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程玮》阅读答案
“人在他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清涧程玮》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清涧程玮》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清涧程玮》阅读答案
《清涧程玮》阅读答案
①陕西的山里有个地方叫清涧,那个地方出大枣。但当我们的车在清涧停下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条泛着淡黄色泡沫的溪水,从弥漫着黄色烟雾的山的深处流出来,一直流进一条浑浊的大河里。不见蓝天,也没有鸟语花香,空气中流动着一股刺鼻的硫酸味。
②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西安一个朋友曾送给我一大包红枣,上面优美地写着“清涧大枣”。他说清涧大枣是如何的有名,是当年的贡品。我把这包清涧大枣从中国背回德国。在湿润寒冷的冬季,我每天很珍惜地拿出几颗供皇帝吃过的东西,洗净以后剔去核子,和银耳放在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炖,炖得满屋清香,然后再放进冰糖。我想象着清涧的美,却不知我是自作多情地用在浓烟和充满化学废料里结果的大枣“滋补”了一个冬天。
③摄像拍着空中的浓烟和泛着泡沫的溪水。这时正好有个女孩子赶着几头羊从溪边走过,摄像叫住她,想让她赶着羊涉过小溪,然后沿着 溪水走向大山深处的村庄。那女孩子个子很小,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脸上很脏,头发细细黄黄的像干草。我的心里突然很痛,护着那女孩子指责摄像,说就因为你要拍个镜头,让人家小姑娘在这么脏的水里走,你以为你是德国电视台,就有权利让人做这样的事情?
④德国人面面相qù地站在那里看着我。协助拍摄的中方人员问明了情况,安慰我说:“这不算什么,这水不深,乡下孩子能吃苦,你们给她一点钱就行了。”我说:“她就是不走我也会给她钱。这不是钱的事情。我们会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在深秋的季节趟这样的脏水沟吗?”
⑤摄像一脸尴尬地说:“你这么说就让我很惭愧了。可你也天天在念叨,说空镜头很无聊,要让它们活动起来。这女孩子今天不从脏水里走,可她昨天走过,明天后天还会走。现在她为我们的镜头走一走,还走出了一点意义来。你说是不是?”
⑥我明白他说的是。我也明白他的设想很好。但我觉得除了理智和道德底线以外,除了拍摄到理想的画面以外,还有一样东西在约束着人的行为,那就是感情。摄像见我犹豫不决,又说:“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走过这水沟,但我走没有这女孩子走有说服力。”
⑦我哑然。我往女孩子的衣袋里塞了几张纸币,告诉她要过小溪,然后沿着小溪一直走,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往回看。回到家以后,把钱交给妈妈。我一边说着这些事,一边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我知道我和眼前的这伙人都在做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我们拍这些环境污染的镜头,到什么时候才能反馈到这里。就是反馈到这里,又能改变什么?这女孩子拿了这几个钱,也根本不能改变她的生活。呼吸着肮脏的空气喝着污染过的水,她或许会早夭。如果侥幸活到十八岁,她就得嫁人,然后她会重复她母亲的生活。她的孩子或许会天天涉过更脏的水沟。
一切都很难改变,在这深山野岭里面。
⑧一个人十四岁的时候说要改变世界是有理想,一个四十岁的人说要改变世界就是太幼稚。可是一个人如果一生一世不为改变这个世界做一点努力,那就是太自私。我所以总是尽心尽力地在做,希望能改变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⑨摄像架好了机器,同事们都往女孩子衣袋里塞了些东西,巧克力,或者是圆珠笔。女孩子很乖巧,跟每个人都说了谢谢。我帮女孩把脸擦干净,跟她道了再见。她赶着羊走过小溪,肮脏的溪水淹没到她的小腿。她按我们的话一直往前走,没有停下来,也没有再回头。目送着她的身影渐渐消失,我们全体沉默,谁也没说话。
⑩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我希望现在的清涧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清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面面相qù ( 觑 )
2.第②段中,“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是因为“我”把清涧大枣当作珍品来对待,谁知它们却生长在被严重污染的坏境里。
3.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同行的'谴责和对女孩的怜惜之情。
4.第⑥段中,德国摄像师认为自己走过水沟没有女孩走有说服力,其原因是 (D )
A. 他是德国人,而片子却是在中国拍的,给人一种虚假感。
B. 欧洲人讲究文明,他在脏水沟里走肯定没有女孩子自然。
C. 他是因为“我”的话才表态的,因此即使走表情也会很尴尬。
D. 孩子能激起人的怜爱之心,女孩憔悴弱小的模样更能引发人们内心的震动。
5.文章以“清涧”为题的妙处在于:
(1)“清涧”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清涧”展开了故事内容。)
(2)地名与当地的坏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撼,激发环保意识。
6.文末写道:“我希望现在的清涧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清涧”,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作者理想中的清涧。(80字左右)(8分)
略
(8-7分:能表现清涧优美的生态坏境,想象合理,语言优美流畅;
6-5分:尚能表现清涧优美的生态坏境,想象较合理,语言较通顺;
4分以下:不能表现清涧优美的生态坏境,想象不合理,语言不通顺。)
篇2:曹玮久在秦中阅读及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阅读及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答案:
8.B 9.C 10.D
11.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解析
8.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轻:轻视。
9.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题目中的.“之”很明显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只有C选项是与题目中的之用法一样。其他几个选项都是出自于书本,对书本掌握比较好的学生答对此题很容易。
