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

2022-08-05 08:22: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班牙馅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

篇1: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

【第10讲:时态二】

时态的运用比较复杂,好多同学因为做题时不知应用哪种时态而挠头皮。其实你只要把易混的时态掌握好,对你来说时态就没有什么难点可言了。而你易混的时态无非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的比较罢了。这有何难 看看下面的分析,你会发现一切as easy as A B C。

一般过去式和现在完成时:

一般过去式只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陈述一个事实,它可以和确定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如:last night, in , three days ago等连用。而现在完成时表示某一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所以它不能和确定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 We have seen that film. 我们已看过那部电影。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是我们对影片已有所了解。We saw the film last night. 昨天晚上我们看了那部电影。只说明昨天晚上看电影这一事实。

注意:有些时间状语,如this morning,tonight, this month 等,既可用于一般过去时,又可用于现在完成时,但所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用于现在完成时表示包括现在在内,而用于一般过去式则与现在无关。如:I have read this book this April.(说话时仍然为四月。) I read this book this April. (说话时四月份已过。)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

篇2: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八讲

【第8讲:连词】

连词常考到的有以下几个词组:

both ...and:表示两者都....注意:当both...and 连接主语时,后面动词一般要用复数。如:Both Lily and Lucy are right.

not only... but also: 不仅...而且...。注意:后面动词采用就近原则,与but also后的词保持一致。

如:Not only my parents but also my brother likes the cat.

either...or:或者...或者...。注意谓语动词采用就近原则。如:Either you or I am wrong.

neither...nor:既不...也不... 是 either...or 的否定形式。谓语动词采用就近原则,与nor后的词保持一致。

如:Neither you nor he is right.

or的用法: 意思为否则。如:I must work hard, or Ill fail in the exam.(我必须好好学习,否则我会考不及格了。)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八讲]

篇3:中考冲刺英语专练

Spring is coming. The trees are green, and the flowers arebeautiful.

多么美的季节啊!我们要去郊游, 去感受、去描绘我们周围美好的事物。形容词会帮你忙。可是形容词怎么使用起来老出错呀?不是放错了位置,搞错了级别,就是在使用多个形容词作定语时排错了顺序。当然了,形容词使用时需要遵循一些规则的。

a beautiful little new white wooden house 从这个长长的词中可以看出多个形容词作

定语时排列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它们往往遵循以下规律:冠词或人称代词所有格+数词+性质+大小+形状+表示老少、新旧+颜色+事物质地、人的国籍、用途。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费神记,只要记住我给你的句子就可以了。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bike。这句话可能让你挠挠头皮,为什么wrong放在

something的后面呢?原来虽然大部分形容词做定语时的位置是放在名词之前的,但当形容词所修饰的词为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以-thing为字尾的词语时,形容词要后置。

形容词级别问题:

a. Our classroom is twice larger than theirs。(我们的教室是他们的两倍。)这种表示倍数的句子用 …times +形容词比较级+than … 这样的格式。你记住了吗

b. Im three years older than you.(我比你大三岁。)表示“大三岁,”“高二厘米”等时用“表示数量词的词+比较级”。

c.“越来越……”用“比较级+and +比较级”来表示。如:The earth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地球变得越来越暖和。)

d.“越……就越……”用“the +比较级…,the+比较级…”来表示。如: The busier he is,the happier he feels。(他越忙,越觉得高兴。)

最高级用法的用法就很简单了,提醒你一点,最高级要用于三者以上。还有几点是不得不提的:

alone 和lonely:I feel lonely, because I am alone at home. 你独自一人在家用

“alone” 表示“单独的”、“独自一人的”,它表示一个客观事实,在句中只能做表语。你在家感到寂寞,

用“lonely”,表示主观上感到 “孤独”“寂寞”,指一种悲伤忧郁的情绪,可作定语和表语。

older和elder: Jack is older than me, he is my elder brother.杰克比我大要用“older”,表示“年纪大的,年老的”,常用做表语;他是我的长兄用“elder”,表示“年老的,年长的”,用做定语,只用于比较两个人的长幼,只能作表语。

篇4:中考英语写作专练-Letter

假设你是Li Ping,深圳中学的一名学生。 请根据提示写一封100个词的英文信。

信息提示:

受信人的姓名Jim

写信人的姓名Li Ping

写信人的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市宝安北路180 号

写信的内容简介深圳中学,学校生活,个人生活,个人爱好,家庭情况等。

写信的日期XX年6 月19日

(2)下面是你的笔友给你的一封来信。 请你根据信的内容,给你的笔友写一封回信。

要求:意思连贯,表达正确,语言流畅,必须充分表达书信中要求所要表达的内容,格式正确。(你叫李华,住在广东省深圳市红岭路175号,邮编:518102 日期:XX年8月19 日。)100 字左右。

Dear…,

I haven’t heard from you for a long time. How are you?

