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案设计
“没有名字的zo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公输教案设计,下面给大家分享公输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篇1:《公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结果的句子――――――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二)品析文章
(1)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3)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4)问题: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3、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四)`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五)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公输译文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公输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小编,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篇2:《公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
(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
篇3:公输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公输》教学设计2。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墨名翟(di),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阅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四、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1)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2)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请献十余: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5)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6)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需要设计的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
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可以小组讨论,研究)
提示:(l)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学设计2》。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3)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4)答案: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在问题的讨论中能积极踊跃,希望同学们发扬。
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重点掌握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
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研读段落
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明确:
(l)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三、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
篇4:公输教案设计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公输教案。《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及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公输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结果的句子――――――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二)品析文章
(1)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3)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4)问题: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3、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四)`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五)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公输译文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篇5:《公输》教案设计6
《公输》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 】
德育点: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其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知识点: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能力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
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①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②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绘画,即按照课文内容绘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课前活动】
分角色朗渎课文,仔细体味,揣摩语气。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言:有一个成语叫“班门弄斧”,其中的“班”指的是鲁班。我们知道鲁班是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DD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2、作者:(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前390),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概说文意。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放映幻灯片)
翟(dí) 盘(bān) 侮(wǔ) 郢(yǐng) 见(xiàn) 舆(yú) 褐(hè) 犀(xī)兕(sì) 鼋(yuán)鼍(tuó) 鲋(fù) 姬(pián) 诎(qū) 圉(yù) 滑(gǔ)
2、根据上下文,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疑问词的用法。
(1) 夫子何命焉为?
DD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2)宋何罪之有?
DD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胡不已乎?
DD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胡不见我于王?
DD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四、自主学习
1、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群策群力,利用一
篇6: 公输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公输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结果的句子――――――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二)品析
(1)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2)进一步理解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3)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4)问题: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3、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四)`理解记忆
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五)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篇7:公输
公输
教学建议
一、主旨概述
课文记述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二、结构内容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说服公输盘,并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文章开头先介绍事情的缘由,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绍了事情的结局,脉络清晰。
三、严密的逻辑性
《公输》一文记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体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实践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朴实无华,特别讲究逻辑的严密和说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从道理上说服公输盘。攻城杀人是不义的行为,墨子以献金请公输助杀辱己之人,从而引出公输的话“吾义固不杀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责公输四个不义的表现,指出其“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弓弩齐发,步步进逼,使公输退无余地,理亏而折服。这是止楚攻宋的关键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来如弃贵偷贱的荒谬之举,来说服楚王。巧设三个生动的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梁肉而窃糠糟)、三层鲜明的对比(大而富的楚国与小而贫的宋国),使楚王不得不称“善”。第三步则是在义胜理足的基础上以实力战胜公输,以智慧揭露公输“我知所以距子”的阴谋诡计,正告楚王宋国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弃袭宋的计划。文章充分表现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动精神。
总之,《公输》以假设、类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说理,透辟有力,特别是运用欲擒故纵、诱敌入套的技巧,不仅使文章逻辑严密、说理充分,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确翻译是“宋国有什么罪呢?”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夫子何命焉为”,正确的翻译为“你(有)什么见教呢?”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3.“胡不见我于王”正确的翻译为:“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大王呢?”“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五、曲折的故事情节
《公输》一文以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对话形式,不仅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从中领略墨家崇尚朴质的文风――以达意为主,不讲求文采。故事情节却是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见公输盘,出人意料的是,见面后墨子并没有直接劝阻公输盘,而是宕开一笔,先邀请公输盘替他去杀人,制造了一个悬念。墨子见楚王时也是如此,大家都以为他要劝说楚王,但墨子却和楚王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时,读者一定会以为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
六、比喻与排比手法的运用
