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学教案复习
“Nymph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公输》教学教案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输》教学教案复习,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公输》教学教案
【说明】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⑴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⑵ 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⑶ 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
1、让学生听录音带,然后跟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
2、请学生释泽重点语句。请注意以下语句:
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
必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为与此同类。
三、师生共同翻译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师声音要洪亮,学生轻声跟着翻译
注意落实重点字词。
四、分角色朗读这一节内容
朗读时要注意各自的语气。楚王表现的是一种骄横之气,而墨子是进行劝说,话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气势磅键。
五、学生散读该内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
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六、学习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17~22自然段:
⑴ 集体归纳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之守舆有余 公输盘讪
⑵ 注意见个句子: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吾知所以距子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善哉,吾请无攻来矣
⑶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⑷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尽可能熟读成诵。
七、学生散读全文
八、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呢
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
九、课文小结
十、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2:公输复习试题
[时评]5月8日,6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联合国秘书长飞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5月9日,莫斯科红场将举行仪式,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主题是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缅怀历史、面向未来。60年前,漫天烽火还未熄灭,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大战进入终局。横行一时的法西斯走向坟墓,无数英雄牺牲生命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人类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得出“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拟一个题目填在下列的横线上。(15个字以内)
2.材料二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改正。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之际,我们再次想起了那尊竖立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里的青铜雕塑“铸剑为犁”。 请你简单分析它创意。
4.请你围绕材料二中提到的.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就材料一中连战大陆行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16. 班会课上,班长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了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根本没这个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探究结果: 。
1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曰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 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嚣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
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其(渔父)
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子①闻赵有处士②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无忌自在大梁③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以游。”乃装伪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曰夜出兵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戒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北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④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⑤驾归救魏。
注①公子:魏公子无忌,魏王同父不同母的弟弟。②处士:隐居的人。③大梁:魏国都城,现在河南开封市。④夷:铲平。⑤趣:通“促”,急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平原君乃免冠谢( )
(2)公子乃谢夫人去(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之”与“宾客皆北魏之赵”中“之”的用法相同的项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吾欲之南海
3.翻译下列句子。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4.文段通过结交毛公薛公和归救魏国两件事,表现了公子 。
5.文章中写平原君的作用是 。
6.下列叙述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公子在魏国时就听说毛公薛公是贤能之士,到了赵国,就主动去与两人交往。
B.平原君听说公子主动结交地位低下的毛公薛公,很不以为然;公子因此认为平原君不值得交往,于是就离开了赵国。
C.秦国趁公子不在,出兵伐魏,魏王派人请公子回国,公子担心魏王怪罪于他,不想回魏国去。
D.毛公薛公果然才识出众,在众门客莫敢劝的情形下,他们挺身而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三言两语激起公子的爱国心,说服了公子归救魏国。
19. 《公输》选自 。墨子,名 ,是春秋战国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
20. 给加横线字注音
犀( )兕( ) 鲋( )鱼文梓( ) 楩( )楠
守圉( ) 公输盘( )不说( ) 请说( )之
胡不见(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 )厘 宋无长( )木
21. 研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习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1、解释句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中两个加点的“于”字。
2、选文第一节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3、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5、联系全文思考,第一段为什么略写?
