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元宵节舞龙灯作文

元宵节舞龙灯作文

2024-05-15 08:14: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英语美容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6篇元宵节舞龙灯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元宵节舞龙灯作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舞龙灯作文

篇1:元宵节舞龙灯作文

正月十五闹龙灯,是家乡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吃了晚饭,去看龙灯。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夜空朗朗,月亮明亮的挂在天边,很大很圆。因为是元宵,整个村灯火通明,平时宁静的乡村,此时既生气又繁华。

我们一家人手拉着手,怀着欢跃的心情来到草坪上,只见这里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一头扎进人群里,随着人流在龙灯前细细地欣赏着。好个龙灯的世界呀:短的长的,圆的方的,三角的,圆柱的,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不过最精彩的还在后头,那就是舞龙灯了。

一阵锣鼓声响起来了,要舞龙灯了。首先舞的是一条长龙,你看那威武龙头,用灯泡做成的龙眼,炯炯有神。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穿着黄色的衣服,腰里扎着红丝带,一个个显得那么精神。看,他们舞起来了。只见那条“巨龙”在龙灯的指挥下上下翻滚。还不时地嬉戏着一颗红色龙珠。龙珠一会儿被吞进龙嘴,一会儿被喷得老高,逗得小孩拍手称快。灯笼里放射出明亮的光,使漆黑的夜空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在烟雾里、彩花中,穿梭往来,时隐时现,看得我眼花缭乱。那些围观的人们把鞭炮扔在他们中间,鞭炮炸开了,他们舞的更欢了。

长龙过后,其它的灯也一一上场,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看得我们应接不暇。舞动的龙灯,吉祥的龙灯,给乡村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古老的风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显得更兴旺,更有生机。

篇2:元宵节舞龙灯作文500字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春节舞龙灯一直是中华民族流传许久的民间传统。

清丽隽秀的江南小镇,是承载着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每逢过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回老家,看舞龙灯,和同龄的玩伴成群结队地吃着冰糖葫芦、举着棉花糖,欢快地挤在一片锣鼓喧天中。换上喜庆彩衣的人们举着龙,轻轻一挥,那龙便活灵活现地随着他们的步伐摆动,一蹲、一起、一跑,就做出了“金龙喷水”的动作;竖起柱子,带领龙身一跃,这叫“双跳龙门”;两条龙交错着追逐彩球,一龙高耸腾跃,一龙低卧盘旋,便是最为经典的“二龙戏珠”……我们跟着龙灯跑着,闹着,大人们围着拍手叫绝,镇上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舞龙的热闹欢快景象从那时起,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回忆。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舞龙的人数越来越少,人们似乎也不再热衷于欣赏舞龙了。少了那支激情澎湃的舞龙队,街上似乎冷清了不少,年味儿也淡了许多。

“唉,现在谁还玩这个呀……”大伯曾是舞龙队的一员,谈到舞龙,他摇摇头,“我们年纪大了,没力气耍,年轻人又不肯学,可惜了呀。”难道,舞龙的民俗,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吗?

去年春节,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的喝彩声和锣鼓声,走近喧嚷的人群中,定睛一瞧,是表哥和一群年轻小伙在排练舞龙!他们配合默契,龙灯在他们手中变得灵动而生机勃勃,只见龙腾翔跃、蜿蜒波动,依旧是那些熟悉的招式,却多了份朝气与活力。这条龙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摇摆中的长长身躯更是气势磅礴。一旁指导的大伯笑呵呵告诉我,“这两年传统文化成了潮流,镇上的年轻人赶着来报名,他们还拍了视频发到网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我们舞龙啦,听说咱们舞龙队还成了网红嘞……”

透过大伯眼中闪烁的光芒和舞龙小伙们热情的表演,我似乎看到了小镇人们的美好生活,看到了民俗的传承和发扬。舞龙的民俗代代相传,岁岁年年传递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华美的龙灯之所以重新散发光彩,是因为年轻的力量用了一种别样的方式,让所有人看到,我们是龙的传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舞龙灯,将不再只是回忆。

篇3:元宵节舞龙灯作文500字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

传说,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没有舞龙习惯。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黄,溪河断流,来了一位能算天气晴雨阴旱、人间祸福的鬼谷先生,对土家人说:“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后未时排云,戌时下雨。”。他这话,被治水的金勾老龙听到后心想,凡间有如此能人还要我管什么水?!顿生嫉妒,便赌气将玉皇大帝命他在城内城外的下雨量倒改过来分。结果,倾盆大雨,水淹城内,房屋倒塌,淹死了许多人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玉皇大帝把金勾老龙打入天牢,斩首示众。玉皇大帝放阴剑把金勾老龙斩成九节。此后,鬼谷先生又来对土家人说:“老龙被斩,是和我赌气而丧命,但他对民间做了不少好事,他死了,你们要为他烧点香纸。”于是,土家人就制作九节金龙,到各村舞龙灯,叫人们敬奉,求老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之,舞龙亦成为土家族的传统习俗。

在阿姨家这个习俗也成为了每年的过春节。天一黑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锣鼓声和喧闹声。旁边的人兴奋地喊:“龙来喽,龙来喽!”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我们听到喊叫声,连忙踮起脚,昂首东望。

终于我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金黄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被露了出来,穿着铠甲的它像是刚才还在战场上欲血杀敌一样,现在像是在庆贺呢!

