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净慈寺小学作文

净慈寺小学作文

2023-10-26 08:16: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aib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5篇净慈寺小学作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净慈寺小学作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净慈寺小学作文

篇1:净慈寺小学作文

净慈寺小学作文

在星期一【4月28日】的这一天的上午,我和老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了杭州的著名景点——净慈寺。净慈寺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我一进净慈寺的大门,就被震撼了。

净慈寺好大呀!在里面共有三个殿堂。我跨进第一个殿堂,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高大的佛竖立在我的面前。他盘腿坐着,我外公外婆拜了拜他就离开了。走到净慈寺的正中央,外公外婆从一人手里接过三炷香,点燃香,再次拜了拜八方。插好香,走入第二座殿堂,在殿堂里也有一座大佛,不过没有刚刚那一座大。在这座大佛的旁边一共有十八座金身罗汉,一个个栩栩如生,好看极了!在这座大佛的身后,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济公的雕塑。济公手拿一把木扇子,嘴角微微翘起,得意洋洋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快来瞧一瞧!有名的`济公在此。”我现在想到这里,就不住的想笑。最后,我走进的三个殿堂里,而在这一个殿堂里有一口大钟,在钟上面镌刻着龙飞凤舞的花纹。我看见钟的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敲一下钟,10元钱。

我忍不住诱惑,付了钱,跟外婆走上前去用力的用大锤子敲了一下钟,钟里马上传出了源源不断的回声,绵延起伏,庄重无比。这也算是我难以忘记的经历吧!我还去看了一座水井,传说是济公因喝醉酒,误烧了净慈寺,想重新修建净慈寺,才做法运木的水井,其中有一根还卡在了水井里。我好奇地把头探了下去,想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一根木头卡在那里。

结果证明,传说是假的,我惋惜的叹了口气,又一想:有可能,木头已经拿出来了也说不定哦!那么一想,心里也好受一点。这次前往净慈寺,我不仅长了见识,也好好地游玩了一番!

篇2: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在六月一个夏天清晨,我陪着好朋友林子方到西湖边,把他送走。等林子方离西湖远去时,我才发现六月期间的西湖和别的季节就是不相同。春天时,西湖上只有好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有些冷淡。秋天荷叶开始变黄了,就像是死亡降临在西湖。而冬天西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销声匿迹了。

我认为,只有夏天时的西湖,才能鲜得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夏天时西湖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茫茫的大草原,直通天际。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西湖里的生命,是碧绿的荷叶和鲜红的荷花。它们把整个西湖都遮盖得严严实实,偶尔才会露出一点儿缝隙。一条带花的鱼儿跳出水面,几滴水珠落到荷叶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就像是金银剃透的钻石。

一阵风吹来,西湖里成千上万的荷花都带着它那碧绿的舞裙跳起舞来。看着它们不停地向左右两边晃动着,真像一位名副其实的舞蹈家。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春天时写荷花的一首诗——《小池》,上面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现在的荷花都在含苞欲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这么多荷花中几乎没有一朵是相同的。风又轻轻吹过,荷花又跳起舞来。它们有的像个粉色的盘子,里面有几颗五光十色的宝珠、的像个害羞的小女孩,躲在舞裙下就是不肯露面、还有的像个舞蹈家,在绿色的舞台上跳个不停,总也跳不够。

呀,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景象啊!我爱这千变万化的西湖。

篇3: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清晨时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从净慈寺出来,去给好友林子方送别。

我走着走着,被那美丽的西湖迷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那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流动着,微波粼粼,明艳妩媚,池中那碧绿的水草不停地摆动,随着微风跳起舞来。六月的西湖那独特的风光与其它季节果然不同。你看,那翠绿的荷叶,圆圆的,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那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多美啊!还有一些荷叶十分害羞,低下头来,宛转靠在水面上,荷叶连成一大片,让我感觉苍翠欲滴,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群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在阳光照耀下,那粉红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你看,那些花瓣全开了的荷花就像一张小脸蛋在对你笑呢!那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大桃子向你招手呢!晨光普照,荷花是那样娇润,红艳。这时,一只蜻蜓正挥着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在那尽象开放的荷花上来回盘旋着,仿佛在观赏这副美丽的画卷。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3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六月的一天清晨,我就要与好友林子方告别了,我俩决定去欣赏一下西湖,这里六月的风光比其它时节更加迷人。

