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

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

2024-06-21 07:46: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langer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

篇1:单元说课稿

课题:人教版必修5 第五单元说课稿

First aid(阅读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部分是该单元的主要阅读材料,既具备了大量的信息又集中了有用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关于急救的方法。前面的Warming up 是该部分的铺垫,后面的几个部分都是Reading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说Reading部分承载了第五单元的主要信息以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a、重点词汇和短语 Burn,essential,organ,layer,poison,ray,treatment,liquip,

radiation,mild,iron,heal,tissue,electric,swell,swollen,

Blister, watery, char, nerve, damage, squeeze out, over and over again, bandage, in place.

b、重点句式

Burns are called first degree,second degree or third degree burns. These burns are not serious and should feel better within a day or two. First degree burns turn white when pressed.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获取语篇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急救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叙述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急救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心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提醒他人和自己努力避免事故发生,并积极学习急救措施。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烧伤的急救知识 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结构给遇急的人提供建议

二、说教法

本节课设计为阅读课,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及本课的内容,为突出重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我给学生设计了课前任务:说出自己或熟人的遇急经历及怎样处理和后果如何,让学生明白急救的重要性;读后任务;给遇急的同学或家人提建议,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急救措施。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主题,使学生能够把获取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把综合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鉴于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不满足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希望通过课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实际与课文主题的结合,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坚持以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主题的原则,设计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解决实际问题。

I、导入 → 任务报告

课前安排学生根据以下问题给大家谈谈自己或熟人的遇急经历:

1、What accident did you / he / she meet?

2、Was there anybody helping? 或 How did you deal with it ?

3、How was the result,good or bad?

学生谈论完后教师问:

T: Without the right treatment, what will the result be?

以上任务一方面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课文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意外,面对意外,我们必须学会一些急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树立安全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II、Pre-reading通过图片回答以下问题引起“烧伤”话题

1、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little girl?

2、What kind of first aid would you perform in this situation?

3、What did the burn look like?

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

III、Reading

1、Skimming(略读)

让学生扫读标题和副标题获得大意

Skin the title and the headings to tell us

1.What’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以上活动通过让学生解读标题获得文章大意,整体感知文章训练了自己的略读技巧;

2、Detail reading (细节阅读)

(1)Q1 What can skin do for our body?

Q2 How can we get burn?

Q3 How many types of burns,what are they ?

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了各段的细节,明白皮肤的功能,烧伤的原因和烧伤的类型。训练了学生的查读技巧。

(2)判断烧伤程度

a. 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first degree, second degree 或third degree:

1) burns should feel better within a day or two. They should heal in about a week if there are no other problems.

2) First aid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treat many burns depending on their location and how much area is affected. 3) burns usually result from electric shocks, burning clothes, severe gasoline fires and the like. They always require emergency treatment.

(3)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should you put cold water on a burn?

2 why does not a third degree burn hurt?

3 why do you think clothes and jewellery near burns should be removed? 4 if someone has a third degree burn, why might you see tissue? 这一活动是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

IV、扩展-- Discussion and speaking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给一级烧伤急救几条建议:

以上活动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内容,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其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把学习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渗透了德育教育,并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埋下了伏笔。实现了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V、作业

Look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irst aid through Internet or other sources, and then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first aid at about 100 words.

VI 板书

burn

essential

organ First aid

layer 1、Burns are called first degree , second degree or third dear burns.

poison 2、These burns are not serious and should fuel better within a day or two.

Ray 3、First degree burns turn white when pressed. treatment

篇2:单元说课稿

Unit7 Section A 3a-3c 说课稿

双龙中学 熊香菊

一.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八下 Unit7 Section A 3a-3c是一篇短文及其相关练习,谈论的是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s in the world.,话题围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危险性展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去了解更多关于登山的知识, 体会登山者无畏攀登,执着向上的精神信念。

二.教学目标

1. 试读,认读和理解下列短语achievements of climbs,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thick clouds, 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hard to take in air, the forces of nature, even though

2. 通过略读了解段落大意, 反复细读完成3b,3c 的阅读任务,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文章大意。

