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2022-05-30 07:20: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豆绵绵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篇1: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他的思想实际上便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作 者:于光荣  作者单位: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刊 名:船山学刊 英文刊名:CHUANSHAN JOURNAL 年,卷(期): “”(1) 分类号:B2 I2 关键词: 

篇2:数学思想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例一】如图所示,一根一段封闭的玻璃管,长L=96厘米内有一段h1=20厘米的`水银柱,当温度为27摄氏度,开口端竖直向上时,被封闭气柱h2=60厘米,温度至少多少度,水银才能从管中全部溢出?

解:首先使温度升高为T0以至水银柱上升16厘米,水银与管口平齐,此过程是线性变化。温度继续升高,水银溢出,此过程不再是线性关系。设温度为T时,剩余水银柱长h,对任意位置的平衡态列方程:

(76+ h1)×60/300=(76+h) ×(96-h)/ T    整理得:

T=(-h2+20h+7296)/19.2

h的变化范围0――20,可以看出温度T是h的二次函数,此问题转化为在定义域内求T的取值范围,若Tminmax,只有当温度T大于等于Tmax 才能使水银柱全部溢出,经计算所求值Tmax =385.2 。

只有通过二次函数极值法,才能从根上把本体解决。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新教材新的一个体现,比如:“探索弹簧振子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索弹簧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扩展。

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跨度较大,难点在于运用数学手段探索性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另外微积分思想比较难以理解,为了与大学物理课程更好的接轨,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微积分思想的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微元思想,为学好微积分奠定良好的基础。渗透的内容应该有两方面:一是变化率,二是无限小变化量,比如:

在讲速度时,平均速度v=△s/t,即时速度呢?△s/t就是变化率,当△s取无限小时,v就可以理解为某一时刻的速度――即使速度。加速度a=△v/t, △v/t是速度变化率,当△v取无限小时,加速度a就可以理解为某一时刻的加速度。象这样的例子还有w/t,I/t, △φ/t等等。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渗透微积分的思想并加以配套练习,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下面讨论一个相关题目。

【例二】一竖直放的等截面U形管内装有总长为L的水银柱, 当它左右两部分液面做上下自由振动时,证明水银柱的振动时间谐振动。

解:设两液面相平时速度为V0,建立坐标如图。

当有液面上升x时,液体速度为v,则根据能量守恒的

mv02/2=△mgx1 +mv12/2             ⑴

△m=mgx1/L                     ⑵

⑵带入⑴得

mv02/2=mgx12/L +mv12/2                ⑶

当液面在上升△x时,x2=x1+△x  则

mv02/2=mgx22/L +mv22/2                ⑷

⑷减⑶ 得

0=(x22-x12)mg/L+m(v22-v12)/2化简得:

0=(x1+x2) mg△x/L+m(v12-v22)/2        ⑸

△x很小,则认为加速度a不变,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v12-v22=2ax带入⑸得

0=2x△xmg/L+2ma△x/2              ⑹

即:F=-2mgx/L    2mg/L为常数K,证得水银柱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篇3: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类比作为一种信息转移的桥梁,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理智的解题策略,针对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作 者:冯利琼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姜谭联立高中,陕西,宝鸡,721008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类比   高中数学   应用  

篇4: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统计学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 者:李红梅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财经系,安徽,准北,235000 刊 名: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4(2) 分类号:B026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统计学   质变量变   运动与发展   对立统一  

篇5:数学思想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并且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方法和物理思想巧妙结合的产物。打好数学基础要从高中做起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创新能力,更好的与大学课程接轨,更早的把高中生带到物理殿堂。

下面以一题为例说明一下数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一】如图所示,一根一段封闭的玻璃管,长L=96厘米内有一段h1=20厘米的水银柱,当温度为27摄氏度,开口端竖直向上时,被封闭气柱h2=60厘米,温度至少多少度,水银才能从管中全部溢出?

