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
“圆子酱黄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小学二上《Revision》第六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上《Revision》第六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上《Revision》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复习本册6个单元的词汇
2.复习本册6个单元的交际用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熟练掌握本册6个单元的词汇及交际用语
2.情感目标
能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敢于实践的好习惯
3.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全册内容的复习巩固
教学难点:
游戏规则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学组合挂图,教学录音磁带,与故事有关的物品等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热身活动)
1.Duty report
2.Sing a song
step 2. practicing (操练)
1.Perceiv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from up to down)
2.Game
游戏说明:游戏板上共有30个方格,其中的24个方格中呈现了6个单元的部分单词。6中不同颜色表示回答问题需要使用的不同的交际用语。游戏从左下脚的箭头处开始,按捻捻转上标明的数字在格中前进,一直前进到第30格为胜利。游戏板里还有6个箭头,分别表示前进或后退的位置。
3.4人一组,共用一个捻捻转
4.用“”的方法决定顺序
5.第一人先转捻捻转,按停靠时着地一边上指示的数字进入方格,回答格中的问题。回答正确继续转捻捻转;回答不正确,停在原格中暂停一次,由第二人进行游戏。学生依次轮换,直至4人全部走完,然后决定出名次。
6.如果进入棕色的格中,便按格中的指示前进或后退到指定的位置,并暂停一次,轮到下一次才有资格进行游戏。
7.在格中走的人应按格中内容回答问题,其他3人按先后顺序依次提问题。
8.教师先带一组学生做游戏,为全班示范
9.Group work
分组开始游戏,并作下得分记录
10.Tell the result of each group
step 3. summary (小结)
1.复习了本册6个单元的词汇及交际用语
2.掌握了今天所学的这个游戏
step 4. homework (家庭作业)
1.Play the game with your parents
2.Choose one topic that you like and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篇2: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乘法口诀(二)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72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2 ―6乘法的推导方法,学习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7的口诀含义,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 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图意,列乘法式。 ○○ ○○ ○○ ○○ ○○ ○○ ○○ ○○ ○○ ○○ ( )个( )相加 列式: 2、提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2、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图,学习例1。 (1) 引出连加的结果 。 学生汇报摆一个图形几块,摆几个图形用几块,在学习回答的基础上填好表格。 提问:你知道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都是几个几个地加? (2)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能依据刚才做的练习自己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学生试着推导,在书上填写。 口诀分别是什么?口诀的含义是什么? (3) 观察7的乘法口诀排列规律。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为什么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7呢? 提问:如果7×4=?你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出吗? 3、多种形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完成P73练习十六的内容。 N1和N2是巩固7的乘法口诀。 N3、N6、N11是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式最基本的计算形式,通过练习,达到准确、流畅、迅速和正确。 N5、N7、N8、N12以多种形式巩固乘法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并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N4、N9、N10、N13、N14、N15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认识“倍” 教学内容:P76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直观上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 二、新课。 1、分小组,每人用小棒摆出不同个数的正方形。 第一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 □ 第三个同学:□ □ □ 第四个同学:□ □ □ □ 提问: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提问:摆2个正方形用( )个4根? 教师讲解:2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2倍。 提问:4的2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说明:4的2倍表示有2个4那么多。 提问:摆3个正方形是几个4根? 3个4根是什么意思? 摆4个正方形是几个4倍? 4个4根是( )的( )。4 的4倍是什么意思? 提问:请你说说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刚才摆正方形,我们知道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说是几的几倍。几的几倍也就是有几个那么多。 2、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摆○。 (1)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6个○ 提问: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那么多? 第一行有几个? 第二行有几个2? 第二行有3个2那么多,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2)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4个2。 提问:第二行摆的是( )的( )倍。 (3)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想想怎样摆? 3、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新知识?“倍”的知识。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就是几的几倍。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1) △△△ ○○○ ○○○ ○的个数有( )个△那么多,○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 □□□□ ○○○○ ○○○○ ○○○○ ○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按要求在下面画○。 △△ (1) ○的个数是△的3倍。 (2) ○的个数是△的5倍。 3、画一画。(用什么都可以) (1) 3的5倍。 (2) 5的3倍。 (3) 4的2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内容:P76例3、P77例4 教学目标: 在理解“倍”的概念基础上,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会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应用“倍”的知识继续学习。 