我们站在岸边观赏着——西湖像一位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少女,拥抱着无数莲花与荷叶。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那么美。看!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直延伸到天水相接的地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在蓝蓝的湖水的映衬下,荷花显得分外美,分外红。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波纹,从荷叶上拂过一阵清香,使人感到无比凉爽,无比惬意。

可一想到老朋友就要走了,我心里就特别伤感:“我和你就要离别了,何时才能相见呀!”“不要太伤心了。”林子方说,“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风光吧!”看,闪烁的粼粼波光仿佛一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给西湖增添了灵动的光彩,我陶醉在美景之中,忘记了分离的忧愁。可接林子方的马车来了,他就要与我告别了。我的心里又难受起来。此时,荷花莲叶结成一片,相互依偎,更衬出我们的离情别绪。

“我们会有再相见的时侯,因为你我有缘。”林子方强装出笑脸说。“是呀!下次相见的时侯,我们再来西湖赏景吧。”

目送着林子方远去,我把视线重新投向浩瀚的西湖,不由得吟诵起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期待着与林子方的重逢,期待着我们还能共同漫步在西湖之畔……

篇5: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清晨的时候,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些雾气,能见度还不到一百米。

诗人杨万里送他的好朋友林子方回家。他们俩一路上低着头沉默不语,希望这样可以掩盖住自己心中对对方的不舍之情。虽然是送林子方回家,但是离的很远,想要见上一面那是相当的难。

太阳还没出来,大街上现在只有他们俩人。终于,杨万里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就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度在相见啊!”林子方说:“杨兄你放心,待我哪会有时间,我再回来和你好好叙叙旧!”

……

又是一片沉默,太阳快出来了,大雾渐渐的散去了。杨万里和林子方走着走着,边走边看,路过西湖时,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美丽景色!

湖中的荷花和荷叶都长到了天边,从远处望去,想一片碧绿的海洋,荷花变成了海洋中的红色小岛,景色漂亮极了!走到面前,荷叶上还有小露珠在滚动。西湖果然在六月中最美呀,与别的时候不一样……

这让两人抛开了烦恼,杨万里随口吟出: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6: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清晨时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从净慈寺出来,去给好友林子方送别。

我走着走着,被那美丽的西湖迷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那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流动着,微波粼粼,明艳妩媚,池中那碧绿的水草不停地摆动,随着微风跳起舞来。六月的西湖那独特的风光与其它季节果然不同。你看,那翠绿的荷叶,圆圆的,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那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多美啊!还有一些荷叶十分害羞,低下头来,宛转靠在水面上,荷叶连成一大片,让我感觉苍翠欲滴,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群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在阳光照耀下,那粉红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你看,那些花瓣全开了的荷花就像一张小脸蛋在对你笑呢!那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大桃子向你招手呢!晨光普照,荷花是那样娇润,红艳。这时,一只蜻蜓正挥着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在那尽象开放的荷花上来回盘旋着,仿佛在观赏这副美丽的画卷。

篇7: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在六月一个夏天的清晨,好朋友林子方即将远离他乡。我陪他到西湖边,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时,我才发现,六月时节的西湖就是与其他时节不同。春天,西湖上只有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很冷清;秋天的时候,荷叶都渐渐变黄了;而冬天的西湖每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消声匿迹了。

你看,西湖就仿佛一只巧手,把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编织成一条巨大的绿毛毯,淘气的小露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可爱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荷叶的映衬下,朵朵荷花显得娇媚艳丽,千姿百态。有的才只是一个白里泛红的花苞,娇羞欲语;有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淡粉色的衣服的姑娘,亭亭玉立。微风吹过,送来缕缕幽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这朵花上飞到那朵花上,好像在评价哪朵荷花最好看。

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诗兴大发,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8: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林兄啊!多多保重,你我这一别又不知道何年才能相聚呀!”凡是在西湖边赏景的人,都能看到这一幕:林子方和杨万里两位大诗人正在饮酒告别。林子方安慰杨万里:“杨兄,你我见时方恨晚,相处不过几个月,老天也十分惋惜,特意给我们送来了如此美丽的风景。”

