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

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

2025-01-09 08:0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sod2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

篇1: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

一、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

二、烟、雾不分在化学中,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微滴。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不能称为产生白雾,而应该说产生大量浓白烟。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三、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四、顾此失彼,现象描述不全面

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因此描述实验现象,要仔细全面,不要顾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质燃烧现象,要唱好三部曲。即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五、用词不当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如用词不当,也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白色沉淀,这样描述就不妥当,因为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出现白色沉淀。

1.中考物理复习指导:身边的物理现象

2.中考作文预测:透过现象看本质

3.中考物理基本复习指导

4.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浅谈物理记忆方法

5.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训练碱的化学性质

6.中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复习指导

7.上海中考一模

8.如何备战2017中考

9.2017中考复习误区

10.2017中考的复习误区

篇2:中考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

中考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篇3:关于备战中考复习指导中考化学实验模拟题

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

1计算正确。(对一空不给分)1

2正确使用天平。(镊子取、左物右码,放纸)1

3打开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子上。1

4瓶口紧挨量筒口。(倾斜)。1

5倾倒液体接近95毫升处,用胶头滴管正确滴加液体(悬空垂直、正上方)。1

6正确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视线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1

7先放入氯化钠固体,将蒸馏水倒入烧杯中。1

8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完全溶解。1

9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并贴标签。

(氯化钠溶液、5%)1

10洗涤仪器,并整理仪器。(标签向外)1

得分合计

说明:1.倾倒液体超过规定量,可以重做一次。不扣分。

2.搅拌时,少量液体有飞溅现象。不扣分。

3.读取液体体积数,误差为+1毫升,不扣分。

4.如果读数时仰视或俯视。扣1分。

5.称量少放、不放纸。扣1分。

6.药品,砝码颠倒,或不用镊子扣1分。

7.多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扣1分。

8.标签未向手心扣1分。

9.瓶塞未倒放扣1分,不重复扣分。

10.超过95毫升时,用胶头滴管伸进量筒内吸的,扣1分。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

[关于备战中考复习指导中考化学实验模拟题]

篇4: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错误剖析

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错误剖析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但是,如果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则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出现在基本操作上的错误?     1?称量药品时,把如NaOH之类的固体物质直接放在称量盘中,导致称量盘被腐蚀。天平调平衡之前,没有把游码移至零位置处,导致天平称量不准。?     2?取用固体药品时,用手而未用镊子夹取颗粒状固体药品。取用粉末状药品时,没有用纸条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直接从试管口倒入,结果使药品沾附在试管口的`管壁上。?     3?对于液体药剂,量取时,超过试管的1/3,导致振荡试管不方便或溅出来了。给试管加热完毕,未待试管冷却就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导致试管骤冷破裂。在给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插入试管内,造成药剂污染。?     4?实验完毕,把反应剩余的药品倒入原试剂瓶中或随意丢弃,造成药品污染和药品浪费。     5保存试剂时,未按照试剂的要求存放,如浓硝酸、浓氨水等物质没有及时密封避光保存,从而使试剂药品失效。?     二、出现在实验设计上的错误?     1?制取氧气、H2还原CuO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     2?制取CO2时,错用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反应很快停止,无法收集到CO2气体。错用浓HCl,使产生的CO2气体不纯,影响实验效果。?     3?在进行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点燃前,未进行验纯,贸然点火,出现爆炸。     三、出现在表述中的错误?    1?用结论代替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现象时,常常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地表述为实验现象。如向含有CO32-?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往往错误地表述成“有CO2气体产生”,或错误地表述成“CO32-离子和HCl反应生成了CO2气体”。而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有气泡生成”。?    2?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物质的一些性质是不能观察到的,但是学生经常把它错误地表述成实验现象。比如在制H2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放出一种无色比空气轻的气体”,应该表述为“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把反应条件表述成实验现象。化学反应一般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是学生却经常把反应条件写成了实验现象。如把点燃表述为燃烧,“点燃”是反应条件,而“燃烧”才是反应现象。?    4?表述不完整。表述实验现象,应该把反应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都要完整有序地表述出来,而学生却往往只描述反应的最后现象。比如向碱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再向其中滴入HCl,学生只简单地描述为“先变蓝,后变红”,应该描述为“先变蓝后,滴加HCl,蓝色逐渐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5?混用概念。化学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概念不同,其含义也不同。如把通入、滴入、加入乱用,点燃、加热、高温混淆,致使语言不准确,语意不清。通入适用于描述气体,滴入适用于描述液体,加入适用于描述固体。

篇5: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错误剖析

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错误剖析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但是,如果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则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出现在基本操作上的错误?

1?称量药品时,把如NaOH之类的`固体物质直接放在称量盘中,导致称量盘被腐蚀。天平调平衡之前,没有把游码移至零位置处,导致天平称量不准。?

2?取用固体药品时,用手而未用镊子夹取颗粒状固体药品。取用粉末状药品时,没有用纸条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直接从试管口倒入,结果使药品沾附在试管口的管壁上。?

3?对于液体药剂,量取时,超过试管的1/3,导致振荡试管不方便或溅出来了。给试管加热完毕,未待试管冷却就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导致试管骤冷破裂。在给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插入试管内,造成药剂污染。?

4?实验完毕,把反应剩余的药品倒入原试剂瓶中或随意丢弃,造成药品污染和药品浪费。

5保存试剂时,未按照试剂的要求存放,如浓硝酸、浓氨水等物质没有及时密封避光保存,从而使试剂药品失效。?