3. 在阅读过程中领会登山者的精神和信念:never give up trying to achieve their dreams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认读并理解目标短语; 理解文章大意完成阅读任务

2. 难点: 理解并运用目标短语; 准确完成阅读任务

六、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出课文标题。问学生:What are the dangers when we climb a mountain like Qomolangma? 学生

讨论一些危险后播放一则报道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的视频,这样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

文章的阅读分为 first reading, second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几个板块进行

3.反复操练与巩固

在几轮阅读讲解过后,大多数学生对文章的大意已基本理解,这时让学生分组学习,对文章中的重点短语标记,朗读及翻译中文意思,通过合作巩固目标语言的学习。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此篇文章,大约20%的学生能掌握文中的目标短语,但本课信息量大,阅读任务和语言学习任务较多,所以目标短语的掌握还需要利用时间复习巩固。

八、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在本堂课中,我充分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充实我的课堂:下载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呈现给学生;截取与珠穆朗玛峰相关的视频,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攀登此峰的危险;录制文章朗读音频呈现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听说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各个阅读任务及知识点的讲解能更直观,更详细。以上是我的说课稿,敬请老师指正,谢谢!

篇3:单元说课稿

说课标 说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学校:朝邑中学

学科:语 文

教师:鱼红文

说课标 说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朝邑中学 鱼红文

一、说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新课程的总体课程目标:

高中阶段的核心任务:让学生经历5组10个动词的语文学习活动,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目标:

1.培养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总体要求】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基本能力】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鉴赏要求】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动】

二、说教材

新课标实验版语文教材总体包括三大类:

一、必修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二、选修教材一(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三、选修教材二(校本选修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安排:本单元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两个部分,每部分各三个单元: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体例,每一单元由四部分构成:

1.赏析指导: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的鉴赏知识

2.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散文为例,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学生参考鉴赏。

3.自主赏析:主体部分,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

附1.“探究·讨论”:指点方法,提示要点。

附2. “相关链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推荐作品:课外拓展,验证课内所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本单元构成: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三、说考点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对诗歌部分做了如下规定:

(一)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四、说考题:

陕西省新课改三年来高考古诗文阅读试题分析

止了押题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放弃侥幸心理,而应侧重于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有,高中初中学段均有涉及,而且所有篇目均为《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的64篇。

五、说建议

(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建议

积累·整合:抄写背诵、归类整理、尝试创作。

感受·鉴赏:诵读吟咏、联想想象、圈点批划,调动既有积累,特别是个体经验。

思考·领悟:查考资料,利用知识,比较归纳,评析,讨论,利用书本知识、教师、同学经验。

应用·拓展:写鉴赏随笔,质疑探幽,扬个人所长。

发现·创新:再读再思,举一反三,扩展视域,巩固提高

(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教学建议

1.树立单元意识,以整个单元作为教学任务。

2.上挂下联,处理好本单元与必修部分、本单元和高考的联系。

3.深入研究学情,正确处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根据学情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

4.教学中,应以教会方法为中心,选取重点篇目做好示范教学,敢于大胆取舍。

篇4:单元说课稿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说课

一、教材文本解读。

《自然之道》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和几个同伴看到嘲鸫啄正在出龟巢探道的小乌龟,因同情的缘故,要求导游救小乌龟,结果违反了自然之道,成群的小乌龟获得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是安全的,倾巢触动,遇到了无数食肉鸟的袭击 。小乌龟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违反,受到了严重伤害。文章的故事发人深省,即大自然存在的规律,人类不能人为地介入,进行干预,会破坏这个规律,引起严重后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黄河的变迁,及其由繁衍后代的母亲河,变成今天的祸河的原因。阅读课以读懂课文、梳清条理为主。 《蝙蝠和雷达》一课介绍了蝙蝠夜行的秘密:一边飞行,一边发出超出波来决定前进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这就是神奇的仿生学。

《大自然的启示》之一《“打扫”森林》一文从林务官“打扫”森林一事入手,揭示人类干预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树林渐渐地毁了。本文与〈自然之道〉有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学习,得出结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存在生态平衡,人类的干预会影响到这种平衡。