I have just finished the exams. Now I am glad I have time to write to you. Our teacher tells us that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It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t is very far from the USA. It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Now 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 while I am writing to you. But perhaps you are sleeping in the dark night. How interesting it is! I’m becoming more interested in China. I wish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life. Could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food you often have for meals?Please write me soon!

篇5:中考英语写作专练-Announcement/Notice

中考英语写作专练-Announcement / Notice

(1) Announcement

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写一个60字左右的口头通知:

假如你是班长,你们要举办英语讲座(lecture)。

1 时间:3 月1日星期五下午3 点至五点

2 地点:阶梯教室(lecture theatre)

3 讲座人:北京大学李平教授

4 报告的内容:怎样学英语

5 要求大家准时出席 (attend),并且可以向他咨询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

例文:

Announcement

Girls and boys /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please ? / Attention,please.

I’ve got announcement to make./ I’m very glad to tell you that an English lecture will be held in the lecture hall / theater from 3 p.m .to 5 p.m. on Friday,March 1st.It will be given by Professor Li Ping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The topic is“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You may take notes if you like. And you may ask any question on English learning / study after the lecture. Please attend the lecture on time / don’t be late.

That’s all,thank you.

篇6:中考英语写作专练-Lost and Found

中考英语写作专练-Lost and Found

(1)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写一篇寻物启事。

假如你是王利,在十五中工作,今天(XX年6月8日)早晨在上班的路上丢了手提包。 提包里面装有一支钢笔,一把钥匙和许多钱。

例文:

LOST

I lost my handbag on the way to work this morning. There is a pen,a key to the door and a lot of money in it. I wish the finder to return it to me very soon. Will the finder please come to the NO. 15 Middle School or call me?My telephone number is 8675331. My name is Wang Li. I’ll pay him or her for it. Thank you!

(2)情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写一篇招领启事。

你于今天(11月8日)上午在学校花园拾到手提包一个,内有钱若干及一个笔记本,请失主前来301室领取。

例文:

FOUND

A handbag with some money and a notebook was left in the school garden this morning ( Nov. 18th ) . Will the owner please come to Room 301,Building 14 and get it ?

篇7:中考备战----病句专练(一)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1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2 ()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3 ()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4 ()

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5 ()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老张逝世离现在已经十年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6 ()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7 ()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8 ()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

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9 ()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10 ()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11 ()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12 ()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13 ()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本》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两种新教材中选择一种。

c、要克服只顾发展旅游,不重视保护旅游资源的倾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对江堤的保护工作。

d、据统计:河南省载植泡桐至少二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增加到一千万亩以上。

14 ()

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15 ()

a、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

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西乡一中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16 ()

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17 ()

a、澳门漂离祖国4,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c、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18 ()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张向东父子俩人都是教书的,他说:“是父亲乐教敬业的精神激励我走上讲台的。”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出租车回去了。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19 ()

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20 ()

a、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自掘坟墓的先例。

b、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d、我国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

21 ()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谴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22 ()

a、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跳高测验时,小陈飞奔向前,脚一蹬,跳了起来……哎呀,真可惜,差一点没跳过去。

d、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间苍松翠柏,流泉飞瀑,景色秀丽,气势雄伟,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23 ()

a、清明前后,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的植树劳动。

b、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它的经济、文化教育为基础的。

d、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

24 ()

a、在办公室里老师昨天同他诚恳的交换了意见。

b、今年的《考试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作了一些新的调整。

c、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d、经过事实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正确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上提高了认识。

25 ()

a、《审音表》──即国家语委、国家教委1985年联合颁发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里规定:“荫”统读yìn。

b、中秋节的来历,在民间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其起因之一。

c、当学生受到外界事物感染情绪激动时,我就捕捉住这个时机,指导学生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想。

d、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身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篇8:中考英语冲刺:把握基础 精学多练

中考英语冲刺:把握基础 精学多练

出场教师:石家庄市第二十中学 鄢桂风

采写:本报记者 吕海波

-考试说明变化

通过仔细阅读《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说明》,鄢老师发现,20考试说明与相比有如下细微变化:

1、听力分值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听力第一节中的第四题由原来的三篇听力材料10个题每题1分共10分,改为两篇听力材料5个题每题2分共10分。

2、听力部分第一节中的第四题有变化。20只要求考查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年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考查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听力部分第二节,降低了难度。年个别题听后文章中没有直接信息,学生听完全文后,根据理解自己组织答案。2008年尽可能考查直接信息和主要信息,不需学生听后再根据所听信息自己组织答案。