解:首先使温度升高为T0以至水银柱上升16厘米,水银与管口平齐,此过程是线性变化。温度继续升高,水银溢出,此过程不再是线性关系。设温度为T时,剩余水银柱长h,对任意位置的平衡态列方程:

(76+ h1)×60/300=(76+h) ×(96-h)/ T    整理得:

T=(-h2+20h+7296)/19.2

h的变化范围0――20,可以看出温度T是h的二次函数,此问题转化为在定义域内求T的取值范围,若Tminmax,只有当温度T大于等于Tmax 才能使水银柱全部溢出,经计算所求值Tmax =385.2 。

只有通过二次函数极值法,才能从根上把本体解决。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新教材新的一个体现,比如:“探索弹簧振子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索弹簧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扩展。

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跨度较大,难点在于运用数学手段探索性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另外微积分思想比较难以理解,为了与大学物理课程更好的接轨,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微积分思想的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微元思想,为

[1] [2] [3]

篇6:中秋夜思诗歌

中秋夜思诗歌

团圆之日,

聚首之夜,

又至中秋佳节!

鸿蒙天地,

广博宇内,

共此一轮皎洁!

天上月圆,

地上人缺,

平添悲伤心结!

嫦娥也叹月光冷似雪,

吴刚叹息桂树坚如铁,

寂寞宫殿似墓穴,

埋藏一切,

冰冷一切,

吞噬一切!

旁人欢乐能理解,

自己心结谁能解!

远处人海如潮,

欢声笑语不绝;

唯我独自一人静坐,

默然远眺宫阙!

沿镜湖漫步,

花前月下尽是同学,

绕操场小跑,

独我一人来回哽咽!

遥想前朝欢乐事,

尤如风中树叶,

也难以挽回只有离别!

纵有千般不舍,

也难以别的补救谋略!

错也,对也,

休要再去断决,

酒一杯,菜一碟,

醉后梦中哪管白与黑!

篇7: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实现

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实现

摘要:提出基于分时系统思想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一具体应用的实例以及详细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分时操作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业调度指针

前言

作为嵌入式系统主控单元――单片机,其软件往往是一个微观的实时操作系统,且大部分是为某种应用而专门设计的。系统程序有实时过程控制或实时信息处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对该事件做出快速处理。而分时操作系统却是把CPU的时间划分成长短基本相同的时间区间,即“时间片”,通过操作系统的管理,把这些时间片依次轮流地分配给各个用户使用。如果某个作业在时间片结束之前,整个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么该作业就被暂停下来,放弃CPU,等待下一轮循环再继续做。此时CPU又分配给另一个作业去使用。由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很快,只要时间片的间隔取得适当,那么一个用户作业从用完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到获得下一个CPU时间片,中间有所“停顿”;但用户察觉不出来,好像整个系统全由它“独占”似的。分时操作系统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多路性。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系统。②及时性。用户提出的各种要求,能在较短或可容忍的时间内得到响应和处理。③独占性。在分时系统中,虽然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CPU,但用户之间操作独立,互不干涉。

分时操作系统主要是针对小型机以上的计算机提出的。一般而言,微处理器(MPU)驱动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对每一台的最终具体应用都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在价格允许的情况下,硬件设计务求CPU时钟尽可能的快;计算及管理能力尽可能的强;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的容量尽可能的大;各种计算机外设的配接尽可能的详尽等等,特别是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机器,因为是一机多用户的管理系统,它的要求就更高了。相对而言,微控制器(MCU)俗称单片机,是一个单片集成系统,它将这些或那些计算机所需的外设,诸如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端口以及有关的子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上。从硬件上,单片机系统与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是无法比拟的。但是,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对其最终具体应用是一清二楚的,它的使用环境相对是单一固定的。所控制的过程的可预见性为分时系统思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具体一点就是:虽然单片机的CPU速度较低,但其任务是可预见的,这样作业调度将变得简单而无须占用很多的CPU时间,同时“时间片”的设计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因此可变得很有效。

一、单片机分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往往是一个嵌入式的控制系统,因此目前绝大部分的单片机系统还是一实时系统。能够真正体现分时系统的设计思想的往往是那些多路重复检测控制系统。即便是在这些多路重复检测控制系统中,它的实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了分时系统设计思想,但其及时性应首先进行考虑。

