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平躺白老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立秋的意义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预防“秋老虎”措施有哪些
1、安情志
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2、祛暑热
仍须加强防暑降温,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并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菊花茶、银花露、芦根水等各种清凉饮料。
3、保睡眠
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4、调饮食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可多食豆类以及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但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篇2:立秋时节常识介绍
立秋时节常识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7月的头一个节气,虽然立秋,但炎热的天气必须过了处暑到白露时,才会转凉。换言之,从立秋开始,还会热一阵子,这段期间大约是三十天。民间形容一种热得令人十分难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气候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气。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雨水逐渐减少,因此被太阳一晒,往往比大暑时觉得还要难过。
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农谚有“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说。但江南的'“秋老虎”却也有它的威力。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收,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篇3: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立秋常识介绍
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按照二十四节气大暑过后便是立秋,根据中国古典文献指出,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明秋天是一个收敛的季节。
立秋代表什么意思:暑去凉来,大秋作物忙晒秋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天气就凉快了吗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的意义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预防“秋老虎”措施有哪些
1、安情志
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2、祛暑热
仍须加强防暑降温,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并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菊花茶、银花露、芦根水等各种清凉饮料。
3、保睡眠
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4、调饮食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可多食豆类以及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但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篇4:立秋养生常识
立秋养生常识大全
8月8号就是24节气-立秋,立秋一过,昼夜温差大。那么立秋的由来是什么呢?以下为大家介绍!
一、立秋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结语:立秋之时天气仍然很热,暑湿未去,还应防暑降温、防霉变。防空调病。
二、立秋养生小常识:
秋不凉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雨水多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20立秋时刻表:
201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2015年8月8日04:01
阳历时刻:2015年8月8日04:01:23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四星期六
未来几年立秋时间
立秋时间:8月7日09:52:58,农历20七月(小)初五
立秋时间:8月7日15:39:58,农历20六月(小)十六
立秋时间:8月7日21:30:34,农历20六月(小)廿六
立秋时间:8月8日03:12:57,农历20七月(小)初八
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六月(小)十八
篇5:立秋养生常识
随着立秋,天气一转眼就变凉快了,立秋之后我们的饮食习惯也要稍微的改动一下了,夏季因为天气的酷热,我们只能吃些清淡的,预防暴饮暴食上火,那么,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吃那些养生食物呢?
藕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趣话节气习俗 立秋各地吃什么
胡萝卜又称小人参,还有丰富维生素A、C和胡萝卜素,具有补脾健胃、养肝明目的功效。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还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对健康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众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国人排出了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
看了上面的介绍朋友们是否了解立秋养生常识了呢?养生已经不是一个话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生,人们已经把养生做成一种习惯,只有健康的养生饮食才能为朋友们带来身体健康。所以,不要犹豫了,一起加入健康养生的行列,一起关注健康吧。
篇6:关于立秋风俗习惯介绍
立秋风俗习惯
1、立秋风俗习惯: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2、立秋风俗习惯: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3、立秋风俗习惯: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立秋风俗习惯: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5、立秋风俗习惯: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6、立秋风俗习惯: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为什么要贴秋膘
1、贴秋膘是什么意思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
2、立秋贴秋膘的来历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
立秋进补吃什么
1、应季水果,最为滋润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几乎都具备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功效。对经历了酷热夏季夏季后缺少维生素的人体来说,体内已经聚集了大量毒素,而且内热重、不易排出,这些水果都会起到很好的补充维生素、排毒养颜的效果。
