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

2025-02-11 07:49: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o100l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

篇1: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

卷四·翰苑亲近

作者:洪迈

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诗,叙翰苑之亲近云:“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毬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樽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盖唐世宫禁与外廷不至相隔绝,故杜子美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又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而学士独称内相,至于与命妇分庭,见贵主冠服、内人黛妆,假仙倡以佐酒,他司无比也。

译文

作者:佚名

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诗,叙述翰林院与皇帝的亲密,说:“展朝兴庆宫,春预柏梁妾,隔座贵官雾,对面太子院,公主冠动摇,亲王丰马乱,首饰放光芒,官服杂一片,球拥桃花马,竹杯把酒按,银带太监服,高眉宫女艳,除灾东城下,踢肉曲水畔,杯中分御酒,宫伎歌不断,”可知唐朝宫院与外朝从不隔绝,所以杜子美的`诗说:“门外宫妃垂紫袖,同看皇座肃朝仪。”又说:“舍人退朝收奏本, 宫女并封近御席。”但只有学士被称为内相,至于和贵夫人对坐,和公主相建,见宫女装束,用官伎陪酒,别的部门是比不上的。

篇2:搜神后记·卷四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的原文及翻译

卷四

作者:陶渊明

晋时,东平冯孝将为广州太守。儿名马子,年二十余,独卧厩中,夜梦见一女子,年十八九,言:“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今已四年,为鬼所枉杀。案生录,当八十余,听我更生,要当有依马子乃得生活,又应为君妻。能从所委,见救活不?“马子答曰:“可尔。“乃与马子克期当出。至期日,床前地,头发正与地平,令人扫去,则愈分明,始悟是所梦见者。遂屏除左右人,便渐渐额出,次头面出,又次肩项形体顿出。马子便令坐对榻上,陈说语言,奇妙非常。遂与马子寝息。每诫云:“我尚虚尔。“即问何时得出,答曰:“出当得本命生日,尚未至。“遂往厩中,言语声音,人皆闻之。女计生日至,乃具教马子出己养之方法,语毕辞去。马子从其言,至日,以丹雄鸡一只,黍饭一盘,清酒一升,醊其丧前,去厩十余步。祭讫,掘棺出,开视,女身体貌全如故。徐徐抱出,著毡帐中,唯心下微暖,口有气息。令婢四人守养护之。常以青羊乳汁沥其两眼,渐渐能开,口能咽粥,既而能语。二百日中,持杖起行,一期之后,颜色肌肤气力悉复如常,乃遣报徐氏,上下尽来。选吉日下礼,聘为夫妇。生二儿一女:长男字元庆,永嘉初,为秘书郎中;小男字敬度,作太傅掾;女适济南刘子彦,征士延世之孙云。

干宝字令升,其先新蔡人。父莹,有嬖妾。母至妒,宝父葬时,因生推婢著藏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经十年而母丧,开墓,见其妾伏棺上,衣服如生。就视犹暖,渐渐有气息。舆还家,终日而苏。云宝父常致饮食,与之寝接,恩情如生。家中吉凶,辄语之,校之悉验。平复数年后,方卒。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寤,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

晋太元中,北地人陈良与沛国刘舒友善,又与同郡李焉共为商贾。后大得利,焉杀良取物。死十许日,良忽苏活,得归家。说死时,见友人刘舒,舒久已亡,谓良曰:“去年春社日祠祀,家中斗争,吾实忿之,作一兕于庭前,卿归,岂能为我说此耶?“良故往报舒家,其怪亦绝。乃诣官疏李焉而伏罪。  襄阳李除,中时气死。其父守尸。至于三更,崛然起坐,抟妇臂上金钏甚遽。父因助脱,既手执之,还死。妇伺察之,至晓,心中更暖,渐渐得苏。既活,云:“为吏将去,比伴甚多,见有行货得免者,乃许吏金钏。吏令还,故归取以与吏。吏得钏,便放令还。见吏取钏去。“后数日,不知犹在妇衣内。妇不敢复著,依事咒埋。

