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

2024-10-11 07:56: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bf143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

篇1: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风俗习惯

元宵节持续时间在各个时代均有不同,两汉时期为一天,唐为三天,宋为五,明则九,明时与春节相接,非常热闹,清朝则只有四到五天。但是却增加了不少的活动。现代延续了清朝,也是五天。元宵节时期,人们还要挂上一盏灯笼,祭拜姜太公。

元宵节习俗一般是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等,而少数民族也有民族是过元宵节的,满族与汉族一样,吃元宵,挂彩灯,白族则是耍龙,舞狮等,元宵节吃的最多的就是元宵了,元宵有糖元宵,咸元宵等等一些种类。

元宵节是符合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的一些需要,不光拥有美食,还有提升精神风貌的看花灯,猜灯谜等一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无论元宵节活动如何推陈出新,元宵节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来历故事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篇2: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_元宵节所蕴含的意义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返回目录

元宵节风俗习惯

元宵节持续时间在各个时代均有不同,两汉时期为一天,唐为三天,宋为五,明则九,明时与春节相接,非常热闹,清朝则只有四到五天。但是却增加了不少的活动。现代延续了清朝,也是五天。元宵节时期,人们还要挂上一盏灯笼,祭拜姜太公。

元宵节习俗一般是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等,而少数民族也有民族是过元宵节的,满族与汉族一样,吃元宵,挂彩灯,白族则是耍龙,舞狮等,元宵节吃的最多的就是元宵了,元宵有糖元宵,咸元宵等等一些种类。

元宵节是符合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的一些需要,不光拥有美食,还有提升精神风貌的看花灯,猜灯谜等一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无论元宵节活动如何推陈出新,元宵节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节日之一。

〈〈〈返回目录

元宵节来历故事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返回目录

篇3:元宵节有哪些意义

元宵节的节日意义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为何要吃元宵和汤圆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其实,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这个节日就得名元宵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节、灯节。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篇4:元宵节主要活动和意义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篇5:元宵节主要活动和意义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象征意义是什么?

1、元宵节吃“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新的一年幸福、万事如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在古代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将杨枝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杨枝表示树木春天生发的意思,“杨”和“阳”还是谐音,其义相同。

5、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这如婴儿般纯正无私、天真无邪的阳能,并期待着天地间的阳能可以不断生发,倚靠着它纯正的能量,生发出万事万物,生长出五谷蔬菜,生长出树木花草,以供人们使用,让我们更好地养护与保全自己的生命。

篇6:立春节气介绍意义

立春节气介绍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节日意义

立春

第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节气是农历的太阳历

成分,是农历用来标度太阳视运动的,就是一个回归年。农历中称作:岁实。立春总在公历2月4号左右。因为公历属于阳历之一。但是因为公历是平均太阳历,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节气日对应,前后有时会波动一两日的。

立春节气是按照农历的定气法则计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立春交节时刻时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所以农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体运行位置)。农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归年了。

但是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圆缺一次)平均历年也要符合回归年。所以农历使用朔望月定历月,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为了让历月吻合月相。这是农历中的朔望月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表示四季寒暑,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

立春传统食物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这样的句子。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篇7:关于春节的介绍意义

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陆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春节

春节传说

春节由来传说一

春节源于'年兽'。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兽长期居住于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村里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几乎全部上山避难,由于山高险峻,年兽上不去高山。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脚不方便,没有来得及上山,这时凶猛的年兽来到,张开血口,直扑老婆婆,突然出来一位道士,点燃一串包有红纸的'火药',直接仍在年兽身上,顿时红火乍现,年兽接触火光后,浑身哆嗦,怪叫一声后逃入海里,再也没了动静。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们陆续返回,得知此消息后,从此家家放鞭炮、点红蜡烛,贴对联,年兽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随着年兽一说越传越远,春节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由来传说二

春节源于'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内有个镜山的地方,名叫姚丘,这里住着夫妻俩人。男主人因为眼疾被人称为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梦见自己身上被彩虹萦绕,醒后找到当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诉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说的心里乐开了花,此时的握登已有五个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时,夫妻两发现这个孩子竟然是双瞳,故取名重华。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则赐予除夕。随着虞舜长大,本身的才华与能力表现的格外出众,于是尧禅让帝位于虞舜,舜便将自己出生的那天定为'年',第二天定为新的一年,从此被后人所沿袭至今。

春节由来传说三

来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这个传说还不如年兽的可信度大,应该是属于当时的迷信传说,随后被后人更正。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说法二中的虞舜说法。

篇8:平均数的意义及介绍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用来表明资料中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在畜牧业、水产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平均数被广泛用来描述或比较各种技术措施的效果、畜禽某些数量性状的指标等等。

统计平均数是用于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数值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对比总体单位数而计算的。

篇9:关于母亲节由来及意义介绍

母亲节介绍

母亲节,英文名称为Mother's Day,意思就是说属于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所有的母亲们都能享受这个节日。这一天母亲们通常会收到孩子们赠送的礼物,比如说一束鲜艳的康乃馨花卉或者是一束淡雅的萱草花以及其他等等礼物和心意。康乃馨和萱草花都是中国人都公认的母亲花,所以当母亲节节日来临的当天,孩子们都会拿上它们赠送给我们的母亲。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最开始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可是现在说法说是现代母亲节起源地是在美国。前者说法值母亲节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传统。那是在每年的一月八日,古希腊人会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当天感谢众神之母的活动会非常的庞大和热闹,但是节日表现得是古代人们对于女神和神灵的崇拜和迷信,所以在最初的目的和心意上和我们现在的母亲节完全是不相同的,所以更多人认可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的说法。