2、学生动手按要求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4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 (1)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2倍,你怎样摆?为什么这样摆? (2)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4倍,怎样摆?为什么? (3) 学生随便摆,摆几倍都可以。问:为什么摆的是老师的这么多倍?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学习例3,师生共同摆学具。 (1)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2) P76的做一做 第一行摆:3根小棒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根?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 求3的6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求5的4倍是多少?怎样列式,为什么? 提问:从上面的学习,你能知道求几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学习解决问题。 (1) 学习例4 提问:图中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2) P77做一做,指导看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图意。 3、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总是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2、列式解答: (1) 7的4倍是多少? (2) 4的6倍是多少? 3、让学生独立去做练习十七的题目。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0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图形会独立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 2、能应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列式计算。 (1) 3个7是多少? (2) 5个7相加得多少? 二、新课 1、谈话导入新。 我们已学过2―7的乘法口诀,今天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2、学习例5 (1) 看图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信息? “学校军乐队每行有8人,站了8行” (2) 学生尝试看军乐队的图形,自己把下面的数轴线上的空格填出来。 (3) 学生汇报。 提问:你是怎样填的?你为什么这样填?看到这条数轴线,你想到了什么?根据数轴线,你能知道今天要推导几的乘法口诀? (4) 请同学推导8的乘法口诀。推陈出新导后向全班汇报。 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从哪句开始?到哪句为止? 每句口诀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 观察比较8的乘法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掌握这个规律有什么好处,举例说说看。 (6) 多种形式读、背8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带领学生做书本练习十八的内容。 N1、N2、N5、N12是以不同方式来巩固8的乘法口诀,就加强练习,熟记8的乘法口诀。 N3、N6、N8、N11是基本计算题,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情况安排其他练习。 N7、N9、N10是巩固8的乘法口诀,这里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N4、N13是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解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再进行指导。 N15是包含多个信息的综合现实问题。此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后,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总是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后,会独立推导编制出9的乘法口诀。 2、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 3个8相加得多少? (2) 8个6相加得多少? 2、背6、7、8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学习例1。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才能取得龙舟比赛的胜利? 教师说明:全队队员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今天学习9的乘法口诀,也希望同学们拿出这种精神。 (1) 请小组同学合作。 从图上看出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图形把下面小袋鼠跳的数轴图下的空格填出来。 提问:从数轴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学生独立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3) 学生汇报。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说说每句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问:每一句口诀表示什么?这句口诀的积你是怎样知道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4) 观察找规律。 观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师说明:通过观察比较,你们找出了这么多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可以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 (5) 判断下面的题对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4×9=37 3、记忆和多种形式背诵9的乘法口诀。 4、数学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方法:伸出两手,将掌心朝向自己,从左手大拇指起,依次表示1、2、3、4……8、9。几和9相乘就弯曲第几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有几个手指表示几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就表示几个一。也就是弯曲手指的左边的手指的个数,表示十位上的篇3: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六课由一个故事、一些游戏和自我检测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有利于对全单元的词汇和重要结构进行复习巩固。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故事可作为扩展性的活动。它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结构和部分词汇。游戏是有效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在做游戏时身心放松,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
1、单词: Core: family 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aunt uncle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me Phonics: octopus orange panda peacock puppet rat rabbit rooster queen Contextual:Ready smile! 2、Phonics: Oo Pp Qq Rr
3、句型
Who's that? That's my (mother)。 Who's that? That's my (ant)。
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新单词。
2、对本课中新句型及以前旧句型的正确朗读及应用。
3、表演the rhyme and the song.
