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
“ablet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
《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小题1:.用/线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1分)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 有狱久不决 ( ) (2)囚得免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小题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小题5:。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如 此/ 尚 可 仕 乎
小题1:(1)案件 (2)得到、获得、得以
小题1: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
小题1: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
小题1: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篇2:《黄盖传》练习题及答案
《黄盖传》练习题及答案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变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参考译文: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人。起初做郡里的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被公府征召。孙坚组织义军,黄盖跟随他。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孙坚去世后,黄盖追随孙策、孙权,披甲与敌交战,冒死攻城掠地。
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 有贼寇作乱的郡县, 就任命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督察驾驭,黄盖便任命了两个掾吏(副官),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导说:“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如今贼寇还未平定,而我常有行军打仗的任务,把公文处理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管理好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处理公务,签署公文。如果有奸诈欺骗的行为,我最终不只会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应各自尽心尽力,不要成为众人中先犯错之人。”刚开始那两个掾吏都畏惧黄盖的威严,早晚谨守其职。久而久之,掾吏们因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纵容了一些事情。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觉察,掌握了两个掾吏不奉公守法的几件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两个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认罪。黄盖说:“以前已经告诫过你们,最终不只会用鞭抽杖击来惩罚你们,这不是骗你们的`。”于是就把两个掾吏杀了。全县官吏大为震惊,恐惧不安。后来黄盖转任春谷县、寻阳县县令。凡是他所任职过的九个县,都平安稳定。后来又升任丹杨都尉,黄盖抑制豪强,扶助贫弱,山越都诚心归附。
黄盖外表刚毅严肃,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兵都奋勇争先。建安年间,黄盖跟随周瑜在赤壁抵御曹操,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相关文字记载在《周瑜传》中。黄盖被任命为武锋中郎将。武陵郡的蛮夷造反叛乱,攻打城邑,(孙权)于是任命黄盖兼任武陵太守。当时武陵郡的兵员仅五百人,自以为抵不住敌人的强攻,于是打开城门,让叛军人马进入一半后,才突然袭击他们,斩杀敌人几百个,其余的都逃走了,全部回到各自的村落。黄盖诛杀了叛军的首领,跟随的人都予以赦免。从春天到夏天,叛乱全部平定,各个僻远的地方如巴、醴、由、诞的邑侯君长,都改变节操,捧着礼物前来请求接见,于是武陵郡境内便清平安定了。后来长沙郡益阳县遭到山寇攻打,黄盖又去平定讨伐。被加封为偏将军,最后病死在官任上。
黄盖任职处理事情果断,做事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等到孙权登基,追认评定黄盖的功绩,赐给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注释:①擐:huà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孝廉,辟公府 辟:征召
B. 诸山越不宾
宾:成为宾客
C.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 夙:早
D. 自春讫夏,冠乱尽平讫:通“迄”,到
答案:B/宾:服从,归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答案:C /因:连词,于是,就。A.助词,与“署”构成“所”字结构;助词,表被动。B.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代词,指代事情。D.介词,在;介词,比。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A.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B.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C.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D.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答案:C
4.下列各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言出必行,处罚有据,收到奇效。
B. 黄盖外表虽严肃刚毅,但他善于关心照顾士兵,因此每次征战,士兵都奋勇争先。
C. 武陵蛮夷叛乱时,黄盖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妙计而取胜,体现了他有勇有谋。
D.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周瑜采取火攻,并利用苦肉计,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答案:D/“利用苦肉计”文中并未提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3分)
