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2024-01-11 07:58: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这样的生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供大家阅读参考。

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篇1: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引号的用法

当你引用的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外;独立成句时,放在引号内。平时多加练习,认真研究就会领悟的。详细的在下面,仔细体会一下,吃透了,以后就不怕了,祝你高考顺利!

一.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但判定是否独立成名,又是一个难点。简单实用的判定方法是:如果前引号前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就不保留引文末的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如在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引文末了该用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独立成句,还是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均应把问号、叹号放在引号内。例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句中应属独立成名的情况,句号应放在引内)

2.  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江西卷)(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3.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全国1卷) (“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三项任务”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

4.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此句中也应该将逗号改为句号放到引号内,或将冒号改为逗号。

5.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6.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冒号后都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自然应该先加句号,再加引号。

二.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完整句子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

7.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句号放到引号外。

8.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湖北卷)(引号内的句号删去)

9.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刘晓华

篇2:九年级名著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上册)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曹雪芹____.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鲁智深___。(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曹操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林黛玉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贾宝玉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林黛玉____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失街亭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吴用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___智取生辰纲_____。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1)_林教头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_曹操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吴用___,这部作品是《_水浒传____》。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武松。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青梅煮酒论英雄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       。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C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孙悟空。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你的讲述: _____

26.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            。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答:。 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

许海

篇3:作文临时抱佛脚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林新领

[作文临时抱佛脚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篇4:初中语文中考考点分析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初中语文中考考点分析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第一板块  积累与运用

综合-中考试卷,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分值均为28分,一般包括5-7小题。考点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字音

字音题是河南常考知识点,考查题型均为选择题,分值均为2分。多为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及习惯性误读字为热点。

2、字形和汉字书写

除“提取信息后书写”外,2008-考查题型均为选择题,分值均为2分。设题形式为4项16词,从四字词语到近两年每项一个二字词语,一个三字词语,两个四字成语。

将来会在原有难易程度上增强考试的灵活性。形近字、已习惯性写错的字、成语中的易错字为考查热点内容。

3、古诗文默写

分值均为8分,主要考查名句(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好句),识记型和理解型为主,运用型少见,最后一小题一般设置同一主题、同一手法等情境进行考查,古诗词考查为主,古文名句较少。考查篇目三年内不重复,理解性默写所占比例是识记型默写的三倍。

4.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文学文化常识属冷点。包括课标推荐篇目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和几种文体(说、记、序、铭、表)常识要重视梳理和识记

名著阅读部分是热点。 2008-2013均考查.

分值以3-4分为主,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主要考查作品内容主题、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作品特色,考查越来越注重细节,阅读需要深入,预测将来新考点:与原作结合更紧密,难度加大;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对于“新课标”中推荐的名著要掌握: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的对应填写。

6.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的正确运用、近义词的`正确运用、关联词的正确运用、词语的创新运用或曰语境义)

2013、、单独设题考查,和词语被融进现代文阅读题中考查。中考语文试题在词语、成语方面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知识点:选择词语填空,填关联词语,词语解释、语境词义解释,成语填空、成语运用、成语解释等。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7、句子的衔接和排序(交叉考点)

8、文图表的阅读分析探究与表达(热点)

简析:分值以3-4分为主,“读文”选材主要是说明性文字,主要考查对事物特点的把握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概括, “读表”主要是分析发现数字变化的规律, “读图”选材主要是具有时代热点性质的徽标或漫画,考查重点不在于说明图画本身,而在于解读其内涵,予以表述或评价,表文或图文连读,读文对读表读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综述第一板块,第一个特征是:稳定。板块总分值稳定在27-28分;对字音、字形的考查相当稳定;对古诗文默写的考查绝对稳定;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基本稳定;综合材料阅读题设置及分值基本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变数。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对“句子的简明、通顺、连贯”的考查;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提取概括”的考查;对“口语交际与其他语言实际运用”的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对“综合阅读材料题”的考查。