22. 阅读《终不知车》,完成习题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 败: 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案1. 1.dí2.yǐng 3.xuān 4.yú 5.sì 6.yù
2. 1.傲慢 2.仗势欺人 3.言_不由衷 4.威胁 5.自信
3. 1.说 悦 高兴 2.距 拒 拒绝 3.圉 御 抵挡4.诎 屈 折服
4. 1.粗布衣服 褐色 2.虽然如此 即使 3.入侵土匪4.用来……方法表因果
5.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6. 吾义固不杀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7. 镇定自若、从容自信、大义凛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8. 宋国有什么罪呢(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 你(有)什么见教呢(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该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10. 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大王呢
11. 略
12. 1.A 2.A、B 3.C 4.(1)经常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2)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5.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13. 1.(1)木片 (2)巧妙的方式 (3)尽 (4)入侵
2.(1)“圉”通“御”.抵挡 (2)“诎”通“屈”,理屈 (3)“距”通“拒”,抵御
3.C 4.(1)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2)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引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办法,可是我不说(4)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啊5.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经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6.“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7.这段话写墨子与公输盘进行实力较量而大获全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14. 1.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2.(元帝)就将这件事情追究到底.画像的人都被陈尸街头示众,抄了他们的家,家中都拥有巨额资产
3.沉鱼 闭月
4.说法一:穷人出身,无钱行;说法二:自持貌美,不屑行;说法三:被迫入宫,不愿做皇后、皇妃(开放题。有理有据即可)
5.按图索美 6.别让贪婪吞噬你的灵魂,不以天下为公将引火自焚
15. 1.连战大陆“和平之旅”
2.联合国秘书长和60多个国家的首脑飞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3.和平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4.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消除隔膜、共同进步
16. 班长的意思是有同学用脚踢门.而不用手推门,这样不化破坏公物而且影响大家。班长提出讨论的初衷是要求大家爱护公物,举止要文明,不要有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17. 1.(1)古代长度单位(2)猜疑(3)值(4)赐爵位
2.D3.B
4.(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
5.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
18. 1.(1)道歉(2)辞别 2.A D 3.公子所以被赵国看重,闻名于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 4.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5.反衬公子礼贤下士的美德6.B
19. 《墨子公输》 翟 墨
20. xī sì fù zǐ pián yù bān yuè shuì xiàn gǔ zhàng
21. 1、从 到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4、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5、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22. 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篇3:公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公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姜先
教学设计(A)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
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
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
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
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
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
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
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
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2~
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
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 起于鲁 至于郢 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
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①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 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②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③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
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
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
1.让学生听录音带,然后跟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
2.请学生释泽重点语句。请注意以下语句:
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
必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为与此同类。
三、师生共同翻译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师声音要洪亮,学生轻声跟着翻译,
注意落实重点字词。
四、分角色朗读这一节内容
朗读时要注意各自的语气。楚王表现的是一种骄横之气,而墨子是进行劝说,话中
多排比句,有理而气势磅键。
五、学生散读该内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
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
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
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六、学习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17~22自然段。
①集体归纳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舆有余公输盘讪
③注意见个句子: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吾知所以距子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善哉,吾请无攻来矣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
④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尽可能熟读成诵。
七、学生散读全文
八、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呢
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
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
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
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
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
九、课文小结
十、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B)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调动情绪
二、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一定要充分准备,把握语气、语调,力争把学生带入情境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出感情,尽量读出其中的味道
四、落实难字生字,疏通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兄 牒 守圉 禽滑厘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夫子何命焉为?吾义固不杀人来何罪之有?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胡不见我于王
会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必为有窃疾也
宋之地,万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咒康鹿满之
臣以王吏之攻来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吾知所以距子矣
杀臣,来莫能守,乃可攻也虽杀臣,不能绝也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五、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六、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四个学生即可。一人读旁白,其他三人分别为墨子、公输盘、楚王。要安排学生
先体会各自所读的内容,再进行表演读,以保证质量。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研习新课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公输盘是一个什么人?墨子为什么要到楚国去?
2.墨子一见到公输盘,就直接进行劝告吗?他是怎么劝说公输盘的?
3.墨子劝说楚王时,他是如何描述“必有窃疾”的人的?
4.墨子所描述的“必有窃疾”的人与楚国的行为有何联系?
5.楚王虽然接受墨子的道理,却并未打消侵宋之意,这说明了楚王的什么性格?
6.墨子最后是如何使“公输盘讪”的?而这时公输盘又有何居心?
