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

2025-01-02 09:31: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ysky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

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参考答案】

8.词人医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篇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6.(2分)词的上阙描绘的.是军旅生活,其场景主要有:【 】;词的下阙描写的是【 】,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2分)①词的结句“可怜白发生”变雄壮为悲壮,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②从题材上看,写的是【 】;从思想感情来看,表达的是【 】;从风格上看,【 】。

【参考答案】

6.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战斗场面;

7.①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②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中生活的情景: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等;从思想感情来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篇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23.(2分)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容浩大,军乐雄壮,烘托士气之高。

B.“沙场秋点兵”中“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C.“马作的卢飞快”意思是“的卢马飞快”,一个“飞”字写出烈马奔驰,四蹄生风的雄姿。

D.“了却君王天下事”把忠君思想与个人功利掺杂起来,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性。

24.(2分)“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参考答案】

23、D(2分)(“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4、(2分)“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了作者年华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篇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6.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为本首词重新拟一个题目,用哪个字比较贴切?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用“【 】”比较贴切,理由是【 】。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壮词”,基调雄壮高昂,写杀敌报国的'壮行,表收复失地的壮心。

B.“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词人夜晚无眠,心在疆场,思潮翻滚的情景。

C.上阕一个“秋”字,点明了将士出征的时间,渲染出悲壮、肃杀的气氛。

D.“可怜白发生”,表现了两鬓染霜的词人力不从心,壮志难酬的无奈感慨。

【参考答案】

6.(2分)示例:用“梦”字恰当,因为词人追忆了自己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军营生活,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以理由判分,言之有理即可。)

7.(2分)D

篇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9、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分,意思对即可)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每点1分,结合词句分析加1分,意思对即可)

篇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原文及答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梦回吹角连营”是说军营阵势强盛,吹号声把人从梦中唤醒。

B.“八百里分麾下炙”连绵不断的军营中大家共同分享牛肉的情景。

C.“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营中各种乐器奏出塞外悲壮粗犷的点歌的情景。

D.“沙场秋点兵”记叙了秋天时节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的'往事。

12.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前文发生冲突,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11.A(2分)

12.揭示了梦境(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突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悲愤之情。(3分,写出一点得2分)

篇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理解及答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12.词人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出对昔日军旅生活的回忆,接着依次描绘了【 】、演奏军乐、【 】和战马奔腾,霹雳弦惊的.战争场景。(2分)

13.下列对辛弃疾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词最后一句已变悲壮为雄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C.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形象鲜丽、生动。

D.词中“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参考答案】

12、分麾下炙(或“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点兵(或“沙场秋点兵”)

13、B

篇8:《赤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篇9:《赤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2分)

相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

(1)C

(2)B

(3)示例: 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

评价标准:表述清晰明白,有异、同的差异性观点表述,理据不清不得分。2分。

对比赏析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3.《诉衷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比较阅读及答案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评课稿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诗词原文及赏析

6.生命赋阅读及答案

7.以答案为题

8.阅读题及答案

9.以雪花赋为题的散文

10.《丁香赋》阅读试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