2、干果不干,进补佳选
像大枣、黑芝麻、白芝麻,很多干果都是秋季进补佳品,别看它们貌不惊人,其营养成分却毫不逊色。“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还真不只是一句喜剧小品的台词,它几乎是秋季进补行动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3、立秋进补,众所“粥”知
如今,不只是中老年人,年轻的时尚人士也很爱喝粥。喜欢喝粥,其实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与节奏。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一份温情。粥不仅能温暖人心,更是秋季进补、去燥的佳品,中医学认为,燥为秋之主气。各类干果、谷物煮的粥,不仅营养丰富,也非常易消化吸收,实在是易得的进补佳品。
篇7:立秋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
立秋要注意什么
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养生常识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一、虽然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了,但是解暑一类的食物还不能一下子就直接从餐桌上去掉。正常情况下,解暑类的食物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水分以及减少人体汗液的流出。所以和一些绿豆汤和薄荷粥之类的是很有帮助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应该多吃一些,它们既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营养。
二、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 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还须防治“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一、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二、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三、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3、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 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
一、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不要吃。
二、经过清洗的水果更易发生溃烂,所以应现吃现洗。如果局部发生霉变,可以将霉变的部分削掉后,再往周围扩大去除一厘米,其他 部分可以食用。如果一半霉变,就应丢掉。
三、衣物洗后最好晾在阳台上,阳光照射、通风可防霉变。冬天衣褥也应每月拿出通风日晒,防止发霉。
立秋常见养生食材
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红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糙米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部分得到的产品。大米虽然洁白细腻,但你也许不知道,经过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过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质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营养更加全面,维生素保留较多。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黏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可使心搏加强。中医认为玉竹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等。
胡萝卜
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篇8:立秋养生常识
立秋怎么养生——养肺 深呼吸 多吞津
全身的呼吸都靠肺,但肺却是人体中衰老最早的器官。有研究显示,我们的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上几节台阶就可能气喘吁吁,这就是衰弱的肺发出的警报。肺活量及输氧能力的下降,会使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肺泡间质纤维量增加,肺的可扩张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从而使中年人的呼吸功能降低。此外,人到中年,由于长年累月地吸入粉尘、化学物质等,再加上香烟危害,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会日渐减弱,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最佳调养季节:秋。中医认为五脏要和四季相对应,秋季对应的是肺。秋季强调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要防燥润肺。
调养方法:练呼吸、多吞津、吃银耳。首先,可以多练习鸟的胸式呼吸和乌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和呼吸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呼吸时最好配合吞津,不要把深呼吸时涌出的唾液随便吐掉。平时吃瓜子要少嗑,尽量用手剥,因为频繁嗑瓜子最容易损伤津液。对于吸烟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最好多吃润肺、清肺的食物。梨、葡萄、百合、银耳等都不错。此外,秋季当时,户外健步走、爬山都是很好的养肺运动,可以很好地加强心肺功能。
立秋怎么养生——养胃 减饭量 别贪凉
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俗语有云,“胃肠无病能长寿”,可见胃对人体的重要性。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加上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嗜爱烟酒,导致胃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台湾对2万多名40岁以上中年男性的健康调查显示,胃镜检查异常者高达九成,在所有疾病中排行第一,多数中年人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随着年龄的增加,黏膜自然开始萎缩变薄,呈慢性胃炎的状态。从这种意义讲,中年养胃,刻不容缓。
最佳调养季节:长夏。夏天中的长夏(阳历7—8月)时期应养脾胃,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
调养方法:减饭量、少贪凉、吃山药。人过40岁,要逐渐减少进食量,过量进食不仅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血脂增高,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其次,脾胃最怕“受寒”,因此寒凉的食物要少吃,尽量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有利于脾胃的保养。此外,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吃山药、白术、芡实,用这些食物炖肉或熬粥均可。一些时令的豆类,比如四季豆、荷兰豆、白扁豆等,也是补养脾胃的好食物。
立秋怎么养生——养骨 护关节 勤练腿
30岁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人们的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骨骼从35岁开始衰老,80岁时人的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5厘米左右。