7.公输盘使楚王彻底打消侵宋的念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解决以上问题,重在启发,老师不可包办。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设疑激趣,循序渐
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学生齐读课文,综合思考,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
明确:此题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寻找答案。
五、墨子以自己的行动制止了一场侵略战争,你对战争持什么看法?请谈谈
注意:要完成此题,要注意布置学生先查资料,了解有关战争的史实。老师注意引
导,战争可分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不可一概而论。
六、布置作业
作者邮箱: daijiangxian@163.com
篇4: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语默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 (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 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 (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
篇5:《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1、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译文 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都城,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拜了两次,说:“请允许我解说(你善良坚持道义一定不杀人)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制造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有很多可是人民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可以算是明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友爱;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劝阻却没有成功,不能说是能力强;你崇尚仁义不肯杀死一个人,而杀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下来呢?” 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的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的食物却想去偷窃。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动物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爬行动物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国有优良的乔木,而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同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一定能攻下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模拟城墙,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抵御的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屈服了,但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其中的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守卫了,就可以攻打。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请允许我不攻打宋国了。” 3、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2) 将以攻宋:以,用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闻之:闻,听说 (5)起于鲁:起,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 (6)至于郢:至,到达 (7)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何命焉为:有何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9)借:借助;愿:想;子:您。 (10)说:通“悦”喜悦。 (1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献上十金。请,译为“请允许我”;十金:秦朝以20两为一金。 (12)义:崇尚道义。 固:本来,从来。 (13)再拜:拜了两拜;再,两次 (14)请说之:请允许我说一些话,请:请允许我。 (15)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为,造 (1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荆:楚国的别称。 智,聪明;谓,说;于,在 (17)(之而不争)争:通“诤”,劝阻。 (18)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知类:明白事理。 (19)服:被说服。 (20)胡:为什么。 已:停止。这里指停止攻宋。 (21)见【我于王】(xiàn):引见。 王:指楚惠王。 (22)【子墨子】见【王】:拜见。 (23)文轩:华丽的车子。 (24)敝X(yú):破旧的车子。 X,通“舆”。 (25)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V(shù)”的假借,粗布衣。 (26)粱肉:精美的饭菜。 (27)窃疾:喜欢偷窃的毛病。 (28)云梦:即云梦泽,楚国境内的大湖,包括现在的洞庭湖和洪湖。 (29)犀:犀牛。 兕(sì):类似犀牛的独角野牛,青色。麋(mí):像鹿,体大。 (30)江汉:长江和汉水。鼋(yuán):比鳖大,俗称癞头鼋。鼍(tuó):鳄鱼的一种,产长江下游,俗称猪婆龙,即今扬子鳄。 (31)所谓:所说的。 雉(zhì):俗称野鸡。 鲋(fù)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 (32)长松:大松树。 文梓:梓树。 F(pián):黄F木。 楠:楠树。 豫章:樟树。 (33)三事:孙诒让把“王吏”当作“三事”,因篆书字形而致误,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将吏。 (34)【于是】见【公输盘】:召见。于是:在这时。 (35)牒(dié):木片。 (36)九:与古代的“三”一样,泛指多次。 (37) 距:通“拒”抵挡,抵抗。 (38)圉:通“御”抵御。 (39) 诎:通“屈”,指理屈。 (40)寇:入侵。 (41)庇:遮蔽。 闾:里门。古以25家为里。 (42)内:通“纳”。 (43)治:致力。 神:指建立宏伟功业于无形的大智大慧。 (44)明:指易于为人所见的小智小慧。 (45)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机械。 4、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知而不争 “争”通“诤”,直言劝告。篇6:《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其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知识点: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能力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办法:①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②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绘画,即按照课文内容绘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课前活动】
分角色朗渎课文,仔细体味,揣摩语气。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言:有一个成语叫“班门弄斧”,其中的“班”指的是鲁班。我们知道鲁班是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DD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2、作者:(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前390),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概说文意。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放映幻灯片)
翟(dí)盘(bān)侮(wǔ)郢(yǐng)见(xiàn)舆(yú)褐(hè)犀(xī)兕(sì)鼋(yuán)鼍(tuó)鲋(fù)姬(pián)诎(qū)圉(yù)滑(gǔ)
2、根据上下文,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疑问词的用法。
(1)夫子何命焉为?
DD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2)宋何罪之有?
DD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胡不已乎?
DD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胡不见我于王?