跟在后面的是一群人。他们个个托着用板凳支起的花灯,一会儿左摇右摆,一会儿快速奔跑,一会儿横冲直撞,一会儿……花式多的惊人。从屋顶向下看,这些成百上千的花灯组成的就像一条长龙在这儿翻飞盘旋。

这时,让众多人企盼的老虎来了。它的前爪微微抬起,舌头吐得常长长的,锋利的牙齿让人害怕,好像抓到了什么猎物,正准备大饱口福呢!后面跟着的当然是一个个游人了!有小孩,有老人,有妇女,还有青年们。

我们站在三楼,默默地看着:龙灯时而左摆,时而右摆,时而向前冲,时而后退。真是让人大饱舞龙灯眼福啊!

舞龙灯从六点持续到了十二点多,六个小时里这儿依然是人声鼎沸。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龙灯会一直持续了三天,这三天里都分外热闹,郁闷的气氛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我喜欢舞龙灯,因为它让人充满了快乐与激情。你喜欢舞龙灯吗?

篇4:元宵节舞龙灯作文500字

今天是龙年的元宵佳节,妈妈带我去郊区行政中心的广场看期待已久的舞龙灯。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听妈妈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所以唐王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我们三时十分就来到了广场,天还下着小雨,可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鞭炮声、锣鼓声,来了两条板龙灯。你瞧,那龙的胡须很长,龙头的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向人们问好,嘴里还含着一颗珠子。龙头五彩斑斓,栩栩如生。龙身上密密麻麻的龙鳞像拼图一样装点着龙身,惟妙惟肖。龙身上还有许多一面面小旗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条板龙,三条近百米的板龙一起舞动起来,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我仿佛看到三条真龙在飞翔。场面非常壮观,顿时全场沸腾了,人们兴奋地叫着、喊着,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锣鼓声渐渐变轻,龙渐渐停了下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听说钻龙头、拔龙须是很吉利,小孩们都争先恐后得去钻龙头、拔龙须,我也急着去钻龙头,并抓了一把龙须,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今年一定是平安幸福美好的一年啊!

今天的舞龙灯结束了,虽然龙灯渐渐走远了。但龙的精神会激发着我们向上、进取。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祝愿我们的家乡铜陵也像龙一样腾飞!祝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元宵节舞龙灯作文500字(精选10篇)】

篇5: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舞龙能受到如此的喜爱,与它的群众性、娱乐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舞龙灯的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篇6:舞龙灯作文

舞龙灯

今天,我家的砧板坏了,妈妈带我到草城街杂货店去买砧板。 妈妈在挑选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怎么回事啊?我急忙跑出杂货店,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道黄色的东西在不停的上下翻滚飞,接着那黄色渐渐变大变清晰、街上的人也越来 越多。 不一会儿,一条回旋环绕的龙展现在我的眼前,它黄色的龙身,金光灿灿的龙鳞,长长的身躯,斗大的龙头。一双又亮又闪的龙眼。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有时空中飞腾,有时掠过地面,真是好看极了,围观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今天可把我高兴坏了,哎呀,妈妈呢?我把买东西的妈妈给忘了,我急忙转身去找妈妈,却发现妈妈就在我身边,手里还拎着一块漂亮的砧板,任务完成,回家去了喽! ~\(RQ)/~

篇7:舞龙灯作文

我的家乡靖州,是一个山区小城。虽然城市不大,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时期,朝廷就在这里设下了官府处理政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采天地之精华的人们。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执著地追求着人生的崇高乐趣。舞龙灯,就集中体现了家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每次大年过后,龙灯队便浩浩荡荡地进人城内。当幕色降临的时候,长长的龙灯队便开始舞起来了。此时,锣鼓齐鸣,大街小巷响遍了鞭炮声。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不消片刻,街道上便人山人海,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牙齿都未长全的幼儿。人们接踵摩肩,一个个都踞着脚尖向前看着,生怕错过了这大饱眼福的机会。