10.第10题对文章综合信息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了解本文的大致含义。王旦之所以推荐李及是因为李及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1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句子中的省略部分要翻译出来(1分),词类活用(使动用法)1分,特殊字1分,句意1分。
8.实词
9.虚词“之”
10.归纳概括中心思想,筛选文中信心
11.翻译
【译文】
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
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
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
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
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
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篇3:《玉兰花的记忆》卢玮阅读答案
卢 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答:
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慷慨大方,热情助人(助人为乐)
2、表现了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者一举止反映了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5、①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②对人要有爱心。
篇4:《曹玮久在秦中》阅读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阅读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2.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参考答案:
1.B
2.C
3.D
4.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篇5:程昱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程昱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①。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②,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③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④。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⑥。夫趣⑦
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显,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表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三国志.程昱传》
【注释】
①止屯:驻扎。②居:据守。③幡:旗帜。④隙:矛盾,怨仇。⑤假:借。⑥禽:通“擒”。⑦趣:通“趋”。
【练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简要概括文章围绕程昱写了哪些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程昱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
1、①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②程昱和郭嘉劝太祖说:“您前些天没有除去刘备,我等确实没有您这样的度量。现在借兵给他,他一定会生叛离之心。”
2、(1)①献计守城,击败王度。②反对刘岱依附公孙瓒,预言必遭祸患。③力劝曹操,除去刘备。④防守鄄城,不接受增援。(2)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
篇6:程千里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程千里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竟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参考答案
1.A(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2.B(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3.D(无中生有。依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程千里虽然被活捉,但是并没有投靠贼廷。)
4(1)葛禄将李献忠和他的妻了儿女以及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干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省略句及状语后置句、“缚”、“飞表献捷”、“壮”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判断句、“诸”、“乍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一、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三、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1)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2)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篇7:《清史稿·程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五年,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
崇德元年,以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范亦云尔。”上辄署可。文程尝以疾在告,庶务填委,命待范章京病已裁决。抚谕各国书敕,皆文程视草。初,上犹省览,后乃不复详审,曰:“汝当无谬也。”
世祖即位,命隶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入而复返。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从之。
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
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
(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
阅读题: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