最佳调养季节:四季。锻炼肌肉骨骼不分春夏秋冬,应该常年坚持。
调养方法:护关节、做拉伸、多练腿。人过中年后,运动最忌讳逞强。对关节伤害较大的运动尽量不要尝试。快走、游泳、太极等缓和的运动更适合中年人。第二,可以多做一些拉伸,比如瑜伽中的拜日式、扭转式等;吊吊单杠也很有效。第三,都说“人老腿先老”,过了中年一定要练腿劲。蹲马步、抖腿都可以。此外,要多注意补充含钙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芝麻等,也可以适量补充钙片。
立秋怎么养生——养心 少熬夜 测脉搏
西医认为,心脏40岁开始衰老。随着身体日益变老,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也开始降低。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大。
最佳调养季节:夏。夏天要注重养心,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
调养方法:测脉搏、少熬夜、吃早餐。人过中年,最好每周自测一次脉搏,过快或过慢都要警惕。第二,尽量少熬夜,“夜猫子”大都气色不好。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气血的黄金时间。第三,早餐一定要吃好。早上吃好,可补足生命的水塔、营养塔,才气足血足,大脑灵活。
立秋怎么养生——养肾 搓脚心 吃核桃
一过中年,有些人会觉得很容易疲劳,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时常头晕耳鸣,记性也差;更糟糕的是,头发开始大把的掉;有些人老觉得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有些人夜尿多,一晚要上好几趟厕所。这些现象大多数是由于肾气不足造成的。《黄帝内经》中讲,男性40岁、女性35岁后,就会出现肾气逐渐虚衰的现象。
最佳调养季节:冬。冬天为肾主令,宜补充阳气,养护肾气。而且,冬季寒冷,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只有肾气充沛才能阻挡疾患。
调养方法:多吃黑、搓脚心。中医认为黑色食品入肾,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肾虚的人可以多吃核桃和枸杞。此外,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用左手按摩右脚心,右手按摩左脚心,各100下,有强肾滋阴的功效。平时可多按摩后腰两侧的肾俞穴,有养肾气的作用。
篇9:立秋养生常识
秋不凉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雨水多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立秋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结语:立秋之时天气仍然很热,暑湿未去,还应防暑降温、防霉变。防空调病。
篇10: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下雨好不好
立秋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立秋下雨会快速将气温给降下来,通过蒸发水分来带走地面上的温度,立秋下雨会影响到一整个秋季的气温,因此,小农经济时代人们十分重视立秋节气,但是现在有大棚蔬菜和其他科技手段,立秋下雨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所以,立秋下雨也就成为了一个辨别是否会凉秋的依据了。
立秋天气有什么变化:天气短期内还是呈现炎热的状态
立秋后,天气还会持续炎热,但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立秋以后,由于热带海洋气团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区上空逐渐受变性的西伯利亚气团控制,出现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气爽天气。
但是,由于基本受单一的气团控制,早晚风向变化较大,往往是夜间吹西北风,白天吹南风。
所以,立秋后会造或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现象,有时早上穿长袖都觉得寒意非常浓,但到了中午,穿短袖还是感觉热。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有秋老虎这一说法,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篇11:二十四节气立秋知识介绍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天象变化与气候特点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时长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不过,此时天气通常依旧很炎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公众仍旧要注意防暑。
篇12:立秋简要介绍,立秋三侯是什么
立秋介绍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立秋三侯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2037年立秋时间表
20立秋时间:8月8日03:12:57,农历2019年七月(小)初八
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六月(小)十八
立秋时间:8月7日14:53:48,农历20六月(小)廿九
2022年立秋时间:8月7日20:28:57,农历2022年七月(小)初十
2023年立秋时间:8月8日02:22:41,农历2023年六月(小)廿二
2024年立秋时间:8月7日08:09:01,农历2024年七月(大)初四
2025年立秋时间:8月7日13:51:19,农历2025年六月(小)十四
2026年立秋时间:8月7日19:42:26,农历2026年六月(大)廿五
2027年立秋时间:8月8日01:26:27,农历2027年七月(大)初七
2028年立秋时间:8月7日07:20:50,农历2028年六月(小)十七
2029年立秋时间:8月7日13:11:22,农历2029年六月(大)廿八
2030年立秋时间:8月7日18:46:56,农历2030年七月(大)初九
2031年立秋时间:8月8日00:42:31,农历2031年六月(大)廿一
2032年立秋时间:8月7日06:32:16,农历2032年七月(大)初二
2033年立秋时间:8月7日12:15:17,农历2033年七月(大)十三
2034年立秋时间:8月7日18:08:37,农历2034年六月(小)廿三
2035年立秋时间:8月7日23:53:49,农历2035年七月(小)初四
2036年立秋时间:8月7日05:48:24,农历2036年六月(大)十六
2037年立秋时间:8月7日11:42:28,农历2037年六月(小)廿六
篇13:立秋民谚歇后语介绍
立秋民谚歇后语介绍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秋旱如刀刮。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红。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
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高粱扛了枪,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没头,就能获丰收。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风倒伏就坏了。
玉米天穗出,管理莫疏忽,追施攻粒肥,粒大棒子粗。
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苏、鄂、川等)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湘、甘、宁)
早晨立了秋,下午冷飕飕(鄂、川)
早晨秋,着衣秋;夜里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苏)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冀)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新)
六月秋,及早收;七月秋,慢慢收(苏)