龙灯队声势浩大,足有半里多长。龙灯队的排头是两排灯笼。灯笼各式各样,有的似金鱼,有的似龙虾,还有的似活兔……这些灯笼新颖别致、制做精巧。灯笼随着人们手的摆动而摇晃里面的蜡烛一也忽闪忽闪的,让人看得人了迷灯笼一过,纸做的'民间神话中的人物便手舞足蹈地过来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真是应有尽有。能工巧匠们把它们做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这些灯笼人物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晃过,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人们还未从神话人物中醒悟过来,那威风凛凛的狮子又舞过来了。狮子的皮毛颜色鲜艳,样子非常逼真。狮子是由两个青年装扮的。他们一会儿跳跃,一会儿静卧,一会儿左躲,一会儿右扑。最精彩的还算狮子踩“绣球”。当“绣球”滚到路中时,狮头的那个青年就纵身一跃,跳到了“绣球”上。这时,“绣球”紧跟着向后滚去。眼看狮头就要栽下来了,狮尾的青年马上一跃而上,稳住了重心,“绣球”又平稳地向前滚去。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狮子舞得正酣畅时,两条巨龙抖着身子“飞”过来了。往往这个时候,是龙灯会的高潮时期。此时锣鼓震天,炮声响遍全城,炮光把半边天都映得通亮,舞龙灯的小伙子们则舞得更加起劲。龙头向上,则龙尾向下;龙头向左,则龙尾向右;龙头向右,则龙尾向左。伴随着小伙子们那雄浑的“嘿嘿”声,巨龙扭动着身子,时而腾空飞起,时而俯身冲下,双龙抢“宝”则更有趣。一个人举着一个通红的“宝”,在花灯中穿来穿去,逗引得两龙不顾一切地张开嘴过来抢。宝球向下一躲,两条龙都扑了一个空。宝球时而左闪,时而右藏,时而上,时而下,两条龙也紧追不舍,真有一股不得宝球不罢休的架势。两条“死”龙,被他们舞得生龙活虎,威风凛凛。

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从龙身下钻过去。据说小孩钻了会长高,老人钻了会增寿,中年人钻了会加福。父母们拉着小孩钻,小孩拉着爷爷奶奶钻。人们跳着、笑着,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声中。

很晚,龙灯舞才结束。可是,留在人们心灵中的幸福之火仍在燃烧!为什么人们对龙灯这么偏爱,对它的力量那么迷信?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篇8: 舞龙灯作文

“过春节喽!过春节喽!”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高高的灯笼挂在门前,长长的对联迎接着在外幸苦打拼的亲人们地到来。

我可兴奋了:“哥哥,哥哥,我们去打篮球呀!”“别烦,等我打完这盘游戏!”“姐姐,我们去玩儿啊。”姐姐大叫着:“别吵别吵,我在抢红包。”“弟弟,弟弟,我们去玩吧。”可麦宝也不理我了,“别叫,我在搭坦克呢。”我一定神,只见大家手上都拿着手机,眼睛瞪得跟铜铃一般大,发着亮光,时不时的还传来声音,“左路偷塔、左路偷塔!小心对面猴子!”

我纳闷儿了:“到底怎么样哥哥姐姐才会陪我玩呢?”这时,外面传来了声音,“快出来,快出来,龙头到了。”哥哥姐姐们顿时把手机一扔,外套一披,趿拉着鞋子,争先恐后地冲了出来,我可开心了,也跟着往外冲。只听前面拐弯处轰隆隆的传来鞭炮声,左邻右舍也相继着往外跑。几个小朋友窜到马路中间,大叫着:“龙头来啦,龙头来啦!”

只见那拐弯处,窜出一条巨龙,随着大家的欢呼雀跃,也舞动了起来。那龙一蓄力,一个猛冲往天上飞去。小朋友那边沸腾了:“龙飞啦!龙飞了!”那龙又一收腹,一头直往地上扎去。眼见着就快撞上了,它一个帅气的360度转身,肚皮贴地,一个鱼打挺,再次起身。旁边的乐队响起来了:“咚咚咚!”。巨龙随着声音时上时下,忽左忽右,分外潇洒,那一个个高难度动作,使人眼花缭乱。

龙好像是玩累了,舞动地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我有幸和爷爷一起,前去观赏这条巨龙。我原本还有点害怕,缩在爷爷身后,不敢上前。爷爷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条威武的巨龙,竟是由一块一块的粗麻布制成的。那不起眼的粗麻布,一红一黄的排列着,就变成了这条威武的巨龙。

舞龙灯是我们老家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很多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也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一同欣赏这雄伟的巨龙。

篇9: 舞龙灯作文

我的家乡是六横,六横是一个非常美丽,拥有许多风景线的小镇。正月初一舞龙灯便是这其中能让人驻足痴望的风景线之一了。

正月初一早上“咚咚当当”的一阵敲锣打鼓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穿好衣服来到楼下原来是在舞龙灯。只见金黄的龙头特别精致,整条龙是由无数个“鳞片”组成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我突然发现两条龙的尾巴上都分别写着:一帆风顺和喜迎春节,不一会儿奶奶下来了她问我:“你知道龙有几节吗?”我认真地数了起来:“一、二、三……两条龙共有二十四节。”奶奶点了点头。

这时舞龙的队伍往广场去了,我跟奶奶也来到了广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都围成了一个圈,两条龙在中间不停地表演着,一会儿是双龙戏珠、一会儿是黄龙卷蓝龙、一会儿又是波浪翻滚。仔细看可以瞧见领头的阿姨头上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汗珠,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是她在带头,龙头又特别重,所以很是吃力。忽然一个身穿黄大褂,手拿大扇子的大头和尚来到了我面前,立刻我就躲到了奶奶身后,因为我怕大头和尚,不一会儿大头和尚就离开了,我就问奶奶:“为什么要有大头和尚呢?大头和尚好恐怖哦!”奶奶回答我说:“因为大头和尚能为我们带来欢乐,如果没有他,那舞龙灯就没意思了。”

