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

2024-04-04 08:04: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ary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

篇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科文写了什么事,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这块石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这块石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教学挂图。

1、看了这幅画,大家想问什么?

2、这口井在哪?

3、这口井为什么要围起来?

4、这口井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读通顺认读生字。

2、自由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

3、师生予以串讲故事。

4、理解题目。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1、为什么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2、怎样找到水源?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

师范写,生书写。

五、作业

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这块石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教学挂图。

2、议论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

二、理解课文,朗读课文。

1、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师引导。

2、朗读第二段。

(1)个别朗读。

(2)请学生回答对自己朗读的满意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满意?讲一讲。

3、朗读第三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

(3)读得好的`地方。

4、读第四段。

(1)从“解放”一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2、教育学生对革命领袖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干旱————吃水困难

篇2:s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大致了解科文写了什么事,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这块石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这块石碑。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这块石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儿歌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揭示课题。

1、   出示教学挂图。

(1)    看了这幅画,大家想问什么?

(2)    这口井在哪?

(3)    这口井为什么要围起来?

(4)    这口井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读通顺

认读生字。

2、   自由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

3、   师生予以串讲故事。

4、   理解题目。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1、毛爷爷为什么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2、毛爷爷怎样找到水源?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

师范写,生书写。

五、作业: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这块石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教学挂图。

2、   议论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

二、理解课文,朗读课文。

1、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师引导。

2、朗读第二段。

(1)个别朗读。

(2)请学生回答对自己朗读的满意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满意?讲一讲。

3、朗读第三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

(3)读得好的.地方。

4、读第四段。

(1)从“解放”一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2、教育学生对革命领袖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板书:

干旱————吃水困难

篇3:s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时刻想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视觉的快感,上课伊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沙洲坝人民没有水。。。。。。” 学生带着缺水少雨的苦闷走进文本切切实实的生活场景中。

篇4:北师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案

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练读、指读、评价读、齐读)

五、交流资料、拓展视野

你还搜集到哪 些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让我们一起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吧!

篇5:s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6:s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里,老师是干什么的?我是你们的老师,那谁又是人类的老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对于难读的生字、词及长句多读几遍

4、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后,自己有哪些收获?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抽读重点指导:研 究 翼 蝇

2、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生模仿读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学生讨论识记生字的小窍门。

2、师范写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师生评议:包括笔画、结构安排

4、学生习字,并给生字组词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生字的体会及对本文的初步感受

篇7:语文五年级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读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过一天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阅读思考:佩佳是怎么失去这一天的?

三、细读感悟

1、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失去的一天

睡、坐、吃、嬉戏 ——游手好闲

篇8:语文五年级s版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在品读关键语句中,深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教育学生要自强、自立、自信。

⑶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

2.难点:通过语句的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刻画的人物特点。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重点难点

l.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静读课文。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⑵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具体描述这节体育课的段落,再读一读。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读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

字音:“洛、饶”。

字形:“膝、臂、饶”。

⑵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握手 憋气

⑶开火车读,读中积累词语。

⑷理解词语。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4.教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节体育课的内容呢?(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那么,除去这部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6.集体反馈。

第一至五自然段:写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第十四至十五自然段:写妈妈来接涅利,了解到体育课上涅利的表现,感到很快乐。

7.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课文所述内容的不同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8.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十阴至十五自然段。

9.教师:那么,在这节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呢?(涅利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爬上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三、再读,了解概况

1.教师导读:老师说了,这是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一起去感受这份爱和感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的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

“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

“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

4.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5.教师:你们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爬横木有些困难,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而对于涅利来说却非常的困难。)

6.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反馈)

7.教师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涅利身体瘦弱,爬上横木顶这项体育活动又是那么的困难,可涅利做到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bā xū shēnɡ shuānɡ bì ɡē bo zhǒu

( ) ( ) ( ) ( )

wò shǒu biē qì xī ɡài jīn fà bì yǎn

( ) ( ) ( ) ( )

4.比一比,组成词。

洛( ) 饶( ) 膝( ) 臂( ) 憋( )

落( ) 绕( ) 漆( ) 避( ) 蔽( )

5.补充词语。

七( )八( ) 风( )日( ) 气喘( )( )

君( )天下 旁( )无人 小菜一(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摘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爬上横木顶”)

2.教师:涅利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但他也爬上了横木顶。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突破重难点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⑴思考并交流:涅利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⑵谈谈你对涅利的认识。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读读。

2.教师指名反馈:爬上横木顶困难大,涅利是那么的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3.教师追问: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关心、鼓励涅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表达大家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5.集体反馈。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

“老师对他喊:‘下来吧’!”

“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我们又鼓起掌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7.教师小结: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涅利战胜了自身身体瘦弱的缺陷,终于爬到了横木顶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的。(教师再次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而的我们。”

8.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语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语句的朗读,感受到了涅利爬上横木顶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9.集体反馈: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坚强、努力、自立)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涅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战胜了自身身体的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爬横木这项艰难的体育活动。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三、总结,深化文章主题

1.教师:涅利爬上了横木顶,同学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

“他很棒!”

“他跟我们一样爬到顶上了。”

“他是很勇敢的,您知道。”

“他很能干!”