《大自然的启示》之二《人类的老师》一文介绍了仿生学的重要。大自然的动物——鸟类、昆虫、鱼儿成了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蝙蝠与雷达〉可以进行类比阅读,从而使学生学会比较、总结、归纳。

二、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已经逐步进行了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训练,学生初读课文应该能比较快的掌握字词,因此在字词教学方面不需要很多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中差生自学能力一定要差一些,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抓住重点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课堂上应让学生潜心读书,仔细探究,边读边找出有关词句。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交流,发表见解,体会发现者的愉悦。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注重细心体验在活动中的经历,注重体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

6、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3、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

4、帮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再现,进一步提练,最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五、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教学方法。

(一)加强课前指导,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

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说明文《蝙蝠和雷达》之前,有必要先指导学生查找关于蝙蝠与雷达的资料,同时要教给学生分析、整理资料为己所用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书面材料或图片展示到班级墙报上,供同学们互相阅读??学生查找资料的预习无疑能为课堂更好地学习创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而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更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中的其它课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二)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功能。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把自己查找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深度和广度。例如《蝙蝠和雷达》中,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理解本文的难点。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回声》去理解,再结合课前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画示意图理解等方法,这个难点便可较好地解决。有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蝙蝠与雷达的了解作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解答也回归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这也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抓住主要内容。在本单元的导语中,明确地要求我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自然之道》时就要给于落实。并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一般的归纳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

六、教学课时安排:

9、自然之道 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课时

11、蝙蝠和雷达 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

合计 13课时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三、教学设想

(一)单元构思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四、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欲望。

2、教学建议

(1)《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都是讲的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专题《战争中的小英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

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夜莺的歌声》中有写句子含义比较深,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

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推荐文章:《撒尿小男孩》《鸡毛信》《马背上的小红军》《珍贵的教科书》等 推荐书目:《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卫延安》《小兵张嘎》《安妮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一课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结合起来,课前布置学生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战争硝烟地区的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和工作状况。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可组织一些段落的配乐朗诵,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传达诗歌的情感、韵味。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小节或诗句,熟读成诵,并摘抄下来。

学习这首诗歌的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读“阅读链接”的《儿童和平条约》,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感受呼唤和平的共同的心声。

3、拓展活动:本组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孩子们走向另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的开始。本组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战争与和平这个重大的问题,孩子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孩子们或许有一些自己的心声要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让孩子把学习的感受尽情抒发。可以唱一唱有关的歌曲,看一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可以演一演小英雄的故事,可以给仍处在战乱中的小朋友写封信,可以办一期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小报,可以做一个“战争与和平”的专题采访??让孩子们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四、教学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 3课时

《小英雄雨来》 2 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总课时 13课时

篇5:单元说课稿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说课稿

隆兴中学 伍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中心话题是学习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本课时学习询问和描述香蕉奶昔以及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本单元同样是七年级祈使句的一个延伸和深化。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讲述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何听懂指令,通过听与说的训练,学会准确的判断指令,有序的处理事情,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本单元是一个有兴趣,愉悦的话题,还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与实际生活联系,真正体现了英语在生活的运用。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学重难点:学习制作奶昔所需的相关词汇和句子:milk shake, yogurt, blender, teaspoon, peel ,pour, finally. How many …../ How much….. Do we need…..?以及奶昔的制作过程。难点:学会利用“ first, next, then and finally”等顺序副词来描述制作奶昔的过程。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并运用“peel ,cut up, pour, put, turn on”等动词,以及制作过程的祈使句表达方式,并能熟练运用制作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过程。

2、分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制作食物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了解生活知识,增长生活阅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热爱生活,爱惜粮食,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 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分析:开放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所以课堂上做了大量的听说训练,以多媒体为线,贯穿图片教学,实物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型教学的多种教学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学生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说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香蕉奶昔,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再到创学。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调动其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注重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并会去做水果沙拉等其他的食物。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快,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喜欢动手参与,但由于是农村初中,学生基础差,见识少,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定要通过学生动手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Lead in

Show the banana milk shake and ask : Do you know what it is? ”Do you want to eat it?设计意图: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香蕉奶昔图片和一杯制成好的奶昔,老师还准备好香蕉,牛奶,冰淇淋,搅拌机等等所需要东西,学生们看见这些东西,让他们从感官上去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 任务1:Taste a banana milk shake.

