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

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

2024-01-10 07:58: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卉少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

篇1: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

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

家在晋南这方富饶的“粮棉之乡”,自然对棉花并不陌生。而我对棉花的记忆,却与母亲的辛劳紧密相连。

像我们这一代,谁不是穿着母亲做的棉衣棉鞋成长起来的;谁不是依靠母亲缝制的棉褥棉被,温暖一个个漫漫严冬的。或许“情人眼里出西施”,棉花,我们眼里最温暖的花;或许感恩之心未泯,母爱,我们心里最可亲的爱。如今无数溢美的广告语里,纯棉的字眼招摇过市,更多的保暖宠儿粉墨登场,和我们肌肤相亲,让我们褪去臃肿,体面而又风光,但总觉得缺了阳光的味道。心中的那份棉花情节依然刻骨铭心、至浓至深。那种曾经幸福的拥抱,温暖的感动,被时光铭记、被生活收藏,供一生解读与品咂。

阳春三月,母亲会用霞光与朝露洗净双手,仔细点数着将棉种植入土地潮湿的胸,然后屏息凝神地期待它的'诞生。沐春风浩荡,吮天地精华,小棉苗在母亲精心的伺候下,睁开惺忪的睡眼,象婴儿般娇嫩。一排排新芽,一首首绿色的诗行,跃然在一行行田垄之上。母亲俨然一位田园诗人,荷锄逡巡在田间,耕耘着、欣赏着自己的杰作,那盎然早已写到了挂满汗水但幸福的脸庞,时不时哼上几句蒲剧小调……

对于棉花最爱惜的是母亲。棉苗在一天天长高,母亲在一天天辛劳。伺弄棉花,是件费心的事儿。间苗、拨芽、整枝、掐顶、除草、施肥、喷药……母亲一步步用心伺候着心爱的宝贝,一次次在棉田里耕作忘返。幼时的我实在想象不出这有多大的乐趣。夏日炎炎,我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与她一起去棉田里干活,唯有满心怨恨。常常悄悄躲在地脚头的树荫下磨洋工,眼巴巴地盼着天上的太阳飞快一点,赶紧晌午回家。也许是出于心疼,母亲就装作没看见我,独自在田间将她的宝贝伺弄得有模有样。而今想起这些,总觉得很内疚,责怨自己那时真是不明事。

也许是母亲的辛劳感动了那些宝贝,它们是赶着趟儿竞相开放。那是在梦里都会笑醒的收获,是连鼾声都变得甜蜜的季节。母亲更忙了,从早到晚采摘、晾晒、轧花、装包……有时忙不过来,就把棉桃摘回家夜里全家加班,常常熬到半夜,那个困啊,眼睛重的抬不动,小孩瞌睡就多。最后大包小包装上平车,卖到那十几里远的棉花收购站,贴补家用。每次卖棉花时也是我和弟妹最高兴的时候,回来母亲总会给我们买上几个饼子加肉(那时叫火烧馍加肉)。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总是笑眯眯的看着。那时我们不懂,只有她心里最清楚:棉花就是家里的油盐酱醋、孩子们过年的新衣服、腊月里的几斤肉、回娘家的几斤点心,孩子们上学的费用……日子在母亲粗糙皴裂的手里被拾掇的温馨盈足。

母亲总是留几斤颜色纯白、韧性良好的棉花。为了给每个人赶制一件御寒的棉衣,母亲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忙中偷闲,穿针走线,缝制穿上合体、温馨厚实、针脚细密的过冬衣物。把新的棉花挪腾进我们的棉衣,把旧的棉花在太阳下晒晒,然后缝制在她的棉衣里。在母亲的眼里,即使再穷再难,也要在冬天到来前把家里每个人的棉衣缝好。否则,一个冬天,她的心里都刮着刺骨的寒风。嗅着棉花的芬芳,嗅着大地的气息,走过如诗的年华,度过如歌的岁月,任母爱的味道,将我簇拥、温暖、融化。