DD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四、自主学习
1、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群策群力,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
2、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3、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服),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
第二部分(“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必取宋”),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
第三部分(“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五、课文导读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①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②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③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④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⑤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⑥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⑦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2、互动解决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DD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D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DD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DD公输盘的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胡不见我于王?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导读课文。
1、学生默读第二部分,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①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②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③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DD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研读段落
1、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2、点拨: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3、推敲: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
DD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②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③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DD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4、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四、课堂小结
文章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墨子以理折服楚王,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显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二、导读课文
1、学生默读第三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中的疑难词句。
①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②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假字,同“御”。
④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2、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D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3、点拨: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4、思考: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会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宋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三、互动归纳
1、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DD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2、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DD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或课本剧(表演)。
2、以“最贵是和平”为题进行小型演讲。
篇7:《公输》教案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墨子见到公输盘的第一句话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公输盘,使他陷入自相矛盾中,公输盘表示不悦时墨子又愿献十金来激他,进一步让他迅速进入自己埋伏好的包围圈。当公输盘对墨子表现了最大的愤怒和不满,并表示他义不杀人时墨子便再拜,对公输盘的正义表示敬佩和赞许,使他陷入墨子的重围,再也不能自拔,然后墨子突然一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正面发动进攻,义正辞严地一一指斥了公输盘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不智不仁不能和不知类,使公输盘不知所措,理亏心虚,只有低头认输。但是墨子深知,在当时情况下要彻底止楚攻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公输盘而是楚王。因此,他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应诺,从而带领墨子去见楚王,那么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力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2和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即第二回合的斗争。
(二)整体感知
(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指名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篇8:《公输》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2、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墨子》及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链接材料】――2. 公输简介: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1、语音 生字 多音字:
械( ) 轩( ) 舆( ) 犀兕( ) 鼋( ) 罨( ) 鲋( ) 梓( )
褊楠( ) 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
2、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 (通“ ”,高兴)
②、子墨子九距之 (通“ ”,阻挡)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抵挡)
④、公输盘诎 (通“ ”,理屈)。
3、一词多义
①、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②、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③、已 :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④、类: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⑤、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⑥、见: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⑦、虽 : 虽然 虽杀臣
⑧、为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必为有窃疾矣
⑨、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请说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⑩、以 :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4、特殊句式
①、夫子何命焉为? ( 句) ②、 宋何罪之有? ( 句)
5、重点语句翻译
①、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②、宋何罪之有? 译:
③、胡不已乎? 译:
④、胡不见我于王? 译:
⑤、此为何若人? 译:
二、探究展示: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②、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2、课文第一段中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3、墨子战胜公因公输的策略是什么?
4、墨子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的打算的?
5、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6、模拟攻守,墨子的胜利已经成定局,这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墨子针对公输盘要杀掉自己的意图,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8、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10、分析人物形象。
三、练习反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⑥子墨子起,再拜 ⑦吾义固不杀人 ⑧夫子何命焉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仁 ⑩愿借子杀之 ⑾然胡不已乎 ⑿胡不见我于王
⒀吾义固不杀人 ⒁子墨子起,再拜 ⒂义不杀少而杀众 ⒃请说之
⒄方五千里 ⒅为与此同类 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2)虽杀臣,不能绝也
(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③请献十金。
④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⑤宋何罪之有?
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⑦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全品中考网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5、①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6.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7. 完成下面两题。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8、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9.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10、①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篇9:《公输》教案
【题目解说】
公输是古代战国时楚国大夫鲁班(公输班)的字或者姓;古文公输记述的是鲁国大夫墨子出使楚国,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公输班)和楚国国王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墨子的弟子极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走近作家】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写作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
【难点解析】
1.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墨子的劝说艺术可着重从这些方面来把握:他所使用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归类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或强悍有力或形象夸饰或尖锐直截的语言,等等。
【写作特色】
1. 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2. 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
3. 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词语积累】
1.词多义
⑴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 必为有窃疾矣 是。
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后面的“为”: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表判断动词,是 .⑵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胡不见我与王 引见
(3)类:不可谓知类 动词,事理。 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
⑷子:子墨子闻之 子 一个)夫子,先生;子(第二个)尊称。 愿借子杀之 子,您 。
⑸说: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 说,陈述,解释。
⑹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 .