质疑:Do you like it? Do you want to make it? How do you make it?

放一段制作奶昔的视频,并让3个同学品尝。然后让他们分别说出食物中所含的成分,或有什么味道。设计意图:通过品尝奶昔来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原材料的食物名词,如milk ,banana, ice-cream等,并引出了一些新名词,如shake, blender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 任务2: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再抽三名同学到讲台上,按照老师的说法做,其他同学做记录,如:老师说:peel the bananas.操作的同学们就剥香蕉,老师又问: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 学生们就边看视频资料,边听老师讲解来操作。老师又接着说:Cut up the bananas. Put the bananas and ice-cream in the blender……一直把整个过程讲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动手能力,提倡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乐中学,顺利完成1a的教学,并为2a和2b的听力排除了障碍。作记录的同学向同学们报告制作过程,老师添加表顺序的副词说:Frist, peel three bananas.Next, cut…..,Then……….Finally……..给同学们3分钟准备,然后要求其他同学说出步骤,说得准确的同学会获得一杯香蕉奶昔作为奖赏。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准确运用祈使句,为顺利完成1b和1c的内容作铺垫。

step 4任务4:Practice listening

让全班同学听录音,完成1b排序,并展开小组合作,根据听力材料复述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全班分成4个小组开展竞赛,选出一名组长填写竞赛结果。设计意图: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step 6任务5:How to make fruit salad

分成6个小组,学习怎样制作水果沙拉,并完成2a和2b的听力。先学习制作水果沙拉的原材料,通过展示幻灯图片如watermelon,orange,banana,yogurt,honey等。老师引入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We need one cup of yogurt. How many…..do we need? 听完并完成表格填写,同样开展竞赛,看哪个小组获胜。每小组派代表表演如何制作水果沙拉。做得好的小组有奖励。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听力,学会水果沙拉的做法,让学生进行探究交流,知道如何把英语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顺利完成2c任务。

Step 7 Homework

1. Make a kind of milk shake for your parents or friends.

2. Make fruit salad by themselves.设计意图:复习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做法,为父母或朋友制作,表达孝心,增进友谊。

板书设计:

篇6: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

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篇7: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是(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Students,Book 八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用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本节课通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的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Learner ―centered , teacher C assisted ),通过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英语学习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他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交际能力的科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求知欲也很强。所以本节课采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通过网络搜集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动画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听、说、读、写)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2、语法

理解“Would you mind doing?”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3、激起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恨,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获得信息。

(五)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中西方礼节的不同与相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产生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添砖加瓦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景激励。

五、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利用任务型及合作式、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六、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本着“课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原则在课前,从星沙英语网及人教出版社下载有关Unit7 的部分图像,图片资料。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变“死”的知识为活生生的声音及图片信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电子屏幕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学生来说,在情节中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

篇8: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3,主题是“家务和许可”,其功能项目是“礼貌地请求”和“征求许可”。语言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用情态动词could来礼貌地进行请求或者征求他人的许可。本节我要讲的是本单元的Section A的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表示家务的短语;学会用could表示礼貌的请求以及征求许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答。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问题导入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在家中是如何帮助父母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做家务,由此过渡到关于家务和许可的话题,然后教授与家务相关的短语和表达。多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co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一结构来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意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重要性,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父母。

三、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一些动词短语和co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的用法。

教学难点为could表示礼貌的请求和征求许可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Unit 3

The First Period (Section A)

Step 1 Lead―in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认为能以一种新颖的问候方式或复习方式进入一节课,就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或循序渐进地导入所学的内容,那么可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

T: Do you often help your parents to do some housework at hom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

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说说自己在家做的事情,过渡到本节的内容。

Step 2 Speaking

教师出示几张做家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做家务的动词短语。由1a部分的图片引出本节的目标语言,然后要求学生两两对话多多练习目标语言,达到能脱口而出的目的。