郑茂病亡,殡殓讫,未得葬,忽然妇及家人梦茂云:“己未应死,偶闷绝尔,可开棺出我,烧车缸以熨头顶。“如言乃活。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都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长,年二十,侍从在厩中,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会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昼见,衣服薰春殊绝,遂为夫妻,寝息衣皆有污,如处女焉。后仲文遣婢视女墓,因过世之妇相闻。入厩中,见此女一只履在子长床下。取之啼泣,呼言发冢。持履归,以示仲文。仲文惊愕,遣问世之:“君儿可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问,儿具道本末。李、张并谓可怪。发棺视之,女体已生肉,姿颜如故,右脚有履,左脚无也。自尔之后遂死,肉烂不得生矣。“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涕泣而别。  魏时,寻阳县北山中蛮人有术,能使人化作虎。毛色爪牙,悉如真虎。乡人周眕有一奴,使入山伐薪。奴有妇及妹,亦与俱行。既至山,奴语二人云:“汝且上高树,视我所为。“如其言。既而入草,须臾,见一大黄斑虎从草中出,奋迅吼唤,甚可畏怖。二人大骇。良久还草中,少时,复还为人,语二人云:“归家慎勿道。“后遂向等辈说之。周寻得知,乃以醇酒饮之,令熟醉。使人解其衣服及身体,事事详悉,了无他异。唯于髻发中得一纸,画作大虎,虎边有符,周密取录之。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说本末云:“先尝于蛮中告籴,有蛮师云有此术,乃以三尺布,数升米糈,一赤雄鸡,一升酒,授得此法。“

魏清河宋士宗母,以黄初中夏天于浴室里浴,遣家中子女阖户。家人于壁穿中,窥见浴盆中有大鼋。遂开户,大小悉入,了不与人相承当。先著银钗犹在头上。相与守之涕泣,无可奈何。出外去,甚驶,逐之不可及,便入水。后数日,忽还。巡行舍宅,如平生,了无所言而去。时人谓士宗应行丧,士宗以母形虽变,而生理尚存,竟不治丧。与江夏黄母相似。

译文

作者:佚名

晋朝时,东平有一个人叫冯孝,将要去任广州太守。他的儿子名字叫马子,年龄二十来岁。有一天马子独自在马棚里睡着了,夜间在梦中见到一个女子,年龄十八九岁。那女子说:“我是前任太守北海人徐玄方的女儿,不幸早早夭折,死亡至今已经有四年了,是鬼把我冤杀的。按阴间生死簿的记录,我应该活到八十来岁。如果我听凭生死簿的记录再活过来,就要依靠遇到一个叫马子的人才能生还,还要成为这个人的妻子。你能够答应我的托付,把我给救活吗?”马子回答道:“可以。”于是。她就与马子定下了把她救出阴间的日期。到了商定的那天,马子在床前发现有头发正好嵌在地平面里,就叫人来扫去,头发却越扫越分明,他才顿时想起这是自己所梦见的那个女子的头发。于是他就叫左右的人离开房间,地上就渐渐地显露出了那女子的前额,随后显露出头部面容,接着又显露出双肩、颈项和整个身躯。马子就让她在对面的矮床上坐着,那女子诉说的话语,非常神奇美妙。于是那女子就同马子一起睡觉休息,还反复告诫马子说:“我现在还只是一个虚幻的`人。”马子随即问她什么时候能够走出阴间,那女子回答说:“要等到我的生日那天才能出来,现在还没有到时间。”于是那女子就到马棚里去了,她说话的声音,马子的家人都听见了。那女子计算自己的生日到了,就把自己如何出来和养护的方法全部教给马子,交代完毕之后就辞别而去。马子依照那女子的交代,到了女子的生日这天,用一只红公鸡、一盘黄黏小米饭、一升清酒,在她埋葬的坟前也就是离马棚十来步的地方祭祀。祭祀仪式完成后,挖出棺材,打开一看那女子的身体容貌完全和生前一样。马子慢慢地把她抱出来,安置在毡帐中,此时她的心口下有微弱的体温,嘴里有了气息。马子叫四个婢女守护和养护那女子,时常用青羊的乳汁滴在她的双眼上,她的眼睛就渐渐地可以睁开了,嘴里也能喝稀粥了,进而能够说话了。这样经过了二百天,那女子就能够手持拐杖起来行走了。经过一年之后,那女子的脸色、肌肤、气力全都恢复了正常。于是马子就派家人把情况告知徐家,徐家上下所有人全都来到马子家,选择良辰吉日下了聘礼定了亲,两人结为了夫妻,他们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名叫元庆,在永嘉初年官至秘书郎中;次子名叫敬度,官至太傅掾;女儿嫁给了济南的刘子彦,据说他是不愿意应朝廷征召去当官的征士刘延世的孙子。

