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广璧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从古到今,天下人都说“勤”的好处,仿佛那是弥补一切不足的灵丹妙药。其实,“勤”有不有好处,还要看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勤”。倘若是勤玩耍勤享乐勤违法勤捣乱……,那是越“勤”越不好。“勤”,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
当勤学。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勤于学习,便能像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马,不善游泳的人有了一条船。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达到。勤学必须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若勤学,则所学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让你为难。
当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有学必要思,勤学是“死方法”,勤学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常骑马的人懂得了骑术,使马在狼群中也不会慌张得弃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御船之法,使船在风浪里也不会漏水翻船。这些跟“学”加上“思”是一个样。勤思必须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时时做有条理的总结。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想在后补充几个字“思考着”。牛顿所学便是“巨人”,而牛顿并不安于“巨人”的高度,他加上了他思想的高度,因此看得远些。若勤思,则所思而知的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使你为难。
当勤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再多,思再勤,如果不运用,终究是一场空。知晓方法是一回事,而照方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去试一试,又怎知方法是对是错?怎能体会方法带来的好处?爱迪生在找寻灯丝时,试了上千种材料,才找到了钨。那上千次的失败在他看来,却是变相的成功,因为每失败一次,就成功地知道有一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从而离完美的灯丝更近了一步。若勤试,则所行的范围内没有难事。
勤学、勤思加勤试,三勤合一,则一勤天下无难事!
篇2: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千古绝唱诠释了勤的重要性。勤是出路的唯一途径,想要解决天下难事,就必须要勤。那么,怎么做才能成为勤呢?
首先,应当立志。古人曾有一段精辟论述:“期乎其上,主能及其中;期乎其中,方能及其下;期乎其下,则不及矣。”意思是说对自己要求愈严,所能达到的程度就越高,就越勤奋。奇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固然有些过于绝对,但也充分说明,有较高理想的人,能够在各方面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并勤奋去做,以强于自己的人为榜样,不断进步,最后达到较高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雄鹰从生下来就向往天空,因此刻苦飞行,勤奋训练,方傲视于群雄,成为天空霸主;同样有翅膀的鸡,却满足于享受屋檐下的安逸生活,最后只能做一只“旱鸭”。可见,不同的目标追求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志向就是勤的方向。
想勤奋,还应该不断给自己施压,将压力转为动力,向成功逾越。有这么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联中的两个故事,不都是来自压力的胜利吗?没有这压力,又哪有“百二秦关终属楚”的成绩?没有几乎亡国的耻辱,哪有卧薪尝胆的勇气和“终吞吴”的成功?一定的压力,能让徘徊者迈出坚定的步伐,能让落后者奋起,能让成功者警惕。它不是鼓励人成功,而是逼人勤奋到成功,让人没有选择不成功的余地。压力是勤的动力。
最后,应该持有富贵的毅力,披荆斩棘,战胜困难。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崇高的目标,只有靠我们脚踏实地地去争取,依靠“巨人的肩膀”来克服困难。毅力就是最基本的“肩膀”,缺乏毅力,唐三藏取经就成了奇闻怪谈;缺乏毅力,刘翔就没有第一的可能;缺乏毅力,哈格里夫斯基就不能发明蒸汽机,人类就不可能进入“蒸汽时代”。没有毅力,再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都只是徒劳,名人头上闪亮的光环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哪一个不是用毅力拼搏争取的?毅力当是勤所需精神!
天道酬勤。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人的才能如果被惰性所支配,就将一无是处。所以,我们要勤,就得要立志,要不断给自己加压,要有毅力。这样,就能逃脱人生窘境,荣获胜利宝冠。
篇3: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勤天下无难事
有人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我对这句话感到疑惑不解,直到那天体育课上的一件小事,让我恍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令人兴奋的体育课终于到来了,身为“资深球迷”的我又可以尽情地打会儿篮球了。同学们今天也是出奇地安分,简直是“神助攻”,体育老师一高兴便早早让我们自由活动。
听到“解散”两个字,我飞一般地冲到了篮球场上。只见班里那几个又高又胖的同学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轻蔑地笑着告诉我:“看!我们是“坦克四人组”,无坚不摧!无人能挡!”我看着这四个人高马大的家伙,听着他们狂妄的话心中就暗想:篮球打得好不仅仅是靠身体实力,但还要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演技”。今天,我就要让他们明白明白!
我坚信自己用勤奋的汗水换来的篮球技能定不会让我一败涂地,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和这个“坦克四人组”一决高下。比赛开始后,我发现他们身高占了一定的优势,抢“篮板”个个都如猛虎一般,势不可挡;而我抢“篮板”却略显吃力。最可气的是那个最高最胖同学抢到了篮板球后还摆动着他肥肥的身体挑衅我,仿佛在说:打篮球没有健壮的.身体素质,再努力也是没用的。你这小身板,就趁早放弃吧!
