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天天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姜春荣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嘎古的老婆怀孕三个月,长了满脸的脓疙瘩。不仅脸上长,嘴里也长,只能吃流食,吃了还差不多全都吐出来。请了郎中来看,说是火气,不碍事,多半怀的是男娃。
嘎古快有儿子了,心里高兴。有人给出了个偏方,套头母狼来,喝狼奶,研碎拉拉草根蘸着狼奶擦脸擦身子,没多久疙瘩就能消了去。
嘎古是远近闻名的猎手,打狼可是他的长项啊。当晚,他就擦起了猎枪。
一连下了四天的大雪。雪一停,嘎古装着狼套子、狼夹子,带了双筒猎枪出门了。近几年狼越打越少,有时候在山里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这不,嘎古背了三天的干粮,快吃完了却仍没看到狼的踪迹。
嘎古并不灰心。他打了好几只兔子, 回家剥了皮可以给老婆炖着吃。他留下一只没弄死,兔子的伤口不断滴着血。血腥味儿被风吹着,吸引了狼。嘎古突然就感觉到了狼的气息。
令嘎古怎么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三只狼。确切地说,应该是狼崽。三只刚出生没多久的狼崽,凭着本能开始爬出洞,朝洞外张望。
嘎古大喜过望。有了狼崽,还愁没有母狼?他挥动猎枪,三只狼崽怯怯地爬回洞中。解开背袋,嘎古一股脑将所有的机关都摆了出来。狼生性狡猾,可也比其他动物护犊子。
将狼套子、狼夹子小心地埋进雪里,嘎古又拿过遍布倒钩的锋利狼牙棒,裹了几层兔血,一层层冻成冰,扔在距洞不远的地方。
为自己掏了个雪窝子,嘎古蹲在里面,等着母狼的归来。不知不觉中,嘎古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被一声刺耳的狼嚎声惊醒。嘎古拎着猎枪跳出雪窝子,眼前赫然倒着一头母狼,绿幽幽的目光正瞪着他。无疑,这是母狼回来喂奶了,却误入了嘎古的圈套。看看母狼鼓胀的乳房和淌到地上的奶迹,嘎古心花怒放。
狼跳过了套子、狼牙棒,却踩中了狼夹子。这是嘎古的连环计。
为绝了母狼的念想,嘎古端起猎枪伸进了狼洞,抬手几枪,射死了三只小狼崽。等儿子出生,这狼皮子正可以为他缝小裤小袄。母狼发出几声惨烈的呼号。嘎古十分得意,还拎起死的狼崽子朝它晃了晃。将母狼捆好扛回家,嘎古又特制了一只笼子。狼的前腿被绑住,后腿一条已经断了,只剩一条腿的狼再也不能逞威风。狼肚子朝外,鼓胀的乳房贴近了笼子,想取奶,伸手拿碗即可,狼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性。
每天撸狼奶给老婆喝,又研了草根蘸奶给老婆擦脸。
喝了半个月,老婆却喝出了毛病。突然脸就肿胀起来,肚子也胀得难受。深更半夜,嘎古被老婆的号叫惊醒,赶紧打开灯看。褥子上一片嫣红,老婆要小产。
嘎古吓坏了,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套起大车,将老婆抱到车上,又捂上厚厚几层被子。
天亮才到达乡卫生院。孩子已经保不住了。
嘎古痛不欲生。老大夫叹气,问他最近给孕妇喝什么了,刚刚给孕妇验了血,她的血液中有一股致命的热毒,这是孩子保不住的根本原因。
嘎古从头到尾,将捕住母狼取奶的经过说了一遍。老大夫听罢,顿足叹息,指着嘎古说:“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射杀了狼崽子,尤其是当着母狼的面!那母狼对你满腔仇恨,恨不能一口吃了你,你居然还取它的奶?要知道,这种情绪能渗进血里啊,奶能好得了?那奶里有毒啊!”