Step 3 Listening

接下来的听力要求学生自主完成1b的内容。通过听来巩固目标语言的用法。

Step4 Tips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的语言结构,同时归纳一下英语中表示请求的句型。并要示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的形式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板书到黑板上让全班来分享。不妥的地方教师可以学生修正。

Step 5 Practice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5个单选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Step 7 Summary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能意识到要在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9: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看病就医”(Seeing the doctor ),各课围绕这核心项目设计布置了听、说、读、写活动。对话,课文和练习内容均取自于同学的日常生活,实用性强。同学们会因为此话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感兴趣, 故能在学中用,用中学,印象深刻。

1.在 Lesson69 课中,第一局部设计了Jill 生病的一幅情景图,并配有一个短对话,引出Seeing the doctor 的动机。第二局部利用Puzzle dialogue形式把本单元重点话题自然地,以日常生活的活动形式出现给同学。第三局部采用Look, say and write活动,自然地引出情态动词 have to的用法。

2.在 Lesson 70 课中,阅读文章Dreams 是前一课对话内容的继续。男孩Roy老做梦,造成睡眠不佳,故前去看病就医。阅读前有两个问题供同学讨论,以便让同学考虑在先,或带着问题去阅读。

3.Lesson 71 课是语言训练课。第一局部是一段有关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短对话,同时也为同学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样板。第二局部是以操练Link verb为宗旨的句型范例。第三局部是所学语言知识的自然延伸,向同学介绍二位世界著名医学界人士Nightingale和Bethune。

4.Lesson72课是综合练习课,它包括了围绕着Seeing the doctor的功能话题 的听力练习、句型操练、对话复习和写作示范,以巩固同学对本单元的核心话题Seeing the doctor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 Seeing the doctor 这一话题取自于生活,实用性强,同学容易接受,并对此兴致盎然,教师也较容易激活与其相关的语言知识,所以就该话题自身而言,并不是很难,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在于:

掌握有关Seeing the doctor 的习惯用语。

能灵活运用have to 重点句型,并清楚其运用的场所和与must 的区别。

掌握link verb的用法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l used in the talking “Seeing the doctor”.

The pattern : have tol

l Grammar: link verb

2、能力目标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l and talking about “Seeing the docto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reading the text Dreams .

To develop students’l ability of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and creation.

3、情意目标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enough to speak English more in class.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keep health in order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ir country in the future.

三、教学设想

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了解到同学在以前的教材中,已学过了与Seeing the doctor 话题相关的单词和句子,如head 、eyes 、hands,、foot 、legs 等身体部位单词和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 ? I don’t feel well . My head hurts. etc.这为同学循序u进地自然习得Seeing the doctor的语言知识,铺垫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因此,笔者根据Seeing the doctor这个话题的交际性能强,实际运用广等特点,将本单元的教学战略重点定位在三个教学环节上,即,Presentation, Practice 和 Production上,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轻松导入;读后仿说,逐层训练,强化能力;创设情景,迁移知识,实现交际”作为本单元设计的导向。

1.Presentation――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轻松导入。

一节课的良好开始,对于整节课教学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依样画葫芦,精心设计Presentation环节,能够使同学感到新奇独特,引起求知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去,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1)Lesson 69 的导入方法

Take exercise做运动。跟着“健康歌”的乐曲,让同学跟着老师做健康操。

l Play games 做游戏。让同学相互之间做“Touch your nose”的游戏。

Chant 读节奏诗。老师可根据课文要求,编写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小诗,歌曲等。

以上几个活动,均与同学的原有知识the parts of the body 有关,采用这种手法进行热身,不只复习了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主要的是让同学在“做做、唱唱、笑笑”中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引出对话

――Can you take exercise like me ?

――No, I can’t. I have a headache today.

――Can you play the game with me ?

――No, I can’t. I have a cold today. etc.

or:

――Xiao Li can’t play games with us .Do you know why?

――I know he has a cold today。

(然后协助同学认知have a headache / a cold /a cough等习语)

On dutyl值日生汇报。让值日生创设情景,与Partner就前一单元课文内容“Mr. Smile在家中举行Party”,进行自由问答,然后切入主题

――Did Kate go to the party ?

