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四、作业

1.组词

倚( ) 模( ) 贡( )

依( ) 摸( ) 供( )

2.抄写词语

板书: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地点 见闻 感情

码头 水面宽 鞭炮声 (惜别)

(船离岸) 亲友挥手 再见声

(叙事)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第二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 难 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第一段(课文的中心句出现在什么地方?朗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 自读2-4自然段

2. 汇报:第2-3自然段应该怎样读?(仇恨--激愤;热爱--亲切)

3. 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不,不是…那是…)

比较句子的异同: 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课文中的句子)--突出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4. 在出港口时,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黄土、青草、小岛、海水、浪涛)

5. 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6. 朗读

7. 小结

三、讲读第三段

1. 教师范读本段

2. 学生自读,思考:

我为什么不忍离开祖国?

我为什么又要离开祖国?

我的希望是什么?

我的誓言是什么?

3. 学生交流:(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

含义:亲爱的勇士 血和汗 新的中国

我不忍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得战斗的武器)

含义:经验 战斗的武器

我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希望是什么?)

含义:我回来以后,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的誓言是什么?)

驱逐她们、毁灭她们--帝国主义

4. 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 尝试背诵

四、作业

1. 指名背诵

2. 《作业本》1-4题

板书: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地点 见闻 感情

出港 灰色白色军舰 (痛)别

(船离港) 黄土 青草

(写景) 小岛 海水 眷恋

入海 不忍

(船离祖国) 内疚

(直接抒情) 更不忍 希望(暂)别

誓言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第三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①掌握“即使…也……;宁可…也…”等句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9自然段;

③进一步理解中心句的作用。

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中心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词语

2. 背诵检查

二、深究、体会课文

1. 齐读全文

2.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质疑问难)

3. 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不同作用?

(惜别--仇恨、热爱--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课文

1. 出示投影片:

地 点 见 闻 感 受

码头船离岸

(叙事) 水面宽 鞭炮声

亲友挥手说再见 惜别

出港船离港

(写景) 灰色白色的军舰

黄土 青草 小岛

海水 浪涛 仇恨

热爱

入海船离开祖国

(抒情) -- 不忍 内疚

更不忍 希望

(暂别)全心爱国

2. 检查背诵

惜别--痛别--暂别

四、作业

《作业本》5-7

板书:

1 别了,我爱的中国

惜别--痛别--暂别

[1 别了,我爱的中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2)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 指导读背。

(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DD低沉、缓慢、留恋

痛别DD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

暂别DD激动、高昂、渐快

分段齐读DD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DD个人指名背。

交流背诵方法: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4 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

用“即使DDD也DDD“宁可DDD也DDD”“只要DDD就DDD”各写一句话。

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 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 学会本课文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重点

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字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 学习理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 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 本第1 题------完成下列作业 ------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根据意思写词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 本上第2题。在具体课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 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样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3)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学生尝试做作业 本第5题,比较引号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 本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工出课文的中心句。

2 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4] [5] [6] [7] [8] [9] [10]  ...  >>

【1《别了,我爱的中国》】相关文章:

1.1 别了,我爱的中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别了我爱的中国课文教学反思

3.《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4.别了,我爱的中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5.别了我爱您的作文1200字

6.我爱中国作文

7.我爱中国 作文

8.我爱中国小学作文

9.别了,我的爱人

10.我爱中国梦作文350字

下载word文档
《1《别了,我爱的中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