龙灯远去了,人群离去了,我跟奶奶也回家了。舞龙灯虽不是六横独有的特色,但它却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不少欢乐和色彩。

篇10:舞龙灯作文

元宵节的前两天晚上,爸爸带我到街上去看龙灯。虽然以前也看过龙灯,但总觉得印象不深。一路上,爸爸向我详细介绍了“板龙灯”的一些知识,“接灯”、“拔灯”、“团灯”、“拔龙须”……很多名词还是第一次听说,让我对今年的龙灯表演又充满了新的神秘感。我们加快步伐,朝市政府方向快步走去。

来到市政府门口的大街上,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人都围着四五辆花车,真正的龙灯还没现身。每辆花车上,都坐着两个打扮得很漂亮的“童男童女”,十分可爱。在第一辆花车前面,有人高高举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标语。爸爸告诉我,这是人们对来年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祝愿。

等了十几分钟,正当我点心急的时候,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一条栩栩如生的“火龙”正由河西方向朝我们缓缓游来。“来了,来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跟着人流迎着板龙灯跑呀跑。只见板龙灯的龙头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嘴里还有一个金色的珠子,闪闪发光。龙的眼睛特别大,像两颗星星。

龙身却不同,它是由三或四个灯笼固定在一条长约4米的板凳上,每节龙灯由五六个青壮年抬着,然后一节一节连接而成的。灯笼上面画有花鸟山水,里面点蜡烛,十分漂亮。龙尾则由一只猛虎构成,高高翘起,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是真龙下凡。我一时看花了眼,忘了数数龙有多少节,“不算龙头龙尾,少说也有50来节,120多米长吧。”“啊,我的天啦,那么长呀!”

龙灯每到一处,路边的家家户户和街边店铺的老板的都不停地放鞭炮和烟花来庆贺。浓浓的鞭炮声中,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礼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游龙,有的像海螺,有的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形态各异,五彩缤纷 。“爸爸,这些鞭炮和礼花,都是迎接板龙灯的吧!” “对,这是人们向龙神祈福的一种表达方式,希望龙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吉祥,一切顺利。”

走着走着,“游龙”慢了下来,上百米长的龙身在笔直的路上“一”字儿摆开。驮灯的人们一部分使劲往龙灯方向拔,一部分使劲住龙尾方向拉。

我们追着板龙灯跑呀跑,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多。“儿子,别追啦,该回去了。”爸爸叫住了我。我意犹未尽地说:“我还要看‘团灯’,要‘拔龙须’呢!”爸爸说:“太晚了,下次再看吧!”我们停住了脚步,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天都过节,都有龙灯看,那该多好呀!期望20xx的春节早点到来,可以看到更精彩的龙灯!

篇11:舞龙灯300字作文

舞龙灯300字作文

大年初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广场看舞龙灯表演。广场真是人山人海呀!把广场围得个水泄不通。我和妈妈找了一个最高的位置,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里面望去。

接着,响起一阵阵的锣鼓声,舞龙灯表演终于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来好几条“火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跳上跳下,还有的来了个海底捞月。特别是中间那两条红通通的“火龙”显得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一双铜玲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前方。突然,只见那长长的“火龙”扑向前方的龙珠,好像想把它一口吞掉,只见那个拿龙珠的.壮汉把龙珠从左手敏捷地换到了右手。“火龙”扑了个空,它似乎没有放弃,继续向龙珠扑去。

这时只见壮汉来了个左右上下穿花, “火龙”也跟着龙珠穿起花来,火红的龙珠上下飞舞,“火龙’不断地飞呀,扑呀,抢呀,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看的我眼花缭乱,精彩到了极点,好啊!只听见观众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随着掌声的安静,表演也结束了,我揣着高兴的心情期待明年的表演。

篇12:春节舞龙灯作文

这是一间充满了热闹气氛的大厅:锣鼓声、唢呐声、长号声……响成一片,舞龙灯的人沉浸在表演中,大家“欢歌劲舞”,欢快地共庆一年一度的龙灯表演——我们老家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我老家的龙灯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龙灯名叫“组字灯”,我相信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因为在龙灯表演时,舞龙灯的人将他们组成四个字,分别是“人”、“上”、“千”、“丁”。这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共7部分组成的一条龙,其中龙身由5节组成,每一节都是独立的。龙头做得最漂亮——只见那条龙张着大大的嘴巴,嘴里叼着一颗如同火团一样的龙珠,它的须是金色的,特别帅。当地人又称它为“茶包灯”,但在我眼中,每一段龙身就和一把巨大的锤子没什么两样。龙尾做得格外精致,跟活的龙尾一样,令人感到十分惊叹。