第三关键词:热点、地域、文化。从考试材料的选取上,这三个词可以基本上可以概括选材的原则。

第二模块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所考文段类型

这几年现代文阅读分为两篇,第一篇考察对象是记叙文阅读,除20分值为15,其余四年都是16分。第二篇考察对象是议论文或说明文阅读,分值为12或13分。

二、记叙文热点

1、考察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这类题型

3、段落在文章的作用。

4、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5、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热点

1、有两年考到了题目的作用,有一年考到了首段的作用。

2、这几年都考到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根据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3、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四、议论文阅读热点

1、中心论点。

2、考到了论证方法及作用。

3、为文段补充事实论据。

4、简述文章的论证过程及思路。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热点

对近五年的中招卷纸进行研究后,可看出古诗文常考题型有以下几类:1、词语解释2、句子翻译3、把握内容主题4、赏析写作手法

5、探究和拓展理解题。

考察范围:重要、常见实词;虚词一般不做考查。其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有出现。

预测:以上两种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应该每年都会考察,题型和分值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古诗文常考的其他题型

古诗文除了以上会考的各类题型之外,还经常考领悟思想感情题和描绘画面题。

第四部分:作文 材料与命题为热点。半命题与话题为冷点

丁先超

篇5:中考复习第二讲:汉字 (九年级下册)

中考专题复习第二讲:汉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常用汉字(做到端正、整洁,格式正确)

2.牢牢掌握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辨识并改正错别字。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整合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三次备课

导入: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近几年来, 中考对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内容有;1.汉字的规范书写;2.对错别字的判断;3.对错别字的改正。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复习“汉字字形”有关方面的内容.。

一、复习要点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和多种检字法独立识字。熟练掌握正确辨别音同字、形近字以及其他错别字的方法。

二、考点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和多种检字法独立识字。从近年佛山市中考试题对文字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两个方面:1、判断汉字字形的正误;2、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

由于计算机处理文字的局限,中考只考错别字的辨析,且所选的都是平时学生经常写错的,重点考查音同字、形近字的辨别。其中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课内文本的研读,有部分选项直接出自课文或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选出所列句子中没有(或有)错别字的一项。

三、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 助” 、“则”、“ 仁” 等;

先上后下,如“王”、 “旦”、 “恩”、 “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 “干”、 “主”、 “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 “文”、 “令”、 “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 月”、“ 闻”、“ 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 田”、“ 因”、“ 国”;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 水”、“ 办”、“ 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 画” 、“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偏 铜 冻征硝 城

右形左声:攻 劲 削瓢故 雌

上形下声:管 霜 爸芳崖 界

下形上声:慈 斧 贡忿凳 膏

外形内声:固 病 阀园裹 衷

内形外声:闻 问闷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 “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 “换”“ 涣”“ 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 (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五)查字典

1.音序检字法

如果知道某个字的读音,想查这个字的意义,就可以使用音序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的意义。知道“津”读jīn,按这个音节的声母“j”去查“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知道属于jīn的音节的字在哪一页,然后再找到这一页,就查到“津”字了。

2.部首检字法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例如查“津”字,首先确定要查的这个字属于“氵”部,然后从“部首目录”中找到“氵”部在“检字表”中的哪一页,再从“检字表”查出“津”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注意:在“检字表”中查“津”字的笔画,只查除去部首部分的笔画,即只查“聿”的笔画--6笔。

3.常用符号的意义

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个音的,就在各个注音前用(一)(二)(三)等标明。一个字不止一个意义的,就用①②③等表示有几个意义。

注解中的引、喻、转、连等符号,“引”表示由原意引申出来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转”表示由原义转化而成的意义,“连”表示本字可以和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六)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 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 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②形近造成错误。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 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四、真题再现

【20盐城市中考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走进“东方湿都”,这里物产丰ráo,鹤舞鹿鸣,一派原生态秀美风光;漫步“海盐之城”,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满眼望去处处呈现出新城市的靓丽景象。科技馆、艺术中心、海盐搏物馆,犹如一颗颗晶萦剔透的珍珠镶嵌在清澈明净的串场河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丰ráo                清澈(      )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0盐城市中考题】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上亿年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地球连锦不断的地理诗篇,在这幅异彩纷陈的画卷中,我们的未知永远多于     A     ,我们的想象始终需要证实,不管是沧海还是    B     ,大自然的精彩不会因为我们的懵懂而tuì色。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繁衍 __   _    tuì色