1.对单片机分时系统硬件设计的建议

随着单片机性能的提高,单片机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硬件功能软件化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一日千里的芯片技术也为低成本的硬件完成高性能的功能提供可能。让一种功能到底是通过硬件实现还是通过软件来实现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是通过系统设计让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最高才是每个单片机系统设计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在单片机分时系统的硬件设计中,由于对系统的及时性的要求不能降低,而大多数单片机的处理速度相对而言是较慢的。因此,在接口硬件的设计上应采用一些能将信息量保持的器件,如触发器、锁存器。同时要求这些器件应该是三态门输出,因为是多路分时系统,当CPU没有访问到时,器件输出呈现高阻,以利于总线对其他器件的访问。还有,一些用软件比较费时的操作应转给硬件完成。如LED动态显示,没有必要一定用intel8155或intel8255硬件接口让软件时时为显示数字而煞费苦心,完全可以用intel8279或MAX7218及MAX7219这些可编程外围器件来完成,使显示既漂亮又简单。当然,到底哪些功能留给硬件完成,哪些功能留给软件完成,应根据系统的不同而具体设计。总之,应总体考虑,追求最高的性能价格比。

2.单片机分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为了合理实现单片机分时系统,还须有完善的调度机制。完善的调度机制主要由调度指针和调度表组成。系统的调度分成两级,一是“路”的调度,相当于指示程序横向进行:从第一路的某一作业到第二路的某一作业,从第二路的某一作业再到第三路的某一作业……从最后一路回到第一路,循环往复。“路”调度的调度指针变化规律是固定不变的,算法简单,即递增一或递减一,循环到头后,再返回到起始。相对应的“路”调度指针还应构造“路”调度表。“路”调度表每一项表示各“路”程序入口地址及跳转指令。以MCS-51单片机为例,采用AJMPaddr11作为每一项的内容,则调度表的每一表项占2个字节;当程序较长超过2K字节,则采用LJMPaddr16作为每一项内容,占3个字节。所设计的单片机系统共有多少“路”,该调度表就有多少项数。二是作业调度,即相当于指示程序纵向进行:从某一路的第一作业指向该路第二作业,第二作业指向第四作业……也有从第六作业指回第三作业的等等。因稍复杂任务的流向都不可能是单方向性的,从上一作业流到下一作业都要根据系统的检测或运算结果来决定,因此作业调度指针的变化是随机决定的。作业调度表的构成形式与“路”调度表相同,每一项表示各作业模块的程序入口地址及跳转指令。作业调度表指示出各作业执行的一般先后次序,表项数等于一路任务的最大作业数。为了分清每路的任务进程,单片机系统要控制多少路就必须有多少个作业调度指针及相应作业调度表。以上两级指针都为1个字节的整数变量。调度指针与调度表的联系是通过指令JMP@A+DPTR实现的。DPTR中是调度表的首地址。累加器A中的内容是调度指针的整数倍,若表项内容是AJMPaddr11,则A的值为调度指针乘2;若表项内容是LJMPaddr16,则A的值为调度指针乘3。

除了以上主程序的调度设计外,各个作业中共同的功能应放在中断中实现,主要是放在定时器中断。如计时功能应放在定时器定时中断

中实现,定时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系统各个作业中各种计时的要求,定时频率一般为最小计时频率的整数倍。任何软件延时都是不允许的.。实现分时控制的关键是在于合理地将系统的功能分解成各个作业模块。作业模块分得越细系统的实时性就越好。虽然单片机的时钟频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当各个作业模块被细分成各个“动作”及简单的运算后,分时系统的实时性是能得到保证的。缺点就是各“路”的控制处理程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模块化得不到保证。