⑺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者,成,将以攻宋”这个消息 。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吾既已言之王矣 代词,代这件事。 愿借子杀之。 代侮臣者。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种 宋无罪而攻之。 代词,代宋 。犀兕麋鹿满之 。代词,代云梦。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助词的 。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助词,的 。
⑻以:将以攻宋: 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用 。
(9)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鲁。 从
(10)争(四声):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 知而不争:谏诤
(11)已:然胡不已乎? 停止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
(12)文:舍其文轩。 花纹彩饰。 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 文理 。
(13)虽: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
(14)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承接代词。 义不杀少而杀众。却
2.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知而不争 “争”通“诤”;直言劝告。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抵挡
3.古今异义
【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 ;
【虽然】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 ;
【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
【文】古义:刺花纹,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
4.词类活用
(1)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4)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义不杀少而杀众 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名词作动词,入侵。(7)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8)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
【主旨解说】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出色地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是墨子“兼爱”“非攻”主张的生动而又具体的体现。
【结构图解】
墨子见公
输墨子:闻讯赴楚以义相责
公输:义不杀人
墨子: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义不杀少而杀众
墨子见楚
王楚王:必有窃疾以智相克
墨子:王吏攻宋与此类同
墨子
见公
输公输:九设 械尽以技相较
墨子:九距 有余
持器待寇
墨子非攻:大智大勇、
止楚攻宋
公输阴险狡诈
楚王野心勃勃
蛮横傲慢
【文本链接】
墨子名言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3.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5.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7.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8.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9.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0. 兼爱、非攻、 尚贤、 尚同、节用、节葬、 非乐、 非命、 天志、 明鬼、 兼相爱,交相利。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bān ) 至于郢(yǐng ) 敝舆(yú) 鲋鱼(fù) 守圉之器(yù)
禽滑厘(gǔ) 短褐(hè) 犀兕( sì) 麋鹿(mí) F楠 (pián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2)夫子何命焉为?您有什么见教呢?
(3)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 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
(6)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用它来攻打宋国。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拒 抵挡 防御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御 抵挡
(3)公输盘诎。屈 折服 (4)公输盘不说。悦 高兴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公输》选自《墨子》。墨子名_翟_,相传为战国 时期鲁_国人,是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非攻”,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②《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③这场模拟攻守战,结果是墨子胜利了。“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
5.比较“为”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èi给、替 ②夫子何命焉为?wéi语气词
③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wéi制造 ④必为有窃疾矣。wéi是
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wéi语气词 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wèi给、替、wéi制造 ⑦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wéi 当作wéi当作
6.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B.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C. 臣是以无请也。 D.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C.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于是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完成第8~12题
8.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3)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我不攻打宋国了。
9.本段主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的假想的攻守战,哪些语句表明战斗之激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答:_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0.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答:“诎办法是杀害墨子。
1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1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二)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完成第14~17题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1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丢失) ②【是】罪一也。( 这(此) )
1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A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B )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C )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15.用现代汉语下列翻译: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让诸侯听到此事,(会)以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儿而轻视士人
②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16.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
答: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17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
示例:1.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2.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3.应知错即改。(能写出一点即可)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三新精英园】
18.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9.战争名言两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兵民是胜利之本。
20.军事成语五个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20、说出与下面的成语故事、历史事件或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主要人物
闻鸡起舞( ) 破釜沉舟( ) 投鞭断流( ) 多多益善( )
“空城计”( ) “苦肉计”( ) “连环计”( )
四面楚歌( ) 揭竿而起( ) 过五关斩六将( )
土牛木马( ) 草木皆兵(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祖逖 项羽 符坚 韩信 诸葛亮 周瑜 庞统 项羽 陈胜、吴广 关羽 诸葛亮 符坚 诸葛亮
篇10:《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同学先整体掌握课文,然后启发同学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同学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同学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同学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玩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身手)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开创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和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开创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⑴ 教师背诵课文,同学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⑵ 同学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⑶ 重点词句释疑:
① 实词、虚词。
② 通假字。
③ 句子翻译。
⑷ 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① 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标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
结果的句子: 。
② 考虑: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品析文章:
⑴ 考虑讨论:
假如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假如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置?)
