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哈尔的移动城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10个声母。
2、正确区分形近的声母,并能想办法记一记。
3、能读准音节,认识事物,并把音节和图画正确连起来。
4、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森林里要开音乐会拉。你想参加吗,那就跟着老师来吧。
(二)复习十个声母
看,来了好多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谁来介绍一下他们。
指名读--齐读
(三)复习形近的声母
可是 有好几个小朋友长得差不多,怎么也分不清,这下可急坏了其他的小动物,怎么办呢?你能帮他们认一认吗?
1指名比较读
2你能想一个办法记住他吗?
3男女分组读
(四)复习音节
你们真能干,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他们可开心了,他们带了好多的礼物,你看这是什么?
图:这是---你能拼一拼吗?
指名认识事物--指名拼读--齐读
(五) 游戏
认识动物--拼读相应的动物音节--带上头饰找一找--介绍找到的朋友。如下:
看到这么多的礼物,小动物可开心拉。看,谁来了?
出示图: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并带在小朋友的头上)
这里还有小动物的拼音,谁愿意带上?
请你们带上他去找一找你头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请你们手拉手站在讲台上。
放《找朋友》让学生在音乐中活动。
请你们来介绍一下。我是一只---,另一生拼音节。
(六)小结
看小动物们多可爱啊,我们应该怎样对带他们呢?(我们应该爱护动物。)好,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就到此结束。
[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一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学过的声母和单韵母,能正确区分其中的形近字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地拼读学过的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在读音节中巩固带调单韵母的读法。
3、能正确区分字母与音节。
4、复习要求会认的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学过的声母、单韵母及其四声。
难点:准确拼读学过的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三、教学方法 练习巩固法、儿歌记忆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拼音卡片、生字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出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6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学习了8个声母,还学会了准确地拼读这些声母与带调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这些内容。 (板书“复习一”)学生读题
二、我会读
1、出示6个单韵母卡,指名认读,齐读。
2、出示10个声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强调声母要读得轻、短。)
三、我会写
1、一组一组地出示形近字母,自由读读,讨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b-d f--t n--m u--ü
2、共同交流讨论结果。(可用儿歌或顺口溜帮助区别:正6b,反6d,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一门n,两门m等)
3、正确书写每组形近字母,(可叫几个学生站板写,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写,可边写边认读)。
四、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这些都是什么,你认识吗?
2、出示相应的音节,学生试读,师正音。
3、学生自由练拼,指名读、齐读(注意强调拼读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长、响亮,两音猛猛一碰读出音节)
4、扩展练习:出示其他事物的图片和音节,学生试读、练读。
五、作业设计
1、练读声母、单韵母及拼读。
2、练习书写形近字母。
六、板书设计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y w
b--d f--t
n--m u--ü
lǎ ba mù tī
yī fu pù bù
第二课时
一、我会连
1、出示动物卡片:这些都是什么动物?
2、出示音节屋:这些小动物找不到他们的家了,你能帮帮他们吗?
3、学生拼读音节,教师正音。
4、完成连线。
5、扩展练习: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和音节,学生练习。
二、我会认
1、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学生认读,师正音。
2、用各种形式练读。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师正音。
4、用各种形式练读。
三、作业设计
1、练习写音节。
2、口头用生字组词。
四、板书设计
lǎ ba mù tī yī fu pù bù
yā é tù mǎ lù lǘ
妈妈 爸爸
大 米 土 我 马 地
[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复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系统认识20以内数和顺序及大小。
2.熟练掌握数的组成;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一”和“十”、比多比少等概念。
3.对钟表及整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4.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糖葫芦儿串一串”――忆一忆
师:时间老人的脚步可真快!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时间里,小朋友们都学到了哪些本领?你们能把这知识的“糖葫芦”串得长又长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在红圈圈里填上相应的内容如“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
[设计意图:用“糖葫芦”新颖的创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积极的状态提取大脑中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二、“智慧岛上走一走”――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串的糖葫芦可真是又长又甜呀!为了奖励你们,我决定带你们去“智慧岛”,愿意吗?
1.第一站:“直尺上的学问”。
师:(出示直尺)这是一把神奇的小尺,上面有许多学问呢!谁来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生:谁能从大到小数出小尺上的数?