二、应用实例

1.系统硬件及工作原理

宾馆用的视频点播系统VOD(VideoOnDemand)中,从各个机定盒送出的上行信号用DTMF码通过电话线传输到机房的主控制柜中的上行信号采集卡中。为了能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点播操作,上行信号采集卡必须有接受多路电话传输信息的功能,为此,笔者设计了8路电话采集卡,可同时接受8路用户的点播操作,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每路大致的主程序是:检测到振铃信号后(即为振铃检测脚变低并保持8ms以上),继电器吸合,同时马上给机定盒回一接通信号――#键(保持400ms)。然后等待机定盒发送点播信息:客房号、点播的节目号,共4位DTMF码;若1s内无DTMF码收到(收到表示为解码芯片的DV脚变高)表示操作有误,继电器断开,状态位复原,作业指针回0。收齐4位DTMF码后将其整理并带上该路的标志,转化成3字节送到串行发送缓冲区,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发送。等待视频服务器回送应答信息,根据应答信息不同向机定盒回送不同的信息;若超时无应答也向机定盒回送一码(发码时间都为100ms)。最后,继电器断开,状态标志复原,缓冲区清0,作业指针也回到0。一个过程完成。

2.作业流程

为了能实现8路分时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将这一过程细分成一个个作业。笔者通过设计把它分成8个作业,各作业的流程如图2所示。以上每一作业返回后,“路”指针自动加1,到8后回到0,以保证分时工作合理。

3.几点技巧

8路电话信息采集卡的编程中,为了使程序更精练,笔者应用以下3个技巧:

①因为这8路的工作是相同的,程序可以共用,只须再构造1“路”地址表,每一表项含有本路的输入锁存器地址、输出锁存器地址、DTMF码存放RAM地址、计时单元地址。这样可以省掉“路”调度表,因为各路相同作业的入口地址是相同的。根据“路”指针的不同,带入该“路”的地址表项,即可用相同的程序对8路分别控制操作。

②定时器中断设置成4ms一次,这是因为电话振铃是25Hz,检测脚保持低电平的时间为10ms,它是最低的计时值。当振铃检测脚低电平保持时间少于8ms时可认为是干扰。每一路都有自己的计时单元,每次定时器中断后,在定时服务自程序中各路计时单元自动加1。在上一次作业中将计时单元请0,下一次作业读出计时单元的值,延时值即为该值乘以4ms。这样任何延时都不占用CPU机时。

③串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是8路共有的操作,采用共同的模块。数据的链接是通过开辟缓冲区实现的,有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采用4800baud的波特率。一般程序的串行数据发送时,都须要检测TI位的变化来判断1字节数据发送是否完成,由此决定可否发下一字节数据。应用到分时系统是行不通的,这要占用CPU机时,因为采用4800baud的波特率,则每一字节的发送时间少于4ms。当发送缓冲区有数据时,可在定时器中断服务自程序中发送。每一次定时中断中发送1字节数据,当下一次定时中断来时,上一字节数据必定已发送完毕,可发送下一字节数据。无须检测TI位,也不占用CPU机时。数据接收采用串行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到接收缓冲区供各路查询。

结论

将分时操作系统的思想引入单片机系统,提出了一个针对多路检测控制的单片机系统软件编程。大大减低了系统的设计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

篇8: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实现

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实现

摘要:提出基于分时系统思想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一具体应用的实例以及详细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分时操作系统 单片机系统 作业调度 指针

前言

作为嵌入式系统主控单元――单片机,其软件往往是一个微观的实时操作系统,且大部分是为某种应用而专门设计的。系统程序有实时过程控制或实时信息处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对该事件做出快速处理。而分时操作系统却是把CPU的时间划分成长短基本相同的时间区间,即“时间片”,通过操作系统的管理,把这些时间片依次轮流地分配给各个用户使用。如果某个作业在时间片结束之前,整个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么该作业就被暂停下来,放弃CPU,等待下一轮循环再继续做。此时CPU又分配给另一个作业去使用。由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很快,只要时间片的间隔取得适当,那么一个用户作业从用完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到获得下一个CPU时间片,中间有所“停顿”;但用户察觉不出来,好像整个系统全由它“独占”似的'。分时操作系统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 多路性。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系统。② 及时性。用户提出的各种要求,能在较短或可容忍的时间内得到响应和处理。③ 独占性。在分时系统中,虽然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CPU,但用户之间操作独立,互不干涉。