每次龙灯表演时,我就想探究“舞龙组字”这种习俗的'来源。我去村里问了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回答却各不相同,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答案。但我想,它应该是人们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吧,更是对大家族人丁兴旺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六晚,“许氏家族”的许多成员团聚在一起,举行重大的舞龙灯活动,我也有幸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很多人参与,有敲锣打鼓的,有放鞭炮的,有舞龙灯的,还有做饭的。本来不少人已经打算当天去走亲访友,但一听到要舞龙灯,大家都改变了原先的活动安排。舞龙灯时,厅内敲锣打鼓,人头攒动;厅外烟花鞭炮齐鸣。领头的二伯举着漂亮龙头左摇右摆,其他人紧随其后,这场景就像真龙在腾云驾雾,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突然,一个龙灯的蜡烛掉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客厅都鸦雀无声。因为,据说在舞龙灯的时候,蜡烛掉出来并熄灭三秒钟以上的话来年可能就会给这个家族成员带来噩运。那个舞龙灯的年轻小伙子表情十分惊恐,顿时不足所措。说时迟,那时快,一位旁观的人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递上备用点燃好的蜡烛,飞速地插进龙身里,整个动作就在两三秒时间内完成,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现场所有的人不但没有指责这个小伙子,反倒给予他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重拾自信顺利完成了龙灯表演。整个活动大约持续了8分钟,在拼出“人”、“上”、“千”、“丁”四个字后壮丽闭幕。龙灯表演后就是大家一起吃大餐,边吃大餐边讨论整个家族新一年的大事喜事。

舞龙灯在农村本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不重视了。庆幸的是,我老家舞龙灯这一习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从未间断过。这种习俗和活动更能增进家族成员间友好、亲近关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

篇13:春节舞龙灯作文

舞龙灯是中国民间热闹又有趣的习俗。

在寒假春节里,我竟然有一个意外的机会可以亲眼目睹那壮观的龙灯!我的老家在金华,当我在那过完年,快要回绍兴的几天中,龙灯,居然要举行了!按奈不住心中的那一分激动,我连忙拉上姐姐一起去看。更幸运的是,龙灯还要经过姐姐的同学家,所以我们又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啦!

夜幕慢慢降临,抬手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哇!好准时!只见不远处闪现出一道亮澄澄的光,随后一只巨龙“闯”入我的视线!

长达五十多米的龙灯!我惊呆了!上百盏灯火放在只有一只“脚”的板凳上,整个队伍大约有上百上千个人!走到这儿了,我仔细探前一瞧,每个人的头上都渗出了汗水,看来这大家伙分量可不轻!这时,奇怪的景象出现了:领队的人,抬着龙头走进这位同学家,从龙灯上端下一盏灯笼,点燃了他们准备的蜡烛。只见同学的妈妈还塞给了他个红包!到最后时,抬龙尾的那个人,走到同学家的门口,把龙尾使劲地对大门摇了几下,边摇还边嘀咕着什么,只可惜我没听懂。

龙灯真是太奇妙!有机会我还要看!

篇14:舞龙灯作文500字

舞龙灯作文500字

放寒假的时候我和妈妈到大龙去拜年。非常幸运的事:我看到了那里三年一次的出龙。听老人们说,大龙的丹阳湖有一位龙王,他包邮着一方平安。人们每隔三年就要举行仪式来进行祭拜,当地人俗称“出龙”。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是非常壮观的,一直到今天我还不由自主的回味着。

记得那时年初三,我在去大龙的路上就看见一些人穿着演习用的统一服装。听妈妈说这是为了出龙准备的,我更加兴奋,到了晚上,随着爆竹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大家都会站在街道观看出龙。从街头到街尾,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爆竹声中的阵阵逼近,在噼里啪啦的烟花中,你会看到:栩栩如生的`两条龙,那两条龙做的跟神话中的龙很相似;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有几十个人举着。那些人左晃晃,右摇摇;架子上的龙也左右晃动,就真的像“蛟龙出海”。这时,边有一个人从队伍里跳出来,手举着一个锡纸做的大圆球,上下舞动着。两条龙也随着频率盘旋、翻滚。听当地人说,这叫“二龙戏珠”。在龙的后面还跟着几位菩萨,听说是水里的神;也是这些神保护这里的平安。这些表演完之后,菩萨就开始收贡品了。这也是当地人的一种习俗;每当出龙,大家都会在自己家门口放上贡品:糕片、水果・・・・・・最重要的还是要插上一柱香。听说这是大家对龙的一种崇拜,一种信仰和尊重;也为了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伴随着一阵阵的欢呼声和爆竹声,出龙的队伍渐渐地走远了。

大陇的出龙的确精彩,但我还是觉得幸福和平安是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么具有农家特色的活动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希望你去看看。

篇15:舞龙灯作文说明文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今年回爷爷家过年,最有趣的无疑是舞龙灯了。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听见外面锣鼓喧天,我急忙跑下楼去瞧瞧。