――No, she didn’t.

――Why did she not go there ?

――Because she was ill.

――What was wrong?

――She had a cold . She had a cough and a headache.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Is she better now?

――Yes.

(老师进入了“引导学习”的环节。)

2) Lesson 70的导入方法

Story-telling老师或同学进行story介绍,如

Oh, boys and girls,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 ,too. 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Do you know why?

这时,同学会由于问题的提出而活跃起来,会七嘴八舌地进行猜想,然后老师向同学描述梦境,引出生词和词组 dream, fall asleep, wake up 等,为引出Roy的unhappy dream,激活了思维,扫清了语言障碍。

Picture-talkingl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开画面,引导同学对dreams进行讨论和评说。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sleeping.

――What is he/she doing while he/she is asleep? ――He/She is dreaming.

――Did he have a good dream or a terrible one?

在引出生字dream 后,协助同学就做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地过渡到课文Dreams的学习上。

3)Lesson 71 导入方法

Have a quizl做讨论题。包括饮食,休息,锻炼,健康等一些常识性问题,来吸引同学的兴趣与注意,激发他们敢于质疑,大胆解疑,以引导同学通过积极投入语言实践,逐步向新资料迫近,为Lesson 71 的第一局部有关饮食与健康的对话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4)Lesson72的导入方法

Stick figuresl 采用简笔画手法,来引出新语言点link verb 的用法。如

教师可利用这些简笔画,引导同学对图画进行讨论

――What is he/she like today?

――Is he/she happy or unhappy?

――Do you know why he/she looks happy/unhappy? etc.

采用这种方法,不只仅是方便,直观,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更因为它们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激活了同学的思维,为引出听力资料 Mr. Brown’s trouble 做好了准备。如通过对简笔画的讨论,把话题转入听力资料的内容中。

――Is Mr. Brown happy or unhappy today,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his trouble, do you know?

2.Practice――读后仿说,逐层训练,强化能力。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新句型,新单词以后,还必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没有对新句型,新单词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前,同学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话题,围绕新知识点进行对话,交流和讨论等活动,让同学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如在训练句型have to 时,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程序。

师生问答:就Lesson 69的第三局部进行师问生答,并完成笔头作业。

学生问答:就句型If l you――what do you have to do ? 进行pairwork。

小组讨论提供情景,加大信息量,引导同学进行groupwork。如,

1.If your mother is ill and she can’t cook supper for you when you come back from school one day. What do you have to do ?

2.One day when you were on your way to school, You saw an accident happen. An old man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He couldn’t move .What did you have to do ?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一人,作小组总结。通过点评,分析,比较等方法,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知识中得到发挥,使一些困难在相互启发,相互争论,相互补充中得到弥补。同时,也注重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意因素,激发了同学的社责任感和爱心。

当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强化训练手段。如,对Lesson70 的阅读文章的Practice方法是:

表层分析――复述应答:要求同学机械重复课文中的内容,使课文信息再现。(是非题,课后问答题,图表填空题,竞赛等)

深层剖析――推断应答:要求同学利用信息,凭借经验理解读物的“弦外之意”。(指导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

整体评价――自由交际:要求同学用所学知识,对新情景进行交际。(教师选择恰当的,与课文相关和有关社会热点的Topics。)

(其中一,二两层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记忆―分析”所认知的语言信息,巩固语言知识,提高掌握语篇能力,为获得交际能力,即为第三层“自由交际”,打下扎实基础。)

3.Production――创设新景,迁移知识,实现交际。

在基本技能形成之后,教师鼓励同学用所学知识就新的情景进行突出主题的迁移操练,实现语言技能向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对本单元中的Production环节设计了如下方法:

Lesson 69

1)扮演(perform):创设新的情景,如:护送运动会上受伤的同学去医院就症;协助交通事故中受轻伤的老大爷回家等。

2)采访(interview):询问同学身体健康状况。

Lesson 70

1)话题(topic):“_________dream”。(留有空白,让同学自由发挥想象)

2) 扮演(perform):采访“老寿星”(a long-lived man/woman)活动。

Lesson 71

1)评论(comment):“Why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

“ Why so many students who have poor eye-sight today?