分时操作系统主要是针对小型机以上的计算机提出的。一般而言,微处理器(MPU)驱动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对每一台的最终具体应用都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在价格允许的情况下,硬件设计务求CPU时钟尽可能的快;计算及管理能力尽可能的强;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的容量尽可能的大;各种计算机外设的配接尽可能的详尽等等,特别是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机器,因为是一机多用户的管理系统,它的要求就更高了。相对而言,微控制器(MCU)俗称单片机,是一个单片集成系统,它将这些或那些计算机所需的外设,诸如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端口以及有关的子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上。从硬件上,单片机系统与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是无法比拟的。但是,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对其最终具体应用是一清二楚的,它的使用环境相对是单一固定的。所控制的过程的可预见性为分时系统思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具体一点就是:虽然单片机的CPU速度较低,但其任务是可预见的,这样作业调度将变得简单而无须占用很多的CPU时间,同时“时间片”的设计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因此可变得很有效。

一、单片机分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往往是一个嵌入式的控制系统,因此目前绝大部分的单片机系统还是一实时系统。能够真正体现分时系统的设计思想的往往是那些多路重复检测控制系统。即便是在这些多路重复检测控制系统中,它的实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了分时系统设计思想,但其及时

[1] [2] [3]

篇9:浅论“天人合一”思想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学”热的兴起,许多古代先哲的思想,又成为人们溯本追元,津于探讨的话题,在崇尚和谐,尊重自然的今天,“天人合一”这一我国传统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不同行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重视。今天小子就跟着这个风,妄谈一下自己对于“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理念的浅薄理解。

与西方文化强调的人们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不同。由于承袭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彻之入骨、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据有关专家考证,“天人合一”理论源于商周,兴于春秋,善于宋明。虽然我国古代也有“天人相分”的观念,但远不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深远。依据传统儒家观点来看,“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构成人类社会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本原,人性、人心以“天”为本。人心又细分“四瑞”,分别是:“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并且“人皆有之”,“天之所与我者”。就是说,人们自呱呱坠地的同时,其心中就秉承了这“四瑞”,所以人性本善。正如《三字经》开篇言:“人之初 性本善”。随着人们在后天成长过程中,由于很多人受到各种名利及欲望的蒙蔽,无法显现自己本来固有的道德行为本原,而有了善恶、贤愚的划分,即所谓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外界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做到“求其放心”,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的一种自觉地履行各种道德原则的境界,实现个体与共体,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自然的统一,以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能和谐共存。实现个体与共体,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自然的统一,以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能和谐共存,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道家文化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儒家,待小子有机会另谈。)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对诸如自然、社会、道德、审美意识等都有其深远的影响。在下希望从管理角度姑且冒昧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斧正一二。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发展到宋明时期 “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使差别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发展的顶峰,也最能代表儒家道德思想的精华。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扬这种“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人之所以爱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同类感”。人与人同类“一体”,才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一体之仁”。如果把这个思想放到企业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该明白,员工无论亲疏,职位无论高低,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博爱无别,尊重不同岗位员工的付出和劳动。久而久之,员工会深切体会到企业领导的关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古军事家讲求“攻心为上”,作为现代经营者,则应该提倡“大爱无疆”,员工自然会增加与企业的“同类感”,在工作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10: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引言

建筑美学属于一门理论课。尽管“建筑”在先,“美学”在后,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建筑的侧重点是明确的。对学习建筑来说,经过几年系统训练基本上能形成从结构、材料、环境、造价等角度审视建筑的专业习惯:对非建筑专业的来说,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也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形成体系。有没有建筑美学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影响什么,但换个角度看就值得深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对城市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建筑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据有关方而统计,我国的建筑总量己达全世界建筑总晕的50%以上,各种流派、各类风格的建筑应运而生。

1.现代建筑设计美学思想倾向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有关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具有价值独特的科学与人文两重性即建筑语汇所表达的意义建立在整个建筑功利性空间系统的基础上,空间系统之存在是实用功利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因此,建筑美学价值的独特性表现在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这是其他一切艺术所不具备的:建筑美学价值的另一方面就是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术美学价值的共性,具有感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切艺术所共有的多元化的人文特色,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建筑应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建筑设计应遵循适用与关观的原则。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2.现代建筑设计中美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刨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间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体。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艺术刨作。无论是拼贴,是变异,抑或是残缺,奇险,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非和谐”意识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例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将拼贴正式引入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筑波中心是典型事例。他将历史上和当代的烈度,罗曼诺,米开朗基罗,穆尔,霍来因等很多人的片断从原来的文脉中撕拉出来,进行了转换和拼贴,构成了一个相互撞击的新系统,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师的梦想成为可能。艺术的作用表现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使生活的爆满,从感性上体验自然和人生的韵律和诗意。这时候的建筑界逐渐形成了“反形式美学”“高技美学”“生态美学”和“可维持发展的美学”为代表的新兴建筑美学体系。总之,孕育着一个文化背景的建筑,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建筑,既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文化传统,人义精神,同时也以其自身诠释着美的概念,建筑丰富的语言中裹着的是让人无尽的回味。