4、“考试内容”里降低了对写的要求。2007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写周围事物和情感、发表意见和观点;2008年的说明中去掉了对学生描写情感的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情感描写词汇学习的不是很多,教科书中出现的描写情感的语段很少,去掉对情感描写的要求,降低了要求。

5、在基础写作A部分中,2008年增加了“单词不得重复使用,标点已给出”的说明。根据2007年中考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单词重复使用问题,2008年增加了此说明。给出标点符号,等于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要完成的句子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学生根据所给标点一目了然,避免了多种答案的出现。

-复习策略

“根据河北近几年的出题模式,估计2008年的中考题在出题形式上不会有大的变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鄢老师给出了不同的复习方法。

听力。“纵观2008年考试说明,不难发现,在总体难度系数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降低了个别听力题的难度系数,增加了单个短文听力题的分值(由每题1分改为每题2分)。单题分值的增加,可能会给考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分值增加了,考题的形式没变,且要求考生回答的都是短文的关键信息,一篇短文回答两个问题,另一篇短文只需回答三个问题。相对往年每篇短文至少回答三个问题来说,此种改变对考生应该是个好消息。”对于听力,只要同学们坚持每天进行听力训练,成绩应该会有大的提高。

单项选择题。针对单项选择题的复习,要求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更多关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近几年中考中没有考过的课本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精学多练;对已熟悉的知识点,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力求在不同的语境中完全理解、掌握知识点。同学们要注意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认真总结老师讲过的.每一个知识点,与老师同步,把每次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基础知识错误,认真记录、分析、总结,确保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鄢老师建议同学们每天坚持做一篇完形填空、两篇阅读理解。完成以上内容后,一定要注意分类总结,分析每类题的考题特点及考查目标,尤其要研究出错的原因。“阅读理解除一个图表题外,第四篇阅读仍然有可能采用原来的出题形式,其余两篇的文体有可能以说明和叙述为主。”

作文。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周完成2-3篇贴近自身学习和生活的作文。在作文练习中,要注意练习那些贴近日常生活的题目,不要追求时髦,去练习那些脱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的偏题、怪题。

篇9:高考英语复习专练-it/系动词

高考英语复习专练-it/系动词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boy became fatter and fatter each day and ___made his parents sad.

A.which B.what C.he D.it

2. Someone is ringing the doorbell. Go and see ______.

A.who is he B.who he is

C.who is it D.who it is

3. In fact, ___is a hard job for the police to keep order in an important football match.

A.this B.that C.there D.it

4.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er, but ___didn’t help.

A.he B.which C.she D.it

5. Does___matter whether he can finish the job on time?

A.this B.that C.he D.it

6. ___used to be thought that the earth was square.

A.He B.What C.It D.That

7. I took ___for granted that he would believe in us.

A.that B.the thing C.it D.this

8. He lived in poverty, and he couldn’t help ___.

A.so B.such C.it D.that

9. We had to be patient because it___some time ___we got the full results.

A.has been ; since B.had been ; until

C.was; after D.would be ; before

10. ____four years since I joined the army.

A.There was B.There is C.It was D.It is

11. ―― Have you ever seen a whale alive?

―― Yes, I’ve seen ___.

A.that B.it C.such D.one

12. ____being March 12th, they planted trees on the hill.

A.That B.It is C.It D.This

13. ―― Was that the new comer who walked by?

―― _____.

A.It must be that B.It must have been

C.He must be D.This must have been

14. Our classroom is very clean. Do you know who___cleaned it?

A.was it that B.it was that

C.was it who D.he was

15. It’s the third time _____ arrived late this month.

A.that you B.when you

C.that you’ve D.when you’ve

16. He said, “_____ a long way to school. _____ a long way to go yet before we arrived.”

A.It is ; There is B.There is ; It is

C.It is ; It is D.There is; There is

17. ______ for the free tickets, I would not have gone to the films so often.

A.If it is not B.Where it not

C.Had it not been D.If they were not

18. She finds ______ boring ______ at home.

A.it; staying B.that; being stayed

C.this; to stay D.it; stayed

19. ―― Few children are as bright as he is, and also, he works very hard.

―― It’s no _____ that he always gets the first place in any examination.

A.question B.doubt C.problem D.wonder

20. Now then, children. It’s high time you ______ and dressed.

A.washed B.should wash

C.were washed D.are washed

21. ―― Why did he let you repeat his instruction time and time again?

―― ______that I remember what was_____after he went out.