远远的看见一队颜色鲜明的龙灯队向我们走来:鲜艳的红衣服,头扎红头巾,腰系黄带;整条龙以红色为主调,中间分成好多段,每段都有一个人用木棒举着;龙头上有两只高高突起的龙角,龙嘴张大,长胡须;龙头前有一人举着龙珠,整条龙由龙珠带领着,往前游动。旁边是“乐团”:有人敲锣,有人打鼓,好生热闹;远远望去,如同一条赤龙在“大海”里劈波斩浪(因为舞龙的人都身着红衣。)。

很快舞龙队来到了爷爷家门口,爷爷点着了早已准备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似乎在欢迎“神龙”的降临。鞭炮结束,持龙珠人把手里的龙珠一举,锣鼓声马上停了下来,持龙珠的人开始说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主家今天立华堂;鲁班造房千年固,财源滚进代代昌!”每说一句,锣鼓声就有节奏地响一次,不仅读起来押韵,而且还饶有趣味,后来爷爷告诉我,这叫四言八句,是专门在喜庆的日子说的吉祥话。

随后,舞龙队在龙珠的带领下走进屋,拿走了爷爷早已准备好的一条香烟和一条毛巾,走出来时还把香烟和毛巾高高举起,既是感谢主人的慷慨,又似乎在炫耀自己的收获。

紧接着的场景才最激动人心,锣鼓的节奏突然快起来,声音也响起来了,整个龙队拉开架势,只见龙珠上下左右转动起来,紧接着,龙头也跟着龙珠的方向上下左右转动,龙身也跟有同样的节奏舞动起来,远远看去,就象一条赤龙在天空中翱翔、翻滚。

等龙灯离开后,爷爷给我讲述了关于龙灯的典故:爷爷家地处有名的鱼米之乡,因此,既需要龙来保护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也需要龙来保护不发洪水;因此每年春节都会进行舞龙表演,就像端午划龙舟一样。但和划龙舟不同的是,舞龙要成双的出现,就是同一条龙,凡是正月初一来过的舞龙,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要再来一次,为什么呢?原来在春节来的龙是吐水,带给大地充沛的雨水,而在元宵节的时候来的龙是收水,带走多余的雨水,以免引发洪水。

这真是又有趣又充满想象的春节习俗啊!

篇16:舞龙灯的作文

元旦晚上,妈妈带我去广场看龙灯表演。广场上真的挤满了人!用水包围广场。我和妈妈找到了最高的位置,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看。

然后,一阵锣鼓声响起,龙灯表演终于开始了。几条“火龙”一下子跳了出来,有的摇头摆尾,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上蹿下跳,还有的在草堆里找月亮。尤其是中间那两条红色的“火龙”气势逼人,神气活现,铜铃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前方。突然,我看到那条长长的“火龙”扑向我面前的龙珠,好像要把它吞掉。我看到拿着龙珠的壮汉把龙珠从左手换到右手。“火龙”扑了个空,它似乎没有放弃,继续扑向龙珠。

这时我看到一个壮汉上下戴花,“火龙”跟着龙珠戴花,火红的龙珠上下飞舞。“火龙”不停地飞,不停地冲,不停地抢,就这样来来回回了好几次,我眼花缭乱,精彩到了极点。很好!只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和热烈掌声。

在安静的掌声中,演出结束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期待着明年的演出。

篇17:舞龙灯的作文

下午,我正在做作业。

突然,从那边传来一阵叮叮铛铛的锣鼓声,越来越响。接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我往窗外一看,原来锣鼓声在我们后面那户人家停住了,可想而知,是迎龙灯了。

我发现迎龙灯的人,衣服穿得非常整齐。男的穿黄衣服,中间绑块布,女的穿红衣服,衣上带花真漂亮。女的在前,男的在后,真有顺序。

那大龙头看得清晰可见,龙眼睛直盯一个方向,威风又神气,一动不动。虽然是假的,但是画得栩栩如生。

再到旁边看一看,一条长长的队伍停在眼前。每一节都有一个人抬,每节都立着不同的东西,但是,每节都是两个古代名人,中间一盆花,这各形式。

这条队伍出发了,蹿来蹿去的,真像一条龙,怪不得,叫迎龙灯呢!一不留神,那龙一下子从前面走出来,“咚咚呛” “咚咚呛”,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看样子,迎龙灯还真是有意思!

篇18:舞龙灯的作文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咦?这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农村里又迎来了民间一年一度的舞龙灯。正月初三的夜晚,青田铺村的舞龙队来我们村舞龙灯。

我们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舞龙队的 到来。快要轮到我家的 时候,爸爸包了一个红包放在正堂上面,走出门口,放起鞭炮,迎接龙灯。

过了一会儿,只见金光闪闪的龙珠滚滚而来,龙珠后面紧随着节节金光闪闪的青龙飞腾而来,龙珠上下左右滚动,青龙盯住龙珠,紧追不舍。青龙也上下左右的翻腾,真是一场十分壮观的青龙戏珠啊!手持龙身和龙尾的每个人,都紧随龙头上下扭动龙身,真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

农村舞龙灯是为了图个吉利,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气冲天。

篇19:舞龙灯的作文

说起“迎龙灯”,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农村的习俗,今年和往年一样,我们村也里迎龙灯。

锣声,鼓声由远而近。“龙灯来了!”我大声叫喊着,并仔细观察着龙灯。龙灯头上上下下由好几盏红通通的灯笼装饰着,金灿灿的“身体”装点的更加气派,豪华,龙身当然是那千千万万盏红通通的灯笼连接而成。一共有好几百米长呢!