生:你会2个2个数吗?你还会怎样数?.....
生:比9小1的数是多少?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15左面有几个数?12和7,谁离10近一些?
生:从右面数,第4个数是多少?
……
(学生对于自己有机会上台做“小老师”考同伴很是得意)
2.第二站:“计数器上的操练”。
(1)师:(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让学生读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你说我拨”活动:(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
由一生随意说数,另一生上台拨计数器,并说出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其他学生“检阅”)
3.第三站:“画张智慧图”。
在老师的引导或合作下,把相关联的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建构知识:“第一站”简简单单的直尺上却涉及到数的大小、顺序、数数、左右、前后、几与第几等知识,“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站”的计数器操作突出了复习的重点,并以“你说我拨”的比赛活动推向一个高潮。“第三站”则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把相关联的知识初步用图表示出来。最后以一面“数形结合”的红旗激励他们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练功场上比一比”――练一练
1.做书上第2、3题。(包括数的顺序、组成)
2.书上第4题:“小明的一天”(认钟表)。
师:出示图,问小明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师追问:为什么是2时?为什么要写清楚是“下午2时”、“晚上8时”?
(同桌互相交流方法,再填在书上)
3.做第5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分一分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1)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2)讨论:“还可以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只要说得合理就要肯定)
(3)让学生说说统计的方法?怎样统计就能又对又快?
4.拓展题:按规律填空,看谁方法多?
()1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中既安排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如书上的第2、3、5题等,也安排了需要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如结合情境认钟表,更有思维发散与拓展的训练,如对物体分类的多样性与按规律填空的不唯一性。可谓是“循序渐进”。]
四、回顾复习说感受――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课后与同学共同分享复习的好方法。
篇4: 《复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字词,学会运用,练习说完整的话。
2、引导学生区分同音字的用法,量词的使用,找反义词以及ABB式词语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学会运用这些字词,发现字词组合规律,总结学习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复习字词,并会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通过智力闯关的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过儿童节目里有闯关的游戏吗?你喜欢闯关吗?今天我们也来玩一次闯关游戏好吗?我们小组为小集体,看哪组能闯关成功。成功的小组就能夺得一面小红旗。
2、出示闯关的用具。(画一棵智慧树,贴到黑板上,智慧树上挂着闯关的纸条,纸条的颜色不同,上面有要求。)
告诉学生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组长来拿闯关的纸条,按上面的要求去做。
二、挑战过关,复习巩固
第一关:同音字的运用(红色纸条)
小组长快速的到智慧树上拿取纸条。
(组内同学分别完成下面的填空,每人说一句,各用上面的字分别组词,用组的词说句话。)
纸条1:
在 再
(我( )家里写作业。
放学了,我对同学们说:“同学,( )见。”
每天我写完作业( )玩。
早上,我先刷牙,( )洗脸。)
纸条2:
请 情 清 晴 睛
(今天,天气( )了。
我们每天都要有好心( )。
家里来了客人,我( )客人坐下。
河里的水真( )啊!
我们都要保护好眼( )。)
纸条3:
十 时 事 石
(寇准是古( )侯的诗人。
哥哥今年( )岁了。
山上有很多( )头。
自己的( )情自己做。)
纸条4:
近 进
(王明走( )了学校。
我家离公园很( )。
蝴蝶飞( )花丛中。
最( )他的学习进步很大。)
纸条5:
洋 阳 羊
(今天的( )光真好。
雨点在海( )里跳跃。
山上有一只只( )儿在吃草。
我家的( )台上有很多花。)
各组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第二关:量词的运用(绿色纸条)(各组拿到纸条后,每人说两个。)
纸条1:
一( )火车 一( )帽子 一( )飞机 一 ( )文章 一( )灯 一( )好字 一( )饭 一( )被子
纸条2:
一( )轮船 一( )眼泪 一( )小鱼 一( )诗
一( )课 一( )画 一( )汽车 一( )书
纸条3:
一( )水缸 一( )比赛 一( )题目 一( )同学
一( )铅笔 一( )大山 一( )木棍 一( )电脑
纸条4:
一( )花、云 一( )衣服 一( )鲜花 一( )茶
一( )马 一( )风 一( )门 一( )牛
纸条5:
一( )小草 一( )星星 一( )眼睛 一( )苹果
一( )鸟 一( )雨伞 一( )树叶 一( )石子
各小组完成后,组内轮流给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第三关:找出反义词(蓝色纸条)
纸条1:
黑--( ) 前--( ) 上--( ) 来--( )
纸条2:
西--( ) 往--( ) 直--( )高--( )
纸条3:
外---( ) 苦--( ) 活--( )古--( )
纸条4:
生--( ) 白--( ) 深--( ) 长--( )
纸条5:
对--( ) 有--( ) 好--( ) 远--( )
(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第四关:抢答题(ABB式词语)
出示: 绿油油
谁能用“绿油油”说句话?