教学过程:
1. Booky大叔的故事。
(1)放录音,让学生合上书听故事。
(2)让学生打开书,翻到第36页故事这一页,让他们看图。让 学生在故事中找熟悉的词语。学生默读故事,鼓励他们猜测生词的意思。
2. 关于家人的游戏。 这个游戏用来复习本单元出现的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和结构:“Thats my (mother)。”
(1)把全班分成小组,让学生取他们在第一课上的画的家庭成员的画像。
(2)让每个学生出示他画的画像,并介绍每个成员:“Thats my aunt.”
3.Bingo游戏。
这项游戏复习第四单元出现的人物名称、词汇和字母。
(1)为每个学生复印一个Bingo的游戏板。
(2)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母或单词,学生迅速找出教师说的字母或单词,每画出完整的.一列字母或单词,学生说一次Bingo。直到所有的字母和单词都圈完。
(5) 游戏结束以后,全班一起复习词汇。
4.Snap游戏
本游戏用来复习第一至四单元学习的词汇和字母。适合两人一组进行。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第1、2、3、4单元小卡片(黄色,红公,蓝色和绿色。)
(2)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把每组的卡片混在一起,卡片正面朝下平推在一个桌子上,每组学生轮流翻卡片,使卡片正面朝上,一看到两张相同的图片,学生喊“Snap”,并说出图片的英文单词。
(3)先喊出“Snap”和正确的单词或字母的学生,保留那两张卡片,游戏进行,直到桌子上没有卡片,游戏最后拥有卡片多的学生获胜。 如果两张卡片不是一组,学生喊“Snap”或说错了单词,另一个学生就把这组卡片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卡片里。
5.自我评价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自我评价的各项内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比较评价的结果,相互学习。
(1)第一项活动,让学生把家庭照片贴在方框内,两人一组介绍 家庭成员。学生也可以画出自己的家庭,但要在上课以前完成。
(2)第二项活动,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找出起始字母相同的 单词。也可以组各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字母,看哪个组中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该字母形状的所有的单词,让各个小组读出找到的单词。
(3)第三项活动,向学生解释,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单元的学习, 现在该进行自我评价了。让学生根据左栏中各条目自我评价,再完成右栏中的各项陈述。
检查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在学生用书上贴小贴画。
篇4:《Hello》第六课时教案
《Hello》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Uncle Booky’s storytime、一些游戏和自我检测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习Booky大叔的故事。
2.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
复习本课知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游戏规则
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
教学步骤:
1.Booky大叔的故事。
(1) 放录音,让学生合上书听故事。
(2) 让学生打开书,翻到第12页故事这一页,让他们看图。让 学生在故事中找熟悉的词语。学生默读故事,鼓励他们猜测生词的意思。
2.Bingo游戏(这是一个词汇练习的游戏。)
(1) 为每个学生复印一个Bingo的.游戏板。
(2) 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母或单词,学生迅速找出教师说的字 母或单词,每画出完整的一列字母或单词,学生说一次Bingo。直到所有的字母和单词都圈完。
(3) 在游戏结束以后,全班一起复习词汇。
3.Snap游戏(适合两人一组进行,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黄色小卡片)
(1) 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把每组的卡片混在一起,卡片正面朝下平推在一个桌子上,每组学生轮流翻卡片,使卡片正面朝上,一看到两张相同的图片,学生喊“Snap”,并说出图片的英文单词。
(2) 先喊出“Snap”和正确的单词或字母的学生,保留那两张 卡片,游戏进行,直到桌子上没有卡片,游戏最后拥有卡片多的学生获胜。
(3) 如果两张卡片不是一组,学生喊“Snap”或说错了单词, 另一个学生就把这组卡片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卡片里。
4.自我评价(第13页)
(1) 学生两人一组做第一项活动,练习介绍自己。
(2) 学生两人一组第二项活动,一个学生指图,另一个学生说 出名称,第一位学生检查他说得对不对,在图下面的方框里打勾,学生也可以单独完成这项活动。
(3)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第三项活动,圈出本单元学过的字母。
5.我的记录和教师记录
Summarize after the class
篇5:二上Unit 3Whos that第五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二上Unit 3Whos that第五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Who's that? That's (Mocky)。 That isn't (Ann)。 That is not (Ann)。
教学目标:
知识
1、单词: Core: who's,that,who,America,Britain,Canada,China Phonics: jacket,jeep,kangaroo,kite,ladder,lemon,money,moon,noodles,nest Cintextual: Join us!,Poor Mocky! Ouch!