在我的眼里,棉花,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立秋以后,天渐渐冷了,在寒冷的季节里,容易让人想起棉花和母亲。“最温暖的花是棉花,最可亲的爱是母爱,棉花里裹藏着母爱的阳光”,突然想起这句话,内心一热,泪流满面……

篇2:慈目抒情散文

慈目抒情散文

初春的夜,无风、无雨、也没有月亮。

我仿佛是睡着了,身体极度地放松,心却在不停地颤动。这种颤动不因为是非的纠结,也不因为利弊的取舍,更不因为爱恨的揣度,而是因为一种与灵魂呼应在清静与深夜才能深深感知的,蔼蔼清光里的良知发现。这无尘所以无际的清光,可以警醒灵魂、开启心智,点燃生命的激情。

虽然说是清光,却不清冷。它不是皑皑白雪里那让人瑟瑟的冷光,也不是阳光下的冰面折射出的寒光;它不轻浮,既不是少女怀春时的浮光,也不是风情女子那媚眼中喷出的淫光;它是冬夜里的青光、秋水的波光、夏日黎明时的晨光,是那揉进百花的春光。

蕴含母亲的慈爱,饱含女人温情的目光。想见它,男人的心里就亮堂了,投在脸上,身体就会开始燃烧。

这是一种通澈心扉的目光。它能照见卑微者人性的丑陋以及他骨子里的劣根;引领迷途者的方向,照亮开拓者通向成功与幸福的坦途。在这样的目光里,我仿佛望见了圣母玛利亚的宽恕;望见观世音菩萨的恩慈;望见杨绛先生心中的“生与死”;望见母亲生前的期望;望见我对它依恋时的,有点痴、有点憨、还有点得意的微笑。

这是一种无邪无妄的目光。它既不像佛光那么高远,也不像阳光那么偏见,因为阳光普照之下还有阴暗的角落;它既不像荧光那么漂拂那么轻浮,也不像天光那么苍白寡淡。它就像烛光一样多情,霞光一样艳丽,珠光一样温润,和光一样酥怀。照亮我,是它存在的价值;需要它,是父母刻意在我身体里种下的缺陷。

这是一种似重若轻的目光。它是一堆雨水打不湿,狂风吹不灭的篝火,无论寂夜有多长,我的心里就会有多温暖。它如一枝经久的檀香,点燃了就会上瘾,一辈子也戒不掉。它似一床冬日阳光晒过的被窝,爬进去就能做一场温馨的春梦。如果离它太远就会揪心;太近了,又会木讷。

究竟怎样的女人才会拥有这样的目光呢?心无旁骛,自信而纯粹的女人一定会拥有这样的目光。她无须年轻做资本,无须美貌为武器,不要华服去召引。只要出现,那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要想起,心中就亮堂,就能暖怀!

我的心不再颤动了,而是心慰!我豁然发现,那一束似远而近的目光后面是爱人那双美丽而清澈的眼睛。明丽的眼神里充溢慈爱之情,热望之心,肯定之意。这是一双多么温热,多么丰满的'慈目啊!我在这双慈目中看见好多个角色,角色里有天真的学生,单纯的小妹,得力的助手;还有温情的姐姐,眷恋的妈妈以及人们常说的“人打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为了寻觅另一半”的人生伴侣。

只有和合了这许多个角色的心灵,才会拥有一双生发生命激情,发现世界美好的慈目。沐浴在慈目中的男人是造化的幸福!