杨万里转过头,看着西湖。此时正是六月,因为是早晨,所以不是十分热。不时吹来阵阵凉风,让人心旷神怡。荷花不知从何时已经冒了出来,绿叶映着荷花,这风景比春秋冬都来得特别。那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的耀眼,粉的可爱。加上那绿绸缎的荷叶,真是无与伦比美。闻一闻,新鲜的空气,淡雅的荷香,合起来真是心旷神怡。一阵微风吹来,荷花荷叶在风中摇摆,像一群专业的舞蹈队在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几只小蜻蜓在空中转着圈,给荷花荷叶伴舞。放眼望去,荷叶密密麻麻,与天都连在了一起。看到这样的美景,加上离别的思绪,杨万里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对林子方说:“林兄,在你离别时,我不能送你什么,但请收下这首诗吧!”说罢,杨万里随口吟到: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六月一天的早晨,我就要与好友林子方告别决定去欣赏一下西湖。那儿很美很美,西湖六月的风光比其它时节更是醉人。我们站在岸边观赏迷人的景色,西湖像一位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少女拥抱着许多莲花、荷叶。无论是淡装,还是浓抹都很美。看!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直到天水相接的地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在蓝蓝的'湖水的映衬下,荷花显得分外的美,分外的红。一阵风吹来,湖水荡起波纹,从荷叶上拂过有一阵清香,使人感到无比凉爽。西湖一年四季都是美。可一想起老朋友就要走了,心里就特别伤心:“唉!”林子方问:“你为何叹气呢?”“因为我和你就要离别了,何时才能相见呀!”我伤感地说。“不要太伤心了。”林子方说:“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风光吧!”

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上,给它增添光彩。林子方的马车来了,他马上要与我告别了。我的心非常非常难受、激动。荷花莲叶结成一片,相互映衬特别美。像一块漂亮华贵的丝绸毯。为我们留下纪念。

“我们会有再相见的时侯,因为你我有缘。”林子方装出笑说。

“是呀!下次再见的时侯我们冬游西湖怎样?”我的眼眶湿润了:“让我用一首诗来记住今天的美景,记住这次告别吧!让它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吟起这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期待再与林子方相见的日子……。

篇10: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这六月夏日的西湖上,什么颜色都可以绽放,粉红的羞涩,紫红的雍容,绛紫的雅逸,雪白的洁净……一万把绿伞撑开夏凉,一万位淑女临水晨妆,在这碧顷的湖上,与风一起和唱,与水一起荡漾,一切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看!这杭州西湖的美景是如此柔美,清雅。贤弟执意要走?”“万里兄,西湖虽是柔美,清雅,可这里却没有我的人生,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虚无缥缈。”“是否?凝视满池荷花,瞬间,浮世中的喧哗与躁动便都随风远去,心境化为宁静的池塘;凝视满池荷花,你便拥有了一颗清雅如莲的心。你会听到一草一叶吟唱的都是温馨的歌,一鸟一虫弹奏的都是动听的曲。那接地连天的荷叶,其碧绿、盎然的姿态,难道不令你我心生清气,无香自醉?你却为何还要离去呢?”“仁兄啊!我何尝不想当一朵绽放的荷花,可这不是我扎根的地方,今日能饱览这可爱荷花娇美的姿容,也算是我在杭州的收获吧。我与你朋友一场,咱们来日方长,让我走吧!”“何苦呢?你看这阳光照耀下的池塘吧,它每时每刻都在展现这“和”之韵律:池面,荷花头点头;水上,荷叶手拉手;水下,玉藕根连根;花中,莲子心连心。和为美,和为贵。清而涟漪的水。难道我们还没有这大自然的万物和谐?”“不,万里兄。这是你的一厢情愿,人各有志,你是不会理解的。小弟告辞了。”

林子方走了,只留下杨万里一人伫立在西湖边。

荷叶仍是这样的茂密碧绿,荷花仍是这样的娇艳鲜嫩,可一切乍然变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渐渐地,是谁在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渐渐地,是谁在叹息……

教师点评: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优美凝练、描写细腻。

篇11: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这天,正值夏日,阳光普照大地。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他的老朋友林子方。

两人一见面,就亲切地交谈起来,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杨万里提议:“林兄,清晨很是凉爽,我们何不乘着这大好时光,去游游西湖?”“好啊。”两个老朋友手挽手出发了。

毕竟是六月的西湖啊,和其他季节的景色有很大的差别。两人站在岸边,欣赏着这迷人的夏景,被深深地陶醉了。旁边的柳树比春天更绿了些,像是刷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明澄澈,美得让人不可思议。水里还有几条小鱼,调皮地游来游去,一会儿快速往前,一会儿打几个旋儿,一会儿又藏进荷叶下,仿佛在跟你捉迷藏。远处的山峦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本来非常雄壮,现在又增了一些梦幻,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几只小鸟盘旋在空中,不时发出几声响亮的叫声,它们不甘寂寞,在吸引人的注意呢!