2、Phonics: Jj,Kk,Mm,Nn
3、句型: Who's that? Who is that? That's/That is (Ben) That isn't/is not(Jane)。 He's form Canada. She is from Britain.
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新单词。
2、对本课中新句型及以前旧句型的正确朗读及应用。
3、表演the rhyme and the song.
教具准备:
教学卡片、剪刀、彩笔、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1.读一读,划一划,涂一涂(第34页)
(1)指着第一幅图旁的三个句子告诉学生,其中两个句子是错误 的,另外一个是正确的。
(2)教师指着第一幅图读第一句:“This is Ann.”问学生这句对 不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外两句。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他三幅图。
(4)让学生打开书翻到第34页,再读一遍句子,让学生给正确 的句子划“√”。
2.说一说。(第35页)
(1)借助图片或实物口头复习下列单词:girl,kite,hand,jacket,lemon。要求学生看到这些单词的图片或实物能熟练地口头说出单词。
(2)将歌谣念给学生,依次指着每个单词。
(3)完整地播放歌谣,让学生听并指着书上对应的图。
(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跟着说,并鼓励学生哼唱或跟着节奏拍手。
(5)再放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课本上指对应的插图。他们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将歌歌谣表演出来。
3.句型归纳(续)(第33页)
(1)让一名学生举起教学面具Lulu Leopard。这名学生站的地方应有其他学生有一段距离。教师问:“Who's that?” 启发学生回答:“That's Lulu Leopard. ”
(2)选两名学生举起Who's that?和That's的句型卡片。把写有Lulu Leopard的卡片给举着Lulu Leopard面具的学生。让那两名举着写有That's和Lulu Leopard的'句型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3)大声读句型,边读边指每个单词。让学生跟着重复问题和回答。
(4)教师摇头说:“That isn't Mocky.That's Lulu Leopard.” 。让学生跟着重复。
(5)出示That isn't和That is not的句型卡。举起写有That isn't的卡片,边读边指上面的单词。同样的方法完成句型That is not。给学生解释,这两种结构意思完全一样。
(6)选两名学生面向全班举起这两个句型的卡片。把写有Mocky的卡片给另一名学生。再说一遍“That isn't Mocky.That's Lulu Leopard.”边说边指着每个单词,让学生跟着重复。
(7)重复以上步骤,用剩余的面具替换句型Who's that? That isn't (Ken)。 That's(Tommy)。中的名字,继续练习。
(8)让学生打开书翻到33页,给学生读Uncle Booky's Blackboard上的句型。
(9)让学生跟着重复问题和回答,尽可能运用各种组合。
4.附加活动:画一画(教师用书第80页) 复印每人一页,让学生描出Cathy和Tommy的服装,并给每幅图并涂上颜色。
5.Homework. 让学生给第34页的图上颜色。
Summarize after the class
篇6:《比例之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难点:
1、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3)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4)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2、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
2、做练习八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八第5题。
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做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做题,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八第7题
互相讨论解决问题,集体校对。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36-37页
篇7: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教学反思:
篇8:第六单元教案16课时
第六单元教案(16课时)
26.三峡 目标定向: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教学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欣赏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三峡的视频: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自学生疑: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学习释疑: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点难拨疑,拓展延伸。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后反思,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六、布置作业: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配套练习册》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背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提问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t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t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篇9:从现在开始( ● 二上 ● 第二课时)
福建厦门市英才学校 吕云萍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非常有趣的一课,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读课题。
师:昨天咱们都预习了生字,会了吗?