(2)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__           改为

【盐城市中考题】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春天的东方湿地公园芬芳四yì,一片雪白的花海在我四周     (涌动/流动),微风拂来,花枝摇yè,花雨缤纷,花的波浪在浅浅地荡漾,人们仿佛乘着一叶轻舟驶进了春天的深处。

⑴给加点定字注音。(2分)  微风拂来          花雨缤纷

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芬芳四yì         花枝摇yè

五、典例精析

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茫无崖际   名列前矛       B.风驰电掣    异想天开

C.苍海一栗   默守成规       D.座无虚席    甜言密语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辨识并改正成语中错别字的能力。仔细审查各选项就会发现A选项中的“崖”应为“涯”,“银”应为“茅”, C选项中的“苍”应为“沧”,“默”应为“墨”, D选项中“坐”应为“座”,“密”应为“蜜”,故正选答案应为“B”。

例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

B.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2.【解析】【答案】C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对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情况。

【思路点拨】A中的“一拍既合”应为“一拍即合”;B中的“烦燥”应为“烦躁”,“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D中的“慰籍”应为“慰藉”,“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

例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rǎo)(1)    ,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说柔日读史,( gāng) (2)____日读经。这是说,意志懈(dài)(3) ____时读史以明志,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焦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

【解析】【答案】(1)扰  (2)刚  (3)怠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认读、书写常用汉字的能力。

【思路点拨】“扰”比较简单,细心一点就不会写错;“刚”字要结合句子环境,从前面“柔日读史”的“柔”中找到答案;“怠”应从词语出发,根据词语来确定字形。

例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2分)

A.绝处逢生  眼花缭乱  鹤立鸡群  豁然贯通

B.周而复始  浑身解数  玩下断语  恍然大悟

C.肃然起敬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重蹈覆辙

D.天伦之乐  孜孜不倦  随身附和  化为乌有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常见字的字形。A“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属于同音形近字的误写;B“妄下段语”应为“妄下断语”, 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C“人迹罕致”应为“人迹罕至”, 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

例5、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马大哈  马后炮  马前卒

B.人是衣裳马是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马到成功  青梅竹马  心猿意马 历兵秣马

D.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解析】答案C    厉兵秣马:厉兵:是磨砺兵器,秣马:喂饱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作好事情准备。

六、练习巩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相rú以沫  (    )(2)niān轻怕重(    )  (3)销声nì迹 (    )

(4)根深dì固  (    )(5)qiè而不舍 (    )  (6)陶yě情操 (    )

(7)众星gǒng月(    ) (8)心旷神yí (     ) (9)如火如tú (    )

(10)jiē来之食(    ) (11)鞠躬尽cuì(    ) (12)yí笑大方 (    )

(13)惩前bì后(    )(14)接zhǒng而至(  ) (15)好wù高远(    )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1)专心至志(   )(2)负偶顽抗(   )(3)情不自尽(   )

(4)挑拔离间(   )(5)费寝忘食(   )(6)莫不关心(   )

(7)孤漏寡闻(   )(8)烂竽充数(   )(9)戒骄戒燥(   )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端详     悲怆     迫不及待    孤立无援

B.潦草     倔强     语无纶次    慷慨淋漓

C.宣泄     诓骗     戛然而止    缩手无策

D.真缔     青睐     惊慌失措    锐不可当

答案:考查字形,选A 【解析】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C.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策:办法。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D.真谛:谛,道理。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②最佳答案。

4..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   ⑴     ;风华正mào     ⑵   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能透支的nuó     ⑶     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 叛的qì      ⑷     约。

(1)         (2)       (3)         (4)       w

⑴悔⑵茂⑶诺⑷契

5.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www.*

“爱阅读”行动寄语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jiàn)        时期,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ū)        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àn)        的忠实朋友。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án)        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的读者。

(1)键(2)枯(3)叛(4)蓝

教学感悟

高月

篇6:中考说明文复习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

中考说明文复习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一)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即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有时选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例如《苏州园林》。有时题目不是说明对象,要从文中概括出来,如《日本平家蟹》。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整篇课文的说明对象和某一段的说明对象区别开。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更要能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以下几题:

1、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鸟眼的神奇?(曲中)

2、光纤通讯的优越性依次表现在三个方面: 、 、 。(曲中)

3、找出第⑦自然段的中心句。(云中考模拟)

(二)说明顺序

1、想一想有哪些常用的说明顺序?