掩:袭击
B.文程所典皆机密事
典:掌管
C.录贤能,恤无告
恤:忧虑
D.遣画工就第图其像
就:前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名臣后也
吾其还也
B.文程以火器进攻
奚以知其然也
C.后乃不复详审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书写书祠堂匾额,可见他极受清太祖、太宗等多朝帝王的器重。
B.清太宗对范文程用而不疑,尽显王者风范;范文程则极尽人臣之道,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是清太宗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参谋,两人有深厚的君臣之谊。
C.范文程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即位,他上言进取中原的策略;江南平定后,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提出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的主张。
D.清世祖认为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所以不仅晋升其官职而且还亲自为其调制药丸,派遣画师为其画像,范文程深受感动,上疏感谢。
19.用“∕”给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时 明 别 将 壁 西 山 之 巅 独 负 险 坚 守 未 下 文 程 单 骑 抵 其 垒 谕 以 利 害 乃 请 降
20.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4分)
(2)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3分)
参考答案
16.C(恤:顾念、体恤、救济)
17.C(A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祈使语气 B介词,用;介词,根据 C副词,就 D连词,那么;连词,却)
18.D(谢,辞谢。文程上疏辞谢的是“致仕”前“上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一事。)
19.时 明 别 将 壁 西 山 之 巅 / 独 负 险 坚 守∕/ 未 下 // 文 程 单 骑 抵 其 垒 / 谕 以 利害 / 乃 请 降(断错一处扣1分。“守”后“//”可断可不断,“下”可讲为“被攻下”。)
20.(1)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地前去劝说,使五百多名将被处死的士卒得到宽赦。(要点:阴、戕、进说、贷死者)
(2)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要点:以……为、疑贰、惟……是……)
【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文程少年时就喜爱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与他的兄长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的秀才。天命三年,清太祖攻克抚顺后,文寀、文程一同前去拜见清太祖。清太祖见他魁梧英俊,与他交谈,器重他的才识,回头对周围的诸贝勒说:“这是名臣的后代,要好好对待他。”
清太宗继位后,召命范文程在身边助理朝中的政务。天聪三年,明军包围大安口的清兵,范文程率军使用火器反攻,解除明军围攻。清太宗亲自率军攻打永平,留下范文程守卫遵化,明军前来偷袭,范文程率先领兵迎战,敌兵战败逃跑。天聪五年,清军围攻大凌河,守城明朝官兵投降,但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前去劝说,使五百名将被处死的士卒得到宽赦。当时另有明将据西山之险坚守,攻之不下,范文程又以单骑至其垒,说以利害,于是也投降了。皇太极非常高兴,把所有这些投降之兵都赐给了范文程。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为内秘书院的大学士。范文程所掌管的都是最高层的机密,每次入朝议政都得夜深才出来,有时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就再次召入。太宗倚重范文程,每逢议事,常说:“范章京知道吗?”倘若有不能决定的时候,就说:“为什么不与范章京商议一下?”众臣说:“范文程已经同意。”皇太极就签字批准。曾经范文程生病在家,朝中的事务堆积,皇太极下令要等他病好了再裁决。清太宗宣谕安抚各国的文书,都是由文程根据情况拟定草稿的。刚开始的时候,太宗还检查批阅,后来就不再详细审阅,说:“你应该是不会有差错的。“
清世祖即位后,诏命范文程家族隶属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统率清军讨伐明朝,范文程上书说:“中原百姓遭受分离和丧乱之苦,饱受战乱的毒害,思考选择新的君主,以期望能够安居乐业。我清军从前放弃遵化,屠戮永平,两次深入明境折回。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清军现在出征,应当申严纪律,秋毫不犯,明白告谕百姓我大清攻夺中原的意图:为官的仍照原职录用,为民的恢复家业生产,任用贤能之才,救济无家可归的贫苦人。这样做黄河以北的地区,可以发布公文,不战而得。”顺治二年,清军平定江南后,范文程上疏说:“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士为百姓的佼佼者,得到士心,就能取得民心。请求恢复乡试、会试,广开士人登科及第的出路。”清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顺治十一年八月,清世祖加恩赏赐辅位大臣,特别加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奏疏辞谢,就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准予退休。九月,清世祖温旨慰谕,晋升范文程为太傅兼太子太保,批准他退休。清世祖念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赏赐礼遇丰厚:范文程患病时,清世祖曾亲自调制药丸赏赐;派遣画师到他的府第为他画像,收藏在内府;赏赐他的御用衣饰物品,多不胜数。清圣祖康熙即位后,特命他前往太宗山陵祭告,(范文程)因哀伤过度趴在地上不能起来。
篇8:《御史程君墓表》阅读答案
(金)元好问
君讳震,字威卿。先世居洛阳,曾大父获庆,大父总,质直尚气节,乡人有讼,多就决之。父德元,自少日,用.侠闻。尝与群从分财,多所推让,州里称之。君幼日梦人呼为御史,故每以谏辅自期。章宗明昌二年,经童出身,补将仕佐郎。宣宗幸汴梁,入为尚书省令史。时相知其可用,不半岁,特授南京警巡副使。
兴定初,辟举法行,除陈留令。将之官,白府尹言:“县务不治,令自任其责,丞、簿、佐史辈无预焉。幸无扰之,使令得尽力。”尹诺之。既到官,事无大小,率自负荷,次官奉行而已。时秋大旱,冬十月乃雨。归德行枢密院发民牛运粮徐、邳,君为使者言:“吾麦乘雨将入种,牛役兴,则无来岁计矣。使者不能宽十日程耶?民事果集.,虽乏军兴,吾不辞也。”使者怒而去。君力毕农种,粮运亦如期而办。行院仍奏君要誉小民,不以军食为急,朝廷不罪也。御史台察能吏,亦为奏首,且言可充台谏,乃拜监察御史。君莅职,慨然有埋轮之志①,即劾奏:“平章政事荆王以陛下之子,任天下之重,不能上赞.