(2)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4分)
(3)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3分)
答案:(1)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记分点:“南、北”“走”“拜”)
(2)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记分点:“德”“徒”“以武为官”“以文吏为称”)
(3)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记分点:“悉”“赐”“出事”)
篇3:《左思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左思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摛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伧父:粗野的人。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疏:记录 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谢:逊色
C.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 练:通晓 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 加:增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谧称善,为其赋序 秦王为赵王击缻
C.使读之者尽而有余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遂辍笔焉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对左思的描述极为简洁,他撰写《三都赋》时的举止心理虽只是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时的勤勉和对作品的自信。
B.本文叙述简练,多用引述,写皇甫谧、张载、刘逵为《三都赋》作注写序和司空张华的大加赞赏,有力地突出了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
C.本文传神地写出了陆机对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的挖苦嘲讽,但看了《三都赋》后,他却叹服之极,从此不再写作,可见左思的《三都赋》堪为精品。
D.本文写左思创作的《三都赋》,既写左思写作之艰辛,又写其赋之精妙,既有正面的赞颂,又有反面的衬托,使文章重点突出,起伏有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秘 书 监 贾 谧 请 讲《 汉 书 》 谧 诛 退 居 宜春 里 专 意 典 籍 及 张 方 纵 暴都 邑 举 家 适 冀州 数 岁 以 疾 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3分)
②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4分)
参考答案:
1.D 加:超越
2.C 表转折|表结果
3.C“从此不再写作”有误
4.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断对六处得3分)
5. ① 对这篇赋我很惊异,所以姑且用多余的精力为它引申作注。
②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 (261—303)从南方来到洛下,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篇4:《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 )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 (4)游人去而禽鸟乐(?? )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案:
11. (1)天气放晴 (2)摆开(3)全 (4)离开
12.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篇5: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 )文 邓骘( ) B.逾侈( ) 璇( )玑
C.驿( )站 河间相( ) D.骸( )骨 蟾( )蜍(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同( )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 )同( )
(5)府吏见丁宁 ( )同( )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 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 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 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 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 情。
【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 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 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
参考答案
1.A.zhǔ ;zhì B.chǐ ;xuán C.yì ;xiàng D.hái ;chán chú
2.(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乡通向(5)丁通叮;宁通咛
3.C.
4.(1)状语后置(2)否定句 宾语前置(3)省略句(4)判断句(5)定语后置(6)疑问句宾语前置(7)被动句(8)定语后置(9)省略句(10)主谓倒装句
5.D.
6.C.解释:樵:柴,名词。
7.A.解释:A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句中的两个“每”都为“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句中的两个“因”都为“经、有”之义,介词。D句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 介词。
8.A.解释:A项中句①“大人清白”与句②“名誉著闻”,从句式上看均为一般性的形容词谓语句,“清白”“著闻”分别充任“大人”“名誉”的谓语,二者没有不同。句③句④则不同。句③中加点的“其都督”以判断句的身份充任“知”这一动词的宾语,这个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没有使用“是”字 一类的判断词。句④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质帐下的都督,“其”指称“胡质”。