女人如花,花好月圆。我却不愿把自己的女人或者心仪的女子比做花,哪怕是那高雅而厚重的君子兰,即使是暮春的梨花、夏日的荷花、深秋的盏盏菊、冬天的水仙花,因为花总会凋谢,凋谢的时候我的心里一定会落寞,也会感伤。华为悦己者容,修竹为月华而生。是呀,如果生命是一条河,生命中的女人就是上天在河边给我预留的一叶扁舟;如果男人是一所教堂,心爱的女人就是耶稣像下那盏明亮的烛光。只要烛光还亮着,男人的心就亮堂了,灵魂就有了归属。

夜深了,短了,淡了,几近黎明。我仿佛望见那双慈目,望见此刻的自己有点痴、有点憨、还有点得意的微笑。光波传输爱的渡口,没有风雨与落寞,彼岸花正在绽放。

我欣慰了,欣慰自己躺漾在这样的慈目中。它是化冰的暖阳,是拂面的柳丝,是草尖上那盈动的露珠。

篇3:棉花开了抒情散文

棉花开了抒情散文

每年到了种植棉花的季节,母亲总会步行到三里外的集市上去买棉花种子。等到雨后的清晨,母亲便拨开潮湿的雾霭,在润如油膏的土地上种下棉花,静静地等待花开。

我从小就是盖着母亲做的被子长大的,每一年母亲都会用收获的棉花做一床新被子。母亲在秋天采摘成熟的棉花,然后纺成被子,再加上被面,一床崭新温暖的'棉被就诞生了。等到西北风肆虐时,母亲就会把被子送到我的学校宿舍里。这时母亲总会叮嘱道:“晚上一定要盖好被子,千万别着了凉。”我从母亲手里接过被子放到床头,一股清香顿时笼罩了整张床。我知道,只要有母亲的被子,冬天就不会寒冷。

可是今年大旱,母亲种下的棉花迟迟不发芽。好不容易等到棉花发了芽,又不肯往上长了。这下可把母亲急坏了。每天早晨,母亲都会顶着一草帽朝阳,踏进柔软的棉花地里去侍奉那些棉花。母亲不厌其烦的给棉花一遍遍的浇水、施肥、杀虫,每天都累得满头大汗。看到母亲劳累的样子,我对母亲说:”妈,别弄了,那些旧被子一样可以盖,不用再做新被子了。“母亲说那些旧被子又冷又硬,我盖着肯定不舒服,还是新被子暖和。”

我一直以为母亲的棉花今年不会有收成了,没想到西北风呼啸而至时,母亲又抱了一床新被子来到我的宿舍。母亲说今年咱家的棉花长的可好了,比以前都要好。我抱着母亲送来的被子,沉甸甸的,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在我体内蔓延开来。

夜里,冷风无情的拍打着结着霜花的玻璃。窗外,光秃秃的树木在凛冽的寒风里打着寒战。我盖着母亲新做的被子,一股暖流充斥在我的体内。我抚摸着被面,仿佛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缝着被面。她是那么的认真,一针一线,生怕缝错了线的轨迹。这沉甸甸的被子里装的那里是棉花呀,这是母亲辛辛苦苦为我种植的爱呀!

在温暖的被窝里,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广阔的田野。田野里,一朵朵白色的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棉花开了。

篇4:母爱抒情散文

清明时节,回家乡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回来时远远看见两座坟墓前,一个围着破旧围巾的妇人边烧纸边叨叨咕咕地唱着,哭着,仔细看认出来了,那是旧时的邻居,我叫她姨的。我走过去,扶她起来,她已鬓发斑白,步履蹒跚,眼睛虽有些浑浊,但还认得我来,我说,姨,好吗?她打量着我,没有笑意,只有木然:回来了?能呆几天吧?我说,是的。她没说什么,神情木然地走开了,望着她的背影,想起当年……

当年她家就住在我家的前面,她是三十五岁的时候作为老姑娘嫁过来的,丈夫是邮局职工,前妻死了,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男孩都二十多了,小的刚上初中,她来后不久,男孩子结婚领着媳妇去远方投奔叔叔打工了,小姑娘和他们在一起。她过日子是把好手,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又干净的很,勤俭持家,按说丈夫是邮局的正式职工,收入还是不错的,在乡下也是光鲜的家庭了,她应穿些好点的衣服,可她从不,总是粗布衣衫,扎个旧围巾,但很干净。也不知为什么她总和小姑娘吵架,有时我们听见小姑娘在屋檐下读外语,很清脆爽朗的,但一会儿就听见孩子与她的吵闹声,小姑娘也很厉害,从不服软,小嘴说话又快,常常把她气的浑身颤抖,一次气极了居然动手打了那孩子,那做丈夫的就生气了打了她,她开始嚎陶大哭,直至丈夫求饶为止,此后不久小姑娘不念书了,也去打工了。她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石头,挺白净的,只是眼睛有些斜视,她近四十岁才有这么个儿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喜欢得不得了。