干宝,字令升,其祖先是新蔡县人。他的父亲干莹,有一个很宠爱的小妾。他的母亲对此非常嫉妒,在干宝的父亲去世下葬的时候,因此而把这个小妾推进墓坑活埋了。干宝和兄弟们那时年纪都很小,没有留意到这事。过了十年之后干宝的母亲去世,打开父亲的坟墓合葬进去,却看见父亲的小妾伏在棺材上,所穿的衣服还与生前一样。干宝上前探视发觉她的身子还有体温,渐渐地又有了气息,就用车子把她运回家,过了一整天就苏醒了过来。小妾说在坟墓里干宝的父亲经常给她饮食吃,与她一起睡觉拥抱,恩爱之情和生前一样。家中所发生的吉利和不吉利的事情,小妾都一一说得出来,检验起来都很灵验。小妾平稳康复了数年后才去世。干宝的哥哥也曾患病气绝身亡,但身体多日不凉,后来又活过来了,他说看到了天地之间鬼神的事情。他就像从睡梦中醒来,自己不知道曾经死过。

襄阳郡有个叫李除的人,染上了时气病死去了。他的妻子为他守灵,到了三更时分,他突然坐了起来,飞快地夺取妻子手臂上的金手镯。妻子因此急忙脱掉手镯,虽然他手握着了手镯,但又死过去了。妻子守候观察丈夫,刚到天亮时,丈夫的心口变得暖和起来,渐渐地得以苏醒。丈夫既已活了过来,对妻子说:“我被鬼卒带去阴间,那里与我同样的人很多。我看见有的人贿赂鬼卒得以免死,就许诺把金手镯送给鬼卒。鬼卒答应我生还,所以我就回来拿金手镯送给了鬼卒。鬼卒得到了金手镯,就把我放了回来。我看见鬼卒得了金手镯后就离开了。”以后的几天里,丈夫不知道金手镯还在妻子的衣袋里。但妻子不敢再戴上它,就依照丈夫讲述的事发誓把金手镯埋掉了。

郑茂患病死亡,已经殓完了尸体放进了棺材,还没有下葬。忽然他的妻子以及家人都梦见郑茂在说:“我还不应该死亡,只不过是偶然胸闷憋断了气而已,可以打开棺材把我弄出来,把烧热的车釭用来热敷我的头顶。”家人照着做了之后,他果然就活过来了。