9.B.解释:A项中“随旅进道”是难点,“旅”指旅客,“进”字的基本意义是“前进”,文中与“道”相联系,应该理 解为“上路”。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中的难点在“先其将归”。在阅读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前”,指胡质帐下都督想赶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预先迎候他。C项中的难点一是“阴”表示暗中;二是“资装”表示“准备盘缠”;三是“要”字,原义是“中途拦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本题则选用了更能表示帐下都督心理的“迎候”一词。这一选项是本题中最难的选项。D项中“因”当“于是,就”讲,“向”当“先前”讲,“遣”当“送走”讲。
10.A.解释:题干中点明本题所需筛选信息的共同点——“其父子清慎如此”(概括性论断)。“清:公正廉洁;慎:谨慎,慎重”。第1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是在胡威询问绢的由来时胡质做的回答,表明这是正当所得,所以能表现胡质的清慎。第2句“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灶”,其内容是写胡威在归家途中辛劳地自行打理生活,也可以看做是清慎的表现。第3 句是胡质帐下都督的行为,所以无关。第4种承接的内容是胡质不愿无功接受帐下都督的照顾,于是拿出自己的路资即绢,送给对方并把他打发走了,因此,这句符合题干的要求。第5句“质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质因不喜欢帐下都督的阿谀奉承 ,于是将其痛责并开除官职,也符合“清慎”的要。第6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是作者的评价,指的是胡质父子二人声誉好, 做到很大的官,并非“清慎”的内容。由此可见,只有A项是完全符合题意的。
11.C.解释:解答这道题的四个切入点是:胡威、胡质、帐下都督、晋武帝。C项为:“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是帐下都督,还是胡威?根据文意,帐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知胡质的,所以他的许多做法均瞒往胡质。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并导致胡质对帐下都督的处罚。因此C项的概括与分析是不正确的。
篇6: 《明史·海瑞传》节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明史·海瑞传》节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执之,无使得遁趣:赶快、赶紧
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素疾大户兼并疾:害怕、担心
D.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衔:衔接、相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宜以南京清秩处之之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正面表现海瑞刚正果敢的一组是(3分)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②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③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⑥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 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1)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3分,举署迁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车马。(3分,行 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土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南京任粮储之职。(4分,已而庇鱼肉各1分,句意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贪官污吏;C憎恨;D仇恨
【小题2】
试题分析:A.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 B.介词,在/表被动,被 C.连词,于是、就 D.介词凭借身份/连词表因果,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①清廉;④侧面;⑥负面
【小题4】
试题分析:C项,最后一句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错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计分点:(1)举:中举,考中。署:代理。迁:调任。(2)行:巡行。 抗言:直言。(3)已而:不久。庇:庇护。鱼肉:把当作鱼肉,意译为迫害。
篇7: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①者五十蹑②,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③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⑤,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①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②蹑:古代织机上提综的踏具。③百戏:各种杂技,此专指木偶。④缘絙(gēng):一种走绳索的杂技。⑤张平子:即张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而游豫 游:游乐 B.二子哂之曰 哂:嘲笑
C.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白: 明白 D.其巧可益否? 益:改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马钧之巧的一组是(3分)( )
①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②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③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④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⑤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 ⑥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钧改革织绫机后,机器变得轻简,还可以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正如古代巧匠轮扁所言,技艺的精微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
