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

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

2024-09-07 08:12: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inja828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

篇1: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

叶帆

研究历史总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关注,这是历史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背后都有思想情感的动因。因此,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史家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外史家各有见解。其中,通过移情的方法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觉察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简单地说,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虽然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情概念的时间不长,但古今中外的史家们在历史研究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过移情这一方法。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鸿门宴的记叙,就有很多关于当时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心态的生动描述,并以此来分析他们的行为。所以,著名学者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谈的其实就是很多史家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移情方法。不移情体验,机械地就事论事,就只能知道历史“是这样的”,却无法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

移情体验虽然可以深化历史研究,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史家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移情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而言,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移情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应该具有相似性,否则就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历史研究而言,由于史家与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大多在时代上相隔久远,在经验阅历上也是相去甚远,有的历史人物甚至是生活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这种相似性显然更难。这对史家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史家惟有在这些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做不到这一点,简单地以己度人,史家往往容易以个人的.思想情感来替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其结果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另一方面,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在长期移情体验的过程中,史家与历史人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就容易被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同化,逐步喜欢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这种倾向不断发展下去,对历史研究无疑是危险的。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正面的,史家将不惜溢美之词将其拔高;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反面的,史家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其辩解,希望翻案。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史家着力粉饰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史家在移情体验时思想情感被感染甚至被同化应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史家在移情体验时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1)从原文看,下列对“移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情是用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

B.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惰绪的认知、觉察同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C.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何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它又存在一—定的风险。

D.移情要准确真切,移情者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还能做到体察人情,了解社会背景,潜心揣摩。

(2)下列各项,不属于“移情体验”范畴的一项是( )

A.史家同研究对象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运用移情体验方法作深化研究时,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

B.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

C.研究历史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D.历史学家需要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有时难免就事论事。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学家要想在研究历史时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着力粉饰历史人物是不太恰当的。

B.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时,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概念,但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移情这方法。

C.史家惟有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

D.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喜欢上历史人物。

.【答案】(1)B (2)D (3)C

【解析】(1)A项,指的是移情方法而并不是移情定义本身;C项,说的是运用移情体验时的要求和利弊;D项,指的是移情的要求。 (2) D项,表述不是“移情体验”,而是涉及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要求。(3)A项,不是“不太恰当”,而是“无疑是危险的”;B项,原文中“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情概念的时间不长”,并不能表示“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D项,“只有这样才”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作者并不表示赞成“喜欢上历史人物”。

篇2:公与之乘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王羲之尝在蕺山①见一老姥②,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

①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②老姥(mǔ):老年妇女。③王右军:指王羲之

小题1:用原文回答:甲文中曹刿论述“齐师败绩”时没有立刻追击的原因的句

“”;乙文中王羲之对老姥贪心做法的回应是

“”。(2分)

小题2: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鼓:

(2)遂逐齐师逐:

(3)既克,公问其故既:

(4)姥初有愠色愠: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小题4:文言文刻画人物的时候,笔墨虽然极为简省,但意蕴往往很丰富。请参照示例,说说庄公这个人物的特点。(3分)

示例:乙文中的老姥,王羲之给她写扇子时“有愠色”,等扇子卖了大价钱,“又持扇来”,这些细节,显示了她的无知和贪心。

甲文中的庄公

参考答案

小题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羲之)笑而不答

小题2:(1)击鼓 (2)追赶(追击) (3)已经 (4)恼恨,怨恨(生气、发怒)

小题3:(1)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了。 (2)这个老年妇女照他说的.去做,人们争着买这些扇子。

小题4:甲文中的庄公,作战时先是急着击鼓进军,敌人溃败后又急于追击,(获胜之后又不知道获胜的原因,)这些细节,显示了他目光短浅(完全不懂军事)的特点。

篇3:公与之乘阅读答案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4.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5.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2.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

3.B

4.记叙 语言 动作

5.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 长勺

6.例如:

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篇4: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④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汩:沉没。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④忝(tiǎn):辱。

【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②力改【故】习【 】

③不然,则【徒】劳费【 】

④【夙】兴夜寐【 】

9、下列句中的“之”与上文中“已无可望之理”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C时人莫之许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11、下列关于“然今遣汝”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担心儿子在家为俗务缠身,不能专心学习。

B作为父亲,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C儿子在家里难以结交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D自己的学问有限,儿子跟自己学习很难有更大长进。

【参考答案】

8、①足够

②旧有的

③白白地

④早晨

9、D

10、不知道你拿什么脸面回来见父母、亲戚、乡人和旧交呢?

11、D

篇5: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篇6: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篇7:自见之谓明阅读与答案

自见之谓明阅读与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①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谏:规劝君主、尊长,使其改正错误。②患:担心。③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④明:眼睛明亮,这里指明智。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丧( ) (2)禁( )(3)见(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政乱兵弱。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4.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庄子是如何谏阻楚庄王攻打越国的?

参考答案:

1.(1)丧失(2)镇压,禁止(3)认识

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3.(1)内政混乱,军事力量软弱。(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

4.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5.结合两国的实情,循循善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楚庄王的理由不攻自破。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像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才是所谓的明智。

篇8: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文言文《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与长子受之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参考答案: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相关文章:

1.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

2.司马迁与班固阅读及答案

3.老人与鸟儿阅读及答案

4.枯枝与鲜花阅读及答案

5.林清玄《清净之莲》阅读及答案

6.吴隐之传阅读及答案

7.《桃花心木》阅读及答案

8.《目送》阅读及答案

9.阅读题及答案

10.诗词阅读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阅读答案之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