魏朝时期,寻阳县北山中的土著人有一种法术,能把人变成老虎,其皮毛、花纹、爪子和虎牙,都与真老虎一样。乡里一个叫周畛的人有一个奴仆,被主人派进山中打柴。这个奴仆有妻子和一个妹妹,也与他一同进山去。进入山中,奴仆就对她们两人说:“你们暂且爬到高大的树上去,看我所做的行为。”两人就按照他的话爬上了树,奴仆随即钻进了草丛之中。不一会儿,只见一只大黄斑纹老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凶猛快捷大声吼啸,让人非常恐惧害怕,她们两人惊恐万状。老虎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草丛中去,不一会变回人形。奴仆对她们两人说:“回到家中切不可对别人说这事。”但后来她们还是向同辈人说出了这事。周畛很快就知道了,就用烈酒叫奴仆喝,使奴仆喝得烂醉。周畛叫人解开奴仆的衣服直至赤身裸体,对其所有的衣服和身体各部位仔细察看,没有发现一点异常。唯一在奴仆的发髻中发现一张纸,上面画有老虎,老虎旁边有符咒,周畛偷偷拿去抄录下来。奴仆醒来后,周畛就叫来盘问。奴仆见事情已经暴露,于是才说出了来龙去脉:“以前我曾经在土著人中去买粮食,有个土著法师说有这种法术。于是我就用三尺布、数升祭神的精米、一只红公鸡、一升酒,换得他传授了这种法术。”

魏朝时期清河国人宋士宗的母亲,于黄初年间的一个夏天在浴室里洗澡,叫家中的儿女们把门窗都关上。家人通过墙壁上的小孔窥视,看见浴盆的水中有一只很大的鳖。于是就打开房门,全家老少一同走进房间,只看见浴盆中的母亲已完全不是人的模样,只是原先的银钗还插戴在头上。全家人你看我我看你守着浴盆哭泣,不知道怎么办。变成大鳖的母亲爬到屋外去,走得很急速,全家人都追赶不上,大鳖就进入了河水中。几天之后,大鳖忽然回来,围绕着房屋住宅边走边看,就像往常一样,什么话都没有说就离开了。当时的人们都说宋士宗应该举办丧礼,而宋士宗以母亲身形虽然改变但生命还存在为由,就是不举办丧礼。这件事与江夏郡一个黄姓人的母亲很相似。

篇3:搜神后记·卷四·野史原文及翻译

野史杂说,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类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而士大夫颇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魏泰《东轩录》云:“真宗次澶渊,语寇菜公曰:‘虏骑未退,何人可守天雄军?’公言参加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杯’,且曰:‘参政勉之,回日即为同列也。’王驰骑入魏,越十一日虏退,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云王公数进疑词于上前,故莱公因事出之。于按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时莱公为次相,钦若为参政;闰九月,钦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罢政;三年,莱公罢相,钦若复和枢密院,至天禧元年始拜相,距景德初元凡十四年。

其二事者,沈括《笔谈》云:“向文简拜右仆射,真宗谓学士李昌武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敏中应甚喜。’昌武退朝,往候之。门阑悄然。明日再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存中自注云:“向公拜仆射,年月未曾考于国史,因见中书记,是天禧元年八月,而是年二月王钦若亦加仆射。”予按真宗朝自敏中之前拜仆射者六人:吕端、李沆、王旦皆自宰相转,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张齐贤以故相拜,王钦若自枢密使转。及敏中转右仆射,与钦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昌武者,宗谔也。

其三事者,存中《笔谈》又云:“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渭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某自小私带可服,候还京别赐可也。’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近侍速易之,遂得尚衣御带。”予按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四年,幸河中,丁谓皆为行在三司使,未登zf。七年,幸亳州,谓始以参知政事从。时辅臣六人,王旦、向敏中为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皆在谓上,谓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即不与此说合。且既为玉带,而又名‘比玉’,尤可笑。魏泰无足论,沈存中不应尔也。“越十一日”,一作“越七日”。

译文

野史杂说,大多数是得自传闻和由好奇的人饰粉的,所以故事多失实,虽是前辈也不能免除此弊,然而士大夫价却很相信它。现且拈出真宗朝三件事,如下:

魏泰《 东轩录》 说:“真宗驻军澶渊(今河南灌阳市南〕  ,对寇莱公(准)说:“辽兵不退,谁可以固守天雄军?”寇莱公说参知政事王钦若可以。回到住处立刻在行营中召见王钦若,告诉他真宗的.意旨,给他敕书就让出发,王钦若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寇莱公就忙斟大杯让王钦若喝酒,名为‘上马杯’,并且说:“请参政好自为之,回来时咱们就是同列了。”王钦若快马进入魏州,到第十一天辽兵退去,于是便召他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人说王钦若屡次在真宗面前说寇莱公坏话,所以寇莱公借个事由把他排挤出去。我考察澶渊这次战役是在真宗景德元年九月,当时寇莱公是副宰相,王钦若是参知政事;闰九月,王钦若任天雄军长官。景德二年四月,罢免参知政事;景德三年,寇莱公免相,王钦若又任枢密使,至直宗天禧元年才任宰相,距离景德元年整整十四年。

第二件事:沈括《 梦溪笔谈》  说:“向文简公任右仆射,真宗对学士李昌武说‘我从登墓以来,还没有加封过仆射,向敏中一定很高兴。’李昌武退朝,去看望他,见门很寂静。第二天报告了皇帝,真宗笑着说‘向敏中真恬淡,经得起大官。’”沈括自注说:“向君任仆射,年月未曾载于国史,因见内中一书犊,知是真宗天禧元年八月,而这年二月王钦若也加仆射。我考察在真宗朝,和敏中前边任仆封的有六个人:吕端、李沉,王亘都是从宰相升的,陈尧史因罢免枢密使转封,张齐贤因系旧宰相加封,王钦若从枢密使迁封。到向敏中升右仆射,是与王锐若封左仆射同一天下的制书,当时李昌武已死四年,李昌武就是李宗详。

第三件事:沈括《 梦溪笔谈》  又说:“这时丁晋公(谓)跟随真宗出游,封泰山礼毕,诏命给辅弼大臣玉带。当时辅臣有八个人,皇帝行宫抵候库只有七条玉带,尚衣署有玉带,名叫‘比玉’,价值几百万,真宗想让它凑足数目,丁晋公想得到它,而地位在七人之下,估计轮不到自已,就告诉有关官员:“我有私人小玉带可以使用,等回京再另给我吧!”等各辅臣都得到了玉带,丁晋公的玉带才有一指宽,真宗回看近臣,命令赶快给丁晋公换上,丁谓遂得到了尚衣署的御带。”我考真宗景德元年,真宗巡游西京(今河南洛阳市),大中祥符元年,巡游泰山,四年,到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薄州镇),丁谓都是行宫的三司使,并未进入zf。七年,真宗游毫州(今安徽毫县),丁谓才以参知政辛职务相随,当时辅弼大臣六个人,王旦、向敏中是宰相,陈尧臾是枢密使,地位都在丁谓之上,丁谓下边还有枢密副使马知节。就不与这个说法相合。况且既是玉带,而又叫‘比玉’,尤为可笑。魏泰不值一谈,沈存中可不该如此。(“越十一日’,一作“越七日。〕

篇4:搜神后记·卷四·牛米原文和翻译

卷四·牛米

作者:洪迈

燕慕容皝以牛假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参军封裕谏,以为魏、晋之世,假官田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不取其七八也。予观今吾乡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主牛者,取其六,谓之牛米,盖晋法也。

译文

燕国慕容馨把牛借给贫苦农民,让他们租种苑囿中的上地,收高租十分之八;自己有牛的,牧十分之七。参军封裕劝阻,以为魏、晋时候,租种官田和使用官牛的,收租不过十分之六,自己有牛的',双方各取一半。沐收十分之七或八。现在我们乡的风俗,用佃户耕田,收租十分之五,使用主家耕牛的,收粗十分之,名为‘牛米’,这乃是晋朝的制度。