(比赛说类似的词语,说一个再用自己说的词语说句完整的话。)
(黄灿灿 白花花 黄乎乎 蓝湛湛 碧澄澄 红通通
绿茵茵 亮晶晶 黑乎乎 孤零零)
三、总结方法,提高认识
(智慧树上开出了“你们真棒!”的小花。)
大家可真是不简单呢,都闯关成功了。老师向大家表示祝贺,要为你们竖大拇指了。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也是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大双眼,开动脑筋吧。(各小组夺得一面小红旗,对学生加以鼓励。)
篇5: 《复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本学期学过的四会生字,从音、形、义、运用这四个方面去复习巩固生字,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好黑板,营造活动氛围。
2、用小黑板画上表格,供课堂计分。
3、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圣诞节,马上又要迎来新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眨眼,这个学期也快要结束了。相信同学们在这个学期里面都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的生字。这一节课,咱们就用比赛的形式走进生字乐园,大家可要努力了。
既然要比赛,咱们就得先听清楚比赛规则。这一节课,我们一共要闯四关。这四关分别是:读音我最棒,认字最拿手,写字最认真,用字顶呱呱。四个小组只要顺利的通过一关就能相应地在计分表里前进一格。哪个小组前进得最快,哪个小组就赢了。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的,那咱们赶紧看看第一关都有哪些挑战等着我们。
二、读音我最棒。
师:课件出示:我会读。
第一关第一关挑战,我会读。四个小组分别开火车,一人读一个字。火车不停顿,全部读准确的可以加分。第一组开始吧。
生:开火车。
师:好的。顺利完成第一个挑战。刚才课件出示的都是我们这个学期要掌握的100个四会生字。同学们都读得不错。但是,老师还是发现有个别字是不好读准确的。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老师把这些难读的字音都归类整理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今天天气特别好,生字宝宝出来玩耍了,现在生字宝宝累了,想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生:给生字归类。
师:真了不起,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啦。
二、认字最拿手。
师:好的,我们一起进入下一关:认字最拿手。
有不少生字宝宝长得特别像,有时候只要加一笔或者减一笔都能变成另外一个生字。
我们可要好好地分分清楚。
师:一起来看看这道练习题。课件出示。请学生回答。
师:生字变一变,不仅有趣,还能帮助我们记忆生字,拿出练习卷,看看还有哪些生字也能变魔术。
生:完成练习。小组代表汇报。
师:除了可以用加一笔减一笔的方法来记忆生字,猜谜语也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呢。
生:猜谜语。
师:同学们是越来越棒了!第二个也成功拿下!
三、写字最认真。
师:生字的读音和字形都难不倒我们,但是还要正确书写生字才行。要把字写好,就得把笔画写好,笔顺写对。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学期学习了哪些笔画。
出示笔画表。
师:举起你的小手,先自由地书空一遍,可以选择你觉得最难写的笔画。
生书空。
师: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有一些小朋友把下面的笔画混淆了,经过刚才的复习,看看你能不能分清楚。
出示笔画。学生边说边书空。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听写比赛了。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卷。
生听写。讲评。
师:听写比赛刚刚结束,数笔画比赛又来了。请同学接着完成下一道题。
生完成练习。
师:把掌声送给自己吧,第三关我们通过啦!