⑵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考虑: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⑶ 各抒己见 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① 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② 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抵触来说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③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④ 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干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身的想法。
⑷ 问题:
① 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② 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③ 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战略、实力强)
4、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四、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
篇11:公输教案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墨家的主要思想。
2.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3.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
通过体会墨子劝说楚王攻宋的言辞,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了解墨子通过阻止楚国攻打宋国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思想,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二、教学设想
重点
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难点
1. 本课语言相对难懂,读懂文意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2. 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疑点
辨析墨子在跟公输盘和楚王的说理斗争中所用的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本课语言相对较难懂,可让学生加强预习,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致疏通文章。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难懂的字词和特殊句式。然后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墨子劝说楚王攻宋的言辞,以对类比推理有初步了解。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 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总是痛苦的灾难。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痛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自古至今,一些有识之士,都在为制止战争、倡导和平而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公输》,文中的墨子就是主张“非攻”的,并用巧妙的办法,制止了一场不义战争的。
3. 课前热身
(1)检查预习,读准课文中生字。
(2)请同学介绍墨子与公输盘。
4. 合作探究
(1)听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注释读懂文意,并把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3)想想墨子是怎样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
5. 四边互动
互动一、
就课文中自己不懂的词句相互提问解答。
明确:
1. 吾义固不杀人。中“义”本是名词,道义。在这句中是“计道义”的意思,作动词用。
2.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中“于鲁”是“起”的后置状语,翻译时应按“子墨子闻之,于鲁起。”的结构译。
3.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中“为”表判断。
4.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这就好像锦绣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
互动二、
课文第一段中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明确:表现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精神。
互动三、
墨子战胜公因公输的策略是什么?
明确:
1. 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他“不悦”。
2. 用“献十金”诱惑,使他进入自己的圈套,逼他说出“义不杀人”。
3. 先赞许和敬佩他“义不杀人”然后突然一转,义正辞严地指出公输盘造云梯助楚国攻打宋国的“为智、不仁、不争、不强、不知类”。
4. 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带墨子见楚王。
互动四、
墨子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的打算的?
明确:墨子劝说楚王,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先是设喻而问,诱导楚王沿着他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必为有窃疾矣”的结论。继而以楚国相类比,得出“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的结论,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
互动五、
模拟攻守,墨子的胜利已经成定局,这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公输盘在折服的情况下,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准备杀害墨子。
互动六、
墨子针对公输盘要杀掉自己的意图,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明确:墨子临危不惧亮出制胜绝招,,最终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互动七、
墨子从鲁国到楚国后经过三个回合的斗争,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打算,依据三个回合的斗争,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5. 达标反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 宋何罪之有?
2. 胡不见我于王?
3. 必为有窃疾矣。
4.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二、 学习小结:
本文记述了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并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事情,表现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三、 延伸拓展
家庭中,往往有各样的矛盾发生在父母之间,婆媳之间,祖孙之间------在你的家庭发生了矛盾后你机智地解决过矛盾吗?
篇12: 公输教案
《公输声》教案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能够范读、领读、跟读,能够默读、朗读,能够自读、齐读、分主角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资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潜力。)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用心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潜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忙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带给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能够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资料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主角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务必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资料。)(3)资料与形式总理。
透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构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资料、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构成整体印象。)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忙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能够‘“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用心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貌。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职责。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职责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能够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能够看出来。从此处我们能够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透过比较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能够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透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资料,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资料,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读第17~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期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
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资料,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到达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之后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之后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先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必须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必须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资料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子公输子之意(先生)愿借子杀之(您)说公输盘不说(高兴)清说之(解释)见见公输盘(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来(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但是)