嘎古惊呆了。原来,是那头母狼夺走了他的儿子!嘎古紧紧咬着牙,拳头攥得嘎巴直响。他准备回家后,马上就射杀那头母狼,将它做成皮褥子,天天压在身子下。
几天后,老婆出院了。嘎古拉着她回家,安顿好老婆,他伸手拿起挂在墙上的猎枪。可是,当他怒气冲冲地走到笼子前,只见那只母狼垂着头,身子都僵硬了。母狼咬断了一根铁条,半个身子探了出去,可它终究没有成功逃脱,铁条直直地插进了它的腹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近几年狼越打越少,嘎古在山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充分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之大。
B.找到狼崽,就相信母狼一定会来,作为一个猎狼高手,嘎古很了解母狼的习性,知道母狼爱自己的孩子。
C.为了即将出生的儿子,嘎古在大雪中耐心等待,失掉孩子后决定射杀母狼,这都表明他重男轻女的思想。
D.老大夫的话发人深思,让人想到词语“舐犊情深”;不仅人类,狼也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一种本能。
E.小说将狼的慈爱与人类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突出了主旨,发人深省。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嘎古的人物形象。(6分)
答:
(3)嘎古打兔子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
(4)对于小说的题目“狼奶”,有人认为改成“爱”比较合适。你认为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答案:
(1)BD [A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不是本文的重点。C项“表明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当。E项“狼的慈爱与人类的残忍”说法不妥,“狼的慈爱”说法绝对。]
(2)小说塑造了一位打猎技艺高超而又有些残忍的猎人形象。
①打猎经验丰富,技术高。他是远近闻名的猎手,用兔子的血腥味来吸引狼,他非常了解狼“护犊子”的本性,从而设下层层机关,最终捕到难捕的狼。
②对妻子和孩子充满爱。为了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他忍寒冒雪去打猎;为断母狼念想,好好提供狼奶,不惜射死三只狼崽;为给妻儿报仇,准备杀死母狼。
③自私残忍。为了自己的孩子,当着母狼的面杀死三只小狼,并且得意炫耀;妻子小产后,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却要杀死母狼来报仇。
(3)①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形象。说明嘎古打猎经验丰富,技术高。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兔子的血腥味引来了三只小狼崽,从而让嘎古猎到了难得的母狼。
③衬托狼的稀少、“狼奶”的难得,为下文为断母狼念想而杀死狼崽作铺垫。
(4)(示例一)用“狼奶”为题好。
①“狼奶”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就是按照“喝狼奶的原因--找母狼--挤狼奶--喝狼
奶--喝狼奶的恶果--母狼身亡”的顺序组织的。
②“狼奶”是联系嘎古和母狼的纽带,嘎古为了狼奶而射杀小狼崽,母狼用狼奶得以复仇。
③治病救人的良药变成有毒致命的毒药,“狼奶”的这一变化恰好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人类对动物无情滥杀的自私行为是要受到报复的,人类会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示例二)用“爱”为题好。
①本文就是一个由“爱”造成的悲剧。嘎古因为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射杀了小狼崽,母狼因为爱自己的狼崽而对嘎古充满了仇恨,从而造成了他们“两家”的悲剧。
②通过“爱”的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人类对动物无情滥杀的自私行为是要受到报复的,人类会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③爱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虽然方式不一,但内涵是一样的。
[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狼杀》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非常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充分展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D.刘小山与母狼的生死搏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叙事角度在人狼之间不断切换,营造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突显了人狼之间的仇恨。
E.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8.小说以“狼杀”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案:
7.D.E.(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C不得分。B.动作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完整,不仅“体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更表现了人残杀动物的可怕。A.杀小狼并不是因为狼稀少了,小说中也没有提及是刘老汉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这只是乡村人的蒙昧。C.这一喜一悲并在不展现人生的无常,而表现的是人类的残忍与仇恨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美好生活与自然的祥和平静。)
8.①狼杀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围绕人与狼互杀来展开事件。②以“狼杀”为标题,表面上写狼杀了人,但实际上暗示了大自然的报复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揭示了主题。
(4分。每点2分)
9.这样写好。因为①小说最后以补叙的方式写到了小山小时候喂小狼的经历,与前面小山追杀母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一只小狼从受人点滴恩惠表达感激到杀人报仇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升华了主题,发人深思。②小说最后的补叙更加鲜明地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贪婪与仇恨心理,当我们心中对自然充满善意的时候,自然和人一定会和平共处的。③描写小狼吃了小山给的花生,也懂得感谢,但与人之间还是保持了距离,这也提示我们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维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分。观点明确(好或不好)1分,原因解说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如只有观点而无解说,则观点不得分。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狼杀》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3:李汉荣《转身》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④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⑤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⑥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⑦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⑧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第①段加点词“打捞”是否可以换成“寻找”,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打捞”指的是将沉在水里的人或物找着取上来,此词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又具有形象性.同时,与前句中“人海”呼应.
(2)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流水声悦耳动听.