四、用字顶呱呱。
师:胜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马上进行第四关:用字顶呱呱。
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生字,就是为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现在老师就要瞧一瞧,我们班哪些孩子用字顶呱呱。
师:出示课件,量词填空。
师:有些生字特别有趣,它可以跟不同的生字组成词语。看看你能用这些生字组成哪些词语。
课件出示:山 上 雨
大 水 衣
五、总结
祝贺同学们,我们已经顺利通关,取得了胜利。以后同学们要和生字宝宝朋友都要过好这四关,生字宝宝一定会和你交个好朋友的,这四关就是――(指板书读)希望同学们能用这四个方法,交上很多很多的生字宝宝朋友,我们有机会再来一次比赛,看哪个同学认识的生字宝宝最多好吗?。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来复习词语。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篇6:《复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汉语拼音《复习一》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过的拼音的音与形及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木棍,几条小绳子和几粒大小一样的小圆点。
2.一块四线格小黑板和一块展示台。
3.一些用来奖励的五角星。
四、教学过程
1.分小组一齐动手将所学过的拼音用小木棍、小绳子和小圆点组合起来,但不能重复。(哪一组摆得多,摆得快,摆得认真的奖一颗星星)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把你们组摆出来的拼音读给大家听。(发音标准的奖一颗星星)
3.每个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组的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来读。
4.请一个小组将自己组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同学一齐读一读,然后开火车读。
5.把形状相似的拼音摆在一起,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哪里相同,哪里不相同?自己又是怎么区别的?将你的方法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哪组讨论得热烈奖一颗星星,哪个同学能大胆地将自己记拼音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的奖两颗星星)
6.把形状相似的拼音在四线格写一写、比一比、读一读,然后考考别人。(认真的小组奖励一颗星星)
7.请一些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出来。
篇7:《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学过的声母和单韵母,能正确区分其中的形近字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熟练掌握单韵母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正确分辨音节的声、韵母,较熟练地拼读或直呼音节,巩固学过的音节,继续学习连读双音节词。
4、会看图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会看图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会拼读音节,注意轻声。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拼音卡片。
【教学设想】
这是汉语拼音部分的第一个复习,学生理解题意会有困难,教师要具体指导,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进行练习。先让学生自己读,教师提示要读准每个字母的音;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可以先让学生统览所有习题,会做的互相做一做,不会做的互相教一教,展开小组间的竞赛,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与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声母、韵母呀,他们太淘气了,跑到外边玩,回不了家了,谁能帮一帮他们?(见字母卡片发到学生手中,送字母回家)
二、练习一·我会读
他们的爸爸妈妈想要检查一下是否都到家了,你们能按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
1、自己先练习读练习一的内容,然后齐读,在找个别同学读,不准确的进行纠正。
2、写一写:在四线格中每个写两遍,边些边读。
三、练习二·我会写
1、出示b-d f-t n-m u-ü
2、我们学过的单韵母和声母中,有几个模样有些相似,你能准确的辨认他们么?(小组交流,辨别学习)
3、集体交流,找出异同点,编出儿歌。
4、写一写 边些边读。
四、练习三·看看读读
一位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四样礼物,是什么呢?(看屏幕,出试图。)学生看图说说事物名称。
1、谁来拼一拼他们(让多名学生进行拼读)
2、提示轻读音节。
3、同位或小组活动。
4、游戏巩固知识:
屏幕出示拼音,请学生拼出,拼对后显示相应图片,并说一句话。
五、小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有成就感,有精神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复习一
b-d f-t m-n u-ü
〖教学后记
虽然复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一少部分学生还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拼读还是教学的中难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动物园里的'动物朋友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你们知道他们的家么?