在说理的过程中,本文不仅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用“文轩”比喻楚国的地域辽阔富饶,用“敝舆”比喻来国土地的狭小贫瘠,用“粱肉”和“锦绣”比喻楚国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国的贫穷,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质――扩张领土的野心,发人深省,很有说服力,而且还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与公输盘的第一轮辩论中,连续用了五个“……不可谓……”,在语势上你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了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七、抓住文中的辩论进行教学的方法建议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种辩论,有辩论就必须有矛盾的焦点、矛盾的双方。因此,学习《公输》,我们应在熟知文义的基础上理解几组辩论中双方的焦点及立场,分析他们辩论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们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这个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接着和楚王辩论,将攻宋与患“窃疾”相提并论,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防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了敌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证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学习这些知识后,我们也可尝试着运用这些知识,找几个辩题和同学练习辩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公输》教学设计1
一、导入 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
篇8:公输
公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墨名翟(di),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阅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四、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1)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2)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请献十余: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5)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6)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需要设计的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可以小组讨论,研究)
提示:(l)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3)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4)答案: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在问题的讨论中能积极踊跃,希望同学们发扬。
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重点掌握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
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研读段落
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明确:
(l)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篇9:“公输”翻译
“公输”翻译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了,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先生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善良坚持道义,从来不杀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上有剩余但在民众上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可以称为明智;宋国没有罪而要攻打它,不可以称为仁爱;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可以称为尽忠;力争了却没有结果,不能认为这是有能力;您守义不杀一人却要杀众多的人,不能算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偷;舍弃自己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不好的饭菜却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吧。”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和不好的饭菜相比。楚国有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和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相同的`。“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打败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当作城,把木片当作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先生的守卫方法还有余。
公输盘理屈了,但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先生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了,于是就可以攻下。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篇10: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语默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 (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 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 (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
篇11:《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1、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译文 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都城,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拜了两次,说:“请允许我解说(你善良坚持道义一定不杀人)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制造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有很多可是人民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可以算是明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友爱;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劝阻却没有成功,不能说是能力强;你崇尚仁义不肯杀死一个人,而杀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下来呢?” 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的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的食物却想去偷窃。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动物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爬行动物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国有优良的乔木,而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同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一定能攻下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模拟城墙,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抵御的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屈服了,但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其中的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守卫了,就可以攻打。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请允许我不攻打宋国了。” 3、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2) 将以攻宋:以,用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闻之:闻,听说 (5)起于鲁:起,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 (6)至于郢:至,到达 (7)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何命焉为:有何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9)借:借助;愿:想;子:您。 (10)说:通“悦”喜悦。 (1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献上十金。请,译为“请允许我”;十金:秦朝以20两为一金。 (12)义:崇尚道义。 固:本来,从来。 (13)再拜:拜了两拜;再,两次 (14)请说之:请允许我说一些话,请:请允许我。 (15)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为,造 (1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荆:楚国的别称。 智,聪明;谓,说;于,在 (17)(之而不争)争:通“诤”,劝阻。 (18)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知类:明白事理。 (19)服:被说服。 (20)胡:为什么。 已:停止。这里指停止攻宋。 (21)见【我于王】(xiàn):引见。 王:指楚惠王。 (22)【子墨子】见【王】:拜见。 (23)文轩:华丽的车子。 (24)敝X(yú):破旧的车子。 X,通“舆”。 (25)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V(shù)”的假借,粗布衣。 (26)粱肉:精美的饭菜。 (27)窃疾:喜欢偷窃的毛病。 (28)云梦:即云梦泽,楚国境内的大湖,包括现在的洞庭湖和洪湖。 (29)犀:犀牛。 兕(sì):类似犀牛的独角野牛,青色。麋(mí):像鹿,体大。 (30)江汉:长江和汉水。鼋(yuán):比鳖大,俗称癞头鼋。鼍(tuó):鳄鱼的一种,产长江下游,俗称猪婆龙,即今扬子鳄。 (31)所谓:所说的。 雉(zhì):俗称野鸡。 鲋(fù)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 (32)长松:大松树。 文梓:梓树。 F(pián):黄F木。 楠:楠树。 豫章:樟树。 (33)三事:孙诒让把“王吏”当作“三事”,因篆书字形而致误,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将吏。 (34)【于是】见【公输盘】:召见。于是:在这时。 (35)牒(dié):木片。 (36)九:与古代的“三”一样,泛指多次。 (37) 距:通“拒”抵挡,抵抗。 (38)圉:通“御”抵御。 (39) 诎:通“屈”,指理屈。 (40)寇:入侵。 (41)庇:遮蔽。 闾:里门。古以25家为里。 (42)内:通“纳”。 (43)治:致力。 神:指建立宏伟功业于无形的大智大慧。 (44)明:指易于为人所见的小智小慧。 (45)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机械。 4、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知而不争 “争”通“诤”,直言劝告。篇12:《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其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知识点: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能力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①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②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绘画,即按照课文内容绘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课前活动】
分角色朗渎课文,仔细体味,揣摩语气。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言:有一个成语叫“班门弄斧”,其中的“班”指的是鲁班。我们知道鲁班是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DD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2、作者:(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前390),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概说文意。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放映幻灯片)
翟(dí)盘(bān)侮(wǔ)郢(yǐng)见(xiàn)舆(yú)褐(hè)犀(xī)兕(sì)鼋(yuán)鼍(tuó)鲋(fù)姬(pián)诎(qū)圉(yù)滑(gǔ)
2、根据上下文,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疑问词的用法。
(1)夫子何命焉为?