二、出现在实验设计上的错误?

1?制取氧气、H2还原CuO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

2?制取CO2时,错用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反应很快停止,无法收集到CO2气体。错用浓HCl,使产生的CO2气体不纯,影响实验效果。?

3?在进行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点燃前,未进行验纯,贸然点火,出现爆炸。

三、出现在表述中的错误?

1?用结论代替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现象时,常常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地表述为实验现象。如向含有CO32-?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往往错误地表述成“有CO2气体产生”,或错误地表述成“CO32-离子和HCl反应生成了CO2气体”。而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有气泡生成”。?

2?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物质的一些性质是不能观察到的,但是学生经常把它错误地表述成实验现象。比如在制H2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放出一种无色比空气轻的气体”,应该表述为“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把反应条件表述成实验现象。化学反应一般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是学生却经常把反应条件写成了实验现象。如把点燃表述为燃烧,“点燃”是反应条件,而“燃烧”才是反应现象。?

4?表述不完整。表述实验现象,应该把反应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都要完整有序地表述出来,而学生却往往只描述反应的最后现象。比如向碱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再向其中滴入HCl,学生只简单地描述为“先变蓝,后变红”,应该描述为“先变蓝后,滴加HCl,蓝色逐渐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1] [2]

篇6:中考数学化学复习指导

中考数学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性

初三数学学习是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初三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例如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二次函数等,都是数学学习中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 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另一方面,初三数学也是到了学生总结和综合应用的阶段,所涉及到的考试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所学知识点的融会贯 通,所以部分学生不是很适应这一阶段。那么如何渡过这一关键阶段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理顺知识点,注重理解和记忆。

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的学科,在其教学安排上也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分支也比较多,学生应该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最基本的知识层次和架构。如初三上半学期的相似三角形内容,我们对其知识结构可以进行整理。

同学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用结构方法进行相应的整理,这样就能系统地整理出初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所对应的框架,从而更好地掌握初中所学的知 识。另外,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应以理解为主,但是对于某些公式、结论适当的记忆还是必要的,如相似三角形中黄金分割比、三角形重心的性质、锐角三角比中 30°、45°、60°涉及到十二个三角比值等,适当的记忆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题目能力和解题的速度。

其次,熟悉基本应用,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和延伸。

理解了数学知识点并不等于会灵活地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知识点的产生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相联系的,即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下有相应的问 题相连,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同学们应该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如黄金分割比中整条线段AB、较长线段AC和较短线段CB所产生的比例式:AC/AB=BC /AC,涉及到三个量的关系,若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解出第三个量,那么对于黄金分割比的问题,在分析题目时,紧紧地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出相应的量,然 后运用公式进行求解。同学们对这样的应用可以进行适当的整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考试中的基础题有全面的了解。数学只掌握基本的应 用还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当然是希望同学们能灵活的应用,这就要注意知识点的外延。如果能熟悉这些知识点的外延,在分析题目时可以有更深的认识。了解由知识 点产生的基本问题的,并熟悉知识点的外延,这样才能灵活的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第三,培养数学意识,注重数学思想训练。

初三数学学习又是总结和归纳的时候,对于问题的综合和加深,很多同学不适应。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也是有其规律性,这就需要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各种思想,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等,在日常训练时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订正和查漏补缺。

二期课改的一大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数学学习与日常的训练还是有着密切联系,这是一对矛盾,如何来化解矛盾,我们只能是通过平时良好 的学习习惯即提高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做好补差和补缺工作着手。题海战术不是提高效率的方法,我们应从以往反复做相同类型题目的题海 战术中解脱出来,注重于训练中做错的练习订正及在学习中存在的缺漏的补习。初三的学习时间是很紧张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与好钢要用在刀 刃上一样,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解决,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很多同学不习惯认真地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其实认真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比做几道重复的题目要 有用得多。

中考化学指导:生活中的中考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和水,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物质,丰富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多彩的生活。学了化学,你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你身边。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环境保护、能源与资源利用、医药卫生与人体健康等都与化学物质有着广泛的联系。

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在密切联系实际方面占了较大部分,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化学的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与生产、生活

拿到上期报纸的同学可能都看到了,上期《练兵场》栏目的第一道小题是: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纸张粉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分析:这就是今年中考化学卷选择题中的第1题。大家看,蜡烛燃烧、撕碎纸张、冰雪融化了,还有酒精的挥发,是不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本题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中存在的变化,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去分析判断这些变化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用化学知识去分析的话,解答这类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看下面的试题(均为今年北京市或海淀区的中考试题),看看是不是都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二、化学与环境及能源

例题:

1.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分析:此题强调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中的四种做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此题结合“绿色奥运”的理念,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特别是大气污染物的了解,提醒学生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化学与医药及人体健康

例题: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等海产品,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A.氟元素 B.碘元素 C.锌元素 D.钙元素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微量化学元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作用。

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身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用化学的视角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试题还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科学在迅速发展。因此需要学生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科学,善于从书本、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体验化学世界带给你的无穷乐趣。

【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相关文章:

1.高考化学复习的实验现象总结

2.中考化学重点题型复习指导

3.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4.中考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5.中考化学如何复习

6.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训练碱的化学性质

7.高三化学的复习指导

8.中考复习相关指导

9.历史中考复习指导

10.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下载word文档
《中考复习指导中那些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