“贤弟,这儿真美!”

“是啊,咱们再往前走吧,说不定别有洞天呢!”两人继续向前走去。

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大池,里面满是荷花。瞧!满池的荷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阳光一照,宽大的叶子都发光了呢!蓝蓝的湖面,碧绿的荷叶,朵朵荷花,多么完美的组合!在荷叶映衬下,荷花格外红艳。它们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恰似一位害羞的女孩。有的已经开了一半,上面还沾了些露珠,仿佛是妙龄女郎,还差一点工夫,就完全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相貌了;有的已经完全开放,顶部红红的,越往下越浅,中间雪白,嫩嫩的娇柔可人,犹如一位风情万种的公主,穿着长长的白纱裙,戴着皇冠在跳舞呢!如果说春天的西湖是底蕴深厚的水墨画,那么现在的西湖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林子方要离去了,两位好朋友依依不舍地惜别,他们约好下次见面时,还来西湖赏荷花......

点评:对古诗的改写就是把原诗“泡”开,添入合理情节,将原诗扩充得更丰满。小作者将短短的四旬诗改写成了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读来让人兴致盎然,甚至能通过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数得见荷花底下的小鱼呢。

篇12: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清晨时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从净慈寺出来,去给好友林子方送别。

我走着走着,被那美丽的西湖迷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那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流动着,微波粼粼,明艳妩媚,池中那碧绿的水草不停地摆动,随着微风跳起舞来。六月的西湖那独特的风光与其它季节果然不同。你看,那翠绿的荷叶,圆圆的,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那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多美啊!还有一些荷叶十分害羞,低下头来,宛转靠在水面上,荷叶连成一大片,让我感觉苍翠欲滴,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群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在阳光照耀下,那粉红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

你看,那些花瓣全开了的荷花就像一张小脸蛋在对你笑呢!那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大桃子向你招手呢!晨光普照,荷花是那样娇润,红艳。这时,一只蜻蜓正挥着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在那尽象开放的荷花上来回盘旋着,仿佛在观赏这副美丽的画卷。

篇13: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今天,是我和好友林子方分别的日子。早晨,我送他离开净慈寺,我们边走,边聊着过往的生活。不知不觉我们穿过一片小林,一幅“画”忽然呈现在了眼前——那便是六月西湖的盛景。正值初夏时节,那美丽的风光可与别时大不相同。

只见细细的竿上顶着扁扁的翠绿的荷叶,亭亭玉立地站在水面上,几顶混成一片,几片混成一群,如水墨画般,没有线条勾勒,只用绿色渲染。湖边的柳树,也摆动着它那碧绿的枝条。两岸的青山高低起伏,渐变的'颜色像是浸上去的一般,有远有近,有高有低,很是迷人。无穷无尽的绿,从山到树到荷叶,仿佛是连接了青天。

荷花花瓣聚在一起的样子美极了,由红到粉的色彩和精致迷人的形状,都让人痴迷,再打上盛夏太阳橙黄色的光芒,就如美人打上的腮红,格外红丽,如赤焰一般,与别时荷花比可谓天差地别。