“他并不比别人差。”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同学们当着涅利母亲的面说了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母亲和涅利感受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指名反馈。(快乐、激动、自豪)

7.教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反馈:母亲对涅利的爱,她“握了握几个男孩的手”、“拍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

8.教师:同学们,文中还有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9.集体反馈。

“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语文五年级s版教案

篇9:语文s版开天辟地教案

语文s版开天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

指导有感情朗读。

2、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3、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过了有什么感觉?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4、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顶天立地的图)天和地分开后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

2、(课件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 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3、同学们,天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 (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

指导背诵。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2、(课件播放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朗读体会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的作用。

3、指导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2、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13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 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 造福人类

篇10: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三、课堂小结: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默写这篇古文

篇11: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论语》

学生说说你对《论语》这部作品的理解。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一)第二句:(投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指名读。

(1)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好:喜爱。读作hào。

(2)自己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自己理解;

同学交流;

汇报、指导:

意思是:对于作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二)第三句:(投影)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指名读句子。(2)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凡:凡是。

惟:文中的意思是“只”、“只是”。理:道理,事理。

疑:怀疑,有疑问。悟:了解,领会,觉醒。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句子的意思。

意思是:凡是学习某种道理,没有疑问必然没有领会、感悟,只有产生疑问,然后才会有所领会感悟。有小的疑问就有小的感悟,有大的疑问就有大感悟。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3、指名读课文。4、读了这三句话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从字的意思到词语的意思再到句子的意思,有条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

(1)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2)学习要有兴趣,这是的老师;

(3)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课堂总结:(1)说一说,你从这两则论语中,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两则论语

篇12: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篇13: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习古文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学难点: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具: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习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

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习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怀疑 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汇报交流:

联系你的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习知识要诚实、踏实。(学习态度)

2、学习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习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四、总结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习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师: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古文,你们有信心吗?咱们现在来试试怎么样?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五、收获体会

学生谈体会。

六、作业:

背诵古文。

篇14: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

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思品: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查阅资料:教参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数2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第1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论语》、孔子、孔子的弟子。

2、过去我们学习过的《论语》,你能背诵几句吗?

3、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4、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朗读、读通、读准字音。

2、读音:好:读作hào, “好”还读什么?你能用这些读音分别组词吗?知:zhì

“知”还读什么?你能用这些读音分别组词吗?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凡惟

培养学生察字典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训练之中。

纠正读音,有利于学生正确流利读课文。

4、指导朗读课文。(投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指名读。(2)画划线、画着重符号。(3)分别读。(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读课文:5`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理解;

(2)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练习背诵。

6、学习第一则论语

(1)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3)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4、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作业:1`1.读熟课文2.抄写生字,组词。

篇15: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4个字。把词语读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翠鸟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黄鹂、画眉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鸟。

(课件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翠鸟的外形、活动及对翠鸟的喜爱)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组内自学并交流。

2、集体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式读、齐读。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的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4)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同学之间做简单地评价。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1、默读课文。

2、提出不懂得问题。

篇16: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

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地引出春雨这个话题。充分体现语文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搜集关于春雨的资料,汇报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和自然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在互相评价中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三、学习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

2、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3、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篷”和“蓬”、“啼”和“蹄”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课文题目上用“滴”字为什么不用“嘀”?为什么说“整片树木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等。教师归纳、整理,梳理出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五、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13个字,指名读。

2、观察: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滑、敲、播等字的笔顺和与其它形近字的区别)

3、师范写比较难写的字,学生练写,每个字写三个。

【设计意图】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春雨的歌声吗?你能学一下春雨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板书课题)就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春天的小雨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歌声吧!(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新课开始,通过春雨的声音引入话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探讨交流理解感悟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课文,说说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可以边读边想边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读自悟,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篇17:s版语文一年级教案

s版语文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问好,点名。

2、课前操《拍拍手》。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秋天》。

2、我们大家刚听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秋天)

3、那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大家回答的很对,现在是秋天,秋天来了,秋风轻轻地吹,给我们吹来了很多很多的颜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秋天的颜色》。

三、学习新知

1、认识颜色。

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词语矫正。

师教读黄色、红色、绿色三个词语,纠正学生的发音及口型,让学生练习说清楚三个词语。

3、认识实物。

出示苹果、香蕉、桔子、萝卜等实物,并说出实物的颜色。

4、句式练习。

(1)练习“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句式。(师板书:香蕉是黄色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绿色的。)

(2)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品黄色的、哪些是红色的、哪些是绿色的,并说出完整的句子。

5、认识秋天的颜色。

出示菊花、枫叶、松树的图片(白板显示),并进一步巩固句式练习,认识菊花是黄色的';枫叶是红色的;松树是绿色的。(板书:菊花是黄色的;枫叶是红色的;松树是绿色的。

6、情趣培养。

欣赏儿歌《秋天的颜色》,培养学生的情趣。

篇18:语文s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三、课堂小结: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默写这篇古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相关文章: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2.六年级语文s版教案

3.语文S版做灯笼教案

4.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s版

5.S版四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教案

6.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7.《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教案

8.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9.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教案

10.语文s版四年级的上册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s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