B.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曾谈论指南车,两人都否认其存在。马钧认为古代确有指南车,并经过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了皇帝。
C.傅玄曾因裴秀非难马钧而为之辩护。他认为马钧的长处是巧思,而裴秀的长处是能言。裴秀是用自己的长处与马钧的短处相比较。
D.马钧技艺确实高明,超过了古代名匠公输般、墨翟、王尔以及汉代的张衡,但并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5分)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5分)
参考答案:
4.C ( 白,报告。)
5.C ( ③为客观情况;⑥说的是性格特点。)
6.B (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皇帝无中生有。)
7. ⑴ 用大木头雕刻构造,让它的形状像轮子,在平地上放置它,下面用流水转动它(或使它转动)。(施、潜、发、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⑵ 机巧之类的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微、远 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
篇8:《爱迪生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迪生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爱迪生传》,完成17-21题。(13分)
爱迪生传(节选)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宴席上,梅多克 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 20 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项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 60 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 7 个助手。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 945 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10多年以前,即19他访问伯班克在墨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如何解决的问题。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胶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 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 3000 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 14000 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 1928 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 5 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 100 天 10 磅 ,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 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3天后的10月21日 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人们 纷纷为爱迪生献上追悼和赞辞,其中以胡佛总统的话,最令人感动。他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17.文章开头写爱迪生81岁诞辰时纽约的`友人为其举行欢宴,起了什么作用?(2分)
18.本文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爱迪生的贡献的?本文主要记叙了他哪方面的贡献?(2分)
19.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3分)
20.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21.“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你认为爱迪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2分)81岁诞辰,友人为他举行欢宴,而他本人却不能参加,这一情节有力地突出了爱迪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18、(2分,各1分) 时间;从杂草中提炼橡胶。
19、(3分,一个要点1分)钟情于科学研究是他一向的品质;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或研究橡胶是他从事的全新的事业);为了美国的发展。
20、(3分,答对“对比”得1分,作用占2分)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
21、(3分,答对一条得2 分,答对二条得3分)①勤勉忘我的工作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②为全人类造福的远大抱负,正如他所说的:“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提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篇9:《孙甫传》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孙甫传》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孙甫传
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少好学,日诵数千言,慕孙何为古文章。初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为蔡州汝阳县主簿。再举进士及第,为华州推官。转运使李纮荐其材,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杜衍辟为永兴司录,凡吏职,纤末皆倚办甫。甫曰:“待我以此,可以去矣。”衍闻之,不复以小事属甫。衍与宴语,甫必引经以对,言天下贤俊,历评其才性所长。衍曰:“吾辟属官,得益友。”诸生亦多从甫学问。