二、练习四·我会连
1、出示动物图,让学生认识这六种动物:
(这六种动物也如我们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家,你看,门上还写着他们的名字呢!你能不能自己拼一拼)
2、学生自己拼读并用线连一连。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最短的线来连结:
游戏:找名字(把写有六个音节的卡片和六个头饰分别发给12个学生,请带头饰的同学上台说“我的名字在哪里”,拿到相应卡片的同学上台拼读,并带读)
三、练习五·我会认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动物的家了,可以到他们家去做客了,可是小动物们还要考考我们。
1、将“我会认”中的字编到句子中去,让学生把他们找出来。
2、读一读:
不仅仅是读字,还要由字组词,由词组句。
可以先学生自读,然后小组活动,互相帮助,知道熟练为止。
3、指名读。指导学生的读音、语气、语调。
四、课堂延伸
用本课认识的字,组成词语说一句话。比比看谁说的又多又准确。
如:“地”组词“土地”、“地球”、“麦地”、“草地”等,然后说一句话,如:“小羊在草地上吃草。”“动物和人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等。
要鼓励学生说,并且要说完整,还要注意指导用语的准确、礼貌等,使之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复习一
yā tù mǎ lù lǘ é
大 土 米
我 马 地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较感兴趣,学起来比较轻松,几个简单的汉字不是难点,着重训练由字组词,由词说话。将拼读识字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篇8:《复习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习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表演等形式,变枯燥的拼音复习为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将汉语拼音与语言训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地位,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识6个单韵母、10个声母。
2.正确区分形近的声母、韵母,并抄写。
3.能读准音节,认识事物,并把音节和图画正确连起来。
4.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字,口头造句,把认字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声母及韵母头饰。
2.学生准备:音节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我会读
小朋友,入学以来,我们认识了几个单韵母和几个声母啊?可是这些韵母宝宝和声母宝宝都太调皮了,瞧!(课件出示:两座小房子和一片森林,10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隐藏在彩色蘑菇下。)他们都跑到森林里去玩耍了,现在,正躲在树丛里的蘑菇下,不肯出来呢!你们能把他们喊出来,并且送他们回家吗?
1.能帮他们排排队吗?(依次把他们放进四线格里)
2.我会读:按顺序认读,开火车读,任意指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有趣的故事情节,清新的画面,动态的声母和韵母,使教学富有童真、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区别形近字母——我会写
1.出示:b——df——tn——mu——ü。
瞧!这些声母或单韵母宝宝的模样多么相似啊,稍不留神,就会把他们搞错,你们能帮助老师把它们区分开吗?
(1)自由认读。
(2)组内互读。
2.交流区分方法。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又快又准,能把你记忆的诀窍告诉同学们,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成果吗?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b——d剪子尖朝上,db永不忘;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
f——t伞把t,拐棍f;
n——m一门n,两门m;单门洞nnn,双门洞mmm。
u——ü小乌没眼泪,小鱼吐泡泡;读到u时手不动,读到ü时要举拳。
(3)挑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下来吧!
(4)任意认读。
声母妈妈和韵母妈妈为了感谢你们,还特地准备了礼物(图标),给认得又快又准的同学发放“火眼金睛”奖。
3.戴头饰找孪生姐妹。
(下发用dbftnmuü做成的头饰,让学生找孪生姐妹。
如:
戴d头饰的同学说:“我是d,大脑袋朝左下,人家叫我ddd,我的姐姐在哪里?”
戴b头饰的同学说:“你的姐姐在这里!我是b,大脑袋朝右下,人家叫我bbb。”
再如:
“我是u,人家叫我小u,找不到姐姐呜呜哭,我的姐姐在哪里?”
“小u小u你别哭,你的姐姐在这里!我是ü,人家叫我小小ü,嘴里总是吐泡泡。”
这些对话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方法灵活应对。)
4.抄写。
“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要真正把他们区分开来,我们就动手写写吧!
(1)书写。(每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到板前书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书写。)
(2)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5.听写。(考考你的听力)
b——df——tn——mu——ü
(设计意图:针对六七岁的孩子分辨能力比较差的生理特点,运用编“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容易混淆的声母或韵母,时间短,见效快。而有趣的找姐妹游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场所,创设了语言交际的具体情景。)
三、看图拼读——看看读读
师:这些声母和单韵母很神奇,他们有的团结在一起,就能组合成美丽的图画,瞧!