此时心中争胜的火苗越烧越旺,而对手又要准备投篮进球。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马力全开进入了爆发模式。我的大手从天而降,一下子便把他给狠狠地“盖”了,但是不巧球又落入了那个最高的大胖子手中。毫不示弱的我转过身去,再一次猛地将身一跃,“啪”的一下子,又把几乎高我一头的大胖子“盖”掉了。大个子或许觉着自己这么强却被“盖帽”了太丢脸,十分生气地冲了过来。我探明了对方的意图之后,突然一个胯下运球调整速度,又把球运到了背后,故意把速度放慢,然后猛地把球反胯下运回对方眼前,这时他几乎已经被我一系列娴熟的动作“晃”得手忙脚乱。看到球就在眼前,便要去抢,而我却又飞速地一个转身,便把他给“过”掉了。来到了篮筐旁边,趁两个对手不备,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我冲到“篮板”后面,高高地跳起,那二人看我在篮板后面竟然后仰跳投,目瞪口呆,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球居然进了!随着篮球的入篮,比赛宣布结束,我险胜一球。难道这一球是靠我的身体优势吗?不,那绝对不是!靠的是我平时的勤学苦练,靠的是我的勤奋与汗水。
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次比赛让他们明白了:打好篮球,天赋固然重要,然而努力和勤奋更重要!也让我明白了:老鹰飞上金字塔顶靠的是它能展翅的天分,更是靠从小勤奋刻苦的训练。而蜗牛,没有什么天赋,靠的正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所以才有了古语“一勤天下无难事”。
篇4: 读《一勤天下无难事》有感
读《一勤天下无难事》有感
这是一本书讲述名人伟大事迹的书,这是一本隐藏着无数成功密码的成长读本,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精读细读。
书中,有研究数学如醉如痴的华罗庚;有千挑万挑选灯丝的爱迪生;有为了下棋踏着冰雪步行五十里的聂卫平;有勤奋一辈子的米开朗琪罗;有不叫一日闲过的齐白石;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训练的“神童”菲尔普斯……
瞧,这一个个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他们不一定有比别人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不一定天生就比别人聪慧:他们不一定比别人更强魄。但他们一定比别人勤奋----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他们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才能突飞猛进,成为成功人士。他们无疑是我们的榜样。
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总是因为人们的勤奋程度不同,给予人们的回报也不同。俗话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非凡。
读了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学骑自行车时的情景:我刚骑上自行车,就像接触了一个陌生的人----握住车把时,因为很生疏,车子左摇右摆,根本把持不住像一匹挣脱缰绳勒不住的野马。车把显得异常重,不由自主地向一边倒去,差点摔倒,幸好爸爸上前扶住了我,除了惊吓,还有踏板铬得我的脚生疼----因此,我便不想再学了。但爸爸妈妈硬是要我学,我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了好久还是没学会。但想到了这些名人的故事,便下决心一定要学会,便总叫上爸爸来教我骑。练了一天又一天,我终于学会了。但成功是需要坚持的,因此,我和姐姐常常早起去广场练习骑车----这是为了骑得更好。通过勤奋地练习,我骑自行车的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是因为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也让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这不就应验了那句话:“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要经过努力。”这份感悟将像一颗种子深深种在我的心里,给我一生的激励。
这就是这本书所告诉我的----“勤奋”。因为通向成功大门是没有捷径的,只有靠着不懈地努力。愿我们都做那个勤奋的人,向着人生的金矿出发,开采属于自己的财富,赢得精彩的人生!
篇5:高中优秀议论文:一勤天下无难事
从古到今,天下人都说“勤”的好处,仿佛那是弥补一切不足的灵丹妙药。其实,“勤”有不有好处,还要看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勤”。倘若是勤玩耍勤享乐勤违法勤捣乱……那是越“勤”越不好。“勤”,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
当勤学。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勤于学习,便能像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马,不善游泳的人有了一条船。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达到。勤学必须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若勤学,则所学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让你为难。
当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有学必要思,勤学是“死方法”,勤学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常骑马的人懂得了骑术,即使马在狼群中也不会慌张得弃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御船之法,即使船在风浪里也不会漏水翻船。这样,“学”“思”一结合,结果就很不一个样了。勤思必须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时时做有条理的总结。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想在后面补充几个字“思考着”。牛顿所学便是“巨人”,而牛顿并不安于“巨人”的高度,他加上了他思想的高度,因此看得更远一些。若勤思,则所思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使你为难。
当勤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再多,思再勤,如果不运用,终究是一场空。知晓方法是一回事,而照方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去试一试,又怎知方法是对是错?怎能体会方法带来的好处?爱迪生在找寻灯丝时,试了上千种材料,才找到了钨。那上千次的失败在他看来,却是变相的成功,因为每失败一次,就成功地知道有一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从而离完美的灯丝更近了一步。若勤试,则所行的范围内没有难事。
勤学、勤思加勤试,三勤合一,则一勤天下无难事!
评点:
本文从“类”(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议论,采用为“勤”分类的方法切入,且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正文三个“论证片断”均采用“段首论点+段中论证+段末结论”的常规论证结构,且形式大体相当,整齐之中显稳健。可贵的是,作者论证手法灵活,出色地运用了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理论论证等手法,理论论证中既有“明引”,又多“暗引”,显示了较丰厚的学养。总分总的结构,也很工稳。(周红、刘进球荐评)
作者:贾郁
公众号:红批作文
篇6:名人故事: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
最新名人故事: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
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
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通过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四曰口勤
曾国藩的“口勤”就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
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
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把偏向着绿营。
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逞口舌之争,而是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时,他特意拜访了骆秉章,态度十分谦恭又十分热情,之前的那点事就当没发生一样。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我们湖南当倾力相助。
“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
五曰心勤
曾国藩所说的“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篇7:曾国藩励志名言警句: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
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
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通过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四曰口勤
曾国藩的“口勤”就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
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
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把偏向着绿营。
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逞口舌之争,而是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时,他特意拜访了骆秉章,态度十分谦恭又十分热情,之前的那点事就当没发生一样。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我们湖南当倾力相助。
“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
五曰心勤
曾国藩所说的“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相关文章:
1.勤作文
2.勤思考作文
4.德勤--推理题
5.德勤报告
6.业勤座右铭
7.勤的成语
8.勤工部规章制度
9.人勤春早作文
10.作文 看图写话 勤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