可是,林子方,我们就要分别了,我们无法再一起来赏这美景了,下次相见也不知是何时了,真不舍你走啊。

篇14: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这六月夏日的西湖上,什么颜色都可以绽放,粉红的羞涩,紫红的雍容,绛紫的雅逸,雪白的洁净……一万把绿伞撑开夏凉,一万位淑女临水晨妆,在这碧顷的湖上,与风一起和唱,与水一起荡漾,一切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看!这杭州西湖的美景是如此柔美,清雅。贤弟执意要走?”“万里兄,西湖虽是柔美,清雅,可这里却没有我的人生,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虚无缥缈。”“是否?凝视满池荷花,瞬间,浮世中的喧哗与躁动便都随风远去,心境化为宁静的池塘;凝视满池荷花,你便拥有了一颗清雅如莲的心。你会听到一草一叶吟唱的都是温馨的歌,一鸟一虫弹奏的都是动听的曲。那接地连天的荷叶,其碧绿、盎然的姿态,难道不令你我心生清气,无香自醉?你却为何还要离去呢?”“仁兄啊!我何尝不想当一朵绽放的荷花,可这不是我扎根的地方,今日能饱览这可爱荷花娇美的姿容,也算是我在杭州的收获吧。我与你朋友一场,我们来日方长,让我走吧!”“何苦呢?你看这阳光照耀下的.池塘吧,它每时每刻都在展现这“和”之韵律:池面,荷花头点头;水上,荷叶手拉手;水下,玉藕根连根;花中,莲子心连心。和为美,和为贵。清而涟漪的水。难道我们还没有这大自然的万物和谐?”“不,万里兄。这是你的一厢情愿,人各有志,你是不会理解的。小弟告辞了。”

林子方走了,只留下杨万里一人伫立在西湖边。

荷叶仍是这样的茂密碧绿,荷花仍是这样的娇艳鲜嫩,可一切乍然变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渐渐地,是谁在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渐渐地,是谁在叹息……

篇15: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一天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西湖东方缓缓地,慢慢地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吧,这时的西湖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美丽,几只海鸥也被早晨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湖上飞来飞去。

听说林子方即将去别的地方当官,杨万里真替林子方感到高兴呀!一天,杨万里在净慈寺偶然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杨万里和林子方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谈论事情。杨万里兴奋地对林子方说:“你好像要去当官了,可真了不起啊!今天正好能遇到你,让我送你吧!“好呀!”林子方答道。

说完,杨万里和林子方观赏起了荷花,这西湖中的荷花真与往常不一样:它们有的全都开放着,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半开,似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姿态呢!有是还是花骨朵儿,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还有的已露出了莲蓬,里面有着淡黄色的`嫩芽。杨万里说:“这里的西湖景色真美呀,可真不愧是六月中的西湖,与其它几个季节不同,这次你出远门,可能要过很常时间才能回来,我祝你一路顺利,早去早归,等来年,我们再去欣赏荷花,还一起作诗。”“我一定会早去早归,一定和你一起写诗。”林子方肯定地说道。

傍晚,青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红得特别出众。时间不早了,林子方走了,杨万里望着林子方离去的背影,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苏南通通州市通州小学五年级:张婧婕

篇16: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这天,正值夏日,阳光普照大地。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他的老朋友林子方。

两人一见面,就亲切地交谈起来,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杨万里提议:“林兄,清晨很是凉爽,我们何不乘着这大好时光,去游游西湖?”“好啊。”两个老朋友手挽手出发了。

毕竟是六月的西湖啊,和其他季节的景色有很大的差别。两人站在岸边,欣赏着这迷人的夏景,被深深地陶醉了。旁边的柳树比春天更绿了些,像是刷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明澄澈,美得让人不可思议。水里还有几条小鱼,调皮地游来游去,一会儿快速往前,一会儿打几个旋儿,一会儿又藏进荷叶下,仿佛在跟你捉迷藏。远处的山峦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本来非常雄壮,现在又增了一些梦幻,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几只小鸟盘旋在空中,不时发出几声响亮的叫声,它们不甘寂寞,在吸引人的.注意呢!

“贤弟,这儿真美!”

“是啊,我们再往前走吧,说不定别有洞天呢!”两人继续向前走去。

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大池,里面满是荷花。瞧!满池的荷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阳光一照,宽大的叶子都发光了呢!蓝蓝的湖面,碧绿的荷叶,朵朵荷花,多么完美的组合!在荷叶映衬下,荷花格外红艳。它们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恰似一位害羞的女孩。有的已经开了一半,上面还沾了些露珠,仿佛是妙龄女郎,还差一点工夫,就完全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相貌了;有的已经完全开放,顶部红红的,越往下越浅,中间雪白,嫩嫩的娇柔可人,犹如一位风情万种的公主,穿着长长的白纱裙,戴着皇冠在跳舞呢!如果说春天的西湖是底蕴深厚的水墨画,那么现在的西湖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林子方要离去了,两位好朋友依依不舍地惜别,他们约好下次见面时,还来西湖赏荷花......