DD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2)宋何罪之有?
DD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胡不已乎?
DD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胡不见我于王?
DD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四、自主学习
1、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群策群力,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
2、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3、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服),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
第二部分(“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必取宋”),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
第三部分(“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五、课文导读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①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②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③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④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⑤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⑥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⑦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2、互动解决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DD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D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DD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DD公输盘的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胡不见我于王?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导读课文。
1、学生默读第二部分,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①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②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③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DD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研读段落
1、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2、点拨: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3、推敲: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
DD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②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③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DD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4、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四、课堂小结
文章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墨子以理折服楚王,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显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二、导读课文
1、学生默读第三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中的疑难词句。
①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②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假字,同“御”。
④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2、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D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3、点拨: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4、思考: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会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宋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三、互动归纳
1、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DD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2、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DD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或课本剧(表演)。
2、以“最贵是和平”为题进行小型演讲。
篇13:《公输》 设计
从容说课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篇14:《公输》 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
篇15:21 公输
《墨子》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练习
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对下面几个句子要仔细体味,读准语气。
1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3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二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三 根据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胡不已乎?
4胡不见我于王?
5此为何若人?
6必为有窃疾矣。
7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虽杀臣,不能绝也。
四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公输盘诎……
篇16:《公输》教案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墨子见到公输盘的第一句话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公输盘,使他陷入自相矛盾中,公输盘表示不悦时墨子又愿献十金来激他,进一步让他迅速进入自己埋伏好的包围圈。当公输盘对墨子表现了最大的愤怒和不满,并表示他义不杀人时墨子便再拜,对公输盘的正义表示敬佩和赞许,使他陷入墨子的重围,再也不能自拔,然后墨子突然一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正面发动进攻,义正辞严地一一指斥了公输盘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不智不仁不能和不知类,使公输盘不知所措,理亏心虚,只有低头认输。但是墨子深知,在当时情况下要彻底止楚攻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公输盘而是楚王。因此,他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应诺,从而带领墨子去见楚王,那么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力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2和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即第二回合的斗争。
(二)整体感知
(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指名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篇17:《公输》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2、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墨子》及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链接材料】――2. 公输简介: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1、语音 生字 多音字:
械( ) 轩( ) 舆( ) 犀兕( ) 鼋( ) 罨( ) 鲋( ) 梓( )
褊楠( ) 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
2、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 (通“ ”,高兴)
②、子墨子九距之 (通“ ”,阻挡)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抵挡)
④、公输盘诎 (通“ ”,理屈)。
3、一词多义
①、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②、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③、已 :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④、类: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⑤、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⑥、见: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⑦、虽 : 虽然 虽杀臣
⑧、为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必为有窃疾矣
⑨、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请说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⑩、以 :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4、特殊句式
①、夫子何命焉为? ( 句) ②、宋何罪之有? ( 句)
5、重点语句翻译
①、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②、宋何罪之有? 译:
③、胡不已乎? 译:
④、胡不见我于王? 译:
⑤、此为何若人? 译:
二、探究展示: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②、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2、课文第一段中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3、墨子战胜公因公输的策略是什么?
4、墨子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的打算的?
5、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6、模拟攻守,墨子的胜利已经成定局,这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墨子针对公输盘要杀掉自己的意图,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8、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10、分析人物形象。
三、练习反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⑥子墨子起,再拜 ⑦吾义固不杀人 ⑧夫子何命焉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仁 ⑩愿借子杀之 ⑾然胡不已乎 ⑿胡不见我于王
⒀吾义固不杀人 ⒁子墨子起,再拜 ⒂义不杀少而杀众 ⒃请说之
⒄方五千里 ⒅为与此同类 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2)虽杀臣,不能绝也
(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③请献十金。
④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⑤宋何罪之有?
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⑦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全品中考网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5、①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6.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7. 完成下面两题。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8、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9.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10、①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篇18:《公输》教案
【题目解说】
公输是古代战国时楚国大夫鲁班(公输班)的字或者姓;古文公输记述的是鲁国大夫墨子出使楚国,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公输班)和楚国国王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墨子的弟子极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走近作家】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写作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
【难点解析】
1.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墨子的劝说艺术可着重从这些方面来把握:他所使用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归类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或强悍有力或形象夸饰或尖锐直截的语言,等等。
【写作特色】
1. 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2. 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
3. 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词语积累】
1.词多义
⑴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 必为有窃疾矣 是。
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后面的“为”: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表判断动词,是 .⑵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胡不见我与王 引见
(3)类:不可谓知类 动词,事理。 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
⑷子:子墨子闻之 子 一个)夫子,先生;子(第二个)尊称。 愿借子杀之 子,您 。
⑸说: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 说,陈述,解释。
⑹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 .