篇5:搜神后记·卷四·晋文公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晋文公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晋公子重耳自狄适他国凡七,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皆不礼焉,齐醒公妻以女,宋襄公赠以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纳之,卒以得国。卫、曹、郑皆同姓,刘、宋、秦、楚皆异姓,非所谓“岂无他人,不如同姓”也。晋文公卒未葬,秦师伐郑灭滑,无预晋事,晋先轸以为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背秦大惠,使襄公墨衰绖而伐之。虽幸胜于殽,终启焚舟之战,两国交兵,不复修睦者数百年。先轸是年死于狄,至孙縠而诛灭,天也。

译文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从狄地开始逃亡,历经七个国家,卫国成公、曹国共公、郑国文公对他都不以礼相待。齐国桓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作妻子,宋国裹公赠送他马匹,楚国成王设宴招待他,秦国穆公接纳他,最后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卫国、曹国、郑国的国君与重耳都是同姓,齐国、宋国、秦国、楚国的.国君并非是重耳同姓,同姓之国对他也不以礼相待,异姓却能做到这一点,这证明“异姓不如同姓”的说法是错误的。晋文公死后还没有埋葬,秦国进攻郑国灭掉滑国,本来这和晋国无关,晋国大臣先轸却认为,秦国竟然在晋国大丧之际,不派人来吊念,反而讨伐晋国的同姓国,因为背弃了秦国以前的恩惠,让晋襄公穿着孝服讨伐秦国。这场战斗虽然晋国侥幸在淆地战胜,终于导致焚舟之役,两国交战,这种状态持续了数百年。先轸有一年死于和狄人交战中,到他的孙子先縠,而被诛灭宗族,这是天意啊。

篇6:搜神后记·卷四·凤毛原文及翻译

卷四·凤毛

作者:洪迈

宋孝武嗟赏谢凤这子超宗曰:“殊有凤毛。”今人以子为凤毛,多谓出此。按《世说》,王劭风姿似其父导,桓温曰:“大奴固自有凤毛。”其事在前,与此不同。

译文

作者:佚名

宋孝武帝赞誉谢凤的儿子谢超宗说:“真有凤毛。”现代人称儿子为凤毛,大多认为出自这里。考《  世说新语》,王动的神采仪容很象他父亲王导。桓温说:“大奴就是有凤毛。”这事还在前,与孝武帝的话不一样。

篇7:搜神后记·卷四·王文正公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王文正公的原文及翻译

卷四·王文正公

作者:洪迈

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相,无一不预。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决去。及其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魏野赠诗,所谓“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君子爱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欧阳公神道碑,悉隐而不书,盖不可书也。虽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云。

译文

作者:佚名

宋真宗大中祥符以后,凡是所谓的天书礼文、宫观的`典册、祭祀天地、巡幸各地、吉祥瑞符、歌功颂德等事情,文正公王旦身为宰相,都参预其事。王旦做官自侍部到太保,他自知得罪了不少士大夫,但却患得患失,不能断然辞职而去。到他临终前,才想剃发为僧并要求在自己死后身穿僧服入处,这于事何补?隐士魏野曾赠王旦诗说:“西祀东封念已了,好夫相伴赤松游”,真可以称得上是君子爱人以德,其中所含的鉴戒之意也是很深远的。欧阳修先生在作神道碑文时,上述之事一点也没有写,大概他认为不能写。文正公王旦虽然公正清廉,后人也不能议其是非,但他也只不过是象汉代的张禹、孔光、胡广之类的人罢了。

篇8:《搜神后记·卷四·府名军额》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府名军额》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卷四·府名军额

作者:洪迈

雍州,军额曰永兴,府曰京兆,而守臣以“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结衔。镇州,军额曰成德,府曰真定,而守臣以“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结衔,政和中,始正以府额为称。荆州,军额曰荆南,府曰江陵,而守臣则曰“知荆南”,通判曰“通判荆南”,自余掾幕县官则曰“江陵府”,淳熙四年,始尽以“江陵”为称。孟州,军额曰河阳三城,无府额,而守臣曰“知河阳军州事”。陕州无府额,而守臣曰“知陕州军府事”,法令行移,亦曰“陕府”。

