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2025-01-10 09:25: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小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篇1: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1.检验→吸收→检验装置

这是由三个连接的洗气瓶组成,第一个洗气瓶用于检验某种气体的存在,第二个洗气瓶用于完全吸收这种气体,第三个洗气瓶用于检验这种气体是否完全除去,以免对后续实验造成影响。

用于检验的试剂,实验现象明显即可,用于吸收的试剂,需要吸收能力较强。

举例:二氧化碳气体,第一个和第三个洗气瓶中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十分明显,第二个洗气瓶中的试剂盛放浓氢氧化钠,吸收能力很强。

2.吸收→检验→吸收装置

这个实验装置主要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在吸收和检验装置中间往往有一个主反应仪器,最常见的是直玻璃管中盛放金属氧化物。

检验水时,第一个吸收装置中盛放浓硫酸,用于将气体中水蒸气除去,防止影响后续实验。经过主反应装置后,后面检验装置一般为干燥管,盛放无水硫酸铜,可以容易检验是否有水蒸汽生成。最后一个吸收装置,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影响检验。

检验二氧化碳时,第一个吸收装置中盛放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或与上面装置1结合),用于将气体中二氧化碳除去。经过主反应装置后,后面检验装置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容易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最后一个吸收装置,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中,影响检验。

最后的吸收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倒流进装置中,有时候为了简便,该吸收装置也可略去。

3.气液两进装置

这类装置属于固液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在反应器中有一长一短两根导管,同时两根导管上均有止水夹。打开短导管止水夹,关闭长导管止水夹时,反应发生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短导管进入其他装置;打开长导管止水夹,关闭短导管止水夹时,由于气压关系,液体由长短管进入其他装置。

这一装置在中考化学中出现频率很高。

4.简易启普发生器

固液不加热反应,块状固体不溶于水,可以用启普发生器,能够随时停止反应的发生。简易启普发生器可以有试管,长颈漏斗,多孔隔板,导管和止水夹组成。多孔隔板在试管中间位置,块状固体在隔板上,需要反应时,由长颈漏斗加液,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将止水夹关闭,生成的气体不能排出,会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5.测定气体体积:万能瓶量筒组合

这个装置主要用于测量气体体积,万能瓶中装满水,气体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去,进入量筒中,从而计算气体体积。

6.尾气吸收:烧杯漏斗组合

这是导管连接一个漏斗,漏斗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利用这一装置可以吸收易溶于水的尾气,同时可以避免倒吸。

与此类似的尾气吸收,可以将长导管悬于吸收液上方一小段距离,这样容易溶于液体的气体可以被吸收,同时也能避免倒吸。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篇2: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O+CO2↑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2、Ba(OH)2)→BaSO4↓+...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

Fe+CuSO4=FeSO4+Cu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石墨是最软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原子是化学淡化中的最小粒子

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气体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特性

溶解性

密度

H2

难溶于水比空气小可燃性、还原性密度最小的气体

CH4

难溶于水比空气小可燃性

CO

难溶于水比空气小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毒性

N2

难溶于水比空气小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CO2

可溶于水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O2

不易溶比空气大助燃性,不能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典型解题方法

1.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的固体须满足:一种固体可溶,一种不溶,且溶解后两种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共存问题:在溶液中的物质两两之间都不发生反应,组内物质可共存于同一溶液,只要组内物质间有任意两种能发生反应,则组内物质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共存须满足:任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不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推断题的突破口:①颜色(铜盐蓝色,铁盐黄色,无色酚酞遇溶碱变红色)

②沉淀(AgClBaSO4不溶于酸,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其他沉淀白色

中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3:化学实验常用知识点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相关文章:

1.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

2.中考化学知识点

3.化学实验仪器知识点

4.中考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5.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6.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7.化学知识点

8.化学实验总结

9.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10.化学实验方法

下载word文档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