1.出四幅图片,说说事物名称。
2.拼读音节卡片。
lǎbamùtīyīfupùbù
3.贴音节卡片。
学生把音节卡片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
4.小组互读。
小组同学互相拼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都会读了,老师将封你们“百花盛开”组。
5.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和音节)
tǔdìdàmǐdìtúbóboyùmǐdàyǔāyí
(1)小组内拼读。
(2)揭下图片认读。
6.选词说话。
挑选上面你喜欢的一个词,任意说一句话。
如:
我喜欢骑木马。
瀑布好壮观。
7.选两个以上的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如:
阿姨的衣服真漂亮。
土地上长了许多玉米。
哥哥喜欢吹喇叭,我喜欢爬木梯,伯伯喜欢看地图,爷爷喜欢打鱼。
(设计意图:把事物与拼音一道教授,一道学习。直观形象的图画,会使学生借助图画闯过拼读难关。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的认读,强化
拼读的熟练程度。设计的选词说话,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拓展学生的语言,改变以往为拼音而教拼音的局面。)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
金秋送爽,凉风习习,在美丽的五女峰脚下,住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瞧!他们采啦,(出示文中插图)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如:美丽的小鹿姐姐,你好啊!)多可爱的小动物啊!可惜,他们太贪恋五女峰的秋色了,出去玩了一整天,却迷路了,怎么办啊?
这节课我们就把小动物送回家吧!(板书课题:送小动物回家)
(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故事引人,能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跟小动物打招呼,是为了下一环节的“找家”做铺垫,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口语交际渗透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找家——我会连
同学们,要帮助动物找家,不能仅仅凭着我们有一颗热心肠,还要用我们的知识,动我们的脑筋才能行啊!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
1.认读家门牌号。
yāétùmǎlùlǘ
这里有两个门牌号最容易混淆了,你知道吗?让我们好好认认吧!
强调lù和lǘ中u的读法和写法。
2.画出回家的线路图。
回家的路有好多条,我们怎样画才算最好呢?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书上画。)
3.互相检查,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帮助动物“找家”实际上就是连线,“门牌号”就是音节,冠以这样的美名,实际是为了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变苦学为乐学,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
三、做客——我会认
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迷路的小动物找到家了,动物的爸爸妈妈们们非常高兴,便邀请大家到他们家里做客。瞧!(出示8张生字卡)动物妈妈们说:谁认识这些字卡,我们就把字卡背面的礼物送给谁。你们想得到这些礼物吗?那就快来认认它们吧!
1.认一认。
爸爸妈妈大土米我马地
2.找一找。
你发现没有?这里有的字能组成一个词,你能找出来吗?
大米(大马)土地(大地)
3.贴一贴。
把“大土米我马地爸爸妈妈”的字卡分别粘贴在相应的拼音下面,贴一个字,就读三遍。
4.翻一翻。
现在,动物妈妈们开始揭开奖品了!(请几位差生依次认读并揭开卡片,看看卡片后的奖品,卡片后分别写着“谢谢你、你真行、有进步、书签、小星星”等词语。)
5.挑一挑。
动物们的家里有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每家的墙壁上都有一个句子,你能和小动物们一起挑一挑你认识的字吗?
我喜欢骑大马。
爸爸和妈妈爱我。
土地上洒了几粒大米。
6.说一说。
用“大、土、米、我、马、地”中的任意一个字或几个字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做客”故事巧妙地将两个复习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故事环境中认识汉字。通过认一认、贴一贴、翻一翻、挑一挑等活动方式与生字常见面,使其主动认知。通过揭示奖品,扩大识字面,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语言环境中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新的汉字。集学习与评价于一体,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同时,关注差生,给他们显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我喜欢骑大马。
爸爸和妈妈爱我。
土地上洒了几粒大米。
(设计意图:利用小学生喜新好奇的特点,借助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拼读音节。由于图画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观察、认读、连线,安排学习4个词语和2个句子,为今后的学词学句做了渗透。
【教学反思】
复习课绝不是简单乏味地读一读、练一练、写一写,应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生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是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孩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节课以激励为主,凸显评价手段,使评价机制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学习,学生学得投入,学得快乐。能不能使孩子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还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篇9:复习教案一
复习教案一
复习教案1-10课时 复习内容:第一单元 复习方法:朗读,背诵,听写,检测。 复习时间:5课时 复习过程: 谈话导入: 回顾第一单元知识点。 分步复习。 生字。 词语。近反义词,形近字等。 重点句子。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习作。 测试。 根据学生的情况出题检测复习效果。 测试题如下: 一、读拼音、写词语8 jī è tōu qiè diǎn jiǎo zhòu méi zhī chēng yú lè bàn lǚ yóu yù sòng dú bǎo hé yì tàng biān xiě wū yán suān téng chōng mǎn huǒ guō 二、比比组词18 窃 切 锅 窝 惧 具 炒 妙 撑 掌 饿 鹅 碗 蜿 闲 闭 抵 底 顺 须 娱 误 趟躺 编 偏 隐 瘾 檐 瞻 呕 区 店 踮 犹 优 三.补充词语8 一( )百音盒 一( )朋友 一( )口琴 一( )扑克牌 一( )图画 如( )似( ) 古今( )通 囫囵( )( ) 呕( )沥( ) 不求( )解 悲欢( )( ) 贪婪地( ) 急切地( ) 知趣地( ) 如饥似( ) 舒服地(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8 1、暗自高兴。( )2、合适相宜。( )3、知道进退,不惹人讨厌。( )4、短时间之内。 ( )5、形容要求很迫切。