A.To see to it;to be done

B.Making sure; to be done

C.To make sure;to do

D.Seeing to; done

22. ___the people have become the master of their own country___science can really serve the people.

A.It is only then; that B.It was that; when

C.It is only when; that D.It was when; then

23. _____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

A.There B.Where C.It D.What

24. How long _____ to finish your composition?

A.will it take you B.will take you

C.you will take it D.you will take

25. _____is just like him to want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everybody else.

A.It B.There C.He D.Who

26. That young Swedish_____quite still, except that his lips moved slightly.

A.kept B.grew C.got D.stood

27. In late autumn leaves _____ brown.

A.get B.turn C.stand D.come

28. Little Jim’s speech sounds _____.

A.friendly B.wonderfully

C.pleasantly D.nicely

29. The poor boy _____ blind at the age of three.

A.turned B.went C.became D.looked

30. As a child, Franc _____.

A.was alive B.grew patience

C.ran wild D.came true

31. In spring, all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_____ sweet.

A.become B.taste C.smell D.sound

32. She _____ like her mother in character.

A.feels B.seems C.looks D.is

33. It _____ another fine day tomorrow.

A.seems B.appears C.promises D.looks

34. His father _____ that older than he really is.

A.grows B.appears C.turns D.becomes

35. His girlfriend _____a singer.

A.has turned B.grew

C.has become D.turned

36. Obviously, the old soldier’s knowledge of English___very weak.

A.seems B.rised C.remained D.looked

37. His mother _____ teacher.

A.became B.has turned C.came D.proved

38. It sounds _____ the singing of rails.

A.as B.in C.like D.as if

39. Her temperature ______ to be all right.

A.seems B.sounds C.appears D.looks

40. His wish to become a driver has _____ true.

A.realized B.come C.grown D.turned

41. His plan _____ to be a perfect one.

A.proved B.was proved

C.is proving D.proving

42. When her mother came home yesterday, it was___dark.

A.running B.coming C.getting D.going

43. These apples taste _____.

A.to be good B.good C.to be well D.well

44. ―― How about the cloth you bought yesterday?

―― That’s very beautiful. It ______ so soft.

A.felt B.feels C.is feeling D.fall

45. When his brother telephoned him last night, he_____asleep.

A.kept B.got C.fall D.fell

46. He looks____he hadn’t had a good meal for a month.

A.that B.as if C.when D.so far

47. It _____ that he was late for the train.

A.loos B.turns C.gets D.seems

48. What does your brother look _____ ?

A.as B.on C.after D.like

49. She _______ red with anger as soon as she heard the news.

篇10:《桃花源记》备战中考之中考题专练

《桃花源记》备战中考之中考题专练

一、(2006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案:

1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2006长春)

(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11.晋代(东晋).陶渊明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13.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三、(2006黔东南课改)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 ⑵同“邀”邀请(1分)

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四、(2006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五、2007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六、2007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8、(1) 类 ( 2 ) 全 , 都 ( 3) 邀 请 ( 每 词 1 分 )

9、 (2分 ) A ( 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 , 更 不 用 说 .今 义 略 )

10, (4.分). (1)' 老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满喜 悦 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 “ 黄 发 垂 髻 ”1分 , “ 怡 然 自 乐 ” 1 分 )

(2 ) 渔 人 把 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告 诉 了 他 们 或 : 这 个 人 为 ( 他 们 ) 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 “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 , 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

11 、 (2 分)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平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12、(4分)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平(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平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追求 意 合 即 可 〔 “ 和平”与“平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

七、2008 南充市桃花源记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八、2008吉林省桃花源记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九、2008甘肃省金昌市桃花源记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十、2008太原市桃花源记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十一、(2009广东汕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6分)

答案: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十二、(2009娄底)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答案: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2009安徽芜湖)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

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十五、(2009广东茂名)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答案:7.B解析:参与夹杂/间或,偶然

8.B解析:悉:全,都

9.A解析:A.豁然:开阔或通达8.交通:古:错杂相通;今:运输事业C.绝境:古:与世隔绝的 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D.无论:古:更不要说;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0.C解析: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17. (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或者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老人和小孩者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或者:问起现在是哪一朝,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评分意见:各小题满分3分:抓采分点,符合大意即可)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相关文章:

1.中考冲刺英语专练

2.高考英语复习专练-形容词、代词

3.中考冲刺阶段英语教学计划

4.间接引语单项填空专练

5.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之鳝救婢

6.理解,操练,表达──小学英语讲练教学结构

7.冲刺中考发言稿

8.中考冲刺口号

9.中考冲刺标语

10.英语高考复习讲与练(16)非谓语动词

下载word文档
《中考冲刺英语专练第十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