徙知永昌县,监益州交子务,再迁太常博士。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后卒不能废。衍为枢密副使,荐于朝,授秘阁校理。
是岁,诏三馆臣僚言事。甫进十二事,按祖宗故实,校当世之治有所不逮者,论述以为讽谏,名《三圣政范》。改右正言。
时陕西经略招讨副使韩琦、判官尹洙还朝,甫建议请诏琦等,条四路将官能否,为上、中、下三等,黜其最下者。保州兵变前,有告者,大臣不时发之。甫因言枢密使副当得罪,使,乃杜衍也。边将刘沪城水洛于渭州,总管尹洙以沪违节度,将斩之。大臣稍主洙议,甫以谓:“水洛通秦、渭,于国家为利,沪不可罪。”由是罢洙而释沪。衍屡荐甫,洙与甫素善者,而甫不少假借,其鲠亮不私如此。
甫性劲果,善持论,有文集七卷,著《唐史记》七十五卷。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见当时治乱,若身履其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之。时人言:“终日读史,不如一日听孙论也。”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
B.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
C.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
D.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吏。
B.辟,是古代一种选官方式,指朝廷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自行任命属吏。
C.知,此处是主持、掌管的意思,“知永昌县”就是主管永昌县事务,意即担任知县。
D.黜,是指给官员降职或罢免。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中的“除”含义一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甫好学有才,年轻时每天诵读几千字的文章,向孙何学习古奥的文章。为官后屡受赏识,李纮因为他的才华推荐他,杜衍聘请他做永兴司录。
B.孙甫担任秘阁校理期间,皇上下诏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官员提建议。孙甫进献十二条意见,用来讽谏皇上,名叫《三圣政范》,后经修改被称为正言。
C.孙甫为官不徇私情。将领刘沪营建水洛城,总管尹洙因为刘沪不听指挥要斩他。孙甫认为刘沪的工程对国家不利,不该治罪。因此朝廷罢免尹洙而释免了刘沪。
D.孙甫著述斐然,有自己的见解。他著有《三圣政范》、文集七卷、《唐史记》七十五卷。他常讲唐朝君臣的事情,时人说每天读史书,不如一天听孙甫讲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曰:“待我以此,可以去矣。”衍闻之,不复以小事属甫。
(2)衍屡荐甫,洙与甫素善者,而甫不少假借,其鲠亮不私如此。
4.B
5.D
6.B
7.(1)孙甫说:“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我可以离去。”杜衍听到这句话,不再把细小琐事交给孙甫(他)。
(大意给2分,“待我以此”“去”“属”每处1分)
(2)杜衍屡次推荐孙甫,尹洙是孙甫素来(想向来)友善的朋友,而孙甫没有稍微宽容他们(却没有留一点情面),他的耿直光明、不徇私情就是这样。
(大意2分,“素”“假借”“鲠亮”三处,每处1分)
参考译文
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少年时好学,每天诵读几千字的文章,仰慕学习孙何写古奥文章。初次参加进士考试,被授同学究出身,任蔡州汝阳县主簿。再次参加取士考试及格,任华州推官。转运使李推荐他的才华,他升任大理寺丞、绛州翼城知县。杜衍聘请他做永兴司录,凡有公务职事,大小都全部交给孙甫办理。孙甫说:“待我这样,我应该离去。”杜衍听了,不再将细小琐事交给他办。杜衍与他饮酒交谈,孙甫都一定要引经据典地回答,谈论天下的贤才俊杰,一个个品评他们的才能、性格上的特点长处。杜衍说:“我征聘下属官吏,却得到一位益友。”书生们也大多到孙甫这里请教学问。
调任永昌知县,后任监益州交子务,再升太常博士。蜀地使用铁质钱,人民苦于带着很重的铁钱辗转贸易,所以设想出个书写纸条代替铁钱的办法,以方便经商贸易。转运使认为很多人伪造交子犯法,想废除交子不用。孙甫说:“交子可以伪造,钱也可以私人铸造,难道因为有人敢犯法私铸铁币,就可以将钱币废除吗?只须严厉惩治伪造者,不应因为小人犯法就废除大有利的事。”后来交子终于没被废除。杜衍做枢密副使,推荐孙甫给朝廷,授任他为秘阁校理。
这年,皇上下诏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官员提建议。孙甫进献十二条意见,考察祖宗上代的历史事实,来比较当代的政治,看有哪些缺失,再加论述,用来讽谏皇上,名叫《三圣政范》。此后孙甫改任右正言。
当时陕西经略招讨副使韩琦、判官尹洙回朝,孙甫建议皇上下诏令韩琦等人,评判陕西四路将领的才能,分为上、中、下三等,罢黜其中最差的。保州兵变前,有人告发,大臣没有及时揭露他们。孙甫因此说枢密院正副使应当有罪,枢密使就是杜衍。守边将领刘沪在渭州营建水洛城,总管尹洙因为刘沪不听指挥,将要斩他。大臣中稍微偏向尹洙的意见,孙甫说:“水洛城勾通秦、渭两州,对国家有利,刘沪不该治罪。”因此朝廷罢免尹洙而释免了刘沪。杜衍屡次推荐孙甫,尹洙是与孙甫素来友善的朋友,而孙甫却没留一点情面,他的鲠直光明、公正不阿就是这样。
孙甫性格刚直果断,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著有文集七卷、《唐史记》七十五卷。常讲唐朝君臣的事情,来推见当时的治乱,就如身历其境,而听的人也清楚明了,就如亲眼目睹。时人说:“每天读史书,不如一天听孙甫讲述。”
篇10:赵憬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赵憬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赵憬,字退翁,天水陇西人也。憬少好学,志行修洁,不求闻达,宝应中,玄宗、肃宗梓宫未袝,有司议山陵制度。时西蕃入寇,天下饥馑,憬以褐衣上疏,宜遵俭制。时人称之。后连为州从事,试江夏尉。累迁监察御史,随牒藩府,历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居母忧,哀毁几绝。服除,建中初,擢授水部员外郎。未拜,会湖南观察使李承请为副使、检校工部郎中,充职。岁余,承卒,遂知留后事。寻授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仍赐金紫。居二岁,受代归京师,阖门静居,不与人交。久之,特召对于别殿。憬多学问,有辞辩,敷奏称旨,上悦,拜给事中。
贞元四年,回纥请结和亲。诏以咸安公主降回纥,命检校右仆射关播充使。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为副。前后使回纥者,多私赍缯絮,蕃中市马回以规利。憬一无所市,人叹美之。使还,迁尚书左丞,纲辖省务,清勤奉职。窦参为宰相,恶其能,请出为同州刺史,上不从。
八年四月,窦参罢黜,憬与陆贽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憬深于理道,常言:为政之本,在于选贤能,务节俭,薄赋敛,宽刑罚。对扬之际,必以此为言,乃献《审官六议》,上优诏答之。