生:会了。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师指导读音):郑、式、惯、轮、眯、任、之、期
师:孩子们,现在刘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你还能读吗?
生:能。
全班读。
师:咱们二年五班的小朋友读字的本领真是高,通过预习你们会读课文了吗?
生:会。
师:耳听为实,打开课本,你们读我来听一听。
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
师:我请五个小朋友来读。
学生读课文。(师纠正发音)
师:读得多好哇,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写得特别有意思,我记得刚见面时许多小朋友就说这本书刚发下来我就读了。现在我们把这篇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动物读活出来,再加上动作,那该多好哇,想不想啊。
生:想。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注意狮子大王应该怎么读。
生读狮子的话。
师:有大王的风度。请坐。谁接着往下读。其他小朋友也有任务,你们得仔细地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接读。
师:好,你先暂停一会儿,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
生:他读得很好,就是猫头鹰神气的没读好。
师:谁能读出猫头鹰的神气。
指名读。
师板书:神气极了,指导学生读。
师:咱们去看看猫头鹰当了大王是怎么样的。
出示.课件:猫头鹰当大王的情景。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猫头鹰它神气吗?找找
生:它的翅膀在扇动。
生:很激动的表情。
生:谁都不敢命令我,我是大王。
师:再观察一下猫头鹰的眼睛,它神气在哪?
生:他本来晚上很神气,当了大王,晚上也神气了。
生:他不像以前那么自在,它现在自在多了。
师:我们观察了猫头鹰,现在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神气多了。
生读。
师:谁能把猫头鹰当大王神气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后面有一个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猫头鹰的口气是下命令,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哎哟,够神气的,想不想听刘老师读一读。
师读。
师:怎么样,你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
师:有进步,能不能像猫头鹰演一演,跟同桌先练一练。
生练。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现在在座的都是林中的小动物,现在走马上任的就是猫头鹰大王。动物们,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睡觉夜里做事,你们愿意不愿意啊。
生:不愿意。
师:好,赶快把你想说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
师:好,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什么词是什么
生:议论纷纷。
师:我们把这一段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没感觉你们特别得苦啊,来,我想再听一次。
生再读。
师:假如你就是森林中的那个小动物,整整一个星期都没睡觉,你会怎么叫苦啊。
生:哎呀,好疲倦啊。
生:我为你出一个建议,搬家。
生:真苦,真苦,真苦呀。
生:一个星期不睡觉,好苦啊。
生:苦啊,苦啊,真希望能换一个大王啊。
生:晚上做事白天休息太累了。
生:我跟猫头鹰提一个建议,你自己当了大王,不要乱指挥别人。
师:孩子们,第二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袋鼠。
师: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袋鼠大王你觉得他激动不激动。
生:不激动。
师:谁来激动得读一读。你看袋鼠一上任就激动得不得了。
板书:激动。
.课件出示袋鼠当大王小动物们都在跳的情景。
师:你想说什
篇10:小学英语二上《Revision》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英语二上《Revision》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英语二上《Revision》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复习物品的位置关系,风景名胜地的名称
2.交际用语: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Where is the…? /It’s… Have you been to…? /sure. /By…? /Yes. /No.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在教材提供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交际用语进行交流
能说出交通工具的颜色,并统计出男女生的数量和树木的数量
2.情感目标
能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敢于实践的好习惯
3.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交际用语: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Where is the…? /It’s… Have you been to…? /sure. /By…? /Yes. /No.
教学难点:
1.数清数目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交际用语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录音磁带,单词卡片,交通工具模型或图片等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热身活动)
1.Duty report
2.Sing a song (Unit 5 Street)
step 2. practicing (操练)
1.Perceive
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ich unit did we learn this scener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s this?
What color is it?
2.Group work “Ask and answer”或对图片进行描述
3.Review the words 出示单词卡片(抢答、接龙、看词表演动作、做动作猜词)
4.Listen and repeat
5.Pair work 表演对话
分几大组,各组有各组的对话场景,展示后轮换
6.Work out together
T: How many…。are there?