(解说: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辨析通假字的潜力。训练(2)是为了让学生区别同一字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会义。)(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解说: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并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潜力。)(4)完成课后练习二。
(解说: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潜力。)(5)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资料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
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
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
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状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解说:设计此题,一方面提示学生本段是全文很重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言和文章剪裁上也给学生带给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4.课堂小结。(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资料,之后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资料,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资料,构成整体印象。)
篇13: 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墨子及其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潜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潜力。
情感目标: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2、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潜力。
[学习难点]:
文章第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资料、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之后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资料助读,理解作者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
4、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目标3、4
[学习难点]:
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
(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透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预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
1、查阅资料,了解跟公输、墨子有关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2、朗读指导:
⑴初读课文,标记难读字词,查字典解决。
⑵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读课文,及时指点错误。
⑶自由朗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⑷分主角朗读课文。
3、自主学习
⑴组长指导组员群策群力,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
⑵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资料梗概。
⑶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服),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
第二部分(“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必取宋”),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
第三部分(“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三、整体感知,概说文意。
学生各自思考,组织语言。小组再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指名发言。并根据状况作适当补充。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最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决定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明白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最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四、学生写预习笔记。
五、学生自己出达标检测题。自测本节课自学状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潜力;
2、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3
导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
1、正音正字。(放映幻灯片)
墨翟(dí)公输盘(bān)侮(wǔ)郢(yǐng)见(xiàn)敝舆(yú)褐(hè)犀(xī)兕(sì)鼋(yuán)鼍(tuó)鲋(fù)鱼诎(qū)圉(yù)禽滑(gǔ)厘长(zhàng)木文梓((zǐ)
2、介绍墨子。
3、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状况。
二、课文导学: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那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能够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2、学生默读第二部分,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头翻译。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研读段落
(1)分主角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点拨: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4、自学第三部分。
标记疑难句子,询问同学或老师。
三、分组研讨。
一、二、三组讨论(1)(2)题。四、五、六组讨论(3)(4)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公输盘的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四、课堂小结:
文章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墨子
以理折服楚王,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显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
全面检测基础知识掌握状况、阅读理解潜力、课文诵读状况。
[学习重点]:夯实基础
[学习难点]:阅读理解潜力的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8分)
墨翟公输盘侮郢见敝舆犀兕鼋鼍鲋鱼诎圉禽滑厘长木文梓()
2、解释加点字(20分)
(1)九设攻城之机变
(2)子墨子九距之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虽杀臣,不能绝也
(5)云梯之械
(6)夫子何命焉为
(7)请献十金
(8)吾义固不杀人
(9)愿借子杀之
(10)公输盘不说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公输》,完成以下题。(2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起于鲁吾义固不杀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好处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A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①将以攻宋②以残年余力
C.①子墨子闻之②前人之述备也
D.①子墨子起,再拜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翻译下列文句。(3分)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服”这句话中,一个“服”字证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输盘就是鲁班,他与墨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请写出一个与之有关的成语。(4分)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6.请将选文中“夫子何命焉为”和“吾既已言之王矣”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7.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4分)
三、拓展延伸。
公输削鹊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
子之为鹊也
2、翻译句子。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答案:一、积累与运用。答案略
二、1、出发,动身.善良坚持道义
2、D
3、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期望依靠(借助)您去杀了他。
4、证明墨子说话有理有力,是公输班无言以对.
5、班门弄斧墨守成规
6.(!)先生有什么见教(2)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7.(1)智、仁、忠、强、义。(2)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
三、就是说(所做的事)对人们有利才叫巧,对人们无利叫做笨拙。
附:课外阅读补充:
鲁迅的小说《非攻》
一
子夏〔2〕的徒弟公孙高〔3〕来找墨子〔4〕,已经好几回了,总是不在家,见不着。大约是第四或者第五回罢,这才恰巧在门口遇见,因为公孙高刚一到,墨子也适值回家来。他们一同走进屋子里。
公孙高辞让了一通之后,眼睛看着席子〔5〕的破洞,和气的问道:“先生是主张非战的?”
“不错!”墨子说。
“那么,君子就不斗么?”
“是的!”墨子说。
“猪狗尚且要斗,何况人……”
“唉唉,你们儒者,说话称着尧舜,做事却要学猪狗,可怜,可怜!”〔6〕墨子说着,站了起来,匆匆的跑到厨下去了,一面说:“你不懂我的意思……”
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忽然望着园角上叫了起来道:
“阿廉〔7〕!你怎样回来了?”
阿廉也已经看见,正在跑过来,一到面前,就规规矩矩的站定,垂着手,叫一声“先生”,于是略有些气愤似的之后说:
“我不干了。他们言行不一致。说定给我一千盆粟米的,却只给了我五百盆。我只得走了。”“如果给你一千多盆,你走么?”
“不。”阿廉答。
“那么,就并非因为他们言行不一致,倒是因为少了呀!”