篇10:关于母亲节由来及意义介绍

据说在1876年的美国,当时南北战争,安娜·玛丽·贾维斯在礼拜堂将手美国国殇纪念日刻出,她一方面讲解英雄的故事,一方面又在纪念和赞扬全世界的母亲。到了贾维斯夫人去世之后,她都没有实现创立母亲节的想法,于是她的女儿安娜继承了这个遗愿。安娜向全世界呼吁设立母亲节,并且在19邀请了母亲们举行礼拜仪式,在19在费城设立了母亲节,后来在19美国专门成立了协会,19设立了母亲节。

母亲节的意义

母亲节的意义虽然说起来比较的笼统或者说是概括,但是还是能够区分开来的,那就是两点,一是纪念母亲,歌颂母爱的伟大,二就是感谢母亲,感激母亲无私的爱。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女性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她是可以任性的,但是成为一个母亲之后这份任性就会被她小心的藏起来。她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无私的为他们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爱,所以我们赞扬母爱,歌颂母亲,感谢母亲。

母亲节礼物推荐

母亲节这一天是我们母亲的节日,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可以为她们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礼物了?通常情况下,给母亲送上一束鲜艳的康乃馨或则是萱草花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两种植物花卉都是被广大群众公认的母亲花,赠送给母亲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我们对母亲的尊敬,感谢和爱。当然大家也可以投其所好,选择自己母亲喜爱的事物赠送也是很好的。

篇11:2022劳动节意义介绍

2022劳动节最新意义介绍

劳动节的重要意义就是纪念劳动人民争取到合法权益的一天、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步、提醒着人民要有不屈不挠的共同奋斗精神。

劳动节的成立是文明进步的一大阶梯,过去的时候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人权缺少公平自由,直到劳动人民通过艰苦的斗争获取了合法权益,这才设立了国际劳动节,并且在大多数的国家都受到了热烈欢迎,而中国更是将五一国际劳动节设立成法定节假日。

五一劳动节资料

没有劳动,我们就没有丰衣足食,没有安居乐业;没有劳动,我们就不能花前月下,不能游山玩水。如果没有劳动,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劳动节源于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的工人示威者自发组织了的工人大罢工。二十一万多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我国于1949年12月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这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等,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劳动的名人名言

1、只能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罗斯金

2、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车尔尼雪夫斯基

3、至于我,生来就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蜂巢里,能够看到我自己的一滴蜜。——克雷洛夫

4、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5、装饰的华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嬖幸者的穿戴之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卢梭

6、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休谟

7、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一定渗有对心爱的人的劳动和职业的尊重。——邓颖超

8、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高尔基

9、一个农夫、一个水匠、一个兵士,是同一群众的一模一样的碎片、同一圆圈的部分、把子不同的同一工具。——劳动在他们就像一个谜,找谜底一直找到咽气那一天。他们一辈子干伤心的额外罚工,报酬常常是弄到一条小板凳,坐在一间草屋门口。——巴尔扎克

劳动节的内涵是什么

国际劳动节的内涵与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国家将五一劳动节作法定节假日,本意就是唤醒人们的劳动意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尤其少年儿童是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脊梁,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要让他们意识到五一劳动节的本质内涵,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五一假期很短暂,人们利用假期放松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还能牢记劳动节的内涵。学校和家长不仅要趁此机会给学生补一补劳动教育课,还要把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纳入到日常教育中,让劳动美德真正在孩子的心灵扎根。

篇12:八一建军节的意义介绍

八一建军节的意义: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但为何以这一天为建军节呢? 当然这是纪念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生的起义事件, 从这一天起中国革命就正式走上武装割据的道路, 因此, 八一也就成为了解放军的建军节。

从深一层的角度去看,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 而且还有很多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因素

(一) 人才方面

很多人在了解南昌起义时候会关心中国开国将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 据统计八位元帅, 六名大将曾经直接和间接参与南昌起义.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南昌起义之后的发展.

南昌起义大部队在转移中被击溃, 朱德和陈毅带领劫后余生的八百壮士辗转作战, 最在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部队汇合. 而之前毛泽东的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是卢德铭,黄埔二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率全团未能赶上南昌起义,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邓小平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的主要负责人是张云逸, 也和南昌起义有关, 时任第11军25师参谋长.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的主要领导人都和南昌起义有关. 中央红军就不用说了, 二方面军是贺龙本身就是南昌起义的主角, 四方面军早期领导蔡申熙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鄂豫皖是地位仅次于徐向前的军事将领. 时任第11军第24师参谋长.

在抗日战争中, 新四军军长叶挺也是南昌起义的主角. 115师师长*、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 120师师长贺龙, 参谋长周士第,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等也是南昌起义的重要参与者. 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大野战军中同样如此.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南昌起义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个重要的军事家, 比如*和粟裕也都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

(二) 战术方面

共产党部队的胜利得益于游击战术, 不论是日后大规模的运动战也脱胎于此. 至于谁发明了游击战术, 很多人都认为是毛泽东主席发明的, 但历史的证据很明显地表示, 游击战之父应该就是红军之父朱德. 而且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的部队就是利用游击战术, 不但保留了南昌起义的火种, 而且还在游击战中不断地扩大. 在之后解放战争中声名鹊起的两名战将, *和粟裕就在朱德领导的队伍中, 不难看出这些将士的指挥艺术源自于朱德的游击战术.

(三) 战略意义

南昌起义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武装割据, 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扩大自身的武装. 南昌起义后建立的各个根据地, 直到解放战争的初期, 基本都是这个路子.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相关文章:

1.介绍元宵节作文

2.元宵节来历介绍

3.元宵节简单的由来意义

4.最有意义的元宵节作文

5.世界卫生日纪念意义介绍

6.清明节的意义英文介绍

7.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名称介绍

8.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介绍

9.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10.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下载word文档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