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

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

2023-07-21 08:58: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花卷奶huang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

篇1:顾城现代诗歌作品

顾城现代诗歌精选作品

结束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带孝的帆船

缓缓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哭扭弯了身躯

在把勇士哭抚

残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雨后

雨后

一片水的平原

一片沉寂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在马齿苋

肿痛的土地上

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

花瓣、润红、淡蓝

苦苦地恋着断枝

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

远远的小柳树

被粘住了头发

它第一次看见自己

为什么不快乐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篇2:顾城作品读后感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篇3:顾城作品读后感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 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 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帽子我就可以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保持自己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

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己最大的回报。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遥远,但“你看云时很近”。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恋,对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可以使人抛开一切凡尘俗世的杂念,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可以让你敞开心扉,大声倾诉自己的心声与难以说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让鸟儿的歌声来安抚你的心灵,把疲惫的双脚伸进凉爽的清泉,抚平浮躁的心,微风带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时刻围绕着周围,就像一片片柔软的花瓣,轻轻地落在身上,尽情的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放松心情,这世界就与你无关了。()

《一代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对黑暗的抗衡,对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是一种叛逆,这是一种反抗,对光明的向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可见顾城的清澈,纯净的心,是一种与生俱来,也是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对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对阳光的憧憬;就像大人们对童真的憧憬。

尘世纷杂,便多给自己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篇4:顾城的作品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黄昏(以下一九六八年)

猛烈的北风,

吹散了人们淡薄的脚印;

太阳落山了,

世界像是一幅巨大的剪影。

篇5:顾城的作品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

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

不断地吸着烟卷,

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篇6:顾城的作品

洁白的塔呵,

围着绿色的腰带,

像一枝春天的竹笋,

在召唤满天蓬松的`云彩。

这是一个美丽的晨景,

到处都悬着露水,

像无数儿童的眼睛。

在湿湿的霞光里,

水光映着铜铃,

铃响伴着和风。

在云雾消散的松林里,

回荡着啄木鸟工作的歌声。

篇7:顾城的作品

白云是天的雪山;

碧空是天的海洋;

阳光是天的熔岩;

阴霾是天的煤矿;

星团是天的城市;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望,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篇8:顾城的作品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篇9:顾城作品特点

顾城作品特点

童话阶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转变时期

1983年到1986年属于他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诗人自我的探索和转变的时期,褒贬不一。从这部分作品读者能明显感觉出与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差异与联系,承前启后,这个阶段是诗人创作转变的过渡期。这时期的作品依然保有浓郁的童话色彩,同时也有了更深的内涵,可能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顾城身上发生的作用,使他不能继续一成不变地作简单的诗,不得不去处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不得不变。

梦幻阶段

1987年之后是其诗歌创作的后期。出国后的顾城几乎停止了对自己诗歌的任何抄

整工作,他也越来越感受到写诗对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他的诗会随手写在任何地方,旧报纸上,废纸上都可以见到,他自己1992年在德国时说过:“我在岛上写得非常好,有时闻便能写,总是有感觉的”,“但保留就有些无所谓了,也没地方放”。他也曾说自己的诗十有八九都是“写了就没了”的。诗人自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最有感的作品,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这段岁月里完全是处于“无我”的状态,完全独立自己于时世之外,跟从的是梦、是思、是灵感,诗歌语言及其意象有一种破碎之美,从其表象上又好像回到了刚开始写诗的状态,只是少年时他在建立童话世界,现在,他在建造一座更奇幻的梦幻城堡。然而,不论如何分期,童话之美,一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这点是我们在阅读和分析顾城作品的时候不能放弃的。即便是后来,他依然是以儿童的眼光在打量这个世界,只是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成人的身躯和沉重的心,他对童话之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乃至于成年后还执着于去一个小岛上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篇10:顾城诗集作品

顾城诗集作品

主要作品

类型

出版时间 作品 出版社
诗集 1986年 《黑眼睛》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 《顾城新诗自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年 《灵台独语》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5年 《顾城诗全编》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8年 《顾城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 《顾城精选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年 《顾城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 《顾城诗全集》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年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暴风雨使我安睡》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 1994年 《英儿》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12年 《睡眠是条大河》 江苏文艺出版社
散文 2011年 《树枝的疏忽》 江苏文艺出版社

【人物简介】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自杀争议】

顾城留在激流岛屋里的四封遗书,是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出事现场被警察拾取,字迹缭乱,说明遗书是当时仓促写的。结合他遗书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绝路的,他写遗书时还想着等会儿最后去看儿子木耳(三木Sam),并为之流泪。从遗书中还可看出,谢烨是将继续在世上的。否则顾城不会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点明房子等归木耳。因为如果没有了谢烨,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当然由姐保管。看来事发突然,不知谢烨最后又带给他什么打击。顾城自尽前向姐姐顾乡说: “我把谢烨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谢烨之意的。顾城离世后,谢烨被顾乡叫来的救护车又转直升飞机,越过海峡送入医院后,抢救数小时失败。顾城四封遗书于当年12月22日由新西兰警出示并当场复印送交各方,后经中国驻新使馆认证及国内公证。遗书上有陈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第一封遗书原是写给父母的家信,后划一横线,加个“姐”字,写成了遗书。

顾城死后,关于他杀妻并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种解读。香港拍过一部电影,叫做《顾城别恋》,由冯德伦饰演顾城。反响一般,知道的人不多。按照顾城在自己的遗着《英儿》一书的.内容,人们猜测顾城最后的疯狂是因为一个追逐利益的女人伤害了他,导致他的崩溃。这个女人在顾城的书中被称为“英儿”,真名李英,曾经是《诗刊》社的编辑,笔名麦琪,在顾城死后,明确表示,反对顾城在遗着中给她贴上的标签。

顾城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他的极端个人主义。作为一个人来说,顾城的人生态度像他的诗歌一样极具特征,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极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顾城就是一个各种极端事物共生的矛盾体,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像个疯狂的暴君。

顾城的悲剧还来自于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失落。他是在中国成名的,他的作品也都是中文作品。离开了中国,顾城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他的英语又不好,从1988年起,顾城开始拒绝学英语,激流岛上他是唯一一个不说英语的人。儿子寄养在别人家后,小时候学会的一点汉语渐渐遗忘,顾城与儿子最后已经无法沟通。他作为诗人的生命,在他决定定居新西兰起,就已经死亡了。但是,新西兰的激流岛,在顾城的眼里,就是他的桃花源,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然而,诗人身份的死亡结局是顾城不曾预料也不能接受的。他始终抱持着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艺术家的优越感和特权意识,但是,在新西兰,他能够发号施令的对象,只有他的家人和情人。一旦情人离去,妻子的崇拜也在明显消失,顾城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他认为是全世界抛弃了他。

【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相关文章:

1.顾城作品诗集

2.顾城作品《弧线》赏析

3.顾城作品《水乡》赏析

4.席慕蓉的作品语录精选

5.顾城经典唯美的语录

6.饶雪漫作品酸甜语录

7.郭妮作品语录

8.顾城经典语录

9.顾城:结束

10.莎士比亚作品经典语录精选

下载word文档
《顾城作品经典语录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