六月秋,丢的'丢,收的收;七月秋,全部收(新)
立秋在六月,初雾来得早,影响秋季收成;
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秋季收成好(新)
六月立秋,早收晚丢;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晋)
七月立秋,早迟都收;六月立秋,早收迟丢(陕)
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的寒暖、旱涝均有密切关系
立秋有雨倒春寒(桂)
秋日落雨秋飕飕(浙)
打霜立秋,干断河沟(贵)
立秋雾,地枯枯(湘)
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鲁)
秋来伏,热得哭(贵)
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桂)
立秋晴天秋天旱(鄂)
立秋晴,秋雨少(赣)
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皖)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苏、鄂、川)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湘)
立秋不落,寒露不冷(桂)
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川)
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冀)
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鲁)
立秋大雨,百日见雪(冀)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苏)
篇14:立秋养生小常识介绍
当心“秋老虎”发威伤人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从中医养生角度看是人体由“升”、“散”转入到“收”、“养”的关键时期。老人常说,“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现代医学也证明,秋老虎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今秋从运气学说讲,肝胆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会增大,要特别注意养护。
1.心血管疾病会高发
“秋老虎”闷热高温天,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面瘫”多发危害大
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为“邪风”“贼风”,过度劳累后开夜车甚至有饮酒坐车打开窗户的司乘,或者老年人夜里开窗睡觉,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秋老虎”时间,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3.严重中暑伤人命
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的,要足足晒够40天,每一天的炙烤都让人感觉度日如年。立秋过后,依旧是中暑高发期,尤其是中暑最严重的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4.湿邪饮冷伤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雨水多发。湿或与热交蒸或与寒相伴,合而为湿邪犯病。此时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残留之湿,致使脾伤于湿,人就可能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因此,立秋后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调节心情防止秋燥伤肺
清除暑湿的同时还得预防秋燥。夏季酷热大汗,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极易出现秋燥,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烦躁不安、入睡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很容易被秋燥所伤,这个季节犯鼻炎的也增多。秋燥伤肺,重点养肺。
立秋后基本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建议大家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马蹄、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及新鲜水果和蔬菜、瘦精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鲍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茨实、核桃、乌梅、芝麻等。
秋季运动以舒缓安静为宜,如瑜伽、易筋经、散步等。养生重点在于培养定力、专注力,适宜练习打坐、静心、禅修、冥想等。
立秋过后警惕过敏性疾病
入秋之后,阴雨天气多。碰到阴雨连绵,人体内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出现“秋愁”现象。如果气象变化超过了适应能力,就会使人不舒适。医学上称为“气象过敏症”。其症状主要有抑郁焦虑、血压升高、失眠、多汗、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秋季过敏症中最厉害的要数过敏性哮喘,症状多为喘息、胸闷、咳嗽等,一旦发作,年年反复。除花粉外,秋季也是尘螨、霉菌繁殖的高峰时节,对此过敏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也表现为季节性哮喘,其中部分患者会同时合并夏秋季花粉过敏。
立秋过后,有人晨起时会突然鼻痒,连续不断喷嚏,流大量清水样涕,鼻塞。这种情况要当心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之虚有关,可以采用补中焦脾胃之虚,或清肝胆之火热,结合中药抗过敏疗法,通过调理体质,以改善鼻黏膜被致敏的状态,很多患者朋友反馈用过中药效果改善明显就是这个原因。
秋季过敏症高发人群,也要加强锻炼。运动适宜选择慢跑、舞蹈、太极等能够调动热量、加速循环代谢的运动,但不宜运动过量。
今年是农历丁酉年,风燥横行、炎暑共热、燥极而雨。因为风燥之气与火热之气共同作用,今年的天气变化多端,寒热往复比较剧烈,莫刻意“春捂秋冻”,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平时注意饮食调理,多食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品,如淡茶、绿豆汤、多种药粥、鱼肉禽蛋、海带、紫菜、梨等等。“秋季气象过敏症”症状严重者务必去医院及时就诊。
立秋后着重养阴补虚
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秋季气候燥热的地区,补气也要注意清润养阴。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葚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酸枣仁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早晚温差渐大预防感冒
秋老虎季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尤其突然进到空调房里,或赤膊睡觉,容易出现表闭而生感冒。同时,立秋之后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感冒,因此要适当增减衣服。
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近来突发降雨天气较多,市民出门当心淋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立秋的常识介绍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相关文章:
1.立秋说说
2.立秋短信
3.立秋文案
4.立秋诗词
5.立秋唯美句子
6.立冬立秋诗句
7.立秋的句子
8.立秋问候语语
9.八月立秋文案
10.立秋的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