2、题型举例:这篇短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曲靖市中考题近年都未考过说明顺序,但并不是中考就不考说明顺序,在复习中只要关注大的类型即可。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

2、几种需要区分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和作诠释。

①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下定义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作诠释是根据具体情况,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说。

②下定义前后两部分可以相互调换。如:

a、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下定义)

b、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的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来看,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吞并。(作诠释)

(2)分类别和作比较

①作比较有主从之分,强调比较,突出其中的一方面。

②分类别没有主从之分,没比较,相互平行。如:

a、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要以称为“陈地战”。

B、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3、说明方法的作用

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的中心(对象)结合起来,或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或使复杂的事物、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或准确具体的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等。

4、题型举例

(1)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其作用是 。(曲中)

附句子:1970年,美国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这是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由两层玻璃材料构成,其内芯直径约80毫微米,与头发丝差不多。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曲中)

附句子:整个国会图书馆的图书都能储存在一个糖坏儿大小的芯片中。

(3)从文中列举一个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曲20中)

(4)选文第①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曲中)

从最近几年中考考题情况来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

(四)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要求?

2、要领:(1)数据列举是否确凿。如:一只青蛙一天可以吃2400只蚊子。(2)抓表“部分”“全体性”的词语。如:“所有”、“大部分”、“几乎”、“全部”等。(3)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如“最、之一、到目前为止、至此”等。(4)抓有推测语气的词。如:“可能”、“大约”、“大概”等。例: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可能”表推测,“有记载”表范围,“最早”表程度。)

3、题型举例

(1)第二段画线句子中先说“应用并不广泛”,接着又说“其广泛的应用”,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曲中)

附句子:老实说,由于这种技术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是这样,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显现在人们面前。

(2)选文中第④段里有一个病句,请摘出并改正。(曲2002中)

病句:由于光纤通讯的广泛应用,将为人类描绘出信息社会的美好前景。

(3)第七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能改成“消除”吗?为什么?(句子: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五)内容理解方面的'考题:

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范围十分广泛,考试题型灵活多样,必须认真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从近几年来曲靖市中考题来看,对内容理解方面的考题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

1、对下列选文内容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 )(曲2001中、2002中、中)

这种类型的题通常有四个选项,让考生选出其中一项,四个选项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比范围过窄;②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比范围过宽;③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恰恰相反;④选项内容用词不准确。

2、前后内容的衔接、指代。

(1)第②段中的“当光碰到对面的交界面也是如此”,此指代的内容是

。(用原文原句作答-曲2002中)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第④段中加点的“它”指代的内容是 。(曲2004中)

这种类型的考题所要回答的内容通常在这句话的前边,只要认真思考,仔细阅读就可做对,但在回答时一定要严密,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求必须准确。

(六)说明文的结构通常有三种形式: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七)说明文开篇引用神话传说、故事、迷语等的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

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文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八)范文选讲

解广萍

篇7:中考诗词赏析题解题指导 (九年级下册)

中考诗词赏析题解题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一、          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中常有诗词赏析题出现。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中考例题:

分析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   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后评价)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第一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同学们能分析出考察了古典诗词的哪些知识点吗?

2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2.内容理解3.情感把握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二、         第一关 字词关

复习第一个基本点。

1.   提问:理解诗词内容首先要扫清什么障碍?