(3)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
(4)下列对本文几处描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A.第③段中对“少女”“少妇”“老者”的描写都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勾勒,而第④段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描写对“年轻人”进行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他”文雅谦和。体现了作者选材的详略得当。
B.⑤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不敢与外人接触。
C.第⑥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D.④⑤⑥段是详写,具体描写了作者与年轻乘客、秦岭女孩、和中年乞丐邂逅(短暂相遇)的经历。而⑦⑧两段是略写,点出人生“一转身”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对前文详写的拓展。
E.全文对不同场景下的“转身”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点面结合中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
(5)简析⑦⑧两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 第⑦段重在表现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抒发作者的无奈.
第⑧段重在表现和抒发作者对瞬间发生改变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
(6)结合全文,概括“转身”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转身”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借助不同场景中“转身”的描写,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使文章结构严谨.反复点题,突出中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 。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赏析作品内涵.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1)作答本题一是要理解“打捞”的意思,二是要分析语境,注意前句“在人海里”.
(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首先要分析句子采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采用这种手法表现的内容.
(3)分析该题,首先注意句中的“但”,表示转折,也就是说句子有两层意思.根据前文语境“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可知,前半句的意思是: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的意思是: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
(4)BE B中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下文“秦岭女孩”的自然美做铺垫,“不敢与外人接触”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E.“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错,作者重点是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
(5)分析句子的情感,要注意分析句子的内容.第八段与第七段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多了一种不舍知情.
(6)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的表层义和隐含义,“转身”本来是指时间短,文中指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
小说标题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本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据此回答.
答案:
(1)“打捞”指的是将沉在水里的人或物找着取上来,此词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又具有形象性.同时,与前句中“人海”呼应.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流水声悦耳动听.
(3)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
(4)BE
(5)第⑦段重在表现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抒发作者的无奈.
第⑧段重在表现和抒发作者对瞬间发生改变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
(6)“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转身”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借助不同场景中“转身”的描写,强调时间、过程的流逝之快,使文章结构严谨.反复点题,突出中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人际交往.
[李汉荣《转身》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荣的对门开了一家游戏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荣的对门开了一家游戏厅。
荣没事的时候站在门口 看出出进进的游戏者,听从屋里传出“砰砰”的按键声。时间长了,荣 觉得游戏机不是在检验人的智慧,是在麻木人的理智,在游戏人生。这种感觉在她目睹越来越多的孩子偷偷溜进游戏厅后愈发强烈。
有一天荣显得烦燥不安,甚至有点不能容忍,他看见那个虎头虎脑长着一双大眼的孩子走进了游戏厅,好长时间没有出来。荣坐在门口,不时看一眼腕上的表,眼前一直恍惚着那个孩子的模样,和孩子的模样交替出现的是一张永远也抹不去的脸。
终于,荣看见那孩子走出了游戏厅,荣站起来,想走过去教训这个孩子,但又站住了。自己有管教的权利吗?她就又恨起孩子的父亲,怎么能这样对孩子弃之不管呢?
孩子的父亲叫楚,和她有过一段深深的恋情。但那一年同在村里当干部的两位长辈工作上发生了争执,闹得两败俱伤,甚至毁掉了他们的婚姻。后来在经历了那个生离死别的夜晚之后,楚一气之下去了南方。两年后回到村里荣已经嫁给本村的根。
楚娶了邻村一位姑娘,之后,利用在南方结下的关系与人合伙建起一家工艺厂,生意十分红火。荣为楚的出息和成就感到欣慰,楚毕竟是自己曾经爱过的男人。可他们怎么能不管教孩子呢。荣就在心里骂楚。
翌日下午,学校放学的时候,荣又坐在门口,果然又看见那孩子走向游戏厅。她鬼使神差般三步并作两步截在了孩子面前。【来源:Zxxk.Com】
“你是楚的孩子吧?”
孩子两眼直直地看她,“是啊。”
“怎么天天来这里玩呢?”
“你是谁呀,为什么管我?”
荣说:“孩子,不是我要管你,这样玩会影响学习的。”
孩子要从她身旁闯过去 ,被一把拽住了。孩子两眼瞪得圆圆的:“我爹忙厂,我妈打牌,他们不管我,你凭什么?”然后倔强地冲进了游戏厅。
好像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她紧追过去,气呼呼质问游戏厅的主人:“你们挣钱也不该让这么小的孩子来玩吧!”
游戏厅的主人笑笑,“你真是太平洋警察管得宽,他们自己要来,我能拒绝么?”