时吏部侍郎杜黄裳为中贵谗谱,御史中丞穆赞、京兆少尹韦武、万年县令李宣、长安令卢云,皆为裴延龄构陷,将加斥逐。憬保护救解之,故多从轻贬。
初,憬廉察湖南,令狐峘、崔儆并为巡属刺史。峘尝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儆久在朝列,所为或亏法令,憬每以正道制之。峘、儆密遣人数憬罪状,毁之于朝。及憬为相,拔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先贬官为别驾,又擢为吉州刺史,时人多之。
憬与陆贽同知政事。贽恃久在禁庭,特承恩顾,以国政为己任,才周岁,转憬为门下侍郎。憬由是深衔之,数以目疾请告,不甚当政事,因是不相协。裴延龄奸诈恣睢,满朝侧目。憬初与贽约于上前论之,及延英奏对,贽极言延龄奸邪诳诞之状,不可任用。德宗不悦,形于颜色。憬默然无言,由是罢贽平章事,而憬当国矣。
憬特承恩顾,性清俭,虽为宰辅,居第仆使,类贫士大夫之家,所得俸入,先置私庙,而竟不立第舍田产。
十二年八月,遇暴疾,信宿而卒,时年六十一。德宗尤悼惜之,废朝三日,册赠太子太傅,赙帛五百端、米粟四百石,令鸿胪卿王权充册吊使。
(选自《旧唐书·赵憬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授潭州刺史 寻:不久
B.诏以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下嫁
C.窦参为宰相,恶其能 恐:厌恶
D.擢为吉州刺史,时人多之 多:称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阖门静居,不与人交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久之,特召对于别殿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为副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由是罢贽平章事,而憬当国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赵憬担任使者,不谋私利;担任宰相,府中童仆如同一般士大夫家,所得俸禄,先置私庙。
B.赵憬为官公正。赵憬巡察湖南,令孤垣、崔儆曾派人到朝廷诋毁他;担任宰相,不计前嫌,继续任用二人。
C.赵憬为人正直。杜黄裳等遭受陷害,赵憬设法解救;裴延龄奸诈狂妄,赵憬与陆贽一起在皇上面前弹劾他。
D.赵憬精通治国。赵憬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用贤才,节约开支,减轻赋税,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的肯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西蕃入寇,天下饥馑,憬以褐衣上疏,宜遵俭制。
译文:
(2)前后使回纥者,多私赍缯絮,蕃中市马回以规利。
译文:
(3)憬由是深衔之,数以目疾请告,不甚当政事,因是不相协。
译文:
答案:
4.(3分)C (恶:嫉妒)
5.(3分)B (音节助词,无意义。A.介词,和/连词,和;C.介词,凭借/介词,在;D.连词,却,表转折关系/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
6.(3分)C (裴延龄奸诈狂妄,赵憬与陆贽相约一起在皇上面前弹劾他,可是后来在皇帝面前,赵憬却默然无言,不能说明他为人正直)
7.(10分)
(1)当时,吐蕃侵犯边境,天下遭遇饥荒,赵憬以平民身份上书,(认为)应遵循节俭原则。(3分。“寇”、“褐衣”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前前后后出使回纥的人,多数私自携带丝绸,从回纥买马回来赚取利润。(3分。“赍”、“规”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赵憬由此非常怨恨陆贽,多次以眼病为由请假,不大处理朝政,因此不够融洽。(4分。“衔”、“当”、“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篇11:宋史文天祥传练习题阅读答案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见故相江万里 B.君其勉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其如是,孰能御之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张弘范”
C.召入谕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 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参考答案】
1、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2、D(A因:于是,副词/凭借,介词。B其:可要,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假如,连词。C以:凭……的身份,介词/因为,介词。D与:跟、和,均为介词)
3、A(称代上文的“文天祥”)
4、B(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5、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6、(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注意:①词语——庶;②句式——定语后置句。)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注意:①两处省略;②古今异义词“左右”;③虚词“遂”和“以”。)
篇12:宋史文天祥传练习题阅读答案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 使 护 送 天 祥 至 京 师
”词语意思:
乃 “书” 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天祥泫然出 “涕”
天祥临行 “殊” 从容
3、翻译“国亡不能俅,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4、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文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5、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文章,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遣 使 | 护 送 天 祥 | 至 京 师
2、书:写.涕:眼泪.殊:非常.
3、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4、“丞相忠孝尽矣”.“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5、爱国忠贞不渝.
【《周敦颐传》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0.高中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