篇1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扩写作文

清晨,我漫步来到了公园,满眼葱绿,一股热风拂过我的脸颊,夏天真的来了!我信步来到一个小池边,里面的荷花露出一点点粉头,像羞涩的孩子的脸庞,我情不自禁地站在了那里,那小池里一股清泉涌出,泉水静静地、慢慢地流淌出来---似乎是泉眼很爱惜它的宝贝,不愿让他多流出来一点.树的影子映在池中,好像也爱极了这柔和的风景,随着这小泉水儿轻轻摇动.这时,鲜而嫩的荷花上,早有一只蜻蜓高兴地站在上面轻舞---

后两句扩写:看西湖莲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快要落山的夕阳将其衬托的别有一番韵味,人家说太阳时一切万物的主宰者,如今看这夺目却不妖冶的莲花分明驾驭在太阳的余晖之上.目光渐渐下落,带着惊讶碰上了盛着几滴碧水的莲叶,绿色蔓延的很远很远,直到达天际,与渐暗的天幕连成一道优美的弧线.

篇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扩写作文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篇19:《晓出净慈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ong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高官。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四、拓展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

在诗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老师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别诗,送给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细读一下,看看这些诗句是借助哪些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设计:

一位诗人

一首古诗

一幅画面

一份感情

篇20:晓出净慈寺杨万里诗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篇21:晓出净慈寺送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杨万里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这也这首诗的特别之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英译

What is West Lake in June the day scenery,

The scenery and the other seasons are different.

Lotus leaf by God as a green,

The sun is bright red lotus。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篇22:《晓出净慈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篇2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实录

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

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

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读过这首诗吗?

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

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

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

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生(分别):美。绿。红。艳。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是怎样的美?

生:精致的美。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

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

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

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

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绿到了断桥。绿到了平湖秋月。绿到了净慈寺。绿到了苏堤(这个班级俨然成了绿得化不开的西湖)

师:如果这里就是西湖,你们看,这满湖的绿就是生齐读:接天连叶无穷碧。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读出绿?

生:从映日可以看出来。别样红说明红得很鲜艳,与众不同。

师:可能和哪些花红得不一样?

生(分别):牡丹花。玫瑰花。杜鹃花。(教师板书:别样红)

师:老师带来一段文字,是月光下的荷塘(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老师读,你们感受有什么不同?感觉一样吗?

生:一个白天,一个夜里。这段文字的感觉是柔和美。我感觉荷花好像要闭眼入睡了。

师:你能读出这个大吗?现在读,味道就可能和前面不一样了。与老师一起用对对子的方式读。

师:接天生:映日。

师:莲叶生:荷花。

师:无穷碧生:别样红。

师: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句:(出示:六月西湖锦绣香,千层翠盖万红妆)你从哪儿看出也是写荷花的?

生:我从千层翠盖看出来。

师:(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一句含蓄,一句暴露。

师:(出示《晓出净慈寺》)配乐。请大家朗读。(生自读)

师:后两句是诗人看到的情景,前两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西湖的原因。

生:写了荷花盛开的时候,是最漂亮的。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师:(问学生)为什么开篇就抒发感情了?

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诗人很盲目就写了。

生:诗人一看荷花,就仓促地写了。

生:西湖美让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师:加入加上动作,你能表现出感情吗?自己试一试?(学生配上动作朗读)

师: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我会加上一个啊,你呢?

生:(加上呀、呦、哇朗读)

师:把啊放到中间,能表达感情吗?

生:风光不与四时同啊!

师:古代的诗歌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

生:加上感叹号。(学生没有异议)

师:只能加感叹号吗?

生:可以加上分号。

师:老师加上问号,可以吗?谁能读出来?

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杨万里有可能几岁?(学生都猜35岁左右)其实,诗人那时已经整整60岁了。

生(众):啊?

师:为什么啊?

生: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不简单!

师:对呀,为什么这么老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因为再次出示:直不中律也有气性。(学生齐读本诗)。

师: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写家乡的景色吗?(学生小练笔:毕竟,。教师巡视;课堂交流至下课)

篇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净慈寺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后感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教学反思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成作文400字

7.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设计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理解及答案

9.关于荷花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下载word文档
《净慈寺小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