S: …
指导学生在相应图标下填上数量词
7.Pair work 统计人和物的数量,填结果
8.Check
step 3. summary (小结)
1.复习了与街道有关的词汇、词组
2.会用英文表达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step 4. homework (家庭作业)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2.Make a dialogue in your group
篇11: We love animals第六课时教案
We love animals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动物单词和句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A,B部分的内容。
2.做本课Let's check部分听力练习,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学习本课Let's chant部分歌谣,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
教材分析:
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Let's chant部分是一首非常有节奏、韵律强的歌谣,且内容为学习的重点单词。通过听、说、唱歌谣,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
设计说明:
做Let's check部分听力练习之前,应该带领学生回顾前五课时的内容,然后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到底如何。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十二种动物概念还很模糊,那么教师就该放慢进度,好好复习,再做不迟。
学习歌谣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感受语音语调,服务语言的学习。因此,在开始学习歌谣之前,要略讲歌谣词意,再让学生逐步跟唱,以自然习得的形式进行即可。最后,可以进行比赛,看谁唱得最好;也可以小组形式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
复习本单元知识,做听力练习歌谣。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
教学难点:
听力练习,歌谣学习。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的动物玩具(玩具也可以从学生处借用)。
2.本单元所学词汇的图卡和词卡。
3.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磁带和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通过词卡和图卡以及看本单元的课件复习所学的动物词汇。
(3)游戏:速认速记。教师每次从词卡中挑出3张,让学生快速认记。
教师说:one,two,three!便拿掉卡片,让学生说出是哪几个单词。最快举手说对这3个词的`同学可以为本组加一分。(教师在说One,two,three!时要快慢适度,给学生记忆时间;也不要过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训练瞬时记忆。)
(4)游戏:把手放在你的背后。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玩具放在讲台上,请一个学生站到前面,面对全班同学并把双手放在背后。教师将一个小动物玩具放在他的手里。教师问他:What's in your hand?这个学生用手摸完,用It's a….回答。如果他答对了,就拿出来给全班同学看,并可以为本组加分。如果给三次机会,学生都答错了,就要换其他同学来继续这个游戏。
2.趣味操练(Practice)
(1)听力练习:Let's check
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录音内容:
1.Look at the panda.
2.I have a squirrel.
3.Jump like a rabbit.
4.Fly like a bird.
答案:1.A 2.B 3.B 4.A
(2)操练Let's chant
a.先让学生认真听两遍录音。
b.放录音,每两句停下来,让学生跟读,并伴有手势。教师板书每句的最后一个单词,两个词为一组(cat,fat;pig,big;monkey,funny;mouse,house)。朗读每组单词,让学生找出读音中的共同点,并再给出一些生词来认读。如:cat,fat 这组,给出bat,mat,hat,sat,rat等单词让学生读。从而逐渐使学生掌握拼读规则记忆单词的方法。
c.让学生分组有表情地并且有节奏地朗读歌谣,最后背诵下来。
d.请学生上讲台朗读或表演,设最佳表演奖,可奖励贴纸或红花。
3.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的练习。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This is…或Look at the…表达他在图中所找到的动物(cat,dog,monkey,panda,rabbit,squirrel,duck,pig,bird,bear,elephant,mouse)。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别忘了!该给学生奖励了!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读A、B两部分Let's do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
(2)和同学一起看第38-39页的主情景图,用手指着主画面上的人和动物,用英语把他们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篇12: 练习课的第六课时教案
练习课的第六课时教案
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练习十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不同类型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按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前调查数据,算盘,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十七第4题填空题。
学生根据题目,说出数位顺序表,并填写在书上。
2.出示课前调查的数据,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巩固数的读写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谈话:还记得算盘吗?算盘有一道横梁把珠子统分为上下两部分,梁上一个珠子表示5,那梁下一个珠子表示几?