君父,同济艰难,顾乃专恃权势,灭弃典礼,诸所不法,不可一二数。陛下不能正家,而正天下难矣。”书奏,宣谕:“御史台程某,敢言如此,他御史不当如是耶?”且有旨切责荆王,出内府银,使偿物直,敕司马杖大奴尤不法者数人。于是权贵皆为敛手。 东方频岁饥馑,盗贼蜂起,特旨以君摄.治书侍御史,运京师粮八万石赈徐、邳。君经画饷道,十里一置驿,罗弓刀以防寇夺,备医药以起病疾。辇运相仍,如出衽席之上。饥民踵来,凡所以为贷、为籴、为赈赡,无一失其当。
荆王积不平,密遣诸奴誘奸民徐璋造飞语讼君于台。宣宗颇直君,欲勿问,王执奏再三,乃从之。已而璋伏诬告,君当还台。在律:官人与部民对讼,无罪犹解职。竟用是罢官。君泰然自处,都无已仕之愠。聚书深读,盖将终身焉。天不假年,以正大元年三月二十有一日卒,春秋四十有四。
(选自《元好问文编年校注》,有删改) ①埋轮之志:语出《后汉书〃张纲传》,后作敢于弹劾权贵的典故。
5.下列各组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用侠闻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B. 民事果集 天下云集而响应
C. 不能上赞君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D. 特旨以君摄治书侍御史 侯生摄敝衣冠
答: A(A. 因为。 B. 完成;聚集。C.帮助;介绍。D.代理;整理)
6.下面句子中,都能体现程震“有才能”的一项是(3分)
①尝与群从分财,多所推让
②事无大小,率自负荷
③虽乏军兴,吾不辞也
④力毕农种,粮运亦如期而办
⑤御史台察能吏,亦为奏首
⑥经画饷道,十里一置驿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答:D
7.下面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震的曾祖父、祖父都推崇气节,乡人很信任他们;程震的父亲也颇受乡人的称赞。程震不仅因父辈的荣耀而名声显赫,而且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因而获得上司的赏识。
B.大旱之后,适逢雨期。程震为百姓着想,为了不错失播种机会,不怕得罪上司,勇敢地向使者提出宽限时日的建议,结果惹怒了使者。
C.程震效法汉代的张纲,有澄清天下之志。他抨击荆王,希望宣宗为国家的前途考虑,惩处荆王。宣宗听从程震的意见,痛骂荆王,权贵也因此收敛了许多。
D.荆王嗾使小人诬告程震,事情虽然得到澄清,但程震也因此丢失了官职。程震并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而是收集了很多书,打算读书终老。
答:A(“程震不仅因父辈的荣耀而名声显赫”一句没有依据)
8.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饥民踵来,凡所以为贷、为籴、为赈赡,无一失其当。(4分)
答:饥民接连到来(1分),凡是用来借粮、买粮、赈济的(2分),没有丝毫差错(1分)。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3分)
答:自己炫耀功劳(1分),施展自己的聪明而不师法古人(或“不以古人为师”)(2分)。
(3)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高祖本纪》)(3分)
答:用好处引诱他(1分),趁机袭击攻打武关(1分),大败他们(1分)。
参考译文
程君名叫震,字威卿。他的祖先居住在洛阳,曾祖父程获庆,祖父程总,朴实正直,推崇气节,乡人有了争论,大多让他们来裁决。程震的父亲程德元,在年少时,就因为有侠义出名。曾经与亲戚分财产,时常推让,州里的百姓都称赞他。程君小时候,白天梦见别人喊他御史,所以常常以劝谏左辅之臣来自许。章宗明昌二年,考取经童科,补任将仕佐郎。宣宗到汴梁,程震入朝担任尚书省令史。当时的宰相知道他是个可用之才,不满半年,特别授予他南京警巡副使的官职。
兴定初年,征召推举的法律实施后,程震担任陈留县令。将要上任,程震对府尹说:“县里的.政务治理得不好,县令自身来承受职责,不要牵连丞、簿、佐史等人。希望不要打扰他们,使得他们能够尽力办事。”府尹答应了他。上任之后,事情无论大小,程震都自己来承担,下面的官员只是奉行罢了。当时秋天遭遇大旱,到了冬季十月份才下雨。归德府行枢密院派发百姓的耕牛到徐州、邳州去搬运粮食,程震对使者说“我们的麦子趁着下雨将要播种,如今动用耕牛去服役,那么没有下一年开销了。使者难道不能宽限十天吗?百姓的农事果真能完成的话,即使有耽误军用物质征集的罪过,我也不会推辞。”使者愤然离去。程震尽心竭力完成农事,运粮的任务也如期完成。行枢密院于是上奏程震向百姓猎取荣誉,不把运送军粮作为首要的事情,朝廷并没有惩处程君。御史台考察有才能的官吏,把程震排在首位,并且进言说程震可以担任台谏,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的官职。程震到任,情绪激昂,有张纲埋论的志向,即刻上奏说:“平章政事荆王凭借陛下之子的身份,担任天下的重任,不能帮助君王,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光,反而独揽大权,抛弃典礼法则,诸多不法行为,数不胜数。陛下不能匡正家庭,却想匡正天下,这是很困难的。”奏章送上去后,宣宗晓谕说:“御史台的程震,如此敢说话,其他御史难道不应当这样吗?”并且下诏痛责荆王,要他拿出内府的银两,偿还百姓商品的价值,下令司马杖责特别不守法的几个奴仆头目。于是其他权贵都为此不敢胡作非为了。
东方连年发生灾荒,盗贼蜂拥而起,皇帝特别下令让程震代理治书侍御史一职,把京城里的八万石粮食运送到徐州、邳州去赈灾。程震筹划运送的路途,每十里设置一个驿站,准备了武器来防备贼寇抢夺粮食,又准备了医药来治疗疾病。运输毫不间断,如同太平时代一样。饥民接连到来,凡是用来借粮、买粮、赈济的,没有丝毫差错。