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脚也不知怎么就崴了,走路一瘸一瘸的,人家告诉她应该到大医院去手术治疗,她怕孩子疼,一拖再拖,应该上学了,她带着孩子去做手术了,效果不太明显,这以后许是她怕听到孩子手术时痛苦的喊叫声,或者是第一次手术的失败,反正她再也没带孩子去做手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脚瘸的越来越厉害了,她呢,也越来越心疼孩子。

每天早早给孩子做好饭,然后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再去接孩子,风雨无阻。人们常看见一位母亲背着孩子行走在风里,雨里,雪里,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孩子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她一个人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更加疼爱。孩子上初中了,脚瘸的愈发严重,而且由于缺少活动,孩子越来越胖了,她背着也困难了,但她还坚持着,在风雨里走的愈发艰难,常是一步一趔趄,孩子上到初二,说什么也不念了,可能是大了觉得还让母亲送自己上学挺难为情的,再加上功课也不好,索性*不念了,而此时的孩子已是典型的肥胖儿了。

这时她家的那个姑娘已经结婚了,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我常常看见石头艰难地去姐姐家玩儿,每次看到我,都很热情地打着招呼,并停在那歇一会儿,喘着粗气,本来挺好的孩子,由于脚瘸,运动少,变得肥胖,现在连自己走路都困难了。

一晃石头长到二十岁了,可是没有人给介绍对象,虽说家庭条件不错,可一想到石头,就拒绝了。石头就这样和母亲过着单调的日子,后来不见石头了,人说石头现在走不动了,只能勉强去厕所了,再后来听说,石头起床都艰难了,得她扶着起床,有一天从她家传来令人心碎的哭声,石头死了,医生说太胖,压迫心脏。她哭晕了几次,苦自己的命苦,三十几岁结婚,丈夫四十几岁时去世,剩下她们母子相依为命,可孩子又没了,而此时的石头只有二十四岁。

石头死后,她就愿意走,满山遍野地走,到丈夫的坟前,石头的坟前哭,眼睛越发浑浊,直到人们把她找回来。倒是那姑娘不计前嫌来照顾她,时间长了她好些了,只是到姑娘家走走,呆呆坐在炕上,看着人家唠嗑说话,然后回家守着偌大的房子过着孤独寂静的日子。

我不知道她怎样过着没有石头的日子,怎样打发漫长的时日,当年她是那样地爱石头啊,在我的头脑中依然存留着她穿着靴子,风雨中背着石头上学的情景。

但现在,她能依傍的只能是丈夫的女儿了。

篇5:抒情散文:母爱

母爱是首无言的歌,总会在某个午后、某个黄昏、某个黑夜,轻轻响起,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陌生街头、某个陌生小站、某个异乡旅店,在你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时候。闪现在眼前……

孩子时候的泪水落满了母亲的衣襟,处次学走路的时候握紧了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年轮,记载着你人生的轨迹;母亲的四季,牵挂着你在外的冷暖。

母爱是那顶始终为你撑着的伞,暴雨袭来才突然发现母亲的艰辛;母爱是你身后坚定的目光,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

母亲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善良,更给了你一个永远的家。回到母亲身边,起得再晚,也会精心为你准备早餐;手脚再懒,也会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衣衫放在枕边。

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让生命沐浴着爱的光辉健康成长;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