2)采访(interview):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Lesson 72

1)话题(topic):“How to correctly arrange your three meals a day?”

2)活动(activity):“A school doctor is wanted”

采用以上方法,并不是说教学可以离开教材随意创设发挥,也不是主张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创意,应是紧扣教材,围绕目标,为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服务,为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服务。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激情,使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沛发展。

篇10: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是(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Students,Book 八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用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本节课通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的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Learner -centered , teacher C assisted ),通过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英语学习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他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交际能力的科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求知欲也很强。所以本节课采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通过网络搜集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动画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听、说、读、写)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 have

2、语法

理解“Would you mind doing?”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3.激起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恨,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获得信息。

(五)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中西方礼节的不同与相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产生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添砖加瓦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景激励。

五、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利用任务型及合作式、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六、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本着“课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原则在课前,从星沙英语网及人教出版社下载有关Unit7 的部分图像,图片资料。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变“死”的知识为活生生的声音及图片信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电子屏幕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学生来说,在情节中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八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东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11: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初中英语单元说课稿

教材分析:

16单元是第二册的第二个单元,也就是说是这个新学期的第二单元。16单元的主题是围绕“问路和指路”展开的,同时教学生,如何用情态动词“Can”和“May”来表达许可和可能。在第二册上学期的课本中,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关于“问路和指路”的知识,而且他们也知道一部分关于许可的表达,比如“May I come in?”“Can I borrow your pen?”“May I speak to Ann,please?”等等。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巩固就显得水到渠成。而且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了解地图和区别方向的能力尤其重要。61课就是关于这个知识的扩展。62课是一篇与这个主题紧紧相扣的阅读材料。63课则是关于“May”和“Can”的语法点。64课则是对于整个单元的巩固,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落实和一篇阅读短文。我认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认知:

1、学生能够使用下列单词:

kind,lady,library,cross,reach,corner,church,café,fix,lab,suddenly,history,key

2、学生能够使用下列表达:

Turn left日right at the …crossing.

Go on unit you reach…

You can’t miss it.

On one’s way to, first of all, be /get lost , wait for

能力和技能:

1、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地图或街道说明一些地点的具体位置。

2、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问路。

3、学生可以用“Can”和“May”表达许可和可能。

情感和态度

1、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而不单纯是为了英语课和应付考试而学习。

2、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以此来激励他们在英语课上积极参与,追求创新。

学习策略:

1、学生应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件事,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即用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使用brainstorming

文化知识:

1、教学生真诚待人,助人为乐。

2、教学生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看想。

关于这个单元有两处难点:

1、如何准确自如地用这么多表达方式来问路和说明。

2、如何用Can和May表达可能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因素的特点,我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1、交际法和情景法教学

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谈,我将一些设计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师生和学习互相之间的交流重心就放在了语言的意义上,与此同时将英语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老师作为一个引路者,组织者,领导者,有时候会是一个团体,其中一员决定了我们学习任务类型的选择。关于这个单元我将在我的课堂活动中设计信息差任务、问题的互动解决以及采访和调查。在我们教案设计中,我想提一下任务关联性。也就是说将所有的教学活动组成一个链式的因果关系,在此过程中,前一个活动的成功成为后一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学步骤:

在61课中,首先我用节奏游戏来复习一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就工作和工作地点展开问和答,例如:hospital,police station,school,past office,bus station等等。然后我会把写有这些地点名称的厚卡纸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让学生就此谈论每个公共场所的位置:in front of,next to,beside,on the night / left,between… and…,outside 等等。

我将以这种方式呈现新单词和表达方式:我告诉学生这个星期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下面是清单:

1)send some postcards

2) borrow some books

3) drink coffee with my friends

4) buy some VCDs

5) go to my friend’s wedding

让学生回答我要做以上事情将要去的场所。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向学生出示咖啡馆,碟屋和教堂的照片。然后将61课的地图出示在屏幕上,问他们如何到这些地方去,教他们使用下列表达“Go across the bridge”,“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让学生参考表格里写出的表达方式练习如何到达以上地点之后,让学生四至六个人一组,讨论出一次性做完以上事情的最佳路径。