译文

作者:佚名

雍州,军名为永兴,府为京兆,镇守该地的长官以“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为头衔。镇州,军名为成德,府为真定,而镇守该地的长官以“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为头衔,徽宗政和年间,才正式用府名为称号。荆州,军名为荆南,府为江陵,而镇守该地的'长官被称为“知荆南”,通判被称为“通判荆南”,其余椽属幕僚县官被称为“江陵府”。幸宗淳熙四年,才都称为“江陵”。孟州,军名为河阳三城,没有府名,镇守该地的长官被称为“知河阳军州事”。肤州无府名,而镇守该地的长宫被稗为“知陕州军府事”,法令行文也称为“陕府”。

篇9:搜神后记卷四南夷服诸葛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南夷服诸葛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洪迈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赍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译文

作者:佚名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时,南中地区各郡反叛,丞相诸葛亮率军征讨,反叛首领为当地人所佩服的.孟获,和诸葛亮打了七次仗,被擒获七次,最后心悦诚服地说:“先生真是有天助之威,南中之人再也不敢反叛朝廷了。”《三国志蜀志》中所记载的,只是蜀汉时期的事。我大宋朝太宗淳化年间,李顺在蜀地反叛朝廷,招安使雷有终派遣嘉州(今四川乐山一带)士人怡显出使到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到了姚州(今云南大姚),当地节度使赵公美捧着国书出来迎接,他对辛怡说:“去南诏的路上有条河叫泸水,蜀汉时武侯诸葛亮先生告诫说:‘如果不是进贡或征讨,就不能渡过这条河;假如一定要过,就必须祭祀,然后才可以登舟过河。’现在,我已派本部将士带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摆下酒肉,请求先祭祀之后再渡河。”由此可见,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当初一样。唉,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英明啊!此事见于辛怡所作的《云南录》中。

篇10:搜神后记·卷四·宁馨阿堵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宁馨阿堵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宁馨”、“阿堵”,晋宋间人语助耳。后人但见王衍指钱云:“举阿堵物却。”又山涛见衍曰:“何物老媪生宁馨儿?”今遂以阿堵为钱,宁馨儿为佳儿,殊不然也。前辈诗“语言少味无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其意亦如此。宋废帝之母王太后疾笃,帝不往视,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观此,岂得为佳?顾长康画人物,不点目睛,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犹言“此处”也。刘真长讥殷渊源曰:“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谓桓温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王导与何充语曰:“正自尔馨。”王恬拨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促人臂。”至今吴中人语言尚多用宁馨字为问,犹言“若何”也。刘梦得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盖得其义。以宁字作平声读。

译文

“宁馨”、“阿堵”是晋、宋时候的'语助词。后代人但见王衍指着钱说:“搬掉阿堵物。”又山涛见王衍时说:“什么老婆婆生了个宁舞儿?”遂把阿堵当成钱,宁馨儿当成佳儿。实际上不是的。前代人诗:“语言少滋味因为没阿堵,冰雪中相看顾只有此竹君。”又:“家无阿堵物,门有宁落儿”,意思也是这样。宋废帝的母亲王太后病重,废帝不去看问。王太后大怒对陪侍的人说:“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看看这句话,怎么能是佳儿?顾长康(恺之)画人物,不点眼珠。他说:“写真传神全在阿堵中。”犹说“此处”啊。刘真长(切讽刺殷渊源(浩)说:“庄家儿,也学别人作尔馨语。”又对桓温说:“如馨地怎么能用武力求取胜利?”王导对何充说:“正自尔馨。”王恬拔开王胡的手说:“冷似鬼手馨,强力来捉人臂膀。”到现在吴地的语言还多用宁馨二字作问答,犹说“如柯这样”啊!刘梦得(禹锡)诗:“伪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得到真义,他把宁字当平声字用。