对字词障碍,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第一关。(幻灯)中考虽一般不直接考字词解释,但它是理解诗词内容、进行诗歌赏析的基础。

例如:去年重庆中考试题中第10题有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提问: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不是冬天呢?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教师分析)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如”的意思,误以为这是春天之景,解题就会出错。

2、字词理解如何强化复习呢?

1、细看注释  加强积累 2、结合语境  大胆推断

加强积累,以前我们以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来小小检测一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         第二关 情感关

1、过了字词关,初步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诗歌赏析的第一步,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

⑴、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明确)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因此我们迈过的第二关则是情感关。

⑵、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细节来把握诗中的情感呢?同学们有什么经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㈠、知作者 明风格

1、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而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2、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㈡、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

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对,“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练一练

1、《春夜喜雨》--杜甫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㈢、品语句,悟感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同学们讨论完成。)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却不相同?这是为了表现各自的情感决定的。

一句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正是这明亮旷远引发诗人的碧霄之情。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的进取、乐观的精神。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所写之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五 第三关  拓展运用关

走进诗,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这决不是赏析诗歌的终极目标,赏析诗歌之美还需要我们拓展运用再创造,这就是诗词赏析的第三关:拓展运用关。在中考中常见的两类题型是

1、描述类。就是给出一句诗,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表现的画面。答题要求(再现诗词优美意境,准确把握诗中景物特点及诗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语言要生动优美,能恰当第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这一关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

怎么点评呢?①形式上(修辞、生动形象等)

②内容情感上(表现何种精神、揭示什么哲理、给人何种启示)

③比较鉴别(同类题材比较情感精神上的异同)

我们来分析例题,易于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对从②③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情感上看;是写离别,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与其他离别诗相比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六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路走来,经过了诗词赏析的三道关口,特别是最后一关是诗歌赏析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究竟把这些方法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来一次实战演习考一考同学们。

(课堂练习)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的朦胧夜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一景象。

(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朦胧的江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水边夜色在月光暮霭中一片迷蒙冷寂……)

2.谈谈你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表面对商女的埋怨,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患和嘲讽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仪文

篇8: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常州市2012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常州市2012年中考     试卷分析

年度:2012年

知识点 分值 题型 题量 所在课本册、章节 试   题  举  例

字音字形 2分 填空 一题5空 课外选段 字音字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1-6册的课本后都有生词表,内容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学生需要重点掌握。

名句默写 6分 填空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渔家傲》《登飞来峰》《醉翁亭记》送别诗 每册书都有必背古诗,学生必须牢牢记住,开放性试题学生需要灵活应变。

名著阅读 3分 选择 一题 见七八年级 《男生贾里全传》、《水浒传》,每年级都有名著导读,学生都须认真阅读。

修改病句 3分 选择 一题两问 课内没有明确的章节 1、删除与语段中心意思不符的句子2、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句子不通顺3、按要求使用修改符号

表格分析 3分 一题 无 仔细观察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探究题 3分 一题 无 仔细观察图画,联系文段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

说明文 5分

文章内容分析 2分 选择 一题 散见各册 联系文章,找出不符合文意的选项

语言内容分析 3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对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分析,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散文 11分

文章开头作用 4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内容概括 3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

情感审美题 2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文章内容分析 2分 选择 一题 散见各册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戏剧 12分

文章内容的矛盾冲突 4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列举选段的两个矛盾冲突

人物性格特征 3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赏析戏剧语言 3分 问答 一题 散见各册 对台词进行赏析。

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 2分 选择 一题 散见各册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找出正确的'一项。

古文对比阅读 12分

字词解释 4分 填空 一题5空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何由彻,亡走凤翔,营,人皆怜之

句子翻译 4分 问答 一题两问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概括创作背景 2分 问答 一题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分 选择 一题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甲乙两文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作文 60分 全命题作文 一题 请以“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请勿透露考生信息。

合计 120

张亚楠

【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中考复习相关指导

2.历史中考复习指导

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4.中考说明文复习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

5.中考地理复习三法指导

6.中考语文复习具体方法指导

7.中考英语:九年级复习反思

8.中考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9.中考英语分块复习名词指导

10.中考化学重点题型复习指导

下载word文档
《引号的作用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