每一个喜庆的日子,都会有母亲更加忙碌的身影;每一样普通的饭菜,都包含着母亲细腻的心思。

母爱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从来没想过什么回报,却让生命在仁爱中延续、船承;母爱坚忍不拔,无怨无悔,母性的慈爱常常会超越血缘,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有位捡破烂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肾捐给了患尿毒症儿子;还有一位母亲收养了一个脑瘫的孩子,不仅视如己出,而且不去理医生的断言,硬是让铁树开了花,让低能弱智的孩子也考入了高等学府……

儿女的目光总是向着最美的远方,母亲的目光却总是落在儿女身上,常常会忘记自己。母亲已习惯了儿女的疏忽,那颗心却追随着儿女漂泊不定。

儿女的生日喜好让母亲如数家珍,儿女的一频一笑更是母亲骄傲的珍藏。可作为儿女,谁又能说清母亲的黑发在何时便白了,母亲的腰背为何弯下了……

1952年,为了挽回朝鲜战争败局,“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人民军强大的攻势下,“联合国”军开始撤退。途中,韦尔森由于伤势脱离了大部队。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几声凄厉的婴儿哭声,他循声找去,哭声是从一个雪洞里传出来的。韦尔森本能地扒开积雪,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一丝不挂。原来,当时天气酷冷,这位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又被困在了这个山沟里,天下起了大雪。母亲毅然把自己穿得很单薄的所有衣服都裹在孩子身上,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赤裸的母亲已经死去了,但她怀里的孩子却活了下来。韦尔森被眼前的这个情景深深感动了。他用野战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个坑,把这位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赶大部队去了。

战争结束后,他领养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孩子慢慢长大,韦尔森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并带着他来到这个当年烽火连天的山沟里,寻找并前来祭奠妈妈。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她的爱温暖着我们。我们要好好爱她。

篇6:抒情散文:母爱

有一种爱,平凡、伟大。自你出生起就围绕着你,以你为中心点,只绕着你转圈。这就是母爱。

塔蜜莎维先后生下两个孩子,可是他们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就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到处访医寻药,天南地北地奔波,结果却只有一个结论:除非有人捐献眼角膜,否则他们将永远生活在漆黑的世界里。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连嫁妆也搭了进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每天准时接送,还为他们照料大小便。孩子们经常在学校受到别的小孩的歧视欺侮。这使她极为伤心。当大儿子13岁,小儿子12岁时她毅然将两个连小学都没能念完的孩子接回了家,亲自教授起了他们的学业。

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她查遍了所有的医学资料,证实了医生的话没有错,要见光明唯一出路就是进行视网膜移植。两个孩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学习都非常优秀,并以骄人的成绩考取了高中。就在儿子们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她第一时间就去了医院,她想了解一下什么时候有合适的眼角膜可以移植,但是医生的回答还是让她彻底绝望了。

她回到家里,看到孩子们正在谈论着新学校的美好话题,憧憬着对高中生活的渴望与企盼,甚至还谈起了大学生活的灿烂美景。看得出两个孩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乐观与信念。

次日一早,两个孩子哭喊着叫醒他们的父亲。就在两个小时前,年仅37岁的塔蜜莎维——两个失明孩子的母亲,用一条绸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桌子上除了两张入学通知书外,还有一封遗书,上面是几个墨迹未干的在大字:我死后,请把我的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时间是3月18日。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刻的告诉了我们,母亲爱孩子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她可以用生命来换,只要孩子幸福。

珍惜你的母亲吧,你是她的世界,也是她的生命。

篇7:人间真情慈母爱

人间真情慈母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的爱最无私;没有妈妈的孩子孤独寂寞,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但有的孩子,虽然父母双亡或被父母遗弃,无人照看,但却有好心的阿姨收留了他们,使他们得到了母爱,找到了幸福,得以健康成长。于是,这场人间真情慈母爱便拉开了帷幕。