篇11:搜神后记卷四诗中用茱萸字的原文及翻译

卷四·诗中用茱萸字

作者:洪迈

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予观唐人七言,用此者又十余家,漫录于后。王昌龄“茱萸插鬓花宜寿”,戴叔伦“插鬓茱萸来未尽”,卢纶“茱萸一朵映华簪”,权德舆“酒泛茱萸晚易曛”,白居易“舞鬟摆落茱萸房”,“茱萸色浅未经霜”,杨衡“强插茱萸随众人”,张谔“茱萸凡作几年新”;耿湋“发稀那敢插茱萸”,刘商“邮筒不解献茱萸”,崔橹“茱萸冷吹溪口香”,周贺“茱萸城里一尊前”,比之杜句,真不侔矣。

译文

刘梦得(  禹锡)说:“诗里使用茱萸字样的,共有三人。社甫说:‘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说:‘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说:学他年少插茱萸’,三个人都用了,以杜甫为好。”我看唐人七言诗,用茱萸字样的,还有十多家,随便记在后面。王昌龄“茱萸插鬓花宜寿”,戴叔伦“插鬓茱萸来未尽”,卢纶“茱萸一朵映华簪”,权德舆“酒泛茱萸晚易曛”,白居易“舞鬟摆落茱萸房”,“茱萸色浅未经霜”,杨衡“强插茱萸随众人”,张谔“茱萸凡作几年新”;耿湋“发稀那敢插茱萸”,刘商“邮筒不解献茱萸”,崔橹“茱萸冷吹溪口香”,周贺“茱萸城里一尊前”,比起杜甫的句子,无法相提并论了。

篇12:搜神后记卷四张浮休书的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张浮休书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洪迈

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以无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亲害义,无所不有。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是时苏明允父子亦在焉,尝闻此语。”又有答孙子发书,多论《资治通鉴》,其略云:“温公尝曰:“吾作此书,唯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书十九年方成,中间受了人多少语言陵藉’”云云。此两事,士大夫罕言之,《浮休集》百卷,无此二篇。今豫章所刊者,附之集后。

译文

作者:佚名

张芸臾《 与石司理书》  一说:“最近到京城,要求拜见前辈官员,常听欧阳文忠公(修)、司马温公(光)、王荆公(安石)等人的议论,在道德文章方面为多,只有欧阳公多讲居官的事情。时间久了免不了就问他:‘凡是读书人来见先生,没有不想听道德文章的,现在先生教人最多的是居官的道理,这是我不明白的。’欧阳公说:‘不是这样,你是现时的人才,以后作官理政,就会知道。大凡文学只能使自己光彩,政事可以影响事物,我过去贬官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正在壮年,向往学习,想找《  史》 、《 汉书》  看看,公家私人都没有。无法打发日子,因此去取架上的旧案卷宗,反复阅读,见里边判冤枉判差错的,数不胜数,把理屈作为理直的,违反法律拘私情的',害死亲人破坏道义的,什么样的都有。臾陵是荒僻的小县,尚且这样,整个中国就可知道了。当时我对天发誓说:从此处理政事,不敢疏忽大意。’当时苏明允(沟)父子也在座:曾听到这话。”还有《  答孙子发书》 ,多谈论《  资治通鉴》,大略说:“司马温公曾说:‘我著此书,只有王胜之读完过,其余众官员,找此书想看,一页都没有读完,就打哈欠伸懒腰想睡觉了。这书经过十九年才写成,中问受到了多少人的语言糟踏”。这两件事,士大夫很少谈到,《  浮休集》 一百卷,没有这两篇,现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刊刻的《 浮休集》 附在了后面。

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搜神后记·卷五》原文阅读及翻译

2.搜神后记卷四南夷服诸葛的原文及翻译

3.《搜神后记·卷一·禹治水》原文译文

4.将苑·卷一·将器原文及翻译参考

5.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

6.《晋书》卷六十八原文及翻译

7.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8.《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

9.《幼学琼林·卷四·讼狱》原文阅读及翻译

10.逸周书·卷四·文政解的原文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搜神后记·卷四·翰苑亲近的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