( )6、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7、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8、比喻读书不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 五、多音字组词6 转zhuǎn( )zhuàn( ) 的dí( ) dì( ) 钻zuān( )zuàn( ) 差chà( )chāi( ) 乐lè( )yuè( ) 行xíng( )háng( ) 六、近义词3.5 随便( )困难( )鼓励( )喜欢( )培养( )建议( )犹豫( ) 七、反义词3.5 安心( )暂时( )急切( )轻松( )熟悉( )忽略( )犹豫( ) 八、课文内容填空18/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目的是 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地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3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吃饭哺育的是身体,是物质所需,读书哺育的是精神,是精神和心灵所需,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二者缺一不可 2 3.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 )我就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 )的理由在书店呆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 )□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却( )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在( )里填合适的词语。1.5(2)在□里填标点符号。4.5(3)我喜欢下雨的原因是 我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里读书 ,可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这是因为 要假装不让老板看出我是希望留下来读书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个非常喜爱读书 的小女孩。3 (4)用“~~~”画出内心快乐的`句子,用“ ”画出发愁的句子。2(5)把“......”的句子换个说法。2 九、填上修辞手法6 1、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2、走遍天下书为侣。( )3、难道你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吗?(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5、你会因为熟悉这本书的内容而会弃它吗?不会的。( )6、豆在釜中泣。( ) 十、连线16 《三国演义》 蒲松龄 读书破万卷, 。 刘向 《水浒传》 吴承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朱熹 《聊斋志异》 罗贯中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 陈寿 《西游记》 曹雪芹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 。 颜真卿 《红楼梦》 施耐庵 ,百事荒芜。 杜甫 十、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3篇10:复习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32-33
教学目标:
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汉语拼音的学习、复习,学生最容易疲劳,乏味,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此次复习课中,用一次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做为一个大背景,将各个题目串联其中,不知不觉中,复现了拼音、生字,巩固了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形近韵母
1、谈话激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生动的动物运动会。瞧!运动员们举着牌子走来了。
2、课件出示兔子、企鹅,小熊举着韵母牌子
3、你们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在小组中试一试。(个人读--同桌互读--齐读)
4、四声练习
5、这些复韵母长得可想像了,不仔细看很容量出错。如果你仔细看,认真学,就一定能读准它,记住它。
6、拼读音节练习:
j d b
q ie t ue p i ao
x n m
二、拼读音节
1、动力员们个个你争我夺,他们的啦啦队也不示弱。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六张图片
2、看图说说它们的名字:乌龟、鸟、柳树、梅花、小桥。
3、出示音节,大声拼读音节。
4、检查交流。(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5、出示课件(演示音节与图连线)。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在书上试一试
6、交流检查,全班齐读。
三、认读词语
1、森林运动会,有许多人都想来参加呢,看一看有谁。(看书自由读词语)
2、在老师这儿有一些请柬,请你来送一送,邀请他们来参加森林运动会吧。
(1)分发词语卡片,小组里自由认读。
(2)学生拿着找门牌,对号入座。
人物: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动物:小鸡、小鱼、河马、水牛
动作: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
3 客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森林主人,真了不起,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小结:原来小朋友按一定的规则来找人,怪不得速度这么快。你们还能帮森林主人找到这样的客人吗?(词语拓展)
5、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该读轻声的要读轻声。
四、读读拼拼
1、运动会马上要进入最紧张最激动的时候,大家快来做好准备。
2、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老师请教。
3、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师生评议。
4、比赛开始了,用圆、不同长短的直线组成各种图形,试一试。(个体活动)
5、学生展示交流
[复习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复习拼音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 看拼音拼读音节。
3、 拼读练习,看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正确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认识汉字。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有关拼音的一些内容就全部学完了。小朋友掌握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到拼音王国里去看一看。
二、复习声母、韵母的发音
1、 我们先跟着丁丁到声母大哥家去,进门我们就要叫声母大哥。谁知道声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读。
3、 在声母大哥家做了客,我们到韵母妹妹家去好吗?