荆王心中忿忿不平,秘密派遣奴仆引誘奸邪的小民徐璋编造流言到府台告程震的状。宣宗很认为程震是个正直的人,想不过问这件事,但荆王执意再三上奏,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徐璋因为诬告而被判罪,程震应当还到府台。根据当时的法律:官员与百姓对簿公堂,即使没有罪名仍然要离职。程震最终因为这件事情而被罢免了官职。程震泰然处之,一点也没有被罢官的怒意。他收集了许多书籍深入阅读,大概要终老其间了。老天没有给予他长寿,在正大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篇9:程信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程信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郤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家:安家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起兵部,寻转左侍郎 寻:不久
D.论者韪之 韪:正确。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信欲有为,而阻于圭 君幸于赵王
C.不得已而假之人 夫晋,何厌之有
D.若此,乃有司职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4分)
(2)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3)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4分)
1.D
2.B
3.D
4.(1)天顺元年,程信被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原来、过去)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
(擢、旧、征各1分,文意通畅1分。)
(2) 倘若(如果、假如)有警报,马匹不充足(供给),谁能承担这个过失(错误、罪过)?
(脱、给、咎各1分,文意通畅1分;)
(3) 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防止)意外事件的。
(所以、谨、非常、判断句各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中“韪”字后带有宾语“之”,为意动用法,意为“认为……正确。”解答本题最好的方法是代入法,如果解释为“正确”,后面的句子就讲不通。就可以排查出答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于:介词,被。A.以:介词,把 / 连词,表修饰。C.之:代词,君王的大权 /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D.乃:副词,表判断,是 / 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皇帝对程信建议的认可;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一些名次性的词语可根据情况照搬,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擢”译为提拔,“旧”译为以前(原来、过去),“征”译为征用;(2) “脱”译为倘若(如果、假如),“给”译为充足(供给),“咎”译为过失(错误、罪过);(3)“所以”译为“是用来……的”,“谨”译为防备(防止),“非常”译为意外事件,句式“……” 为判断句式。
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
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
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
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篇10:赠程处士诗词阅读及答案
赠程处士诗词阅读及答案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运用叠词。“忧忧”、“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6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
篇11:王维《赠程处士》阅读答案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运用叠词。“忧忧”、“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6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5分)
【《清涧程玮》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4.《绿》阅读答案
5.海燕阅读答案
6.《想念》阅读答案
7.乡愁阅读答案
8.海啸阅读答案
9.大鼠阅读答案
10.《洗脚》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