接着便是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去。我会把我们本地的地图挂出来,让学生说明去一些地方(汽车站,图书馆,长城,宾馆和银行)的路径,其他人则猜他/ 她将到哪儿去。

在这一课时,我会设计一个信息差的任务。每对学生中的两个人将会得到两张不同的地图(同学A的是完整的,而同学B则不完整)。让他们通过彼此问答来完成B同学手中的地图。当然前提是不许看对方的地图。

最后一个任务是创造性的。我让学生想象20年以后他们居住的地方,并在纸上绘出一张地图。根据这个地图,其他人就如何去他/她家展开问答。

62课是一个短剧,所以我会让学生看影碟模仿而不是单纯听磁带。

在常规阅读步骤之后,为了让学生对于整编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会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What did Liu Mei do to help the woman?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What did Liu Mei do?

看完影碟以后,我会设计如下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深一步了解:

任务1:角色扮演 学生以五人一组分角色扮演课文内容

任务2:画图 根据警察的说明为老妇人画一张地图。

任务3:猜测 猜一猜关于刘梅的信息,用“Maybe”和“may”

任务4:复述 老妇人打电话一个电台记者,并且告诉他这个故事。

任务5:采访 电台记者采访了刘梅的同班同学:你是怎样看待刘梅的?为什么?如果你在路上碰到这个老妇人你会怎么办?

关于63课我会这样展开:

在课文开头,我会用学生聊天的形式来达到复习Can和May的目的:“May I come in?”“Can I borrow your…”“May I speak to…”等等。

将63课第一部分的图画在屏幕上演示出来(盖上文字),让学生猜他们在哪儿和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可能会说什么,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边读边思考。

为了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我会向学生出示更多的图片,让他们编出相似的对话。

A:May / Can I swim here/ cross the road now/ take photos with the tiger/ watch TV?

B:No,you can’t. I can be dangerous./ It can be bad for your eyes.

其它的图片可以是:一个在椅子上擦窗户的女孩,一人用小刀削苹果的小孩,一个正在开煤气灶的妇女,一个横穿马路的男孩等等。让学生学会回答:“Be careful!You may hurt. Yourself.”

用一个真实的场景将第二段的短对话呈现出来以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猜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我的家人会在哪儿以及他们可能在做什么。在这一步里我会教给学生新单词“fix”和“lab”,所以与此同时我就为第三部分埋下了伏笔。

在学生就第三部分进行练习之后,我想现在一个巩固活动会恰到好处。我会让学生去调查朋友在星期天的打算,并且填下列表格,最后让部分同学做汇报:

What may your friends do next Sunday?

Who Where they may be Things they may do

64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所以我认为在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来一个总结是很必要的。首先我想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来复习“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法。在听、说、读、画之后,我想给他一个链式训练作为巩固。

第五部分是一个阅读文章。首先我会出示三张图片:第1张,我正在一个大的购物中心买东西,第2张,我迷路了,第3张,我突然发现了购物中心的出口。我们边谈论,边呈现新的表达方式:be/get lost,go wrong,suddenly,reach.

在常规阅读步骤以后,我会设计四个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任务1:计算 计算Mrs Lee花了多少时间从饭店到碟屋并返回,而实际上她只需要多少时间。

任务2:画图 根据那个“man”的说明帮Mrs Lee先生画一幅地图。

任务3:解决问题 根据地图帮助妇女找到回去饭店的路径。

任务4:讨论 在大的地方容易迷路,我们怎样避免?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英语教学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且也要教给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为了检验教学活动的效果,教给他们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且要进行形成性评价。

【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相关文章:

1.说勤奋 说课稿

2.荷花淀说课稿说指导思想

3.《说“屏”》的说课稿

4.《说“鼎”》阅读答案

5.《问说》阅读答案

6.《说屏》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7.高三语文《说木叶》说课稿

8.说课稿说学生小学语文

9.四年级第二单元习作说课稿

10.第五单元《和复习》说课稿

下载word文档
《阅读策略单元说课稿如何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