4、 出示韵母卡片,学生读。
三、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请同学们看黑板,谁认识这些是什么音节?
2、整体认读音节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3、抽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
4、 学生带调读整体音节,可以组成词语。
四、 读一读
1、聪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到“词语馆”去,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朋友,指导读题:读一读。
2、出示音节,学生拼读
3、小老师教读。
五、 拼一拼,认一认。
1、 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许多拼音知识,就可以自己认字、读动听的儿歌了。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鼻韵母。鼻韵母在发音上比前面学的内容难,可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认真主动地去学习。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最棒。
二、 讲授
1、读一读。
指名变换顺序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练习直呼。
2、拼一拼,读一读。
(1) 自己拼读,对照插图检查。
(2) 有困难的同学可先看图再拼读。
(3) 指名检查,对快又准的学生给予表扬。
重点检查:huang gua shan cun qun zi (读中体会)
3、比一比,记一记
(1) 出示卡片读。
An ang en eng in ing un un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辨形、辨因。
(3) 同桌互读,齐读。
4、连一连,再涂色。
(1)出示小黑板:
(1) (2)
mao zi hong
ku zi hei
shou tao lu
mao yi lan
wei bo huang
xiehong
(2) 拼读音节,拼正确就涂色,看谁涂得最漂亮。
(3) 有能力的孩子可以上规定的颜色,完成(1)的任务。
(4) 作品欣赏。
5、拼一拼,读一读。
(1) 自由拼读,练习直呼。
(2) 小组交流,纠正错误。
(3) 交流汇报,评价质疑。
(4) 指名读字,读词。
九、 练习。
摘果子。果子上写的是韵母,让学生将丰收的果子放在筐子里。结合第57页拼音的复习记一记韵母。
第三课时
一.师导入
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快快乐乐玩一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快比比谁认识的朋友多。
二、谈话
拼一拼
(1)看书,借助拼音拼一拼,尽量不先看图 。
(2) 说说你都拼出了哪些小动物,把你的好朋友挑出来,介绍给大家。
(3) 你还认识哪些小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描述给伙伴听。
(4) 师介绍一些珍稀动物,渗透保护动物的意识。
(注重拼音与识字的结合,使学生不仅会拼读,而且会实际应用,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渗透对动物、自然的爱的情感教育。)
[复习拼音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案[徐慧颖]
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兄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 一双手 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 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 创建绿色金库
总评:读过《一双手》这篇入选教材的文章,我一下子就被作者细腻的文笔所折服。而在听过徐慧颖老师执教《一双手》之后,我则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而惊叹――“细微之处起波澜”!这正是徐老师教学艺术之所在。
一、无声之处拨响心灵之弦,让感悟与对话共舞。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潜心会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二、平实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让爱心与智慧齐飞。
“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如果说透过《一双手》我们认识了张迎善,那么透过徐老师这些平实的课堂引导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一个老师的爱心和用心,它将教师的情感、思想化作了学生的智慧、灵动。学生在徐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入情入境地读书、感悟、交流,情感的心弦被拨动,思想变得丰富起来,他们不再害怕张迎善那双粗糙、奇大的手,而是用赞赏的眼光、怀着敬佩之情重新去审视张迎善的那一双手,他们透过这双手看到了劳动者之美,看到了因为劳动而获得的财富以及幸福的心情:一车车的木材,一弯弯的清泉,一群群的小动物,以及张迎善还有无数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6.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7.第十课时与复习(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8.一面的教学设计
9.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10.认一认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