3.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

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

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

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结束语

通观建筑美学的种.种理念,人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美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听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等等许多因素,义融合了技术、理念、环境、审美的主动者与被动者等等方面于一体。展望未来的建筑美学观,它必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美学观。融合系统论、环境学与生态美学等多种学科,把自然、生态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和谐作为审美的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美学观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必将成为建立在广义基础上的审美价值标准。

参考文献

[1]建筑美学的人文趋向,冒亚龙,<重庆建筑》,第6期相.

[2]试论现代高层建筑美学的内在和外在标准,谭汇川,赵翰文,‘工程建设与设计》20,第7期.

[3]析读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谢雪甜,‘艺海》年,第3期.

篇11:论天人合一思想在全球化中的价值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全球化中的价值

全球化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异化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天道观为重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以人道观为重的儒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

作 者:夏路 XIA Lu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4) 分类号:B21 关键词: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全球化  

篇12: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归纳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归纳法中的归纳思想,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归纳法的本质;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了解归纳法在题目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反思,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归纳思想的精髓,并在将来能够应用到实际中.通过对归纳法的深入探究,本文阐述了归纳思想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具体讲解了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归纳法,最后,还提及了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价值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数学方法的、偏向于推理和证明的方法.归纳法是连接无限与有限的一座桥梁,是数学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进展.在面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题目时,使用数学归纳法或许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这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此同时,归纳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要求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认真地思考以及严谨地推理去发现事物的规律或原理.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分析能力和推理也能有所改善.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不仅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领悟归纳法中所蕴含的思想,并能灵活的.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二、数学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归纳法注重锻炼逻辑和推理,因此它的思维步骤非常明确.它的第一步能够奠定全局的基础,是进行推理、证明的重要部分,需要保证当前命题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通过对当前命题的观察、分类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第二步着重点在于推理.需要保证命题的延续性,即这一命题能够随着参数的改变能够进行无限的延伸.这两个步骤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而关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归纳法,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三、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困难及应对措施

归纳法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质,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向不到的问题.其中,可能会因为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归纳思想,进而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法.这一问题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归纳法连接了有限和无限两个概念,导致学生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与困难.在对有限的概念进行证明时,较为简单.直接将数字带入题中,即可得出清晰明的结果.但在假设进行无限证明时,学生也许很难理解为何要进行这一步,也无法理解这样的证明与其他过程的联系在哪里.而最后一步的证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当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归纳的思想时,则难以随着题目的改变而做出灵活的应变,更加难以看到题目的实质,找出题目与归纳法的关系.在遇到这种问题时,老师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无法表述的更具体,可以建立具体的模型或者动画演示.比如,“多骨诺牌效应”这一数学模型.通过演示,向学生展示归纳中的递推关系,让同学们了解归纳法的实质,从而真正领悟归纳思想,能够将数学归纳法灵活的运用在各类题目中.

四、结语

通过文中分析可得,归纳法是一门抽象地、有效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方法,也是一门能够直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的方法,在数学这门严谨且复杂的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希望教学者能够重视这种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懂的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更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归纳法中所蕴含的归纳思想,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与此同时,本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并不能囊括所有的情况,希望广大教学者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善.希望教学者能够不断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相关文章:

1.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

3.中间件思想在嵌入式GIS设计中的应用

4.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5.新课标下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6.建模思想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7.杜甫诗歌中的失对现象

8.浅析精益思想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论文

9.诗歌《夜思》

10.软件工程思想在信息系统开发的问题的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