多年以前,有一位年轻的阿姨在马路边看到一个跪地乞讨的小男孩,不禁暗暗落泪,便上前问道:“小朋友,几岁了?”小男孩含着泪花看着阿姨不说话。阿姨以为他感到陌生又问了一遍,可小男孩除了用可怜的目光看着这位阿姨外,什么话也不说。这时她又看到旁边还躺着一个像是快要饿死的小女孩,便心疼的抱起女孩,问道:“是不是饿啊?”小女孩有气无力的回答:“恩……,好饿……,他是我的弟弟……,他六岁,我七岁,他也饿了……”。此时此刻,阿姨觉得自己的心被揪的难受。于是,她把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带回到自己仅仅四十多个平方米的土屋。两个孩子吃饱后,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女孩请求道:“阿姨,求求您,救救我们吧!我弟弟是个哑巴,我们的父母嫌弃他是哑巴,嫌我是个女孩,把我们一起赶了出来,求您留下我们,我们可以帮您干活……”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姐弟俩,阿姨不禁回想起自己不也是个孤儿吗?经过了多少艰苦磨难,风风雨雨,才长大成人,找到一份能维持她自己的生活的工作。她扶起两个孩子,和他们一起哭成了泪人。她发誓她再也不要看到可怜的孩子受委屈。于是,她很快为姐弟俩添置了新衣,新床,并用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钱,把他们送进了学校,成为了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阿姨对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姐弟俩的学习也刻苦认真,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姐弟俩更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就这样,一家人过着俭朴、平静却又温馨、幸福的生活。

在以后的日子里,阿姨为不耽误别人,就始终未嫁,在爱心及怜悯心的驱使下,她不断的收养孤儿,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日子就这样一年年的过去了,阿姨已不是以前那个年轻的阿姨了,她的脸上爬满了皱纹,身体也变得体弱多病,但她却过的非常幸福、心安。因为她是十六个非常有作为、有孝心、懂得互敬互爱的孩子的母亲……

一个“母亲”,这样伟大的母爱,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吗?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世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就让这首《感恩的心》来结束这场‘人间真情慈母爱’吧!

希望真情撒满人间,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像我们一样成长在父母的呵护下。

篇8:《中秋念慈亲》抒情散文

《中秋念慈亲》抒情散文

月光如水,心静若树。在这合家欢乐的日子里,方惟感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红尘之中不老的绿树枝繁。

中秋之夜,当人们怀着一份兴奋欢愉的心情,遥望着星空中,期盼着一轮皓月出现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则心情随笔:离人心上秋

中秋节,有赏月激情的欢乐,有久逢相聚的热泪,有凄凉孤独的哀愁,有身在异乡的思念。中秋的月饼里,有祈祷,有祝福,也有寄托;有忧伤,有思念,有冷寂,也有怀旧。无论何种情绪,都因中秋而迸发。 中秋节,你是日月沉浮的里程碑,记录着人世间的爱恨情愁、生离死别。行进在万物的轮回里;你是星辰斗转的时刻表,承载着思绪便在秋风中纷飞、寻觅。“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此刻间的红尘,几多欢喜,几多愁啊!人道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中秋节,更是一个思亲的日子,让人想念绵绵,感叹多多!中秋节,我爱我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我生命里与我相伴而行过的挚友,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四年前的中秋节,我是在粤西最大的一家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伴随母亲度过的,这是我第三次带母亲到医院的肿三科住院治疗,这一天,负责给我母亲治疗的医生,一个具有医者父母心医德的陈教授悄悄的跟我说:“对你母亲的人性化关怀比药物治疗更有意义。”这一晚,在万家灯火喜团圆的中秋之夜,一汨汨亲情间生离死别汇集的思绪,在我的脑海中流淌着……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回到了儿时母亲的怀抱:我的耳际便回荡着那一首熟悉的童谣(吴阳话):朕者喊、命红飞,坡禾米、煮粥稀,糠牛侬儿抵肚饥。赶牛上岭牛干渴,赶牛下洞牛吃禾,大爹大奶勿咒我,缴干眼泪就赔禾……这是我生命的记忆里熟唱的第一首歌谣。