龙灯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我家门口,那一刹那,“啪啪……”一阵鞭炮声响了。这声音仿佛正在热烈的迎接龙灯队伍的到来。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炮响声,一朵朵硕大的“菊花”在空中开放。瞧!又一朵艳丽的菊花在枝头开放了!这朵“菊花”呈橘黄色,闪着金光,花瓣细长,开放是还发出“叫声”,似乎要让人们知道――我要开放了!凋谢是时发出沙啦啦的声音,似乎在向人们恭贺新年的祥和。

篇20:舞龙灯的作文

正月十八可是个好日子。十八十八,新年发发!老百姓过完元宵节可要迎龙灯了,选一个什么日子呢?把日历往后翻翻――正月十八,黄道吉日。嗯,这个日子好,就选它了!

那天傍晚五时多,我刚吃完晚饭就三步并作两步地疾驰到灯光球场上。离球场五、六米外的水泥路上里三层外三层地站着许多男女老少。我使劲地往里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最前面。只见那个象征着福的龙头高高地架在架子上。那龙头里装了电子设备,可以摇头和点头。龙头后面还有08奥运的吉祥物――福娃!五个栩栩如生的福娃摆动着五项奥运比赛的项目。站在高处眺望,犹如五只可爱的小动物在为奥运喝彩!

夜幕即将降临,龙头开始起身了。只听见一声炮响,整条龙起来了。龙头先来到第一户人家的家门口,屋里的人摆出了烟花爆竹以示欢迎。点燃爆竹后,爆竹猛地爆出一粒“金砂”直飞天空,只听“啪”地一声这粒“金砂”炸了。接着点燃了烟花,一颗“金砂”直飞天空。紧接着就爆出了一朵“金花”。一颗颗“金砂”都带着一个新年的愿望,飞向天空!

篇21:舞龙灯的作文

今年是龙年,正月十三,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奶奶家观看舞龙表演。

夜幕降临,一条巨龙从远处向我们走来,龙头上挂着许多银光闪闪的灯笼,是那么的雄伟;龙的身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是那么的光彩夺目;舞龙的叔叔个个都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在那一刻间,烟花炮竹轰轰作响,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成了烟花的海洋,炮竹的世界。

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迎接龙的到来,这时龙跳起了欢乐的舞曲,频频点头向老人祝福身体健康,向叔叔、阿姨祝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小朋友快快长大,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大街上人如潮流,热闹非凡:有的举着香拜龙灯爷爷,有的敲锣打鼓迎接着龙灯,我们一群孩子则是手提灯笼跟着龙灯到处欢呼着:“龙灯爷爷来了,龙灯爷爷来了。”

在密集的鞭炮声和绚烂无比的烟花中,龙灯舞得更欢了,时而翻飞,时而转圈,时而蜻蜓点水,它们舞出各式花样,赢得大家一片赞叹!舞龙灯真好看啊!明年正月我一定还要来看舞龙灯。

篇22:舞龙灯的作文

元宵节的晚上很热闹!

在街上,人们挤满了人,非常忙碌。人们已经到达有龙灯的地方去看龙灯。我和父母也会去看他们。这次我看到的龙灯和我们经常看到的龙灯不一样。龙灯上面写着一个字,就是“王”字。这龙灯多牛逼啊!当然,这么有威望的龙灯就是龙形灯!它像蛇一样缠绕在一个大操场上,从远处看像一片光的海洋。

龙的头上有一双大眼睛,像两个小气球,一张大嘴,巴里,和一个圆形火球。火球好像转得很慢,厚厚的一层白纸是长长的浓胡须。

龙的身体是由小龙组成的,有高有低,高的比我爸爸高很多,低的和我差不多。小龙五颜六色,祥云密布。有的写着吉祥的成语,有的画着各种各样的花。我数了一下,一共136个,从头到尾看了很久。

在龙灯的尾巴前面,有几个牛灯。为什么要有牛灯?啊!原来今年是牛年。牛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独立的,有的不只是牛,牛背上还有个孩子。孩子们开心、快乐、兴奋。

看着看着,我忘了回家。突然,爸爸问我:“我现在可以回家了吗?”我才意识到。天晚了,我不情愿地回家了。我觉得今天的龙灯真的很漂亮,明年的龙灯会更漂亮!