墨子一面说,一面又跑进厨房里,叫道:
“耕柱子〔8〕!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
“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了罢?”
“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9〕
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明白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10〕,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11〕,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齐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
“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
二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12〕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13〕。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但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个性,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篇14: 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潜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潜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潜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这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状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构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明白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这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DD《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期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资料。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
(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3、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教师适当指导朗读。略
5、分主角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读准。(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资料。
6、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
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概括课文的资料。
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群众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资料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下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能够“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用心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貌。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D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职责。)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忙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职责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能够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能够看出来。从此处我们能够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透过比较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能够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透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资料,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资料,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期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群众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
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资料,请问是什么?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到达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透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之后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之后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先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必须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必须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资料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状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应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这天也不无借鉴好处。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5、课堂小结。
《公输》透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篇15:《公输》教案
《公输》最新教案精选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明确: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篇16:语文《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教案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 (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 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 (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读第17~ 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
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 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 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子公输子之意(先生)愿借子杀之(您)说公输盘不说(高兴)清说之(解释)见见公输盘(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来(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可是)
(解说: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辨析通假字的能力。训练(2)是为了让学生区别同一字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会义。) (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解说:培养学生 理解、掌握并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二。
(解说: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5)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
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
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
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解说:设计此题,一方面提示学生本段是全文很重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言和文章剪裁上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4.课堂小结。(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篇17:公输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公输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墨子见到公输盘的第一句话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公输盘,使他陷入自相矛盾中,公输盘表示不悦时墨子又愿献十金来激他,进一步让他迅速进入自己埋伏好的包围圈。当公输盘对墨子表现了最大的愤怒和不满,并表示他义不杀人时墨子便再拜,对公输盘的正义表示敬佩和赞许,使他陷入墨子的重围,再也不能自拔,然后墨子突然一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正面发动进攻,义正辞严地一一指斥了公输盘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不智不仁不能和不知类,使公输盘不知所措,理亏心虚,只有低头认输。但是墨子深知,在当时情况下要彻底止楚攻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公输盘而是楚王。因此,他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应诺,从而带领墨子去见楚王,那么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力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2和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即第二回合的斗争。
(二)整体感知
(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指名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2.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篇18:《公输》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才能,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他非凡的气度。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课文。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2)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3)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4)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5)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6)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瓮,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沼: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整理到笔记本中。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2)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读第17~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
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子公输子之意(先生)愿借子杀之(您)说公输盘不说(高兴)清说之(解释)见见公输盘(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来(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可是)
(解说: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辨析通假字的能力。训练(2)是为了让学生区别同一字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会义。)
(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解说: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并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二。
(解说: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5)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
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
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
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解说:设计此题,一方面提示学生本段是全文很重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言和文章剪裁上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4、课堂小结。
(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篇19:《公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3、.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第一课时
一、走进墨子、介绍背景(大屏幕展示)(5分钟)
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尤其是那些非正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更是无尽的痛苦。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朗读课文(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注意1)生字2)多音字3)通假字(8分钟)
请说(shuō)之 长(zhàng)木公输盘(bān) 见(xiàn)我于王禽滑(gǔ)厘。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三、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句式特点?(25分钟)(组内翻译10分钟,各组分组展示翻译15分钟,并归纳重点字词)
四、读文章,.理清思路(5分钟)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①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②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第二课时
一、.研读分析,突出重难点。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25分钟)
(1)研读第5—12段。
问题: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墨子见到公输盘,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
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2)读第13~16段
问题:墨子见到楚王,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什么?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3)研读第17~22段
问题: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后,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问题: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问题:“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
问题: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五、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的呢? 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公输导学案
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歹心,子墨子沉着对。“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墨子就是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六、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2.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性格。
七、墨子与公输盘和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八、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理解要点]
1、《公输》通过墨子( 止楚攻宋 )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 )和(顽强斗争 )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 阴险狡诈 ),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 )和(实力 )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墨子最终制止了这场战争,他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善用( 比喻 ),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排比 )句,增强了说服力。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公输》教学教案复习】相关文章:
1.公输教案
4.公输翻译
5.公输 翻译
6.公输教案设计
8.复习教案
9.公输点击答案
10.公输的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