⑺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者,成,将以攻宋”这个消息 。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吾既已言之王矣 代词,代这件事。 愿借子杀之。 代侮臣者。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种 宋无罪而攻之。 代词,代宋 。犀兕麋鹿满之 。代词,代云梦。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助词的 。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助词,的 。
⑻以:将以攻宋: 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用 。
(9)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鲁。 从
(10)争(四声):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 知而不争:谏诤
(11)已:然胡不已乎? 停止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
(12)文:舍其文轩。 花纹彩饰。 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 文理 。
(13)虽: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
(14)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承接代词。 义不杀少而杀众。却
2.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知而不争 “争”通“诤”;直言劝告。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抵挡
3.古今异义
【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 ;
【虽然】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 ;
【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
【文】古义:刺花纹,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
4.词类活用
(1)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4)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义不杀少而杀众 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名词作动词,入侵。(7)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8)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
【主旨解说】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出色地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是墨子“兼爱”“非攻”主张的生动而又具体的体现。
【结构图解】
墨子见公
输墨子:闻讯赴楚以义相责
公输:义不杀人
墨子: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义不杀少而杀众
墨子见楚
王楚王:必有窃疾以智相克
墨子:王吏攻宋与此类同
墨子
见公
输公输:九设 械尽以技相较
墨子:九距 有余
持器待寇
墨子非攻:大智大勇、
止楚攻宋
公输阴险狡诈
楚王野心勃勃
蛮横傲慢
【文本链接】
墨子名言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3.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5.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7.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8.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9.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0.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相爱,交相利。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bān ) 至于郢(yǐng ) 敝舆(yú) 鲋鱼(fù) 守圉之器(yù)
禽滑厘(gǔ) 短褐(hè) 犀兕( sì) 麋鹿(mí) F楠 (pián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2)夫子何命焉为?您有什么见教呢?
(3)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 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
(6)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用它来攻打宋国。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拒 抵挡 防御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御 抵挡
(3)公输盘诎。屈 折服 (4)公输盘不说。悦 高兴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公输》选自《墨子》。墨子名_翟_,相传为战国 时期鲁_国人,是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非攻”,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②《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③这场模拟攻守战,结果是墨子胜利了。“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
5.比较“为”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èi给、替 ②夫子何命焉为?wéi语气词
③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wéi制造 ④必为有窃疾矣。wéi是
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wéi语气词 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wèi给、替、wéi制造 ⑦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wéi 当作wéi当作
6.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B.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C. 臣是以无请也。 D.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C.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于是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完成第8~12题
8.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3)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我不攻打宋国了。
9.本段主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的假想的攻守战,哪些语句表明战斗之激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答:_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0.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答:“诎办法是杀害墨子。
1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1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二)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完成第14~17题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1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丢失) ②【是】罪一也。( 这(此) )
1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A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B )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C )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15.用现代汉语下列翻译: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让诸侯听到此事,(会)以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儿而轻视士人
②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16.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
答: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17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
示例:1.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2.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3.应知错即改。(能写出一点即可)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三新精英园】
18.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9.战争名言两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兵民是胜利之本。
20.军事成语五个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20、说出与下面的成语故事、历史事件或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主要人物
闻鸡起舞( ) 破釜沉舟( ) 投鞭断流( ) 多多益善( )
“空城计”( ) “苦肉计”( ) “连环计”( )
四面楚歌( ) 揭竿而起( ) 过五关斩六将( )
土牛木马( ) 草木皆兵(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祖逖 项羽 符坚 韩信 诸葛亮 周瑜 庞统 项羽 陈胜、吴广 关羽 诸葛亮 符坚 诸葛亮
篇19:《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同学先整体掌握课文,然后启发同学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同学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同学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同学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玩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身手)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开创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和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开创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⑴ 教师背诵课文,同学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⑵ 同学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⑶ 重点词句释疑:
① 实词、虚词。
② 通假字。
③ 句子翻译。
⑷ 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① 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标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
结果的句子: 。
② 考虑: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品析文章:
⑴ 考虑讨论:
假如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假如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置?)
⑵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考虑: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⑶ 各抒己见 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① 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② 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抵触来说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③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④ 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干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身的想法。
⑷ 问题:
① 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② 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③ 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战略、实力强)
4、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四、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
【公输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公输翻译
3.公输教案
4.公输 翻译
5.公输点击答案
6.公输的翻译
7.公输盘翻译
8.《公输》 设计2
10.《公输》选段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