出示算盘图。问:你能读出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读书,说出数的组成。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7题。
出示情境图。
回答:25张100元的,一共师( )元。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回答,说说理由。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齐读这段话,将数写在横线下面,教师检查书写情况,注意检查有0的数的写法。
5.完成该教材练习十七第10题。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他们的读法和写法。
篇13:二上美术教案
二上美术教案
第一课 我和昆虫 (总第一课时) 备: 月 日 讲: 月 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二、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5.展示、讲评作业。 教学板书: 我和昆虫 找昆虫 找特征 我们怎样对待昆虫? 蟋蟀 一对触角 三对足 头、胸、腹 体表有骨皮 1.保护益虫 蝉 天牛2.控制害虫数量 ……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总第二课时) 备: 月 日 讲: 月 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教学板书: 奇妙的爬行 小瓢虫、小蚂蚁、小海龟、小蚂蚱 第三课 漂亮的.小钟表 第一课时 (总第三课时) 备: 月 日 讲: 月 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教学板书: 漂亮的小闹钟 表的外壳、表盘、表针、数字 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 第二课时 (总第四课时) 备: 月 日 讲: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欣赏、表演、歌曲演唱、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使学生感受时钟与生活、时间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用形体语言、绘画制作及优美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小钟表的喜爱之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操作,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钟表范作与学生绘画作品。 学习用具:绘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成一列长长的马车,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动进教室。<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二、激趣导入 1、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队形像什么呀?(钟表) 我们来和钟表做个游戏吧。请用你们的动作回答钟表提出的问题。<课件:闹钟响铃> 师:叮铃铃,叮铃铃,现在是早晨六点半,你们在干什么…… 2、导入课题: 师:是谁提醒我们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呢?<课件:出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三、感知与欣赏 1、欣赏古代的计时器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但是,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课件:古代计时器图(水运仪象台、日晷、地支纹鎏金钟)> 2、欣赏生活中的钟表 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钟表的造型和功能越来越完美。<课件:现代钟表图[9类] > 师:哪个钟表你最喜欢?说一说理由?[ 引导从造型和色彩上分析 ] 3、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钟表 师: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组非常非常特别的钟,它们特别在哪?<课件:大艺术家达利的作品 > 4、欣赏教师制作的钟表 师:小朋友们,古代的计时器是那么的神奇,而现代的钟表更是多姿多彩,花样繁多,艺术家的作品是那么的夸张,看到这些,老师也想展示一下自己设计、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变个魔术把它们变出来,你们看: A、出示教师范作 B、学生上台欣赏范作 要求:边欣赏边思考,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用什么方法做的? C、分析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有用柔软的黏土捏制的,有用彩色卡纸做的,有用彩笔绘制的,还有的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绘画的钟表,采用了对折剪的方法制作的;废旧材料制作的钟表,巧妙也运用了不同物体的造型、材质和色彩。 5、总结钟表的组成部分 师: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都有哪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呢? 外形;钟面;十二个数字;时针、分针和秒针。(总结:点、线、面) 四、创作与评价 1、语言导入: 师:我们欣赏了大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想当一回小设计师?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独特新颖的钟表呢? 你们现在知道老师让你们课前收集的废旧材料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做钟表。)对了,我们收集的点朋友,线朋友,还有面朋友现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废旧材料,美术纸,彩色卡纸,雕塑土,如果需要的同学等一下可以找教师领这些材料篇14:二上教案 青松
二上教案 青松
17、青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北风呼呼地吹着,梧桐树光秃秃的,树叶落了满地,有的植物却恰恰相反,还是那么生机勃勃。你能说说是哪些植物吗?(岁寒三友)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青松。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陈毅元帅)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3、为生字正音 “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4、指名试读诗歌。要求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句。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诗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先画出来。 2、根据学生质疑,引导理解诗句。 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②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高尚纯洁 待:等待,等到 化;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五、总结 六、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口头扩词。 高( )( )( ) 青( )( )( ) 2、教学字形。 ①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②“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七、实践活动。 组织课外阅读,读陈毅的故事,读有关青松的作品。 [板书]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2.二上美术教案
5.课时教案
10.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