很小的时候,坐在矮狗櫈子上,看着母亲忙碌地为一家人晚炊。每到晚黄晚黄时分,一只文蝇(苍蝇)从我面前飞过,就成了我要哭的理由。如山涧潺潺的细流,如乡间袅袅的炊烟……这时,母亲就是把天上的月爹摘下,也止不住我娓娓不绝的哭泣。等到了两个哥哥都被哄饱了晚餐,母亲就走了过来,装着捉文蝇的手势在我面前一抓:“你果只文蝇鬼,还不快快走开!”我的哭泣也就嘠然而止,然后是转入了机械的抽噎,最后归于静止。夜晚倚偎在母亲怀里,如果是很难睡去,母亲为了使我尽快安静,就给我讲吓人的“山人红”故事;好多的夜晚都是重复着那一首熟悉的童谣:朕者喊、命红飞,坡禾米、煮粥稀……

如果我坐在矮狗櫈子上静静地看着母亲晚炊,母亲就会轻轻的走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堂,自言自语道:“是要吃(喝)凉水(用生草药熬好的凉茶)了。”夜里,等到了哥哥都睡着了,我常常有三种喝凉水的方法,最高兴的一种:手上攥着一小块糖,舔一下喝一口的那种;最自豪的一种是用茅针蔗煲成的凉水,这凉水甘甜甘甜的,一点都不难喝,我会把碗高高的端起,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地往肚里吞,有意吞得响响的,这时,母亲就压低喉咙,轻轻地说:吞细声些,别把哥哥吵醒了。最难受的一种就是用一种勒芶心的草药熬成的凉水,这种凉水苦得难以下咽,这时,母亲就只有强制我喝凉水,先在我的脖颈上围上一条毛巾,再找来拜祖用的小酒盅,母亲把我斜放在膝盖上……左手捏着我的鼻哥,右手执起酒盅就往嘴里灌……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等到我哭累了,在我的抽噎声中,针蔗喊,万空飞,坡禾米,煮粥稀………我就在母亲的怀里渐渐地睡去。

看着年迈孱弱的母亲在痛苦中短暂的入睡,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到离家有两公里远的邻村塘头村去上学,一个没有围墙的变压器就矗立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一个炎热的初夏,小小的我就怀揣着一颗好奇心,用手指触碰这些露天的高压线,就是要证明有没有电,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愚蠢啊!。与我一同被高压电击倒的还有同班一位跟我一样俏皮的.玩伴……只是我伤得较重,小小的我就注定要承受着人生最为灰暗痛苦的一个时期,足足有一个年头。每当我晚上睡下的时候,事故当时惊魂的一幕就会在眼前浮现:当时手指触碰的电线溅出的一个火球就会很逼真地再现眼前,让我惊魂未定, 炎热的夏天我要盖着棉被睡觉,常常是惊得大汗淋漓。由于营养不良和惊恐造成的神经衰弱让我整日抬不起头来。每到傍晚时分,躺在家里这泥罄的小屋里,天旋地转的我就会听到路巷外面堂姐和邻居同龄小女孩织渔网时唱着老师一齐教过的歌曲: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小小的我却想到了秋风中的落叶,而这小小的我就是把自己想象成秋风中的一小片叶子,多少年后,走出了梦魇般的我还会常常的问自己:怎么会有这样凄楚的想象呢?难道我这么小就体会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么?在那缺衣(医)少食的年代,家里是很难拿得出钱来医理我的,是母亲的不离不弃、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的呵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这浓浓的思亲的节日里,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慈母爱作文

2.作文:悠悠慈母爱

3.邻里情抒情散文

4.姐妹情抒情散文

5.木梳情抒情散文

6.情系冬雨抒情散文

7.情月的抒情散文

8.悠悠草房情抒情散文

9.甜甜腊八粥,浓浓慈母爱作文

10.抒情散文《我的思念我的情》

下载word文档
《棉花情慈母爱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