篇23:舞龙灯的作文

元宵节吃元宵、放鞭炮、看晚会……但我认为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龙灯。

元宵节那天,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他们刚好要开始舞龙灯,还是我小舅舅组织的呢!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现实中的舞龙灯今天有幸遇到,我二话不说就跟着外公和舅舅一起去。

期盼了很久,龙灯终于开始舞动起来了,这里人群涌动,好热闹哦!看,那红通通的龙珠不停地转动着,龙身紧随着它,好象要吞掉整颗龙珠,龙头不停地左右摇摆,带动着整个龙身舞着。啊!最精彩的镜头,两龙抢珠出现了!瞧,两条龙夹逼着那颗最亮最耀眼的龙珠。龙珠晃动着似乎想要躲闪,但又不知该往哪儿躲。就这样,两龙为着那颗龙珠不停地扭动身躯,跑来跑去,最有劲的还数龙尾,由于龙身的带动,龙尾不由自主地摆来摆去。有时候,由于龙头的带动力度过大,龙尾会像一阵旋风“呼”的一下从这边摆到了那边,真是好看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短暂,元宵节的晚上就这样在看龙灯中度过了,但我会永远记住这快乐的一晚。

篇24:舞龙灯的作文

迎龙灯可算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今天是元宵节,我们要到八字墙目睹一下龙灯的风采。

来到八字墙,映入耳帘的就是隆隆的炮声,我们顺着炮声来到三脚,龙灯正从山上下来,这里的龙灯是有板凳做成的,每个板凳上有两个灯,外面用红纸包着,里边点着蜡烛。龙头很好看,外围有许多红灯,里边藏着龙头,喊着龙珠。听说这龙是由185条板凳做成的了。

龙正从山中下来,远看栩栩如生,好象一条真龙,红色的身子,随着炮声,来势汹汹地从山上走来。

龙下了山,用我们俗话说是“接灯”,是向龙神祈福,保佑明年全家吉祥,然后用许多烟花迎接。

如果只“接灯”不是没有乐趣了吗?所以人们在路宽的地方就会“拔灯”,就是龙尾向后拉,把龙头拉回原处,等到累了才停下。

到了宽广的地方,人们还会“团灯”,就是,龙围成好多圈,把龙头围住,龙头呢,又要逃出包围,龙尾又不让龙头逃出。在“团灯”时,还有千万朵烟花相伴,万炮冲向天空,放出五彩花朵,也给天空增添情趣。

年年这样,龙灯我是百看不厌,谁叫它是中国的特色呢

篇25:舞龙灯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温州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龙灯节。龙灯节在农历正月初五。为什么要有龙灯节呢?原来,老百姓想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所以就制作了龙灯,用它来祈福。所谓的龙灯呢,就是被分成若干份的长龙。龙是用竹子做的,在外面黏上许多五颜六色的纸。龙头大大的,凶猛还逼真;龙身都是半圆形的,忽上忽下,弯弯曲曲,每一条龙身都是用绳子连接的;龙尾高高翘起,活似一把大蒲扇。

而龙灯的每一部分底下都有很多竹棍,方便人们拿着舞龙使用。到了正月初五那天晚上六点左右,人们便在龙身里点上蜡烛,舞动起来栩栩如生。夜晚从远处看去,烛光闪闪,更是逼真。每当此时,家家户户都出来看着它祈福。我和小伙伴禁不住赞叹道:“太美丽了!”接着我们就开始祈福了“来年是个丰收年;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学业进步……”这时很多家都开始放鞭炮,有的甚至放起了烟花,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啊!这就是我家乡的特殊的节日——龙灯节。

希望大家来我们这儿看看龙灯节。漂亮的龙灯,热闹的龙灯节

篇26:舞龙灯作文400字左右

大年初三,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去黄山游玩。

下午,我们来到了宏村,正好赶上那里举办的舞龙灯表演。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拉着妈妈使劲的才挤进人群里,一阵锣鼓喧天,舞龙灯表演终于要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金光闪闪的七八条“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腾云驾雾,有的遨游海底.......

我正看的眼花缭乱,身后突然传来震耳的喝彩声。我扭头一看,哇塞!一位壮汉,双手举着龙珠在“龙”的前面逗它。那条“龙”金光闪闪,头和尾巴特别长,一双铜铃般的大眼,显的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只见“龙”扑向龙珠,只见那位壮汉把龙珠从左手传到右手。“龙”似乎不甘心失败,又扑了上去。壮汉手中的龙珠又迅速的左右穿了几次,身手敏捷的左躲右闪......好哇!只听见人们欢呼起来。

锣鼓越敲越响,越敲越急。刹那间,锣鼓声,掌声,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龙”舞得更加欢快了,红色的龙珠上下飞舞,“龙”不断的飞呀,扑呀,抢呀,跳呀.......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精彩极了。底下的观众更是叫好声不断。

多有趣的舞龙等表演呀!我还是第一回见过.辛亏爸爸带我们来到宏村,不然,就错过了这么激烈的舞龙灯表演了。

【元宵节舞龙灯作文】相关文章:

1.舞龙灯作文600字

2.元宵节日记200字:看耍龙灯作文

3.元宵节舞狮子作文900字

4.元宵节舞狮子习俗

5.看龙灯作文

6.龙灯作文400字

7.龙灯情作文

8.《龙灯》阅读答案

9.作文 舞

10.作文 火舞

下载word文档
《元宵节舞龙灯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