荣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退了出来,孩子已经陷进热闹的游戏中。
荣勉强忍耐几天后,去厂里见了楚。
两人相对站了好久,楚终于打破尴尬:“坐吧,荣。”
荣说:“不,不坐,我来是要告诉你,应该管管你的孩子,他几乎每天都进游戏厅。”
楚感激地看着荣:“谢谢。”
荣说:“就这事,我走了。”
楚说:“坐吧,坐会吧。”
荣抬起头,楚正两眼直直地看着自己,她慌乱地走出厂子。
楚在一次放学后,从游戏厅拽出了儿子。
一连几天,荣没有再看见那虎头虎脑的孩子,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舒畅了一些。
可仅仅过了几天,视线内又出现了孩子的身影。
荣禁不住又去厂里找楚。
楚到南方出差了,要好多天才能回来。荣从厂里出来,踌躇之后去了楚的家, 远远地听见楚的家里一阵噼噼啪啪,楚的爱人正玩得尽兴。
荣敲了几次门,那女人才离开赌桌,看到是荣,略一惊异,忽然扯开了嗓子。
“哟,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找我们楚吧,遗憾呀,他出差了。”
荣勉强镇静下来,“你别误会,我来告诉你,你的孩子……”
没等说完,楚的女人打断她:“我们的孩子用你管呀,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荣说:“孩子整天去游戏厅,对孩子不好……”
“啪!”门狠狠关上,女人又回了赌局。
不好再说什么了,荣悻悻地离开楚家,眼里竟噙着泪。
天后 ,无法再忍耐的荣去了派出所。
游戏厅被端掉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目睹越来越多的孩子偷偷溜进游戏厅后,荣越来越觉得游戏机是在麻木人的理智,是在游戏人生。
B.楚的妻子说荣:“我们的孩子用你管呀,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楚的妻子不关心孩子是因为嫉妒楚和荣的旧情。
C.荣想劝说楚的孩子不要玩游戏而影响学习,是因为那孩子的父亲楚曾是自己泞爱的恋人。
D.荣去质问游戏厅的主人,结果却被对方嘲笑,作者想借这些细节说明荣是一个做事冲动、头脑简单之人。
E.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如“一连几天,荣,没有再看见那虎头虎脑的孩子,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舒畅了一些。:可看出荣是在关爱这孩子健康成长,也使人物形象更丰富。
(2)小说以“牵挂”为题,但文中却只字未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荣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写荣无法再忍耐,然后去派出所举报并端掉了游戏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AE (共5分,A 给3分。E给2分。C给1分。)
(2) (6分)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谁”牵挂“谁”?让人饶有兴趣地看下去。②以“牵挂”为题有利于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文中虽未提“牵挂”二字,但该小说想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不少父母因忙于工作、不牵挂孩子而导致孩子沉迷于网吧的现象,借此呼吁广大父母要多点陪伴和关爱孩子。③文中虽未提“牵挂”二字,但“牵挂”的内涵贯穿全文,文章处处提到荣对楚的孩子的牵挂。(答对3点给6分)
(3) (6分)①胸怀广阔。即使曾经深爱的楚因一时负气离开自己而毁掉了他们的婚姻,但荣并不因此而怀恨在心,且后来荣还主动提醒楚夫妇要多关心教育孩子。
②富有社会责任感。当游戏厅主人为赚钱而随意让小孩子进去玩游戏时,荣气呼呼地责问游戏厅主人,最后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主动到派出所举报了该游戏厅。
③关注小孩子的健康成 长。荣觉得小孩子不应该整天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当看到楚的孩子经常出入游戏厅时,多次主动出面劝说。
④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孩子沉迷游戏,为此还质问游戏厅的老板;被楚的妻子骂走后,还关心其孩子,为此还举报了游戏厅。(答对3点给6分)
(4) (8分)①小说结尾写到荣去派出所举报并端掉了游戏厅与前文荣多次劝说无果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这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这样的结尾更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能突出荣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④这样的结尾有利于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对“缺少关爱的儿童”的关注,呼吁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抽时间陪伴教育孩子,也希望社会各界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答对4点给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理解错误,0分。D项错误,0分,C荣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父亲,作者想借这些细节说明荣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心地非常善良之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突出表现,或是暗示主题等等。本题标题“牵挂”主要考虑如下作用:①突出主要情节;②设置悬念,增强故事的可读性;③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④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为“小说在刻画荣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即注意描写“荣”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从中概括答案。分析人物形象要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最后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此题其实是分析尾段的作用。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考虑与情节的关系、与上下文的照应、与标题的关系;内容上考虑与小说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文章开头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奠定基调;揭示主题。结构上: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在中间可考虑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可考虑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荣的对门开了一家游戏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姜春荣《狼奶》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